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须有些担忧的说。
“根本就不需要把资金一次到位,因为这路也不是一天就修好,修路可以采用难易程度分段招标进行,参加修建的商贾提前垫付资金,验收合格之后才会付款,而你们的任务就是不断通过报纸帮我宣扬水泥和水泥路的好处,让全国的商贾都知道这件事,何况如今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富商都集中在咸阳、洛阳和南阳等地,对于水泥也肯定都听说过,本来咸阳已经有不少富商都想求取水泥的烧制方法,但我一直都没答应,这次正好可以好好敲他们一把,水泥作为建筑利器,未来就是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谁抢到手将来会挣钱挣到手软脚软,至于剩余的资金我会想别的办法!”
“好,侯爷放心,我们这两天尽快把您说的东方道的资料进行一次详细的分析,然后把集资的情况详细的报道出来!”陈平和付安等人都一起点头。
“嗯,此事你们抽调几个人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跟进,对了,后天有一群南阳和河东诸郡的商贾要来咸阳,都是当初参加了约法三章的人,报馆也安排几个记者做一些专访刊登到下期的报纸上,总体来说,最近几期报纸要大张旗鼓的报道商人的动向,渭河大桥、水泥、东方道等商业上的话题,我能不能赌赢李斯这一局,就要看这一次集资的成功与否,所以你们的报纸的作用非常重要!”
“侯爷您放心,我们报馆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帮助您打败李斯!嘿嘿,侯爷一旦成功,恐怕李斯以后见到侯爷就要绕道走了!”几个编辑都双眼放光的嘿嘿冷笑,完全已经丢弃了文士节操化身成为了陈旭的狗腿子。
陈旭在报馆呆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详细的把各种集资的方案都仔细交代了一遍,至于报社怎么去写就需要陈平等人仔细斟酌。
而接下来要做,陈旭就是要开始筹备东方道工程指挥部,由科学院、工部和少府联合成立一个部门来统筹东方道的修建事项。
科学院负责安排人测绘线路,将桥梁道路根据修建的难易程度进行定标,桥梁这些难度很大的必须要有科学院的专门匠吏和匠工去设计指挥修建,至于道路就简单了,到时候每个建筑队委派一个匠工和几个帮工进行简单的培训就行了。
工部自然是负责安排监工进行道路规划和工程验收。
少府主管全国的资源,自然是负责协调修建过程中和当地郡县的麻烦事,还有就是采集砂石以及烧制水泥等进行监督和指导,不能乱挖乱采,也不能让当地民众破坏和攻击建筑队的正常修建过程。
陈旭从报馆回到清河侯府,却发现范采盈早已等在了客厅,看见陈旭回家,顿时焦急迎上来询问关于赌注的事。
对于这笔堪称天价的投资,她非常担心,一千万石钱粮的消耗,对于财大气粗的范氏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整个范氏的资产全部加起来,估计不会超过两千万钱,折算成粮食也不过五十万石,差不多只能修一座渭河大桥,但这个身家在全国的商贾富豪来说,已经是站在富豪最顶端的那一群人,全国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楚。
若不是因为范氏一贯不和前七国的任何贵族和王室有牵扯,肯定也早已被秦始皇迁到咸阳定居了。
陈旭把关于集资的事情说了一遍,同时让她准备好,等范顒和一群商贾来咸阳商议之后,就马上去宛城大梁洛阳等地的钱庄筹备大量启动资金。
眼下华夏钱庄已经在全国开到了将近二十家,而且几乎都集中在中原繁华地带,至于边远地区都没怎么去开发,一是人手不够,二是距离太远管理跟不上。
其实陈旭对这次修路有莫大信心的原因还不在于集资,而是因为有华夏钱庄的存在。
随着华夏钱庄越做越大,分部越来越多,每个月全国华夏钱庄的流水至少都在千万级别,常规存款早已破亿,其中大部分都是黄金,这也是陈旭的要求,大量吸纳黄金作为储备。
钱庄赚钱还是其次,主要的还是所有商贾都养成了把钱存在钱庄,然后用存单和兑票进行大额交易的习惯,基本上现在三五万钱以上的交易,都是用存单和兑票。
存单因为需要存款者当面在钱庄签字提取,因此交易双方都需要在同一个地方,买卖完成之后也不用交割现金,而是一起跑到钱庄的柜台进行转账就行了,一个取一个存,这笔交易就算完成了。
后来陈旭又发明出来一种定额兑票,就像后世的银票一样,存一万钱,可以不用开户,钱庄直接给一些固定额度的兑票,这些兑票就像钞票一样全国通用,可以随时到所在地的钱庄支取,任何人都可以,都不用签字,这个办法比之存单更加方便,现在商贾之间越来越多的用兑票进行交易。
无论存单也好,还是兑票也好,都是根据商贾存入的钱币数量发行出来的,数道复核保证了不会胡乱发放,因此兑票还是一个等值货币的代用券,并不是后世印刷的纸币,国家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无论是存单还是兑票,在商贾之间交易的时候不断转手,这些钱其实还是存在华夏钱庄并没有取出来,市面上根本就没有一枚铜钱流通,买卖全靠华夏钱庄的信用和一张纸而已,只不过这张纸绝难仿制,不光用的是特殊的白纸,还用上了诸多稀奇古怪的防伪技术和符号,每个地方的钱庄代号都不一样,每一张兑票和存单的号码也都有特殊的含义,加上每张存单和兑票上足足有六七道复核印章和签字,只要是钱庄的工作人员一看都知道这张存单和兑票是那个钱庄发出来的,哪几个人经手的,一旦出了问题汇报给总部,安排人来一查便知,做手脚的可能性极小。
正是因为所有商贾之间的交易都是华夏钱庄的信用在做背书,而并没有真正的钱币流通,这也给了陈旭一个极大的可以操作的空间。
后世金融行业都有极大的杠杆操作,而所有的杠杆最后都归结到银行,因为所有的金融行为几乎都和银行挂钩,而杠杆产生的来源就是负债和信用。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翘起地球。
而陈旭眼下缺钱,也可以用华夏钱庄的信用做杠杆,利用筹备之中的东方道上的服务区和物流中心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收益为抵押,发行一笔大额的信用债券作为兑票,就像贷款一样发放给所有参与修筑这条道路的商人,这些商人就可以拿着这些并没有钱的兑票去购买粮食和水泥砂石等各种建材物资,收到兑票的商人一样用这些兑票和普通兑票一样去购买大额的商品,唯一的区别就是市场上只有兑票,而没有这么多的钱,一旦哄兑华夏钱庄必然垮台。
不过按照大秦这些基本上没有丝毫金融知识的原始人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看破其中的门道的,因为除开杠杆之外,陈旭还可以集资,而且是以集资为主,以兑票为辅,按照华夏钱庄如今在商贾中的名声和地位,绝对不会有哄兑垮台的危机。
但不管这次能够集资到多少,陈旭都必须上马修建东方道,这个赌注他必须赢。
总共四亿钱的投资砸在大秦这个干的流血的荒地上,简直就如同暴雨一般席卷万物,各种商业都将从这笔巨额投资中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以此推动大秦经济往前跨越发展。
内需可以拉动经济发展,但效果比较慢而且影响比较小,其实中国最擅长的是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后世中国的崛起,就是以大量资金不断漫灌各个基础建设领域,从公路到铁路,从机场码头到房地产,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吊车。
后世的中国,也因此被称为基建狂魔,短短二十年就把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修的四通八达,而且还催生了房地产这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639章 赶鸭子上架
当然,想在大秦这个只有两千万人口,大部分人都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发展房地产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以这笔钱刺激基础工业的发展肯定没有问题,而工业的基础就是钢铁和水泥。
因为煤的发现,钢铁的冶炼开始大规模普及,正在快速的取代青铜制品,但钢铁冶炼的发展并不快,跟不上普及推广的速度,大大阻碍了民生的发展,而钢铁生产跟不上的原因一是生产力低下,采矿全靠工奴手挖肩扛、二就是运输,从煤矿铁矿到炼铁厂几十几百里,车辆载重小,道路太烂。
而眼下有了水泥,解决了道路烂这个问题之后,钢铁的推广将会加快不少。
所以眼下必须尽快把水泥推广开来,水泥厂陈旭是不打算垄断经营的,就像钢铁一样,需要全民投资,这样才能快速的将这两个工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尽快发展起来。
至于钱……这么大的投资没有哪个单独的富商有这么强大的资金,肯定只能走股份合作的方式,每个郡召集几个有魄力有钱财的大富豪凑一座水泥厂出来因为问题不大,而集资到的这笔钱又可以再次通过水泥厂的抵押贷给水泥厂,以未来水泥厂的利润做担保得到流动资金。
操作的原理就和后世房地产开发差不多,商人先花五百万竞拍下水泥厂的建设资格,然后把水泥厂抵押给华夏钱庄,钱庄放一笔千万钱的大额贷款给水泥厂建造商,其实这笔钱都是兑票,然后这些商人用这些兑票购买工奴、粮食和工具等筹建水泥厂,等水泥厂修好之后用所得的利润来归还贷款的利息,这样兑票开始在各个行业流通,等所有的一切都走上正轨有了收益之后,华夏钱庄开始收回这些兑票,让流通的兑票慢慢和钱庄的真实存款靠近。
若是水泥厂的效益不好导致还不上款,水泥商人破产,则水泥厂就归华夏钱庄了,华夏钱庄就可以进行拍卖,反正最后是不会亏,因为商人先前就存储了五百万钱购买了水泥厂产权,钱庄贷给水泥商人的一千万钱中有五百万都只是子虚乌有的钱,实际上最后钱庄得到了五百万钱加一座水泥厂。
在钱庄杠杆的操作下,无论如何钱庄都不会亏钱的。
这也是后世银行特别喜欢投资房地产的原因。
眼下大秦穷的原因并不是不够吃,也不是不够穿,而国家征收的太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通的钱太少,国家铸的钱根本就不够用。
而这些本就不够用的钱大部分还都存储在富豪商贾和王侯公卿的库房里面,并没有能够参与到市面流通。
还有就是商律对民间商业行为的压制,农民和工匠不允许自由经营和买卖,因此农民和匠工也就谈不上额外的收入,没有钱自然就穷,什么都买不起,只能自给自足,而自给自足导致的就是越来越穷,一旦家里主要劳动力生病或者死亡,这个家很快就会破产。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让市面上有足够流通的货币,而陈旭已经等不及货币改革和铸币署慢腾腾的步伐了。
他决定以这次修筑东方道为契机,金融杠杆来狠狠的刺激一下大秦的商业神经。
如果成功,则不光会推动大秦第一次的国家政策重大改革,松解压制在匠农和商人身上的枷锁,同时也将极大充实市面上的货币流通性。
虽然这个过程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导致一些物价升高,但任何时候经济的发展都是在不断通货膨胀的积累和发展当中。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经济在不断发展的标志,因为一旦通货膨胀停止,标志着各个行业都在开始萎缩,经济会停滞甚至倒退。
“但若是这次不成功……集资失败、兑票也被挤兑导致华夏钱庄破产……嘶~~”
陈旭坐在书房里开始在心里捋一下这次修路筹集资金的总体思路,想到最严重的后果,不由长吸了一口凉气,有些牙疼的捂着腮帮子开始发呆。
不成功,那么自己一手推动的商业改革就会彻底失败。
而且所有参与其中的商贾几乎都会破产。
数亿钱的投资打了水漂不说,这个结果会重挫所有商人的信心,更加助长法家门徒的气焰。
而失败的结果也将导致陈旭这个仙家弟子的名声扫地。
所以,这次就是孤注一掷的一锤子买卖。
成则以后笑傲朝堂和江湖,败则一蹶不振。
但自己造的孽,自己约的架,无论如何还得硬着头皮将这场赌约进行到底,他和李斯之间,必须得分出一个胜负来,而且越早越好。
因为对于皇帝在储君上的选择,陈旭是真的没有太多左右的方法。
在书房写写画画差不多一个时辰,写出来七八张关于筹款和抵押贷款的操作说明,感觉弄的差不多之后让府上的管事去公交公司去把杨堃找来。
来到大秦之后,陈旭认识最有商业头脑的就是杨堃,虽然他不做生意,但陈旭与他谈论过几次,发现杨堃对于陈旭提出的一些后世的商业模式非常的认同和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内需论的理解非常通透,还能讲的头头是道。
一个投资几百万的公交公司丢给杨堃只是热身。
这将近一个月来,杨堃做的非常不错,完美的完成了公交公司的筹备到上市运营,中间没有出丝毫的岔子,甚至有些方面做的比陈旭当初策划的还要好,让这样一个超级复杂遍布整个咸阳城的公交系统运营的井井有条,而且基本上没有让陈旭怎么操心。
这样一个超级人才,陈旭必然是不会放过的,既然热身已经完成,那就可以开始独当一面了。
半个小时之后,杨堃跟着管事匆匆而来。
“侯爷,唤堃前来有何吩咐?”进入书房后杨堃行礼。
“不必多礼,坐!”陈旭亲自给杨堃倒了一杯茶,杨堃也没客气,一撩衣袍坐下。
“公交公司的事办的不错,我很满意,今天唤你来是想让你尽快把手头的工作交接一下,我有新的任务交给你!”
杨堃愣了一会儿略有些忐忑的说:“侯爷,公交公司如今刚刚走上正轨,投入运营的公交车才四十辆,远没有达到两百辆的规模要求,能不能让我把公交公司全部弄好之后再换工作?”
“公交公司只是一个投资四百多万的小生意,让你操持有些屈才了,我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投资巨大而且操作复杂,我需要你帮我打理!”
“侯爷,公交公司投入四百万巨资,怎能算小生意,难道侯爷还准备投资一个上千万的超级大生意?”杨堃感觉心头有些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激动。
“你的眼光要远大一些!”陈旭笑着摇头。
“那莫非是两千万?”杨堃感觉自己有些夹不住尿了,而且心头开始惴惴不安。
两千钱的大生意莫说他没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他一直混迹在咸阳的富豪圈不假,但实际上接触的都是像齐茂这种富豪中垫底而且没有太大后台的商贾,真正像范氏这种顶级富豪,各自家里都养的有一大群出谋划策的师爷,他这种人根本就不会太受重视,而且范氏这种家族家大业大,商业项目也早就成熟,手里攥着大把的市场和渠道,根本也不会需要他这种擅长投机的商业精英去胡乱指点。
“眼光还可以更大一些!”陈旭端着茶杯喝茶。
“那……那莫非是三千万?”杨堃端茶的手都在微微颤抖,感觉心脏噗通噗通跳的身体都在跟着颤动。
“怎么老是在千万级别打转转!”陈旭撇了杨堃一眼,然后慢条斯理的说:“实话告诉你你把,这笔投资高达四万万钱……”
“什么?”杨堃仿若被雷劈了一般身体狂抖一下,手中的茶杯啪嗒一声掉到地上摔成几块。
“……卧……卧草……草……四万万钱……钱……”
杨堃脸色呆滞,许久之后嘴巴里冒出一句跟着陈旭学到的感叹词,此时他脑海里已经没有任何想法了,耳朵也听不见任何声音,脑海中反复回荡的就是四万万钱几个字,除此之外就身体里面血液哗哗流淌的声音,仿若长江大河一般奔流激荡。
陈旭坐着继续喝茶,等了足足好几分钟杨堃慢慢回过神来才笑着说:“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帮我完成这么大一笔投资的生意?”
“侯……侯爷,您……您还是找别人吧,堃能力有限,害怕误了侯爷的大事?”杨堃满脸惊恐的使劲儿摇头。
四万万投资,足足是公交公司的一百倍,一千万他还可以兴奋的尝试一下,但这么大的投资稍微一个闪失就会亏掉好几个公交公司,如果管理出了岔子或者失败,估计会被侯爷塞进大水磨里面细细磨成肉酱做成杨堃肉馅儿的包子喂狗。
“推辞也没有用,你是我最看好的人,回去安排一下吧,明天开始跟着我筹划这个新的投资项目!”陈旭丝毫不给杨堃拒绝的权力。
“侯爷,属下实在是干不了啊!”杨堃差点儿就哭了。
“放心,这个项目非你莫属,我会抽调一大群人辅佐你,而且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四百万的生意和四万万的生意其实没什么区别……”
“侯爷,区别可太大了……”
“不大不大,就是钱多点,嗯,人多点儿,还有事情复杂点儿,先回去准备吧,我很看好你哟~”
陈旭拍着杨堃的肩膀把他送到门外。
看着杨堃浑身一抽一抽念念不舍的擦着眼泪离开书房,在院子里好几次差点儿撞树上,陈旭的脸皮也忍不住抽抽了几下长叹一口气。
所谓赶鸭子上架,这就是最真实的版本,长这么大两世为人,穿越前自己管理过的最大的资产也就两三万块钱,那是存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点儿股票,然后亏成了裤衩,没想到……老子这辈子也还有机会投资上亿的项目,而且还是四个亿!
第640章 商界的反应
关于朝堂之上清河侯和李斯打赌的事情传播的越发沸沸扬扬,到了第二天,不光侯府的人全部都知道,就连大街上的贩夫走卒都已经听说,许多人微聚在一起讨论,而吵嚷最凶的还是城南,因为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商贾富豪,足足有十多万户。
一个茶舍二楼的房间里,五个身穿华服的商人正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如果陈旭在肯定认识,因为这五个人就是投资公交公司的那五个商人。
“你们说李相和清河侯的赌约谁会赢?”
“肯定是清河侯啊!”
“我觉得是清河侯。”
“哼,必须是清河侯!”
“可是听闻要花费一千万石的钱粮哦,这么多钱粮如果朝廷不出,清河侯从什么地方变出来?”
“清河侯可是仙家弟子,必然会有法术,说不定他手指一点,一条连同咸阳到临淄的水泥马路就修通了!”
“清河侯只是仙家弟子,何来这么大的法力?”
“清河侯这次都是因为帮助我等商贾,才会迫不得已出此下策和李斯打赌,废除压制我等商贾的商律,必然会让那些贵族不满,侯爷压力很大啊,可惜如此大的投资,即便是我等投入全部身家帮忙,估计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唉~”
“不错,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此次乃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若是侯爷筹建这条新的东方道失败,不光侯爷将会在朝堂失去话语权,我等将再无翻身的机会。”
“宋公言之有理,我等这就去找侯爷,同时也可以联络一些商界同道共同出谋划策,绝对不能让侯爷一个人承担这个巨大的压力……”
“我方才从钱庄归来,听闻范娘子说,范氏家主范顒范公近日会抵达咸阳,同来的据说还有太原温氏,新郑西门氏等一些中原之地的大族族长,这些人具都是根深蒂固家财千万的巨商,而且与前六国皆都没有任何牵连,和我等身份不一样,若是联络他们一起出面商讨,必然会有更多的同道愿意出手……”盐商宋琰拈着胡须说。
“范娘子真的是这么说的?”剩下几个都激动的放下茶杯站起来。
“是,不然我也不会召集诸位来此喝茶,其实这条路既是一次巨大的冒险,更加是一次发财的绝好机会,我听范娘子说,侯爷是如此说的……”
宋琰把从范采盈那儿听来的一些陈旭关于集资的打算说了一遍,最后脸色平静的说:“这五个物流仓库和十多个服务站,如果能够拿到一个,未来几十年必然会赚钱赚到手软,我方才粗略的计算了一下,一个服务站就算是每天停歇三千人马,平均花费十钱,一天就是三万,一个月收入九十万,一年就是超过百万收入,投入两百万,两年就可以回本,十年下来就成为身家千万的巨富,完全可以比肩范氏这等豪富家族……”
“即便如此,就算我们都投入全部是身家联合咸阳的商贾拿下全部的服务站和物流仓库,对修建这条路来说还远远不够!”一个商贾虽然激动,但脸色依旧担忧。
“所以我猜想侯爷一定还有其他打算和后手安排,刚好范氏和西门氏联袂而来,必然也会和侯爷商讨此事,若是有了范氏和西门氏温氏这些商界领袖家家族的加入,到时候全国的商界同道都会站出来支持侯爷,千万石钱粮虽多,但我商界全部商贾加起来,凑够这笔钱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唔,宋公言之有理,但我们最好还是去面见侯爷打探一下口风,也好提前筹备钱粮做好准备!”
“不错,走,同去!”
五个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