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家门徒固然都不团结,但眼下突然被李斯刺激了一下,瞬间就明悟过来,如果此次还是一盘散沙的话,后果将非常严重,能够站在朝堂之上的就没一个蠢人,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许多人马上能够了联系到李斯发难的唯一原因,那就是论坛上刊登的那篇法术十弊论。
  这篇策论已经将李斯刺激到了恼羞成怒的原因,要开始对对自己的另一个同门师兄下手了。
  看着朝堂之上喧嚣而起针对李斯的怒斥,陈旭短暂的懵逼之后很快就清醒过来,心里对李斯的认识突然一下又深刻了许多。
  自从自己来到咸阳,大刀阔斧的推动各种改革,不断的动法家门派的奶酪,李斯肯定心有怨气,但却一直隐忍不发,让陈旭一直以为李斯不过是受限于时代的局限和对于自己的忌惮而不愿意正面抗衡,但却忽略了李斯这个历史人物作为华夏第一帝国强势丞相的超强属性。
  李斯一手推动帝国的创立,用法术治国达到了自己的理想,好不容易做好一个炊饼,烤的香喷喷端上桌正准备享受的时候,焉能任凭陈旭将他的功劳彻底抢走。
  陈旭其他的改革有皇帝的支持,李斯有可能还有些犹豫和退缩,但陈旭通过东方道咄咄逼人的赌注,一下就将李斯逼到了墙角。
  再不反抗的话,一旦等东方道修建成功,李斯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朝堂地位将一落千丈,陈旭的治国理念将彻底开始取代当前法术治国的统治地位。
  而眼下从东方道的进程和皇帝不遗余力的支持来看,陈旭必然会胜出。
  因此必须在陈旭成功以前挑起另一场战争,用法术治国在大秦根深蒂固的地位和王侯公卿这个巨大的受益群体来破解陈旭的压力。
  而眼下就是最好的时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用陈旭孜孜以求推动推翻苛法治国的理念来作为武器,攻击陈旭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力量,一旦干掉报纸这件宣传武器和百家论坛这面盾牌,李斯和法家门徒面对的压力一下就要消减大半。
  因此李斯隐忍了足足一年多,终于在东方道修建的如火如荼,陈旭也开始松懈的时候突然发难。
  姜还是老的辣啊!
  陈旭终于是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身后脸色严肃认真的这个须发花白的老头子一眼。
  尼玛个葫芦瓢,六十五了,老而不死是为贼,你特么早点儿退休回家娶一屋子美貌小妾安享晚年不好么?
  你看王翦父子多聪明,急流勇退眼下在家活的不知道多自在。
  就特么你爱折腾,最后被腰斩弃市夷三族,你终于开心了是吧。
  陈旭忍不住在心里逼叨叨的腹诽。
  朝堂已经吵翻天,不光有数十位博士大夫跳起来指责李斯,另外还有许多官员也站了起来发表各自的看法,统一的认识就是对于李斯突然要封禁报馆和抓捕报馆与百家论坛的编辑表示了严重的不满和愤慨。
  皇帝高坐龙椅,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情绪,一如既往的平静。
  因此足足吵嚷了近十分钟之后,朝堂之上的声音慢慢平复下下来。


第764章 针锋相对
  自始至终,李斯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三省六部的高官和王侯公卿也都没有表态。
  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这些人是不会随便参与其中的。
  这次和上次蒙毅踩死赵高不一样,那次是因为蒙毅拿到了赵高谋逆的确凿证据,疾风暴雨般的攻击下导致皇帝震怒,甚至把早已闲赋在家的军神王翦都勾引出来作证,皇帝明确表态,于是墙倒众人推,赵高倒台也就顺理成章,监察省首先发难,刑部鼎力支持,导致官场一次史无前例的地震,无数高官被缉拿下狱。
  法术十弊论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话题,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安危层面。
  废除法术治国,也就是说要彻底推翻大秦百年来秉承的治国理念,一切都要重来。
  而新的治国理念还没有成型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出现,从皇帝到满朝文武公卿到天下官员和百姓都还不知道废除法术之后该如何治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眼下的秦始皇已经不是当初意气风发的秦王政,心思有些捉摸不透。
  而满朝文武公卿和官员也已经不是大秦帝国立国之前需要努力表现能力获得地位从各国投奔而来的客卿,而是早已地位稳固开始享受利益的贵族阶层。
  而唯独对大秦严苛的法令不满的是前六国王孙贵族和普通百姓。
  但这些人都是处于被压迫和被统治地位的阶层,根本就没有他们说话的权力。
  除开陈旭这个灵魂出窍跑错路穿越而来的家伙之外,不会有太多人去关心普通百姓的死活。
  所有人的理解就是,只要有皇帝的统治,朝堂稳固大秦必然安稳的继续发展下去。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大秦真正的未来走向。
  祖龙虽然雄才伟略,但在国家发展的层面上来看,的确是犯下了一个巨大而不可理喻的错误。
  不立太子,终究为大秦的倒塌埋下了最直接的隐患。
  朝堂上安静下来,慢慢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在了陈旭身上。
  其中还包括皇帝。
  陈旭终于是站了起来,对着皇帝拱手:“陛下,咸阳都市报和百家论坛皆都是臣一手操办,为的是广开言路征集天下贤士治国之策,如今李相突然发难,要求封禁报馆抓捕编辑治以乱国之罪,臣想请李相解释,报馆乱国之罪何来?”
  “清河侯明知故问,莫非没有看前日出版的百家论坛否?”李斯面无表情的说。
  “本侯自然看过,不知道李相说的是哪一篇策论,竟然李相要加之乱国之罪?”陈旭转头看着李斯。
  “著名邯郸孙丕者,刊有一篇法术十弊论,满口胡谄胡言乱语,指责法术治国积弊重重,不废法术则我大秦危在旦夕,如此明目张胆妖言惑众之语,岂非乱国乎?百家论坛是报馆的附属期刊,众位编辑未经陛下许可,未经三省六部审核便贸然发布如此惶惶之言,非乱国是为何也?我大秦强于法术,如今天下安定,而此孙丕如此妄议和诽谤国策,难道不是意图颠覆我大秦社稷,要把陛下和满朝文武公卿辅助打下的江山毁于众口乎?清河侯身为咸阳都市报的操持者,可否给老夫一个合理的解释,给陛下一个解释,给满朝文武公卿一个解释!”李斯咄咄逼人的看着陈旭,丝毫没有退让的打算。
  陈旭脸皮微微抽抽了几下,满朝文武的胡须眉毛一起抖抖。
  这是第二次,李斯和陈旭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的互相质问。
  第一次是因为焚书。
  那次陈旭也是这般咄咄逼人的质问李斯的。
  而这次交换了位置。
  但口气几乎一模一样。
  上次陈旭是责问李斯焚书之举是要毁坏先贤典籍陷皇帝于不仁不义之地,连带祭出的还有全天下的百家门徒。
  而这一次,李斯同样是抬出皇帝,而且还祭出了满朝文武公卿这群执掌大秦的贵族。
  一个以贵族为筹码,一个以百姓为筹码。
  唯独共同逃脱不掉的是皇帝在其中的作用。
  任何国策和政令的变更,皇帝都是一道坎儿,也是唯一的一道坎,跨不过去那便万事皆休,吵破脑浆子也没有丝毫的作用。
  “本侯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大秦都市报的作用天下人有目共睹,无论是赈灾捐款还是在通传陛下谕令和朝堂政令方面都成效显著,甚至农耕指导和大秦建设方方面面皆都作用重大,因为区区一篇策论李相就要封禁报馆缉捕编辑,难道是想要大秦退步到以前消息闭塞,让天下百姓不知朝堂政令的地步?至于颠覆江山社稷乱国之论,本侯也觉得李相太过危言耸听,岂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莫非李相忘记了周历王乎?”陈旭毫不退让的看着李斯。
  “周历王……”
  满朝文武包括皇帝都突然一起愣了一下,片刻的静默之后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又开始窃窃私语的交流起来,一个个脸色严肃而认真,连皇帝的脸色都突然阴沉下来。
  周历王是周朝第十位君王,王室外忧内乱不思治国,却仍旧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国力日衰导致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在一个叫荣夷公的建言下,周历王要求增加税收,采药、砍柴、打猎、捕鱼甚至是喝水走路都要交税,百姓怨声载道,许多辅佐的大臣都觉得不妥,纷纷进言要求历王废除这些收税的国法,但周历王不仅不听,反而是重重惩罚那些进言的大臣,同时还到处抓捕咒骂自己的百姓,弄得百姓在路上走都不敢相互说话,只敢用眼神交流,由此镐京变的死气沉沉,再也听不见有人骂历王了,于是历王还得意洋洋的说:你们看,现在没有人敢骂我了吧!召公虎进言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不让人说话是要出大事的。周历王不听劝告,继续收重税并且严酷的镇压百姓,三年之后,民众发动暴动冲进王宫,士兵也跟着造反,周历王只好仓皇而逃,躲在一个叫彘的地方最后死在那里,而周朝从此开始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衰弱道路。
  周朝的典故可以说秦朝的官员皆都清清楚楚,毕竟隔的年代并不久远。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后人皆知,陈旭在办报纸的开始就猜测到可能会有人攻讦报纸的言论,因此还特意恶补了这段历史典故,此时拿出来反击李斯,正当其用。
  “镐京就在渭河之南,历王之错近在眼帘,莫非李相欲做第二个荣夷公乎?闭塞言路,不让天下百姓说话,李相进言是要让陛下学那周历王?”陈旭的语气仍旧咄咄逼人。
  事到如今,退让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即便是今天的法术之争胜不了,但气势一定不能输太多,要让李斯以后更加收敛一些,免得时不时的来戳一下自己软弱的地方。
  报纸和百家论坛一定不能倒,这是将来推动改革的前沿阵地和最重要的手段。
  “清河侯所言极是,禁闭报馆必然会让天下士子汹汹而起,报纸的作用也与日俱增,正是因为有了报纸,有了许多编辑和记者的辛劳,我等才能坐在家中得知天下之事,从商周至我大秦,除开周历王之外,无有听闻绝塞百姓言论者,李相切莫误导陛下,还请收回封禁报馆查封百家论坛和缉捕编辑的奏请!”一个四品官员站出来。
  “臣等附议!”呼呼啦啦一大群官员站起来顶贴。
  李斯脸皮微微一跳,沉默一下之后拱手说:“陛下,报馆犹可饶恕,但妖言惑众的孙丕决不能恕,不然臣恐怕以后还会有更加大逆不道的策论出现,臣以前说过,大秦之乱,始于诸生,陛下不可不防!”
  “李相言之有理,臣等附议!”朝堂之上同样有一大票官员呼呼啦啦站起来为李斯顶贴。
  瞬间朝堂之上两群人互不相让的死死瞪着对方,撸袖子翻白眼儿试图用眼神飚死对方。
  一直静坐不语的冯去疾身体一动准备站起来,但陈旭却抢先开口:“臣以为,处置孙丕非明智之举,还请陛下三思!”
  “清河侯,你意图为乱国者开罪耶?”李斯愤然大怒。
  “李相何必如此愤怒,百家论坛广开言路,不绝民间之言,实为我大秦繁荣鼎盛之兆,法术十弊论固然言语有所不妥,但并非处处胡言乱语,压制商业,刑法苛刻,赋税沉重,禁绝民间来往,百姓实苦不堪言,以前执行这些法令,是因为扫灭六国之故不得不为之,但眼下我大秦已经一统华夏数年,正是修生养民发展民生之时,时势皆已不同,但朝廷依旧抱残守缺不改法令,非明理也,某不知这孙丕是何方人士,也不想去探查他的跟脚,从法术十弊论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前我们高居朝堂听不见的声音已经出现,让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百姓想说什么,想要什么,一旦抓捕惩处,天下百姓皆不敢言,难道李相想让陛下做第二个周历王耶?”陈旭反问。
  “难道清河侯想要支持孙丕此獠的言论,彻底废弃法术,自毁大秦立国之根基?”李斯脸色冰寒的看着陈旭。
  “本侯没有,法术治国乃是大秦稳定和昌盛的根基,不可废也不能废!”陈旭摇头。
  朝堂之上一阵骚动,无数人都因为陈旭的退让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有许多人也微微点头,就连皇帝紧绷的脸颊都微微松弛下来。
  李斯愣了半天,并且感觉非常难受,就像一拳打在一堆芦花枕头之上一样,弯弯绕绕准备了许久的一击竟然被陈旭轻易的退让化解了。


第765章 不讲道理的威慑
  李斯固然聪明,也极具抱负和治国之能,虽然眼光思维超前,但仍旧没有逃脱这个时期所有人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因此被初来咸阳的陈旭稀奇古怪的各种招式弄的眼花缭乱,科学院、工厂、报纸、公交车、工学院、文学院、水泥钢铁等等一系列远超当代的事物不断推出,而且是接连不断层出不穷,弄的所有人包括皇帝都一直还是晕晕乎乎的。
  特别是报纸和百家论坛的出现,这两样新奇之物一下让所有读书识字的人眼界大开,也开始改变了生活习惯,产生了新的思维。
  后世有句话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说的就是因为文化的繁荣,来往的便利和书籍的传播,让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读书人坐在家里便能知道天下大事。
  眼下大秦的士族阶层也开始领略到了报纸和书籍的好处,习惯每隔几天就买一份新出版的报纸来了解天下事,其中还包括皇帝。
  短短一年多时间,读报纸已经成为了茶余饭后甚至上朝前的习惯,不然聊天都和别人聊不到一起,一个新话题插不上嘴是很丢脸的一件事。
  李斯也是一样,每一期的新报纸必然第一时间有人送来府上阅读,百家论坛也一样,必然第一时间购买。
  而通过近一年的研究之后,李斯也终于知道了陈旭办报和策划百家论坛的作用,那就是宣扬他的改革理念。
  自从第一期报纸开始,每个月三期扩展到眼下每个月五期,报纸上的内容眼花缭乱五花八门,但从未登载过任何法家门徒的新闻,也从未刊登过任何鼓吹法术的文章,即便是李斯指示人投稿,最后也都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有了丝毫的讯息,搜遍每一期报纸都看不到一星半点儿。
  李斯最后惶然大悟,狗日的清河侯太不要脸了,只登载他喜欢和感兴趣的话题,而法术类的文章显然在陈旭的授意下被报馆的编辑刻意抛弃了,即便是他安排人投稿一千次一万次,照样不会登载出来。
  而在弄懂了报纸和百家论坛的下作伎俩之后,李斯定然也不会束手就擒,迫切需要改变越来越被动的地位。
  搬到陈旭是不可能的,满朝文武公卿加一起也搬不倒陈旭,除非陈旭自己不想辅佐秦始皇回伏牛山修仙去了。
  但可以通过一些仔细策划的事情来给陈旭添堵,不断打击陈旭各方面的改革进程,才能保住法家门徒的地位。
  因此在经过周密策划之后,李斯安排人投稿了这篇法术十弊论,用自己捅自己的方式来抓住陈旭的弱点。
  他成功了,安鱼粱为了尽快把百家论坛的定位拔高上去达到陈旭的要求,斟酌许久之后抛出了这篇李斯精心策划的策论。
  果然一下就把百家论坛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
  而且还成功的挑起了皇帝的怒火。
  而皇帝生气才是李斯有底气和陈旭正面一战的勇气,不然他还会继续隐忍下去。
  但精心策划的这场战斗眼下却让他差点儿喷出一口老血。
  按照李斯对陈旭以往的判断,这篇策论完全就是对付法家的最厉害的批判,也应该最符合陈旭的要求。
  因为陈旭一贯看不惯的就是大秦眼下严苛而无处不在的法律,用整整四个亿的投资撬动的东方道工程,目的也仅仅是废除压制商贾的法令罢了,在李斯看来,陈旭为了维护报馆的利益和百家论坛的声誉,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据理力争驳斥他,最终让李斯在法术层面站到上风。
  因为李斯的底气就是皇帝的不满。
  但陈旭竟然退缩了,一口承认不会废弃法术治国的策略。
  这个结局是李斯万万没有想到的。
  冯去疾明显松了一口气暗自坐了回去。
  蒙毅英俊的脸皮轻轻的抽抽了几下之后恢复老僧入定的姿势。
  现在和李斯斗,对谁都没有任何好处。
  这场辩论李斯胜了搬不倒陈旭,陈旭胜了也然并卵,皇帝不会开除李斯,势均力敌的结果就是双方继续僵持下去。
  “二位爱卿切勿争执,咸阳都市报乃是朝政喉舌,从未有过谋逆之举,封禁不利于政令通达,百家论坛所有策论皆是百家名士之言,朕非是周历王,从未曾禁绝民间议论朝政之念,鱼粱公也是当世大贤,登载此篇策论只为广开言路吸纳百家治国之良策,乱国之罪不可轻易加之,但我大秦以法立国,废弃法术乃是动摇根基之举,不可轻易更改,此事就此作罢,两位爱卿皆是朕之肱股,皆都是为大秦谋国,不可争执伤了和气,以后还要和睦相处,继续为朕出谋划策!”
  看着陈旭退让,李斯也满脸郁闷的神情,皇帝知道这场本来火气十足的辩论已经落下了帷幕,于是开口撒狗粮。
  “是,陛下!”
  “多谢陛下宽宥!”
  陈旭和李斯一起躬身行礼,然后各自整理一下朝服坐了下去。
  “谕令通传咸阳都市报馆,以后百家论坛所有策论稿件先行送入宫中由朕审阅!”
  “是,陛下!”坐在旁边案桌上的苏越笔走龙蛇很快写下一份谕令。
  这是一个不疼不痒的处罚,表示皇帝也对百家论坛这篇策论的不满,但也仅此而已。
  有陈旭在,皇帝不可能满足李斯的要求。
  而这件事传出去,以后许多要想在百家论坛上投稿更加言辞激进的策论就会有所收敛,实际上也打击了民间的积极性,李斯也算是达到了一部分目的,通过皇帝的手打压了陈旭一下。
  一个时辰后,早朝散。
  陈旭再次大摇大摆的走出朝堂,和四周的官员拱手笑着告辞乘车离开,脸上没有半分的挫败感。
  许多人都很疑惑。
  清河侯抛出这篇争议巨大的策论,为何突然又偃旗息鼓的退让?
  其实对于大部分朝堂官员来说,采用何种治国策略都没有问题,问题是能不能让皇帝满意,能不能让所有人保持自己的地位和维护自己家族和个人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清河侯和李斯的争斗已经势成水火,此次不分胜负,但分出胜负的时间已经不太久了。
  一年时间完结之日,东方道工程的成败就是开盅亮骰子的最后时间。
  这个赌约已经在进行之中,到时候总会有一个胜出。
  其实眼下许多人都认为李斯应该退让才对。
  面对清河侯这个异端,没有人敢去正面抗衡。
  因为清河侯平日虽然看起来平静淡然与世无争,但毕竟年轻气盛,若是把他惹恼了祭出太乙神雷,恐怕十个一百个李斯也要被炸成齑粉。
  这是另外一种不讲道理的威慑,早就已经超出了凡人能够抵抗的范畴。
  文武百官皆都交头接耳的离开朝议大殿,各自乘车去署衙继续上班处理政务,而从不上班的陈旭坐车直奔清河侯府,今日输了一局,他需要找个女人安慰一下受伤的心灵,而清河侯府金屋藏娇,藏着一个大美女,刚好可以用各种温柔的姿势满足他的需求。
  “侯爷等等!”
  但就在陈旭刚刚到家,洗漱完毕搂着温柔妩媚的范采盈准备大白天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快活一番的时候,门卫管事急匆匆来报。
  “侯爷,上卿蒙大人遣人送来一封书信!”
  “什么事如此神秘,还要写信,带个话不就完了。”
  陈旭嘀咕着很不爽的接过书信打开,上面只有一句话。
  “贤婿速来三味茶舍一聚!”
  陈旭脸皮抽抽了几下把信丢在书桌上说了一声知道了,等管事离去之后搂着范采盈柔软的腰肢笑着说:“我们去后花园荡秋千怎么样?”
  范采盈妩媚的脸颊上瞬间通红,媚眼如丝的咬着嘴唇轻轻点头,一想起那荡秋千的旖旎,顿时感觉浑身清泉汩汩流淌,身体都开始酸软了。
  “侯爷,公事要紧,您还是先去见蒙大人,采盈在府中等您归来!”范采盈毕竟不是小女孩,紧紧的抱着陈旭温柔的说。
  “他有什么公事,我现在不想见他!”陈旭的手轻车熟路探入薄薄的春裙之中摸到一对大白兔,心满意足的摇头说。
  “嗯~~”范采盈瞬间鼻腔发出一声婉转销魂的哼哼,眼眸中春水欲滴明显已经动情,但还是坚持伸手按住陈旭的手,“侯爷,妾听闻新出版的百家论坛这两日因为一篇策论议论纷纷,恐怕是因为此事,再说蒙大人是侯爷的岳丈,去晚了恐怕失礼!”
  陈旭没办法,知道范采盈不是赢诗嫚,在许多事情上看的都比较远,因此只好搂着范采盈上下里外的挨着摸了一遍,只把她摸的脸颊绯红浑身酸软才心满意足的罢手,唤来侍女换衣服,乘坐马车出门。
  三味茶舍在城西一处僻静的庄园,背后的主人是水氏茶庄,这本来是陈旭无意中提的一句,水氏便很快开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