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让陈旭代任左相,或许皇帝有过考虑,但也许还没到最好的时机。
随着几个大型的水车磨坊的修建成功,水泥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东方道的修建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工程队都在抢时间,都想在进入冬季之前完成工程任务,因此每天都有雪片一般的消息不断从东方道上传回咸阳,根据东方道总署的统计,眼下才八月,但整体工程进度已经完成了八成,距离年底还有近四个月,足够按质按量完成东方道的修建。
而这个消息也大大刺激了所有参与集资修建东方道的商贾,私底下都开始谈论起来明年解除压制商贾律法后的各种打算,而这个打算自然是都擦拳磨掌撸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筹备钱财要在自己熟悉或者看好的行业大举投入资金抢占先机。
最近一个多月陈旭很安静,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自己的封地和农庄查看秋收情况,同时针对冬播和明年的种植养殖做一些规划和指导。
二月底种下的胡椒一直涨势都不错,但毕竟还是播种晚了一个多月,大量的胡椒花期还未结束便开始凋落,因此大部分胡椒都没有成熟,但还是有些长的快营养充足的胡椒成功授粉结实,几亩胡椒田也出现了一串串绿色或者紫红色的果实,在秋收之际慢慢成熟。
根据陈旭的观察,大致能够收获七八斗的样子,估计重量有一百多斤,虽然这个产量对不起如此巨大的播种面积和付出的辛劳,但却也让陈旭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胡椒能够在咸阳种植成功,而且还能收获这么多,那就表示大秦眼下的温度和气候还是适合胡椒生长,今年收获之后,明年安排家仆和农学院的学生去南方寻找水土合适的地方去大面积栽培,再过两三年,必然每年会后数千甚至数万斤的收获,然后把这些种子不断传播出去,让南方的百姓在房前屋后种植,然后出售给经营香料的商贾,这样这味难得的香料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为制作食物增加异域风味,同时也可以给农民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八月初,刚刚恢复身体不久的李斯入宫拜见皇帝,数日之后有谒者手持谕令来到清河别院,通知陈旭明日参加朝堂议政。
第二天一早,陈旭收拾停当,天色蒙蒙亮便乘车进城。
仲秋时节,渭河两岸的庄稼全部收割完毕,农田里面只剩下了一片枯黄和一堆堆的粟草。
渭河水哗哗流淌长流不息,两岸田野雾气弥漫,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那绵延起伏的巍峨太乙山脉,如同一条巨龙俯卧在渭河平原上迤逦往东南翻腾而去。
对于皇帝突然要他参加朝会,陈旭还是如同这渭河平原的茫茫大雾一样看不清楚。
而且自从嬴诗嫚怀孕之后,陈旭也不怎么关心朝堂政务,除开巡逻食邑封地就是在家陪着嬴诗嫚,每天换着花样给她做各种营养美味,短短一个多月过去,嬴诗嫚就胖了一圈,身姿丰满更显花容月貌,虽然才十六岁的年龄,但却慢慢有了一股母性的光辉。
云妃每过一旬就要前来探望一次,甚至还专门派来几个熟悉照料孕妇的中年宫女负责照顾嬴诗嫚起居生活,整个侯府的重心眼下全部都关注在嬴诗嫚和腹中的胎儿,在这个异常看重子嗣的年代,清河侯的第一个嫡子或者嫡女将会是整个咸阳民众关注的话题。
雾气弥漫的朝议大殿门前的广场上,各种双辔四辔的马车陆续而来,看见陈旭之后,几乎所有来上朝的官员都要拱手向陈旭道贺。
朝议大殿之中,李斯蒙毅冯去疾三位上卿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做,三人的表情虽然一如既往的平静,但陈旭路过李斯身边的时候特意留心观看了一下,心理也感慨不已。
月余未见,李斯须发全白,虽然梳理的整整齐齐,但却看得出来精神非常颓弱,脸颊消瘦皮肤干枯,眼眶深陷甚至眼神都带着一股灰败。
风烛残年行将就木。
这就是李斯眼下的状态。
陈旭虽然略有些不忍,但却很快将这个想法抛到了脑后。
政治斗争素来就你死我活,李斯作为顽固的法家门徒的中流砥柱,想和他媾和如今没有了任何的机会和可能,再说陈旭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和这种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斗智斗勇,因为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大秦的未来陈旭也越来越不好掌控,主要还是皇帝的心思捉摸不透。
虽然陈旭修建了东方道,拿出了地球仪,也不断在推动各种能够让大秦富强的改革措施,但在眼下这种时代,王侯公卿都不怎么关注老百姓死活的思维下,实际上贵族统治依旧牢牢占据着上风。
哪怕诸如冯去疾这种支持改革的实权上卿,他关心的也不是老百姓吃饱穿暖甚至死活,而是是否能够让他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更方便,更加有利于掌控而已。
皇帝的思维也同样如此,并没有太多关心老百姓的念头。
李斯一天不死,一天权势在握,那么陈旭便一天不能完全放心。
更何况李斯如果继续秉持朝政,而皇帝的视野也已经完全开阔到整个地球,如果陈旭不能占上风的话,那么可能最终会有人来摘了陈旭辛苦种下的这颗桃子。
陈旭如此辛苦推动的改革,自然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李斯识相的话,就应该放权甚至是提前告老还乡落一个善终,不然真的到了两人图穷匕见的时候,陈旭必然会雷霆万钧之势将他轰杀,哪怕当着皇帝的面,陈旭也不会有半分犹豫。
几年在咸阳和朝堂混下来,陈旭再也不是当日初来咸阳之时,更不是在清河镇厮混的年月。
拯救大秦,拯救华夏文明,阻止那场史无前例的屠杀,唯有以杀止杀。
如果李斯不认输,那么他必须死!
陈旭面无表情的从李斯旁边大步走过,然后坐在自己的专属大椅上,目光扫视整个朝议大殿,眼眸中带有一股从未有过的寒意。
无数本来好奇李斯和陈旭今日突然一起来上朝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在接触到陈旭的眼光之后,没来由的都微微打了一个哆嗦,灵魂都带着一股寒气的赶紧低下头沉默不语。
卯时,皇帝几乎分毫不差极度守时的从殿后出来,君臣见礼入座,大殿上很快就安静下来。
病重一个多月的左相和一个多月不来上朝的清河侯同时出现在朝堂之上,今日朝议的重点必然与这两个与皇帝最为器重的大臣有关。
果然,短暂的安静之后,皇帝还未开口,李斯首先就站了起来,手持笏板走到大殿中央跪地行礼说:“陛下,臣病重月余,耽误诸多政务,今日向陛下乞罪!”
看见李斯行如此大礼,秦始皇也站起来亲自走下九层台阶将李斯扶起来说:“爱卿常年操劳政务,劳苦功高,何罪之有,今日爱卿身体康复重新履职,朕心中欢喜之至,来人,为李相座椅铺上熊皮……”
“喏~”站在殿后的宫人很快抱来一块黑熊皮褥垫铺在李斯的椅子上。
“天气转凉,爱卿大病初愈切记保暖,稍后还有诸多公务需要爱卿协助处置,还请入座!”秦始皇满脸关切的说。
“老臣多谢陛下,愿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李斯神情大恸,一双老眼之中有浑浊的泪水滚落下来。
君臣这一番表演似的举动让满朝文武皆都沉默。
李斯蹒跚之态走到自己座椅前面,并未坐下,而是再次拱手行礼说:“陛下,今日老臣上朝,实为有一事想要陛下和诸位同僚作证……”
陈旭脸皮微微一抖,脸色瞬间有几分阴冷,只以为是李斯要爆出五毒舒魂水的事情用来指证他。
而满朝文武皆都微微一阵骚动之后全都转头看着李斯。
第800章 李斯认输
“李相请言,到底是何事要让朕和满朝文武为你作证?”皇帝落座之后开口。
“去岁十月,老臣与清河侯打赌,如若清河侯一年内修好新东方道,老臣便认输支持清河侯松解商律之事,如今一年过去大半,东方道也几近完工,老臣虽然不愿意承认失败,但也不得不佩服清河侯匪夷所思的筹建计划和建设速度,东方道两千余里必然能够按时完工,因此这一赌注老臣已经输了,因此今日特意邀请清河侯上朝,向陛下和诸位同僚承认失败!”李斯特意看了陈旭一眼之后严肃认真的说。
“哗~~”整个朝堂瞬间一阵剧烈哗然骚动,各种议论之声瞬间想起。
谁都不会想到李斯竟然会提前认输。
蒙毅冯去疾两人都脸色惊异的看着李斯。
而陈旭也瞬间有些呆愣,没想到李斯大病一场之后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输。
但瞬间陈旭又醒悟过来,然后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声老狐狸。
因为按照东方道如今的修建速度和进度,最多到十月底就会完工,年底之前全线贯通通行车马没有丝毫问题,与其等到最后被动接受失败,还不如早早承认输掉赌注,这样还能落得一个胸怀大度的名声。
冯去疾和蒙毅显然也很快想到了这一点,两人彼此看了一眼之后冯去疾站起来拱手说:“陛下,当日李相和清河侯这旷世赌注老臣乃是见证者,李相愿赌服输,实乃谦谦君子也!”
“陛下,臣当日同为见证,今日李相认输践诺,实乃天下商贾幸事,恭喜清河侯获胜!”蒙毅也站起来大声说。
“李相信守诺言,实乃有君子之风,我等佩服之至!”朝堂上诸多官员一起站起来拍李斯马屁,特别是一群唯李斯马首是瞻的法家门徒,虽然皆都脸色悻悻不满,但到了眼下这个地步,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一局旷世赌注李斯是败了,而且还败的没有半分翻盘的可能。
“唔,李相如此大度认输,朕甚是欣慰,两位爱卿皆都是朕之臂膀,同为朕分忧,此赌局朕当初亲口许诺,既然李相认输,那此赌注今日便算完结,松解商律之事由清河侯拟定方略报中书省与朕审阅,望两位爱卿以后更加同心协力为朕出谋划策,让我大秦变得更加繁华富庶……”
皇帝一番话为这一局旷世赌注立下基调,满朝文武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一个个都用火热的眼光看着陈旭。
李斯承认失败这件事一旦传出去,陈旭在民间的声望肯定突然大涨,而且由陈旭主导商律的修改和议定,这也变相的是把往日被法家门徒和李斯制定律法的权利夺走一些,从此拥有了和李斯在国策之上分庭抗礼的机会。
松解商律对于满朝文武来说并无太大的抵触,只要不触动该属于他们这些贵族的既得利益,他们都不会太过激动,贵族的利益在于法律的豁免权,在于大量的食邑和封地,在于对封地上的管理权限,大量田地房产和税收才是他们赖以维持体面的根本。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极其重视人口和农业的时代,手中有人有田产,他们才会觉得安心。
而商业在这个时代,还属于贱业,根本就拿不上台面,虽然商贾皆都有钱,但没有田地没有封地没有可以耕种交税的人口,并非是一个安稳的阶层,并不值得特别重视。
而且清河侯主导修改松解商律,但最后还是要交给中书省和皇帝审阅,任何太过触动贵族利益的法令必然会有无数王侯公卿反对。
而根据陈旭一贯的做法来看,他不会冒险与所有的王侯公卿和文武百官为敌,大刀阔斧的要把商人的地位提升到贵族平等的地步,因为这不符合陈旭自己身份和地位,说到底,陈旭也是贵族,而且是前无古人甚至是后无来者的双侯爵,而且还是皇亲国戚,决计不会做出动摇大秦根基的改革来。
陈旭站起来,脸色平淡,似乎并不特别在意李斯的认输:“陛下,既然李相认输,臣也会好好策划松解修改商律之事,不过请陛下和诸位大人放心,旭必然以大秦国基稳固为上,决计不会因为此事让民间动荡不安!”
满朝文武皆都微微点头,因为陈旭的话基本上也和他们想的差不多。
“爱卿如此说,朕也就放心了,谕令通传天下,从今日始,三省六部和全国郡县之官吏,对于少师改制商律之事不得无故攻击和抵触,如若让朕发现有阳奉阴违之举,必然重处!”
“臣等遵旨!”满朝文武一起躬身行礼。
至此这个让朝堂和民间吵嚷讨论甚至是热情参与足足一年的旷世赌局落下帷幕,清河侯轻松的笑到了最后。
而李斯盘中认输的事虽然有些出乎人的预料,但这的确是李斯最好的选择。
皇帝此时似乎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微笑着看着低声讨论的满朝文武说:“诸位爱卿可还有要事要奏?”
“陛下,臣有奏!”兵部令尉缭站起来。
“国尉请讲!”皇帝点头。
“陛下,裁撤西北大军和安置之事如今已经全部完成,除开新武装的三万兵卒和西北诸多关隘和军营之兵将需要陛下亲自定夺分配之外,裁撤下来的兵卒将领如今皆都按照清河侯当日的计策分置完毕,全国三十八郡九百七十三县,共计妥善安置警卒十一万两千八百余人,并且都根据爵位分配完毕,余下无爵者十三万余众也都遣归原籍分配田地房产,至此陛下要求六个月裁撤西北大军之事如期完成,臣今日向陛下交差!”
“很好,辛苦国尉了!”皇帝点头。
这个消息满朝文武并未出现什么情绪波动。
裁军之事从二月份蒋步提出之后经过半个月的酝酿,然后陈旭拿出筹建全国的警察系统将此事定下,在皇帝一贯雷厉风行的决策之下,半年时间转瞬而逝,三十万大军也很快被裁撤而且妥善安置。
这些事并非今日才有结果,实际上关于裁军之事三省六部的官员每日都在朝堂之上汇报进展,只不过今日算是彻底完成罢了。
“裁军之事繁纷复杂,三省六部的诸多官吏和诸位爱卿也都勤勉尽职,因此才有今日之顺利完结,朕心甚慰,三十万军卒裁撤下来,既让朝廷每年省却了数百万石粮食和草料军械等供养,同时也组建了遍布大秦郡县乡镇的十余万警卒,至此成为稳定我大秦的一支重要力量,实乃安邦定国之策,此事少师当为首功,传朕谕令,少师食邑加封两千户,赏奴仆一百,骏马五十匹,钱十万,绸缎珠玉各五车……”
皇帝一高兴又给了陈旭一大堆赏赐,三省六部许多直接参与裁军安排的官员也皆都得到了多少不等的赏赐,至此裁军之事到今日也算是最终尘埃落定。
辰时末,朝议结束,百官退朝各自返回府衙继续办公,陈旭在朝议大殿门口与冯去疾和蒙毅等一群相熟的官员闲聊一阵之后也乘车离开去报馆。
李斯在朝堂认输之事必然很快便会传遍咸阳,改制商律之事也要提上日程,因此陈旭要尽快把这件事落实下来,招募熟悉商业和法律的精英人物讨论新的商律改革措施。
而今天朝堂之上两件事完结,也几乎是陈旭来到咸阳之后一直都在策划和推动的两件最为重要的决策。
裁军是为了让大秦在未来能够轻装上阵,每年数百万石的粮草和军械给养的供应消耗巨大,而且还侵占了大量的劳役和民力,来回转运如此多的军需物资一直都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如今终于结束,上到皇帝下到被裁撤的兵卒也总算是都完全安心。
李斯承认失败,那么改革商律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针对民间的巨大改革,至此压制商贾的律法必然大为宽松,从此将极大释放民间的商业力量,由此带来的必然是钢铁冶炼和铁质农具的快速推广,加上水泥的出现,全国的道路桥梁沟渠水库必然也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和修缮,在增强商业活力的同时,还会极大促进民间的交易,百姓也能除开种植粮食之外获取钱财增加财富。
因此这两样针对不同层面的改革完成,陈旭感觉自己瞬间轻松了一大截。
陈旭的马车进入报馆,很快就被闻讯而来的无数人包围起来。
特别是陈平、付安、丘乘、计通、庞雀等一群报馆的高层,更是群情激动。
“侯爷,方才听闻朝堂之上李相亲口认输,是也不是?”陈平拉着陈旭的袖子激动不已的嚷嚷。
“嗯,李相的确已经提前认输,大家安静一下,都去会议室,本侯有事情要交代!”陈旭点头,感觉周围就像围了五百只鸭子,吵的都快睁不开眼睛了。
“嘢嚯~~侯爷胜利了!”
整个报馆瞬间一片欢腾,然后吵吵嚷嚷兴奋激动一起簇拥着陈旭往会议室走去。
第801章 为大秦未来贺
会议室里,热闹欢腾的场面持续了很久。
等陈平等人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之后陈旭才笑着说:“东方道虽未彻底完工,但工程提前完结肯定没有任何疑问,我与李相的这个赌约在诸位的支持之下今日算是尘埃落定,但所谓万事开头难……嗯,中间难,其实结尾更难,因此诸位也切莫太过兴奋,万里征程,今日不过才迈出一小步而已,接下来的任务大家应该知道,那就是针对商律进行大范围的修改,而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我费尽心思要和李相打这个千古赌约的最终目标……整个东方道投资四万万钱,招商集资超过两万万钱,参与集资的大小商贾总数超过一万余人,参与整个东方道修建的官吏、工匠、民夫、奴隶、刑徒总计超过五十万人,持续时间整整一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实不亚于一场灭国之战,但这个工程朝廷却没有拿出一石钱粮,投资的全部都是商贾,当然还有诸位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支持,今日本侯前来,一是为了感谢诸位的帮助,同时也是要勉励诸位,这场赌约既是本侯的胜利,也是全天下商贾的胜利,更是你们报馆的胜利,是你们秉持的公正和无私,才让这场赌局最后完美落幕,今日正午本侯在清河园宴请诸位,共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时今年底报馆所有人的奖金翻倍,因为从今日起,我大秦将会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改革……”
“侯爷~侯爷~侯爷~”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挥舞着拳头开始整齐划一的大声呼喊,情绪激动的一塌糊涂。
这场赌约就像陈旭所说胜利殊为不易。
东方道从策划到开工到如今这个地步,报馆有无数的记者来回奔忙于两千余里的东方道甚至大河两岸上百个郡县,不断的把修路中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写成新闻稿件传送回来,然后报馆组织大量的编辑和人手进行挑选和修改,每一期报纸都要通过大量的篇幅通报东方道工程的进展和全国各地商贾在此事中的热情参与,同时也不断的宣传这条道路的重要性。
而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宣扬鼓吹之下,全国商贾的情绪都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所有参与集资的商贾和工程队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拼命的赶进度加快施工,获得水泥厂授权资格的商贾也不遗余力的投入巨大资金建造工厂和制造水泥。
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陈旭完成这个困难重重的千古赌约。
只要陈旭胜利,商贾的地位必然会因此得到极大得提高,商业环境也将获得极大的改善。
而陈旭一手创办的报馆和跟随陈旭得到极高身份地位的陈平等人,也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世人的认可。
这是门客的职责,也是体现门客价值的最好方法。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陈旭的地位实不亚于过去的诸侯,从跟随清河侯的那天起,报馆的所有人都已经和陈旭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而眼下,所有人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中午,陈旭在清河酒店宴请了报馆一众中高层领导,同时安排了后期报馆的工作任务和安排,那就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即将修改商律的事情,广邀天下精通商业和律法的名士到咸阳来讨论修改商律,同时也征集各种关于商业律法的策论和建议。
“侯爷,修改商律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您说怎么改不就完了!”一群人觥筹交错边喝边聊,有人对陈旭这样大张旗鼓的行为表示了疑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陈旭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背了一段荀子的话。
陈平丘乘等满桌人皆都放下酒杯沉思起来。
如果说眼下百家诸子的典籍哪一个最熟悉的话,必然是荀子无疑。
因为陈旭为了推行百家融合的治国策略,而且为了对付李斯,第一个祭出来的名人就是荀子,从报馆创刊之日起,几乎将荀子的所有文章都挨着刊登过了,而且书局创办后出版的第一套百家丛书就是《荀子》,收录的文章四十余篇,通过安鱼梁和封子安张苍等人的整理和注解之后,再加上关于荀子的个人游学传记,整套书十多本三十余万言,构成了一套令人侧目的著作,首期发行一千套,上市的首日在报馆发售,一个时辰便被哄抢一空。
陈旭背的这一段,正是荀子最为著名的《劝学》篇,当初李斯还曾经在紫宸殿背过一次。
而劝学篇作为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两千年之后还出现在中学生的课本当中,可见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对于荀子的文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