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5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郎君是朝廷通缉的罪犯,你让他去投靠赵亥会不会有性命危险?”水轻柔略有些担忧的跟在后面问。
  “不会,当初张良伏杀始皇帝之时不过才十八九岁,如今整整八年过去,无论相貌身材还是说话的口音都能完全大变,非是特别相熟和至亲之人绝对认不出来,何况现在的咸阳车水马龙,禁军查验也松弛不少,只要不是在咸阳公然说自己就是当初刺杀皇帝的刺客,决然不会有人认出来,而且他还有化名之后的正规腰牌,不会有事……”
  “夫君既然已经安排了林仙儿等花魁进入春芳园,又何必再让张郎君冒险,若是事情败露,夫君也会受到牵连!”水轻柔仍旧担心。
  “勿用担心,张良此人非是普通人可比,当初我在天书中曾经见过此人,大秦崩塌之后其辅佐刘邦创建新朝,并且封侯拜相,此人绝顶聪慧足智多谋而且为人正直,最主要的是他和你师门还有很深的渊源?”
  “夫君还请告诉轻柔,张郎君如何就会和我师门有渊源?”水轻柔愣了一下紧紧抓住陈旭的衣袖询问。
  “天书中虽无明确记载,但张良在封侯拜相之后不久便挂印而去,听闻就是随赤松子前辈云游天下去了,因此说不定他日后会成为赤松子前辈的关门弟子,你和他也算是同门!”陈旭笑着说。
  “原来如此,或许今日在此遇见张郎君也并非偶然!”水轻柔明白过来,但瞬间又紧张起来说,“师尊说世间万事皆都因果纠缠,夫君让张郎君投靠赵亥,将来赵亥等人谋逆事发,张郎君岂不是更加危险?”
  “放心放心,你这个八字还没一撇的师弟不会有危险,大秦现在国势蒸蒸日上,我在朝堂需要更多有革新精神和人文思想的改革派支持,光靠蒙毅冯去疾这些老家伙许多事将来都不好办,张良此去投靠赵亥帮我暗中打探内幕,也好让我能够有更多的准备,林仙儿在春芳园打听的消息有限,最多是哪些人和赵亥胡亥来往比较密切而已,只有安排人打入他们内部,成为出谋划策的幕僚才能获取更多的内幕,而且一旦将来赵亥等人谋逆事发,张良便可以将当初刺杀始皇帝的事全都赖在赵亥身上,嘿嘿,我与他洗脱罪名便也有了充足的借口,而且还能将其笼络为大秦效力……”
  水轻柔美目一亮连连点头:“夫君这个安排看起来天衣无缝!”
  “嗯,我也是方才看张良心有不甘才这样忽悠他一下,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如此也好,至少这样就能在赵亥身边安插一枚钉子,依照张良的智慧,要取得赵亥的信任简直易如反掌,嘿嘿,走吧,回去再慢慢说,悟空,走了……”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下山,一只褐色的猴子攀援着垂荡的古藤在悬崖峭壁上吱吱跳跃着也跟着消失在翻滚的云雾清风之中。
  ……


第1271章 凉粉西施
  五月,咸阳。
  正午时分,阳光浓烈,正是一天最为炎热的时候。
  渭河两岸绿意葱茏,成群结队的少年和男女孩童都脱光了衣服在河里戏水或者捕捉鱼虾,河面上还有来回不断穿梭的帆船和渔船,船上无数赤裸上身皮肤黝黑的渔夫和船工正在奋力的划桨摇橹。
  “嘿呦~嘿呦~”
  城南门外的河岸码头同样繁忙,数百个黑瘦的民夫和刑徒正在冒着烈日运送巨木和水泥砖石,手持长戈皮鞭的禁军来回巡逻呵斥。
  虽然热的几乎透不过气来,但还是有许多戴着斗笠身穿官袍吏服的工部和科学院的官员匠吏手里拿着各种图纸和工具正在来回测量指挥,在已经修建好的码头上组装龙门吊,其中已经有一个码头已经安装成功,正在进行货物的吊装测试。
  “左~左~往左两尺,好,慢慢放……”
  虽然带着帽子,但张苍已经官袍湿透,满头汗水滚滚往下流淌,几乎擦都来不及擦,此时正指挥一群工匠推动龙门吊前后左右移动往一艘货船上吊装一个巨大的木柜。
  陈旭上书展开史无前例的坦途计划,涉及的工程大大小小多如牛毛,而无论是江河湖海的港口码头,最终都需要安装一种全新的设备,那就是龙门吊,一是为了加快货物的装卸,同时也是为了做到更为有序,所有商船都需要按顺序进出港口,根据调度停靠在不同的码头装卸,这样就可以将放弃老式的装卸方式。
  往日商船只要到了河港,几乎是见缝插针就靠岸装卸,数十数百在码头等待以抗货为生的民夫就会一拥而上,然后就通过简单的跳板和舷梯开始上下搬运货物,这样毫无秩序之下便会经常出事,不是船舶互相碰撞就是人员财货因为拥挤落水,如果是秋冬水流平稳还好,若是春夏河水暴涨,涛涛洪水席卷之下很快就会被河水卷走。
  为了配套新的港口码头的修建,陈旭在科学院讲授了一节课,专门讲述了后世码头的调度作业和那种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的龙门吊和集装箱的概念。
  眼下大秦已经有了合格的钢铁和成熟的轴承滑轮铁轴齿轮等制作工艺,制作这种高不过十米,宽不过七八米的龙门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而且都是用的巨木作为主梁,眼下大秦最不缺的就是树,两千年之后寸草不生的黄土高原之上如今全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胸径一米的大树都不算大,后世直径两尺粗细的大树在眼下看来都是不能用的小树,而且少府也有规定,没有特殊需求胸径小于一尺或者高度低于五丈的树都不许砍,要留着长大成材。
  为了翻新和修建咸阳内外和渭河两岸甚至雍城数不清的宫殿,少府常年都安排有刑徒在渭水流域大大小小的河流上游砍伐大树,然后顺水漂流至咸阳附近的木料厂,在这里去皮晾晒然后堆积存放备用,每年采伐的树木上万根。
  这些巨木直径三尺五尺司空见惯,长度八丈十丈是最低要求,不过前几年有了钢铁水泥之后,翻修和新修宫殿木头的用量少了许多,甚至在今年,所有的宫殿建设都完全停了下来,渭河沿岸几个大型木料厂堆放的巨木都如同一座座小山一般蔚为壮观,因此科学院修建码头便有了充足的选择,用的都是最粗最直以前用来制作宫殿主梁的巨木,而且都是早已干透的木材,足够保证龙门吊的结实安全。
  至于集装箱就更加简单了,就是一个按照如今的大型货船的装载能力制定了长宽高的标准木柜而已。
  这些木柜因为制作要求统一,因此可以全国通用,而且为了节省和方便,将来会按照地域筹备几个集装箱公司进行运作,当然,眼下一切都还在筹备之中,眼下码头上堆放的几个集装箱都是刚刚制作出来用于验证龙门吊装卸吊运测试的,各种数据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等到一切都测试完毕之后,就会有工部全国招标和推广。
  在陈旭看来,大秦比后世的任何封建朝代都更加容易快速推动科技发展。
  一是法术治国的基础,秦朝在后世所有朝代来看,法律是最为严格的,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各行各业都有明确的法令约束,而大秦的百姓也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法令的约束,因为不想被约束的都已经被秦大大按着摩擦完了。
  二是百家理论非常繁荣,儒法道墨等在民间影响深厚的学派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和发言权,讲求人治和德治的儒家学问并不占上风,因此推广科学的阻力非常小。
  三就是大秦对工匠的重视程度远超任何朝代,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获得朝廷从认可,编为工籍的人可以家族传承得到一个稳定的生活保障,甚至创新发明都有奖励。
  还有最重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秦统一之后严格推行度量衡的统一,对于天下各种器物都是有严格规定,不管是民用的还是军用的器械刀具甚至是斧头柴刀,工部都有下发的严格规制,工匠不能胡乱打造,在这种严苛的法令之下,要在大秦统一一种东西的大小和样式非常容易。
  因为秦大大最喜欢的就是统一。
  一切不利于大秦发展和稳定的,他都想统一一哈。
  因此在科学院和工部的一群官员匠吏看来,陈旭提出的集装箱绝对是一个最为异想天开而且方便实用的运输方法。
  一个货柜要从岭南运送到辽东,只需要在岭南装好用船运送到番禺附近的海港,然后直接吊装上大海船运送到辽东湾,再转运专门打造能够运送集装箱的四轮马车,则从头到尾再也不用把货在各地码头仓库零散装卸,这样不仅方便,而且安全。
  而且可以根据货物的种类推广定制几种不同规格的集装箱,可以组合整齐堆放,也可以单独运输,这样就能大大加快和方便车船转运和码头装卸。
  而为了配合集装箱的推广,对于河海中航行的货船商船也要进行专门的改进,以方便龙门吊上下吊运和安防捆扎等等。
  这些眼下都是张苍领导的科学院攻关小组要尽快验证定型的。
  因此这酷暑之中,陈旭优哉游哉的带着一群漂亮妻妾和女儿返乡游玩之时,整个大秦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却都被他这个史无前例的坦途工程弄的热血沸腾外加劳苦不堪。
  “实在太热了,去把冰粉西施叫过来!”
  看着几个集装箱顺利吊装上船之后,张苍走到码头边一棵大树下一屁股坐到地上,摘下草帽使劲儿扇风的同时让一个匠吏赶紧去把旁边一个挑着担子卖冰粉的年轻妇女叫过来。
  而在张苍和几个匠吏在树荫下喝着冰粉的时候,船上还有一群匠工匠吏同样也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汗流浃背的正在观察和测量集装箱的安放位置,以此设计最好的固定和吊装方案。
  “休息,下去休息两刻时间!”很快船上的人也都顺着舷梯下来,一窝蜂跑到树荫下,摘下草帽脱下外套,每人也都要了一碗凉粉席地而坐稀里哗啦的喝起来。
  “再来一碗,这鬼天气实在太热了!”胡宽三两口一碗凉粉下肚,感觉丝毫都没解渴,于是把陶碗递给妇人。
  “这么炎热的天,诸位大人还要忙碌,实在不是贵人该干的事呢!”小妇人二十出头,穿着普通的灰白襦裙,长相清秀身姿丰腴,调凉粉的动作非常麻利。
  “如果我们不赶紧把集装箱和船舶数据弄出来,侯爷的坦途计划岂不……嘁,我与你一个妇人说这些干甚,多加点儿醋……”胡宽话说到一半改口。
  “嘿嘿,胡院长昨日还说冰粉西施身段儿妖娆,说话又好听,今日怎的不想说了!我等其实还想听!”旁边有官员打趣大声说。
  “哈哈哈哈……”柳树下一大群人都跟着大笑起哄。
  卖凉粉的小妇人低头盛凉粉,脸颊羞红眼含春水的偷偷冲胡宽抛了个媚眼,胡宽微微打了一个哆嗦瞬间感觉浑身凉爽多了。
  “莫闹莫闹,不过这凉粉的确做的美味,别走了,等会儿我等还要来喝,人手不够,诸位赶紧喝完继续干活儿……”胡宽三两口再次把一碗凉粉喝完之后丢下陶碗拿起帽子戴上。
  “唉,胡院长说的是,若是再多五百一千人手,这码头半个月都弄完了,如今这样弄,怕是要弄到入秋还无法彻底修好……”张苍摇头站起来,戴上帽子抖了几下早已汗透的官服苦笑。
  “呜呜~~”
  就在一群官员匠吏再次起身冒着炎热酷暑干活的时候,突然城西方向传来几声悠长的牛角号声,继而似乎还有隐隐滚动如雷的马蹄声和喧嚣吵闹声传来。
  一群人都停下手里的动作引颈探望,但也只能看到高高的咸阳城南门城楼。
  “发生了何事?”所有人都满脸茫然的互相看。


第1272章 理工男
  自从通武侯征服百越之后,咸阳城已经一年多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了,除开始皇帝偶尔出城巡游动静比较大一些外,基本上都很安宁。
  而自从清河侯离开咸阳之后,始皇帝也基本上呆在宫中从不出来,出城更不可能了,这么热的天始皇帝也没啥地方值得去,听闻每天就是上朝处理国事,然后就是在皇宫练习太一神火枪,要么就是看书打坐练气,生活规律的一塌糊涂。
  “诸位先别看了,若是发生大事,稍后定然有谕令传来,赶紧干活儿!”一个工部的官员爬上木船大声说。
  “也是,继续干活儿……”一群人呼喝几声继续忙碌,很快半个时辰一晃而过,就在所有人再次扛不住停下来歇息的时候,几匹快马从城南门疾驰而来,马背上几个身穿官服的工部官员急匆匆从马背上跳下来兴冲冲的跑过来大声嚷嚷,“好消息好消息,人手来了!”
  “什么人手来了?”正脱衣脱帽散汗喝凉粉的一群人全都满脸疑惑。
  “狄道侯二月间在西域征讨了大月氏,押送回万余精壮的俘虏,眼下已经到了西门城外,陛下已经安排冯相带领三省六部同僚前去迎接,怎么多俘虏,城东城南这两处码头的改建扩建必然就有了充足的人手……”来的几个官员七嘴八舌的解释。
  “咦,那感情好,方才正说人手不够!”胡宽一听脸色大喜,冰粉也不喝了,抓起帽子就招呼属下把马牵过来。
  “胡院长如此性急干甚子,等明日早朝让宰工部上一封奏书请求调度人手就行了……”
  “嘁,等明天你人毛都弄不到一根,眼下整个大秦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缺人手,区区万余人丢下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张院长与我一起去吧,争取在这些俘虏还没丢给户部之前把人要出来!”胡宽说话之时已经翻身上马。
  “胡院长说的是,苍与户籍司隶臣令还算相熟,说不定整能够提前弄一些出来!”张苍也赶紧丢下陶碗站起来。
  “不错不错,侯爷曾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若是这眼皮底下的人我们还抢不到,也活该每天热死!”一群官员皆都跳起来嚷嚷同去同去,于是很快十多人都骑马往城西而去,码头上的管事一看官员都跑光了,于是也让一群累的快要虚脱的刑徒工奴都到树荫下喝水歇息。
  城西外就是一大片空地,没有一棵树木遮挡。
  此时烈日高悬,浓烈的阳光下,两千甲胄整齐但却快热成狗的西军马卒正押送来万余衣衫褴褛的大月氏俘虏,此时全都聚集在空地之中。
  这些俘虏有男有女,一个个面黄肌瘦,要么打着赤膊要么还穿着破旧的皮草,蓬头垢面如同一群饥荒年代的难民。
  咸阳城威严高耸,黑色的城墙耸立十丈,加上巍峨的层楼,坚不可摧的气势雄浑如同天降神宫一般镇压住了整个关中大地。
  咸阳城在咸阳人看来没有半分感觉,就像住别墅的人从不觉得自己家已经够宽敞,天天看住惯了感觉也就那样,但对于初来乍到的万余大月氏俘虏来说,这就是他们一生从未见过的神迹,因此大部分俘虏都已经跪在地上对着这座巨城开始磕头膜拜,而隐隐约约,在城外四周还能看到无数巨木制作的吊塔在来回摇摆,似乎还在修建更高的建筑。
  “呜呜~”伴随着城楼上一声接一声的牛角号声和呼呼啦啦飘扬的黑色龙旗,无数披甲执锐的禁军涌上城墙严阵以待。
  “哐哐哐哐~”
  随着一阵鸣锣开道的声音从城内传出,很快随着前来看热闹的民众两边散开,只见一长串的豪华四轮马车从西门鱼贯而出,为首两乘四辔马车并排而行,正是右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蒙毅。
  随着这一长串马车到来,押送的西军中一匹青色骏马越众而出,马背上一个顶盔掼甲的威武大将,正是狄道侯李信。
  “哈哈,狄道侯别来无恙,我等迎接来迟,还请赎罪!”停下的马车车门很快被侍卫拉开,冯去疾和蒙毅先后下车拱手迎了上去。
  “信见过冯相,见过蒙大夫!”李信也赶紧跳下马背,大步迎上来抱拳行礼。
  “一别数载,狄道侯依旧威武,陛下吩咐我等前来迎接凯旋之师,天气炎热,我们还是入城再慢慢详聊,这里便交给兵部户部署衙去安排处置,请~”
  双方见面也不过两句话,冯去疾便决定先进城找个凉快的地方交流。
  “不错,最近几日炎热异常,狄道侯先进城交接完军令,稍后去老夫的别院游泳池泡澡……”蒙毅也在旁边连连点头。
  一群人都是大秦顶级勋贵,相熟已久,因此说话也都比较随意。
  虽然大秦这几年都没怎么对外战争,这一次攻击大月氏也为保持西域的安宁有巨大作用,但毕竟不过是一个十余万人的部落,大月氏也并非一个区域大国,并不值得始皇帝出城亲自迎接。
  何况蒙毅与冯去疾都知道,始皇帝对西军倒卖搪瓷装备的事不爽,虽然安排文武大臣出城迎接,但连一封正规的迎接嘉奖谕令都没送出来,明显是要晾一下李信等人。
  而李信也没等到始皇帝的谕令,自然也是内心惴惴不安,听两位大佬说完之后小心翼翼的抱拳低声说:“信还想先去皇宫拜见陛下……”
  “勿用,方才前来陛下已经让宫人传话,狄道侯先交接俘虏和军令,然后就可以还家休息,西域军务等靖武侯回归再一起商议!”冯去疾直接打断了李信的话。
  “啊?!”李信身体微微一抖,脸皮瞬间有些苍白。
  “唉,狄道侯莫怪老夫多嘴,搪瓷装备之事陛下非常不满,走吧,先入城为你接风洗尘,稍后再说不迟!”
  冯去疾脸色郁闷的微微叹息,然后招呼身后三省六部的官员一起前来和李信见面,然后各府衙就各自按照以往接受俘虏的章程安排去了,两千西军马卒被兵部安排去附近的军营驻扎,户部调派粮食草料和鱼肉酒水等犒军,剩下的万余大月氏俘虏则全都由户部接手,进行登记造册之后或发卖为奴或充作工奴,这些都不是李信该管的事了。
  西军一番大胜,回归京师献俘的热闹还没开始便烟消云散,数万问讯而来看热闹的咸阳百姓都不得要领,但民间也有消息灵通之士,很快就开始传出陛下不喜这次西军献俘的原因,是因为西军暗中倒卖万余套搪瓷装备……
  朝堂的动向历来都是民间谈论的热点,而始皇帝的态度更是各个阶层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清河侯不在咸阳了,咸阳百姓也瞬间发现似乎整个咸阳的热闹气氛似乎下降了好几个档次,暗中都在猜测清河侯若是知道这件事后该如何面对,毕竟当初打造搪瓷装备是清河侯的建议,而且朝廷花费不小,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对朝廷这种勾心斗角的政治感兴趣,比如科学院工学院这些理工系的钢铁直男,他们才不关心李信会不会被始皇帝按在地上打屁股,他们关心的就是这一批俘虏。
  清河侯临行前给始皇帝和全国人民画了这么大一个炊饼,十多本奏书,大大小小数百个工程,其中大部分的任务最终都会落在工部和科学院的头上。
  面对清河侯的坦途计划,科学院一群地图专家还在加紧赶制沙盘,而大量的土木建筑和测量设计工程人员已经乘船乘车出发去全国各地实地勘测去了。
  只要勘察结束,接下来便是招商砸钱开始大规模的建设。
  但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除开钱财之外,就是需要足够的人手,在这个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时代,人就是建设的主体,修长城,修驰道,修宫殿,修陵寝,开矿冶铁,所有的工程都是用人力物力一点儿一点儿堆出来的,毫无投机取巧的可能。
  不过清河侯出现之后,发明的水泥和新的钢铁冶炼技术,建筑的格局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有了混凝土,不仅可以修建更加高大结实的建筑之外,修建速度也大大加快,但无论多方便快捷,人力一直都是任何工程绕不过去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今天突然听说李信押送回来上万的俘虏之后,张苍和胡宽等一群理工男都忍不住了,就在户部安排把这批俘虏转场安置的时候,一大群大汗淋漓的官员冒着烈日骑马追上了一群户部的官员。


第1273章 是不是太多了
  “范隶臣稍等!”
  在西门外的空地上,就在看热闹的人群逐渐散去之时,张苍终于找到了隶臣令范贵。
  范贵四十来岁,相貌普通,五品署令,看似官职不算太高,但身份却不太普通,乃是前秦丞相范雎的嫡孙,仍然继承有范雎的侯爵,也算是声名显赫之辈,与一众王侯公卿都十分熟悉,来往也比较比密切。
  “原来是张院长、胡院长和诸位同僚,莫非也是前来看献俘仪式的?”
  作为跟着陈旭飞速崛起的张苍和胡宽这一群新权贵人物,范贵也不敢大意,赶紧停下手头的工作迎接。
  “咦,若不是范兄说起某还差点儿忘了,大军班师回朝献俘不是该有一个盛大的仪式么,因何草草就散了?”
  范贵这么一问,张苍等人才感觉到情形有些蹊跷,不说眼下看不到狄道侯李信,连皇帝安排前来迎接的冯去疾蒙毅等三省六部的一个大员都看不到,只有各府衙一些五六七八品的中低级官吏在安排兵卒的疏散和俘虏的安置等工作。
  “此事张院长勿问,贵也不晓得其中的关节,不过听闻是和搪瓷装备有关,陛下不喜……”范贵低声解释。
  张苍胡宽等人瞬间露出了然之色,然后也不再关心此事,他们虽然都有中高爵在身,但科学院和工学院都不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