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军制改革体系复杂,军律修改也需要慢慢推行,臣也知道因为奏书太多陛下必然难以很快审阅完毕,因此先有一番简易计划……”
“第一,从关中四营和西北诸郡抽调马卒分批更换北军和西军,采用新的军律,执行新的军制和军爵制度……”
“第二,按照新军制就近从西北诸郡招募年轻兵卒作为尉卒补充当地兵力……”
“第三,从中原诸郡尉卒之中遴选年轻勇武之兵卒补充关中四营和拱卫京师之禁军……”
“第四,全国各地尉卒采用新军制遴选招募年龄身高合适的兵员充任……”
“第五,退役之将士可以安排进入各地新筹备的海关、码头、港口、商务、财政等署衙任职或者担任警尉职务……”
……
“臣综上所述之法,可由兵部和户部拟定一个详尽的时间表进行推进,切勿操之过急造成边关、朝堂、地方陷入混乱,臣不在朝堂,但朝堂一切公务皆有法度,陛下只需妥善安排详加询问必然顺利无虞!”
这些奏书其实陈旭早已写好,只不过要接一个时机和一个貌似契合的理由交给始皇帝。
军制改革不是普通民生改革,自古以来大臣都不好胡乱掺和,陈旭虽然得始皇帝器重,但也不能做的太嚣张,在军队毫无问题的时候就跳出来指手画脚。
就像一个人刚刚被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聘用,总觉得公司这也有问题那也看不入眼,整天在领导面前逼叨逼叨这儿要改那儿要改,甚至还告诉老板,你这家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人事制度全部都有问题,你必须按照我制定的规则全部换上我推荐的人才能做大做强,面对这种傻逼级别的新人,大部分领导一定不是虚心纳谏,最大的可能只是会一脚踹出去。
秦始皇不是世界五百强级别的老板,他是世界第一强的老板,有吞日月统八荒的雄心壮志,即便是他可以从谏如流,对陈旭也青睐有加,但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凌驾到他头上去指手画脚,除非他开口询问。
这才是君臣之间最和谐的状态。
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喜欢太张扬的属下,更不喜欢太过自我良好的员工,始皇帝因为陈旭的身份可以容忍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上朝,可以给他任何人都得不到的荣华富贵,但若是陈旭毫无理由的去干涉军政指手画脚,必然会引起始皇帝的焦虑不安甚至是紧张。
始皇帝细细读完陈旭的书信,然后挨着从木箱里面把奏书一本一本拿出来。
《义务兵役制实施细则》、《募兵制度实施细则》、《军队组织实施细则》、《五大战区以及军队建制细则》、《军爵法案》、《现役军官服役法》、《退役将士安置法》、《后勤保障试行法案》、《勋章试行法案》……
很快案桌上就摆放了足足十多本新军制的改革法案,而且相比上次陈旭在朝堂提交的十多本坦途计划的奏书来说还要厚不少。
看着这些整整齐齐的奏书,始皇帝连续静坐足足数分钟,脸色从开始的惊恐、惊讶、感慨慢慢变成了一丝会心的感激。
清河侯,从来都不曾让他失望过。
光是看这些奏书的名称,几乎就以及囊括了他心中所有的疑问。
“真是难为太师了,来人,为朕沏一壶紫云仙茶!”始皇帝吩咐一声,然后轻轻翻开第一本《义务兵役制实施细则》细细参详。
接下来的数日,始皇帝除开早朝之外就几乎全部都泡在紫宸殿仔细研读陈旭的奏书,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偶尔还会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前来商讨,针对军制改革中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咨询商讨实施的可行性,而每次奏对之后,不仅始皇帝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三省六部的官员也都对清河侯奏书中提到的大部分实施方案表示完全赞同。
至于有争议的地方主要还是陈旭提出的新《军爵法案》中的部分内容。
这次的改革章程其实陈旭早已完成,大部分内容也都和蒙毅商讨过,因此在蒙恬奏请军制改革中已经提到过很多,只是没有像陈旭讲的这么清晰明白而已,而这也是双方心照不宣的做法,有蒙氏打头阵撕开军制改革的缺口,然后陈旭去具体完成实施,各取所需而已。
因此上次蒙恬在朝堂之上提请修改二十级军功授爵制度,改用一种综合入伍时间、训练水平、比武成绩、兵法知识和战场军功等各方面考评的军功制度,陈旭的奏书还是沿用了这一说法,但建议全面废止目前复杂的二十级军爵,改用后世军队的十二级军衔制度。
地方尉卒采用义务兵役制进行遴选入伍,入伍两年,参军之后参加严格的军事训练,平日在地方负责安全事务,义务兵没有军衔,两年后可以选择退役,也可以自愿或者由地方尉官推荐加入国防军,参加国防军之后称之为列兵,享最低的士兵津贴,然后按照军功考评授予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直至大将的军衔,各自享受不同的军爵待遇,而陈旭的军爵改革完全废除了分封粮田房产食邑等待遇,全部采用工资结算,用货币化方案完全取代以往的勋爵授田制度。
这个处置方式是三省六部的官员争议最大的地方。
一旦采用这种全货币工资法案,其实国防军就和大秦所有的官员一样开始领薪俸,按照陈旭的军制改革,除开地方尉卒和驻留岭南的大军暂时不需要领工资之外,驻守关中的四营将士和防备京师的两万禁军,还有西北两路大军共计二十万大军,每年光是薪俸开支都要八千余万钱,这笔钱虽然朝廷眼下拿得出来,但绝对要在别的地方克扣才行,而大秦最不缺的依然是土地,人均面积可以用里来计算,因此财政署和户部官员一致反对陈旭这个改革方法,提请始皇帝依旧采用旧式的军爵封赏制度,采用房田赏赐外加部分钱财的模式,始皇帝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同意暂时采用这个方案。
之所以是暂时采用,始皇帝觉得陈旭明知大秦眼下土地充足的情况下强行推行工资制度肯定是有原因的,不然也不会这样去做,因此他要等到陈旭回京师之后细听分说。
除开军爵之外,争议最大的还有《勋爵法案》。
在陈旭的提请的奏书当中,军政几乎完全分开,这个也早有苗头,所有官员其实也都很激动这样一种变化,不然当文官一辈子都挣不到军功,许多官员只有品级而无勋爵,就只能领取官秩而得不到任何田产房产的赏赐,一旦分开之后,文官通过努力也能得到赏爵,因此陈旭的这个改革几乎受到了所有官员的热烈赞成。
这个勋爵法案就是另一个授爵系统,独立于军爵之外,针对的不光是文武官员,还针对平民和商贾甚至奴隶,凡是为国立下重大功劳的人都能得到勋爵,而且这个勋爵采用的还是商周公侯伯子男五级诸侯之爵位名称。
虽然陈旭在勋爵法案中明确表示这五级勋爵只是名义上的封爵,只是一种尊称,只能按照爵位分封一定的粮田房产和少量食邑,只得其贵而不得其势,但三省六部的官员依旧吵嚷不休,认为把商贾甚至奴隶都纳入这个体系是对于士族和官员的一种侮辱。
爵不爵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自降身份,一想到将来可能自己就要和一个贱奴平起平坐享受贵族待遇,所有的官员顿时觉得浑身上下都不好了。
“奴隶如何?我大秦从未歧视过奴隶,有功当赏,有罪当罚,我大秦当初开阡陌废井田,所有平民几乎都起于奴隶,焉何现在就不行?就连军功也不禁绝奴隶封赏勋爵,诸位爱卿因何如此反对?”
在始皇帝质问和反驳下,所有官员皆都语塞。
第1302章 勋章法案
如今的大秦已经和当初诸侯征战时候的大秦不一样了,贵族阶层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他们盘根错节的就交织在一起,已经开始把持整个朝堂和地方政府,他们希望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家族利益,不希望有人来和他们争抢地位和权利。
即便是新的勋爵体系封赏的只是名义上的勋爵,但一旦得到爵位,势必会得到诸多身份上的便利,很容易就能得到民众的认可跻身贵族阶层,家族子弟也能进入官僚阶层,势必会争抢本就不多的资源。
而陈旭的目的也正是瞄准了眼下大秦已经开始僵化的官僚体制,试图用这种封爵制度为朝廷和地方郡县官员引入更多不同阶层的新鲜血液。
“陛下,此事何不等到太师探亲归来再做安排,眼下军制改革才是首要任务!”兵部令尉缭解围。
一旦重新开始公侯伯子男五级封爵,眼下文武百官身上的爵位都要重新拟定,这些都该由礼部去弄,而且陈旭针对将卒、士族、工匠、平民、商贾、奴隶等除开刑徒之外的大秦人提请的这个封爵制度还需慢慢斟酌,多大的功劳可以封男爵,多大的功劳可以封侯爵还要商量出更细致的操作方案,而且得到必然也非常难,何况眼下并不急着推行。
尉缭的提议得到了始皇帝和所有反对官员的认同,但针对陈旭提出的另外一个奇怪的《勋章法案》,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感觉到莫名其妙的同时有感觉到很新奇。
勋章是一个新概念,以前从未有过,陈旭做了简单的解释,就是用金银铜铁等材质制作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铭牌,用于表彰同样是为大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不限于大秦人,甚至还包括外族人。
陈旭拟定的一共有五种勋章。
有专门针对将士的骑士勋章,共分三级,用以奖励战斗勇敢的将士,是一种超越常规军功考评的手段,由兵部授予。
有专门针对各种创新发明的火炬勋章,同样分为三级,由科学院授予。
有专门针对海外开拓的蓝星勋章,同样分为三级,由尚书省授予。
有专门针对超级贡献人物颁发的国家长城勋章,由中书省授予。
最后还有一种皇帝勋章,属于皇帝的特权,授予那些皇帝认可的超越普通功勋可以表彰的杰出人士。
这些勋章佩戴在身上表示一种荣耀,百姓和官员都需要礼待,并且受到朝廷的格外关照和保护,出行或者到各府衙办事都享受优先安排,除此以外还能享受终身免除家庭税等权利。
因此勋章获得者不一定是贵族,但可以享受许多贵族才有的待遇,这也是大秦吝啬的勋爵赏赐的一个拓展补充,以此提升大秦的凝聚力和刺激民间对于大秦的认同度。
这个勋章法案让始皇帝很感兴趣,文武官员也很感兴趣,主要是陈旭画在图纸上的几种勋章看起来很有意思,骑士勋章是一个轻盾的模样,上面有两把交叉的长剑图案,中央还有一到三颗星星表示勋章级别,分别用铁铜银三中材质制成,勋章平日挂在胸口,凡是看到勋章的人无论士兵还是将领,都必须行礼表示尊重,这将极大的提升士兵的荣耀感。
火炬勋章蓝星勋章也差不多,同样是银铜铁三种材质,不过图案一个是燃烧的火炬,一个是蓝色的星球。
至于国家勋章和皇帝勋章,用的黄金材质,图案设计简洁大方,一个是八卦为底的长城浮雕图案,一个是太阳光芒的始皇帝头像。
这两种勋章想要得到并非是要开疆拓土或者重大功劳,而是一种获得国家和皇帝认可的至高无上的荣誉,获得者至少要达到一种国家层面的精神象征的级别。
比如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若是能够活到现在,陈旭可能会建议中书省颁发一枚国家勋章。
勋章和勋爵不一样,勋爵是可以积累的,但勋章是一次性的奖励,勋爵可以降爵传承,但勋章只能作为一种荣耀,缺钱的时候……恩,可以卖了养家糊口。
对这样一份特殊的奏书,始皇帝也没有急着去推行,同样也暂时放在一边等到陈旭回来之后再做安排。
陈旭送回的奏书经过始皇帝的审阅和三省六部的讨论之后,于七月中旬正式开始推行军制改革。
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军三万大军。
眼下已经入秋,始皇帝要求在一个月内从拱卫京师的四座军营之中遴选三万年轻军卒全部到达陇西军营进行统一按照新的军队建制配备各级军官进行训练,传达新的军律和军爵法案,等熟悉之后前去替换李信和江琥两路大军。
与此同时皇帝正式下发诏书授蒙恬西部战区大将军职务,上将军衔,下辖三支骑兵师,分别命名为大秦第一骑兵师,大秦第二骑兵师和大秦第七骑兵师,各骑兵师下辖十个骑兵团,李信、江琥分别被授予中将军衔,分别统领第一第二骑兵师,师团各级军官也都会按照新的军队建制授予新的军衔和新的称呼,往日的伍长什长百将校尉都尉全部作废,取而代之的是班排连营团的建制。
为了配合新的军制改革,三支骑兵师和下属团营连排的番号以后都会绣在新配发的军服和专门制作的金属铭牌之上,因此红星搪瓷厂、泾阳军械厂和栎阳军服厂以及机械厂也得到命令开始赶制新的装备和冬季军服。
除此之外,始皇帝再次下令从内史、陇西、汉中河东四郡尉卒中挑选三万年轻兵卒补充进入关中四营,同时要求四座军营也开始推行新的军队建制,执行新的军律军爵法案,四座军营也被命名为中部战区直属四军,一共八个师,分别命名为大秦警卫第一师到警卫第八师,下辖各团营连排也分别命重新命名,各师团同样分别授予了新的军旗和番号。
而被抽调了尉卒的郡县则采用新的兵役法开始征召为其两年的更卒,同样开始进行新军制的改革,郡城以团建制,辖二到四个营不等,县城以连建制,辖一到三个连不等。
陈旭设计的这个军制改革是一个联动的过程,地方兵卒和国防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采用的兵役制也完全不一样,因此一旦开始推行新的军制结构,从朝廷到地方乡镇都要跟着改变,执行起来牵扯的事情非常多,因此这也是陈旭提醒始皇帝要徐徐推进的原因,不然全国同时推开,必然全国混乱的一塌糊涂。
加上还有大量退役下来的将士需要妥善安排,因此就是单单西军三万将士的军制改革,就已经让整个朝堂各个署衙和无数官员忙的栽跟斗。
皇帝和满朝文武在咸阳忙的一塌糊涂的时候,陈旭此时却已经优哉游哉的带着一群妻妾儿女一路游山玩水去了南方。
五月回清河镇,既是因为妹妹杏儿要出嫁,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是接下来针对九年大劫的安排,他需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避开人的耳目。
从当年跟随扶苏进京到今年为止,出门八年了,陈旭一共只回过三次清河镇,第一次是为了提前娶水轻柔,第二次是当上了左丞相,今年第三次回来,身份再次发生了变化,已经变成了太师。
太师突然返乡探亲,整个南阳为之震动,因此陈旭带着家眷虽然一路低调而行,但等到达南阳的时候,迎接的官吏名流商贾平民早已在宛城外三十里等了好几天,其中还有许多专门从各县城乡镇甚至是清河镇跑去的百姓,接到陈旭之后一路敲锣打鼓将其迎接进入宛城。
面对父老乡亲的热情,陈旭没办法,只好下榻宛城的清河酒店停留了两天,轮番接受了南阳官绅商贾和百家名士的拜见之后才带着大车大车的礼物离开宛城回清河镇,在路过雉县之时,数万民众充塞于路迎接叩拜,走走停停顺便视察了雉县附近开设的几个工厂,又接见了当地的官员士绅和商界代表,观摩指导一番之后回到清河镇已经距离端午节只剩两天了。
为了庆贺陈太师的回归,清河镇在端午节当天举行了盛大的节日庆典,开设大集,燃放烟花,在小清河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抢鸭子比赛,陈旭还为比赛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派发了五百钱的奖金和一个搪瓷脸盆,一块百花香皂。
这场盛大而热闹的欢庆活动不光让整个清河镇的民众兴奋异常,就连整个雉县十余乡镇甚至包括附近县城的民众也都闻讯而来,参加这场规模浩大而且热闹非凡的庆典活动。
而在端午节当天,陈旭和一群妻妾亲自包了数百个粽子,去看望了镇上的孤寡老弱和为清河镇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匠工和小学的几位教学的老夫子。
清河小学的校长陈老夫子去年去世了,木匠刘二娃也在今年开春去世,陈旭伤感不已,亲自带着妻儿去坟上祭拜一番,给两位的家里也送上了一些钱财和礼物表达哀思。
第1303章 目标还很远
人生在世,终逃不过生老病死,有年迈体弱者去世,也有无数新的生命诞生。
伴随着大秦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陈旭发家之地的清河镇,在全国乡镇的发展中独领鳌头,如今有大秦地一镇的美誉,天下咸知如雷贯耳。
清河镇的名声不光是因为陈旭,还因为这里蓬勃兴盛的工商业。
除开粮食之外,清河镇的瓷器、茶叶、造纸、酿酒、木器加工、糖果等工坊每年的产值达到六百余万钱,比整个雉县每年的税收还要多。
眼下整个镇上已经聚集了两千户居民万余人口,规模堪比雉县县城,大量原来居住在大山里面的贫民也都陆陆续续响应里镇上乡吏的号召搬出大山到清河镇居住,许多秦楚大战之后出生的婴儿这两年也都陆陆续续达到成婚年龄,加上清河镇几乎不收粮税,大部分家庭都还有人在几个工厂上班或者有其余挣钱的营生,生活富足之下夫妻之间造人的兴趣也都很强烈,因此这两三年清河镇新生儿的数量比去世的多了七八倍。
陈旭此次回来,看到的满大街都是抱着背着推着婴儿的年轻小妇人,还有一些三四五六岁的泥巴娃子满大街的奔跑。
面对清河镇如此多的新婚夫妻和新生婴幼儿,陈旭安排从镇上的财政收入之中拿出一部分钱财扩大了卫生院的规模之外还开设了两所幼儿园,以缓解家庭带孩子的压力,让年轻夫妻能够有足够的精力用于耕种和务工,入托费用每个孩童每年三石粮食,这笔费用对清河镇百姓来说完全就不值一提,因此陈旭的这个安排获得了整个清河镇民众的热烈拥护。
经济发展一直是清河镇的主要目标,但要支撑经济继续发展,除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之外,还需要大量精通书写和计算的知识分子,因此陈旭命令清河镇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将小学再次扩大规模的同时,还开设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女子学校。
女子学校是杏儿的要求,她回到清河镇生活,想要把自己在咸阳女子学院学到的歌舞美术裁剪刺绣等教会更多的人,杏儿的这个想法不仅牛大石支持,陈旭更加的支持。
清河镇的几样支柱产业,比如陶瓷、酿酒、茶叶、造纸等已经发展了到了瓶颈阶段,陶瓷和酿酒主要提供给清河商店,造纸眼下也主要是造白纸和新的特种纸张,供应对象并非普通民众,随着全各国地的陶瓷酿酒造纸等行业越来多,市场上对于高端奢侈品的消费需求远不如平民级别的增长快速,而为了保证清河镇的山清水秀的环境,陈旭并没有发展钢铁水泥这些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没有重工业的支持,那么清河镇未来的发展必然要向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因此就需要培养更多有知识文化和一技之长的人才。
女子学校的筹建,可以看做是清河镇转型的前兆。
未来的大秦,对于服装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裁剪刺绣等技艺的传播在未来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先行一步,清河镇在未来将会走的更早更远。
因此在开设女子学校的同时,陈旭还要求牛大石尽快筹备开设一家服装厂和一家刺绣厂,还可以在附近城乡投资兴建织布厂,开始往高端制衣行业发展。
至于缺少教习的事不用陈旭操心,因为杏儿已经写信去给咸阳的一些女同学,并且已经有好几个回复打算前来帮忙,有了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帮忙,清河镇女子中学很快就会走上正轨,裁剪、缝纫、针织、刺绣等技艺很快就会应用到实践之中,几年之后,清河镇的制衣很快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推动清河镇经济继续往前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热热闹闹之中,杏儿和牛大石的婚礼很快举行,两人的新家就在清河镇,是一栋占据三十余亩的豪华宅院。
为了妹妹的出嫁,陈旭不惜钱财,从科学院抽调了匠工匠吏,加上雉县县令刘通的大力支持,这栋宅院耗时半年完工,不光房舍马厩游泳池等设计齐全,还在修建了水塔和自来水,让妹妹哪怕是生活在乡镇,仍旧能够过的舒心和安逸。
而且因为陈旭太师兼左相的高贵身份,始皇帝这次也还安排礼部官员随同前来清河镇,不光封牛大石一个五大夫爵位,而且还送上了一双玉璧和两车礼物作为贺礼。
这个举动不光让陈旭为之感动,更是让清河镇和整个雉县甚至是南阳郡都跟着震动,因此在杏儿和牛大石成婚的当天,南阳郡守和附近的几个县令都亲自前来拜会祝贺,同时还送了无数贺礼并且与牛大石称兄道弟,一个个喝的脸皮涨红拍着胸脯纷纷表示以后清河镇的事就是他们的事,一切困难都无需劳动太师云云。
婚礼宾宴一直持续了三天,看着新婚之后恩爱有加的妹妹和牛大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