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次都要将报纸一份一份卷好并且用麻绳捆扎好放进去,每个贩卖机最多只能放大约三十份,而且有时候还会吞钱不出报纸,而为了报纸和钱币的安全,这些投币机都只能放在书报亭或者一些商铺门口找人代为看管等。
  但即便是如此多缺陷,这种新奇的自动投币出报纸的机器还是引起了大量咸阳民众的兴趣,大量买报纸的人都会好奇的去试一下,试的人多了,自然坏的也就很快,于是这些机器的维修也让研发这个报纸贩卖机的科学院小组头痛不已,只能每天安排专人在几个售卖点来回巡视修理,当然,鉴于这种机器的成功和方便,研发小组也不断的在研究改良。
  陈旭回来看到的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
  按照科学院的规矩,这种机器一旦改良成功,就可以申请专利,若是市场前景比较好,可以申请建厂大量投产,那样研发小组的成员都能持股跟着发财了。
  在这种专利和股权刺激下,现在科学院的研发热情非常高。
  而且眼下科学院已经开始不差钱了。
  自从开春自行车厂和三轮车厂建厂陆续开始投产,接到的自行车订单都已经安排到两年以后了,三轮车听说更加火爆,当第一批三轮车上市之后在蹴鞠商业广场进行演示推广的时候,听闻争抢购买的人差点儿打破头,最后刘邦加派了上百个保安才将哄抢的人群镇压下来。
  而自从三轮车上市之后,听闻订单更加恐怖,光是咸阳城就有八百多辆的订单,其中一个来自洛阳的货商更是一口气订购了二百辆,准备运送到洛阳销售,再加上咸阳附近的县城乡镇也都有不差钱的乡绅农户,这种能拉货能能驮人跑得快而且还不用牛马牲畜的三轮车,方便实用之极,抢手到爆炸。
  鉴于市场上对于三轮车的需求远远大于工厂的生产能力,于是张苍便召集科学院一群主管商量研究之后,从科学院炼铁厂、铸造厂、轴承厂、齿轮厂等抽调骨干工匠,再从工学院抽调百余人的毕业班学子,安排去大梁和邯郸分别组建了永久三轮车二厂和三厂,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之后,已经陆续开始生产组装。
  这些事都是在陈旭巡游回京师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回来之后接连就是天摇地动的胡亥谋逆案发生,然后陈旭又重伤,这些事就一拖再拖,直到子婴的婚礼完成之后,各个部门的主管才陆陆续续到太师府向陈旭汇报。
  对于张苍的安排,陈旭自然是大加赞扬,鼓励科学院培养更多的工匠,加快在全国不同郡县的工业布局,将以前各地简单的炼钢炼铁和烧水泥这种原始的基础工业向高精尖的制造业推进,以快速提高大秦的工业制造水平。
  而为了达到这目的,陈旭打算在科学院成立一所专业的技工学校,招募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青少年进行一年简单的文化知识和技工学习,在各工厂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合格之后外派全国,组建更多的工厂,而且也为将来这些工业机械的普及提供维修和售后服务。
  自行车三轮车轴承链条等这些工业机械设备损坏,若是没有一定的基础技能,怕是修不好,未来,摆摊修车,也必然会是城市乡镇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
  经历过那种轮胎被扎,链条断链,刹车失灵等乱七八糟糟心事的人,才能领会那种在路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凄凉和无助。
  除火到爆炸的三轮车外,自行车同样抢手。
  带横梁的载重车,只要捆扎合理,一次可以运送两三石货物,和一头牛马的运力差不多,即便是不带货,还能带人,这种车几乎是平民家庭的首选,有一辆这种车,比养一头驴子和牛还要划算。
  另一种是轻便自行车,设计出来就不是拉货带人的,眼下卖的最多的就是这种,大部分都是报馆、科学院、文学院和皇族勋贵购买。
  从第一辆自行车研发成功到眼下已经足足过去了八个月,咸阳的大街小巷和城外乡镇的马路上,已经到处都能看到自行车的身影,特别是在咸阳城内外,每天都能看到一群追风少年在街头飙车。
  骑马已经不流行了,骑自行车才是新时代的弄潮小达人。
  每一个有身份的纨绔,必然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而蒙云这些参军两年回来的老纨绔,在咸阳耀武扬威的骑了几天马之后全都蔫儿了,那些让他们曾经最为自豪和拉轰的印第安酋长马,五颜六色的锦羽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纨绔嘲笑的对象,于是一个个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承认自己已经老了,已经成了那些在街头追风的少男少女们眼中的过气大叔,七八年前蹴鞠比赛时候的那种朝气和热闹,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过气,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呵呵,这都觉得落伍了!”
  陈旭看着一群穿着盔甲腰挎钢刀,下巴上留着一丛黑胡子,褪去了纨绔气质而有了几分英俊威武气息的老纨绔,笑的有些爽朗。
  “妹婿莫要发笑,真的,这次回来发现我们真的老了,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第一眼看到自行车,差点儿都吓出屎来!”
  蒙云依旧英俊无双,然而不再是当年那个娇媚如同女子的小白脸,皮肤黑了许多,加上蓄了胡须,两年的军伍生涯,让他变得成熟稳重了许多,穿上合体的铠甲,更是英姿勃勃,有了一股成熟男人的气质。
  不过气质归气质,这次回来对他们这群纨绔的打击还真是挺大。
  “自行车算啥,你们玩的可都是滑翔机,时代在发展,你们的眼光也要看得更高更远,即便是玩,也要玩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对吧,自行车,永远都只能是女人和小孩的玩具,未来我们要玩的是滑翔机、是飞艇、是蒸汽机、是铁翼飞鸟、是钢铁巨舰,还记不记得当年研究的热气球,眼下有空有闲,你们也都回来了,我决定重新立项研发热气球甚至是飞艇,还有你们那些滑翔机也别浪费了,投了几百万,该拿出来挣钱了,岳丈已经念得我耳朵快起老茧了……”
  陈旭的话自然激起了一群老纨绔的活力和热情,决定参与到陈旭这个远大而美好的科幻蓝图之中来,于是每天继续骑着他们的印第安酋长马,披甲挎刀在大街上巡逻,空闲下来还会带着一大群兵卒在城外进行滑翔机飞行表演,慢慢的,他们也开始吸引了一大群热情的少男少女追逐欢呼,而就是在十一月底的某一天,咸阳民间诞生了第一个名叫蓝翔的滑翔机俱乐部,在城北之外购置场地修建跑道,向咸阳民众开放滑翔机训练。
  是真男人,就玩滑翔机。
  这是蓝翔滑翔机俱乐部的宣传广告。
  随着街头许多花枝招展的小娘子派发赠送大量的精美宣传广告和小礼品,短短几日时间,蓝翔便成为了咸阳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隐隐有盖住最近半年最风骚最新潮的自行车的架势。
  滑翔机俱乐部和清河射击训练场一样,采用会员制,拥有完善的设施和正规的训练操作规范,拥有两百架滑翔机和大量熟练的飞行员教练,于是蓝翔很快便成为了勇敢者的乐园,吸引了大量家境不错的青少年参加,最近几日,经常能看到滑翔机从城北起飞,然后在咸阳城上空盘旋俯冲,这种惊险刺激的表演也引起了咸阳民众极大的热情,每次滑翔机出现都会欢呼雀跃,特别是那些小孩,鼓掌追逐着滑翔机满城奔跑。


第1584章 奏书大法
  在热闹和喧嚣之中,转瞬就到了十二月中旬。
  按照新的历法,十二月过后才是真正的新年,而新的一年,大秦将会迈入被简称为华元的2488年。
  按照清河侯逢八必发的奇怪理论,这将是一个特别吉利的年份。
  这天朝议,清河侯突然来上朝。
  看着他云淡风轻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满朝文武和始皇帝都知道陈旭无事不登三宝殿,恐怕今日又是一大堆的奏书。
  果然,朝议开始之前,始皇帝便微笑把头转向了坐在旁边的陈旭。
  子婴作为未来的储君,就坐在始皇帝右手边,有单独的座椅,但是放在第七层御阶位置,比陈旭还低一级,此时也满脸好奇的看着陈旭,虽然看起来严肃认真,但实际上脸色微微发白,看起来有些倦容。
  新婚月余,大秦太子依旧还沉浸在另一番不可描述的幸福生活之中不可自拔。
  而这也是陈旭想要看到的结果。
  年少的储君有了新欢,终于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每天脱的精光睡在旁边的太子妃身上,日夜操劳看起来非常满足。
  陈旭自然也没让始皇帝和满朝文武失望,打开公文包往外掏一叠一叠的奏书。
  始皇帝笑的云淡风轻,满朝文武除开那些新晋提拔进入朝堂的官员之外,其他人也已经见怪不怪,而陈旭每掏出来一本,下面还有官员嬉笑着帮忙数一下。
  掏完,总共十二本。
  始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很欣慰今天还能比较早退朝,而满朝文武却还有人不满意,明显今天清河侯不在状态,竟然没有突破最高十六本的奏书记录,差评。
  而跟着上了半个月朝的子婴,却被陈旭这厚厚一叠的奏书吓的有些目瞪口呆,明显还未适应陈旭的这种奏事风格。
  “陛下,卫生院筹建足足九年,这些年也培养了大量医护人员,改进了许多医疗技术手段,臣奏请改制卫生院,将卫生院改组为大秦皇家医学院,隶属太医署管辖,将卫生院改制成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同时提请在吴中、江陵和邯郸三座郡城筹备组建第二、第三、第四附属医院,已让全国民众都能开始享受到医学院这些年的研究成果!”
  “准!”
  如果不是陈旭医术好,只怕他眼下已经埋在骊山陵寝之中了,而扶苏的死也让始皇帝哀恸无比,若是医学够发达,说不定长子的性命也能挽救回来,因此对于陈旭不断推广和发展医学的奏请,始皇帝没有丝毫犹豫。
  “多谢陛下!”陈旭放下拿起第二份奏书。
  “臣奏请改制科学院,实行产研分离,科学院以后只负责研究所和新的研究方向,其余所属试验工厂都剥离出来组建大秦工业集团,大秦工业集团归工部管辖,财政收支由财政署负责审核,但科学院将拥有其中三成股份用于支持未来的各项研究,所有工厂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持股分红比例保持不变,专利费用和民营企业一样照常向科学研缴纳,工业集团此后所有生产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科学院不再负责管理和经营……”
  随着陈旭的诉说,朝堂之上骚动的同时不断响起讨论声音。
  可以说科学院目前就是整个大秦最为令人羡慕嫉妒的地方。
  它既是一个隶属于少府的署衙,又是一个庞大的企业,大秦如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能看到科学院的身影,小到马蹄铁玻璃镜子,大到水泥钢铁和水泥马路,都是科学院研发出来的,而且随着大秦的蓬勃发展,科学院的研究越发新奇多样,附属实验工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大大小小的工厂有十多个,各种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超过三万余人,如今占据了整个咸阳东门长度约十里的河岸,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厂房和仓库。
  除开规模大之外,科学院这些工厂赚钱的速度也堪称一流,光是自行车和三轮车,在三省六部的官员和平民百姓看来完全就和抢钱差不多,用日进斗金都无法形容。
  赚钱多自然令人眼红,但科学院赚的钱既不纳税也不交公,全部都内部消化了。
  虽然科学院各种研发耗费大量的资金,科学院其实也没多少余粮,但在外人看来可不是这样。
  世人从来只见小偷吃肉,看不见小偷挨打。
  因此许多人都对科学院明里暗里极度和不满,甚至是非议,认为少府每年投资这么多钱,浪费这么多钱财粮食在科学院,但赚的钱都内部私分了。
  这种说法并不隐晦,实际上很多人当着科学院官吏工匠的面都说。但只有科学院内部人员才知道,工资待遇的确不错,但尼玛也一天天累的像狗一样,私分钱财这种事更不可能,有些研究甚至还要自己掏钱才能支持下去。
  面对外界的猜测和非议,面对科学院臃肿不堪的体积,陈旭这次也终于决定拿科学院开刀,彻底完成产研分离的改制,将乱七八糟的操心事都丢给朝廷去管,以后科学院要研究,直接伸手向朝廷要钱,有了财政署和工部官员的监督审计,他们自然也就知道科学院到底挣不挣钱有没有私分财产了。
  对于陈旭改组科学院的奏书,意见并不统一,始皇帝和少府官员认为目前科学院发展很好,一切都由陈旭自己说了算,没人监督干预是最好的现状,但三省六部还是有许多官员认可陈旭的说法,科学院太大太乱,的确需要改制,这些以财政署和工部户部为主,至于吏部刑部兵部的官员,基本不开口,即便是开口,他们说了也不算。
  朝堂一阵吵吵嚷嚷之后,始皇帝最后还是在陈旭的坚持下同意这份改制奏书,但强调无论是少府还是工部户部,以后对于科学院的发展和投入只能加大,不能减少。
  作为不偏不倚的帝王,始皇帝自然能够看得出来科学院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足以改变大秦的现状,光是钢铁、水泥、织机这三项,就堪称划时代的研究发明。
  第三份奏书,陈旭提请成立科学院下属的技工学校,面向全国郡县招收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每个郡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招生名额,开始为大秦培养正规而全面的职业技术工人。
  第四份奏书,陈旭提请成立农业科学院,将农学院改制为农业大学。
  农学院成立七八年,对于各种农具的改良、农作物的栽培和畜牧养殖等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编著整理了大量的农科书籍,也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这些年对于大秦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杂交改良以及病虫防治等工作越来越复杂深入,农学院已经不能胜任,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机构来专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农科院的组建,将在土壤、环境、河流、胡泊、良种杂交、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及动植物保护方面做更多的基础和深入研究。
  随着大秦的稳定,人口不断增多,对于生活物资的需求不断增大,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力度也会不断增加,像后世围湖造田、草原垦荒、滥砍滥伐等活动导致森林草场湖泊退化,环境破坏无法恢复的后果,需要提前预防。
  眼下还郁郁葱葱森林密布的黄土高原,其实就是从秦汉时期人类活动加剧开始大规模开始退化的,两千多年时间,便变成了不毛之地,而眼下水草茂盛的河西走廊和西域,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大规模消失退化的。
  科学发展,保护环境,陈旭既然知道历史,绝对不想让中华再走一遍先破坏在治理的老路。
  从现在开始,西北诸地的许多森林和草场,要圈起来保护。
  于是第五份奏书,就是一份特殊的环境保护法案。
  这份法案并不算离奇,本来大秦继承商周遗传下来的各种敬天法祖自然合一的理念,对于伐木开荒打猎都有一些法令方面的要求,比如二月到七月生长季节,不许砍树,不许烧荒,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还有不许猎杀怀孕的母兽和幼兽等等。
  当然法令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许多地方管不到,但至少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这种环境保护的意识存在。
  陈旭的奏书提请禁止在大河中上游区域和所属支流源地大规模砍伐林木、开荒屯田等活动,将大型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改成混凝土,不过并不限制农民伐木造房和打造舟船马车等正常活动,但严格大规模采伐和破坏。
  同时法案还提出了一些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条令,禁止猎杀大象犀牛野牛熊猫等野生动物,但对野猪、豺狼等中小型野兽放宽了一定的猎杀权限,总之,这个原始荒蛮的时代,野兽并不比人少太多,不让猎杀是不可能的,野猪野狼兔子野鹿等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也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肉食来源,完全禁止并不现实。
  特别是野猪和野狼,完全就是巨大的祸害,陈旭的封地上就能经常看到,种下的庄稼必须每天巡逻照顾才行。
  因此时代不一样,对环境保护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但陈旭相信,只要保护到位,各种野生动植物都会得到栖息和生活环境,滚滚这种憨态可掬的家伙几千年都能保留下去,只要给予适当的保护,它们都能在深山老林之中活的很好很开心。
  第六份奏书,将文学院、大秦都市报、出版社、印刷厂等一直纠缠在一起的四个部门重新厘清关系。
  文学院独立出来变成一个和科学院医学院类似的署衙,级别定在三品,隶属礼部暂时管辖。
  大秦都市报、出版社和印刷厂改组成为大秦传媒集团,级别四品署衙,依旧归陈旭执掌的中书省管辖,下属大秦都市报社、南方商报社以及其他十多个期刊编辑部,负责各种报纸期刊的采编,出版社负责发行,以此整合成为一个更加有效的半官方的商业文化机构,照章纳税、自负盈亏,财务接受财政署的审计,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把挣钱存起来自己花。
  总体来说,无论是科学院还是文学院医学院,经过几年的孵化培养之后都已经能开始大把挣钱,朝廷投入那么多,也该到了反哺国家的时候。
  不改革,混乱的财务状况只会滋生各种腐败,而臃肿的发展也会让管理越发的混乱。
  第七封奏书,提请在琅琊组建船舶工业学院,利用琅琊造船厂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开始系统培养船舶制造人才,同时研究各种航海器材,这也是为将来的船舶升级做准备。
  蒸汽机的研究虽然远没有达到商用的阶段,但这种简单的动力必须研发成功,而且也肯定会成功,这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蒸汽推动活塞往复运动的气密性试验已经成功,至少在精密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进一步研究的地步,而且研究方向也很清晰,最多一年时间,陈旭相信研究所能够拿出比较成熟的原型试验机,只要蒸汽机研发成功,蒸汽火车和轮船也就可以提上研发日程,十年之内,大秦必然能够诞生火车和轮船……
  第八份奏书,提请组建大秦邮政署,由尚书省直属,将全国驿站驿馆等负责递送朝廷公文的系统全部划归国家邮政公司,同时出台邮政物流法案,鼓励民间组建民营邮政物流公司,加快民间的物流和信件传递。
  剩下的几份奏书,陈旭都是针对目前朝廷和工业发展提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份便是提出坦途计划进入第二阶段,向大秦民众募集第二期十亿国债用于工程的推进。
  十二份奏书念完,除开拆分科学院的奏书有过一点儿骚动和反复之外,其他的始皇帝都一一照准,最后的结果就是十二份奏书全都通过,用时一个时辰,差不多也是平日散朝的时间。
  接下来始皇帝拖了一下堂,针对十二份奏书逐一安排三省六部等署衙密切配合改革,反正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只要是太师提请的奏书,一旦同意谁都不能推诿阻拦,否则打断腿逐出朝堂。
  蒙毅宰纮等朝堂老油条自然都对这种状况见多不怪,一个个俯首帖耳的表示都由始皇帝说了算,而像子婴和另外一些对陈旭这种风格不熟悉的官员,一直到散朝都还是懵逼的。


第1585章 产研分离
  ……
  “侯爷,您不能不要我们啊!”
  “侯爷,您不能就这样赶我们走,我们生是科学院的人,死是科学院的鬼。”
  “就是,这工厂主管俺不干了,要回科学院上班!”
  “不归侯爷管了,这厂长当着的也忒没意思,我也要回科学院!”
  “侯爷,您就行行好,把这份奏书取消了吧!”
  太师府,散朝回家还没多久,听闻朝堂消息之后的科学院整体炸锅了。
  不光张苍孙叔炅这些大小管理层不解,公输胜、麻杆、汤廷等实验工厂大大小小的厂长管事等都如丧考妣,数十人活儿也不干了,丢下锤子工具就骑马坐车或者蹬着自行车直奔太师府,密密麻麻一群围着陈旭哭鼻子抹眼泪要求陈旭收回改组科学院的决定。
  任凭一群人哭天抢地吵吵嚷嚷,陈旭却坐在太师椅上慢慢腾腾的喝茶,对这些话语似乎充耳不闻。
  科学院改制,的确是一个伤筋动骨的过程,对于习惯了这种自由研究想干啥就干啥的工作气氛和环境的人来说,一下子的确不习惯,而更加不习惯的是身份和地位的变化。
  科学院的身份多牛逼,清河侯的直属手下,出门都高人一头,而且科学院工作自由待遇好,咸阳城大大小小的娘子都喜欢嫁给科学院的人,京师五大学院,科学院的未婚夫最抢手。
  嫁给其他其他学院的学子教习,将来顶多到外地当一个官吏夫人,虽然的确前途一片灿烂光明,但总还得熬一些年头,若是分配到一些很偏僻或者气候不适应的地方,哪怕是锦衣玉食也还是要受罪。
  但嫁给科学院的人就不一样了,只要是科学院有的东西,无论是搪瓷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