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国(刘玉)-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yù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放下笔,对着狄青二人行了一礼,可是后者却像是未曾瞧见,皆将双眼停在了那飘逸钢筋,风骨傲然的字迹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狄青低吟着,良久,才抚须叹道,“好啊,诗为佳作,字更是开古往之先河。”
  杨延昭又一次的凭借着优势卖弄了一把,待此诗写出之后,那狄青也无了待客之心,随意的将他与张浩打发走,便迫不及待的捧着那诗研读起来。
  张浩带着杨延昭绕着弯曲的廊道走着,脸上含笑待放,甚是chūn风得意,告诫了两句,便让一名堂长带着他前往书舍去了。
  踏进书舍,眼前之景与他刚进三醉庵有些相识,皆是陌生的面庞,目光在埋头苦写的众人身上扫过,却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竟是温仲舒,此刻他正捧着书,与其他人无异的摇着脑袋小声诵读着,也许是太过专心,连杨延昭坐到了他一边的空位上都未察觉。
  好一会,温仲舒才发现身边有人坐了,转过头,见到杨延昭,语中满是欢喜,“延昭兄,怎么是你!”
  “张师让我在这里跟着夫子先行学习,也没想到会遇见秉阳兄,只是刚才进来见你专心于书卷,因而不忍出言打扰。”
  “延昭兄说笑了”,温仲舒的喜sè不减,“有延昭兄在一旁,我温仲舒也能有所长进。”
  正说着,一弱冠少年抱着书匆匆的走了进来,见他坐下,书舍中顿时安静了几分,正在诵读之人纷纷止住了声语,开始提笔书写。
  如此情形,杨延昭不由得多看了来人两眼,剑眉星眸,穿着白sè长衫,头戴纶巾,却留的一丝发梢垂下,看起来有些不羁,却又显得潇洒英俊。
  “他是韩国华,韩·光弼,平泽先生的关门弟子,睢阳书院少有的才学出众之辈,常在书院的月讲与搂中独占鳌头”,温仲舒小声的解释着,不过说到这,看了看杨延昭,“当然,现在延昭兄来了,这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秉阳兄太过谬赞了,杨延昭来此只是为了求名师指点,这些争风拔彩之事,还是不去沾惹为好。”
  这也是杨延昭心中的真实想法,他来睢阳书院只是为了明年开chūn的科试,时rì已久不多,自然是要全身心的用来苦读功课,这些书院中的小打小闹,确实是不放在心上。
  可是温仲舒却不是这般的想,杨延昭的才学他虽未亲眼所见,但能得众多大家追捧,岂能是浪得虚名?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即便杨延昭有意避而躲之,但两人肯定会遇到一起,到时候,会上演何种惊世之作,他还真是有些期待。


 第一百零五章 论学

      睢阳书院的授课与三醉庵倒是无多少的差别,夫子都是按照科试的内容来讲学。
  这些东西,在府州之时,杨延昭都已经跟着耿元符学了通透,因而一时间他有些不明白恩师派他来睢阳书院有何用意。
  好在睢阳书院有一个大的藏书楼,而书院对明德斋学子也不苛求于学堂之上,所以大多时间杨延昭都是在藏书阁中渡过。
  藏书阁是一座雅致的三层小楼,底层是各家经典书籍,杨延昭对这些恰巧有欠缺之处,因此也不登往上搂,便每rì在底层靠窗之处捧着书卷仔细研读。。。
  当然,时常有书院其他弟子过来,不过他们大都是往楼上前行,那韩国华倒也天天独自一人来书阁,在底层不作声的看着书籍。
  所以,不时的有三五成群的学子沿着木梯上楼,看着韩国华是一片敬畏,而目光移到不远处杨延昭身上时,则换成了鄙夷。
  对于这些,杨延昭浑然不在意,明德斋也不去了,朝进藏书楼,rì落西山才在楼中须发皆白的老者提醒下离去。
  时rì久了,与那韩国华也熟敛了几分,见面时,杨延昭都会对他微笑示意,后者面容虽然还是如往常的不苟言笑,但至少也会僵硬的点两下头来回应。。。
  散学之余,温仲舒也会来藏书阁见杨延昭,不过大多时都不打扰他,也取了经书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待rì落闭阁之后与杨延昭一道离去。
  二人的回去之时也算是顺路,而温仲舒也喜欢这时候与杨延昭谈古论今,常过了路段都没有察觉,一直跟着到了杨延昭的小院。
  每逢这时,杨延昭就会留他吃个便饭,起初后者会有些抹不开情面,但时几次下来,倒也是习惯了。
  饭后,温仲舒告辞离去,杨延昭则是挑灯夜读,时rì不多,必须得争分夺秒的将白rì所学的东西吃透。
  见郭淮无事所做,杨延昭索xìng将薛玉玦的传给他的书拿了出来,反正郭淮是自家山门的人,看上一看,小师叔想来也不会怪罪。
  如此一来,郭淮也算是乐得其事,毕竟这里面可是薛玉玦一生所学,当下对杨延昭心怀感激的到一边参悟去了。
  这rì,杨延昭依旧在藏书阁阅读书卷,对面的韩国华倒是没有过来,数rì都有他默不作声的陪伴,现在倒是有几分不习惯了。
  摊开书,正打算好生研读,却见温仲舒匆忙走了进来,“延昭兄,你还在这里作甚,张师都快急的跳脚了。”
  听到这焦急之语,杨延昭有些不解,“怎么了,秉阳兄?”
  “延昭兄今rì可是月末,书院每逢此rì都要举行搂,你怎么能还坐在这里?赶紧随我去舆文堂,张师可是催了好久,遣了几波人寻你!”
  搂?杨延昭有些印象,那还是张浩引他去见山长时所提及的,似乎是书院中学子辩论之类得事
  看了看手中的书卷,在其中夹了个小白纸条,稍后将书放到了原位,跟着已经急出满头汗的温仲舒望着外面走去。
  说句心里话,这些所谓的搂杨延昭并不想参加,与心中有了点笔墨便目中无人,语气极为傲慢的书呆子争辩,只会自找不快。
  但毕竟是张浩要他前往,不看僧面,那也得看佛面了,所以即便他有些不情愿,仍是要去露个面。
  舆文堂在书院的东南角,每逢月末,都会聚集众多的学子,想在其中举行的搂上一展头角,所以,即便是寻常的rì子这里并不开放,但舆文堂在书院中也是众人皆知的地方。
  当然,也有人不知,那便是杨延昭了。
  在温仲舒不断的催促下,杨延昭不得不加快了脚步,终于到到了舆文堂,而张浩则已经站在了门口,不时的伸着脖子往外张望着。
  见到跟在温仲舒身后的杨延昭,张浩不由得眼前一亮,当即迎了上来,“延昭,你去哪了,怎么如此关键时刻见不着了身影,要不是秉阳将你寻来,只怕这次又得被平泽那老家伙给看低了。”
  说着,便带着杨延昭往舆文堂中走去,而这时,一片叫好声传来。
  “光弼兄才思敏捷,异于常人,当真是jīng彩!”
  听到这呼声,张浩更加着急了,转过身,拖着杨延昭的衣袖,往着舆文堂大步匆匆的走去。
  见到张师,那些围观的学子纷纷让出道来,而杨延昭也趁势看清楚了屋中的情形。
  舆文堂也就是一间大屋子,中间搭了个台子,似乎像着那些唱戏的一般,经常在藏书阁见到的韩国华正负着双手,满脸傲气的立在上面。
  而木台下面,则是数十张木椅,坐着书院的夫子,而满头花发盘成一个发髻的狄青也在其中,正满是笑容的抚着胡须,与左侧一身穿紫sè华服,身后站着两个黑衣随从的中年人低声耳语着。
  目光扫过那静立的两名随从,杨延昭眼睛猛然眯了起来,参学‘魁衍经’的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这两人是高手。
  由此看来,那紫衣华服的中年人地位可想而知。
  在舆文堂众人谈笑声中,一名身着黑衣的学监从木椅上站了起来,走到木台之上,轻咳了两声,“咳咳,若是还无其他学子登台一辩,那这次搂获胜者便是韩·光弼了。”
  “等等!”
  张师迫不及待的喊出了声,这一声,将舆文堂中正在低语的众人目光吸引了来,狄青也转过身子,待看到张浩与杨延昭时,圆脸上的笑意竟浓了几分。
  转过身,狄青对着身旁紫衣中年人小声说着些事,稍后两人相视一笑,不做言语,而那监长见狄青未发话,便只好示意搂继续。
  此时,杨延昭正在听着温仲舒小声讲解今rì搂的论题,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听到这句话,杨延昭不禁眉头紧皱,此言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流传了数百年要已经是世人皆知,耳熟目祥,但要真的将其搬到台面上争论一番,自然就不可避免的要扯到君与民这两方面。
  韩国华正是站在了水的一端,自古往今,哪会有无水之舟,无民之君,再加上涉及朝廷名声之类,处在君字上的一方自然是弱了势。
  “延昭兄,水与舟之辨看似简单,却异常困难,而且言多必失,望延昭兄能谨慎待之。”
  温仲舒在最后时小声的提醒了一句,他之前被韩国华接连反问几句,差一点就说出了大逆不道之言,幸好能在紧要关头闭上了嘴巴,否则今夜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过夜了。
  感觉到所有人都将视线投来,杨延昭紧绷的神经更加紧了,别无他法,只能先硬着头皮往木台上走去。
  见张师带来的弟子登上了台,虽然大多数学子对杨延昭一无所知,但想到张师平rì里与山长的斗嘴,不禁都在想台上二人会有何种唇枪舌战,只能纷纷在心中祈祷杨延昭能在台上多撑些时间,这一样来,也能一饱二人酣战的眼福。
  对于这些看热闹的殷切心情,边走边思索的杨延昭没有理会,他脑中所在想的便是如何击败这韩国华。
  既然来了,杨延昭自然不能铩羽而还,即便他不喜争这些小名头,但也要让人知道,有他杨延昭在的地方,别人都得退而居其次。
  唯有这样,才能登而处高位。
  看着越来越近的高台,杨延昭散乱的思路突然清晰起来,舟与水,这本就是一个无法用一半来说服另一半的问题。
  正如,矛盾一般,本就是无法割裂开的问题,为何要将它分而视之?
  心中有了计较,因而步履变得从容了几分,踏上木台,脸上的笑容温和暖人,对着韩国华微微一礼,“光弼兄。”
  听到杨延昭说出的这句话,后者似乎有些惊讶,虽然在藏书阁二人经常相遇,但是韩国华至今都不知道这个与他一道埋头在藏书阁底层的少年郎究竟姓甚名何,更不明白他是怎么得知自己的字号。
  不过碍于情面,韩国华略略的颔首做了回应,以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笑话他失了礼节。
  两人这般行了礼,舆文堂也随之安静了下来,都开始屏住呼吸的看着木台之上,等着脑中所幻想的激烈争论的开始。
  “光弼兄,不知你是否曾听过一个故事?”
  有些随意的开场,让本蓄势待发,做好反驳准备的韩国华愣了片刻,不仅是他,舆文堂内的人都有些不知所以然。
  当然,坐在木台前的张浩却是笑眯着眼,似乎已经料定杨延昭会有出奇制胜之法。
  没有给韩国华反应的时间,杨延昭继续说着,“那年,我年纪尚幼,初夏的一rì,偷跑出去玩耍,也不知怎么的,突然走到了一方池塘处。
  池塘的垂杨柳下,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在持杆垂钓,当时烈rì当空,那老者似乎睡着了一般,可是每当鱼儿上钩时都会快速的将鱼竿提及,笑着将鱼取下,然后甩手扔进池塘之中,继续在池塘边垂钓。
  怎么没会这样?”
  像是讲故事,杨延昭轻声慢语的说着,而他这句疑问发出,显然,周围的人眉头拧的更紧了,见到这副场景,当下明白已经将这些人的注意力从为何讲故事引到了故事中来,因而暗自欢喜了不少。
  见韩国华也没有发话,杨延昭再次说道,“心中有了好奇,也觉得有趣,于是我就蹲在了一边,看着老者如此的重复了一下午,待到rì落之时,他才收起鱼竿,笑呵着打算转身离去。
  眼见他要离去,我赶紧上去拦住了他,待将疑问说出后,那老者笑得更大声了,指着身后飘着翠绿莲叶的池塘说道着,‘这池塘因鱼而有了生气,鱼也因池中水而有了存活,既然如此又为何要将它们分开?’
  说罢,老者便大笑离去,当年的我年幼无知,哪里懂得老者话的含义,不过看到莲叶下,游动着鱼儿,的确是挺美的场景。”
  说到这,杨延昭停了下来,因为他的故事讲完了,而舆文堂之中,张师笑得更欢了。不远处的狄青则是没好气的摇了摇头,瞥了他几眼,后者却不为所动,依旧是笑开颜sè。
  “兄台细微之处明真理,韩·光弼所不及也,还请告知尊姓大名,以让韩国华知晓失足于何处。”
  韩国华突然弯身一礼,顿时让还在不知所以然之中的其他学子惊愕了起来,甚至有人竟惊讶失声。
  “光弼兄严重了,书院举行搂,本就是为了让学子取长补短,今rì也不过是胡言乱语了些。至于姓氏,在下姓杨,单名一个璟字,光弼兄也可唤我为延昭。”


 第一百零六章 入冬

      “嘶……”
  舆文堂中竟是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本是因韩国华突然低首认输而有些闹声的地方顿时变得异常静谧。
  台上的杨延昭似乎没有看到这副诡异的场景,只是依旧面带微笑,对着木台前的狄青等人行了礼,之后与韩国华微微颔首,便步履从容的往外走去。
  “竟然是杨大家!”
  。。
  “他便是写那首‘渔家傲’的刘璟啊!”
  ……
  在他走出舆文堂时,身后传来阵阵惊叹,而听到这些声音,杨延昭嘴角咧出一丝的笑意。
  既然被张师退到台前与韩??光弼相争,那不如将能利用的全都利用上,那首‘渔家傲’和瘦金体便是杨延昭最大的资本。
  现在身份表露,他依旧会低调行事,谦和做人,只有这样,才会在士林中赢来更加响的名声来,也更能结交那些才学之士。
  每个朝代君王最忌讳的是臣子的结党营私,但是,无论怎么限制,都不能彻底抹杀去官官想通,哪怕是宋朝的官家用天子门生来改变了学子与主考官之间的提携关系,也不能行之有效。
  所以朝廷之上单凭杨延昭孤身一人,是很难立稳脚,因而得趁着他们还未登堂入庙,先交上一交,或许靠着快他人一步的名声,在士子中树立起威信,成为读书人的领头之人,那也是立身朝堂的重要本钱。。。
  脑子中想着,突然身后传来温仲舒的声音,“延昭兄,延昭兄……”
  转过头,见他正小跑而来,脸sè带着焦急,当即有些不解,“秉阳兄,何事这般的心急?”
  “延昭兄,你这一走倒是轻松的很,舆文堂可炸开锅了,我来的时候,还有好些人满是不信的问着左右,刚才台上之人是不是燕王所推崇的杨大家。”
  对于温仲舒的羡慕之语,杨延昭虽然暗自欢喜,但还是轻轻的笑了笑,拿出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秉阳兄,我与燕王从未相识,推崇一词自然无从说起,况且那些本就是徒有而来的虚名,不言也罢。”
  闻言,温仲舒不禁对杨延昭竖然起敬,“延昭兄不愧是我等学子的典范,对了,刚才张师让我来寻你,说山长在‘近水斋’等你。”
  近水斋,杨延昭知晓,便是张师曾带他去找狄青时,那间靠着池塘旁的小屋。山长狄青常在近水斋中盘弄笔墨诗词。
  或许,取其名为近水斋,有着先得月之意吧?
  温仲舒陪着一道往书院后方走去,待到近水斋时,后者作揖离去,虽然不知狄青找杨延昭何事,但既然是前往近水斋,所谈之事定不是现在的他能参与的,于情于理,都只能止步离去。
  与温仲舒道了别,杨延昭整了整衣衫,此时,狄青突然寻他,十有仈jiǔ是与刚才的紫衣华服之人有关。
  若是单论他的诗词与瘦金体,狄青早就知晓了,所以今rì身份表露自然也不会出现问题,因而剩下的缘由定是在那神秘的紫衣中年人身上了。
  走过一小段廊道,一方清水池塘出现在眼前,在池塘边上的小屋前,刚才见到的两名黑衣武者正立在门外。
  收拾好心神,坦然的往着小屋走去,感觉到黑衣武者的气息已经锁定了自身,杨延昭深吸了口气,压制住内心想要调动气劲来做抵抗的冲动。
  有着修为是他最大的秘密,自然是不能轻易的暴露出来,更何况是屋中人请他杨延昭前来,这做属下的人怎么会太过离谱?
  额头上的汗珠溢出,每走一步都要费不少的力气,那两名守卫似乎来了兴致,已经百步下来,仍然都未收起威压。
  停下来,喘了两口粗气,杨延昭索xìng不再前行,看着还有数丈远的小屋,对那两名侍卫笑了笑,继而朗声道,“学生杨延昭见过山长!”
  这一声喊出,那两名守卫自然不能在与杨延昭戏弄,当即互相嘴角翘起笑了笑,垂首闭目,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进来吧。”
  这竟是张浩的声音。
  心中生出一丝的惊诧,但随即想到他与狄青两人那般的口无遮拦的对嘴,杨延昭也释然了,看来张师也是知道那紫衣身份的。
  此时,再抬起腿,身上已无压迫之感,遂直行上前,与那立在门口的两名黑衣守卫微微做了揖,轻手推开门木,走进其中。
  仍是一股扑鼻而来的沁香之气,不要说,屋中的香炉在吐着雾气团儿。
  听到门被推开,屋中正围在书案前的三人将头抬了起来,而一边,躬身立着的,却是韩国华。
  见到杨延昭,韩国华眼中突然闪出jīng光,不吭声,但一直盯着他。
  “呵呵,果真是少年俊杰,杨延昭,你的才学本王很是欢喜,这则咏梅也别有风味,只是恩师他不愿割爱,不知你可否愿意为本王也写上一首?”
  竟然是王爷!
  听到这称呼,杨延昭有些吃惊,但更多的是揣测他的身份。
  以敢‘本王’自居,又到而立之年,整个宋朝之中,怕也只有一人,那便是被封为秦王的赵廷美了。
  将心中的推断收起,杨延昭对着赵廷美行了一礼,“学生杨延昭见过王爷,王爷之情,学生当从而为之。”
  “甚好!”
  赵廷美面露喜sè,招呼着杨延昭往书案前走去,后者虽上前,但脚步却迈的有些吃力。转首看了一眼张师,见他正对着自己面露笑意,杨延昭有些不明白了。
  赵廷美乃是皇室之人,身处争议之中,别人不知道,但是杨延昭清楚的记得,他是被赵光义给逼死的,死在了皇位之争上。
  张师这是怎么了?
  凭他鬼谷后人的眼光,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为何还让他提笔作诗,万一这触犯了当朝天子的逆鳞该如何是好?
  脑子中很是不解与担忧,所以,不知觉中,脚步便慢了下来,这情形看在赵廷美等人眼中,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果真是少年强学,言语间的功夫就开始沉思冥想,看来,不多时又是一副佳作面世了。
  在数双含笑的眼睛注视下,杨延昭知道,这次是逃不过去了,既然如此,只能提笔了写了,心中默哀着今后赵光义不会因此而追究于他。
  “宫梅弄粉,御柳摇金,又喜皇州chūn早。盛世生贤,真仙应运,当rì来从三岛。车马喧青晓。看千锺赐饮,中人传诏。
  最好是、芝兰并砌,鸣佩腰金,彩衣相照。炉烟袅。高堂半卷珠帘,神仙飘缈。须信槐庭荫美,凤沼波澄,屈指十年三到。九叙重歌,元圭再锡,已把成功来告。
  四海瞻仪表。庆君臣会集,诗符天保。况自有、仙风道骨,玉函金篆,yīn功须报。方知道。八千岁月椿难老。”
  默写出胸中存储的东西,笔下快若游龙的走着,很快,一气呵成的写了出来,放下笔,墨汁还未干,那赵廷美的笑声便响了起来。
  “总是听德昭他说杨家有个儿郎文武双全,至今看来,果真是不假,现在本王也有了你写的词儿,回去之后,德昭定是要贴着脸来讨了,哈哈!”
  听到这番话,杨延昭只能连声说着不敢,而狄青与张师则是跟着笑了出来,一边立着的韩国华眼神不知何时黯淡了几分。
  之后,赵廷美与狄青以及张浩闲谈起来,而杨延昭则是离开了近水斋,与他一道的,还有一直未作声的韩国华。
  转过几个弯,杨延昭对着身后不说话的韩国华笑着道,“光弼兄,我要去藏书阁了,你是否同行?”
  韩国华愣了一下,明显是从沉思中回过了神,稍后有些呆滞的摇了摇头,“有些书忘记在明德斋了,我得回去取上,延昭兄请便。”
  既然韩国华这般说了,杨延昭便道了句别,独自朝着藏书阁走去了,不过心中还是想着刚才的事情,不知觉中,再次觉得被yīn谋给缠上了身。
  无奈之下,只能甩头叹了一声,幸好今rì的词不涉及到敏感之事,也只能暗自祈祷不会因此而染上祸事才是。
  接下来的rì子,杨延昭仍是在藏书阁查经阅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