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红星传奇(豫西)-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老农过来,罗荣桓亲切地说:“老哥,你看今年的麦子长势怎么
老农接口就说“好着哩!”
罗荣桓又问正常年景一亩能打多少斤?
老农说这地好,上肥料足的话能打二、三百斤。
刘一民此时正在想着他那个时代这但徕山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春暖花开的时候,红男绿女,游人众多,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渴望的生活。正在畅想,就听见了罗荣桓和老农的对话,思绪也就拉了回来。
摇摇头,心里暗暗骂了一句该死的穿越。就走到罗荣桓跟前,听他和老农对话。
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代表人物,和老农一交谈,自然是越谈越深、越谈越亲切。一会儿功夫就谈到了地租重不重、能吃饱饭不能等问题。
刘一民听了一会儿,就插话问老农:“老乡,你家有几头牛。”
老农摇摇头:”我家是租种的地,牛也是东家的。”
刘一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只占整个作物种植面积的觎,由于小麦价格高,面粉口感好,是富人的消费品,穷人是吃不起麦子面粉的。因此。大部分农民认为吃小麦面粉不如吃杂粮顶饥,而且小麦可以换钱,都把麦子作为经济作物看待。这麦祜喂牛是好饲料,但骡马和猪、羊都不吃麦结。只要一问他家有几头牛,就把他种了多少亩麦、日子富裕不富裕问清楚了。可惜这老农是家佃户,没有地也没有牛。
刘一民想起后世的套作法,就对老农说:“老乡,我有个想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现在正是种玉米的时候,这玉米产量高。耐早谤,玉、米面比高粱好吃、好消化。而且玉、米祜杆是牛、骡、马的好饲料,我们多种点玉米行不行?”
那老农说:“听说胶东人种玉蜀秦,还种红薯,都说产量高。我们这里主要种麦、花生、高粱和谷子。玉蜀秦也有人种,不过种的很少,吃个稀罕。”
刘一民又问老农他们是一年两熟还是两年三熟,搞不搞套耕?
不说老出了,罗荣桓和黎玉都不知道刘一民怎么会知道这些农业名词,都瞪着眼听老农回答。
那老农说,河边的好地一般两年三熟,山地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前曰民政府曾派人来指导一耸两熟,都被东家拒绝了,斑休养。
刘一民找了根小棍子。比划着对老农说:“老乡,我给你说,一年两熟很简单,就是小麦收了后直接种豆子,地都不用犁。也可以把地梨了后种晚玉米。秋收后再直接种小麦。你们这里虽然是山区,但气候好,一年两熟没有问题。另外,你看,这麦奎这么宽。我们要是在这行距之间点上玉米种子。等麦熟的时候,玉米也长起来了,割了麦,这地里就成了玉、米田,相当于专门用这块地种早玉米,这样实现一年两熟,由于是早玉米。玉米的产量还高。”
那老农想了半天。才说:“我没种过,可我琢磨你说的办法兴许能成。”
刘一民心里好笑。要不行我说它干么啊?就趁热打铁,说道:“老乡,要不然我们试试。如果能行,到秋天收获后你多交点军粮,支援我们打鬼子。要是不行。我赔你钱。我在这里不走的,秋天我再来
。
老农从腰带上取下烟袋,装了一锅烟,点着吸完,才说:“你是八路军,是打鬼子的队伍。我虽然不识字,但也能分清好人坏人。我琢磨你是为我好。成。我老汉就跟着你试验一把。就是干不好也不要紧,本来地闲着也是闲着。”
刘一民看了看璃情,把株距告诉老农,就让老农尽快找种子,趁摘播种。
离开老农。刘一民对黎玉说山东老百姓朴实勤劳,土地也肥沃,要给各地、各工作队下任务。根据地要迅推广种玉米、红著等高产耐早作物,改善耕作模式。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等机械厂建起来后,先要行制缝细机、磨面机、榨油机等民生类机械,减少后勤物资生产的工作量,还要研制新式楼、犁等农业工具。
黎玉不知道刘一民肚子里到底都有什么东西,看了一眼罗荣桓,见政委不一言。就大着胆子说:“一号,你说的这些东西,我听说国外有,天津、上海可能也有卖的。但我们这里没有。就是想生产也生产不出来。”
刘一民笑笑,回答说:“只要有了机械厂,这些东西都不成问题。
你回去后,要想法多找一些农业方面的专家,先集中力量在各根据地推广一年两熟。至于我说的机械问题,你不用愁,慢慢来。”
三个人带着警卫战上边说边走,准备返回驻地。
快到村边的时候,看见赵小曼俏生生地站在路边。
罗荣桓笑呵呵地问:“赵小曼同志,来了为什么不到师部去?我正想听听你的工作开展情况。”
赵小曼敬礼后说:“报告政委,我就是来向长们汇报工作的。我们准备办一个文学刊物。还想办鲁艺分校,文工团也筹建的差不多了,可以演出了。现在想请政委给我们的刊物题名。”
罗荣桓扫了刘一民一眼,见他在站在一边笑眯眯地不说话,就说:“走吧,先谈工作。题名的事情还是请师长题,他的字比我的好多了。”
赵小曼跟着罗荣桓走后,刘一民让黎玉先回去,吩咐李小帅去把马牵来,他要去野战医院看看。
到野战医院后。直接就去看伤员,这一看,就是一上午。
回到师部。想着吴征不知道找没找到建后方基地的地方,野战医院必须得安置下来了,重伤员需要一个相对平静的养伤环境。不能老是这样跟着转移。正要让人查询有无吴征的电报,赵小曼就来了。
好久不见赵小曼了。刘一民心里头也想知道知道她的工作情况,就让赵小曼简单汇报了文联的筹建情况。
听完后,刘一民又询问了罗荣桓对文联工作提的要求,然后告诉赵小曼,想办文学刊物的想法很好,《大众日报》马上就要创刊了,文联的刊物要抓紧,要通过刊物团结凝聚山东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作家。一个好作品能引导和鼓舞许多人走上革命道路。
赵曼请刘一民给刊物题名。
刘一民想了想。在桌上取出笔墨,题写了“人民文学山东文艺齐鲁画报”然后又写了“鲁艺山东分校止。东抗日民主政府文学艺术联合会”待字迹干后,折叠起来,交给赵小曼。
字写好了。工作也谈完了,赵小曼没有要走的意思,坐在凳子上看着刘一民。
刘一民知道再有一会儿这丫头就会有新的要求了,赶紧说要下部队,有什么事情回头再说。
赵小曼见刘一民想躲。就说;“你不用找理由躲我,你是长,考虑的事情多,我有事也不敢麻烦你。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文工团应该尽快成立,给战士们和老乡们演出。这文工团成立后,我想带着文工团到各根据地去巡回演出。离你远远的,省得你烦。”
刘一民一听,知道这丫头还是情根深种,出去走走也好。就是这安全问题不好办,万一遇上日军就惨了。想了想说:“去演出可以,不过不要单独行动。我和罗政委下部队的时候带上你们就走了。”
赵小曼一听,马上就高兴了,喜盈盈地敬了个礼,告辞了。
考虑到台儿庄大捷后日军马上就要调动大军围攻徐州,这组徕山区距离泰安和津浦线太近。山东局机关和军区机关在这里太不安全,刘一民就下令两大机关向蒙阴转移,让罗荣桓、曾中生、郭洪涛、朱瑞、黎玉率领机关先行出。进入蒙山深处,与吴征率领的后勤司令部汇合,在那里举办干部刮练班,创办《大众日报》和宣传文化团体,展山东根据地的军工和经济体系。自己和蔡中带着警卫一营随泰安支队暂时留在组徕山区。等主席回电。
各位书友大大。红星的成功离不开各位的支持。订阅吧。投票吧!红星章订阅马上破万,请朋友们给红色军文添把柴火。让红色烈焰烧的更旺一点吧!谢谢!
第三四八章徂徕之春
荣桓率山东局和军区机关挺讲沂蒙山腹地后,刘民有励率领警卫一营转移到了但徕村。
租徕村虽然地处深山,却大大有名。
村东南两公里地,是宋代大学者石介、孙复创办的书馆作书房,金代文坛领袖党怀英在此著有《竹溪集》。不过党怀英此人虽然文学、书法成就极高,官声也好,做到了金朝翰林学士承旨,但因为他与辛弃疾是同窗,辛弃疾动起义抵抗侵略者,起义后归宋,而他却屈身事仇,两个人选择的道路不通。作品中的境界自然也不同。辛弃疾成了南宋代表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而艺术修养与辛弃疾不相上下、书法作品更胜一筹、官做的更大的党怀英,则很少有人知道。
此时,作书房建筑多已拐塌,仅留玉帝阁和和茅草顶的偏房。
作书房南的玲珑山上。有走神洞,也叫野人洞。此洞洞口在悬崖峭壁上,很隐蔽。洞内有上下两条道。上层道穿山而过,下层道深部见底,还没有人走到尽头过。传说这里是太上老君修道的地方,也是唐代王希夷隐居的地方。太上老君的事迹属神话,不可考,但王希夷肥岁受唐玄宗接见、封为博士的事情,则史有明载。
历史匕,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曾经在走神洞驻扎,村里的妇委会主任于秀泉挪动着一双小脚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传刨情报、筹措军粮。补洗军衣,给伤员喂汤喂药,成了沂蒙人民支援子弟兵和抗日政权的一个缩影。
这但徕村虽然有名,可名气不能当饭吃。小村子;面环山一面临河,风景很美。但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吃糠咽菜还填不饱肚子,哪里会有人去欣赏风景。有那功夫还想去挑担柴到山下大户人家或大汉口去换点口粮,因为山村不缺风景,缺地缺粮食,村民们一年四季倒有三季是靠山里的野菜、野果度日的。
在但徕村,刘一民静下心来,写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问题》。文章分几部分,第一部分依据缴获的资料和他后世查阅过的资料,对山东全省的银行业、工业,手工业、矿山资源、农业、水利、交通等进行了概略分析。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了建立根据地财税体系、抓经济建设对坚持持久抗战的意义。第;部分是如何隐蔽开矿产资源,重点是煤炭、钢铁、黄金的开采。第四部分是如何建立财税体系,提出创办渤海银行,成立各级税务松构。第四部分专门论述展农业生产问题,把兴修水利、良种培育、推行一年两熟、育肥施肥、改进农作工具、植树造林、扩大蔬菜生产等都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五部分专题论述如何开通商路。
这篇文章,刘一民很用心,一直写了三天才算脱稿。蔡中看后,拉着刘一民的手直摸,说是也不见手上有老茧,怎么还懂农业和林业生产呢?
写完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问题、山东抗日根据地县区武装建设指导意见五篇文章,让蔡中派专人将文稿送交罗荣桓和黎玉,请他们认真研究修改,逐项组织实施。
这六篇文章成了根据地建设的指导性文章,也是山东各根据地培干部的主要教材,后来中央专门转各地参考学习。当然,这是后话。
这天晚上,李小帅和黄文虎有点扭扭捏捏地向刘一民报告,说是警卫一连今天晚上要组织组徕村的乡亲们选举村长、民兵队长、妇委会主任,请他去指导。
警卫团这段时间部队调动比较频繁,先是张海涛组建东进支队时抽走了二营和补充营,从编练司令部补充了部分战士才保证了警卫团三个营的建制。接着王南湖组建鲁东南支队又抽走了警卫三营,干部抽走的更多。现在警卫团只有两个营,李小帅和黄文虎已经提拔为警卫一连的连长和指导员了。
刘一民看了看两个人。知道他们虽然都是老红军战士,但在自己身边工作,提拔慢了点,也有心看看两个人的进步情况,很爽快地就答
了。
月色融融,春风习习。
在八路军干部战士的组织下。组徕村的村民们第一次集合起来开会,许多老乡都感到很新鲜。孩子们更是撒了欢儿,疯玩捉迷藏,比过年还开心。
李扛帅和黄文虎两个跟着刘一民学的多了,会议竟然组织的有板有眼。
黄文虎这家伙性格该谐。上来就说:“老乡们,我们是领导的八路军,就是原先闹红的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我们到组徕山区是为了打鬼子,前一段时间在大汉口把小鬼子揍得寻不着爹妈的英雄好汉就是我们。我们要把乡亲们组织起来,带领大家一起打鬼子。把鬼子赶回东洋到他妈妈怀里吃奶去。”
这话一说,男人们都是哈哈大笑,妇女们却低着头小声嘀咕不知羞臊。
黄文虎只听见了男人们的笑声,没有听见妇女们的嘀咕,继续说道:“要想把鬼子赶出中国去。光靠我们的队伍还不行,必须得大家伙团结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和鬼子斗才行。”
其实,黄文虎根本就不用讲这些大道理,但徕山起义后,四支队就驻在这但徕山区,村子里还有后生参军,老乡们早就知道抗日救国的道理了。加上这几天刘一民埋头写文章,蔡中抓偻机会组织战士们在周围的几个村子挨家挨户动群众。道理论了一箩筐。
果然,一个小伙站起来喊道:“黄指导,你别讲大道理了,这些我们都懂。赶紧选村长吧,选出村长好领着我们打鬼子!”
坐着的老乡们马上就是一阵乱哄哄的议论。
黄文虎一看,觉得自己罗嗦了,直接就喊战士们在桌子上摆了三个碗,每个碗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分别写着三个候选人的名字。又在一边的地上放了一个半斗,里面放着豆子。然后就让村民们排队上前,每个人从半斗。引泣巨子。投到自只选中的候选人的碗里。虽然民国已经成立了二十七年了,国民政府也一直宣传民权,但乡村里的区长、乡长、保长都是一些有势力的人当,什么时候能轮着老百姓选自己信任的人。
一看八路军是真的让自己选村长,在场的老乡们都认真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排着队静静地走上前去,从半斗里取豆,再投到自己乐意选的候选人的碗里。然后就退下来静静地坐在地上,等八路军干部宣布选举结果。
刘一民在一边看着,心里感慨不已,眼前的这些老百姓,许多人都是文盲,但真要让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他们竟然这么严肃认真。对于这些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老乡们来说,这场简单而实效的选举,怕是有生以来最神圣的事情了!
选举结果出来了,当选的村长站到桌子边激动的半天说不出话,最后脸红脖子粗地喊了一句:“揍鬼子!”
村长选出来后,接着就是选民兵队长和妇女主任,结果。于秀泉还真的当选了妇女主人。
看到这里,刘一民不再看了。悄悄地走出了会场。
站在村口,刘一民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抬头向四周望去,只见夜色中的组徕山黑黝黝的,说不出的神秘冷峻。再向夜空望去。天是那么的高远,月亮象玉盘一样,把一片银辉洒向组徕山区。
刘一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看的水彩连环画,上面就有这样的画面:月亮从山口上照过来,河边是一片树林,年轻的八路军哨兵端着枪,站在树下站岗。
刘一民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感觉自己进入了画面,成了那个只能看清轮廓的八路军战士。随时准备消灭鬼子。
脚步声惊醒了刘一民。扭头一看是蔡中。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就在村口静静地站着。
过了好长时间,老乡们散会了,李小帅和黄文虎过来请二人回去休息,刘一民才对蔡中说:“你给政委个电报,让他集中力量抓政权建设,特别要抓好村长、民兵队长、妇女主任的选举,这是基础。只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了,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才可能真正解放。鬼子也好,汉奸也好,谁来了我们都不怕!”
蔡中点点头,说了句“我也想了很多”就和刘一民一起回住处了。
第二天,罗荣桓来电报,称已给各旅报,专门部署基层政权建设中的选举工作,并且要求即将创刊的《大众日报》出专刊宣传指导,让文工团组织力量创作此类题材的节目,准备在沂蒙山区演出。随后到各根据地巡回演出。
刘一民看完电报,又亲自给罗荣桓电报,要求务必向部队和党员干部讲清楚,搞好村级政权选举,是我们建立根据地的基础。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带领群众坚持抗战、展生产的村长、民兵队长、妇女主任,再做到村村相联,区区相通,再配以展地道战、地雷战,鬼子进到根据地就寸步难行。各部队都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完电报,刘一民又专门给晶晶写了封信,将根据地政权建设中的村级选举比喻为齐鲁大地涌动的春潮,要求《大众日报》在创刘号上就辟出专版,重点宣传报道。
晚上,老乡们又被八路军集中了起来,组徕村的扫盲班开课了。
这次,不用李小帅和黄文虎他们讲了,山东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教导师师长刘一民亲自来给老乡们上课了。
刘一民先让老乡们一个一个把名字报上来,用粉笔在木板上把这些名字一个一个写出来,叫这些不识字的庄稼人走到木板前,教他们一个一个读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就讲了一个在这一带很有名的故事,说的是前几年有个姓杜的汉子。妻子有病了急需用钱,跑到老财家借钱。老财欺他不识字,把借光洋两块,写成了两百块。到还账的时候,这杜姓汉子一听老财家的账房说借了两百块大洋,利滚利该还五百块大洋,一下就吓瘫了。乡亲们知道后找了个教书先生,结果教书先生一看,借据上确实是两百块光洋,还按着指印,明知道是老财坑杜姓汉子,也没法帮他。就是因为这张借据。老财把杜姓汉子送进了监狱,霸占了他的妻子和女儿。
刘一民讲的这个故事就生在离这里不远的一个村子里,老乡们都清楚,也知道这家老财由于当了汉奸,前几天已经被八路军镇压了,地和粮食、钱也都被分给了穷苦人。因此,马上就引起了共鸣,几个心软的妇女还哭了起来。
刘一民趁势引导,让老乡们懂得学文化是种好庄稼、大败侵略者的需要,进一步激老乡们识字的积极性。
上课结束后,回到住处,刘一民收到了主席的电报。
在电报中,主席说经查实。桂西红军游击队沏人确实被编入了桂军,这是一些同志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依靠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糊涂思想影响的结果。要求刘一民无论如何要想法把这部分红军要回来,可编入教导师部队,也可充实新四军力量。
同时,主席指出,去徐州见李宗仁、白崇禧,是一个很好的统战机会,因为在徐州不但能见到李、白二人,还能见到国民党各色将领。要多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政策和团结抗日的主张。如果能见到蒋介石,一定向他当面陈述刘本人及我党对徐州会战后期作战的看法,避免主力被日军合围的悲剧生。
至于随行人员,主席电报中强调,考虑到敌情复杂,危险性大,唐星樱同志就不必带去了,只带警卫部队和陈瑶光同行即可,以应付蒋。
在电报结尾,主席强调,徐州战场大战在即,去归,安全第
。
各位书友大大,谢谢各位的厚爱,看着红星的成绩,山人感激莫名。再次给各位敬礼,投票吧。订阅吧,谢谢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心凶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第三四九章匹马入徐州
在宗辛席甚报,刘一民心甲焉算。徐州大会战后期作战今展开,要去徐州必须抓紧。迟了黄花菜就凉了。
和蔡中商量后,刘一民给罗荣桓了电报,通报了主席来电让去徐州的主要任务,指定在他去徐州期间,由罗荣桓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的工作。然后命令李凌风、王同生率特战大队二、三中队和狙击大队,带上陈瑶光,立即与教五旅联每,南下费县高桥村等候自己。
考虑到胶东地区和胶莱地区距离太远,刘一民给陈大勇和赵山电,要求陈大勇在整编的方势力武装、大力展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向青岛侦查,摸清驻青岛日军和胶济线日军布防情况。命令赵山在胶东迅展开部队,在胶东特委配合下,依托昆备山、牙工:、艾山建立根据地。考虑到教八旅新兵成分过多,刘一民再三叮嘱赵山、赵捷,一定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工作要细致到每个战士身上,要求教八旅开展三个一活动,就是让每个战士写一份当八路军的心得体会,做一次思想交流言,写一封家信。
完电报,刘一民找来张海涛、洪涛,询问了洪涛养伤情况,嘱咐他按照陈同的治疗方案先暂时疗养,过段时间我军会有极高明的医生到来,为他手术,取出肺部弹片,彻底治好他的病。命令张海涛仔细侦查津浦路敌情,组织精干小部队出击,专打敌人军列主意,让津浦路上的敌人进一步收缩,困守津浦线。
安排完这一切,刘一民耍李成毅率警卫一营二、三连随蔡中去与罗荣桓汇合,自己带着李小帅、黄文虎的警卫一连翻越组徕山,扬鞭南下,直奔费县高桥村而去。
这个时候,日军正和主力在临沂、台儿庄一线相持。日军在临沂取攻势,在枣庄、临城、峰县取守势。而教导师主力已全部进入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