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红星传奇(豫西)-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侯之担就一直和王家烈对着干。打来打去,就形成了侯之担割据黔北的局面。现在的侯之担身兼二十五军副军长、教导师师长、川南边防司令三职,除教导师所属正规黔军外,还拥有几个县的民团等地方武装。

红军进黎平前,蒋介石电令王家烈黔军主力到锦屏、黎平一线布防时,王家烈实际上已经命令过侯之担部队准备堵截共军。但是,王家烈的命令对侯之担来说,不但没有作用,而且还引起侯之担担心,怕王家烈借红军之手消灭他。事实上王家烈也确实是那么想的。因此,当17日晚间,王家烈因为红军进占剑河而严令侯之担按照军事会议部署出兵黄平、施秉一线堵截红军、严防乌江防线的电令下达后,侯之担并没有认真落实。

直到19日红军占领黄平、施秉,侯之担才开始担心红军会不会是想到黔北占他的老窝啊,急忙调遣部队防守乌江,准备在茶山关、江界河、回龙场三处渡口重点布防。

要说侯之担长期盘踞黔北,占有地利,部队应该迅速向乌江开拔才是,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侯之担部从没有和红军打过仗,也没有和中央军、川军、湘军、桂军交过手,唯一交过手的部队就是王家烈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事实上就是一支地方保安部队。加上许多士兵长期吸食鸦片。因此,战斗力极低。一听说要去防守乌江,军官和士兵都是磨磨蹭蹭的,大部分都是先过瘾再开路。侯之担上午1点命令第三旅林秀生部去防守乌江,结果到中午的时候才只有一个团出了遵义。

到了晚上,侯之担才知道林旅是下午全部离开遵义赶赴乌江的,正要拿起电话痛骂林秀生,就接到了红军一、三军团主力占领福泉、开阳的通报,接着就有布设在贵阳的暗线报告说王家烈已撤回贵阳,并且命令几个地方的保安团向贵阳集中。听说已向蒋委员长和四川、云南、广西、湖南发出了紧急求援电报。侯之担地心一下子就放回了肚子里,心道我说红匪不会来黔北吧,那乌江是好过的么?

很快部下又报告,王家烈主力15个团从铜仁向贵阳急行军,现已通过仁怀。

侯之担就越发相信红军主力将会围攻贵阳,不然王家烈怎么会让他的部队昼夜不停地往贵阳赶呢?

于是,一直到20日上午,侯之担才催问林秀生部到了什么地方。当林秀生报告说各路行动迅速、距离乌江边约有70里路程时,侯之担也不再问到底到了什么地方。也不考虑林秀生的话可信不可信,只是交代了一句加快速度就放了电话。

中午地时候。侯之担召集了几个老弟兄喝酒。喝着喝着就聊开了贵州地形势。侯之担端着酒杯。言之凿凿地告诉老弟兄们。乌江素称天险。别说湘江战役惨败后地红匪了。就是蒋委员长。如果不和他商量商量。装备精良地中央军想过乌江也是不可能地!这黔北说到底是桐梓系地根本。是他侯之担地到一亩三分地。无论是谁想到这里来撒野。都得先看看乌江天险同意不同意。看看教导师地弟兄们同意不同意!

这番话说地是气壮如牛。听地几个老弟兄开怀痛饮。

有一个老弟兄边喝酒边凑趣。说道:“要是红匪真地去围攻贵阳。那可是要王主席地好看了!”

另一个人马上说到:“什么王主席。那是我们桐梓系地叛徒。最好让红匪把王家烈这家伙抓了。我们拥护侯副军座。不。应该是候军座、候主席上台。到时候。教导师直取贵阳。我们分兵把守哥哥地区。保护候主席做个快乐自在地贵州王。”

听得侯之担两眼放光。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老兄弟们抬爱了。”

于是。酒桌上地气氛愈发热烈。猜拳划枚。狂声浪语。简直不知道今日是何日了。

历史上,红军强渡乌江时,是分三路抢渡进行地。其中右纵队一军团一师和九军团,从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扎竹筏渡过乌江,几乎没有发生像样的战斗,防守的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一触即溃;左纵队红三军团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也没有发生战斗,敌人见红军到来,以为神兵天降,放弃阵地逃跑,三军团轻松过江;只有中路一军团二师在江界河渡口曾与敌激战。造成激战的原因是李德、博古重提向湘西进军,主张不过乌江,中央不得不召开猴场会议,解决进军路线问题,耽误了时间,让侯之担部有机会修筑工事。即令是这样,侯之担守军两个团在红四团火力压制下,一看红军竹筏过江,登岸进攻,也就很快溃逃了。

现在,红五军团34师奔袭回龙场渡口,比历史上红军强渡乌江提前了11天。别说侯之担想不到,王家烈、蒋介石都想不到,他们的目光都盯的是贵阳。所以,乌江一线没有守军,林秀生旅距回龙渡口尚有不少路程。这样团团长韩伟率领部队傍晚时分到达渡口时,艄公还在正常摆渡。

韩伟命令部队控制渡口、渡船。一看情况,韩伟高兴的直乐,渡口竟然有5只渡船。问了船夫才知道,这里是余庆到湄潭的必经之路,行人比较多,所以船也多点。

韩伟接着又问船夫,愿意不愿意渡红军过江。船夫就说你们是不是去打侯之担的?要是去打侯之担,我们不要钱都渡你们。

这个时候韩伟才知道侯之担这个名字,仔细询问了一下侯之担部队地情况,就安排先头连立即渡江,过江后迅速控制菁口要点,掩护大部队过江,并立即派通讯员向师部报告渡口情况和了解到的侯之担部地情况。

陈树湘接报后,命令主力迅速向渡口前进,并向军团报告。

接到五军团飞渡乌江成功的电报,、周恩来、朱德开怀大笑,直叫天助红军。当即电令红五军团留一部控制渡口,利用渡船搭建渡江浮桥,主力兵分两路,13师迅速沿乌江北岸西进,抢占江界河、茶山关渡口,掩护主力过江;34师向遵义搜索前进,随时歼灭由遵义而来的黔军江防部队。令九军团迅速向回龙渡口挺进,快速渡江。过江后立即北上夺取湄潭,得手后,向绥阳攻击前进。五军团控制渡口部队有监视乌江南岸敌情任务。

然后,中革军委又命令总参谋长刘伯承率二师和干部团加快行动步伐,迅速奔袭江界河渡口,争取在敌江防部队到来之前渡过乌江,直取遵义。命令已经进入开阳的红一军团一师、十五师北上茶山关渡口,渡过乌江后向遵义进军。命令正在福泉境内的红三军团放弃占领福泉,迅速向北前进,沿一军团一师、十五师行军路线渡江。

等红九军团凌晨21日凌晨5点赶到回龙场时,红五军团已经全部渡过乌江。

罗炳辉一看,乌江上已搭起了一座浮桥。借着火把,罗炳辉看见浮桥是用竹子把五条船连在一起,浮桥桥面全部铺地是竹子,江面上拉起两根绳索固定浮桥,奔流急喘的乌江水就在浮桥下面翻滚着、咆哮着向东北方向而去。

饶是罗炳辉见多识广,也不得不佩服五军团地工兵们心思缜密,搭起浮桥也就罢了,这两边拉起绳子,可就安全多

看看先头部队已与把守渡口的五军团3团一个营联系上了,罗炳辉就大手一挥,率先上了浮桥。身后,九军团各部队按照顺序先后上桥过江。

过江后,罗炳辉见到101团留守渡口地那个营长时,还是问了一句:“这个浮桥的建法是哪个人地主意啊?”

101团的营长报告说是他们苏达青团长的主意,说是当初在过湘江的时候,刘一民同志就曾经告诉过苏团长搭浮桥的方法。可惜这里没有木板,竹子却多的是,只能就地

罗炳辉心里暗叹:这刘一民真是人才啊,不但打仗是把好手,对土工作业也这么内行,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见识一下这个红军英雄,最好能把他灌醉,让他给自己好好说道说道他是从哪里学的那么多的点子的!

回头看了下乌江两岸乌幽幽的峭壁,再听听激荡的乌江水声,罗炳辉心里感叹,所谓的乌江天险竟然就是这样被踩在脚下的啊!想不到,真的想不到!

过江后的红九军团原地休息后,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开始向北出发,去完成夺取湄潭的任务去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第五十五章乌江飞渡(二)

几乎是在红九军团度过乌江的同时,红2师先头部队红四团赶到了江界河渡口。

历史上红四团是12月31日赶到江界河渡口的,赶到渡口时,黔军已将渡船焚毁。对敌实施火力侦查后,于1日两次组织部队试渡,第二次是划着竹筏试渡,有8个红军战士竹筏被打坏落入乌江,只有一营三连长毛振华等六名勇士渡过乌江。红四团用竹筏大规模强渡,关键时刻,毛振华等六名战士从隐蔽处跳出向敌攻击,神炮手赵章成指挥炮兵敲掉敌碉堡,并命中敌攻击队形,待渡河红军登岸后,敌遂溃散。红四团架起两条浮桥,二师和中央纵队从此渡江。

现在比历史上的情况好的太多了,激战是不可能发生了,守卫渡口的敌人只有一个排,在睡梦中就被俘虏了,渡船也找到了。

红四团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马上安排先头部队迅速渡江,立即控制要点,掩护主力渡江。

闻讯赶来的、周恩来、朱德,将刘伯承、陈光、刘亚楼叫到一起,亲自部署作战任务,要求四团过江后,迅速和五军团建立联系。待二师主力过江后,以四团为先锋,二师和五军团十三师随后跟进,配合五军团34师,三路大军奔袭遵义。刘伯承负责前敌指挥,作战目的是将遵义之敌赶出城外歼灭,不能将遵义打破、打烂。尔后要安排部队奔袭娄山关,确保遵义安全。

刘伯承提议红四团一路打先锋,过于疲劳,建议以六团为先锋,奔袭遵义。

哈哈一笑:“那是你前敌指挥具体指挥的事,我们不干涉。”然后与周恩来、朱德就去一边休息了。

刘伯承随即调整部队任务,四团组织渡河,先将六团送过去。工兵连迅速搭建浮桥,保证主力和军委纵队过江。

接受任务后。杨成武嫌渡船少,部队渡河速度慢,一面组织工兵搭建浮桥,一面组织战士砍伐竹子,扎了上百只竹筏。这下渡河速度大大加快,六团迅速过河,翻越乌江边十里长的山坡后,踏上了前往遵义的公路。

21日早上,红二师工兵连终于在乌江60米宽的江面上架起两座浮桥,二师主力很快通过乌江。过江后。与从菁口方向赶来的五军团13师汇合,向遵义奔去。

、周恩来、朱德一直等到干部团、中央纵队通过浮桥,才带着警卫战士过江。

看着脚下地乌江。朱老总感叹道:“我设想了好几种强渡乌江地办法。没有想到都没有用上。”

周恩来也说:“是啊。想不到乌江天险就这样被我们越过了。看来遵义在望啊。”

说:“走吧。伙计们。想到遵义城里吃黔北风味地话。还得加快行程啊。去晚了。侯之担恐怕把酒楼都会抢了地。”

一行人说笑着向山坡爬去。

黔军团长万式炯做梦也想不到。他和他地部队会成为红军进入黔北地第一个打击对象。

万式炯号敬章。贵州铜仁苗族人。是王家烈地妻侄。他地部队属于黔军第一师何知重部。

历史上的万式炯部在红一师从回龙场突破乌江时放弃阵地逃跑,后在湄潭县城被红九军团击溃。但万式炯本人确实有一定军事素养,运气也比较好。王家烈下台后,蒋介石整编黔军,将何知重师整编为万式炯任618团团长。在以后的军人生涯中。万式炯做了两件为国为民、青史留名的事:一件发生在抗战时期,万式炯的618团参加南京保卫战。是最后一支撤离南京的部队。原来,淞沪抗战时,万式炯率618团在江阴要塞与日寇激战,使敌遭受重创。后奉命撤退到南京,加入南京保卫战序列。在唐生智逃跑后。618团仍在战斗,撤离南京后一路收容103师溃兵。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二是解放战争时期地月,时任滇黔桂边区中将副司令兼安龙指挥所指挥官的万式炯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万式炯部本应随主力撤退回贵阳的,但是。作为王家烈嫡系的何知重知道,如果部队全部撤退,整个黔北都会成为侯之担的势力范围,再想要回来就难了。因此,特意留下了驻防湄潭的万式炯部,以牵制侯之担,自己带着4个团返回贵阳。

留守湄潭的万式炯,越想越感觉眼前的局势很诡异。既然红匪主力要攻占贵阳,为什么还要分兵占领黄平和施秉呢?难道红匪只是为了牵制我军主力增援贵阳么?还是小心点为好。再一想,主力回救贵阳,自己在黔北是孤军,如果红匪对黔北有什么图谋,单靠自己一个团是不行的。罢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还是和侯之担联系一下,提醒他执行王主席命令,加强乌江防线吧。

没想到这和侯之担一联系,侯之担就顺水推舟,要万式炯派部队防守菁口,防止红匪渡江。

想到侯之担拿着鸡毛当令箭,竟敢指挥自己,万式炯气地把电话都摔了。气过以后仔细一想,还是派一个营去菁口吧,毕竟那里是江防要点。即令红匪不来,也为自己万一需要撤退乌江南岸留个后路。

湄潭县城距离菁口也就100多里路,但是都是山路,好在万式炯部的士兵都是贵州人,还能适应,一个营紧赶慢赶,从早上出发一直走到了晚上,总算是在20日晚上到了敖溪镇。看看距离乌江边只有30多里路程了,官兵们实在是太累了,好多弟兄的烟瘾也犯了,营长不得不命令就地宿营。

一听说宿营,部队就撒了欢儿。毕竟这里是湄潭地界,是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敖溪镇又是连通湄潭和余庆公路上的一个大镇,哪里有烟土,哪里有窑姐。官兵们心里瓦亮。于是,担任警戒的上岗,烟瘾犯了的过瘾,喜欢喝酒的三个五个聚做一伙吆五喝六,喜欢窑姐的自然就摸摸口袋里的光洋,昂首仰头而去。

这一夜,万式炯部这个营地士兵在敖溪镇基本上是狂欢了一夜。

天刚明的时候,镇子南边忽然响起两声枪声。敌营长以为是哨兵走火,没有理睬,搂着怀里地窑姐继续睡回笼觉去了。

后来情况就不对了。枪声越来越密集,而且已经到镇子里了。敌营长打个激灵,,难道真的是红匪来了?自己就这么倒霉,出门就遇上红匪?难道天险乌江也挡不住红匪,他们飞过来了?

很快,红匪好像已攻到跟前了,听着满镇子的人声、枪声,敌营长再不迟疑。一把推开吓得浑身筛糠的窑姐儿,三下五除二就穿好衣服,提着手枪就蹿到了院子里!

隔着门缝一看,妈呀,真地是红匪来了,看样子有千把号人。镇子中间的道路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是死了地、受伤躺倒地和跪着举手投降地弟兄们。完了,老子的一个营算是完了,赶紧想法逃跑去报告团座吧。

敌营长闪身来到后院,翻墙进入后面地树林,逃之夭夭

占领敖溪镇的是红五军团34师。

红34师渡江后。留下一个营把守渡口,部队休息了几个小时。就开始沿大路向遵义方向搜索前进。走了30多里山路,天快明时赶到了敖溪镇。原计划是到镇子里找个向导,然后向西去遵义。没有想到在镇子的南边遇到了黔军哨兵,这家伙只来得及开了一枪,就被击毙。先头团长韩伟一看。好啊,这里有敌人。马上命令一个营绕到镇子北端截断敌人退路,自己带着两个营就扑了上去。结果是很轻松地就歼灭敌一个营。唯一缺憾是没有抓到敌营长。

等主力上来时,天已经明了。101团的苏达青团长羡慕地看着韩伟。直说老韩有福气,渡过湘江后总算是开张了,一下就消灭一个营。

韩伟看着苏达青说:“小意思,和刘一民那小子的战绩比,简直不值一提。这黔军也太不经打了,啥时候搞一下中央军才算过瘾呢!”

陈树湘师长看了看韩伟、苏达青,说:“不要嗦了,韩团刚结束战斗,要快速打扫战场,跟上主力。苏团变为全师前锋,找一个向导,立即向遵义前进。”

这下,韩伟的脸吊了起来,刚想和师长争一争,就见苏达青向师长敬了个礼,说了句“谢谢师长”,就兴高采烈地跑了。

韩伟没辙了,只好招呼部队打扫战场,张贴宣传标语。忙活完了,才带着部队追赶主力去了。

接到中革军委电报地时候,一军团一师、十五师刚刚占领开阳。

一看中革军委要求立即转向乌江,、聂荣臻马上就意识到乌江防线向红军洞开了,机不可失,也来不急安排部队休息了,也顾不上清点缴获了,马上命令红一团立即出发,目标茶山关渡口,主力稍事休整,马上出发。

红一团一直充当先锋,占剑河、攻黄平、进旧州、克开阳,别说打仗了,光是走路都把部队走得非常疲劳。占领开阳后,杨得志和黎林原想可以让部队休息半天,结果抢占乌江茶山关渡口的命令就下来了。好在最近一直打胜仗,战士们吃的好,体力能保证,加上茶山关距离开阳县城也不算太远,100多里地。所以,杨得志和黎林一点都不敢耽误,部队集结后,马上就拉出开阳县城,向茶山关进军。

红三军团占领福泉后,由于黔军撤的急,来不急破坏,所以缴获很大,干部战士都是喜气洋洋的。

几个军团首长正在商量如何分配缴获物资的时候,中革军委的电令到了。彭德怀一看哈哈大笑,几个人忙问军团长笑什么,彭总说:“王家烈个龟儿子以为我们去打贵阳,顾头不顾腚,忙着回防贵阳,把乌江忘了。现在乌江一线空虚,中革军委命令我们迅速北渡乌江。”

几个人一看电报,上面没有说乌江空虚啊?难道另有玄机?

彭德怀说:“别楞了,马上通知部队出发,五师派个团做先头,主力跟上,动作要快,不能拖全军后腿。”

杨尚昆说:“缴获的物资怎么办?”

彭德怀说:“兵贵神速,能扔的都扔了,实在必要的带上。到了黔北,可以再缴获么!”

就这样,三军团迅速撤离福泉,向开阳方向前进。

后世若干年后,有记者到福泉采访,问及红军长征在福泉地情况时,有个老者颤颤巍巍地说:“我当时只有16岁,在一家粮店扛粮包。我记得很清楚,红军来的时候,王家烈地部队已经撤走了。红军一进市区,就开始张贴标语,红红绿绿的,贴了好多。不知道为什么,红军忽然就撤走了,走的很急,连缴获的粮食都不要了。这下福泉可是乱了,家家户户都拿着口袋去王家烈的粮库装粮食。那个冬天,福泉基本没有饿死人,这都是托红军地福啊!”

就在红军飞渡乌江天险的时候,中央警卫师骑兵营营长胡老虎正护送辎重营地两个连往黄平急赶。

20日中午接受任务后,胡老虎和辎重营长曹胜利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决定自己率骑兵一连作先头部队先行,骑兵营教导员鲍文率骑兵二连作第二梯队,曹胜利指挥辎重营两个连随后跟进,骑兵三连作后卫。部队每前进50里休息一个小时,让马歇歇脚,战士们吃点干粮,然后继续行军。

出了黎平,一路倒也平安无事。辎重营已经实现驮马化,物资不用人背,照顾好骡马就可以了,所以行军速度也不慢。21日中午12点的时候,就已经越过了剑河到了革东镇。听在剑河找到地向导说,距离黄平县城已经不足140里路程了,胡老虎命令部队休息一个小时,吃点东西,稍微睡一会儿。

休息过后,部队重新启程。约莫走了30多里,前面路上来了一群老百姓,约有十几个人的样子,胡老虎没有细看,就打马而过。又走了约10里,又见到几个老百姓,在路边休息。这下胡老虎上心了。现在正是打仗地时候,大路上哪里有人影啊,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竟然遇到两拨人呢,而且还都是精壮男人啊?

看来得小心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第五十六章乌江飞渡(三)

胡老虎知道,自己的骑兵在贵州山区发挥不出什么骑兵冲锋的优势,劣势倒是很明显,那就是目标大。加上骑兵营组建时,合格的骑兵少,大部分战士都是刚会骑马,更谈不上什么马上射击、投弹、劈杀水平了,师长之所以派自己的骑兵营来护送辎重营,一是毕竟战马可以节省战士体力,加快速度,二是让骑兵营练兵,这第三么,恐怕就是师长看上自己在溪口战斗时的表现了。看来,自己得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千万不能来个阴沟翻船,要是押运的一百多万银元和弹药出了问题,就是死了都不能原谅自己啊!

看了看前面是个峡谷,胡老虎一圈马,喊了声:“停止前进;全体下马,准备战斗!”

听到准备战斗的命令,战士们迅速下马,持枪在手。

胡老虎又命令道:“三排长,去把路边的那几个人给我抓来,注意安全。”

三排长答应一声就带着一个班向路边的那几个老百姓走去。不等他们走近,那几个人打个唿哨,就分头向路边的山林里跑去。

三排长抬手就是一枪,打中了落在后面的一个人的左腿,那家伙扑通一声就摔倒在地上。

三排长上去就把那个家伙提溜了起来,交给身后的战士。抬头一看,其他几个已经隐入了山林,追之不及。三排长恨恨地骂了一声:“娘的,跑的倒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