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唐(木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乱世,一个真正的乱世即将到来。
乱世人不如狗,可乱世也出英雄!
是要当狗,还是要当英雄?
李璟曾经想过,利用自己的知识搞点什么小发声,弄点小生意,在这滨海自由生活。可经历了刚刚那场才过去的无妄牢狱之灾之后,他才彻底醒悟过来。这里是晚唐,这里不是盛世。
晚唐乱世人命不如狗,黄巢军、蔡州贼那都是拿人当军粮的黑暗时代,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王良那狗东西不过是勾结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库官,就可以轻易的置自己于死地。如果不是那道大赦令,此时说不定他都已经成了赤山镇外的几个骸骨。
将生死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这是绝不应该的。自己的命运,应当由自己掌握。
这乱世中,要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乱王草头为王,拳头大的就是老大,兵马武力才是这世界最强大最核心的力量。
当兵,成为一个军人,才有机会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李璟转首,正好望见桂娘与婉儿一左一右的站在韩氏的身边,在她们后面,李家的其它几个人也全都到了。望着这一家人,他心中有过一瞬间的不舍,可下刻,他又马上坚定了自己的念头。留下来,也不过是能多贪得片刻的安宁,晚唐乱世的浪潮一起,谁也无法独善。
乱世,唯有保住自己,壮大自己,才有机会能保护身边的人。
一众村民还没有搞明白通告的内容,那个文吏却已经拿过来一个陶罐,对着众人大声的喊道:“王李村一百五十八户人口,按十五户抽一丁之法,这陶罐里面一共有一百五十八颗卵石。这一百五十八颗卵石之中,只有十颗浸染了墨水。你们每一户派一人来摸一个卵石,摸中染墨水卵石的十户,必须各出一丁应征入伍!”
这一个所有村民都明白了意思,一时间没有一个人上去摸。
“我来!”李璟大喊一句,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第一个走上前去,在众人惊呼声中,将手伸进了陶罐之中。
PS:大家多给票,木子多码字多更新啊。。。
第15章团结兵
李璟一声大喊,大槐树下一众老少村民顿时安静下来。上百道目光一直注视着李璟的身影,屏息静气的看着他将手伸入陶罐之中,然后握着拳头伸回了手。
“快打开,抽到了没?”周围众村民比李璟还要心急,在旁边大声的催促道。
李璟将握紧的拳头伸到众人面前,缓缓张开。
“啊!是白色的,没抽到!”一阵惊呼声响起,其中有的是为李璟高兴,庆祝他免去了抽丁入伍的差事。却也有些人有些失望的叹息,毕竟陶罐里虽然一百五十八个卵石中只有十个是染墨的,可如果李璟抽中一个染墨的,他们也就多了一分避免抽到染墨石头去入伍的机会。
晨风拂过,李璟望着手中那颗灰白的卵石,却是心中暗算失望。别人都不想去当兵,他心里想去,结果却反而抽不中。
众人议论纷纷,一时间却再没人上去摸石头抽签。
那个一直在树下半闭着眼睛的配刀军官,却是突然饶有兴趣的抬眼上下打量着李璟。
这一次征召的是团结兵而非招募的正式官健,团结兵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军队﹐又称团练兵﹑土镇﹑土团。唐朝开始设置,到武则天时广泛设置。团结兵由团练使统领,到了晚唐此时,团练使大多由州刺史兼任。
春夏归农,秋冬追集,这就是团结兵。
团结兵由地方官府征发入军﹐不登记入正规军军籍﹔服役期间发给本人身粮酱菜﹔协助藩镇官健在境内防守﹐或配合作战﹔不长期脱离生产﹐军事任务结束之后﹐随即遣返回乡。
虽然朝廷对团结兵的征集遣返做了许多详细规定,但到了此时,中央朝廷的政令基本上大多走样了。团结兵本来是在地方防务吃紧的时候,由地方官府按一定比例征发,且还得供给口粮酱菜。并且这些团结兵只是负则本地境内协防,并不长期脱离生产。每年秋冬两季集结,到了春夏则返家归农。不过到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名义上召集的还是团结兵,实际上却已经属于类似于雇佣兵的性质。经常一征集就是几年不得回,甚至除了协助防守,还得上战场打仗。
甚至有些地方团结兵还不如各藩镇下面的官健,团结兵打仗没有粮饷,只负责基本的身粮酱菜。武器铠甲等全由自备,且服役时间不定。他们与唐初的府兵类似,却又没有府兵相应的待遇。这种团结兵渐渐演变成了一种兵役,百姓们对这种兵役是惧怕不已。
应募去各藩镇下当官健,还有粮饷,算是一条吃饭的路子。可当团结兵却是免费的,完全类似于苦役。
那军官从伍多年,这次征集团结兵他也去过好几个村子,那些人一旦被抽到无不惊惧万分,甚至有痛哭流泪下跪求免的。而那些没抽中的,也都不免喜形于色。
唯独眼前这个年青人,却十分淡定。之前无人肯上前来,他主动第一个上前抽签,没有半分紧张担忧。当幸运的没抽中时,他却又并没有显现出半点兴奋失态。这个年青人太镇定了,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质。看他年青健壮,气质俱佳,听说还是个曾取得过科举资格的乡贡。这样的人要是能收入麾下那是极好的,可惜了,他居然没抽到。
“下一个!”王老村长见无人上前,费力喊道。
“俺来!”王铁匠家的王小石头满脸激动的跑上前来,一把将手伸入陶罐中。
“俺抽中了,是染墨的。俺要去当兵了,俺抽中了。”王小石头摊开巴掌,一枚漆黑的卵石躺在他的手心。他却激动的喊叫起来,似乎他也和李璟一样早有投军的打算。
李璟心中思绪万千,回到家人身边。一家人都围了过来,兴奋的看着李璟手中的那块灰白的卵石。她们可不希望李璟抽中染墨的卵石,家里只剩下了李璟一个男人,再被抽去当了兵,这个家可咋办。
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一个接一个的村民上前摸出了一个石头。
有人高兴有人忧,没摸到染墨石头的一家高兴大笑,抽到的,脸色灰暗叹息连连。李璟注意到,不但小石头抽中了染墨卵石,王良也抽到了一个,另外老村长也抽到了一个染墨石头。
王良握着那块黑石头面色无比的难看,大有一口把卵石吞下肚去的想法。看他这样表情,李璟忽然心里舒畅了许多。
那个文吏早已经将抽到染墨石头的十户人家登记在册,大声道:“抽丁已经结束,王李村一百五十八户,十五户抽一丁,共抽十丁。现在,抽到的十户马上收拾下东西,午后抽到的十丁必须启程往登州治所蓬莱。丑话说到前头,午时一到,哪家抽到丁员有敢不到者,将以逃兵罪论处绞死,全家流放三千里。”
有几家听到这话顿时哭泣起来,社树下一片嘈杂。
“肃静,哭个什么哭?抽到当兵是你们的运数也是你们的造化,真要战场上杀敌立功,到时也少不了发财升官。另外,每两丁需自配一匹马,无马驴骡也行。此外,还须自带武器铠甲。没有者,可到蓬莱后再向营房领取,但每人全套装备需付钱二十千。”
这话一出,下面被抽到丁的人家更是愁云惨淡一片。这村里各家都是农户,哪有备好的武器铠甲。拿不出武器铠甲,就得出钱二十钱,这不是要命嘛。
好几家人已经开始向那文吏和老村长哭诉。
“听我把话说完,听我把话说完。”山羊胡书吏尽量的安抚百姓,焦头烂额道:“上面早有考虑到此问题,上面有令,抽到出丁人家,无需承担其它。所有的马驴或者武器铠甲等装备,皆由全村其它未抽到丁人家平均承担。”
这一句说完,其它本来还有些庆幸自己运气好的那些人家,也一下子愣住了。
抽到的出人,没抽到的出钱。
王李村抽丁十人,需要马驴五匹,另外如果装铠甲等全折算成钱,那还得二十万钱。这二十万钱就得由剩下的一百四十八户平均承担,每家得承担一千三百五十一文钱。
一千三百五十文钱还不是全部,还得加上五匹马驴,就算全用驴,一头驴至少也得不少钱。早年间斗米二十文时,一头马得十千,一头牛得五千。现在斗米二百钱,虽然有灾荒缺粮的原因,可米价暴涨,也带动了其它各种物价的飞涨。原本一头驴也就一千到二千多的价钱,现在却暴涨了差不多三倍,一头驴至少六千钱。五头驴加起来又是三万钱,分到各家,还得多加两百文钱。
一千五百多钱,大部份人家都还拿的出来,可李家却是真的半点都拿不出来了。
刚刚才高兴了片刻,李家众人又全都陷入了一片愁云之中。
Ps:终于改成签约状态了,有没有愿意打赏一两块捧个场站个队的啊!
第16章替人从军
(感谢东邪吸独、丨帝丨昊天,陌魅尧、南阳火、李骆青、宁氏春秋几位童鞋的打赏以及评价,谢谢大家。)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李家就被这一千五百多文钱的分派给难住了。
上次李璟上镇里,不但陷入了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还把当时家里的最后一点钱帛换回的粮食也给被没收入官了。后来李家为救他出来,又被王良一番摆弄,不但把家里最后的六十亩地给拿去救李,还连带着把王铁匠家的二十亩地也给弄没了。
现在的李家,除了一座三合院外,真的是一无所有了。一大家人,最后的一点粮食也用来给李璟昨天的完婚仪式用去了。现在的李家上下八口人,再过几天连下锅的米都没了。这个时候,一千五百多文钱,李家如何还拿的出来。
桂娘也很清楚李家的现状,她挽着韩氏的手道:“阿娘,媳妇还有副陪嫁的金钗和臂钏、手镯。一会拿出来到老村长家都换成钱吧。”
唐时的妇女基本上都会有一两套首饰戒指什么的,有钱人家的会是宝石珠玉,次点的也会有赤金。连普通的百姓家,也会置上几件银子首饰。这些大都是妇人们的娘家时准备的陪嫁,有的甚至是代代相传的,有母女相传,也有婆媳相传。这种东西都是十分宝贵的,完全属于妇女们的私房,老公都无权管的。此时韩氏见桂娘刚入门,便要把自己的陪嫁首饰给变卖持家,感动之余却又不肯接受。
“要卖首饰也还轮不到你的,我屋里也还有几件首饰,是当年三郎祖母传给我的,将来本来也是要传给你的。哎,现在只好先变卖了,撑过这一关再说吧。”
李璟看着大嫂也开口要卖自己的首饰,心里既是感动又是内疚。
忍不住道:“阿娘,儿有件事情想求娘答应。”
“有什么事儿就直说,还说什么求啊。”
李璟郑重道:“儿想好了,我要去应征入伍。”
韩氏等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话都说不出来。
“母亲!”李璟前所未有的认真道:“母亲,大嫂二嫂,还有四姐五姐,婉儿、桂娘。这件事情其实我考虑很久了,就是今天上面不来抽丁,我也打算自己前投军的。”
韩氏握着李璟的手,“儿啊,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好男不当兵,何况你还是读过这么多书的乡贡。眼下虽然是个坎,可咱们还能想办法过去的。实在不行,卖房子卖首饰,我们都能暂时撑过这个坎去。你是乡贡,先前耽误考试。可只要静下来再复习下课业,以你的学问哪会考不上。今年现在已经快十一月了是错过了,可朝廷科举一年一次,现在准备,等明年十月京城考试,你一定能中的。只要中了进士,那咱们一家也就柳暗花明了。”
不但韩氏是如此想,其它的几个嫂嫂姐妹们也都是这般想法,就是桂娘也劝他一心读书,以应明年科举。
李璟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要说以原来这个李璟的学问,虽非朝廷州县官学和中央官学正规出身,可却也是认真自学的。他的学问能力还是不错的,早几年前就拿到了州县官员的举荐信,取得了参加科举的乡贡资格。真论才气,李璟相信他考个进士是有五六分把握的。
只是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大唐朝的科举可不光有才就行的。唐朝实行的可是不糊名考试,而且还得提前找到在朝官员的赏识与担保才行。如今的大唐朝廷腐败无比,他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想过科举那独木桥可不容易。
更何况,就算真能考上,李璟也并不愿意走这条路。现在是唐末啊,明年可就是王仙芝与黄巢掀起的唐末大民变。再过几年,连皇帝都得匆促逃离京师,跑到蜀中成都去。
乱世末年,真正的出路不是科举入仕,而应当是当兵。唐末,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的世界。
“阿娘,眼下世道渐乱,做一个文官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保护家族。儿想好了,要去投军,当一个将军,要护得我李氏家门兴盛。”
虽然李家往上数代都是武将军官,可韩氏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科举入仕,而不是去当一个武夫。不过李璟将如今李家迫切的困局摆出来后,韩氏也只能无奈的点头。
李家现在却是太窘迫了,眼下不但家中粮尽,而且就是这千五百文钱李家也根本拿不出。更何谈如果李景要参加科举,就还得出钱打通州县关节,取得州县里的举荐信。然后又得一路提前进京,还得拜会在京官员等。这些盘缠、礼金等等,李家哪又拿的出来。
“儿啊,娘对不起你,耽误你一生了。”韩氏哭泣道。
李璟又安慰了韩氏几句,便让两个嫂嫂及桂娘她们一起先回去。然后便直接去了村东的王老村长家里,一进门,王家上下也正愁着呢。
王老村长是王李村的首户,甚至还是清宁乡的首富。他家有良田千亩,牛马就有七八匹。王李村好多人家自家地不多,都还在他家佃田耕种。王家在村东头有片三座连在一起的大宅院,如同一座庄园。在赤山镇上,王家还开了一家粮行,可谓是家大业大。
王老村长忙碌一辈子,早两年也打算将家业交给长子打理,自己享受清福。结果天有不测风云,王家老大坐船下江淮运米时,在海上被海贼劫了。船货被劫,王老大也葬身海底。
老村长便让老二接管家业,可王家老二有次在镇上的青楼中与人争风吃醋,结果却不小心得罪了崔镇将的儿子。结果王家老二被崔镇将的儿子打了个半死,抬回来后虽然捡了条命,却成了残疾,半身瘫痪。老村长就这么两个儿子,一下子一死一残。剩下的两房虽然都有儿子,可几个孙子最大的才十四五岁,根本还没到成熟的年龄。这几年,李家的农业半是由老爷子管理,半是由王家的姑娘打理。
王村长的这个女儿也才二十五六年纪,早十年前就出了阁,嫁的是县城里的一家布庄老板的儿子。可惜那人不是个有福的,结婚不过几年就去世了,偏偏还没留下儿子。丈夫死了没两年,公婆又先后去世。夫家的族人便闹上门来,想要赶她出嫁,好取回家产瓜分。后来闹了两三年,最后也不知道怎么达好了协商。她将夫家的财产一分为二,一半归还给了夫家族中。另一半则归了她,一众夫家族人从此也不得再来拢她。
王月英却很有经商头脑,这几年下来,她掌管下的丽丰布庄生意越做越大,反超过了先前夫家经营时的规模。如今老王村长无力经营家业,王月英便开始帮着主掌王家的家业。
王家有钱,很有钱。可偏偏,这次抽丁,王家却偏偏抽到了一枚染墨的卵石。王老村长早已经离开拐仗就走不了路,家中的几个孙子又都还小。唯一一个丁男却是个躺在床上的残疾。
刚才王老村长已经把家中几个庄丁以及佃王家田的佃户们都叫来了,提出想请人代为入伍的事情一说,却没有一个愿意答应的。他开出了好几个条件,依然没有人肯应。
“二十亩地,哪个代我家应丁,老夫愿意拿出二十亩地给他。哪个愿去!”老村长见夫人应肯,只得一咬牙,再次说出了一个极具诱惑的价码。
“我愿意!”一个清朗的声音在厅堂外响起,引起众人纷纷侧目。
“老村长,侄儿愿意替老村长解此忧愁,愿意替代王家应丁。”李璟高声向厅中走来。
第17章山文字甲、枣红马
“贤侄可莫和老夫开这个玩笑,你可是秀才郎。”王老村长见来的是李璟,原本脸上刚露出的那点笑容却又消逝了下去。本以为真的是哪家愿意来代他王家应丁,却不料来的是李璟。这李璟家以前也是与王家差不多的有头有脸的人家,尤其是李璟的父亲虽然说到死也只当了个县录事的吏员,可李家父子毕竟都是这附近有名的读书人。
在他看来,李家再落魄,李璟这样一个诗书人也不可能真的为了二十亩地就去代他王家应丁从军的。
“王老世伯安,张夫人安。”李璟上得厅堂,首先向老村长和王月英拱手行礼问好。
“贤侄登门,莫非是因为分摊团结兵装备钱之事?这事好办,五娘,你让人去帐上支十千钱给季玉。上次你出事,我们也没来的及帮上什么忙。你家现在的情况我也知道,这十千钱你拿去暂时用着。如果还有什么需要,你只管开口。我与你父亲也算是老交情,他走的早,我有责任帮应你啊。”老村长以为李璟是来借钱,当下直接让人去拿十贯钱来。
“不,王老世伯误会了。我来不是为借钱,而是真的来代替王家应丁的。”
“世侄真不是开玩笑?”老村长目光中带着不解,又还有着一丝期待。
李璟点了点头,“侄儿哪敢骗世伯,李家的情况世伯也是看见的。侄儿不孝,才让李家连祖产都不保。我也想透了,既然在家里已经保不住家业,不如弃笔从戎,万里觅封侯,就当是博一回,我李家的家业也是祖上几代为军中将校才积下的家业,早年家父弃武从文,如今我再从武投军,也算是继承祖志。”
“说的好,世侄果凡普通凡人,胸中有大志向。只是弃笔从戎之事,你可得想清楚了。如今来召集的也只是团结兵,就算从了军也只可能不过是协防杂役,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多啊。”
“世伯无须多劝,侄儿心意已决。我知世伯抽中了黑石,可家中却无合适之人应丁。所以侄儿愿代王家应丁,侄儿也不需要良田二十亩,只是想像世伯借几口粮食,帮忙照顾下家中一众女眷。”
王老村长沉吟了许久,道:“世侄,当年你父也曾经帮过我王家,如今你这又是救了我王家一家啊。以后你我就是一家人,你的家人老夫自然会帮你照顾。五娘,你拔一百亩地出来转给世侄,另外再从粮仓中取十石粮食送到李家。对了,还有,把库中一直珍藏着的祖上传下来的那副铠甲拿出来。”
这一次抽丁时间十分的紧,上面只给各家半天的时间。半天后就要启程,有不到不应者,家主就要按逃兵论处绞死,其家人也要流放。刚才老王村长找了许多人,也没有人愿意代替应丁。实是因为,这团结兵并不是就应召一次就行的。一旦应了这一次,那这辈子就算是世代的团结兵。以后每一年的秋冬都得应召,一旦碰到打仗剿匪,还得参加。
既无粮饷,还无期限,还随时得面对着危险,这样的终身苦役谁愿意接下来。如果多给点时间,以王家的钱财肯定能找到愿意拿命换钱的,可上面实在催的紧,午后就得启程,根本不给他们时间。时间一到,到时要么王老村长亲自去,要么就得从他那些还没成年的孙子中挑一个去。
不论是老头子去还是小孙子去,这一去肯定难回。如今李璟愿意代替,这岂不是救命是什么。
李璟坚持不肯接受那一百亩地和十石粮食,不论是一百亩地还是十石粮食,这都能算的上是一个小地主家的全部家产了。就是在王家,这也算是小破家了。李璟实不愿意接下这么大的礼,现在王家算是有难,为了感谢他拿这么多东西出来他们不觉得什么。可万一等将来王家其它人继承家业,却肯定不会这么认为。一个不好,到时说不定两家就会反目成仇。
“世伯,如果你还认我这个侄子,那就千万别再说地和粮食的事情。世伯要真觉得过意不去,那世伯就佃五十亩地给我家耕种,另外再借两石粮食给我,他日侄儿定如数奉还。”
老村长不肯,依然坚持,一老一小两人争的脸都红了。最后还是王月英在一边说了个新法子,王家把那一百亩地借给李家耕种,地还是王家的,但不收佃租等。另外那十石粮食也算是先借给李家,等有了再还。
这个提议依然是让李璟感动,不过最后还是同意了下来。土地毕竟对一个农户太重要了,如今王家不算送,只算借给李家暂时耕种的提议,既能解决李家当下的困难,也能免去将来王家两家有可能的反目。
见到李璟终于接受,王老村长心里也开始好受了许多。毕竟欠太大的人情,总是让人心里不安的。如今李璟接受了借给李家的田地与粮食,那么这就成了一笔生意,不再单纯的是人情了。
正说着话,李家的几个家丁抬上来一口柳木箱。看到那箱子,老村长亲自上前打开,眼睛都放着光。
“世侄啊,想当年老夫也曾经是从过军的。这箱子里的,就是老夫当年从军时的铠甲,这套铠甲是家父传给我,我曾祖传给家祖,几代人相传的铠甲。哎,如今我王家是再没人穿的了这铠甲了,三郎代我王家从军,老夫无以为报,但奉上这副铠甲,算是聊表心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