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特战兵王-第6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ù优分薷呒劢冢庖焕矗凡杪肪陀谢崃恕!�
  “太过想当然了。”傅作义却摇头说,“疏通茶路哪有这么容易,新吾兄你不知道,当初国民政府跟苏联政府签署军事援助协议时,就曾提出开辟一条西北茶路,通过西北公路向苏联出口茶叶,以抵偿苏联援助我们的装备,最后被苏联人给拒绝了。”
  “总座,此一时彼一时嘛。”叶启杰却还是觉得有戏,摇头说道,“当时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被切断,苏联人当然不愿意另开茶路,因为西北茶路在中国境内,势必会被沿途厘卡收走大量商税,苏联的利益无形中就受损了。”
  顿了顿,叶启杰接着说道:“但现在海参崴茶路断绝,苏联政府首先考虑的就不是损失商税的问题,而是货物有无的问题了,因为远东的茶路一日没有疏通,就意味着苏联必须花高价从欧洲进口茶叶,苏联的损失就更大!”
  傅作义还是不看好,摇头说:“说来说去,还是纸上谈兵。”
  “好吧,那就不说。”叶启杰无意因为这事跟傅作义争执,当下转移话题道,“答应给察哈尔独立团的装备已经清点好了,什么时候给?”
  傅作义便立刻问道:“都有些什么武器装备?”
  叶启杰道:“千余支三八大盖,不过都是损坏的。”
  “太多了。”傅作义摇摇头说,“给一半就够了。”
  叶启杰无奈的说道:“那好吧,就给一半。”


第1667章 架在火上烤
  重庆,国民军统帅部。
  蒋委员长正和几个幕僚在研讨长沙会战的战事进展。
  自从长沙会战打响后,蒋委员长就吃住都在统帅部,几乎不怎么回家了,不过跟以前的历次会战比起来,蒋委员长确实有进步,至少几乎不怎么越级指挥了,但是,关心战事进程的毛病这辈子都改不掉了。
  不过,第二次长沙会战才刚刚爆发,双方都还在互相试探的阶段,所以战事并不怎么激烈,可以关心的点也不多,讨论了片刻,蒋委员长便感觉到有口渴了,当下便坐下来端起茶盏准备喝一口龙井解解乏,上好的龙井。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侍卫长王世和忽然走了进来。
  委座!王世和报告道:“这是胡宗南刚从西安发来的急电。”
  “寿山的电报?”蒋委员长闻言手上动作一顿,对于胡宗南这个学生,蒋委员长还是十分看重的,在所有黄埔学员中间,胡宗南的升迁也是最快的,第一个当上师长,第一个当上军长,第一个当上军团长,乃至第一个当上集团军司令,毫无例外都是胡宗南。
  当下蒋委员长又问道:“电报里都说了些什么,是不是共产党有什么动作了?”
  根据蒋委员长的密令,胡宗南已经暗中开始着手对延安实施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物资开始出现了短缺,物价也开始飞涨,所以蒋委员长心里的弦就开始绷紧,唯恐共产党会以此为借口展开报复性行动。
  “倒不是。”王世和摇了摇头,说,“电报上说,徐锐打算要疏通包头茶路,籍以恢复包头的对俄茶贸,所以特意给胡宗南发去了一封电报,要求陕西省予以全力配合,给予南下关中贩茶的晋商以通商便利。”
  清朝前期,晋商贩茶的起点远到江浙福建。
  但是清末,晋商开始在陕南以及湖广种植茶叶,就再也用不着到福建贩茶,大大的缩短了茶路的路程,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所以现在晋商南下贩茶只要到关中就行了,关中现在是胡宗南的地盘,所以要有胡宗南的配合。
  “讲啥西,疏通茶路?”蒋委员长闻言便噗的一声将嘴里的茶水喷了出来。
  正好陈诚凑过来想跟蒋委员长说话,结果被喷得满脸都是,当下便傻在那,擦也不是不擦更不是,还好蒋委员长反应过来,赶紧掏出手绢帮他擦干了,然后又对王世和说:“你刚才说什么,徐锐打算疏通包头茶路?”
  “是。”王世和点头道,“电报上确实是这么说。”
  “哼,简直是异想天开。”蒋委员长不屑的道,“疏通茶路又岂有那么容易?这中间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多了去了,不要说他区区一个团长,就是延安的***出面,也未必能够摆平得了,马上回复胡宗南,让他不必理会。”
  “是!”王世和应了一声,刚要转身离开,却让陈诚喊住了。
  陈诚喊住王世和,又问道:“共产党有没有拿这件事做文章?”
  “有。”王世和点点头说道,“徐锐好像在包头专门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也就此发表了评论员文章。”
  “还有这种事情?”蒋委员长脸色微变道,“世和,你把新华日报找来。”
  王世和答应一声,当即从侍从室把这两天的新华日报给蒋委员长搬了过来。
  看完了新华日报,蒋委员长又道:“别的大报,像申报、大公报有没有转载?”
  “没有。”王世和摇头说,“据我所知,除了新华日报和绥远日报,好像并没有别的报纸报道这件事,至少像申报、大公报这样的大报绝对没有报道。”
  “那就没事。”蒋委员长舒了口气,说道,“这样的话影响就不大。”
  蒋委员长最为担心的,就是影响已经造成,这样的话就不免要被舆论给绑架。
  不过这时候,陈诚却眼珠一转说道:“委座,卑职忽然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
  “事有蹊跷?”蒋委员长愣了一下,遂即又问道,“辞修,你觉得哪里有蹊跷?”
  陈诚回答道:“委座,在卑职印象中,共产党可是一贯都很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可为什么这次却并没有大张旗鼓?”停顿了一下,陈诚又道,“这很可能说明,徐锐或者说中共并不是真的想疏通包头茶路,而只是以此为借口来稳定包头局势。”
  “说的也是。”蒋委员长恍然道,“前一阵子,包头被姚大海搅了一个天翻地覆,徐锐为了稳定局势,故意画出这样一张大饼,也是有可能的。”
  陈诚道:“委座,我们何不利用这次机会,再添上一把火?”
  蒋委员长说道:“辞修你的意思是,帮徐锐把声势造起来?然后如果事情成了,固然是好,关中可收商税,陕南茶农可得收益,但如果不成,徐锐就难免会被架在火上烤,到那时候中共也会跟着威信扫地,我说的对吗?”
  “是的。”陈诚点头道,“此事对党国有利而无害!”
  “害处其实还是有的。”一边的何应钦忽然插话说,“如果包头茶路真的疏通了,关中固然可得商税,陕南茶农固然也可得收益,但是得利最大的还是包头的茶商,同样的,作为包头城的实际掌控者,徐锐的经济收益也要远远大过党国。”
  陈诚反驳说:“难道敬之兄认为,徐锐真能疏通茶路?”
  何应钦连忙摇手说道:“辞修兄说笑了,我可没这么说。”
  “这便是了。”陈诚道,“徐锐真疏通茶路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所以一旦舆论形成,最大的可能是徐锐和中共被架在火上烤!”
  蒋委员长却有些犹豫了,皱眉道:“可万一真疏通了吗?”
  陈诚和何应钦便立刻不再吭声了,这个他们也是不敢保证。
  蒋委员长犹豫了好半天,还是无法决断,便对王世和说道:“世和,你这就给罗家湾十九号打电话,让戴笠马上到统帅部来……”
  话音还没落,便有一个侍从进来报告说:“委座,戴局长求见。”
  “说曹操,曹操到。”蒋委员长摆摆手说,“让他马上进来见我。”
  侍从领命转身去了,片刻之后,一身便装的戴笠便弯着腰走进来。
  “雨农,你来得正好。”蒋委员长招手示意戴笠站到他的面前,又道,“关于徐锐要疏通包头茶路的事,你晓得伐?”
  戴笠忙道:“卑职正要向委座禀报这件事。”
  “哦是吗?”蒋委员长讶然道,“那你说。”
  戴笠看了一眼两侧站着的陈诚、何应钦还有白崇禧三人,欲言又止。
  蒋委员长便立刻对陈诚三人说:“哦,辞修、敬之还有健生,你们也累了一天了,要不先回去休息吧,我待会也要回官邸了。”
  蒋委员长下了逐客令,陈诚三人赶紧告辞。
  等陈诚等三人走远了,蒋委员长才沉声道:“雨农,关于徐锐疏通包头茶路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假的。”戴笠沉声道,“裙带花说,这只是徐锐的权宜之计!”
  徐锐的反间计终究还是得手了,至少暂时得手了,因为向影心的确按照徐锐的意思,给戴笠送出了假消息!此外,向影心还向戴笠提出申请,要求以中央通讯社派驻察哈尔独立团的战地记者的身份,长驻察哈尔独立团。
  向影心还提出,只有设法接近徐锐,才会有机会。
  戴笠对此深表同意,所以立刻就同意了她的申请。
  当下戴笠又道:“另外,卑职还有一个好消息要报告给委座,裙带花已经初步获取了徐锐的信任,接下来,她将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常驻包头,徐锐好色,所以不出现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裙带花的入幕之宾。”
  “好!”蒋委员长欣然说道,“你务必指示裙带花,为了确保成功,可不必急于行刺,等到时机完全成熟后再动手也不迟!”
  “是!”戴笠道,“卑职一定把委座的指示传达到。”
  “行了,你去吧。”蒋委员长挥了挥手,又扭头对王世和说道,“世和,你立刻以侍从室的名义发布一个公告,让重庆的各家报刊、杂志还有通讯社的记者,哦对,还有各个民主党派的联络人,连夜到外宣司开会。”
  戴笠便小声问道:“委座,你这是要给徐锐添把火?”
  “没错。”蒋委员长笑道,“徐锐不是扬言能够打点好苏联人,重新疏通包头茶路么,我就推他一把,帮他把影响造成,我也深信,有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他在与苏联人谈判时,必定更有底气,疏通茶路的把握也必定更大。”
  戴笠连声应是,心下却道,委座这是要把徐锐和中共架在火上烤哪,不过这也不能怪别人落井下石,要不是徐锐吹牛在前,委座就是想落井下石也找不到机会,是吧?只不过,这次却有得徐锐受了,还有中共,也要大大的丢一回脸了。
  1668。第1668章 底气所在(三更求月票)
  第二天,受国民党控制的各大报纸便纷纷刊,开始大肆宣扬徐锐要疏通包头茶路的事迹,对徐锐的商业兴国情怀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歌颂,用词之考究、措辞之华丽,直把徐锐夸成世见少有,不知道的还道徐锐才是绥远省省主席。请大家搜索(六零文学)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紧接着,申报、大公报这样的大报也开始跟进。
  到最后,诸如孙夫人这样的著名的民主党派人士也纷纷发表公开讲话,或者专门在报刊杂志发,表示对徐锐的支持!孙夫人作为国父孙山先生的遗孀,在国政坛的政治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连蒋委员长也要忌惮她三分。
  孙夫人一发声,疏通茶路这件事的影响大了。
  因为事关重大,毛主席心里边也开始有些打鼓。
  世人只知道毛主席拥有超卓的战略眼光,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阅读大量著作之后一点点总结出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详细的描述了他在毛主席书房里的见闻。
  尼克松第一次应邀走进毛主席的书房时,立刻被几乎堆满整个书房的书籍惊呆了,入眼所及,整间书房里几乎全都是书,而更加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几乎每本书都被翻烂了,所以尼克松一下被折服了,因为一位阅读了如此之多的书籍的老人,其眼界见识绝非普通人所能拟,其政治智慧也绝非普通领导人所能拟。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知识量已经是极其丰富,毫不夸张的说,从他担任北大的图书管理员开始,他开始大量阅读外典籍,到了现在,他的知识量早已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当然,在专一学科的求精,肯定不能跟那些专家相。
  建国以后,毛主席对专家学者是十分尊敬的,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专家学者都是真正有学问有能力的,当然了,这里的专家学者绝非后世互联普及后,专门在互联专弄嘴皮子的砖家叫兽。
  言归正传。
  毛主席的知识量是很丰富的,但是多偏向于哲学、人方面,于商业方面书籍的阅读量相对要少一些,所以对于徐锐能否真的疏通包头茶路,也同样心存疑虑,不过之前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不怎么在意。
  但是现在,影响已经造成了,毛主席得重视了。
  事到如今,疏通茶路的事情,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影响,甚至连孙夫人也专门发力挺,这时候如果把事情办砸了,不仅徐锐会大大丢脸,甚至连整个国共产党也会跟着被全国人民架在火烤。
  所以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只能进,不能退了!
  所以毛主席给徐锐发去急电,让他立刻赶回延安。
  接报之后,徐锐便立刻放下手头事务,经过四昼夜的急行军,终于赶在第五天的傍晚时分回到了延安。
  这会,毛主席、朱老总还有周副主席正对徐锐进行三堂会审。
  “徐锐同志,我必须提醒你。”周副主席严肃的道,“关于疏通包头茶路的这件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反响,甚至连孙夫人也专门写了章,对此表示全力支持,国民党还有各大民主党派也纷纷来电,称颂我党这一义举。”
  “已经造成这么大影响了吗?”这几天徐锐一直在埋头赶睡,还真不知道茶路这事已经引发这么大的反响,当下微笑说,“这么说,蒋委员长对这事还是挺支持的么,这下事情反倒简单了,我之前还担心蒋委员长会让胡宗南阻挠呢。”
  “但是你要知道老蒋根本没安什么好心。”朱老总语重心长的说道,“老蒋这么做,是要把你还有国共产党架在火烤!你想过没,这件事情如果办成功了那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办砸了,等着你,还有我们国共产党的将是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
  “倒也没有那么严重。”毛主席宽慰道,“无非是在全国人民面前丢脸么,不过,如果能不丢脸,还是不丢脸好,对吧?”
  朱老总又问道:“小徐,你跟我直说,这事你有几分把握?”
  “有几分把握?”徐锐嘿嘿一笑,说道,“老总,我这么跟你说吧,其实,现在的这种局面,包括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发声力挺,包括孙夫人专门写章表示支持,还有全国各大报纸的大肆宣传,都是我暗一力促成的!”
  “是你促成的?”朱老总瞠目结舌的道,“你怎么促成的?”
  “一点小手段。”徐锐嘿然说,“我知道蒋委员长不喜欢我,无论我做什么有利于全国抗战的事情,他都会极力反对,所以,只能设计了一个小圈套,让蒋委员长觉得我绝不可能疏通茶路,然后才会想着落井下石,把我架在火烤。”
  “原来是这样。”朱老总又问道,“这么说你有把握?”
  “当然有把握。”徐锐嘿然说道,“我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
  朱老总却还是不太放心,追问道:“有几分把握?六分有没有?”
  “六分把握么?”徐锐摇了摇头,苦着脸说道,“这个我不敢说。”
  朱老总、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闻言大失所望,六分把握都没有,是说,失败与成功可能是一半一半,这个较棘手了,看来有必要早做准备了,一旦事情不成,也能够提前消除因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过在这时候,徐锐又道:“但是十分把握还是有的。”
  毛主席、朱老总还有周副主席闻言,便立刻愣在了那里。
  六分把握不敢说,十分把握还是有,这他娘的什么逻辑?
  最后还是朱老总先反应过来,笑骂道:“好你个小徐,竟然敢耍我们!”
  “开个小玩笑,开个小玩笑。”徐锐涎着脸笑道,“主席、老总,还有周副主席,你们大人不计小人过,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嘿。”
  朱老总摇摇头,又一次问道:“你真有十分把握?”
  “老总你放心!”徐锐把胸脯拍得嘭嘭响,说道,“这事,不仅对我们国有利,对苏联人也一样有利无害,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苏联人巴不得我们疏通茶路呢,何况现在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正面临着空前的困境,还需要我们的帮助。”
  徐锐的后半句,才是他真正的底气所在,要不然,疏通茶路固然对苏联有好处,但眼下苏联人被各种事务搅得焦头烂额,未必会有这个兴趣,但是如果徐锐将疏通茶路跟协助苏军对抗日本关东军联系起来,是另一回事了。
  蒋委员长和他的幕僚,是看不到这点,所以才笃定徐锐疏通不了茶路。
  毛主席也是对此不怎么确定,所以才会心有疑虑,现在见徐锐主动提及,毛主席脸终露出一抹微笑之色,问道:“小徐,你总算切入正题了,你刚才说的这个帮助,恐怕才是你最大的底气所在吧?不过,我较好的是,你能给苏联红军提供什么帮助呢?”
  徐锐便反问道:“主席,你觉得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最急需的东西是什么?”
  “当然是疏通西伯利亚大铁路,恢复交通运输通道!”毛主席不假思索的道,“否则,苏军远东方面军东西两大集群始终无法形成合力,东边的物资运不过来,西边的重兵集群没有办法发挥出威力,远东会战的战局始终没办法逆转。”
  “然而,在苏军远东方面军的东西两大集群汇合前,根本不可能形成合力,也没有办法砸碎日军的赤塔防线,不能砸碎赤塔防线,西伯利亚铁路运输线无法贯通。”徐锐摇摇头,说道,“这是个死结,解不开的。”
  “是啊。”毛主席说道,“正因为这,苏军远东方面军明明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以及兵器优势,却始终没办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苏军的处境越糟糕,如果战事久拖不决,苏军远东方面军的东部集群只怕要凶多吉少。”
  朱老总接着说道:“东部集群一旦全军覆灭,整个远东也沦陷了。”
  周副主席也说道:“一旦远东落入日本之手,日本不仅可以得到库页岛的石油,更可以免除苏联的北部威胁,从此可以投入全部的资源,心无旁骛的对付国,也是说,届时国将会面临现在更加险恶的抗战局面。”
  “所以,我们必须给苏联提供帮助。”徐锐道。
  “问题是怎么帮?”周副主席说道,“老实说,我们能提供的帮助似乎很有限。”
  “不然。”徐锐摇摇头说道,“苏联远东方面军的西部集群拥有庞大的装甲集群,但是苦于西件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不足,再加日军航空兵的轰炸,所以每天能够输送过来的汽柴油数量极少,根本不敷使用,以致苏军的装甲集群发挥不出应有威力,但是如果,苏军忽然有了充足的油料呢?局面又将如何呢?”


第1669章 北上库伦
  朱老总道:“问题是,苏军根本没有充足的油料。”
  周副主席也是叹息道:“要是能有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就好了。”
  “有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只怕也没什么用。”毛主席摇摇头说,“因为日军航空兵一样可以对第二条铁路实施轰炸,铁路线太过漫长了,苏联空军防不胜防,而日军航空兵只需炸毁其中一截铁轨,就能够导致整条铁路全面停运。”
  这个时候,徐锐忽然插话说:“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包头茶路,向苏军远东方面军的西部集群大量输送汽柴油呢?”
  毛主席三人顿时间面面相觑。
  好半晌后,周副主席才问道:“小徐,我们哪来汽柴油?”
  朱老总说:“延长县倒是有一个油田,但是产量非常小,何况,我们延安边区也没有现代化的炼油厂,而只有小作坊式的炼油房,所以既便石油产量充足,也是没有办法生产出足够供应苏军远东方面军的汽柴油。”
  徐锐说道:“老总,我们没有炼油设备,但是苏联人有啊!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大量运输油料十分困难,但是偷偷运输一整套的炼油厂设备过来却不难,只要将设备运到库伦,就可以通过包头茶商的驼队运回延安。”
  朱老总道:“可延长也没有大型油田啊。”
  “还真有。”徐锐信口胡诌道,“记得第二次淞沪会战之时,我去沪江大学拜访一个地质学系的老教授,当时我是为了向他请教在上海西郊挖掘地道的可能性,谈完正事之后,老教授在闲谈之时,无意中提到了延长县的油田。”
  “哦是吗?”周副主席闻言也来了兴趣,“老教授怎么说?”
  徐锐答道:“老教授说,早年间他科考时曾经路过延长县,发现延长县的地质构造属于石油富集地形,只可惜后来因为经费的缘故,没能对延长县深入勘测,但是据他判断,延长县的石油储量绝对不可能少,至少以亿吨计!”
  老教授什么的当然是徐锐随口瞎编出来,但是关于延长油田的储量他并没有胡说,这可是未来中国的十大油田之一,探明储量超过二十亿吨!当然了,这并不是可开采储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