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军火之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文莱等等。
  只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跟俄罗斯与美国相比。
  俄罗斯还好说,毕竟俄罗斯一直是主要石油输出国,而且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出口收入占到俄罗斯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二,就算说俄罗斯的经济完全由油价主宰,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美国呢?
  得益于页岩油产业,美国不但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还在十多年前成为了石油净出口国。
  看得更广一些,美国才是最大受益国。
  很简单,页岩油产业跟油价息息相关。
  当国际油价在每桶45美元左右的时候,页岩油产业才有盈利。
  正是如此,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下跌,最终在45美元左右稳住。
  这些年来,控制国际油价的并不是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而是美国。
  办法也很简单,如果油价低于45美元每桶,美国就会关闭一些油田,缩小页岩油的开采规模,通过降低产出来拉升油价;反过来的话,则通过增加页岩油产量,迫使国际油价下降。
  因为既是全球头号石油消费国,还是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加上众多产油国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所以美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远在其他国家之上,甚至超过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欧佩克。
  之前几年,特别是在乌克兰内战爆发之后,为了打压俄罗斯,美国一直在压低油价。
  按照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估计,油价每降低十美元,俄罗斯每年的能源出口收入就要减少60亿美元。
  要知道,这可是纯收入。
  如果把就业、税收、消费等算上,俄罗斯的实际损失至少还要增加一倍。
  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油价在低位维持了十多年,俄罗斯经济大幅度缩水,几年前就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俄罗斯的人口大约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gdp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五。
  当然,国际油价走高,美国依然能够从中获益。
  别的不说,只是页岩油产业就能为美国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为美国联邦政府增加数百亿美元税收。
  因为完全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所以油价上涨所带来的负担,在美国国内就能消化,对美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严重。
  简单的说,油价上涨会加剧通货膨胀,而由页岩油产业带来的内需市场恰好起到了对冲作用。
  因为国际油价上涨而遭受损失的,肯定是以华夏为首的石油进口国。
  去年,华夏进口石油超过七亿吨,占到全球石油总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十,进口石油的总支出高达2500亿美元!
  那还是年均油价低于每桶50美元。
  当油价上涨到120美元,进口7亿吨石油就要支出6000亿美元。
  增加的3500亿美元,就是纯损失。
  要知道,华夏去年的外汇纯收入大约2000亿美元,如果多花3500亿进口石油,全年外汇结算就要纯支出1500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华夏的经济增长率至少会下降四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伊拉克内战爆发后,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下调了对华夏经济增长率的预期。
  在最近的一次评估中,世界银行预测华夏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百分之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稍微乐观一些,不过也只有百分之三点五。
  也就是说,两个最主要的国际金融机构都看衰华夏的经济。
  怎么回事?
  在过去几十年里,特别在本世纪,华夏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四十多年来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就算收到油价上涨的影响,也不可能一下跌到底吧。
  更何况,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国际油价达到了每桶140美元的天价,华夏的经济依然是蒸蒸日上。
  事出有异,必有妖孽。
  想到这,王栋朝云龙看了过去。
  “想明白了?”云龙已经抽完一根香烟,不过没有摁灭烟头,而是接上了一根。“伊拉克内战爆发之后,美国一反常态的置身事外,我们就觉得不对劲。接下来两个多月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了我们的猜测。”
  王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很明显,美国正在进行战略调整,不再紧盯俄罗斯,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华夏,准备拿华夏开刀。
  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这方面的征兆。
  可惜的是,美国当时是单枪匹马,现在才找对方向,因为期望国际油价触底反弹的还有俄罗斯。
  拿油价做文章,确实够狠!


第414章 醒悟
  这里面的玄机,就算云龙不说,王栋也能想到。
  在此之前,因为格鲁吉亚战争、巴尔干半岛危机、乌克兰内战与叙利亚内战,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打压俄罗斯,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让俄罗斯从一个世界性大国退变为地区性国家。
  俄罗斯确实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却没有倒下,也不会倒下。
  很简单,俄罗斯是全球唯一能够实现资源自足的国家,而且俄罗斯对外贸的依存度非常低。
  要知道,俄罗斯至今没有加入世贸组织。
  换句话说,西方所看重的主要经济指标,比如等等,在俄罗斯就只是一个英文缩写。
  国际油价走低,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肯定会降低,却不至于填不饱肚皮。
  此外,华夏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不可低估。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华夏继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向俄罗斯出口商品,西方国家的制裁就没什么意义。
  正是如此,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俄罗斯才能一直奉行强硬的对外政策,用武力捍卫国家利益。
  结果就是,美国不但没有把俄罗斯压下去,还把机会留给了华夏。
  虽然受油价低迷影响,全球经济一直没有起色,华夏的出口贸易同样深受其害,但是在这几年里,华夏储备的石油已经由08年的不到60天提高到270天,而且华夏的石油消耗量还在此期间增加了近两倍。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这十来年的时间里,华夏储备的石油增加了10倍!
  如此之快,正是得益于低油价。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华夏抵抗油价上涨风险的能力提高了10倍,而且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很简单,随着储备的石油增加,华夏可以在油价上涨时释放库存来增加供应。
  其实,在页岩油产业发展起来之前,美国也是用这种方式影响国际油价,从而跟石油输出国组织讨价还价。
  此外,较低的油价,还让华夏以较低的代价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
  这里面的关系看上去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低油价拉低了生产成本,让华夏企业能用更少的投入进军高端产业,并且把华夏的人力资源发挥到极限,最终在高端领域站稳脚跟。
  要知道,就是在这几年里,华夏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站在了全球的最前沿。
  如果没有低油价带来的低通胀,华夏企业不可能在如此断的时间内完成资本积累。
  也就是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华夏不再只是单纯的工业生产国,而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的技术生产国。
  只要这种局面再维持十年,最多二十年,华夏将在各个领域超越美国。
  当这艘由十四亿人推动的庞大战舰全速航行起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也没有任何一艘船能够跟上。
  犯了十多年的傻,美国的精英阶层终于醒悟过来。
  虽然晚了点,但是总比继续犯傻好得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国就是伊拉克内战的幕后推手,至少是主要帮凶。
  借助伊拉克内战,推高油价,就是为了打压华夏。
  当然,不仅如此。
  俄罗斯是油价走高的主要获益国,哪怕下一任领导人不再跟美国为敌,也绝对不会廉价向华夏出口石油。
  其实,为了振兴经济,改善政府的形象,俄罗斯肯定会帮着推高油价。
  正是如此,在伊拉克内战爆发之后,俄罗斯才选择置身事外,并没有在联合国配合华夏推动和平谈判。
  当然,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肯定是美国的麻烦。
  别的不说,只是北约东扩,鼓动乌克兰闹事,俄罗斯就不会跟美国好脸色,抓住机会就会给美国制造麻烦。
  只是,俄罗斯绝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重振雄风。
  以俄罗斯现在的经济状况来看,没有个八年十年,肯定无法回复元气,甚至需要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搞经济建设。
  其实,从军事的角度更容易看清楚这个问题。
  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一直在吃老本,主要武器装备都来自苏联时代,或者在苏联时代打下基础。
  三十年,正好是绝大部分武器装备的服役年限。
  陆军的t系列坦克,空军的苏式战斗机,海军的潜艇与战舰,几乎都到了服役年限,必须在几年之内更换。
  钱呢?
  如果经济没有起色,政府收入不够,预算严重不足,俄罗斯当局用什么为军队采购新式武器?
  赤字?
  老毛子再不懂经济,也不会不知道赤字开支的严重后果。
  可见,哪怕从国际油价上涨中获得了巨大好处,俄罗斯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重振雄风。
  显然,不管住在白宫里的总统,还是国会大厦里的联邦议员,乃至在幕后把控美国政治与经济命脉的那些寡头,没有一个会在乎十年后的事情,更何况十年后的俄罗斯,最多只是一个军事强国。
  先把华夏压下去,再回过头来对付俄罗斯,照样来得及。
  此外,推高油价,还能增强美国在西方世界里的领导权。
  首先,英国是典型的产油国,肯定能从油价上涨中获益。
  别忘了,英国拥有北海油田。
  其他产油国,比如挪威与加拿大,也是获益者。
  至于那些能源进口国,比如法国与德国,则会更加依赖同一个集团里的产油国,也就是美国与英国。
  此外,在油价上涨后,法国与德国必然会加强在替代能源领域的投入,以此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拿德国来说,因为接近一半的能源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肯定会从安全角度考虑,开拓其他进口渠道。
  搞不好,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还会因为油价上涨出现裂痕。
  以俄罗斯那“趁你病要你命”的贪婪作风,肯定会借油价上涨敲德国竹杠,让德国脱几层皮。
  要与俄罗斯对抗,德国必然会更加依赖美国。
  没有了德国,欧盟还能走多远?
  欧盟由此一蹶不振,还有谁能取代美国在西方集团中的地位?
  可见,只要油价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比如十年,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就将得到极大的增强。
  到那时候,哪怕华夏挺了过来,面对的也是由美国统帅的西方国家集团。


第415章 细水长流
  道理是如此,可是得看站在什么角度。
  “四哥,不要告诉我,就凭我们几个,说得更直接一点,凭我跟穆罕默德王储的那点私人关系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你想多了。”
  王栋很是疑惑,不大明白的看着云龙。
  “伊拉克内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好几年,在几个月内结束的概率微乎其微,就算是,那也不重要。”
  “什么意思?”
  “全世界都盯着这场战乱,那战乱结束之后呢?”
  王栋眉头紧锁,认真思索着云龙提出的这个问题。
  “此外,你觉得穆罕默德王储希望伊拉克内战持续好几年?”云龙淡淡一笑,说道,“没错,沙特是产油国,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肯定能从油价上涨中获得好处。只是,伊朗也是石油输出国,并不比沙特少多少,同样能从油价上涨中获得好处,而且实际获益远远超过沙特。”
  “怎么可能?”
  “经济发展的边际效应。”
  王栋微微一愣,显得非常疑惑。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增长率就会降低,投入产出比,也就是投入汇报也同步降低。比如,在主要因素相当的情况下,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也许只有三个百分点,而华夏能达到六个百分点。虽然沙特的经济不算发达,但是在伊朗之上,因此伊朗能够从油价上涨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在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沙特现在拥有的优势,恐怕就不值一提了。”
  王栋没有吭声,他需要一点时间来理解云龙说的这些。
  “同样的道理,如果油价一直在低位徘徊,伊朗遭受的损失也比沙特多。简单说,因为开采石油的成本为全球最低,所以油价从140美元跌到45美元,对沙特来说只是石油收入少了一些,并不存在亏本的问题。伊朗开采石油的成本要高得多,所以当油价过低时,石油收入更少。再说了,伊朗有六千万人,沙特只有两千万,因此伊朗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进行基础建设,也就需要更多的原始积累。把国际关系考虑进去,油价波动对伊朗产生的影响就更明显了。”
  “你是说,沙特王室并不希望油价走高?”
  云龙点了点头,说道:“为了解决国内的一些问题,沙特肯定希望油价上涨,增加石油收入,但是为了压制伊朗,肯定不希望油价一直保持在高位。其实,这也是在近期结束伊拉克内战的关键所在。”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云龙的意思。
  要知道,不止是穆罕默德王储,而是整个沙特王室,始终把波斯湾对面的伊朗当成头号大敌。
  “其实,换个角度,更容易看清楚沙特的立场。”
  “什么角度?”
  “站得更高一点。”云龙笑了笑,点上第三根香烟才说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拿美元绑架了石油,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实际控制者,最显著的成果就是通过压低油价把苏联送入坟墓,不用一兵一卒就干掉了二战后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也由此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王栋没有吭声,等着云龙说下去。
  “过去数十年,美国通过由美元建立起来的金融霸权,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呼风唤雨,可以说好不威风。问题是,像沙特这样的石油输出国就从中获得了好处吗?两次海湾战争,接踵而至的反恐战争,波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运动,趁虚而入的伊斯兰国,美国的金融巨头坐享石油美元的时候,中东国家却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沙特稳住了,但是国内局势一点都不太平。也门的战乱、利比亚的内战、埃及的动乱、还有叙利亚,无不在消耗沙特用几十年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谁获得了好处?明显就是印刷美元的那些金融寡头,沙特等海湾国家一直在出血。”
  “既然如此,沙特为什么还要奉行亲美政策?”罗清忍不住问了一句。
  “改弦易辙,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罗清还想说什么,不过忍住没开口。
  “其实,沙特王室早就看透了,要不然三十多岁的穆罕默德也成不了王储。不管伊拉克内战的结果如何,不管油价上涨了多少,控制这一切的是美国,不是沙特,获益最多的同样是美国。看得更长远一些,比如二十年,油价大幅度上涨,沙特不但无法获益,反而会遭受无法承受的损失。”
  “石油收入多了,还不好吗?”汪昊天也问了一句。
  云龙淡淡一笑,说道:“目前看来,石油是不可替代的能源,二十年后呢?当油价超过某个价位,比如每桶八十美元,主要能源消费国,比如华夏,就会投入巨资寻找与开发替代能源,比如可控聚变电站。如果将来某一天,像华夏这样的能源消费国取得了突破,石油将变得一文不值。哪怕那一天在很久之后才能到来,华夏也会在别的方面下功夫。美国有储量巨大的页岩油,华夏同样有可燃冰,而且华夏掌握的可燃冰开采技术独步全球,有望在十年之内商用。”
  “也就是说,油价上涨将逼迫华夏寻找替代能源。”
  云龙点了点头,说道:“只要在任何一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石油的地位都会降低,甚至不再是主要能源。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只有油价相对较低,沙特才能继续赚取维持国计民生的石油收入。”
  “细水长流。”罗清低估了一句。
  云龙呵呵一笑,说道:“没错,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问题是,这并非长久之计。”
  “所以穆罕默德王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让沙特向工业化买进,逐步降低对石油收入的依赖。虽然沙特只是一个两千多万人的小国,但是肯定会在经济转型中遇到挑战,需要足够多的时间。乐观估计,至少二十年。为了确保政策延续性,萨勒曼国王才把年轻的儿子扶上王储宝座,而且得到了王室的支持。”
  “就算如此,王储也未必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王储看重的不是我们这些人,而是我们的靠山。”


第416章 挑战与机遇并存
  王栋猛的一愣,不敢相信的看着云龙。
  “‘美国’是什么?不要告诉我是握着选票的公民,也不要说是住在白宫里的总统,国会大厦里的议员,以及最高法院的几位大法官。‘美国’就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家,是那些掌握着经济命脉的寡头。”
  “我们都知道,老毛子做生意一向贪得无厌,坑死人不偿命,印度对此是深有体会,美国金融寡头有过之而无不及。要说有什么区别,也只是伪装得更好,表现得更文明,穿着燕尾服的匪徒。”
  罗清与汪昊天都笑了起来,王栋却没有笑,因为他觉得没什么好笑的。
  “其实,沙特王室早就看清了美国金融寡头的丑恶嘴脸。”
  “想当年,为了收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油田,沙特王室勒紧裤腰带,用了二十多年才还清回购油田的款项,总共支付了数千亿美元。”
  “虽然随后的几十年里,沙特奉行亲美政策,日子过得很风光,但是到现在,沙特还是纯粹的石油输出国,靠出售石油维持。从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来看,沙特甚至不如被西方封锁了几十年的伊朗。”
  “拿军工来说,伊朗能生产战斗机、坦克、导弹、舰艇与各种口径的枪炮,沙特呢?迄今能生产的就只有枪械,而且是d&f公司提供技术,在沙特建厂生产,其中的关键技术还来自华夏。”
  云龙说出这些话之后,罗清与汪昊天也收起了笑容。
  “显然,跟着美国混,沙特就只是一座大油田,其他的就不要指望了,而且那些利益熏心的金融寡头也绝对不会让沙特发展壮大,特别是工业,因为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别想在沙特赚取超额利润。正是认清了这一点,穆罕默德王储掌权后,才坚持推行多元外交,逐步加强跟华夏的关系。”
  “寻求华夏的帮助?”
  “要说搞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工业建设,华夏认了第二,就没哪个国家敢认第一。”
  云龙淡淡一笑,说道:“华夏创造的奇迹有目共睹,在二战之后,华夏是唯一实现了全面工业化的亿级人口国家。”
  “更主要的是,华夏坚持共同发展、合作互惠的基本政策,以帮助与推动友好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对外关系,强调求同存异的基本外交政策,开创了一种跟美国等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对外关系。”
  “就像一些西方媒体说的,美国一直对外输出战争、动乱与纷争,美军所到之处无不是战火纷飞,家园变成废墟,华夏却在四处搞建设,通过投资建设帮助其他国家走出困境。能够让一个国家变得富强的不是军队,而是工程队,能够让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不是炮火,而是现代化建设。”
  “如果说全副武装的美军是美国的名片,那么专业高效的工程队伍就是华夏的名片。说句有点自吹自擂的话,如果现在有某个国家想搞现代化建设,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美国,而是华夏。”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王栋早就想到了这些,也一直认为,穆罕默德王储那么给他面子,就因为他是华夏人。
  “当然,像我开始说的,要让一艘朝这一个方向航行了几十年的船转向,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转得太快,肯定会翻船。操作不当,船长恐怕自身难保。这是一个过程,得循序渐进。”
  “既然如此,穆罕默德王储必然会考虑其他问题,不可能采用对华夏最有利的方式来结束这场战乱。”
  “所以,我们并不指望这场战乱能立即结束。”
  王栋眉头紧锁,让云龙说下去。
  “开始,我就说了,大家都盯着伊拉克内战,分析内战的走向,推测内战的影响,有几个人想到内战结束后的事情?”
  “你是说……”
  “伊拉克内战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成为了既成事实,就算立即结束,也会一直存在下去,并且存在成长一段时间。就拿油价来说,肯定会在高位徘徊数年,绝不会在内战结束之后立即回落。”
  王栋叹了口气,忍不住苦笑了起来。
  “不管我们怎么想,也无法改变油价暴涨的事实。只不过,高企的油价并不是一道过不去的坎,类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