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军火之王-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没有任何一种手段能够拦截这么多的火箭弹。
  更何况,火箭弹本来就很廉价,拦截火箭弹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为此,早在数年前,印度空军就做出了调整,撤销了几乎所有靠近边境的空军基地,其中一些降级为临时基地。
  此外,印度空军还早早的把主力战斗机转移到了后方的空军基地。
  说白了,就是害怕遭到打击。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印度空军的战斗机在起飞之后,需要首先飞行300多千米才能到达边境线附近。
  如果是攻势作战,那就还要飞行几百千米。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指挥体系上。
  随着空军基地后撤,由印度空军掌握的远程防空系统跟着后撤,而部署在前沿的都是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
  显然,部署在后方几百千米的远程防空雷达,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那该怎么办?
  印度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单独采购一些防空雷达,部署在前沿阵地上,建立单独的指挥与控制体系。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采购更多的预警机,用预警机取代地面雷达。
  巴基斯坦空军就是这么做的,把预警机当成了防空的核心力量。
  很可惜,就算印度有钱,也买不到好的预警机。
  为什么?
  俄罗斯只有a…50,而且数量极少,也没有生产线,因此不管印度出多少钱,俄罗斯都不可能把仅有的几架a…50卖给印度。
  美国呢?
  有很多的预警机,但是大部分都是e…3系列,而最新开发的预警机,美军自己都还没有得到呢。
  当然,还有价格方面的因素。
  即便是老掉牙的e…3c,还是二手货,美国开出的价格都在10亿美元以上,远远超过了印度的承受能力。
  以色列呢?
  在把最后三套“费尔康”卖给印度之后,以色列就关闭了雷达的生产线,不再向外界提供相关的产品。
  当然,欧洲有。
  瑞典一直在开发预警机,也一直在推销预警机,但是瑞典只完成了小型预警机的研制与开发工作,而且目前也只有能力把雷达整合到小型平台上,暂时无法向客户提供像e…3这样的大型预警机。
  可以说,当今能够提供大型预警机的,只有华夏。
  可惜,印度出再多的钱,华夏都不可能把000这样的大型预警机出售给印度。
  其实,连kj…500这样的中型预警机都不可能。
  自行生产?
  显然,就算把大型飞机与相控阵雷达的技术卖给印度,以印度的工业实力,也造不出好的预警机。
  至于采购小型预警机,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和平时期,小型预警机最多也就只能充当空中的雷达站,而在战争时期,小型预警机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其实,美国一直在向印度推销e…2d,印度也考虑过采购e…2d,只是最终放弃了。
  为什么?
  e…2d是舰载预警机,名副其实的小型预警机,要将其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采购一套专门的通信指挥系统,建立其一套专门的数据链,而在这上面的花费,比采购几架大型预警机还多得多。
  如果只是e…2d,那就没有多大的价值。
  要知道,即便是美军,也只是把e…2d当成空中雷达战,在作战的时候,仍然得由专门负责防空的战舰担负指挥工作。
  其实,这也是印度空军作战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没有足够多的预警机,只能依靠地面雷达。
  巴基斯坦反击的对象,就是那些靠前部署的雷达。
  在战术上,只要打掉这些雷达,印度空军的指挥体系就会出现巨大的漏洞,从而不得不更多的依靠那几架“费尔康”。
  因为任何时候,最多都只能有一架“费尔康”在空中巡逻,所以这架预警机的指挥能力就成为了印度空军攻击机群的规模上限。
  只要限制了印度空军的攻击力度,也就是每次投入的战斗机数量,就能极大幅度的降低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压力。
  在战术体系上,巴基斯坦采购的那些远程火箭炮,就是为此存在。
  可以说,巴基斯坦军队早就在为此做准备,也早就制订好了反击计划,等待的只是反击时机。
  数十门超远程火箭炮,不足以打垮印军,但是足够给印度空军制造巨大的麻烦。
  经过这轮反击,印度空军需要考虑的不再是进攻,而是本土防御,即如何应对巴基斯坦空军的反击。
  2017/11/26 9:22:17|46270617


第574章 奔袭
  巴军的反击打得很坚决,问题也很突出。
  什么问题?
  远程火箭炮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当时,巴基斯坦陆军总共就只有两个装备了远程火箭炮的炮兵营,而且全都部署在北部地区。
  其实,最初的时候,有一个营部署在南部。
  只是,几个月前,大概料到印度会挑起冲突,巴基斯坦陆军把这个部署在卡拉奇附近的炮兵营调往北面。
  巴基斯坦陆军清楚的知道远程火箭炮的价值,也想多买一些,却买不起。
  要知道,在陆军的主战装备中,远程火箭炮属于最昂贵的装备之一,一门远程火箭炮的造价相当于5到10辆主战坦克,而且远程火箭弹也极为昂贵,一枚火箭弹就相当于100枚大口径炮弹。
  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巴基斯坦来说,能够采购几十门远程火箭炮就很不错了。
  只是,在南部战场上,远程火箭炮的价值反到不是很大,至少在反击的时候未必能够派上用场。
  为什么?
  卡拉奇距离边境线大约有200千米,而且在卡拉奇东面是沼泽地带,再往东的印度境内也是荒漠。
  也就是说,在该方向上,印军与巴军本来就拉得很开,而不是面对面。
  如果印度陆军越过了边境线,开始向卡拉奇发动进攻,远程火箭炮还有用,而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用。
  当然,没有远程火箭炮,在该方向上的反击重任落到了空军身上。
  下午,巴基斯坦空军就向南部战场增派了4个中队的40架17,而且抽调了两个中队的20。
  因为20是本土防空的绝对主力,所以反击行动由17机群承担。
  入夜后不久,8架20率先升空。
  不是去反击,而是去吸引印度战斗机,把印度战斗机引开,为17发起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时机选得很不错。
  为什么?
  在经过了5点多的那场激烈战斗之后,印度空军派来的“费尔康”已经返航,担负起对空警戒的是地面雷达。
  虽然发现了这些20,但是印度的防空部队做出了错误判断。
  什么错误?
  把这8架20当成了防空压制战斗机!
  要知道,巴基斯坦空军有20架防空压制型的20,而且这20架20是印度空军最忌惮的对手。
  理论上,只需要一架20,就能用反辐射导弹摧毁一个防空导弹营的搜索雷达。
  更何况,印度部署在该方向的是老旧的防空系统,最新锐的400部署在北面,也就是首都新德里附近。
  面对专门打雷达的20,印度的那些防空系统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
  让印度防空系统做出误判的原因也很简单,8架20在向东飞行后不久,也就是即将越过边境线的时候,其中4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另外4架也立即转向,没有直接进入防空导弹的攻击范围。
  其实,这是典型的防空压制战术。
  转向的那4架负责引诱防空雷达开机,而负责攻击的4架在低空待命,并且从超低空突防。
  只要印度的雷达还在工作,那4架20很快就会发射反辐射导弹。
  为此,在附近待命的印度战斗机立即上前迎战。
  因为没有预警机的支持,所以这些印度战斗机全都启动了火控雷达,而且重点搜索西面的超低空。
  其实,那4架20并没在超低空。
  趁此机会,17到达。
  分成2个梯队,以密集编队飞行的40架17全都是从南面绕道,也就是首先飞到了阿拉伯海上空,然后再转向北上,等于是从印军的左翼出现,从而避开了那些在边境附近巡逻的印度战斗机。
  当然,也避开了印军的防空雷达。
  突击目标,正是印度空军的机场。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为了提高反击强度,这些17全都携带的5火箭增程滑翔制导炸弹。
  名为炸弹,其实是一种对地攻击导弹。
  在概念上,有发动机,有制导系统的就是导弹。
  依靠火箭助推发动机,这些炸弹即便在低空投放,射程都有80千米,而在高空投放能够达到120千米以上。
  也就是说,能够在印度的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投掷。
  至于精度,显然不是问题。
  为什么?
  全都是制导炸弹,而且采用的是北斗制导系统,不是美国的,弹着点的误差绝对不超过3米。
  对于500公斤级炸弹来说,在打击地面的非加固目标时,3米误差完全可以忽略。
  当然,其中一部分是子母弹。
  为了达到瘫痪印度空军基地,以及摧毁印度战斗机的目的,巴基斯坦空军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要知道,这些炸弹全都是进口的,而且价格并不低。
  其中,子母弹的采购价格最高,单价在50万美元左右,跟空对地导弹相当,甚至比一些导弹都要昂贵。
  因为实在是太贵,所以巴基斯坦空军并没有采购多少。
  当初,巴基斯坦采购这些炸弹,其实就是拿来练手,让飞行员掌握使用技巧,并且演练使用这些炸弹的打击战术。
  这样一来,在战时才能够通过进口的方式大规模的装备部队。
  打击非常突然,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要知道,经过一天的鏖战,印度空军部署在该方向上的战斗机几乎全在地面,而且大部分都在进行维护保养。
  说白了,印度空军也在为夜间的攻击做准备。
  只是,巴基斯坦空军没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打击结果。
  为什么?
  因为所有的17都是在数十千米外就投下了炸弹,然后立即转向返航,没有一架飞过去执行甄别任务。
  也飞不过去。
  17的航程本来就不算远,又是满载起飞,而且得不到空中加油支持,还得从南面绕过印度的防空阵地。
  在完成了投弹之后,这些17就得转向返航。
  当然,这次极为突然的反击行动,肯定重创了印度空军,至少沉重打击了印度空军的士气。
  通过这次反击,巴基斯坦空军明确无误的告诉对手,没有被对手打垮。
  当然,为了振奋军心,提高士气,巴基斯坦空军在当天晚上就公布了战果,宣布通过反击行动,摧毁了上百架印度战斗机。
  2017/11/26 15:26:49|46279154


第575章 库存告急
  印度在夸大宣传,巴基斯坦也一样。
  当晚的轰炸,其实并没有摧毁多少印度战斗机,因为靠近边境地区的印度空军基地有足够多的加固机堡,先进战斗机肯定停在机堡内,而露天停放的要么是假目标,要么就是已经落后的作战飞机。
  显然,用子母弹对付加固机堡,基本没什么用。
  即便是按照最低设计标准,加固机堡也能抵抗大口径炮弹,而一般的加固机堡能够承受500磅级,也就是250千克级炸弹的直接攻击,因此只有500千克级炸弹直接命中,才能摧毁机堡里的战斗机。
  受作战飞机数量的限制,同样受战斗机载弹能力限制,巴基斯坦空军显然无法用重磅炸弹去攻击加固机堡。
  按照印度空军公布的消息,当晚只损失了不到20架战斗机,全是mig…21等即将退役的战斗机。
  其实,这些战斗机已经退役,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理。
  因为没有地方可放,所以印度空军的很都退役战斗机就摆在前线机场,有的直接充当了假目标。
  相对而言,对机场基础设施的轰炸,反而更有效果。
  当晚,至少有5座印度空军基地的燃油库与弹药库遭到轰炸,而且至少有座大型弹药库被摧毁。
  猛烈的爆炸在几十公里外都能看到,根本没法隐瞒。
  此外,还有数座大型燃油库被炸毁。
  在孟买北面00多千米处的一座印度空军基地的燃油库燃烧了数日,上万吨燃油全被烧光。
  可以说,燃油与弹药的损失对印度空军造成的影响反而更大一些。
  虽然燃油并不值钱,即便一万吨航空煤油,也就一千多万美元,大概要十万吨燃油才顶得上一架先进战斗机,但是印度库存的燃油并不多,其战略石油储备仅仅只有60天,远低于安全水准。
  至于弹药,那就更加如此了。
  虽然在战争爆发前,印度费了很大的力气,提高了弹药的库存水准,由几年前的不到三个月,提高到半年左右,但是对一场大规模战争来说,半年的弹药储备,依然远远算不上充足。
  这里面,大部分都是炮弹与铁壳炸弹之类的普通弹药。
  在精确制导弹药,特别是先进弹药方面,印度的储备量可以说少得可怜。
  为什么?
  因为印度的先进弹药都得靠进口,没有一种能够自行生产,像aim…120d之类的先进导弹甚至无法做到在国内组装。
  靠进口,能有多少?
  就拿中程空对空导弹来说。
  在战争爆发前,印度是通过引进f…5ai战斗机,一同从美国采购了aim…120d,而且数量并不多,总共还不到400枚,平均一架f…5ai能够分到12枚,也就只够满足次高强度制空作战。
  次战斗多吗?
  显然不多!
  在前两天的战斗中,印度空军的f…5ai出动了14架次,执行了4轮制空任务,用掉了54枚aim…120d。
  取得的战果呢?
  击落了不到10架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斗机。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就算把aim…120d用光,也就只能击落大约60架巴军战斗机。
  此外,以这个强度打下去,印度空军库存的aim…120d将在半个月内用光。
  印度空军能在半个月内打垮巴基斯坦空军?
  aim…120a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在引进f…16e/f的生产线时,印度购买了一条aim…120a的组装线。
  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印度空军库存的aim…120a大概有1000枚。
  名义上,这种导弹已经实现了国产。
  实际上,包括导引头与数据传输器在内的核心设备依然需要从美国进口,而且价格一点都不便宜。
  显然,如果美国关闭出口渠道,印度就无法生产aim…120a。
  相对而言,aim…9x的储量最多。
  当时,印度空军至少库存了1200枚aim…9x。
  问题是,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空战已经进入了超视距时代,像aim…9x这样的格斗导弹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打了两天,双方的战斗机也就进行了一次格斗空战。
  在双方所取得的战果中,超过80%属于中程空对空导弹,而格斗导弹击落目标所占比例还不到两成。
  事实上,双方的战斗机都在尽量避免进行格斗。
  美国的导弹如此,俄罗斯的导弹也是如此。
  因为大量采购了su…0mki,所以印度空军一直在从俄罗斯采购r…77d与r…7等先进空对空导弹。
  可惜的是,俄罗斯并没有出售导弹的生产线,甚至不允许印度进行组装。
  战前,印度库存的r…77d高达2000枚。
  看上去很多,实际多吗?
  显然不够多。
  为什么?
  印度空军有00多架su…0mki,平均分下来,一架还不到8枚,而su…0mki在执行制空任务的时候,最多能携带10枚r…77d,一般也会挂上8枚,即储备水准,还没达到一个出动波次。
  此外,r…77d的性能着实不怎么样。
  打了两天,印度空军用掉了大约200枚r…77d,只击落了21架巴基斯坦战斗机,平均下来,要接近10枚r…77d才能击落一架。
  从击落比来看,r…77d也就aim…120d的一半左右,比aim…120a还稍微差一点。
  至于r…7,不但性能差,也几乎用不上,因为su…0mki的飞行员会尽量避免跟jf…20进行格斗。
  储量最少的,其实是法国的导弹。
  当初,在采购“阵风”的时候,印度空军顺带购买了700多枚“米卡”,平均一架“阵风”能分到20枚。
  问题是,这些“米卡”有一半是格斗型!
  此外,使用“米卡”的还有“幻影”2000。
  也就是说,平均每架“阵风”能够分到的中程型“米卡”也就几枚。
  当然,“米卡”的性能也是最糟糕的。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要做到一弹两用,照顾到格斗导弹的高机动性要求,所以“米卡”的整体质量受到严格限制,成为了世界上最轻的中程导弹,而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射程也最短。
  严格说来,“米卡”甚至不算中程导弹。
  为什么?
  其40千米的射程,连一些射程稍微远一点的格斗导弹都比不上。
  要知道,以色列的“怪蛇6”格斗导弹有超过40千米的射程,而欧洲联合研制的格斗导弹也有40千米的射程,aim…9x这种轻型格斗导弹都有0千米的射程,华夏的pl…10达到了40千米。
  其实,这也是“阵风”一直没有参加战斗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7/11/27 10:14:34|46327630


第576章 紧急采购
  当初,印度没有采购更多的“阵风”,与法国无法提供跟120类似的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有很大的关系。
  空战进入超视距时代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大趋势。
  可以说,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早就成为了先进战斗机的标配武器,更是成为了衡量战斗机性能的关键指标。
  在很多时候,一种先进导弹甚至比一种先进战斗机更重要。
  此外,随着雷达性能的提升,特别是,即主动相控阵雷达成为主流,战斗机对目标的探测、发现与跟踪距离越来越远,能够做到在更远的距离上开火,对导弹的射程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如此,各主要国家都在研制射程更远的空对空导弹。
  比较典型的,其实就是120。
  在最初的时候,因为采用的是普通火箭发动机,120的射程并不远,其在后半球的攻击距离甚至不到40千米,迎头攻击距离也就60千米左右,只是比上一代的“麻雀”导弹稍微好一点。
  当然,在研制120的时候,美军关注的并不是射程,而是命中率。
  也正是如此,120把更多的重量分配给了制导系统,因此留给火箭发动机的就不够了。
  到120,开始采用双推力火箭发动机。
  再到120,通过缩小弹翼,降低了飞行阻力,进一步提高速度,间接达到了提高射程的目的。
  当然,最初这么设计,其实是为了让22多带两枚导弹。
  此外,缩小弹翼之后,120的机动性明显有所降低,只是中程空对空导弹并不需要太高的机动性。
  经过这一系列的发展,120的射程比120提高了50。
  只是,也就这个水平了。
  要继续提高,就得采用更好的发动机,而比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更好的,也就只有冲压发动机了。
  欧洲的“流星”导弹就率先采用了冲压发动机。
  得益于此,“流星”获得了120千米的动力射程,以及理论上能够达到180千米的最大射程。
  要知道,这几乎是120的两倍!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没有采用冲压发动机?
  技术不够吗?
  显然不是。
  在欧洲研制“流星”的时候,冲压发动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气动布局上存在太多的限制。
  别的不说,只是进气道就会严重的限制导弹的机动性能。
  因此在欧洲研制“流星”的时候,美国选择了双推力火箭发动机,先把120的射程提高一截。
  只是,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在气动布局设计上取得的突破,比如嵌入式进气道,冲压发动机的很多性能缺陷都已得到解决,因此在几乎所有的新一代中程空对空导弹,都采用了冲压发动机。
  其实,这是提高射程的唯一技术途径。
  当然,这些导弹大部分都在研制之中,离服役还有好几年。
  不是说导弹的射程不重要,而是那些能够研制生产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国家,暂时都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为什么?
  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争了,更别说空中战争,因此各国都认为已有的导弹足够使用。
  既然没有需求,为什么还要花钱去研制与采购?
  即便要研制,也以技术储备为主。
  当然,在这方面,华夏做得非常突出。
  伴随20,华夏至少有2种远程空对空导弹处在研制阶段,最先面世的其实就是12的增程型。
  其实,这种导弹只是采用了12的基础外形设计,在内部完全变了样。
  最大的变化,就是用冲压发动机替换了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把导弹的射程一举提高到了150千米以上。
  另外一种是射程超过300千米,甚至达到400千米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
  只是,这种导弹实在是太大,无法塞进20的弹舱,因此华夏空军不是很热心,研制进度也非常缓慢。
  可见,提高射程是空对空导弹的大趋势。
  法国人到好,不但没有想过要让导弹射得更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