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75我来自未来(堂皇)-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候我们就要发起猛烈冲锋,奋勇跃进,一边猛冲一边开枪,冲到近距离,用手榴弹和刺刀解决敌人!对于主动撤退和溃败的敌人,我们要猛烈追击,要一直压下去,直到敌人彻底崩溃,将敌人歼灭和俘虏!”

“最后我说一下散兵战术的三三制原则。世界上目前所有的散兵打法,都有一个盲目性的问题,喜欢一堆人涌来涌去,勇气很好,但是缺乏有智术的动作。

在现代战争的火力条件下,集团冲锋的目标太大,只有封建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这些不把人民生命当回事的国家才会采用这样的人海战术,在胶西战役中,蒙古八旗骑兵用的就是这种落后的人海战术,结果事实证明,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人海战术不堪一击,完全是一边倒地送上去供别人屠杀罢了!

为了更有效地消灭敌人保全自己,我们要教育我们的指战员们,三五成群的去战斗,一个两个的去战斗。虽然我们强调在战役上要集中兵力,但在具体的战术动作上一定要分散兵力,稀疏兵力。

进攻冲锋的时候所谓集中兵力,并不是让大家把战士们一涌而上的派出去,而是要合理的分配进攻梯队,一个梯队一个梯队的连绵发动进攻,干部们要充分安排足够的战士进行火力掩护,最大可能地减少伤亡。

三到四人一组的三角进攻模式在战斗中可以很好地分工,三角形后面二人火力掩护,一个人冲上去找更近距离的射击位置,用手榴弹或者步枪火力压制住敌人后,后面二人不断轮番前进。这样的进攻队形疏散,可以有效减少伤亡,这样我们的进攻就会更加的有效率,能够发挥每一个战士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员配置上,三、四名战士当中尽量安排一位老战士、一位年轻战士和一到两个位新兵,”

姚凡说完赶紧喝口水道:“目前大家先掌握四组一队、三三制原则和三猛战术,剩下的战术思想我以后再说,大家要认真学习研究我发给大家的手册,迅速掌握正确先进的步兵战术,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优秀军官!”

这堂课的意义有多么深远,姚梵暂时不得而知,但他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同志能够用这些战术横扫千军如卷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带出一支虎狼之师,那么这些战术用来打这个年代的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是绰绰有余的。姚凡目前要做的,只是不断地对其进行实战检验,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主席,您真了不起!俺每次听您讲课,都能学到好多道理!”李海牛对姚梵崇拜极了,尽管他年纪大出姚梵很多,但却死心塌地的佩服姚梵。

李君两只眼睛几乎要冒出星星来:“主席!您讲的这些俺觉得实在是有道理,俺想,回头立刻布置队伍照着这个法子编制。”

姚梵道:“目前我们一个排有20人,一旦将来我们实现掌握散兵战术,一个排只要12人就够了,正好是四个三人小组。”

周第四眼巴巴地问道:“主席,咱们什么时候打姜山?”

“今晚出发,夜行30公里,明天一早打他个措手不及!”姚梵道。

刘进宝拍手叫道:“好嘞!就想打即墨一样!天一亮就打,登州总兵陈辉龙一定没想到咱们会趁夜赶来奇袭!”

贺世成似乎已经习惯了守备营的身份,知道这次依旧没有自己的五营参加战斗,便问姚梵:“主席,这次的俘虏怎么办?我看了一下,这52个人全是蒙古鞑子,还留着做什么?要依我说,全杀了痛快。”

姚梵闻言责备道:“贺世成你不要把封建思想带到革命军队中来,蒙古族同胞是铁打的中国人,我们的革命军队就是为了解放中国人而成立的,所以只要是中国人,就是我们的革命军队的群众基础。”

姚梵展开道:“同志们!我再重申一遍!

我在军内思想政治课上说过,我们的政治工作原则有三条:第一条是官兵一致,也就是要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和体罚士兵的制度,官兵一致用纪律互相约束!同甘共苦!团结一致!

正所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官兵之间的仁爱与严格的纪律,正是部队勇敢顽强的力量源泉!

第二条是军民一致,这就是秋毫无犯的军民一家的纪律!我们要宣传、组织、武装人民群众,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封建地主和土豪劣绅,从而做到军民团结!齐心一致!这样才能走到哪里都得到人民的欢迎!

兵法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条就是要坚持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贺世成连忙道:“是!主席,我错了!我一定好好的对待这些俘虏。”

姚梵接机发挥道:“贺世成同志,革命并不是口头上说说的,我们要从灵魂深处闹革命,把接受思想教育和经常的自我批评放到重要的思想工作位置上来,我们不但要接受思想教育,还要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这里就包括了俘虏!

掌握思想教育工作,是团结全军和全国革命人民进行伟大的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革命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我以前说的八条军事原则中,第七条就要求以俘虏的人员来武装自己,没有思想教育,就没有俘虏的转化!”

贺世成道:“是!我一定按照主席下发的俘虏思想教育手册对这些俘虏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争取让他们加入我们的革命队伍!”

姚梵满意的点头道:“思想工作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尊重这些敌军俘虏是我们要采取的根本态度,一定要狠抓思想层面的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放在思想转化教育工作的第一位!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思想改造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

对于这些俘虏,在经过思想教育之后,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想走的一律放他们走,即使他们将来再打过来,我们还可以再俘虏嘛。俘虏一次不行,就俘虏两次,两次不行,就俘虏个七八次,总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得自愿加入才行,绝不强迫。”

王贵着担任会议的记录工作,他手中钢笔不断沙沙地笔录着姚梵的讲话,心里在想:“主席的胸怀真是了不起啊!诸葛亮七擒孟获不就是这样吗?”

第143章鼓角声声起战伐(十五)

143鼓角声声起战伐(十五)

姚凡又补充了些具体工作安排,最后吩咐道:“散会之后各级干部抓紧时间把这次军事会议的思想向战士们传达一下。另外下午干部们要注意补充睡眠,今晚我们连夜出发进攻姜山县。”

“现在散会。”

姚凡宣布散会之后,李海牛却留了下来。

“海牛,你是想要找我谈组建骑兵的事情吧?”

“是,主席,昨晚我一夜没睡着,在想您说的那个骑在马背上的步兵。”

“哦?那你说说,你觉得西方列强的龙骑兵是怎么一回事?”

“主席您说龙骑兵是骑在马背上的步兵,我猜想,这种骑兵使用步枪进行战斗,但是他们又人人骑马,如此一来,他们就成了一只来去如风的步兵。”

“海牛你说的很好,大体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龙骑兵很少用马刀进行肉搏交锋,他们的作战方式往往是通过快速迂回包抄,骑马冲锋占据有利的地形,比如说敌军周围的山丘、高地等等,他们在极速赶到适合居高临下实施射击的地形之后,下马通过步枪对敌军进行射击,因为他们占据的往往是高地,易守难攻,会给敌军造成很大的麻烦。一旦敌军决定对他们发动攻击,他们可以轻松的选择逃走,或者干脆从山坡上骑马冲下来,用马刀对敌军实施高速骑兵冲锋,海牛你当过骑军的锋将,你一定明白,俯冲的骑兵就像一颗颗出膛的炮弹,如果处于地势低处的步兵没有足够的火力抵抗,将会像瓷瓶撞在石板上一般被撞击的粉身碎骨。

龙骑兵还经常担任骚扰敌人后方补给线的重任,或者采用放风筝战术,对敌人的步兵实施骚扰性进攻,打了就跑,让敌人欲求一战而不可得,一只二三十人的龙骑兵部队,在战场上往往能够牵制对方两三百人的线列步兵疲于奔命或者僵在原地动弹不得。”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这种马背上的步兵战术还真是有意思!

主席!您要是打算成立龙骑兵,海牛愿意现在就为您训练战士!”

姚梵摇了摇头:“骑兵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果不是从小骑惯了马的人,很难做到在马上长时间的颠簸行军,除了下马射击,龙骑兵有些时候还要在马上进行射击,还要娴熟地使用马刀进行肉搏。

而且培养一支龙骑兵花费巨大,适合龙骑兵的战马可不好找,步枪的声音和火炮的声音,足以把普通的马匹吓得炸群逃窜,如果不是久经训练的战马,骑在马背上的骑兵一旦开枪,甚至会被胯下的惊马摔下地去。”

李海牛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姚梵看见李海牛对于组建骑兵念念不忘的样子,想了一想开口说道:“如果规模不大,比如说一个一百人左右的骑兵营,我觉得倒是可以试着搞一搞,这样小规模的骑兵我还是养得起的。不过我也不太奢望这支部队能很快地形成战斗力,将来上了战场,那些不合格的战马如果闹出笑话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海牛见姚梵同意组建骑兵,立刻眉飞色舞的道:“主席您放心,我一定好好挑选战马,仔细挑选马术好的战士!”

姚凡笑道:“回头我给你找几本书,是关于军马的育种、交配、阉割和训练的。尤其是军马的阉割,从目前来说,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这个手术最好配备相应的麻醉药剂,防止手术中的马匹发狂致残,另外这个手术要求器械非常干净,而且要有相应的抗菌素作为术后抗感染的药物来使用,否则阉割后的马匹感染发炎的死亡率很高,术后死上一半都很正常。”

李海牛在这方面是个行家,闻言立刻点头:“军马必须阉割,否则一到春天,没有母马交配,公马可是要发狂的!一匹暴躁发情的狂公马,能把整个马群都搞炸窝!以前俺们捻军用的除了骟马就是母马,母马性格温顺好驾驭,而且母马有马奶可以喝,能减少骑兵的口粮压力。”

姚梵道:“这是蒙古骑兵的老办法,你看欧洲列强的重装骑兵谁个用母马!一只强大的骑兵绝不可能用母马当主力!论体型论个头,论力量论耐力,母马都差了公马老大一截!”

李海牛道:“马阉割不好就会秽脓,不久就死了。”

姚梵笑而不语,他知道二战时日本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兽医技术落后,丢人现眼的骑着大量未阉割的马匹当军马,公母搭配干活不累……不过日本很幸运,他的对手是更加羸弱的旧中国。

“海牛你知道为什么清军的马匹都很矮小吗?”

“蒙古马就这种,青海马就高大些。”

“那还是不如欧洲马高大,咱们中国传统上有着挑选最好的马做战马的习惯,最好的马匹被调去作战马阉割了,剩下的驽马却被用来交配,结果就导致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马匹越来越矮小瘦弱,国家也没有建立专门的军马繁育场,中国历史上仅汉武帝时期,西域就进贡过上百匹汗血马,因为作了军马被阉割,以至于今天一匹也没有留下来。”

“主席,以前捻军也抢到过洋教会带来的洋马,那马跑起来一纵一跳的,看上去好看,但骑起来远没有蒙古马平稳,骑兵在上面没法平稳的放箭,根本瞄不准。”李海牛道。

姚梵赞许的道:“跟内行人讨论问题就是让人愉快!的确如此,因为坐骑跑起来不平稳,所以阿拉伯人和欧洲人都没法发展出优秀的骑射技术,只能靠着高大的马匹拼速度和冲击力。只有骑着矮小灵活的蒙古马的蒙古人将骑射技术玩的炉火纯青,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应该属于奔跑极其平稳的蒙古马。而且马匹过于高大之后,很多马术动作就不能做了,比如左右翻身上马下马,镫里藏身,左右跳马躲闪点地后重新上马等等。这些实用的格斗马术动作无法用于高头大马,导致西方骑兵在肉搏时也被蒙古骑兵打的稀里哗啦,最终被蒙古骑兵横扫世界。”

“主席您懂得真多!”李海牛佩服的五体投地。

姚梵笑道:“讨论就是有这点好处,能够激发人的思维。通过和你的谈话我突然觉得,在这个越来越不依靠骑兵肉搏作战的时代,耐力出色的蒙古马还真是一种当龙骑兵军马的好材料。”

李海牛兴奋的道:“只要不和高头大马对砍冲锋,仅仅提供给步兵用来骑乘,蒙古马真是再好也没有了!不但跑得平稳方便瞄准,而且适合粗养,对饲料不挑剔,特别容易上膘,一旦上膘就适合长时间的行军打仗使用,而且可以几天不吃不喝,特别适合长途行军!蒙古马虽然速度不快,但是耐力最好,别的马要吃干草配大豆或者粟米当饲料,否则就要掉膘拉稀,可蒙古马只要吃青草就能长膘!不像别的马那么金贵!不过蒙古马性子野脾气烈,要拿来当军马必须先阉割,要是能把阉割的死亡率降低,那就再好也没有了。”

姚凡也兴奋了起来:“海牛你说的太对了,只要是不用来肉搏,蒙古马拿来行军代步,特别是提供给使用步枪作战的龙骑兵来当军马,真是再适合不过了!但是在饲养上,绝不能粗养,要严格按照一天10斤干草、五斤黄豆的标准,干草要管够。养马就要爱马,从这些马加入军队的那一刻起它们就成了我们的革命战友。”

李海牛兴奋地道:“主席,我现在就去挑马,把那些听到枪声不惊的都选出来,剩下的都用来做挽马吧!”

说完,他就兴冲冲地出了县衙。

姚梵看见李海牛带着自己给他的组建骑兵的许诺兴冲冲地走了,摇头苦笑道:“真是个马痴……”

忙碌了一上午的姚梵,去了守备营与战士们一起吃过中饭,正打算下午回衙门休息一会儿,就听见外面传来吵架的声音。

出去一看,原来是李君和刘进宝正在为是否剪头而发生了争执。

“主席您来评评理,我说该把头发全绞了,刘进宝却说要把头发留起来,要是那样披头散发的,岂不是成了女人吗!”李君站在校场边气鼓鼓的说道。

“这头发也是爹娘给的,要不是满皇帝非要剃发,我连前脑门都舍不得刮呢!”刘进宝道。

姚梵面带苦笑。

从造反开始,他一直没有要求士兵强制剃发,生怕引起士兵的反感,可是他自己每天光着个脑袋到处跑,已经对手下的干部战士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同志都跃跃欲试,想要学着姚凡,剪一个新式的“革命”发型。但是部队中有一部分人却反对剃发,他们同时也反对保留满清的辫子,他们的想法是学太平天国,留一头长毛。

两相比较之下,姚梵当然赞成剪一个干净的发型。

“长毛是个什么东西!咱们革命军队,怎么能学太平天国那帮邪教分子!”姚凡一听刘进宝的主张就火了。

“拿剪刀来,我来帮你剪!”姚凡硬是霸王硬上弓把刘进宝按在凳子上,给他剃了一个好像狗啃一般的板寸。

面对这狗啃一般参差不齐的发型,姚梵干巴巴的笑着为自己手艺辩护道:“这不是挺好看嘛!以后所有干部都给我剃成板寸,又凉快又方便清洗,脏了拿肥皂一打就干净,多好!”

说完姚梵扬长而去,留下满头发渣一脸憋屈的刘进宝,和一脸坏笑的李君。

姚凡整整睡了一下午,才被李君跑来叫他起床吃晚饭。

“主席,待会您看了可别笑。”

“我笑什么?”

“刘进宝那小子报复社会,把他们营全都剃成了光头葫芦。”李君用他从姚梵这里听来的新鲜词儿汇报道。

等姚凡赶到校场上吃晚饭时,果然看见刘进宝的三营全都被他剃成了秃瓢和尚头,刘进宝的脑袋也从下午姚梵的狗啃杰作简化成了一个光瓢。

“好!不错!革命不革命!看脑袋就能看出来!这就是革命军人应该有的气势!值得表扬!值得表扬!”姚梵大加赞赏。

被姚梵当众表扬之后,刘进宝简直高兴得尾巴上了天,不停的和其他几个营长吹嘘。

于是晚饭之后,其余四个营也在各级干部的强制下执行了全面剃发,原本被称作“干部头”“革命头”的少数派板寸短发,现在成了全军统一发型。

李君寒呛刘进宝道:“看看咱们剃的这个,这才叫革命头,你们三营那是出家的和尚头。”

“放屁!头发越短越革命!”刘进宝骂了一句,气呼呼的走开了。

“哎?你小子,怎么骂人呢?”李君一脸坏笑的在他后面喊道。

当晚九点,全军乱纷纷地忙完了剃头和洗头工作之后,带着干粮,再次全副武装的启程,向着姜山县出兵。

第144章鼓角声声起战伐(十六)

144鼓角声声起战伐(十六)

清晨的薄雾笼罩大地,远处姜山县的城墙和城门楼子上黑蒙蒙一片,守军并没有点火把,灯笼都没有挂一个,姚梵也不清楚登州总兵官陈辉龙是否已有了准备。

清晨的光线很暗,薄雾中,城墙两边黑色箭楼依稀可见。

雾气在姚梵的钢盔上结成露珠,随着他的移动滚落下来,滴滴打在身上。

“主席,行动吧,黑一点好,方便爆破组靠近。”李海牛靠近姚梵说道。

“好,开始。”姚梵下了决定,不管陈辉龙有没有准备,自己已经有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觉悟。

得到命令后,一营教导连连长胡广亭率全连三个排从雾气中小心翼翼地跳出来,狸猫一般迅捷地向前突进。在靠近城围一百五十米时,两个排纷纷卧倒在地,用步枪和机枪瞄着城头进行火力警戒,担任突击组的一个排和一个只有三人组成的爆破小队依旧怀抱着炸药包和导火索继续沿着大路向城门摸去。

姚梵行军一夜后疲劳的眼眶深陷,他咽了口唾沫,手里捏了把汗,心里害怕说书中常见的所谓“一声炮响,城门洞开,突然杀出一队人马来”的情况出现。

每一个战士的生命都很宝贵,姚梵希望自己种下的这些种子能够亲眼看见革命的成功,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刻。

江山县的守军此时仿佛是一群棺材里的死人,眼看着爆破组已经摸到了城门下面,城头上却还是没有丝毫的动静。

“胡广亭大概会很失望吧?”姚梵猜想。

炮一连连长桂八静静地站在姚梵身边,手里捏着一把他最爱的米草,一边剥着草茎往嘴里塞,一边嘟哝着说:“咱们炮连今天不会又是竹篮打水了吧?前天打骑兵咱就一炮没放,今儿个又是一炮没放,这啥时候才能轮到咱立功啊?”

“有你打炮的时候,着什么急?那炮弹这么贵,白白浪费在绿营身上多划不来。”姚梵道。

“是。”桂八嚼着草茎道:“秋深了,米草都长老了。”

李海牛放下望远镜道:“你小子要吃草一边去,别老在这里罗里啰嗦,烦死了。”

李君盯着望远镜道:“快看,胡广亭他们点火了。”

“这小子这次又到前面当爆破组?他不要命了?”姚梵赶紧拿起望远镜,果然依稀看见胡广亭靠在城墙底下捂着耳朵。

李海牛自豪的道:“俺一连没的说,有胡广亭这样的好小子做榜样,个个都会是好汉!”

李君口中轻轻“切”了一声,引来李海牛的怒目。

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薄雾中的城门立刻被笼罩在一片白烟中,白烟里透出红光,煞是好看。之前棉絮一样笼罩在大地上的晨雾,此刻也在爆炸中微微的颤抖翻动着。

一营教导连连长胡广亭冲在城门旁,凄厉的吹着脖子上挂的铁哨子,远处的教导连战士们一个个迅速爬起,对城门发起了突击,只是忘了昨天刚交待的散兵战术,潮水般一窝蜂的向城门冲去。

李海牛狰狞的一咧嘴,大喊道:“一营二连跟上一连!突击城头敌军!”

姚梵不满的皱眉道:“李海牛你看看!你看看!这怎么又变成一窝蜂了!跟你说了要三五成群!要把队形散开!你做啥又凑成了一锅粥。”

李海牛想要挠挠头,结果手摸上了钢盔,尴尬的放下手道:“主席,俺回头一定好好批评他们,这帮兔崽子,真不长记性!”

说完,李海牛从小坡上跑下去,招呼着他的一营三连和四连,小跑着向炸的稀烂的城门冲去,一边冲还一边喊:“队形散开点!不要挤在一起!队形散开点!不要挤在一起!”

姚梵望着那些激动中乱哄哄冲锋的战士们,暗暗叹了口气“也多亏了清兵的糜烂,李海牛才能把实战当训练。”

姚梵拿起对讲机:“刘进宝,注意埋伏好,清军很有可能从北门东门逃出来,别让他们跑了。”

“是!主席放心!东门有一连二连,北门有我亲自带队的三连四连,跑不了。”步话机里传来刘进宝近乎吼叫的声音,振的姚梵耳膜发痒。

姚梵继续对着步话机发号施令:“周第四你注意看住西门。”

“是!”周第四回答很简练。

李君不甘心的问道:“那我呢?”

“你是预备队。”姚梵无情的道。

正一旁蹲着剥草茎的桂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