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剑(月冷)-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衰快步走到门前,这一看,啊?原来小屋的门早已经上了锁。

    “君上,介之推他走了。”指着门上的锁子,赵衰无奈的说道。

    重耳上前一看,果不其然,介之推的小屋门上已经上了锁,看来在他们来这里之前,他就已经走了。

    望着紧闭的双门,晋公重耳的脸上犹如挂了霜一样。

    太丢人了。

    自己一个国家的国君来请,竟然没有想到这个介之推竟然都不给一点面子,他的眼中还有自己这个国君吗?

    重耳脸色铁青、一言不发,身边的臣子们也是生气了,狐偃更是气的不得了。本来他这一次跟着晋公重耳前来绵山,本想与介之推和解的,当着国君的面给介之推说句软话,这事情不就过去了吗。再说了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又何必相互顶牛呢?

    可是人家介之推倒好,根本就不给他这个和解的机会,本来就脾气火爆的狐偃可沉不住气了,“这个介之推实在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就算他对我狐偃有些意见也就罢了;现在国君亲自来请,他还避而不见,天下还有这样张狂的臣子,如此自大的百姓吗?”

    狐偃的话令重耳更加生气,嘴里一张一翕的喘着粗气,“来人啦,传令下去,命令所有人开始搜山,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诺………”

    在赵衰的带领下,所有的将士开始向山里搜去。

    绵山本来就是一座不大的山脉,几百人的队伍用了一天的时间,早就把绵山搜了个遍,但是已经铁了心的介之推望着山下寻找他的将士们,背起母亲继续向更深的山中走去。

    天慢慢黑了下来,几波人都下山了,但是大家都没有见到介之推的身影,这下晋公重耳可等不住了,“这么小的山,这么多的人去找一个背着母亲的介之推,竟然还找不到。难道他能够插上翅膀飞走吗?”

    众人见国君已经动怒,也都不说话了。

    虽然大家都不说话,但是介之推还是找不出来,总得想点办法吧。

    这时一位领兵的副将出面对晋公重耳说道:“君上,末将有一个法子,可令介之推自己出山。”

    重耳和狐偃等人扭过头,望着身边的副将,“说出来听听。”

    副将指着对面的绵山说道,“君上,这座小山并不高大,如果介之推和他的母亲真的藏在这座山里,我们何不用火从东、西、北三面烧山,留下南边的出口,三面火起,介之推在万般无奈的肯定会从南边出山,到时候我们在这里就能等到介之推出来。君上以为如何?”

    三面放火,留下一面,让万般无奈的介之推自己出来。

    重耳想了想觉着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好,就依你的办法,三面放火,留下南边的出口。寡人就不信他介之推还能在火海中等死不成。”

    也许是晋公重耳气糊涂了,竟然同意了属下放火烧山的主意。

    在重耳的授意下,晋军将士们从三面开始放火,火借风势,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绵山。

    突然之间,整座山都起了火,谁能不吃惊呢?

    还在搜山的赵衰见状,带着士兵扭头就往山下跑,在回来的路上,他已经知道这火势国君命人放的。

    于是,气急败坏赵衰来到晋公重耳的跟前,“君上为何要命令军队放火烧山呢?”

    晋公重耳也没好气的说道:“都已经这个时候,介之推的人影还没有找到,寡人也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命人三面烧山,留出一面逼他出山。”

    “哎…………,君上错矣,错矣!你难道不知道介之推是一个执拗的人吗?他是宁可烧死在山中也不愿意低头的人。你越是这样,他越是不愿意出来。等着吧,即便是你找了,也只是他的一具尸体而已。”

    听着赵衰的吼声,晋公重耳这才意识到也许自己错了,“爱卿你说的对,刚才寡人也是气糊涂了,这才同意了放火烧山的办法。这下可怎么办呢?”

    现在还能怎么办,火都已经烧起来了,还能自己熄灭不成,只好祈求上苍,等到介之推自己从山里自己跑出来了。

    可是晋公重耳他错了,大火自己不会熄灭,介之推也不会自己出来。大火一直烧了三天,第三天的下午火势才慢慢的小了。

    晋公重耳在狐偃等人的陪同下,踩着还未熄灭的山火,向绵山深处走去,此时的重耳已经冷静了,也悲观了,都已经这样了,还没有见到介之推的身影,放着是谁都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一行人小心翼翼的踩着还未燃尽的灰烬,用树枝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的拨开灰烬,试图寻找出有关介之推的任何一点讯息。

    终于,众人在一处悬崖的下面找到了一具尸体。

 第432章 清明殇(四)

    “君上,山下有一具尸体。”眼尖的士兵指着尸体堆晋公重耳说道。

    “啊?”重耳吃惊的说道,“过去看看。”

    众人扶着重耳来到悬崖之下,将士们翻过尸体,赵衰上前一看,随后摇摇头,“君上,这是介之推的母亲。”

    啊?这就是介之推母亲的尸体,由于从山崖上摔下,早就是血肉模糊了,重耳难受的扭过头去,赵衰指挥手下将介之推母亲的尸体抬走。

    查验完尸体,重耳抬起头望着高高的悬崖,从现场情况来看,介之推的母亲应该是跳崖而亡的。既然他的母亲已经跳崖,那介之推人呢?难道介之推会在悬崖之上?

    “来人啦,随寡人一起上山。”在把悬崖下面寻了遍之后,晋公重耳决定上到悬崖之上去看看。

    在左右的搀扶下,晋公重耳沿着山间崎岖的小道艰难的来到了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乃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站在这里整座绵山尽收眼底,很显然这里已经到了绵山的山顶。

    “你带人去找吧。”上山之后,晋公重耳对赵衰说道。

    “诺………”

    这里已经是绵山最后要找的地方了。

    还没多找一会,众人就看见,一块巨大的石头旁边,有一颗巨大的柳树。而在这颗柳树的下面一个人紧紧的抱着树干坐在地上。

    “君上,前面的树下坐着一个人。”眼尖的士兵指着前面的大树对晋公说道。

    啊?

    晋公重耳吃惊的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大树,已经被山火烧成了黑色,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坐在树下;若不是有人提醒,六十多岁的重耳是绝对不会看见树下坐着的人。

    往前走了几步,晋公重耳这才清楚的看到树下确实坐着一个人,这个人的身体紧紧的贴着烧焦的柳树,双手环绕紧紧的抱着大树,从背影来看,身高、体型确实像介之推;荒山之中,睡会来到这里呢?应该是介之推无疑,在众人的搀扶下,晋公重耳来到大树下。

    “君上,介之推,他,他已经死了。”赵衰望着此人的背影伤心的对晋公重耳说道。

    晋公重耳来到介之推的面前,上前一看,只见介之推的头上、身上,全是烧伤的痕迹。原本灰白的头发,已经给烧的七零八落。只是那双手虽然已经被烧的满是血泡,但是还是死死地抱着树干。

    见到介之推惨状,重耳再也忍受不住,捂着嘴眼泪顺着手指缝滴落下来,“介之推啊介之推,寡人只是想请你下山罢了,你为何要如此执拗呢?偏偏要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性命呢?”

    越说越难受,重耳想起来当年介之推割肉就救自己的情形,伤心的哭声越来越大,众人见状也跟着哭了起来。

    不一会儿,漫山遍野弥漫着晋国君臣的哭声,女人的哭声是武器,男人的哭泣是伤心。看来介之推的死确实触动了晋国的神经,让这个国家为之哭泣。

    时间一点一点的推移,四野慢慢的黑了下来。

    “君上,时间不久了,我们还是回吧,再过会说不定会下雨的。”望着天越来越黑,云越来越重,赵衰对晋公重耳说道。

    刚才上山时候,天气还好好的,怎么才过了半天的时间,就已经是阴云密布了;难道上天也为介之推的死感到悲伤吗?

    重耳依依不舍的站起身,最后再望一望还紧紧抱着大树的介之推,“哎………,子推啊子推,我们要走了,这都是寡人的错啊!你要怪就怪寡人吧!怪寡人没有及时来看你;现在我们要走了,你一个人也怪孤单的。”随后,重耳扭过头对赵衰等人说道,“既然他喜欢这座山,把他就葬在这里吧!今后这座山就叫做介山。”

    已经哭的泣不成声的赵衰命人将介之推的尸体从树下移开,突然发现介之推抱着的那一块树皮已经被抛开,上面用烧着的树干写着一首诗,“君上,这树上有字。”

    原来介之推之所以死死的抱着柳树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山火将树上的字烧掉。

    重耳擦把泪,来到树干前,只见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读着介之推的诗句,重耳的泪水再次默默流下,看来介之推是想用自己的死来告诫自己作为国君要勤政爱民,要以他的死来唤醒晋国的政治清明。

    “厚葬他…………”

    既然介之推已经死了,重耳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只好命人厚葬介之推在这绵山之中,让他的英灵和精神永远留在这群山里吧。

    下山的路上,重耳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好端端的一个臣子,就这样在自己愚蠢的决断下,丧命在这绵山之中了。重耳真的是好自责,好伤心,好后悔啊!

    “君上,请这边来。”这时,前几天给重耳主意要放火烧山的副将出现在他的面前。

    不见面,重耳的伤心过一段时间也许就过去了,可是这位不长眼的副将却偏偏在晋公重耳最伤心的时候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下晋公重耳心中的的悔恨一下子被激怒了,“你还有脸来寡人跟前。若不是你,寡人怎会做出放火烧山这样愚蠢的决定。你………,还我介之推。”重耳指着副将声嘶力竭的吼道。

    副将吓坏了,转身准备离去。

    “来人啦,将他给我砍了,以祭奠死去的介之推。”

    这位可怜的不知名的副将,就这样给已经死去的介之推做了祭品。

    杀掉建议烧山的副将,晋公重耳悲伤的心绪稍稍有所缓解,跟着众人默默的下山。

    “火………,火…………”

    突然晋公重耳惊恐的指着不远处还没有燃尽的山火大叫起来,似乎碰到了某种令他害怕的东西。

    “快去扑灭山火。”赵衰见状,知道放火烧山这事情已经令晋公重耳产生了心病,于是立即命人将路上的山火扑灭。

    众将士见状,一起上前合力扑灭了山火。

    望着被扑灭山火,重耳心有所思的问道:“今天是何日?”

    “是二月初几,奴才记不清了,只记得今天好像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内侍勃鞮赶紧说道。

    晋公重耳听罢,沉默了一会对赵衰等人说道:“传令下去,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全国所有的人家都不许放火。”

    啊?

    对于晋公重耳的决定,众人吃惊不已。“君上,全国不许放火,百姓岂不要吃寒食?”狐偃不解的问道。

    “对,只要是在这一天,包括寡人在内所有的人都要吃寒食,以纪念介之推这位忠烈的贤臣。”随后重耳又说道:“寡人看这一天就叫做寒食节!”

    寒食节?

    赵衰默念着这个新的名称,“不错,不错,君上,臣看这一天叫做寒食节好。当我们吃寒食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介之推来;也就会想起介之推用自己性命对我们的告诫。”

    重耳默默的点点头,算是同意了赵衰的说法。

    对于一个没有当过一天官员的介之推,国君不仅要用一座来为他命名,还要求用举国上下都吃寒食来纪念他。作为晋国重臣的狐偃虽然有一点看法,但是当他看到其他人都表示认可的时候,也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轰隆隆,轰隆隆。

    阴云密布,春雷炸响,

    许久没有下雨的中原大地,终于降下了春天少有的甘霖,此后只要一到这个时候,上天总要降雨来纪念这位忠烈的晋国臣子。其实介之推一天大臣都没有做过。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中原大国晋国就有了“寒食节”这么一个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后这个节日竟成了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第433章 清明雨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现在当晋公重耳再次站在绵山脚下的时候百感交集,勾起了他诸多的回忆。

    天是阴沉沉的,不时地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如诗如画般的颜色。

    “介子推去世有一年了吧?”许久,晋公重耳问道。

    “一年零一天。”赵衰答道。

    “哦,一年零一天了,都这么久了。”重耳若有所思的说道。

    随后晋公重耳跳下车,脱去外衣,露出里面的白色衣裳。

    “君上,你这是做什么?”狐偃不解的问道。

    “诸位随寡人上山祭拜祭拜子推吧!”重耳对狐偃等人说道。

    “君上,祭拜子推为何要脱去外衣?”狐偃就不明白了,君上既然要祭拜介子推为何还要脱去外衣。

    “你我身上都着官服,子推一介布衣,我们穿着这样的服装太过华丽,他看着会不舒服的。”重耳答道。

    啊?

    手下的大臣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君上对介子推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竟然会对一个死人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人都死了,还照顾着他的情感,怕他感到不舒服。

    不理解归不理解,但是君上都已经脱去了身上的官服,别的人怎好意思继续穿着,也都只好跟着将身上的官服脱去,素服上山。

    雨继续下着,打湿了晋国君臣的头发。

    “看来上天也为介之推感动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好像也下着雨吧!”路上赵衰问胥臣道。

    胥臣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去年的这个时候好像就是下雨的,不然的话这绵山的大火还不知道要烧到什么时候?最后还是下雨浇灭了山火。”

    众人边走边说着话,绵山不大,很快就来到了介子推葬身的地方,由于国君都已经发话要厚葬介之推,于是乎,当地官员不但对介之推进行厚葬,而且还在介之推葬身的额地方修建了庙宇,供人们祭拜。众人来到庙宇旁,重耳带头祭拜介子推,众人跟着也对这位晋公重耳的救命恩人进行祭拜。

    “君上,奇迹,奇迹啊!您看这就是去年介子推抱着的那棵柳树,它竟然复活了。”祭拜完毕,赵衰指着当年介子推抱着的那棵大树对晋公重耳说道。

    重耳一看,果不其然,当时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的大柳树真的复活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迎风招展,笑迎春天。

    当年介子推抛开树干在上面写下诗句的地方,树皮也慢慢的缝合,字迹也已经很淡了。

    晋公重耳仔细辨认了许久,“清明?这两个字是清明。”重耳指着上面的已经很模糊的字迹说道。

    “对,这两个字就是清明,介子推的意思是想让主公常常保持清明的处世态度啊!也希望我们晋国的政治永远清明啊!”赵衰趁机说道。

    晋公重耳默默的点点头,任凭丝丝点点的雨星飘落在自己脸上,“清明雨,清明雨啊,人只有时常经受一点风雨,才能够保持清明。”晋公重耳仰起脸,默默的说道。

    “君上,已经烧毁的柳树重新复活,枯木重生,这不正是说明我们晋国要重新焕发生机吗?不正是说明晋国在您的带领下已经走出艰难困苦的时期,开始新生了吗?”狐偃趁机说道。

    晋公重耳没有说话,嘴里还继续念叨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清明,他要的是清明啊!其实百姓们何尝不想政治清明呢?”

    随后,晋公重耳对赵衰道:“赵衰,寡人有一个想法,就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之情吧!”

    能够专门设定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赵衰当然觉着好了,“君上仁爱之心,会受到晋国百姓的感恩的。”胥臣、狐毛等人也表示认可。

    “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定了。”晋公重耳说道。

    听罢晋公重耳的话,狐偃长大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为了一个死去的介子推,国君已经设定了一个“寒食节”,今天又要设定一个“清明节”;虽然说是为了对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国君为了介子推而设。

    这、这、这,哎…………,自己活着还真不如一个死去的介子推在国君的心目中重要吗?

    但是国君已经定了下来,即便是你有想法也只能遵从,毕竟国君的出发点说的很清楚,设立清明节是为了祭奠和哀思逝去亲人的,出发点还是良好的,狐偃想了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从绵山上下来,晋公重耳的心绪还处在对介之推的哀思之中,突然看见郗谷站在自己的车驾前。

    “你不呆在绛都,来这里做什么?”见到郗谷,晋公重耳问道。

    郗谷拜道:“君上,秦国来使臣了。”

    秦国来使臣了?

    晋公重耳听罢,不解的望着郗谷,“这个时候,秦国来使做什么?秦使有没有说明来意?”

    “来使说了,说是秦国准备进攻南边的鄀国,请求晋国联合出兵。”郗谷答道。

    秦国要进攻鄀国?

    “你说秦国要进攻鄀国?”晋公重耳听罢,吃惊的再次问了一遍。

    “对,秦使就是这样说的,秦国确实要发兵进攻鄀国。”

    听完郗谷肯定的回答,晋公重耳能不吃惊吗?晋国刚刚勤王结束,秦国就要进攻南边的鄀国,而且还要晋国出兵协助,这说明了什么?

    晋公重耳转过身问赵衰道:“你如何看待此事?”

    赵衰想了想道:“从表面的情况来看,只能说明秦国确实有开疆拓土的想法;但要从深层次来分析,问题可就值得商榷了。”

    “表面问题就不必说了,你就说说秦国深层次想法。”表面问题谁都明白,晋公重耳想听听赵衰是如何看待秦国深层次的原因。

    赵衰想了想道:“要说深层次的问题,还得从鄀国说起。诸位可知道秦国要进攻的这个鄀国到底在哪儿吗?”

    狐偃等人摇摇头,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鄀国实在是太小了,小到不值得他们关注的程度。要知道从周王室建立以来,分封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最多的时候达到一百多个,除了一些比较大的诸侯国之外,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谁会关注到秦岭山里这么一个小小的鄀国呢?

    晋国的大臣们不清楚也无可厚非,毕竟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谁都不可能把所有的诸侯国跑遍。

    见大家都不说话,赵衰继续说道:“鄀国乃是秦岭山中的一个山区小国,处在秦国与南边的楚国交加的秦岭南麓,沿着丹水建国,国土面积也仅限于丹水流域。由于秦岭高耸,阻挡了秦国向南边的发展,所以多年来秦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发重兵去讨伐这么一个小国家。既然北边的秦国不愿意发兵讨伐,那么鄀国南边的楚国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没有必要发兵进攻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毕竟占领一个国家需要用兵、用钱、用人力、用车马。如果费了好大的劲,仅仅得到了一点很小的利益,哪个国家也不会去出兵占领。由于秦楚两国都觉着没有必要占领鄀国,所以几百年来,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就在秦楚两个大国之间生存了下来。”

    “哦,原来是这样。”听完赵衰的说明,晋公重耳总算是明白了,“既然鄀国如此不值得的进攻,那现在秦国又为何要出兵占领呢?而且还要晋国出兵帮忙呢?”

    “这也正是臣担心的地方。”赵衰说道。

    秦国又不是傻子,竟然会发重兵进攻这么一个小小的山中国家。

    为什么呢?

 第434章 晋国的抉择

    晋国君臣一起望着赵衰。

    赵衰继续道:“其实秦国此时出兵鄀国的真实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秦国在勤王之事上输于晋国,心中的气愤一直没有平息,故意找出一个事情来要晋国还情。如果我们晋国因为种种原因不还秦国这个情面的话,势必会因此得罪秦国,从此大河两岸将不得安宁。说得再直接一点,秦国出兵鄀国实质上就是为了试探晋国对秦晋联盟的诚意。”

    晋公重耳听罢,没有说话。狐偃说道:“怪不得秦国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兵,原来是想试探我们啊!看来此事值得好好思考一下了。”狐偃毕竟是晋国的上卿,肯定不能意气用事,做事情必须从大局出发。

    重耳继续望着赵衰,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衰见状继续道:“至于秦国出兵鄀国的第二原因,应该与地理位置有关。诸位试想一下,秦国若不是有点实际性的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