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粉碎机-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时候他们后面突然一阵混乱。
  萧庆急忙转头,就看见一支汹涌的骑兵洪流正沿内城墙狂奔而来,这些骑兵手中那些长得夸张的长矛已经端起,踏着雷鸣般的马蹄声,在宽阔的道路上不断加速,而后面他的部下正匆忙结阵准备迎击,但皇宫的拱辰门方向大批步兵也已经追击而来,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催动了战马。
  “快走!”
  他对着后面大喊一声。
  紧接着他第一个冲进了景龙门的门洞,他后面赵构同样全速向前,两人转眼间就冲出这座内城的北门,然而也就是在同时,两人惊叫着猛然带住他们的战马,用愕然的目光看着他们前方,看着护城河另一边那条直通咸丰门的大街,而在那大街上无数的目光正看着他们……


第704章 大宋版黑鹰坠落
  外面是人山人海啊。
  在景龙桥北岸直通咸丰门的长街上密密麻麻全是人。
  最醒目的是那些穿着红袍的教长们。
  他们一手朴刀一手铁皮喇叭筒正在沿街喊话,身旁还跟着手拿铜号的随从,不断吹着一段很短的乐曲,实际上就是集结号,一面面旗帜被一名名旗手扛在肩头同样跟随,红色旗帜上绣着黄色的字,另外还有不同的动物或花卉图案,每一面旗帜上的图案都不一样……
  这是民兵队队旗。
  一个教区一支民兵队,红色旗帜带教区名称,为了方便不识字的信徒还额外有图案,至于什么图案就完全自己定了。
  还有不断从各处巷口,各处院落甚至两旁商铺涌出的青壮年,他们手持着竹枪,朴刀甚至干脆就是锄头和砸进钉子的大木棒,还有估计是铁匠木匠之类扛着大锤和斧头的,所有人都在向着那些旗帜集中。而一些完成集中的旗帜下,那些青壮正在重新分散开用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杂物堵塞街道,手推车,破木板,甚至还有人干脆抬出各种桌椅家具。这些胡乱地堆放在街道上形成一个个对骑兵来说简直令人崩溃的障碍,居然还有一些小孩在人群中欢乐的奔跑,扯着绳子在街道上编织着同样令骑兵崩溃的绊马索。
  而在街道两旁那些小楼上,无数人也在探出头。
  其中居然还有数量众多的女人,她们一边说笑着一边拿出一块块石头堆放在手边。
  就在此刻所有人转过头。
  所有人都在盯着从景龙门里冲出来的赵构和萧庆等人。
  萧庆没来由一哆嗦。
  这个从怨军时候就跟着郭药师也算得上杀人如麻的猛将,此刻不知道为什么竟然生出一种柔弱无助感,就仿佛自己是一只被狼群盯上的小绵羊,他使劲晃了晃脑袋,尽量驱散这种诡异的感觉,在心中默默念叨着他们不过是一群老百姓而已,他的铁骑一冲肯定就会四散奔逃的,然后脑子里浮现出他们之前烧杀抢掠的画面,终于还是重新振作起来。
  “杀!”
  紧接着他举起狼牙棒大吼一声。
  下一刻他第一个催动战马冲过了景龙桥,赵构也被逼到绝路了,同样拎着根长矛向前,在他们后面两百多铁骑汹涌而出。
  “杀!”
  他对面无数吼声响起。
  以那些红袍的教长为首,所有在街道上的青壮年自动组成队伍,举着密密麻麻的竹枪撞向景龙桥头。
  冲过桥的萧庆吼叫着猛然向上一提战马,他胯下战马嘶鸣一声向上跃起一下子到了挡路的街垒上,然而这街垒是一大堆杂物堆积而不是实地,下面全都是空的,战马的四蹄几乎瞬间陷入其中,被踏断的木板在马腿上划出一道道血淋淋的伤口,战马悲鸣着瞬间没了冲锋的气势。几乎就在同时对面密密麻麻的竹枪也刺来,马背上萧庆凶悍地一挥狼牙棒凭借力量瞬间砸开正前方的竹枪,然而就在同时人群后一群青壮突然从两旁的店铺冲出,紧接着手中投石索甩动,一个个拳头大的石球呼啸而来,其中一个正砸萧庆右眼。
  他惨叫一声那右眼立刻就瞎了。
  还没等他清醒过来,马头前面突然多出一个人,拎着把匕首就要往他身上扎,他挥着狼牙棒就往这人脑袋上砸,却没想到右胳膊上骤然一下重击,那狼牙棒立刻就坠落。
  紧接着大腿上一凉。
  他低头看着从铁甲下斜扎进大腿的匕首发出一声悲愤的嚎叫。
  就在同时因为右眼看不见而无法照顾到的右侧,那凶猛的重击再一次落在他后背上,他惨叫着喷出一口鲜血,刚抬起头一柄竹枪到了面前,撞在铁甲上的竹枪向上一滑,正好顶在了他咽喉,虽然因为同样铁甲的阻挡还是没刺进,但那巨大的力量仍旧让他的脑袋猛然上仰。
  紧接着是背后的第三次重击。
  心跳骤停的萧庆从马背上无力地倒下,在他的视野中出现了一柄铁匠用的大锤,下一刻那大锤变成了他视野的全部……
  就在他倒下的同时,无数从各个方向汹涌而来的民兵,一下子淹没了景龙门前的骑兵,甚至一些熟悉水性的直接跳入护城河,拿着两丈多长竹枪从两侧向上捅那些骑兵的马腹。更狠的就是那些投石党,拿着投石索的民兵在后面不断将一个个拳头的打石块甩出,打得那些骑兵一个个惨叫声不断,他们尽管装备精良,而且一个个可以说久经沙场,但总共不过才两百来人,实际上出景龙门的才不到一百五十骑,在仿佛无穷无尽般汹涌而来的民兵中真得很无助……
  他们砍倒一个的同时,会有几十支竹枪,朴刀,锤子,斧头落在他们的身上,能打在这里有屁用,好虎还架不住群狼呢!
  更何况他们还不是虎。
  更何况他们面对的可不是群狼能够形容,那完全就是阖城喊打,整个外城北部中间这块范围内,所有青壮哪怕不是国师信徒的,也被卷入这种热潮然后蜂拥而出奔向景龙门,少说也得四五万人正狂欢般来群殴他们。
  这是几百比一的战斗啊。
  那些倒霉的骑兵们被街垒逼停被竹枪顶住,在斧头,锤子,大木棒子之类武器的围殴中一个个被砸落马下或者干脆被揪下来,然后就像黑鹰坠落里的倒霉美军士兵一样被无数拳脚揍得面目全非,甚至扒下盔甲拖着被当战利品炫耀。这完全不能说是一场战斗,倒像是一场狂欢,无数老百姓包括女人都参与的狂欢,有两个弃马挤出人群的骑兵刚跑到一家估计是妓院下面,就被头顶二楼上数十名花枝招展的女人用石头给埋了。
  话说这真的很悲剧。
  更悲剧的是他们中间一起逃跑的衮衮诸公们,骑兵好歹有盔甲,他们可是绝大多数连盔甲都没有。
  虽然他们在后面,可投石索扔出的石头多数都落在他们头上,没有丝毫保护的他们,在雨点般落下的拳头大石弹下一片惨叫,而且因为穿着不同,他们还是那些民兵最喜欢攻击的目标,结果不但石弹多数都照着他们砸,就连那些从护城河上向上捅的竹枪也格外照顾他们,一时间衮衮诸公们的惨叫不断响起,同样也不断从桥上坠落,他们就像一群走过狼群的兔子般无助地哀嚎着,在这道他们熟悉的小桥上走向他们的灭亡。
  当然,灭亡的姿势都各不相同。
  还穿一身宫女装的秦桧在第一轮攻击中就被一枚石弹正中脑门,刚到景龙桥上的他惨叫着跌落马下,还没等清醒过来,下面一根竹枪就捅他腿上,而且还是一根有些破碎分叉的竹枪,结果没插进去却把他的腿给勾住了。可怜秦中丞就这样被人像插鱼一样,从景龙桥上给拽了下去,刚落水就被四五条壮汉给按住了,紧接着被拖到岸边,但不知道为什么遭遇了极其狂暴的殴打,然后就那么一脸血地被拖走了。
  而赵构因为冲在前面,实际上在萧庆被群殴的时候,他也被五支竹枪同时捅在身上,虽然他有盔甲保护但终究承受不了这样的撞击也坠落马下,紧接着又是四五条壮汉一拥而上……
  好在他被认出来了。
  毕竟他也是土生土长的汴梁人。
  这座城市的底层百姓认出康王的机率还是挺高的,那些壮汉们一看是头号钦犯,立刻如获至宝般一顿拳脚先把他砸昏,接着就拿衣服把他脸一蒙,防止被别人认出下手抢,这可是件宝贝,那奖赏肯定是最高的,备不住有人会起贪心,于是他们就这样在混乱中把赵构直接抬起,举到半空也就那么抬着走了。
  而最倒霉的是张邦昌。
  他倒是很聪明地直接跳下景龙桥然后钻进一处芦苇丛,但因为害怕暴露……
  话说他的熟人也很多。
  他可是赵佶的宰相,而且赵桓继位后也是宰相,还是出了名的主和派本来就名声挺臭的,所以自知被老百姓揪出来免不了被群殴的他,干脆趴在那芦苇丛里不敢露头,然而一队汹涌而过民兵让他悲剧了。几百个人从他背上踩过去啊,虽然很快他就撑不住想爬起来了,但却已经没有能力爬起了,他就那么在无数大脚的踩踏下在淤泥里越陷越深,到最后终于被彻底踩进了烂泥,以至于杨丰在城里搜捕了他好几天才被人无意中发现。
  至于其他那些衮衮诸公们结果也都是非死即伤,实际上多数都是被活捉,死的反而并不是很多,毕竟民兵们更乐意活捉他们。
  总之这也算大宋版河阴之变了。
  当李彦仙杀光留在后面阻击他的金军骑兵,率领部下到达景龙门的时候,这边的战斗也已经结束,除了一些没玩够,正拖着金军俘虏在城内游街的,绝大多数民兵都已经开始清理战场和那些街垒,至此这场让大宋接连死了两个皇帝的政变彻底结束,至于接下来就该是新皇登基,重整朝纲了……
  呃,利益分配了。


第705章 老夫就不客气了
  就在城内混战落幕的同时,城外金军的进攻也彻底失败,既没有等到赵构成功也没有等到萧庆里应外合的粘罕,还是没能撼动已经阻挡了他半年的汴梁城……
  而且他还死了三千多精锐。
  作为他前锋的敢死队几乎全部折在了汴梁城下,五雷铳,碗口铳,三眼铳,弩炮,床弩,配重投石机甚至于火箭和万人敌,各种各样堪称强悍的冷热武器一遍遍不停地蹂躏那些为强渡护城河,不得不脱下沉重盔甲的敢死队员。这些精心挑选出绝大多数都是女真老兵的强悍战士,在不适合他们的战场上和相比原本历史提前跨度最少也是一百年,甚至七八百年的武器厮杀,一批批不断倒在泥泞的护城河两岸,用他们的血染红这道名为护龙河的深深堑壕,染红深度超过一丈的夏季河水。
  但粘罕真得不甘心啊!
  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城内局势到底怎么样了,赵构彻底失败了?还是打赢了食言?亦或正在僵持中?甚至还在战斗?
  他什么也不知道啊!
  高耸的城墙阻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根本不知道城内情况,唯一能知道的就是火光和浓烟都熄灭了看起来情况正在稳定,但究竟谁胜谁负他是真得不知道,于是他再一次停在汴梁城下,在已经入夏的炎热中,在物资匮乏的煎熬中,等待城内的确切消息或者说等待他越来越近的末日。
  而城里……
  “斯文扫地啊!”
  张叔夜骑着马,在一片混乱的街道上叹息着。
  在他前方是汹涌的人潮。
  在无数男女老幼的叫好声中,大批民兵队员押着几个文官走过,那些他熟悉的面孔此刻已经可以说是面目全非,被打得眼歪嘴斜的脸上全是惊恐,其中一个身上的官服都已经被扒掉了,纱帽被一名民兵挑着,帽翅只剩下了一个,就像玩具般在竹枪顶上转动着。
  “与咱们何干?”
  和他同行的刘延庆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当然用新臣,这些家伙胆敢与逆构同党,自然就得准备好满门抄斩。”
  “朝廷何曾杀过士大夫?”
  张叔夜说道。
  这倒是实话。
  大宋朝文官犯罪哪怕是死罪也几乎没有被杀的,尤其是到了后期文官彻底控制朝政以后,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就是无论文官犯什么罪,都是要想方设法减刑,哪怕死刑最多也只不过是流放。后期甚至皇帝想杀几个文官都已经很难做到,整个文官系统会抱团反对,范仲淹就曾经维护一个犯罪文官使其免死,而他的理由就是不能开朝廷杀文官的先例,最后甚至干脆文官们就直接告诉皇帝咱大宋没有杀文官的规矩。
  但现在……
  张叔夜看着那架矗立在皇宫门前的断头台长叹一声。
  “那就从现在开始!”
  刘延庆冷笑一声说道。
  话说他可是这时候汴梁城里除国师以外头号军阀,不但自己身为御营司副主帅,大儿子独掌一军,三儿子同样还掌握勤王军系统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队伍。
  那是绝对有话语权。
  他们几个可以说各怀鬼胎地走进皇宫走进大庆殿。
  此时汴梁城内有资格到这座大殿的官员所剩无几,哪怕加上特旨召见的那些将领也依旧看着空荡荡,而十岁的小皇帝赵谌就坐在御座上,二十五岁的太后在他右边也坐着,母子俩一边一个共同临朝……
  话说大宋朝这一幕很常见。
  大宋朝的太后临朝也是有着光荣传统的,比如高滔滔了,刘娥了,哪怕大画家也是向太后推上去的,而且这些太后干得还都不错,不论高滔滔还是刘娥那都算得上守成之主,至少都比大画家强得多,哪怕到了南宋也都有女人主政的传统,比如李道他闺女这样的。所以无论张叔夜还是刘延庆都对这一幕没什么特别感觉,不过让他们愕然的是,就在他们走进大殿的同时,国师带着一大群一看就是老百姓的人也走进大殿,只不过不是从正门,而是从后面走出来的,所以不仅仅是他们,大殿上其他文武官员也是一脸愕然。
  “国师,此乃何人?”
  李若水问道。
  他是难得几个算是幸免于难的文官,原本历史上骂金兵被杀,用金国人说法,辽国之亡,死义者数十,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李卿,此乃老身所召。”
  太后说道:“城内新遭大乱,为安定百姓,需使上情下达,使民间与朝廷互相清楚,故此请国师于民间邀得部分耆老列席朝议。”
  好吧,这又是国师的幺蛾子。
  汴梁城实际上已经被民兵或者说市民们控制,那些家在本地的御营司军,那些随时可以再次召集起来的民兵队,已经掌握了绝对控制权,但问题是因为身份限制,他们却无法行使自己权力,他们都是平民百姓和军队的下层,不可能参与任何决策,最多通过杨丰这个渠道。但这不符合杨丰目的,杨丰要的是市民真正获得权力获得决策的参与权,那么就首先得把市民的代表送到朝堂上,他怂恿朱琏以便于上情下达的名义,把一批由他挑选的代表引入朝堂,哪怕仅仅是列席也就打开了突破口。
  至于下一步……
  “太后,这不合祖制吧?”
  张叔夜说道。
  目前文官系统也就他和李若水为首了,后者之前是吏部尚书,在之前已经被任命为知开封府,而他是枢密使,其他还逃过这一劫的文官高级别的还有刘韐,另外虽然是著名议和派但对赵桓比较忠心的前宰相唐恪居然也没参与政变,这时候也被召到了朝堂上。
  总之自他们四人以下,能在这朝堂上的文官总共不到二十人,而武将倒是一大堆。
  “但祖制也没禁止。”
  杨丰说道。
  张叔夜赶紧闭嘴了。
  这种小事没必要太纠缠,话说他很清楚自己今天的使命就是来为文官争取权力,不是说恢复过去,但至少不能让人欺负狠了,那些武将们可都摩拳擦掌呢,刚才刘延庆已经很嚣张了,过去武将哪敢这么说话。
  而杨丰是朝堂上事实的老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在这种小事上得罪他。
  就这样那些耆老……
  话说这个称呼有点亏心,那里面没有一个老的,都是些中年人,一个个叉着手毫无秩序地站在了大臣们的后面,就跟一群监军似的,在那里看着文臣武将们与太后官家开会。
  会议内容很简单。
  朝廷的改革。
  准确说是官制改革,这时候还没被关进大牢,或者干脆死翘翘的原朝廷官员十不存一,过去的那些制度肯定没法维持,哪怕临时凑合一下也必须得改革,而这个改革已经由太后授权国师了,国师也已经拿出了改革的方案,今天就是对这套方案进行讨论是否照着办,而这套方案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大宋权力中枢,那些改革后的官职无论文武都得争取。
  “首先,内阁制。”
  杨丰站在太后身旁,手中拿着一摞文稿说道:“设内阁首辅一人,老夫就不客气了,次辅二人,张叔夜,刘延庆,张叔夜兼吏部尚书,刘韐兵部尚书,六部剩余四尚书分别为户部尚书唐恪,礼部尚书李若水,刑部尚书司马朴,工部尚书老夫自兼。”
  那些文臣们互相看了看,很显然对于这个结果比较满意,毕竟这都是他们的人。
  “废枢密院。”
  杨丰紧接着说道:“改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大元帅府统天下兵马,一切军权皆归大元帅府,军队的调动训练作战及任免皆归大元帅府,以官家自兼大元帅,老夫以副元帅代理军务,大元帅府设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总训导部,分别管理作战后勤装备及训练,四部各设主官一人入内阁……”
  “那兵部干什么?”
  刘韐愕然道。
  “预备役,征兵以及一些琐事,以后禁军厢军乡兵一律取消,改设大宋国防军,另外在地方编练预备役,也就是所有青壮年满足条件的都编入预备役,和府兵一样闲暇训练,国防军的士兵从预备役征召。”
  杨丰说道。
  “征兵而非募兵?”
  刘韐说道。
  “征兵一样给军饷啊,再说朝廷的募兵还不一样抓壮丁?”
  杨丰说道。
  刘韐不说话了,其他文臣也没说话,这家伙摆明了大权独揽,但此时谁也没本事反对,既然这样也就只好闭嘴了,再说内阁他们还是占优,只不过这时候人少,以后李纲和宗泽加入肯定要在内阁有位置的,那样他们就占优了。
  那些武将们同样闭嘴。
  他们的职位早就定了,御营司军和勤王军都整编成国防军,各军指挥使就是他们的,大元帅府四部也都是军方的,这都是实权官职,更何况还有以后各地的镇守使,四部主官入内阁加上次辅就意味着他们军方系统在内阁占五席,文官也不过七席,但目前只有五个到手,而国师实际上更亲近军方。
  “诸位都没意见?”
  杨丰说道。
  文武一起摇头。
  “那么就来下一项,三级,呃,不,应该是四民大会。”
  杨丰说道。


第706章 人民审判
  “四民大会?”
  文臣武将一脸懵逼。
  “对,士农工商,四民大会,想来诸位也很清楚,这一次平定逆构之乱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先帝爱民如子使得百姓皆归心于先帝,故此逆构为乱立刻引得群情激愤阖城喊打,如汤沃雪一夜剿灭,纵使逆构引外敌为援,亦不过徒惹人笑尔,百姓之力可谓覆舟矣!”
  杨丰笑眯眯地说道。
  那些文臣武将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景龙门外,人潮汹涌瞬间就淹没金军铁骑狂殴衮衮诸公们的场景,然后他们突然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这真是覆舟之力啊!
  如果人潮淹没的是他们呢?
  不敢想啊!
  杨丰满意地看着他们的表情。
  “我们必须要善用并引导这股力量使其不致走上岔路,这样强大的力量万一为某些野心家利用,那是要出大事情的,想想黄巾赤眉,瓦岗军,黄巢,都是这股力量失控的结果,哪怕本朝也还有方腊呢!而善用并引导这股力量的前提,首先就是上情下达不致于内外隔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事情不能再做了。
  民又不是傻子。
  愚民是没有前途的,一旦百姓醒悟是要算总账的。
  虽然衮衮诸公都是爱民如子,大宋百姓也是深明大义的,但毕竟还需要互相了解。
  比如咱们的官制改革。
  必须得让百姓知道,得听百姓对此的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要从善如流进行改正,这样才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内外一体,君民一心,共建我大宋之和谐盛世,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这黄巢方腊之流就复生了,那时候可就悔之晚矣,我想诸公也不想和逆构一样下场吧?
  但如何使得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呢?
  发告示?
  登闻鼓?
  这些要是真有用就不会生出方腊了。
  故此需要一个更加有效的办法,也就是四民大会,暂时先在汴梁城内召集士农工商四民的代表,共同组成四民大会,以后朝廷的政策,民间百姓的意见,都通过这个机构进行沟,等打退金兵以后,还可以向全国延伸,各地的士农工商都选出代表到汴梁来,使官家和朝廷对百姓的爱护之心可以直达民间,使民间的声音也可以直达天听。”
  杨丰接着说道。
  他实际上就是先搞个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就足够。
  毕竟这才是西元十二世纪,这个时代步子如果迈得太大很容易扯着蛋,但一个三级会议还是可以的,大宋朝本来就不是封建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