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粉碎机-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们必须离开。
  “这里乃是一巨大岛屿,巨大到甚至超过目前已经光复的华夏之地,岛上人烟稀少,而且都是些未开化的野人,大概几十万食人生番,别说是我们的火枪兵,就是过去的冷兵器士兵都能轻易将其扫灭。虽然岛上绝大多数地方为干旱荒漠草原犹如河西一带只能放牧,但其东部沿海和东南角,加起来不输四川的广袤土地仍旧适宜耕种。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座岛上遍布各种矿产,黄金,白银几乎可以说取之不尽,华夏之地下金银加起来都不如那里多,煤铁同样如此,在其东南海上另有一座较小的岛,那里温暖湿润堪比江浙。这两地可为一体。你们谁想去?”
  杨丰指着地球仪上刚刚解锁的澳大利亚说道。
  “仙师,不知距离多远?”
  张士诚说道。
  “海路万里。”
  杨丰说道。
  然后这些人全部低头不语。
  条件太差,先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吧!
  “仙师,为何不向西域呢?听鞑虏说当年他们灭西域各国时候,曾经一直向西打到极西之地,其地皆为白种人,信奉景教神但又与景教不同,所居类似中原之沃野,其兵穿多重锁甲乘大马,虽实力不弱,但依旧被拔都所击败,只是铁木真死亡,拔都才不得不停下以所占之地为钦察汗国,但据说再继续向东繁盛不输中原。”
  李思齐小心翼翼地说。
  “欧罗巴,的确如你所说,人口数千万但分无数小国,征服不难,估计后勤充足有五万火枪兵即可征服。”
  杨丰说道。
  陈友谅眼前一亮。
  “但是,这片土地瘟疫横行,之前十年间死了两千万,大概接近全部人口的一半,最惨的一座城市离钦察汗国并不远,全城死得总共还剩不足十个人,那么你们还想去吗?”
  杨丰笑眯眯地说。
  所有人毫不犹豫地摇头。
  “仙师,那大食之地呢?”
  李思齐不死心地问。
  很显然他知道的比较多一些。
  “可以,自河中向南,波斯高原到新月沃地再到尼罗河三角洲,这一带为单独一份,但必须得说明一点,首先西察哈台有一枭雄,实力强悍不输王保保,第二,这里的人都信奉大食教,会对你们进行顽强抵抗,所以征服的难度较高,第三这里气候干旱,面积虽然广袤但多数都是沙漠,但有一样好东西,这东西在手未来将前途光明,而且过些年欧洲的瘟疫结束,可以从那里向西征服欧洲。”
  杨丰说道。
  “仙师,这么远后勤如何补给?”
  陈友谅说道。
  “很简单,海运,多造船,造大型海船运输至巴士拉,在巴士拉登陆先征服这一带最富饶的两河平原,这里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数千里都是人烟稠密之所,占领这里然后繁衍生息一步步向外蚕食,估计最多两三代人就能够实现我所说的,不过想去这里必须教化其民,对于不肯接受教化的必须斩草除根。”
  杨丰说道。
  “此乃弟子之责!”
  陈友谅一脸庄严地说。
  看来他是惦记这里了,说到底澳大利亚之类太虚无缥缈,而且没有人口,但大食是什么情况他们还是知道的,那里至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可以以其为踏板向西征服,至于征服的难度那个不值一提,先去站稳脚跟,然后一代代努力,就像仙师所说,两代人不够三代人,一百年时间足够,他们是去为子孙后代立万世之基的,根本不在乎花多少时间。
  “你确定去那里?”
  杨丰问道。
  “弟子确定!”
  陈友谅说道。
  “那好吧,元璋,你负责给他们造船及后续补给。”
  杨丰对朱元璋说道。
  “弟子遵旨,陈王兄为昊天上帝宣教化于异域,弟子必定全力配合,陈王兄及随行将士在大明之财产一概保留,亲属暂留大明,想何时接去就何时,所需船只由大明海军负责,大明海军将护送其到达大食,元璋有一女刚八岁,愿嫁与陈王兄长孙,从此陈朱两家世代相好,以后人手不够尽管回大明招募。”
  朱元璋激动地说。
  终于打发出去一个,这些人如果留在大明他是真寝食难安啊!
  陈友谅淡然一笑举杯示之。
  然后两人相对一饮而尽,就这样朱元璋八岁的临安公主,和陈善儿七岁的儿子成了夫妻。
  “还有美洲。”
  杨丰拍着地球仪对众人说道。
  “仙,仙师,有没有近一些的?”
  张士诚弱弱地说。
  很显然他对美洲也没兴趣,不得不说这些人就是缺乏开拓精神,当然那里也的确太远,光中间那片广袤的蓝色就足够令人望而生畏,澳大利亚都没那么远呢!
  “近的,近的也就天竺了!”
  杨丰说道。
  “天竺不行吗?”
  张士诚问道。
  “你喜欢去天竺?”
  杨丰意外地说。
  “回仙师,弟子其实就想有个安稳的养老之处,弟子知道天竺人口众多难以全部征服,但弟子所求也只是一小块富饶安静的平原,能让弟子及部下平安度过余生,至于征服不征服的那是儿孙们的事情,我已经年近五十不想太多了。”
  张士诚说道。
  “这个容易,那你就去孟加拉,那里刚刚从德里苏丹国独立出来,地形几乎与苏杭一带无异,就是气候更热一些,完全就是一片水乡,种稻子无比适宜,唯一的缺陷就是人太多,而且同样信奉大食教需教化。但也有部分天竺教徒,后者极易统治,他们不会拒绝任何征服者,他们视人间的苦难为来世幸福的阶梯,然后他们就心满意足地忍受任何苦难,就是懒一些,毕竟他们的物产太丰饶。另外我还可以教你一种可以有效控制其人口,但又不会造成他们太大反抗的方法。
  你到那里以后还可以学鞑虏的办法,把咱们的人列为最高种姓,他们的教义里面人本来就分泾渭分明的四等,四个等级之间壁垒森严,互相别说通婚,低等的连和高等的接触的资格都没有。
  这个以后我再单独教你。
  总之那是一个很完美的,几乎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征服对象,然后以那里为基础,你的后代有兴趣的话就可以向整个天竺搞征服,和大明以吐蕃和缅甸的群山为界,另外控制对其他地方的贸易。”
  杨丰说道。
  “多少人能征服那里?”
  张士诚问道。
  “一万步兵足够了,他们的主要武器就是战象,那里河道密布,水网程度超过苏杭,骑兵在那里受到很大限制,他们的骑兵也不多,就是战象比较多,但那个在大炮面前完全不值一提,不过那里的矿产不多,无论煤铁都很少,只是适合农业。”
  杨丰说道。
  “那此事就请陛下帮忙了。”
  张士诚笑着对朱元璋说。
  “王兄见外了,你我兄弟还谈什么帮忙不帮忙,王兄及族人在大明之产业一概保留,包括王兄在利国监的钢铁工厂,苏州的军火工厂,这些统统都还是王兄的,王兄想造多少就造多少。”
  朱元璋眉开眼笑地说。
  他又清理出去一个。
  “仙师,弟子倒是想去这里看看!”
  方国珍指着澳大利亚说道。
  “可以,我给你全套海图,你造我之前说的那种巨型战舰,还可以给你指点各处矿产。”
  杨丰说道。
  “那弟子倒有意往殷洲开拓。”
  陈友定看着美洲说道。
  他俩也得铺后路,他们和朱元璋终究不是一路的,就算他们活着时候没事,他们的子孙也很不保险,先把这条路铺好,必要时候可以远远避开嘛!
  “可以,你们两家合作即可,你们都不缺航海的,然后建造新船各自去开拓一处,到时候也封你们一个藩王,说到底这颗星球广袤得很,你们包括元璋都不应该局限于华夏之地。如元璋亦可向南北开疆拓土,尤其是南洋诸岛,那里有取之不尽的香料,而且爪哇,暹罗等地皆富饶,还有向西如天山及河中等地,皆是丰饶沃野,就是向北的岭北尽管严寒,但亦非不能耕种。”
  杨丰满意地说道。


第825章 宪法
  这个世界就这么被他们瓜分了。
  张士诚去抢孟加拉安度晚年,顺便给他的后代打基础,以便他们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而且朱元璋很慷慨地表示,吐蕃以南,缅甸以西他和他的子孙都不会惦记,只要楚王……
  他把张士诚封了楚王。
  原本这个爵位就是计划好的,一旦朱元璋登基,就把张士诚改封楚王然后在淮南给他划块地,但现在楚王既然不要内地,那就改封到南亚次大陆好了,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以南,若开等山脉以西,阿富汗和伊朗以东,相当于原本历史上整个英属印度的地盘全算楚国。
  只要楚王还向大明称藩,那么大明与楚国就永远保持亲如兄弟的一家。
  另外他还给自己的儿子朱标预订了张士诚的一个女儿算未来的太子妃,弄不好还会成为未来大明皇后,这样也就算真得亲如兄弟了,不得不说老朱那也是很狡猾的,张士诚这些人出去后只能依赖大明做后盾,他们在前面打地盘抢金银财宝然后来大明采购各种物资,甚至于招募雇佣军,最终这些财富还是要流入他的手中。
  这样的好人当然要优待。
  而陈友谅依旧是汉王,他的汉国同样也挪到了中东西亚,自阿姆河以南楚国以西,埃及,西至地中海和黑海,相当于阿富汗,伊朗,整个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埃及这些地盘全是汉国的。
  当然,他得自己去拿下。
  但在大明的官方,这些地方就直接视为汉国,不再接受这一带那些番邦的朝贡,他们已经是汉王属民,只要汉王保持朝贡就行,至于汉王以后有兴趣向别的地方扩张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了,皇帝陛下也不会管的。
  而乌拉尔河,乌拉尔山,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汉国西界这条界线以西的欧洲,非洲统统都被列为教化之地。
  也就是蛮夷之地。
  对于蛮夷大家随便都可以征讨,谁打下的地盘归谁。
  他们俩是明确的藩国,而陈友定和方国珍两人原本只是郡王,朱元璋也给他们提升一级,方国珍变成了越王,陈友定变成闽王,反正就俩空头王,最多保证他们在大明的财产。而越国的封地挪到了澳大利亚,整个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还有新几内亚岛全都算越国,但南洋诸岛算大明的,而闽国当然不能是整个美洲,朱元璋看地图就知道这地方不能给一家,这么广袤的地盘要是发展起来和大明隔海相望那就是天敌。所以闽国只是得到了部分北美,实际上准确说是落基山脉以西,莫哈维沙漠以北,这个范围以外仍旧是大家都有份,也就是说墨西哥以南还有美国东部及加拿大的部分大家都可以抢,只是美国自落基山脉以西部分算闽国。
  实际上主要是加利福尼亚。
  当然,这只是朱元璋的小心思,但实际上整个美国都跑不了,这个只要到那里扎下根,剩下无非从西向东推而已,可不能小看陈友定手下那些福建山民的迁徙能力,只要越过落基山脉进入密西西比河流域,谁也扛不住几千里沃野平川的诱惑啊!
  于是明玉珍也忍不住了。
  他也得抢一块地方防备自己子孙后代被朱元璋弄死啊!
  大家都是聪明人!
  虽然历史上也有如窦家,钱家这样交出地盘后,依然还能保证后代富贵绵长的,但绝大多数都在一二代内被清理,再说窦家也没撑几代,钱家是缩头乌龟做的好。
  他不能不妨。
  出去抢块殖民地安置子孙,在海外经营一片天地,然后把部分族人都安置在那里,也算是给自己家族留一条后路,避免以后哪天被端,更何况这也是一条发财渠道,于是出去殖民的又加上了蜀王,他倒是没要什么封国,他已经有封国,本身就算是大明藩王,既然是藩王当然也有权利参与对美洲的殖民,而他抢到的地盘自然也就属于蜀国的,他在本土当指挥,族人在殖民地抢地盘,这个布局完全可以。
  事实上后来就连赵林儿也加入。
  他也得小心这个问题。
  更何况作为仙师弟子,他的眼界甚至比朱元璋更开阔,也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比如智利的硝石矿之类的,还有南美的各种新式作物,这个他都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同样也加入殖民美洲行列去为宋国抢地盘。
  这些家伙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连同后来明朝自己组织的,再加上朱元璋几个儿子组织的……
  朱元璋儿子们也是藩王。
  而且大明的藩王制度也改变。
  不是武力统一的朱元璋,必须得照顾各方势力,这些人明显不会为养老朱家的子孙承担太多义务,所以在占据压倒性优势的非吴国系统各路宣抚使的反对下,原本朱元璋设计的藩王制度被推翻了。新的藩王既然有封地那么朝廷就不会再掏一分钱,宋藩,蜀藩如此,朱元璋的儿子们也得如此,另外藩王既然建藩,那么他们的子孙也是他们自己养活,同样不能由朝廷负担,实际上就是推恩制。原本历史上藩王增加一个孩子就能增加一份收入,但新的制度下增加一个孩子分走一份家产,一个藩王既然建立那么他的封地就是固定,从他分支开的子孙只能从他的封地上分地盘,汉朝的推恩令就是这样的。
  朱元璋有点不满意也没用。
  毕竟他不是武力统一,他的统一只是大家给仙师面子,如果他真得惹火这些军阀,大不了人家继续割据或者鼓动老百姓闹事,甚至让前线那些他们系统的军队哗变。
  只要仙师不干涉,陈友谅现在就能让张定边纠集人马突袭应天,现在的应天可是没什么守军,兵临城下的话朱元璋连反抗能力都没有,同样张士诚也能把五十斤巨炮怼到应天城外,而陈友定,方国珍,明玉珍甚至云南贵州两广这些地方的军阀们,同样可以不再买朱元璋的账。
  所以朱元璋必须尊重各地的意见。
  而他封自己儿子为藩王别人没意见,但他要把藩王像原本历史上一样当朝廷的寄生虫,那大家就肯定不答应了,都不是傻子,你这样老朱家增加一个子孙就是增加一份俸禄,过两百年你们朱家子孙领的俸禄加起来恐怕超过所有文武官员,这钱可都是得我们交税来出。
  我们傻呀!
  你封几个藩王就几块地,而且有宋,蜀二藩为标准,你的儿子绝对不能超过他们,他们都是和你平起平坐的,你的儿子有什么资格超过他们?另外既然是开藩也就不能再领朝廷俸禄,除非他们做朝廷的官。
  否则什么叫开藩?
  开藩就是单独为一国,你都单独为一国了,凭什么还让大明朝廷给你发工资?总之朱元璋的藩王制度完全改变,所以这些藩王在以后都只能自己养活自己,而当闽越宋蜀等藩在殖民地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后,朱元璋的儿子们肯定也要跟着一起去殖民地发财。而他们都从殖民地运回源源不断的财富后,朝廷当然不可能还忍得住,然后朝廷的船队也就起航,事实上到最后,这些家伙为了在殖民地争夺利益,甚至还大打出手,就连扮海盗攻击朝廷船队的事情他们都敢干。
  当然,是在殖民地打。
  而他们在本土不但依旧谈笑风生甚至很多还互为婚姻呢!
  总之他们几乎瓜分了所有殖民地。
  别说美洲各地了,甚至就连非洲都被他们瓜分了,尤其是黑奴,当然肯定是阉奴,这个时代大明也能见到黑奴,而且都是阿拉伯商人带来的阉奴,这种好传统肯定要继承。这种罪恶的贸易繁荣后,甚至连汉国和楚国都加入殖民狂潮,为了争夺黑奴贸易控制权,两家还互相宣战在海上搞战列舰对轰,最终谁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只好在大明皇帝陛下主持下和谈拉倒。
  改变的不仅仅是藩王制度。
  实际上在天命之主诞生后,各方势力最主要的乐趣,就是以各种方式围攻这位新君,无论这些军阀也好,还是那些守土官员也好,甚至朱元璋自己手下的部分人,都以围攻他为乐趣。毕竟谁都明白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的帝国即将建立,而在这个帝国正式成立前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各种制度,尤其是限制皇权的制度,没有哪个大臣喜欢一个独断的君主,没有哪个地方喜欢强势的朝廷。军队要更大自主权,地方要更多利益,商人要权利,文人要科举,农民要减赋,所有人都有他们想要的,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皇帝不能太独断专行。
  必须得给朱元璋套笼头。
  这个笼头就是各种制度,而且必须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制度。
  “你们议一份盟约如何?”
  杨丰说道。
  “盟约?”
  一帮大小军阀茫然。
  这些都是来参加登基大典的,包括何真,高明寿,杨铿,甚至从安南来的陈叔明,汉,吴越两国北伐过程中自己任命的宣抚使们,刚刚在徐达大军压境威慑下投降的张良弼和孔兴两人,他们算是相比之前那几个低一等级的,不过他们仍然惦记着争取自己的利益。
  “对,一份盟约,一份在本仙见证下共同确立的,包括元璋及其子孙都必须遵守,同样全天下也都必须遵守的盟约,以后所有制度,所有法律都必须遵循这份盟约,与这份盟约相违就示为违背天意。如果元璋及其子孙违背盟约,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违背天意,他们的天命也就失去,那时候其他有能力的华夏之民都可以推翻他重建新的帝国。这份盟约我会起草然后你们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连同元璋及诸藩王一起坐下来共同商议,若大多数人同意,那么由我将其同样写入盟约,等登基大典上共同以这份盟约来对天盟誓,日后新君继位也必须以这份盟约来盟誓方可继位。”
  杨丰说道。
  实际上这就是立宪。
  这一点同样也是必须的,都快十五世纪了,还不赶紧立宪那就纯属找事情了,趁着现在控制局势的绝大多数还不是儒生,甚至绝大多数都出身贫寒,赶紧把一份有利于普通百姓的宪法确立下来。
  这是士绅实力最弱的时代。
  朱元璋是佃户,陈友谅是底层小吏,张士诚是私盐贩子,明玉珍是自耕农,方国珍是海盗,哪怕刚刚投降的李思齐也是小吏,他是县典史出身的,陈友定也是自耕农当兵,数得上的巨头里面也就何真一个地主,但没有一个是真正儒生,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原本目不识丁。这些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小,而且出身里囊括社会各个行业,都是上战场打天下的,由杨丰负责起草纲领,他们坐下来商议细节,最后制定一份儒家色彩最淡的宪法然后以天授旗号确定,从而使大明直接进入宪政时代。
  皇帝仍旧是最高统治者。
  但君权天授,他必须遵守这份对天盟誓的宪法,他敢反对的话那些野心家立刻就会跳出来,甚至如果他激怒百姓,百姓也可以去海外把那些藩王迎回来,就像英国人喜欢去迎外国人当国王一样。
  陈家也好张家也好可都曾经是天命之主的候选人,他们手中玉册可没收回,若朱家失去天命,他们当然有资格接手,杨丰把他们扔到外面就是做这种准备的,如果老百姓无法忍受朱家统治,大不了起兵然后去迎他们然后里应外合夺朱家江山,甚至某一天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的后代在海外发展出足够的实力,在他们的威胁下朱家的后代还必须收敛些以团结治下百姓,否则这些人就拿着盟约找他茬他也无可奈何。
  至于真发生这种内战……
  那就战好了。
  反正都是炎黄子孙,反正他们也都不敢改信别的信仰,真敢信别的宗教的话他们连统治自己领地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跟朱家争天命了!


第826章 新大明帝国
  既然是仙师提出的,那当然所有人都支持……
  包括朱元璋。
  他不支持也得支持,他根本就没有反对的资格,更何况这东西对他也没什么坏处,至少可以把他的君权天授通过文字明确下来,如果说以前帝王说君权天授只是自说自话,但仙师主持下的这份盟约,就可以把君权天授这一点变成世世代代传下的铁律。
  这对他的后代有好处。
  就这样仙师很快拿出这份盟约的主要纲领。
  首先开篇就确定了一点华夏之民人人平等。
  华夏之民无高低贵贱之分。
  无论王公贵族,贩夫走卒,无论男女统统都平等,当然,这个华夏之民的范围比较灵活,具体解释这个由各家讨论决定,但只要纳入华夏之民的范围,那么就是人人平等。不准再以华夏之民为奴婢,哪怕当仆人丫鬟也只能雇佣,这个问题不算步子迈得大,宋朝就已经是这样,大明继承自大宋当然也要继承这一点,奴隶制度本身是异族入侵的遗毒,这只能说是恢复旧制。包括皇帝与庶民也同样是平等的,皇帝之所以是皇帝,仅仅在于他得到昊天上帝的授权,但本质上他与庶民没什么不同,这一点也不算什么,中国本来就是将相王侯宁有种乎。
  不过这一条还是令包括朱元璋在内很多人都有些纠结。
  毕竟他们都奴仆成群。
  然而他们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仙师提出的,谁也不敢不同意,朱元璋敢不同意那你这天命收回,汉王请上位,于是张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