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隋(风华)-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许乱!”

“不许逃!”

“给我顶住!”

……

单雄信等郑军大将一见不妙,纷纷喝骂,甚至连杀数十郑军溃兵立威,然而,郑军士气已然崩溃,兵败如山之下,根本非人力所能阻止,反而越逃越多。

“杀呀——”

高士龙大喜,趁机率四千幽燕铁骑左冲右突,在乱军中杀了个酣畅淋漓。

李靖也立时脱困,与高士龙合兵一处,直奔单雄信等郑军大将。

此时,单雄信等人除了自己的亲兵队外,根本无法指挥郑军的一兵一卒,见李靖杀来,不禁唬得魂飞魄散。

郎奉慌忙道:“杨老将军,单将军,事急矣,咱们快撤吧,且先寻到陛下再说。”

“罢了,走!”

杨公卿满脸痛苦地长叹一声:浩浩然六万精锐战兵啊,竟被李靖以区区数千骑兵一举击溃,真是奇耻大辱啊!然而,事已至今,也只能逃命要紧了。

当下,杨公卿、单雄信等战将掉转马头,便在亲兵们的护卫下,向后方抱头鼠窜而去。

“追!”

李靖二话不说,率数千铁骑紧追不舍,杀得溃逃的郑军是人头滚滚,尸横遍野,一时间,浩大的战场上,数千赵军骑兵追得好几万郑军是漫山遍野、疯狂逃窜,真是蔚为奇观。

很快,本就筋疲力竭的郑军大多跑不动了,心灰意冷之下,为求活命,远远地见赵军冲杀而来,便纷纷跪地举手而降。

赵军见状,虽然不杀,却也末停下受降,只是继续冲杀,誓要将郑军一举彻底摧毁。

其实,对李靖这等千年一出的盖世名将来说,以寡击众、以弱破强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法轻轻一击便可。

不得不说,以王世充的军事才能,对付李密尚可,但在李靖这种真正的军事大家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败得一点也不冤。

很快,郑军溃兵就铺天盖地的逃到了大营之前,而赵军精骑却依然凶神恶煞的紧追不舍。

留守大营的两万郑军辎重兵一见战兵主力都完了,又听说王世充已死,哪还有心守寨,纷纷一哄而散,也‘踊跃’加入了溃兵的光荣行列,逃命去也。

李靖见状,也不入寨,干脆穿营而过,继续冲击,反正不把郑军是彻底击溃,是绝不罢休。

……

却说罗艺,率燕云十八骑和一千精骑是紧追王世充不舍。

可怜王世充,身边紧剩数十骑相随,是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拼命地打马狂奔,欲图逃回军营,以作喘息。

然而,罗艺早有所料,迅速分出五百轻骑,从左边兜截,堵死了王世充逃回军营的去路,王世充一见,惊恐欲绝,只得掉转马头,奔东南方溃逃而去。

罗艺继续紧追,很快,就迫近了王世充。

可以想像,郑军的战马累了一上午了,焉能跑得过养精蓄锐已久的郑军。

王世充见赵军迫近,越发心慌,拼命打马,直恨不得飞将起来,然而,前方一条突然出现的大河彻底堵死了王世充的去路,一时间,真个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哈哈……”

罗艺见状,一边勒马指挥大军围上,一边大笑道:“王世充,我看你这回还往哪跑?”

王世充看着眼前的大河,面若死灰:难道,朕纵横一生,今日却要落得如项羽一般的下场吗!?

“陛下,”

王世充的数十侍卫一见大势已去,相视一眼,决然道:“大势已去,请容臣等先死。”

王世充一脸呆滞,默然无语。

“杀——”

这数十侍卫怒吼一声,向罗艺猛冲过来,就是死,他们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放箭!”

罗艺眼都不眨一下,霎那间,一阵箭雨倾泻而下,王世充的数十亲卫尽皆落马丧命,以死亡来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一时间,无主的战场悲伤嘶鸣,一片悲凉。

“王世充,”

罗艺摧马上前,傲然道:“快投降吧。我家陛下仁慈,或如对窦建德一般饶你不死。”

王世充彻底绝望了,他想自求一死,但是,握住了剑柄时,手却发起抖来,实在没有那个勇气,内心激烈挣扎了半天,不禁仰天长叹:“罢了!朕无福当有天下,降了便是。”束手待缚。

……

战至傍晚时,李靖追出五十里外,方才结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追歼战。

计点战果,其计斩杀郑军二万一千余人,俘虏三万五千余人,其余溃散无踪,并且,除了俘虏王世充外,还抓住了杨公卿、郎奉、张世方三员大将。

至于张镇周,重创之中,更是束手就擒。

只有单雄信仗跨下宝马和手中长槊,硬生生杀开条血路,逃窜而去。

可怜王世充,大破李密不过两个多月,登基更只有月余,就成了人家的俘虏,煊赫一时的郑国更因王世充的被俘,迅速地走向末路,真是短命皇帝、短命王朝!

这一役,李靖威震天下!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破虎牢

关中在风起云涌。徐茂公却也没闲着。

接到秦冲令其攻击王世充侧背的旨意后,徐茂公即以主帅的身份,征调侯君集前来黎阳仓会合。

此时,侯君集已扫平山东,张金树等高开道降将也被其用借刀杀人之计除去,又收伏了徐圆朗、孟海公等反王,拥兵十数万,声威大振,称雄山东。

这一天,一接到徐茂公的调兵命令,侯君集的脸色就有些难看。

侯君集为人一向高傲,他认为,即使三卫联合征讨王世充,那主帅也应该是自己,而不应该是徐茂公这个新降之臣,对秦冲的偏心不禁有些愤愤不平。

帐中诸将都是侯君集的心腹,见状也纷纷替其不平。

“都督,”

徐圆朗一抱拳,很不服气道:“陛下处事何等不公!您扫平山东,可谓劳苦功高,这主帅的位置舍您其谁?那徐茂公新降之人。有何德何能居您之上?”

“徐将军所言甚是。”

孟海公也附和道:“都督,您如今雄霸山东,拥兵十数万,又何必看人脸色,不如自立为王,岂不快活!?”

“就是。”

一群人也纷纷附和,这些将领多是侯君集在山东收服的,只知侯君集、不知秦冲,都有心串唆侯君集立国,这样他们就是开国功臣,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住口!”

侯君集听得脸色一变:“尔等焉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此次就算了,日后再犯,定斩不赦!”

众将悚然,遂不敢再言。

说实在的,侯君集虽然对秦冲让徐茂公挂帅的决定有些不满,但还远没到反叛的地步,秦冲拔其于微末,备加重用,侯君集还是十分感激和忠诚的。

而且,侯君集也有自知之明。

他为将或可纵横天下,但若为君,却绝没有那种帝王的政治手腕,而且,就算他想反,副帅寻相、虎贲将李宝山、徐万方都是马邑旧将,也不会同意。

所以。反叛之事绝不可行,侯君集可不希望自己落得像宇文化及那样凄惨的下场。

“都督,”

徐圆朗小心翼翼道:“那徐茂公调咱们去黎阳仓,去还是不去?”

“去。”

侯君集冷哼一声:“为什么不去?我是给陛下面子。不过,我倒要看看,那徐茂公有什么本事居我之上。若他统军无方,我定要向陛下禀告,夺其帅位。”

“对,对。”

诸将一阵附和。

“那好,”

侯君集沉声道:“寻副帅在琅琊郡剿匪,速调其回返。其余诸将整顿兵马,准备出征。”“诺。”

诸将领命。

……

十月二十四。

侯君集择精兵四万北上黎阳仓,与徐茂公、王伏宝会合。

十月二十八。

黎阳仓。

中午,徐茂公、王伏宝率数百亲卫至城外十里,在黄河边的重要渡口黎阳津迎接侯君集部。

很快,便见黄河之上驶来数艘大型战船,船上旌旗招展,都是斗大的‘侯’字,寒风烈烈中,战船乘风破浪,飞速而来。片刻之间,就已接近了北岸。

“来了。”

徐茂公微微一笑:“王兄,走,咱们迎一下侯都督。”

“好。”

王伏宝爽快地点了点头,他为人宽厚、豪爽,对秦冲让徐茂公当主帅并没有什么不同意见,而且,他和徐茂公相处日见,对其军事才能也是十分的钦佩。

当下,二将下马,率众亲卫至渡口相迎。

不多时,战船驶至岸边,减速、停泊,随即,一名全身银盔银甲,身材修长、健硕,满脸彪悍的大将走出船舱,直下船桥,不是别人,正是侯君集。

“侯老弟,久违了。”

王伏宝先笑着上前,和侯君集抱着捶了捶胸,两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见过侯兄。”

徐茂公随之上前,一脸谦虚道:“徐某年轻识浅,日后同殿为臣,还望侯兄不吝赐教啊。”

“客气。”

见徐茂公对自己如此礼让,侯君集心中的火气也消了一些,却仍是不咸不淡道:“徐老弟可是主帅,侯某日后只管奉命而行。哪敢有什么赐教。”

徐茂公见状,心中苦笑。

侯君集的脾气,他听王伏宝说过,有此态度不足为奇,其实,徐茂公也没料到,秦冲会让他担当三卫主帅,但既蒙秦冲信重,徐茂公也是舍我其谁!

不过,他为人圆滑、大度,对侯君集的不敬态度也不以为意,而且,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和侯君集的关系。

一个不能处理好和麾下将领之间关系的主帅,那还是好主帅吗!?

“呵呵,”

徐茂公毫不以为忤地微微一笑:“侯兄真是谦虚。走,城中已备好酒宴,替侯兄接风,请。”

王伏宝松了口气,他还怕徐茂公恼火侯君集的态度,两人闹崩,一见徐茂公大度,赶紧也帮腔道:“是啊,侯兄。快请吧,咱们兄弟俩今天可得好好喝两杯。”

“好。”

侯君集见徐茂公在自己面前摆足了谦虚的态度,虚荣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当下也给了点笑脸:“好,那走吧。”

当下,一群人便直奔黎阳仓,然后自有一般应酬,暂且不提。

……

次日。

徐茂公的右金吾卫、侯君集的左武卫、王伏宝的右威卫,三路大军共计一十二万人,誓师出征。渡黄河,直接杀奔虎牢关而去,西击王世充的侧后。

十月三十一。

徐茂公率军进抵虎牢关,在关前十里外扎营,虎牢关守将王玄恕以及宋蒙秋赶紧提高戒备,日夜严防。

当夜,徐茂公即召集众将议事。

帅帐中,徐茂公居中,王伏宝、侯君集、林楚雄、寻相、张亮、赫孝德、徐圆朗、孟海公等,也是名将济济、群星璀灿。

“诸公,”

徐茂公扫视一下诸将,肃然道:“如今,陛下西进关中,直逼长安,眼看霸业将成,但是,却面临着李唐河西援兵以及王世充的巨大压力,不容乐观。我等身为臣子,当要为陛下分忧,所以,咱们攻袭郑国侧后、以牵制郑军的使命一定要做好,最好,咱们能攻破虎牢、直取洛阳,迫王世充回军。”

“哼!”

侯君集鼻子里哼了一声,不阴不阳道:“徐老弟倒是志气可嘉,不过,虎牢可是天下七大雄关之一,关山难越,不知道徐老弟有何妙计能取此雄关?”

张亮、赫孝德等人一听大怒,侯君集这话,分明就是看不起徐茂公吗,一时纷纷怒目相视。

徐茂公却不以为意,看着张亮、赫孝德,微微摇了摇头,示意其等不要激动,然后微微一笑道:“蒙侯兄见问,徐某却还真有一计。这里请诸公参谋一下。”

“好,好。”

王伏宝赶紧和稀泥,色眯眯道:“徐老弟请说。”

徐茂公点点头,镇定自若地娓娓道来:“虎牢,天下雄关也,依山傍险而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所以,强攻绝不可取,而且必旷日持久、伤亡惨重,因为,本将决定智取。

虎牢虽险,却是一小城,如今聚集了多达五万五千人的郑军,粮草的耗费必然十分巨大,时时需要从洛口仓补给,我的计策便是袭击郑军运粮队,然后李代桃僵地诈城。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妙啊!

诸将一听,眼睛都是一笑:这招可是十分的阴险、狠毒,那王玄恕、宋蒙秋不过都是泛泛之辈,恐怕八九都会上当。

侯君集也是一愣,如此妙计,恐怕就是他也末必想得出来,一时间,对徐茂公也不禁有点服气了:这个徐茂公,倒还真有点本事,难怪陛下会这般看重他。

“都督,”

张亮看了一眼侯君集,当即力挺道:“此计甚妙,王玄恕、宋蒙秋两个鼠辈定会上当。若能一取攻克虎牢天险,必是美谈一件,名垂青史。”

侯君集撇了撇嘴,却是没有言语。

见侯君集没吭声,显是也默认了此计不错,众将便纷纷附和起来,都表示赞成。

“那好,”

徐茂公见一计镇住了侯君集,心中也松了口气,笑吟吟道:“既如此,我等且来商议一下细节,勿求一举功成。”便和众将商议起行动的细节,反复推敲,以求万无一失。

……

十一月初二。

虎牢关以西,三十里外,东沟——顾思名义,这是一条山沟,却是直通虎牢的咽喉要道,因此,山沟中修建了一条宽敞、平直的官道,以利交通。

此时,天已近晚,寒风在山间呼啸盘旋,冻得人直打哆嗦。

在官道上,一支郑军的运粮队正迤逦而行,这支运粮队约有一千辆大车,押运兵卒三千人,民夫两千,押送着够虎牢守军十日所需的粮草,真个是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这鬼天气!

一阵寒风卷来,负责押送的郑军虎牙郎将朱温不禁缩了缩脖子,然后大声道:“都给我快点,日落前赶到东沟镇休息。”他可不想夜晚睡在这冻死人的山沟里。

车队立时加快了脚步,押送的兵卒和民夫自然也想进镇休息。

就在这时,两侧的山梁上突然出现了数名骑士,为首的赫然便是徐茂公、王伏宝,两人仔细看了一眼沟中正恍然不觉的郑军运粮队,彼此笑着点了点头。

二人身后,一骑飞奔而去。

“杀——”

很快,一股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响起,两侧山梁上冒出了无数的赵军将士,密集的羽箭像铺天盖地的蝗虫般倾泻下来。

“扑、扑……啊……”

押运的郑军和民夫立时死伤无数,有没头苍蝇般四处乱窜的,在拼命钻车底的,乱作一团。

“不要慌,把车围成圆阵,给我顶住!”

朱温反应倒快,初一听到喊杀声,便一骨碌滚下马背,被几名亲卫赶紧用盾牌护住,略一定神,便拼命地指挥郑军,欲图结成圆阵,固守以待援军。

然而,他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一阵密集的箭雨后,足有数万赵军便漫山遍野地从山峦上冲将下来,将长长的郑军运粮队截成了无数段,杀得是区区三千郑军是哭爹叫娘、惨不忍睹。

完了!

朱温眼前一黑,如此多的伏击赵军,他就是神仙,今天也难逃一死。

“这个是郑军大将,徐都督说了,抓活的。”

忽啦,足有数百赵军瞥见了衣甲鲜亮的朱温,虎视眈眈地围将上来。

朱温大骇,他并不是那种能够慷慨赴难、舍身取义的勇士,他这个人很珍惜生命,他才三十多,还不想死,当即慌忙道:“不要杀我,我、我们投降。”

朱温一降,三千郑军更是兵败如山倒,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

很快,当夜幕降临时,战斗已全部结束,三千郑军非死即降,无一漏网,赵军抓紧时间,迅速地打扫战场,将战斗的痕迹清除干净,然后迅速地消失在山峦之中。

次日,中午。

虎牢关后关。

巨大、雄伟的关城静静地扼险而立,由于是战争状态,后关之上,郑军也是岗哨林立,以防赵军偷袭。

忽然,一支军队从西方迤逦而来,立时便有巡哨的斥堠报与了当值的虎牙郎将胡琛,胡琛赶紧走到城边,探头一望,那‘郑’字的大旗让他心中一宽。

很快,这支郑军来到关下,无数沉重的粮车更是让胡琛放下心来:是运粮队!

“喂,”

胡琛报出头,冲关下大喊:“城下领军的是哪位兄弟?”

“胡老哥,是我啊。”

朱温一听,当即喊了一嗓子,心中却紧张非常,他的身后,跟着足足二十名‘亲卫’,全是赵军所扮,只要他敢露出一丝一毫的不对,就会被立即格杀。

再一想及,徐茂公向他许诺的,只要他骗开虎牢关,不仅饶他不死,还会升他当虎贲将,朱温便心甘情愿地效命起来——乱世之中,识时务者为俊杰吗。

“呵呵,”

胡琛一见笑了:“原来是朱老弟,你等着啊,我替你开门。”他和朱温都是关中人,算是老乡了,旧年一直投身‘骁果卫’,在乱军中也算混了个出身。

“吱嘎——”

很快,沉重的关门发出一阵刺耳的怪响,缓缓打了开来。

朱温身后,扮作一普通郑军的王伏宝松了口气,他还准备了对方会查验令箭、关防等其它手续呢,没想到是熟人,根本没用着,低声道:“准备战斗!”

身后,扮作郑军运粮队的赵军们眼光一寒,暗自握紧了兵器。

终于,关门大开,胡琛大步迎了出来,笑呵呵道:“朱老弟,快进来吧,赶紧将粮草交割了,咱们中午好好喝两杯。”

“没问题。”

朱温一口答应,冲身后一摆手:“走,随我进关。”一摧马,便引着运粮队直奔关门。

当走到关门口时,王伏宝猛地握出横刀,厉喝一声:“动手!”刀光一闪,猛地劈砍而下,将措不及防的胡琛一刀砍翻,死尸倒地时,满脸皆是愕然。

朱温见状,一个闭眼,长叹道:胡兄,兄弟也是身不由已,对不起了。

“杀——”

扮作郑军和民夫的五千赵军立即发难,一气击杀了关门口的数十郑军,然后,潮水般涌入关城,一部分控制住关门、接应后续大军,一部分则奋力抢城。

可怜郑军措不及防,末等其反应过来,数百米长的后关便已落入了赵军之手。

此时,正是午饭时间,大部分郑军都去关中吃饭了,留守后关的只有数百人,这也是徐茂公特意选择的时间,果然收到了奇效。

“当、当——”

关城之中,立时警钟长鸣,王玄恕和宋蒙秋听到噩耗,差点没惊得昏过去,赶紧点起城中数万郑军,猛扑向后关,欲图在赵军主力到来之前将其夺回。

此时,王伏宝率五千赵军早已严阵以待,城上,弓弩俱张,刀、剑出鞘,城下,一队队赵军则是刀盾兵为先导,列成一个巨大的孤线,死死守住城门。

为作区别,每个赵军的头上都扎着红色的头巾,却有一种决死一战的肃杀。

“弟兄们,”

看着潮水般涌来的郑军,王伏宝厉声道:“不要怕,只要咱们守上半个时辰,徐都督的主力就会赶到。杀贼——”

“杀贼——”

五千赵军山呼起来,士气振奋至极。

“进攻,给我进攻,夺回后关。”

王玄恕神情扭曲,挥舞横刀:“哪个敢后退一步,老子杀他全家。”

“杀——”

郑军也知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数万人当即如狼似虎般外将上来,猛攻城门和后关。

“顶住!”

王伏宝率军拼死抵抗,力战不退,一时间,虎牢后关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

“冲啊!”

“夺取虎牢!”

“活捉王玄恕!”

……

很快,关前、关后杀声震天,关前是早有准备的侯君集率左武卫杀来策应,关后,则是徐茂公率右金吾卫、右威卫赶来增援,两军好几万人迅速迫近。

完了!

正猛攻王伏宝的郑军一时心慌意乱,傻子也知道这虎牢关守不住了。

王伏宝五千人却越战越勇,竟将数万郑军迫退开去,死死守住防线。

终于,徐茂公率主力赶至,一涌冲入后关,侯君集也在关前奋力攻城,前后夹击之下,郑军进退失据,迅速崩溃,一时间,是抱头鼠窜,兵败如山倒。

“完了!”

王玄恕见状,眼睛一黑,慌忙对宋蒙秋道:“宋将军,虎牢守不住了,这、这如何是好?”

宋蒙秋也傻了眼,如今,前后皆敌,他们是插翅难飞,苦笑道:“汉王殿下,如今,要想活命,只有投降一途了。”

王玄恕瞠目半晌,眼见得赵军已如狼似虎的冲近,只好长叹一声:“好吧。”

当下,这两个心有灵犀的怕死鬼束手就擒。

……

一个时辰后,虎牢全关陷落,守城的五万五千郑军,战死者万余,其余尽皆投降,王玄恕、宋蒙秋投降被俘。

经此一战,徐茂公声威大振。

第二百一十九章 捷报频传

十一月初六。

傍晚。

秦冲站在帐外。遥望苍穹。

天空,阴云密布,寒风怒吼,凭经验,秦冲知道,就这两天,肯定要下雪。

唉——

秦冲有些忧心忡忡:一旦下雪,这仗就越发难打了,战事一旦拖延,变数便难以控制。尤其是潼关,十天的时间已经到了,不知为何还没有消息传来。

一时间,秦冲是深切地感觉到,帝王风光的背后,承担着何等巨大的压力。

“陛下,”

身后,刘虎关切地走了上来:“要下雪了,外面太冷,您还是进帐吧。”

秦冲苦笑着摇摇头:“朕坐不住啊,潼关的情况也不知如何了,药师也没一点消息传来。”

“陛下。”

刘虎安慰道:“大将军神机妙算,说十天破敌,就一定有把握,你且安心等好消息便是。”

“希望如此吧。”

秦冲叹了口气,信心却有点不足,毕竟,李靖与王世充的兵力差距太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