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等候)-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便说个花絮,在这次储蓄事件后,邓启帆主持的内书房向下打招呼,要禁止《喀秋莎》的传唱,因为毕竟要避讳,那位“喀秋莎姑娘”可能是吴世恭大人的女人呢。
可是根本就没有人来理睬这个招呼。这时候,《喀秋莎》这首歌已经成为了汝宁军中传播最广的“爱国歌曲”,而见到屡禁不止,吴世恭的态度又是不置可否,邓启帆他们最后也只能够无奈地作罢了。
〖
第四百一十五章皆大欢喜
()身处巨大的幸福中的付斋还是有些眩晕,以致于他踏下台阶的时候差一点踩空摔倒,而他身边的常猛连忙上前扶住了他。
站稳以后,付斋连忙笑着行礼道:“多谢常管家了。学生太高兴有些失态啦!”
“无妨!无妨!”常猛连忙还礼,并且强颜欢笑道,“以后小的也需要付大人多多帮衬呢!”
心神激荡中的付斋并没有听出常猛话中与往rì有些不同,他连着向常猛作揖几次后就高高兴兴地告辞了。
在前些rì子,吴世恭派人向侯老太爷和叶忠提出了建立济民垦荒商行的构想,立刻得到了他们热烈的响应。
如果垦荒商行成功的话,一来可以提高侯家和叶忠在河南当地官宦士绅家族中的威望;二来可以稳定归德府和汝宁府周边的乱局;三来可以到崇祯皇帝面前邀功;四来可以为自己家赚取银子。
而要付出的,无非就是自己的一些威望和官府中的关系,再加上要派出去一些自己的家丁和矿丁,又不用自己人去冒险,所以这种好事侯老太爷和叶忠又怎么会不答应呢?
当然侯老太爷和叶忠也知道垦荒商行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是汝宁军的武力支持和屯田庄子的管理,所以他们一致要求将由汝宁军派人主事这个垦荒商行。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汝宁军将在这个济民垦荒商行内占有二成的股份,侯家和叶忠各占一成半,其余的股份将由汝宁府和归德府的十几家大族瓜分。
侯家等大族将出五百家丁,叶忠出五百矿丁,而汝宁军将出一个团的兵力,还有抽调了八十几位有着屯田和护庄队训练经验的官员,组成了这个济民垦荒商行。
而在之后占有了那些抛荒地以后,再按照股份分别出口粮、出农具畜生、出种子来安置垦荒流民,设立屯田农庄。
而吴世恭考虑再三以后。把自己的管家常猛推到了济民垦荒商行大掌柜的位置上。对于常猛这个人选,其余的股东也都一致赞同,他们都是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再说常猛也是吴世恭的贴心人,万一垦荒商行有什么难处,也容易得到吴世恭的帮助。
可是常猛自己心中没有底啊!他知道,吴世恭这次把自己安排了出去,确实存着抬举自己的用意。可常猛也怕自己把事情搞砸,毕竟他以前根没有什么军事和民政方面的经验。
所以刚才常猛已经开始和付斋攀交情,他知道自己以后不可能什么事都倚仗吴世恭,也需要和汝宁军的其他高官搞好关系。
可是不管怎么样,常猛还是有些紧张,所以送走付斋以后。他就呆呆地站在院子角落中,仔细地思考着该如何尽快打开济民垦荒商行的局面。
常猛是如此认真,连吴世恭又送了俩位客人出书房的时候,他都没有察觉。直到吴世恭向着常猛咳嗽了几声,常猛才恍然大悟般立刻上前送那俩位客人出去。
而这俩位客人正是郑蛟和闽海商行将在汝宁开设分号的郑掌柜俩人。郑蛟这次来是来送郑掌柜上任的,当然他也想亲眼看一看到底吴世恭在汝宁的实力是怎么样。
可一到汝宁,郑蛟就吓了一跳。因为他看到四海钱庄门口的长龙,那些狂热储蓄的人群给了郑蛟极其深刻的印象。
而这一下子,郑蛟就起了心思,因为他看中了汝宁军的一样东西,那就是汝宁军中强悍的兵丁。要知道,现在正是郑芝龙和刘香相斗最激烈的时候,如果有了汝宁军兵丁的加入,那郑芝龙获胜的希望又能够大了许多。为此。郑蛟甚至不惜付出一些代价。
所以今天会面以后,郑蛟立刻向吴世恭提出,要雇用一批汝宁军的兵丁。而吴世恭当然也是婉拒了。对于吴世恭来说,汝宁军的每一位兵丁都是自己的宝贝,他怎么会把他们卖出去去当雇佣军呢?
见雇用未成,郑蛟倒也没有其他想法,于是他就与吴世恭相互介绍着各自势力的情况。不过当吴世恭介绍到汝宁军的济民垦荒商行建立的情况时。郑蛟一下子心动了。
对于明朝当时的人来说,无论什么产业再赚钱,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最稳妥的产业还是土地,就是通过海贸赚取巨额暴利的郑芝龙也不例外。
可是郑芝龙所在的福建山多地少。他开发的台湾又有着荷兰殖民者的竞争。所以在内地购买大量的熟地也就是郑芝龙一贯的追求。可是内地的熟地基上都在官宦士绅大族手中,根不可能给郑芝龙买到,所以这次听到吴世恭的垦荒商行可以得到大量的抛荒地,郑蛟顿时按耐不住了。
郑蛟也知道济民垦荒商行占有的抛荒地不一定可以全部占下来,毕竟很多抛荒地以前都是有主的。可是毕竟抛荒地的总量太大,只要占有一小部分,那么这绝对的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于是郑蛟立刻向吴世恭提出了以下的方案:郑家想要济民垦荒商行的一成股份,做为交换,郑家将送给吴世恭四条海船,而这四条海船将由郑家来经营,所获取的利润都归吴世恭所有。
吴世恭一听以后,简直怀疑郑蛟有什么猫腻,因为这个条件太优厚了。对于吴世恭来说,垦荒商行的目的就是屯田,也就是为汝宁军带来粮草和兵源,赚钱与否反而是次要的考虑。而听了郑蛟的介绍,吴世恭也知道那四条海船顺利的话,每年将会给自己带来超过二万两银子的收益,那不是郑家给自己白送银子吗?
于是吴世恭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可吴世恭不知道,郑蛟是这样算帐的:郑家其实付出的只有那四条大海船,价值也只不过是一万多两银子,只要在这垦荒商行得到超过千亩的熟地,那超过部分的土地郑家完全都是白赚的。
对于大明朝现在的海贸来说,还远远没有得到饱和的地步,所以有着吴世恭的那四条海船的加入,根就影响不到郑家的生意。甚至和吴世恭抱成团以后,还能够加强郑家在海贸上的话语权。
而郑蛟的方案立刻得到了回报。吴世恭也立刻答应,将在汝宁军中挑选百名水xìng好的兵丁,作为那四条海船的护卫加入到郑家的船队中去。所以这次会面的结果立刻是皆大欢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百度搜:“”或访问“”,更新快,,页面清爽
第四百一十六章培养水师种子
()而这次吴世恭准备派出一百名兵丁到郑家那里,那就不是做雇佣军了,而是保卫自己的海船的。
吴世恭到地方这么久了,现在也看清楚河南是个什么地方了。的好听点,河南是中原腹地;的难听点,河南就是四战之地。
吴世恭所处的汝宁府和归德府,西面的农民造反军那就不了;北面只要后金军一入关,河南的明军首当其冲就要勤王;而东面的山东,吴世恭也已经遇上过孔有德的登莱之乱了;在南面的湖广,一部分农民造反军已经在那里活动了,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了燎原之火。
为此,吴世恭确实有些胆寒,尤其是他在běijīng城被老爹吴惟忠敲诈和在南京城被徐爵这些勋贵轻视以后,吴世恭对外援是彻底死了心。
虽然吴世恭也认为自己的汝宁军有了一些气候,可他绝对没有狂妄到认为凭着现在自己的实力,可以扫平农民造反军和后金军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地步。因此,从质上来是很胆小的吴世恭,肯定是要为自己找寻一条退路了。
什么退路?也就是江南地区。这些年,吴世恭史书也读了不少,知道历史上也有个南北宋时期,因此万一华夏剧变,偏安一方、划江而治也是一个最后的选择。而在前面议事的时候,吴世恭提出打通汝宁军向淮河和长江的通道,也是基于寻找退路的考虑。
不过要做到划江而治,那一定要在长江上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在今天听到郑蛟相送海船以后,吴世恭就立刻意识到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水师了。
由于有着相当多的利益互补,吴世恭和郑芝龙这两大势力迅速进入了合作的蜜月期。但不可否认,在现阶段,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郑芝龙这一方总是处在强势的这一方,之所以双方的合作会相对平等,还是因为吴世恭身后勋贵的光环起了一定的作用。
送走了郑蛟和郑掌柜以后。常猛回到了吴世恭的身边。看着常猛依然是愁眉苦脸,吴世恭就笑着问道:“怎么?这次不愿意出做事啊?”
常猛连忙回答道:“确实有些舍不得离开老爷身边。不过小的也知道这次是老爷抬举小的,小的拼了命也要把老爷交待的事做好。就是怕小的愚笨,做错了什么事误了老爷的大事,那小的就万死莫辞了。”
吴世恭笑了笑,安慰道:“谁都不是跑上来就会做事的。你也跟了我这么长的时间,也看到了我们汝宁军中有着多少以前一无所长的人。都逐渐成长为一方官员,他们现在都能够独当一面了。我就不相信你在我身边学习了这么久,还学不到一些东西吗?”
“看看书墨,现在也做得有模有样了吧!你也不能够一辈子缩在老爷我的宅子里渡死rì子,也该出为我分忧啦!”
“你也只要记住两点,这个垦荒商行中。收获的粮草都要归我们汝宁军所有,建立的武装都要归我们汝宁军指挥,其他的事你就灵活掌握吧。抓住了这两点,你也误不了大事。还要会用人,打仗有我们汝宁军派出的军官,屯田有我们汝宁军派出的官员,你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瞎指挥,要懂得让功,其实你下的功劳还不都是你的吗?”
“有什么事多来找我。找邓先生和永利叔也可以。他们多少也会帮你一些忙的。千万注意!什么都不重要,自己的平安最重要!真的不顺就把人都带回来。再怎么,老爷我这里总有你一口饭吃的啊!”
“老爷!”常猛也是真情流露了,他跪下向着吴世恭磕了几个头,擦了擦眼角道,“这次小的出以后如果干不出一个人样来。那小的就死在外面也不回来了。”
郑蛟走的时候除了带走了济民垦荒商行的契以外,还带走了汝宁军jīng心挑选出来的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兵丁。
这次带队的是原山川司行动队队长张如豹,吴世恭已经提拔其为团长官职。而福建的那一百人全部是高职低配,最小的兵丁也是有了小队长的职位。吴世恭把那一百人就是当作自己水师的种子来培养的。
吴世恭还向张如豹交待了,他们福建的时间也只有一年,要他们这些兵丁多学习一些郑家水师的经验,在一年以后吴世恭将会派出新的兵丁替换他们。而张如豹他们将会回来筹建汝宁军自己的水师。
不过这一百人的挑选也相当不容易。在整个汝宁军中反复筛选以后,才勉强挑选出了这一百位会游泳的老兵。这让吴世恭也只能够摇头,这内地人之中挑选一些有着船上经验的人还真的是太难了啊!
而吴世恭这次新收养的孤儿中,也将把所有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健康男孤儿挑选了出来,这样的孤儿一共有着三千多人,吴世恭就把他们组成了汝宁军新的童子营。就让迟明担任了童子营新的统领。
在童子营中,十二岁以上的六百多位孤儿也将全部作为预备水师兵丁来培养。而以下年龄的也将有三分之一进行预备水师兵丁的训练。吴世恭就是要早rì做好自己水师梯队的建设,情愿到时候人等船,也不愿意船等人。
而薛强剿灭豹子头的行动真的是趟出了一条血河。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屠杀了一万多首级,沿着汝宁军剿灭的道路上,竖立起了一座座用首级垒砌的京观。
而在屠杀的那些人中,有很多都只是迫于豹子头匪帮势大,提供给他们一些给养的地市镇百姓,而汝宁军贯彻了吴世恭的命令把那些市镇的百姓都杀了个鸡犬不留。
这残暴的行为顿时引起了地官府和百姓的强烈愤慨,对于汝宁军的指责和对吴世恭的弹劾象雪片一样飞往了汝宁和京城。不过吴世恭对此已经不在乎了。朝廷还能够怎么处理汝宁军啊?难道敢解散吗?而吴世恭自己,那真的就是无官一身轻了。
不过如此行径传到汝宁以后,汝宁军的内部也发出了异音。智能写给了吴世恭一封措辞强烈的绝交信。而当吴世恭亲自上面想解释一二的时候,也吃了一个闭门羹。
连刚开始修建了一个小教堂的卡雷拉神父,也通过了卡蕾利婉转地向吴世恭提出了规劝,甚至邓启帆那些官也隐讳地规劝吴世恭适可而止。
可这时候的吴世恭已经有些骑虎难下了。还好,在汝宁军如此恐怖的威胁下,所有遇上豹子头匪帮的市镇都是拼命抵抗,导致豹子头匪帮完全失了给养的供应。另外在薛强的不懈追击下,豹子头匪帮很快就土崩瓦解,豹子头人也被哗变的下砍了首级投降了汝宁军。
这场报复也总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这也让吴世恭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不过这么一来,汝宁军的凶名也算是在河南彻底传播开了。
而山川司的兵器交易也开始结出了成果。其实在河南的流匪中,一部分就是象豹子头那样完全的流匪,一部分其实是地方大族结寨自保的匪帮。他们亦匪亦农,主要的目的就是保住自己一方的平安。
而汝宁军的兵器交易也大多数面对这些结寨的匪帮,因为这些匪帮很多就是地方士绅控制的。山川司也打听过了,在原来的情况下,那些乱匪中的兵器除了自己打造了一些以外,主要就是向着晋商购买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再次诈降
()山西是明朝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是明朝兵器制造的一个重要基地。而后世赫赫有名的晋商就是依靠明朝边关的盐业《开中法》发展起来的。
关于盐业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开中法》,这不是的重点,所以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就是商人提供边关的明军粮草,以换取盐引作为报酬。
粗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多赢局面的良法,可是钻空子可是任何时期商人的强项,到了明末,最终出现了一批通过盐引豪富的大盐商。而吴世恭打过交道的那群扬州盐商,很多人的祖籍也都是山西人和徽州人。
而当时的徽商和晋商是大明朝最富有的两大商团,徽商主要靠着自己身处鱼米之乡,而晋商就靠着边关贸易了。
到了明末的时候,明朝的禁边令已经是形同虚设,大批晋商把盐粮、盔甲兵器等物资贩卖到关外的蒙古人手中,甚至直接贩卖到后金的手中,而后金则从与自己相好的蒙古部落中得到了大量军用和战略物资,付出的却都是后金从关内抢掠来的财物和关外的特产。因此毫不夸张的说,晋商的发展史就是明末华夏民族的血泪史。
所以这时候的晋商都胆大妄为到了向关外的鞑子卖盐粮、盔甲兵器的程度了,那么向关内的乱匪卖些兵器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当然,这些兵器的价格相当贵,基上是市价的七、八倍。可就是这么贵的兵器还往往会断货,因为逢到后金大批采购兵器的时候,晋商可以把这些兵器卖出十几倍的暴利来。
所以当这些河南的乱匪得知能够用五倍左右的价格买到刀枪兵器的时候,他们顿时踊跃采购。要知道,那些乱匪之间可不是一团和气的,可以说他们之间每rì里都为了各种利益,在发生大大小小的征战。
而深受现代武侠小说影响的现代人可能都不知道,只要是冷兵器。再怎么样的神兵利器,只要激烈地战斗几场,那兵器撞击砍砸以后也会报废了,所以河南乱匪的兵器缺口是特别大,毕竟真是到了打仗的时候,用那些农具总是不行的。
在短短的时间内,汝宁军卖出去了大批以前缴获的二手旧兵器。这些缴获的兵器汝宁军自己用不到。放在仓库里也是锈烂,而那些乱匪却正好用的到,出的价格又高,山川司是着实做了一次好生意。
不过山川司做这种兵器生意也是有原则的。只卖给那些结寨自保的乱匪。因为那些乱匪基上不会流动,对汝宁军的威胁也不大,而且万一那些乱匪翻脸。汝宁军报复起来也方便,毕竟他们有家有业的也跑不掉。
另外,汝宁军盔甲火器不卖,弓箭也只卖猎弓,威力大的长弓不卖,军用制式箭枝也是限量供应。而且为了隐蔽,汝宁军情愿给中间人多赚一些。也不自己亲自出面,就是要尽量防止官府察觉到这种兵器生意。
这生意是如此红火,在短时间内汝宁军就赚取了一万多两银子。连刚到汝宁的郑掌柜都搭上了顺风船,他这次带来试销的一百把倭刀也被一扫而空。
而通过了四海商行的中介,郑掌柜的闽海商行也在开封和洛阳等河南大城市得到了大批需求南洋货的订单,这简直就让郑掌柜笑得合不拢嘴。不要看内地乱,这内地的官宦士绅人家的消费力水平可一点儿也不低啊!
这次兵器交易所赚取的银子立刻被汝宁军存放好了做为备用金。没有人想着动用这笔意外之财。对于吴世恭他们来说,汝宁军过得那种苦rì子可是有些受够了啊!
从京城里也传来了好消息。薛雨霏又诞下一子。吴世恭看着岳父薛濂亲笔所写的喜报,那笔划和语调的狂喜状却怎么样也掩饰不住。吴世恭心中忍不住腹诽道:“有什么好高兴的啊?不就是个双保险吗?再保险,那不还是我的儿子吗?”
当然吴世恭自己也很高兴,而这次岳父薛濂更把那儿子的命名权交还给了吴世恭。吴世恭想了半天,最终挑选了一个“平”字。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平安安,更希望天下太平。
可就“薛呈平”这个名字一起好,却立刻被内宅的夫人们围攻批判。她们都认为这个名字太平淡无奇了,接着又照例攻击了一番吴世恭的不学无术。
当天晚上,受伤很重的吴世恭只得到化水平最低的绣竹那里寻求安慰。一番风雨之后,吴世恭抚摸这绣竹的秀发感叹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啊!”
没想到绣竹狠狠地拧了吴世恭腰间嫩肉一下。娇癫道:“奴婢这些老娘们在内宅里再怎么有才,还不是惹得少爷闲麻烦啊!”
被这话噎了半天的吴世恭最终仰面长叹:“这rì子真的没法过啦!”
而就在这时候,被五省总督陈奇瑜紧逼围剿的农民造反军走到了汉中栈道。农民造反军李自成、张献忠、蝎子块、张妙手等部在官军的压力下,误入兴安南面的车箱峡。
车箱峡,想想这个峡谷的名字就明白了,周围是悬崖绝壁,无法攀爬。而出口又被明军把守得严严密密,再碰上yīn雨连下七十多天,“弩解刀蚀,衣甲浸,马蹄穿,数rì不能一食。”
李自成、张献忠等部数万人几乎面临绝境。为了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农民造反军首领决定再次采用诈降计。
还是老办法,李自成这些首领下令把军中缴获所得金银财物集中起来,入陈奇瑜营中以后,遍贿其左右,之后在陈奇瑜面前眼泪鼻涕横飞,就差把他们的赤胆忠心挖出来了。
而在吃过这么多亏以后,明军的许多武官员也都反对招抚。可是陈奇瑜却惊讶地发现了一个情况,那些武官员反对是反对,可是他们中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带兵彻底剿灭这股农民造反军。
这困兽犹斗的道理所有人都懂,谁原因冒着风险去和陷入困境的农民造反军死斗啊?所以陈奇瑜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得不招抚的境地了。
再加上陈奇瑜和农民造反军打交道的经验相当不足,他可能认为农民造反军是真的被打服打怕了,再加上有一点担心农民造反军狗急跳墙,最终陈奇瑜同意了对这股农民造反军进行招抚。(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爹死娘嫁人
()虽然陈奇瑜倾向于招抚了,但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要规避风险,于是陈奇瑜把农民造反军请降的事情上疏请示朝廷,请崇祯皇帝和朝廷诸公定夺。
但是由于农民造反军那些首领长期表演诈降已经变成了职业诈降表演艺术家,这时候的陈奇瑜也就逐渐地认为农民造反军是在走投无路情况下的真投降,而自己将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大功告成。要知道,现在离五省总督陈奇瑜上任才大半年的时间,就这么把农民造反军主力给一网打尽了,那……!!反正陈奇瑜那种飘飘然的心态大家可以想象。
而包围在车厢峡出口的明军也摆出了一种奇怪的态势:一方面他们紧紧守住车厢峡的出口,不让农民造反军逃脱;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进入车厢峡,怕与农民造反军拼个鱼死网破;还有一方面他们都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因为如果农民造反军真的投降的话,那么这些明军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这些俘虏,抢夺到这么多年来农民造反军抢掠来的财物。
可是粥多僧少,所以象李禄这些旁系武官的部队也肯定是会被排挤到外围的。而这时候,周巡、陈中之和江澄他们正在李禄的大营中,等待着到中军帐和总督陈奇瑜争辩的李禄归来呢。
浑身淋湿,满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