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世恭的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拍了拍全大山的肩膀,说道:“大丈夫!别流猫尿了。都把脸擦一下,陪着我检阅去!”

昨晚上的动静弄得汝宁军是军心惶惶,吴世恭要亲自阅兵来安定军心。听见吴世恭是如此信任,全大山这些亲卫真是愿为吴世恭赴汤蹈火了。

一位亲卫牵来了一匹马,没想到人来疯也一瘸一拐地跟了上来。吴世恭抚摸着人来疯的脖子,道:“你怎么还不好好养伤?就这么喜欢出风头啊?还疼不疼啊?”

人来疯却用头蹭着吴世恭,一副亲热的样子。

吴世恭笑着拍着人来疯的脑袋,道:“那就一起去吧!”接着就跨上了亲卫牵来的战马。

大营的校场上,留营的汝宁军全部都已经列好了队。其实所有汝宁军的将士都相当担心,他们就怕吴世恭有什么不测。在这时候,许多兵丁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吴世恭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了。

当吴世恭骑马的身影出现的时候,那些兵丁立刻沸腾了,也不知道谁喊出了第一声“万胜!”校场上立即响起了一片“万胜!”声。

有些兵丁热泪盈眶,有的竟然不管队列在欢呼雀跃,而这时候,军官们也不再管那些失态的兵丁,有些军官自己也失态了。

吴世恭脱下了头盔向兵丁们挥舞着,立刻引来了更大的欢呼声。而全大山这些亲卫也都挺直了腰杆,摆出了最正规的军姿跟随着吴世恭。

吴世恭从头到尾检阅了一圈,可是那些兵丁意犹未尽,使得吴世恭在欢呼声中只能够返身再次检阅。二圈、三圈……,宛如歌剧院的头牌不断地在喝彩声中加演一样,吴世恭也是不断地检阅着自己的兵丁。没有人能够怀疑,这些兵丁都将为吴世恭作战。

邓启帆、薛永利等文武已经等候在了内宅门口,他们也都看到了校场上的场景,也被感染的热血沸腾,不断地说道:“军心可用!军心可用!”

“这还用问吗?钦差要抓我!没皇帝的命令怎么行?谁会相信啊?”吴世恭在书房里是大发雷霆。

在检阅完以后,吴世恭与邓启帆这些文武立刻回到了内宅书房商议,在一开始,薛志农就汇报了审讯的情况。

可是当吴世恭得知这只是许梦起和胡勘的个人行为时,吴世恭顿时怒火中烧了。

“既然要我的命,那我就要皇帝老儿的命!给各部发出总动员令,全部护庄队也都集合起来,老子反了!反了!”吴世恭大叫道。

邓启帆和薛永利他们只能够面面相觑了,他们都知道这时候的吴世恭是在火头上,很难相劝他改变主意。

可是不劝又不行,等到吴世恭发了一阵火,邓启帆只能够先开口说道:“大人!我们汝宁军没有准备完全啊!就算是大人想要清君侧,您也要忍耐一下,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薛永利也在一旁帮腔:“姑爷!再怎么样也不在一时吧!先要把侯爷、小姐和世子救出来吧!还有,我们要往哪里打?先攻南京还是先攻北京?这总得先拿个方略吧!”

张之恒也说道:“大人您也曾说过天下之势,我们汝宁军则是最弱一环,先韬光养晦削敌之军、壮我之军,等时机一到再趁势而起。如现在动手,则前功尽弃啊!”

……

一位位官员先后发言,所有的意见都是不赞成立即造反。吴世恭也逐渐地冷静了下来,可其心中还是相当烦躁,于是就问道:“难道我被刺杀的事就不追究了吗?”

“快意恩仇固然爽快,但无远虑必有近忧也。先审问清楚,不图一时之快啊!”邓启帆答道。

吴世恭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下令道:“向四境派出侦骑,探查周围官军和陕匪的行动,还有各地官府的状况。汝宁府全境戒严,许进不许出,封锁消息。”

“全军收缩,护庄、护路队全部集合,工坊司加紧制造兵器,武装全军。军令司立即制定全面作战计划。把我遇刺的消息传达到营长以上的军官,让他们瞪大了眼看管好部队。”

吴世恭的这些命令都是应有之意,所以薛永利立刻点头答应了。

“还有,山川司立刻赴京城打听一下,朝廷为什么要杀我?两家侯府的情况又是怎么样了,速来报我。如有可能,把两家侯府救至汝宁。”吴世恭接着安排道,“再把那些畜生审问一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那谷知府肯定知情,把他和他的亲信全部抓起来,除了谷知府,其他人全部可用严刑。崇王府全部解除武装,关押至王府中。那些动手的锦衣卫全部斩首,留园里知情的那些奴仆也全部斩首,先出口恶气再说。”

“府城内全部戒严,待两、三天局势平静,再改为宵禁。不过要注意军纪,不得扰民。”

“归德府那面也要让书墨注意,安抚好那些士绅,不要引起民心动荡。这消息能够隐瞒多久是多久吧!多一天时间,我们就多一天的准备。”

……

在吴世恭的安排下,汝宁军的战争机器开始开动了。可是从表面上来看,汝宁府却逐渐地恢复了平静。很快的,府城内就改为了宵禁。

可是吴世恭遇刺的消息确实隐瞒不住,对其反应最灵敏的就是证交所和期货所了,所有的价格都是大跌,这市场就首先反应出了对汝宁军可能造反的恐慌情绪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反还是不反

崇祯十年三月二十四日,汝宁军大营。

军令司作战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所有汝宁军副军团长以上的军官都赶赴到了大营,参加这次重要的军议。

“经我们军令司测算,留守汝宁的不得少于五万人。”薛永利拿着根长木杆,指点着地图在侃侃而谈。

“在我们的北面和西面,有李仙凤李巡抚率领的河南军二万五千人马,他们不可能倾巢而出,所以可能动用的也就是一万五;有汝州余子琏余御史率领的汝州军一万五千人;陈中之、江澄的四千;左良玉的一万三千人;当然还有南阳的李禄李总兵的七千人马(包括了原南阳参将孙伟的三千人马)。”

见到军官们的脸上似乎有些异议,薛永利又解释道:“别看有的人与姑爷的关系较好,但万一我们战局不利,他们很可能会落井下石,所以我们都要把他们给算上。”

“还有,西面凤阳府有着近两万的重兵,南面湖广巡抚余应桂起码凑得出一万兵马,这些我们都要防备住。不仅如此,南京的京营也将很快到达,起码会到来二万。最不可测的就是闯塌天刘国能,他是否会依计而行?会不会见到我们的行动以后,反过来投诚了官军?会不会成为官军的马前卒返身攻打我们?这些都是未可知的。所以,本官所说的五万人还算是少的了。”

“而我们汝宁军的计划就是:先向东经归德克济宁,再沿大运河北上,之后攻克北京城。但这个计划有着这么几个关键点。”

“首先攻克济宁以后要扫清在曹县的刘泽清刘总兵,不能让他所属的二万兵马在我们背后牵制。”

“接着沿运河北上的时候,要冲破漕兵的阻截。所幸的是,漕兵大多调至凤阳。所以估算着最多一万,而且兵力分散,应无大碍。”

“之后要打掉沿途的济南,那里有坚城重兵,又有山东总兵丘磊的二万人马,所以也不是块很好啃的骨头。”

“接下来就是冲破临清、德州这一线。不过打掉济南的丘磊部以后,冲破这一线的难度不算大。”

“之后面对的就是通州大营了。那里可是朝廷京营主力,有着坚城,相当不好打啊。就算是把通州大营完全攻克,当我们汝宁军攻打京城的时候。天津卫和山海关的辽军也可能从侧面向我们攻击,还不算宣大的边军会来援呢。”

“所以说,我们北上的征战将是困难重重,但是依着我们汝宁军的骁勇,应该还是有着五成把握的。但起码也要五万人马,而且要是主战军团的人马。”

当薛永利介绍完基本情况以后。他短暂地停顿了一下。作战室内是一片寂静。军官们都在消化着这些信息,所有人都感到相当棘手。

在之前拟定的计划中,薛永利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南下南京,而是选择了北上北京。而这个决定是出于了政治上的考虑。

吴世恭的家人都在北京城,所以怎么样也要把北京作为第一目标。来不来得及救那是一回事,可去不去救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吴世恭铁石心肠般的抛弃了自己的家人。尤其是抛弃了自己的父亲和岳父,如此不孝之人,那天底下的人将会怎么看呢?汝宁军又如何宣传此次行动的“正义性”呢?

当然,已经造反了。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性了,可是起码的遮羞布也是需要的啊!而且吴世恭将用“清君侧”的名义来起兵,那攻略其他地区又有何含义呢?

更为关键的是,其实吴世恭其他的家人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世子薛呈麟。那可是汝宁军的少主,所以一定要救。

不提薛永利这些薛府派官员了。这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薛呈麟顺利脱险,万一薛呈麟顺利即位,那提出先不去救援的汝宁军官员,那时候的下场该如何呢?不要说富贵了,可能连全家的性命都会不保了吧!所以薛永利这些人就是绑架,也要绑着吴世恭去救。

吴世恭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他皱着眉头问道:“那扩军和装备需要多长时间?”

薛永利接着说道:“人好办,有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够集合完毕,就是装备有些困难,装备十万大军起码还需要半年。当然我们汝宁军可以边行动边装备,但怎么样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还有什么困难?”吴世恭知道薛永利他们不主张立刻造反,所以索性把困难都摊到了桌子上。

“最关键的就是钱粮。粮草我们不缺,可一行动,商行和钱庄的生意就要瘫痪,也没办法四处行商,所以内帐房测算过,我们一定要在一年时间内攻克北京,否则的话,就没有足够的银子支撑住我们的行动了。”

“那你们军令司还有什么计划!永利叔你全部说出来吧!”吴世恭接着说道。

“还有的当然是暂时不反,后发制人。如果朝廷不马上征剿,我们也装糊涂按兵不动。争取时间,等待着我们实力的增强。如果朝廷马上征剿,我们处于内线作战,现在的兵力也周转得过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姑爷全家暂时在京城内安全了。”

“还有,我们还要防止陕贼四入河南。据郑凌推算,如果陕贼再入河南的话,很可能朝廷与陕贼达成妥协,共同围剿我们汝宁军。毕竟……毕竟姑爷的血统太高贵了。”

吴世恭明白薛永利的意思,与农民军首领那些泥腿子相比,自己这个小侯爷的号召力简直太大了。甚至可能吸引一部分农民军和官军的投靠,所以只要自己一反,朝廷肯定会把自己当成了首号大敌,集全国之力来尽力围剿的。

“再议吧!”吴世恭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一下子忍不住胸中的怒火,把椅子一脚给踢翻,之后怒气冲冲地向着外面走去。见到吴世恭的生气,所有的军官都是噤若寒蝉,他们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立正着,目送着吴世恭的离开。

第五百九十七章说客如云

在慌乱了几天后,汝宁、归德两地有头脸的官绅开始行动了,他们纷纷来信,规劝吴世恭不要冲动、保持冷静。

其中以归德的侯老太爷最具有代表性,他写道:估计此乃首辅温体仁所为,只是他铲除天下贤良之行径,正是上次吴世恭为侯恂声援的报复,圣天子可能受到了蒙蔽。

侯老太爷还猜测了温体仁的想法:温体仁就是要抓捕或者诛杀吴世恭。如果成功,那就一了百了;如果不成功,也要逼迫着吴世恭造反,达到温体仁指责东林党造反的政治目的,所以让吴世恭一定不要上当。

不要说,侯老太爷作为曾经的朝廷重臣,东林党原领袖之一,对朝局确实有着很深刻的认识,所以他猜测的内容基本上都很正确。

侯老太爷还说:让吴世恭稍安毋躁,待侯老太爷去信京城,联合了一群贤良为吴世恭说情后再说。也让吴世恭千万别伤害崇王、钦差许梦起和汝宁府官员,要不然,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

吴世恭收到这些信以后,就知道遇刺的消息隐瞒不了了。那也就失去了先发制人的突然性。再说,自己立即出兵的难度确实很大,手下的文武也基本上全部反对,所以吴世恭自己也有些犹豫了。

随着审讯的深入,此次刺杀的内情也逐步地暴露,吴世恭基本上掌握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可是怎么样他还是不相信这是钦差许梦起和胡勘的个人行为,认为崇祯皇帝起码首肯了抓捕自己的行动。

不过审讯也有一个意外收获,吴世恭得知了知府谷正卿弹劾自己的内幕。这让吴世恭气的啊!自己让给了本地士绅这么多的利益了,没想到还是有些人是那白眼狼。一怒之下,吴世恭就准备大开杀戒了。

还是邓启帆和张之恒规劝住了他,他们说:汝宁、归德已经为刺杀事件而不宁。如果吴世恭再杀了那些士绅的话,可能更引起局势不稳。而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以保障本地安宁为要务啊!

还是宣传司的司长付文斋为吴世恭出了这口恶气。他就对外宣传说:正是这些吃里爬外的家伙蒙蔽了圣上,引来了钦差,招来了吴世恭的抓捕,还使得证交所和期货所的股票、期货大跌。所以这些汝宁、归德的叛徒简直不是爹妈养的,都是禽兽!是畜生!

这消息一传出,可使得其他的那些官绅义愤填膺了。他们基本上都在这次暴跌中损失惨重,有什么深仇大恨还比得过银子吗?所以那些勾结知府谷正卿的士绅,立刻就变成了过街老鼠了。虽然吴世恭没有亲自出手。但那些士绅将来的日子也肯定是生不如死。除非他们肯背井离乡,否则的话,他们在未来将会被汝宁军和其他官绅联合玩死。

不过这次暴跌,其实对证交所和期货所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那些商人在证交所、期货所的投机气氛太浓厚了,使得泡沫是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这次暴跌。早晚就有崩盘的这一天,所以这次暴跌反而让那些商人看到了风险。给了他们一个足够的教训。

更令人满意的是。那些商人不会把这次暴跌算在汝宁军的身上。他们只是把那些士绅作为了替罪羔羊,所以也为汝宁军转移了目标。

不过这教训也同样的传播到了吴世恭的内宅,为了给小洁多准备些嫁妆,赵如雅偷偷地又买进了不少股票,使得这次的她是损失惨重。

当吴世恭得知后,他简直是又好气又好笑。只能够不断地安慰哭肿了眼的赵如雅。之后还承诺了,用吴世恭的银子为赵如雅弥补她私房的损失。

赵如雅如何以身相谢就不用细表了。当吴世恭的行为传到其他夫人们的耳中时,那些夫人们也炸开锅了。原来她们也多多少少地买了一些股票。

吴世恭索性是大包大揽,他承诺为所有的夫人弥补损失。反正吴世恭自己要银子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夫人们皆大欢喜呢。

此外,吴世恭还关照自己的夫人们捏紧价格大跌的股票,并且吩咐李馨,把内宅的所有银子都去购买股票。凭着汝宁军这支强军,吴世恭对保住汝宁府的安危还是挺有信心的,所以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很快就会上涨。再说,万一真的是身死族灭,那留着的银子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宣传司司长付文斋见缝插针的本领确实很强。他对吴世恭的行为做了另外一种解读:吴世恭是拿出私财稳定市场,是为了让本地官绅少受损失。这消息一传出,又为吴世恭博得了一个好名声。

当然也有发国难财的。除了卞氏铁器工坊这些军工产业外,好莱坞老板娘李月奴这些天赚得是盆满钵丰。鉴于这种世界末日般的恐慌,好莱坞门口提着裤子的男人竟然排成了长龙。使得好莱坞的股票是不跌反涨。

为了分享自己的喜悦,李月奴就把吴世恭叫到了自己的软禁处,她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吴世恭留了种,差点要把吴世恭给榨干。当然,这种不是留给李月奴自己的,而是留给服侍她的那几个丫鬟的。李月奴想办法招了一些美貌的丫鬟送进了自己的宅子,这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

现在的吴世恭倒觉得有些麻烦了。他也知道这样犹犹豫豫的很不好,可是自己汝宁军内部意见就不统一,使得很难下定决心立刻造反。甚至吴世恭还盼望着朝廷立刻动手呢,同仇敌忾之下,汝宁军的那些文武也将没有了其他选择。

所以现在的吴世恭需要解决与朝廷沟通的问题,他迫不及待地需要位中间人,也是天随人愿,那位中间人竟然马上出现了。

这些天,汝宁军监军叶忠并不在汝宁府,他正在叶县忙着自己的庄子和矿山呢。眼见着自己的私财不断膨胀,叶忠真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不要到头。可就在这时,吴世恭遇刺的消息传来了。

骤闻这消息,叶忠的第一反应就是收拾细软逃回京城。别人不知道汝宁军的势力,叶忠可是知道的,他绝对不敢在叶县多逗留。

可是转念一想,叶忠发现自己竟然走投无路了。如果抓捕吴世恭真的是崇祯皇帝的圣旨,那作为监军,肯定是有着重大的失职,叶忠就算是逃回了京城,那掉脑袋也是免不了的。而且汝宁军造反的话,自己逃往京城去干什么呢?难道是去送死啊?

而且叶忠和汝宁军以及吴世恭本人的关系很不错,再说,在叶县的叶忠都知道消息了,那叶县的汝宁军也肯定得到了消息,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找上门来,说明汝宁军没有抓捕叶忠的想法。既然是那样,那叶忠又何必逃呢?

于是叶忠就闭门不出,派出了自己的家仆到处打探消息。去芜存菁,叶忠竟然也把遇刺的前后背景分析了个**不离十。反正无论事件如何发展,叶忠这个监军总是逃不掉的,所以到了最后,叶忠就暗下决心,亲赴汝宁去劝说吴世恭。

叶忠的到来根本没有受到汝宁军的任何阻碍,就连他到吴世恭的宅子递送帖子,管家刘远也是让他稍待一会儿后,马上迎见。

可是让叶忠没想到,还有位客人先捷足先登,正是那位青尘子。当叶忠在大门口见到仙风道骨的青尘子出来以后,他简直是呆若木鸡,难道吴世恭遇刺后存有了出世的念头啦?想要出家来逃避朝廷的责难啊?

“无量寿佛!”青尘子向叶忠一缉手。

叶忠也一下子醒了过来向青尘子行礼道:“道长有礼了!”

所以当叶忠一见吴世恭的时候,他首先就说道:“大人可要振作,那方外之人还是少碰为妙,朝廷还将大用的!大人之遇刺,杂家认为其中必有误会。”

吴世恭是微微一笑,他知道叶忠的话是言不由衷。自己是被钦差抓捕的,所以崇祯皇帝和朝廷是怎么样也脱不了关系的。不过对于青尘子的来访,吴世恭还是要解释一下:“青尘子是为崇王做说客来的。”

“他怎么说?”叶忠对于崇王的动向当然是十分关心。

“也没什么!就是要紧密一下崇王与本官的关系。”吴世恭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其实吴世恭是把崇王给出卖了。那崇王府被围后,确实是让崇王心惊肉跳。可是崇王的身边也绝对不缺乏野心家,他们向崇王分析了一下:万一吴世恭造反,总需要有个名义,而崇王作为皇族一员就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凭着汝宁军的实力,说不定崇王能够登上九五之尊呢。就算是做个傀儡,也比在汝宁做个圈禁藩王好上许多。

于是那些野心家的话就把崇王给打动了,而青尘子则自告奋勇,来吴世恭这里充当了那名说客。

而叶忠也肯定联想到了青尘子的来意,他立刻惊呼道:“大人!您可要三思啊!”

第五百九十八章劝说起了效果

“大人!再怎样。您也不可与崇王有瓜葛啊!”叶忠哀求、苦劝、害怕,以及推心置腹的表情交杂在了一起,使得他的脸色变幻莫定。

这话的含义很丰富,但归结到底无非是两条:崇王就是一个烫山芋,让吴世恭最好不要碰;叶忠是和吴世恭站在同一战线的。

其实吴世恭出卖了崇王,就已经准备对崇王敬而远之。如果自己造反,那自欺欺人地弄个傀儡在自己头上干什么啊?难道失败了就能够逃脱身死族灭的下场吗?吴世恭从来不会去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之所以告诉给叶忠,也无非给其压力,想要在之后的谈话中掌握主动罢了。

“那叶公公今日来所为何事?”吴世恭脸无表情地问道。

“杂家久居汝宁,知大人一心为国,朝廷也把大人视为柱石。骤闻大人遇袭,心思此中必有误会,是贼人所为也未可知。望大人细虑,莫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矣。”叶忠苦口婆心地劝道。

“本官至今也对那日之事百思不得其解!”吴世恭也满脸的愁眉苦脸,“讷言兄,今日之言不涉官场,只作为好友之语。小弟至今还在纳闷,说我犯些小过我也认,是人孰能无过?可扪心自问,小弟也对圣上和朝廷忠心耿耿,征战也屡有所获,没功劳也有苦劳,那圣上为何要如此对我啊?”

虽然没抓捕叶忠,但吴世恭也想从叶忠身上找到些蛛丝马迹,毕竟叶忠是内廷的公公,消息也肯定比吴世恭灵通。

“此事为兄也是不解!”叶忠顺杆爬也是与吴世恭紧密了关系,“杂家与长敬兄都在汝宁,对于朝廷的消息知道的差不多。不过长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