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有可能!”多尔衮说道,“不过这么一来,今天可就要激战了。去与各军的诸将说一声,松垮了这么多天,今天都给本王打起精神。今日开战,吴逆很可能会主动进攻。别三岁孩子崩了老娘,要挡住吴逆的三板斧。再给他们说一声:哪里出了问题,本王就在哪里动军法,决不会留情。”

“喳!”

“还有!今天咱们就变一下阵。汉军旗全部放在前面,蒙八旗和朝鲜火铳手放在汉军旗的身后,最后再是我们国族的健儿。”多尔衮最后吩咐道。

“喳!”

……

看着对面的大平军鱼贯出营,确实如同料想的一样,他们在加快脚步出营列阵。多尔衮也感到,自己的全身已经是忍不住在微微颤抖了。

作为一名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的将领,这种情况似乎不应该在多尔衮身上出现的。可是现在的他,仿佛有了种头一次上战场的感觉,总感到全身热血沸腾。

其实这些天多尔衮的压力极大。长时间不能突破大平军设在山海关外的封锁线,使得清军营中也蔓延起了多种传言。而这些传言也有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宣扬多尔衮的无能,集合了大清国全国兵力,竟然还不能突破山海关外的封锁线。说多尔衮的能力远远不如皇太极。

如果只是最后一句,多尔衮对自己那位英明神武的皇兄,倒也是心服口服的。可是从打听传言的下属口中得知:这些传言大多数都是从两黄旗和豪格作为旗主的正蓝旗那里传出来的,这就让多尔衮警惕了起来。

所以当今天多尔衮听到大平军主动出击的消息以后,他的内心里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的稳重。多尔衮也想趁着战局变化,抓住战机,一举把大平军击败,同样在大清国内部,竖立起自己不可战胜的神话。

所以当多尔衮看到清军的动作比大平军慢一些的时候,他忍不住就叱喝了起来:“都快一些!难道没吃饱饭吗?都给本王好好打!”

听了多尔衮的叱喝,几十名亲兵立刻向着各处部队飞驰而去。而多尔衮身边的将领们却都是有些吃惊。多尔衮用兵也向来沉稳,在指挥中很少出恶语。于是将领们都在私底下偷偷打量着多尔衮,心中还嘀咕道:“摄政王殿下这是怎么啦?”

多尔衮没理睬四周将领们的打量。他抬头看了看天空,仿佛皇太极的灵魂正漂浮在战场上。多尔衮在心中暗自决心道:“皇兄!看着小十四打赢这场国运之战吧!”

第九百五十二章改变的老套路

多尔衮是表面平静,内心却坐立不安。而薛永利也是表面平静,内心却坐立不安。面对将要打响的国战,这两位主帅都有些紧张。

可是十几万大军的战前列阵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而两军却耐着性子布置自己的部队,也不去骚扰敌军的列阵。连战前很常见的,骑兵到敌军阵前挑衅和小队骑兵之间的追逐战都没有出现。今天都决定要决一胜负了,所以这两位主帅也就没兴趣玩些小花招了。

可就在等待的时候,从山海关方向却跑来了几骑清兵。他们把一封急报送到了多尔衮的手中。多尔衮拆开一看,脸上立刻露出了微笑。接着他就向四周的清军将领们大声宣布道:“索尼他们打得不错!把吴逆救援辽东两城的部队打退了。你们也都要好好打,不要让索尼他们在你们面前出风头啊!”

“好!”在战前传来喜讯,这真的是一个好兆头。于是中军帅旗下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看着将领们的欢呼,多尔衮依然保持着微笑,接着他就把那封急报塞入到自己的怀中。那封急报确实是索尼送来的。不过其中的内容并不是多尔衮所说的捷报,而只是通报:索尼的侦骑与飞马镇的侦骑已经相遇,可能马上要与飞马镇开战。当然,索尼发来急报的意思,也就是要多尔衮多派遣些援军过去。

可是接到这急报以后,多尔衮倒是放心了许多。他认为自己似乎明白了原因。原来为了拖住清军的主力。不让多尔衮派兵去支援索尼部,大平军才会这样一反常态地反守为攻的。而明白了这个原因以后,多尔衮的心也放下了一大半。有了结果总比胡乱猜测好上许多。

再说。现在因为山海关掌握在清军手中,清军其实是内线作战。只要打退了面前的大平军主力,清军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山海关去支援索尼部。甚至可以抓住大平军进攻上的破绽,来个一战定音。当然,现在的多尔衮最希望阿巴泰的部队出现了。

之所以刚才多尔衮会向身边的将领们隐瞒,那是因为索尼部也是刚刚与飞马镇接触,根本还没有什么战报传过来。那么多尔衮又何必让将领们分心呢?一切都以眼前的决战为重。

很有趣的是。在这场决战开战前,多尔衮就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阿巴泰部对大平军后路的威胁上;而薛永利就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汉军的反水和援军的到来。两位主帅都因为信息不畅,不了解其他战区的战况。也都把希望寄托在战场外的盘外招上。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多尔衮和薛永利也对自己的军队在今天的决战中,只凭着自己的实力获胜,有些信心不足。

“爷!该怎么打?”眼见着双方都快要列阵完毕,图贝里问多尔衮道。

“就按前些日子的老套路打。让前面的汉军旗先冲。”多尔衮回答道。

多尔衮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要让对面的薛永利产生错觉,似乎清军根本没发觉大平军有任何异样,吸引着薛永利产生指挥上的错误。

随着多尔衮的命令,清军最前面的二万多汉军,都在前排橹车的掩护之下,向着大平军的本阵慢慢地压了过去。

现在的清军,也有了与大平军作战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橹车也都分得比较散,不会给大平军的火炮集中射击。而且他们也完全放弃了骑兵冲阵的战术。就是要限制住大平军的火器发威。所以一开始进行的就是步卒对步卒。

而看到清军依然维持的常态先进攻,薛永利就忍不住“咦”了一声。

十万大军的提早出营。根本没办法隐瞒,薛永利也没想过要隐瞒。但是按照薛永利的理解,清军的战术肯定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没想到现在的清军是依然故我,这就让薛永利产生了很多的怀疑。

难道清军已经发现有汉军叛变?难道清军想要来了个将计就计?难道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意外发生?薛永利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个个问号。

不过,清军已经按照老套路先进攻了,那么大平军就放弃强攻,也按照老套路先守吧!于是薛永利做了个手势,让部队先守一下。接着亲兵们就立刻沿着通道跑向了最前面的部队,把薛永利的命令传递到各处。

之后的战局就像是前些天的重演。首先发威的依然是大平军的火炮。可是清军的橹车比较分散,火炮也不能集中射击。所以炮弹虽然摧毁了不少橹车,但这样的损失还是在清军的承受范围之内。更是有了橹车的掩护,火铳和一窝蜂等远程火力就没有了射击效果。所以大平军索性没有使用这些火力。

等到清军的橹车接近以后,大平军的方阵也早就排好了长枪阵。而橹车后的清军冲出以后,立刻向大平军投掷出大量的标枪和飞斧,要打乱大平军的长枪阵。

而大平军的长枪阵却在火铳手自由射击的掩护之下,向前开始了刺杀,双方伤亡的数字也逐渐的大了起来。不过战斗了没多长时间,见大平军的阵形依然保持完好,清军就开始鸣金,于是战斗的清兵也拖着橹车回到了本阵。

本来按照老套路,清军应该在同样的战斗几次以后,鸣金收兵,结束这一天的战斗。可是接下去的战斗却脱离了这个轨迹了。

见到清军的后撤,薛永利也立刻下令道:“前排十个团保持方阵,以检阅速度向前。“

大平军的检阅速度相当于现代时间,就是一分钟走上七、八十步左右。于是各团的鼓手们都敲响了战鼓,而最前排由十个团组成的十个方阵,也都踏着鼓点向前迈进。

看着大平军的十个方阵都直竖着长枪,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而来,有些不知道内情的清军士兵都瞪大了眼睛,一时难以接受大平军战术的突然改变。

而知道大平军可能会有异动的图贝里等人,都指着大平军的方阵,激动地叫道:“过来了!他们进攻了!”

道歉!

第九百五十三章都不满意的首次进攻

看到大平军的方阵越来越近,清军也立刻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已经与大平军交锋了这么久的时间,再怎么样,清军也从大平军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于是他们也把橹车、大车排到前排,并把佛郎机炮、虎蹲炮等火炮架设好,还把火铳手和弓箭手调到前排,就等着大平军来攻坚了。

而且清军在最前排的也都是些汉军,他们本来就是投降满清的前明军。如果说野战,可能这些前明军还不怎么行。可是说这种阵地防御战,这些前明军就“熟能生巧”了。所以没多大一会儿功夫,清军已经在阵前摆好了层层兵力,就等着大平军往上撞了。

而大平军一见清军摆好了阵势,也犹豫着不敢再向前了。由于最前排的军官发布“停止前进”的命令前后不一,甚至造成了有几个方阵又向前走了几步,使得方阵的最前排都有些不整齐了。

方阵进攻,确实有着局限性。如果敌军一心死守,那就很难进攻。尤其是像清军现在一样,在最前面摆满了障碍,总不可能让大平军排着方阵翻越大车吧!

于是最前面的大平军军官开始各自指挥了。有些军官就让后面的火炮快些上来,轰开清军的障碍;有些军官就让斧枪手上前,准备小队肉搏,反正没有了统一的指挥。

这也就是古代战争中的一大弊端。按照当时的通讯条件,主帅最多也就指挥二、三万兵马。而且这种指挥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命令。所以在战斗中,如发生突发状况,那就要看第一线的军官自由发挥了。

而现在两军各自拥有的兵力也都是超过了十万。这更让主帅难以指挥了。尤其是大平军在前些日子一直防守,而今天却突然进攻,现在突然遇上了清军的死守,这就让第一线军官的指挥产生了一些混乱。

同样道理,清军指挥也发生了一些混乱。见到大平军的一些火炮推上来,有些清军将领就要让骑兵上前,歼灭这些突前的火炮;而有些清军将领就下令“开炮”。对大平军的火炮和方阵进行射击。

而这时候两军相距也就是二百步左右,清军的这两个应对都不算错。可是马跑得再快,总比不过炮弹发射的速度。随着清军火炮“隆隆”响起。大平军方阵最前面几排士兵就被纷纷打倒在地,一时三刻之间,大平军就落到了下风。

见势不妙,大平军第一线的军官就立刻下令。让方阵撤至火炮射程之外。于是方阵来了个向后转。都小跑着向后跑去。而大平军推上来仅有的几门火炮,也在与清军的一阵对轰战之后,也都后撤了。见到大平军的后撤,清军阵中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都在搞什么啊?没了火器,就不会打仗了?”见到前方的部队就这么退了回来,薛永利对这次虎头蛇尾的进攻是相当不满意,“跟前面的说一声,让斧枪手突前。不要怕伤亡!没有了‘勇’字,那还是勇士吗?”

见到十几位传令兵向前跑去。一旁的书墨就建议道:“利爷!是不是该发信号了?让昨天来投诚的部队先反水,咱们可以趁乱攻进去。”

薛永利皱着眉想了一会儿,摇摇头道:“时机未到。”可接着他还是下令道:“再去跟老马说一声,让他时刻准备着,只要鞑子那里一乱,随时准备冲阵。”

“是!“

……

见到打退了大平军的进攻,多尔衮也是摇摇头,有些不满意。虽说此次炮击,清军是毫无损伤,而大平军却有些伤亡。可是炮击的效果毕竟不好。清军没有把大平军放入有效的射程之内,对大平军进行火炮、火铳和弓箭的立体射击。所以清军的这次炮击就有些打早了。

于是多尔衮也下令道:“与前面说一声,把汉军放入百步内打。如果汉军推上来火炮,就让骑兵上,不要怕汉军火器凶猛。咱们大清国,要的就是勇士。”

而一旁的图贝里也建议道:“爷!炮队已经来报,他们的火炮已经准备好。是否等到汉狗下一次上前,他们就射击?”

多尔衮也是皱眉想了一会儿,摇摇头道:“等会再说,一定要等本王的命令。”

“喳!”

由于在开战前,多尔衮等人已经估计到,今天的大平军将会进攻,所以在出营列阵的时候,清军的炮队早就按照多尔衮的命令,加紧架设射程远、威力大的将军炮和大将军炮。这也是多尔衮为今天的决战准备的一个杀手锏。

……

对于大平军的首次进攻受挫,两军主帅都有些不满意,也都让自己的部队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但在另一方面,这两位主帅又不愿意马上翻出自己的底牌,显出了一种沉稳的样子。

接到了薛永利的命令以后,大平军最前面的十个方阵立刻分成了前后两队。前面的方队由六百名斧枪手组成,后面再是长枪方队。随着进攻的鼓声再次响起,斧枪方队在前排火铳手的掩护下,再次向前而行,而长枪手组成的方队则拖后了五十步左右。

见到大平军的再次进攻,清军也都紧张地看着大平军的靠近,等待着他们进入到百步之内。而清军的骑兵也都集合在一起,准备应付大平军火炮的突前。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战场上的气氛似乎凝固住了。二百步、一百五十步,当距离一百步还有几步路时,率领斧枪方队的副团长们不约而同地吹响了铜哨,斧枪兵们立刻散开,高速地向着清军前阵跑去。

这突然地散开阵形,让清军的骑兵都为之一愣,他们都犹豫着是否上前冲杀。而清军的火炮、火铳和弓箭就全面射击了,这倒也使得清军骑兵没有了选择,在自己部队的枪林弹雨之下,他们总不能就这样冲锋了。

对于清军的火铳和弓箭,身穿板甲的斧枪手并不怎么惧怕。清军的火铳威力偏小,基本上打不穿板甲,而威力更小的弓箭就更不用说了,射到板甲上也纷纷弹开。唯一有威胁的就是那些火炮了。由于斧枪手是散开跑的,所以火炮的杀伤也就并不怎么大。

直到跑进了三十步,大平军的伤亡才开始大了起来。到了这时候,战斗才开始进入到了**。

第九百五十四章撞衫

进入了三十步,清军火铳和弓箭的威力就显现了出来。尤其是当清军的霰弹开火,斧枪兵更是一片片地倒在清军的阵地前。

可是在这时,大平军却稍稍停止了脚步,他们几人一组,护卫住身后的人。而后面的斧枪兵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斧枪,拿出掌心雷点燃,接着就扔到了清军的阵中。

对于掌心雷这种新武器,现在的清军可谓是恨之入骨。虽说大平军的掌心雷没有现代的手榴弹威力大,但是爆炸的声响、飞溅的铁钉、还有粘上就很难扑灭的火焰,这就让清军有了很大的恐惧心理。所以当掌心雷飞入清军阵中时,清军是一阵慌乱,随着阵阵爆炸声,大车后的清军也都是左躲右藏起来。

趁着清军这阵混乱,斧枪兵们同声高喊,高叫着冲向了清军的阵前。两军终于进入了正面的肉搏。

……

“骑兵怎么了?骑兵怎么了?”看到前阵陷入到了混战,多尔衮立刻发火了,“都骑在马上袖手旁观,是耍猴吗?让他们全部压出去,绝不能让跟在后面的汉军上来!”

“喳!”

冲到阵前的斧枪手,有的爬上了大车,跳入到清军的阵中。有的几人一组,要推开大车。由于清军在前面的大多数都是火铳手和弓箭手,根本难以抵挡斧枪手的肉搏,所以大平军立刻把清军的前阵打开了几个缺口。

而斧枪手身后的长枪方队见到已打开缺口,也是越来越靠近。而在这时候。由于混战在了一起,清军的火炮、火铳和弓箭都失去了效果,所以长枪方队的前进就未遇到什么阻力。

而在这时候。清军最好的反击方法就是骑兵的反冲锋。因为两军靠得太近,大平军的火铳也同样是难以射击,所以这样的反冲锋就能够把清军的优势发挥出来。可是在最前面的清军骑兵还是犹犹豫豫的,深怕自己陷入到了混战之中,造成损伤太大,没有果断地出击。所以这也难怪多尔衮会发火了。

其实在最前面的清军骑兵将领也感到有些不对了。这样混战下去,清军骑兵照样要陷入到混战之中。而马跑不起来就陷入到了战斗。那完全是“自废武功”,所以他本来就准备有所行动了。所以听到传令兵传来了多尔衮的命令,那清军骑兵将领就果断地准备出击了。

“小五!怎么信号还没有?你昨天传的话没错吧!”康正午焦急地问身边的康五道。

今天的战斗。康正午的部队果然被安排在了最前面。还好,他的部队就是在汉军旗中都是杂牌,火器和弓箭数量较少,所以在刚才的防御战中就被排到了第二排。

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大平军却迟迟不发出信号。眼看着康正午的部队就要与大平军交战了,这怎么不让康正午双脚跳呢?

“三叔!如果小五有话说错!马上死全家!”见到康正午对自己的话产生了怀疑,康五立刻指着天发誓道。

“别说这些没用的。你死全家,不是把三叔我也带进去了吗?再等等吧!”康正午没好气地说道。接着他又问亲兵队长道,“都准备好了吗?”

“按老爷的令,全部弟兄都右臂扎上了白布。等到对面一发信号,就全部露出右臂,对着右面的杜老六打。我在那里也都安排了最贴心的弟兄。绝不会误了老爷的事的。”亲兵队长连忙回禀道。

康正午点点头,接着对亲兵队长吩咐道:“你也过去。盯紧一些。这前程富贵也就在此一举了。”

“诶!”

“三叔!三叔!对面举黑旗了。”康五立刻叫道。

“好!”康正午立刻精神抖擞了起来,他拔出了腰刀,大叫道:“都露出右臂,向着右面杀!”

……

见到前方逐渐进入到了混战,薛永利就及时地下令:让中军处立刻竖起了黑旗并挥舞起来,要让昨日前来商议归顺的汉军旗部队反戈一击,让清军的阵形内再乱一些。

“轰——!”清军前阵的左侧突然出现了一阵大乱,两支清军部队也突然陷入到了自相残杀之中。而他们附近的清军部队,也都争先恐后地避让开,因为摸不清这两支清军部队的情况,附近的清军也都是躲得远远的,不敢太过靠近,生怕陷入到这两支部队莫名的战斗中。

而杀散前方的火铳手和弓箭手的斧枪兵,一见到清军的这两支部队自相残杀,也停止了向前。他们同样避让开了这块战场,只是把前面的大车和橹车全都拉开,让后面的长枪方队快些上来。

而发现了前阵的混乱,多尔衮脑中也是“轰”的一声。在战斗中最忌讳的阵前反水,今天的多尔衮算是遇到了。不过他清醒得也不满,于是立刻声嘶力竭地大叫道:“什么也不管!先把反叛的叛军给剿灭了。快些上啊!稳住!咱们还是人多!”

“可是爷!这打起来的部队服饰相同,哪一支是叛军啊?”图贝里小心地问道。

“啪!”,多尔衮顺手就给了图贝里一马鞭:“混账!叛军身上总有个记号,盯着有记号的打就是了。你亲自上前,稳不住阵列,那就大事不妙了。”

“喳!”图贝里也顾不得被马鞭抽打得痛处,立刻带着亲兵,向着乱战的地方飞马而去。

多尔衮他们面对阵前反水是头疼不已,而反戈一击的康正午也是欲哭无泪。

“老爷!杜老六的部队也是右臂扎白布,咱们分又分不清!退又退不得!您说该怎么办啊?”亲兵队长跑到了康正午的面前,带着哭音问康正午道。

无巧不成书,昨天与大平军联络反水的两支部队,恰好是康正午和杜老六的部队,而薛永利发出信号时,他们也恰好成为了“邻居”。由于薛永利交待的反水标记都是“右臂扎白布”,所以这两支部队,现在就“撞衫”了。

可是这么一“撞衫”,就使得两军分不清敌我了。然而他们一上来的砍杀又是太猛,一时三刻之间,根本都收不住火气,所以连个稍稍后退,问询清楚情况的空隙都没有。所以康正午和杜老六只能够硬着头皮打下去了。

第九百五十五章都在吐血

“怎么还不去平叛?”图贝里一到达前阵骑兵将领处,就对那位将领吼道。

“图爷!分不清啊!”那位清军将领哭丧着脸,委屈地说道。

“混帐东西!叛军身上总有记号吧!”气愤之下,图贝里一边说这话,一边把手扬了起来。要不是都是在马上距离太远,图贝里就要给那位将领一个大耳光了。

“可打起来的那两支部队,身上的记号都相同啊!”见到图贝里火气更盛了,那位清军将领就更委屈了。

图贝里倒是被顶嘴顶得一愣,他立刻把目光转向了康正午和杜老六的部队。仔细一瞧,也差点儿一口恶血喷出口。

这两支对砍的军队,都露出了扎有百步的右臂,这让图贝里怎么分辨清楚?他的脑沟回路再复杂,也想象不到这两支部队都是叛军,而且恰好相邻并互相对杀。所以说,有时候事实要比演义更加荒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