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能影响到整个局势。
但放着这么雄厚的兵力不用似乎也有些不合适。
朱慈烺思忖良久还是沉声道:“命堵胤锡提兵北上吧。”
路振飞神情一振。
“敢问陛下是哪营兵马?”
“忠贞营。”
朱慈烺定定说道。
“忠贞营战力雄厚,也是时候展现一番了。”
朱慈烺当然不会派出所有的兵力,马进忠、金声桓等部就用来留守湖广吧。
“臣领旨!”
路振飞恭敬道。
……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不久,又有一个坏消息传到了多尔衮的耳边。
朝鲜对大清宣战了。
一直以来清廷都认为朝鲜是可以任意欺凌的对象,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朝鲜朝中既有亲明派也有亲清派。
如今却是亲明派占了绝对的上风,这才有了对大清宣战的事情。
多尔衮不禁在想是不是之前命人去朝鲜征粮有些太过火了?这才激起了朝鲜人激烈的反抗?
可是现在说这些肯定是晚了,朝鲜已经宣战就不可能轻易屈服。
除非八旗铁骑将其彻底打服打怕。
若是以往多尔衮当然会这么做。可现在明廷北伐,清军需要应对的地方很多,哪里还能分兵出来攻打什么朝鲜。
多尔衮直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他越想越气越想越恼,最终竟是一口血吐了出来昏死了过去。
王府中的奴才连忙叫人去传御医。
等到御医提着药箱匆匆忙忙的赶到睿亲王府,多尔衮已经是面色惨白。
御医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把多尔衮弄醒。
可苏醒之后的多尔衮却是满脸疲惫虚弱不堪。
御医给他开了个方子,叫府中奴才照着方子抓药,随后便恭敬退下了。
多尔衮叫人去唤范文程来,这些奴才哪里敢耽搁飞奔着去寻了。
……
……
等到范文程赶到睿亲王府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他一进多尔衮的寝殿便闻到一股浓重的药汤味道。
见到多尔衮后,范文程遂跪倒行礼。
多尔衮虚弱的抬了抬手道:“范先生请起。”
范文程起身后双手束立,恭敬站在床旁。
“本王叫先生来,实在是有重要的事情……”
多尔衮说着说是连着咳嗽了几声,最后一下竟然咳出了血。
范文程大吃一惊。
记得几日前见摄政王的时候精神很好啊,怎么就过去了几日变成了这幅模样。
“王爷您慢点说。”
多尔衮苦笑道:“汉中失守,朝鲜也对我大清宣战。如今我满洲人可谓是四面皆敌。”
范文程也听说了汉中失守的消息,不过还不知道朝鲜宣战了,大吃一惊道:“王爷,朝鲜真的宣战了?”
“这还能有假,他们已经下了战书……”
多尔衮又咳嗽了几声:“本王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辽东。辽东可是本朝龙兴之地,若是有所闪失,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直以来满洲人都是把辽东当做真正的地盘,哪怕是入关之后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统一中原。
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万一以后真的被赶出关去至少还有一个容身之所。
范文程作为最早一批追随努尔哈赤的汉人如何不知道这点?
听多尔衮这样说,他意识到多尔衮的决心动摇了。
难道说多尔衮想要放弃关内诸地,退回山海关外去?
范文程越想越怕,连忙道:“王爷也不要太过担心。朝鲜乃弹丸之国。当年的东江镇都奈何不了我大清,区区一个朝鲜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他顿了一顿继而道:“反倒是明廷乃是我大清心腹之患,王爷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对付明军上。”
多尔衮苦笑道:“本王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如今汉中失守,尚可喜自杀,关中的门户大开。你觉得阿济格能够守住西安吗?”
范文程沉默了。
西安本身并不算什么易守之地。其仰仗的无非是东边的潼关和南面的汉中。如今汉中失守明军便可以从容不迫的屯兵推进。
而清军只能被动的等着明军打过来。
“若仅仅是汉中还罢了,本王担心明军会从多路进军啊。”
多尔衮还算是个有智谋的人,他料到明军不会给他喘息之机。若是明军分兵从多路攻打他又该当如何?
“王爷,任他几路来我们只要扎好篱笆便可。”
这话说出来连范文程自己都不信。
明清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调转过来。如今是明强清弱。
不论是兵力还是财力亦或是地盘。
“王爷不如把吴三桂调去陕西增援英亲王。”
思忖再三范文程献出一策。
多尔衮却是摇了摇头。
“吴三桂此人精明无比,且不是一个肯吃亏的。此人睚眦必报,之前阿济格刻意打压他把他逼走。如今再叫吴三桂回陕西增援阿济格是绝无可能了。”
尽管范文程不愿意承认,但他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吴三桂已经不是当初献出山海关那个吴三桂了。
如今的吴三桂驻军河南俨然一个军阀,且是听封不听调。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吴三桂去帮助一个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显然不现实。
“若是吴三桂不行,孔有德和耿仲明呢?”
多尔衮闭上眼睛用极为复杂的声音说道:“此二人对我大清倒是十分忠心。可范先生想过没有把他们都调走了,京畿的防务怎么办?”
范文程心中一沉。
孔有德、耿仲明手中的天佑军拥有全清军最多的火炮。而火炮乃是守城利器。
如果把天佑军调走了,明军再从山东北伐那么京畿将会十分危险。
想不到不知不觉间大清已经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了。
……
……
第五百三十四章 子午谷与五丈原
西安在汉中的东北部。
虽然从距离上来看二者隔得并不算太远,但不论是从汉中攻打到关中,还是从关中攻打到汉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汉中和关中平原之间隔着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道屏障便是秦岭。
明军虽然夺取了汉中,但依然不敢贸然进军就是因为清军在秦岭之中布下了重兵。
只要越过秦岭,西安便是他们囊中之物。
文安之是一个极为善于谋划的人,他总能在出战之前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颇有几分诸葛孔明的意思。
今日他又召集了诸将商议向关中进兵的事情。
原顺军诸将都是陕西人,对于秦岭的熟悉程度比文安之要强的多。
只见田见秀率先发表意见道:“巡抚大人,以末将之见,不妨兵分两路。一路从洋县经石泉过子午谷,一线过金牙关,走五丈原……”
不论是子午谷还是五丈原,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名。
即便不通兵事的人大概也听过这两个名字。
五丈原在西安的西侧,凤翔府辖境内。而子午谷从严格意义上已经算是西安府辖境内。
文安之沉吟片刻,望向李定国和声道:“定国怎么看?”
田见秀因为年龄最长,是原顺军降将中的老大哥。他的意见便代表了这一派系的意见。
但除此之外文安之还得兼顾另外两派的意见,即李定国和曾英。
他率先问李定国是因为毕竟李定国部在攻打汉中时付出惨痛的代价,他想要借此予以安抚。
李定国双手抱拳道:“子午谷、五丈原皆是要地,鞑子势必派重兵把守。但若是攻克,则西安再无险可守。所以末将赞同田将军的方略。”
文安之捋着胡子微微颔首。
“曾英呢,你怎么看?”
经过一番并肩作战,曾英对田见秀、袁宗第等人的印象更好了,自然不会拒绝。何况他提出的确实是最适合当下的方略。
“末将也觉得这是一出良策。”
文安之扫视了众将一番,用满是威严的声音说道:“既然如此本抚便下令了。田见秀、袁宗第、曾英何在?”
“末将在!”
三人同时站出一步抱拳应道。
“本抚命你们攻打子午谷。”
“得令!”
文安之顿了一顿,继而望向李定国。
“李定国、艾能奇、刘芳亮何在?”
“末将在。”
“本抚命你们攻取五丈原,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
满清在痛失汉中之后,上下一定沉浸在一股沉痛的气氛之中。这个时候恰恰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大战之后双方都需要休息的时间。
但文安之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眼下明军气势正盛,若是趁着这股气势攻打西安,说不定真能一举拿下关中进而光复陕西。
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了,感慨自己时日不多,自然更是要抓紧时间争取在入土之前看到大明中兴。
所幸他麾下有一批得力干将,上下一心的情况下鞑子节节败退。
他不准备给鞑子喘息的机会,这一仗他便要彻底摧毁鞑子的信心。
……
……
尽管已经算是春日,可清晨还是很寒冷的。
尤其是对那些只着单衣的清军俘虏来说。
明军士兵之所以没有杀掉他们自然是因为文安之的命令。
巡抚大人决定用这些俘虏来充作苦力壮丁拉车。
要知道秦岭山脉山势极为险峻,山道也极为崎岖。
而粮草辎重是一军之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通常而言军队都会抓一些壮丁来做拉车的夫子,帮助运输这些粮秣辎重。明军则有专门的辅兵。
但运输结束之后这些人中十个有九个都得活活累死。
既然有鞑子士兵这种现成的苦劳力,为何还要再去用自己的辅兵呢?
“快一点,偷什么懒!”
一名明军士兵见一个鞑子偷懒,狠狠一鞭子抽了上去。
皮鞭在那鞑子的肩膀上撕开了一道血口子,痛的那鞑子士兵高呼了出来。
明军士兵却没有任何怜悯。
这些鞑子士兵都是尚可喜的本家兵,也就是当初跟着这老汉奸投虏的辽东汉人。
这些人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血脉,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实在是比满洲真虏还要可恨。
他甚至觉得驱使这些二鞑子拉大车都算便宜他们了。
那鞑子士兵却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他手无寸铁,便是想要反抗都没有机会。
若是他稍有不恭,恐怕下一刻明军士兵挥下的便不是皮鞭而是朴刀了。
人都是贪生怕死的,这名鞑子士兵也不例外。
能够多活一刻便多活一刻,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他忍着剧痛重新把绳套套在腰上,然后深吸了一口气,艰难的迈开步子。
在崇山峻岭中行军很不容易,速度自然也快不到哪里去。
可是明军却是有速度要求的,他们的皮鞭不时挥下,催促着那些鞑子士兵使出全力。
不时有人倒下。有的再也站不起来。
好在明军俘虏的鞑子士兵足够多,再换一个套上绳子便是。
山中偶尔能够见到一些猎户和采药的药农。但他们看到这架势早就躲得远远的了,以至于明军想要上前问路一番都不能够。
好在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老陕西人,对于秦岭并不陌生,大体的方向是不会走错的。
田见秀和袁总第骑着马对视了一眼,然后双方十分默契的点了点头。
“咳咳,曾将军。”
开口的是田见秀。
曾英就骑马在距离田见秀不远的位置。见田见秀叫起自己,自然而然的扭过头去。
“田将军,有什么事吗?”
“曾将军,再往前去便是子午镇了。从子午镇往北便是子午谷。这之间要翻过秦岭……”
他刻意顿了一顿,见曾英并没有接话遂咳嗽了一声道:“鞑子肯定会在此布下重兵,尤其是柴家关。”
曾英听得吃了一惊。
想不到田见秀对于这一代这么熟悉,竟然能够直接点出攻打子午谷的关键。
“还请田将军赐教。”
曾英十分谦和的说道。
……
……
第五百三十五章 三路出击
“柴家关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卡在一处山谷之中。我军若想通过子午谷,柴家关便是必经之路。”
田见秀沉吟了片刻继而说道:“如果鞑子的将领没有得失心疯,则必定会在此布下重兵。”
“这么说来我们必须猛攻此地了。”
曾英顿了一顿道:“就没有什么小道捷径?”
“据某所知,好像还真的没有什么小道捷径。”
听田见秀这么说,曾英哈哈笑了出来。
“没有就没有吧。我大明的铁骑还不是区区一关寨能够阻拦的住的。他们要守就让他们去守,曾某倒要看看,他们能否守得住。”
这话说得霸气十足,颇有几分直冲云霄的气势。
袁宗第也点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就不信鞑子如今疲敝之际还能使尽全力。”
……
……
如今值守柴家关的不是别人,正是硕额图。
他原本奉阿济格之命增援汉中,却在北山隘口遭到了刘芳亮的阻击。
硕额图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是无法突破明军的防线,反而自己的兵力损失惨重。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退兵以保存实力。
回到西安后硕额图遭到了阿济格一番痛斥。
他当然不敢说什么。
主子骂奴才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何况他确实给大清给八旗丢了脸。
随后汉中告破的消息传到了西安,阿济格气的差点吐血。
更为可怕的是明军似乎不满足于夺取汉中,还对关中虎视眈眈。
据清军探马回报,明军大军已经从汉中出发沿着秦岭往子午镇方向而去。
阿济格当然明白明军是想做什么。
经子午谷攻打关中是一条捷径,明军便是想一战定乾坤。
可是阿济格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决定派一支大军增援柴家关,死死卡住明军推进的咽喉。
如此一来硕额图便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这一次硕额图要洗刷耻辱,让嚣张的明军付出代价。
“报!”
一人一骑飞驰而来,那骑手临至硕额图身前勒停了马匹翻身下马单膝跪倒。
“禀将军,前方发现大队明军。”
硕额图一听到明军一双眼睛几乎放出光来。
“他们有多少人。”
“最少也有一万人,可能更多。”
像这种远距离的眺望观察很难确定敌军的具体兵力。即便是再有经验的探马斥候最多也只能估算出个大概来。
硕额图思忖一番后下令道:“往虎石峡增派些人手,探探明军的底。”
虎石峡是柴家关前一处险要之地,不过先前此地并没有太多人手。
思来想去硕额图还是决定往此地增兵,一来可以做个缓冲二来也可以判断明军的实力。
至于领兵人选他已经想好了,那就是詹班。
……
……
在接到天子的圣旨后高杰立即动员全军兵力展开北伐。
此次虽然也有攻打河南,但重点却是北直隶诸地。所以除了卫辉、彰德二地,高杰并没有对河南投入太多的兵力。至于北直隶,则是明军攻伐的重点。
从东昌府出兵,沿着大名府、广平府一路推进,所到之处清军望风皆降。
高杰的北伐军根本没有遭到多大的阻力。
直至他们攻至顺德府,才遭到了较大的抵抗。
抵抗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
原本吴三桂驻扎在卫辉府,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
谁曾想高杰突然发兵来打,吴三桂不想与其起正面冲突遂率兵撤离,北上顺德府。
明军一路没有遭到抵抗,高歌猛进的气势吓傻了清廷。
多尔衮又气又怒亲自下了一道令旨命令驻扎在顺德府的吴三桂不得再以任何理由避战,否则将以军法论处。
吴三桂本身是不怎么怕清廷的制裁的。可他的家人如今都在京师,如果他真的和清廷翻脸恐怕家人都难逃一死。
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选择迎战。
自湖广之战后,吴三桂便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
他一直命令麾下士兵休养生息,所以战斗力恢复的很不错。
高杰率领的大军虽然战斗力很强,但还是和吴三桂的部下打的有来有回。
清廷借着这个机会抓紧布置,命令孔有德率军驻守河间府,耿仲明率军驻守保定府。
豫亲王多铎则率八旗精锐亲自坐镇京畿。
山东离北直隶实在太近了,近到高杰可以随时随地的发难。
而且谁也不会想到刚刚过完年没多久,明军就会发动这么疯狂的一次北伐。
清廷不会忘记高杰上一次北伐造成的影响。所以这一次他们一定不会掉以轻心,以免“大意失荆州”。
至于河南清廷已经顾不上了。
……
……
与此同时堵胤锡提忠贞营北上。
大军从襄阳、德安同时出兵,攻打南阳府、汝宁府。
原来高杰没有把攻伐重点放在河南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是忠贞营的目标。
李过、高一功麾下将士十余万,皆是战力凶悍的精锐。
他们统一受堵胤锡的节制,听候他的调遣。
清军在河南南部本就没有太多兵力,都是一些不堪战的绿营兵。
明军轻而易举的就控制了南阳、汝宁府,继续向北推进。
河南中部的重镇自然是开封府了。
清军在这里还是有几万兵力的。
可是现在除了豫西,豫北、豫南、豫东尽数被明军控制。开封府的清军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他们只能派人通过河南府过潼关向陕西的阿济格求援,希望英亲王可以派出援兵解除开封之围。
但现在的阿济格哪里有心思顾及河南的乱局,陕西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如果他守不住关中,恐怕只能经由山西逃回京师了。
明军在短短时间内同时攻打陕西、河南、北直隶确实出乎清廷的意料。
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高层现在才意识到原来明军之前的按兵不动只是隐忍寻求时机而已。
时机一来立刻发兵百万浩浩荡荡的开始北伐。
四面楚歌之际连多尔衮都有些怀疑当初入关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现在如果放弃关内土地退回辽东是否还来得及?
就在他思忖这个问题时,天津方面发来急报,明军的水师正对天津沿海展开攻势。
……
……
第五百三十六章 火攻
柴家关地势险峻,乃兵家必争之地。
硕额图率部增援后下令严防死守,连一只苍蝇也不许放进来。
清军也知道柴家关是必守之地,故而丝毫不敢松懈。
明军抵达这一区域后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下令扎营。
如此举动让硕额图十分困惑。
照理说明军是攻城拔寨的一方,理当使用闪击战术。时间拖得越久对明军越不利。
可如明军却和没事人一样一点也不着急。
事出非常必有妖。
硕额图下令斥候探马加紧巡查,一刻也不许停歇。
他已经在这方面吃过一次亏了,绝不能再吃第二次。
……
……
明军大营中,刘芳亮、田见秀、曾英围坐在一起商议军情。
他们如今驻扎在距离柴家关不到五里的一处山坳里。只要他们想,随时都可以对柴家关发动猛攻。
清军曾经派詹班在虎石峡阻击明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在曾英的指挥下明军把清军杀得落花流水,成功破解了这处障碍。
之后明军便继续行军。
曾英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下令是因为要配合攻打五丈原的明军。
只有两方配合默契才能给予清军最沉重的打击。
“田将军,柴家关是木制营寨,某觉得火攻是个不错的选择。”
曾英十分客气的说道。
虽然从名义上讲他才是这支明军的主将,不过他没有丝毫看轻田见秀、袁宗第的意思。遇事都是与他们商议着来。
田见秀点了点头道:“曾将军说的不错。田某也觉得火攻是个不错的法子。”
柴家关的位置太险峻了。如果鞑子死守在里面做缩头乌龟,明军实在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用火攻逼他们出来一战。
袁宗第也点头道:“某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曾将军有没有想过弓箭的射程有限,恐怕射到寨子里的不会很多啊。”
曾英知道他的意思,哈哈一笑道:“曾某这里有陛下命工部火器司制作的一种火炮,射出去的不是实心铅弹而是类似于震天雷的空心炮弹,只不过里面是火油。”
田见秀听的一愣,随即问道:“曾将军的意思是只要对着柴家关放炮,便可以起到火攻的效果?”
火油二字田见秀当然不陌生。
实际上稍有守城经验的人肯定都擅长使用火油。
只是这玩意真的能装在弹药里随着大炮发射吗?
对此田见秀持怀疑的态度。
袁宗第同样将信将疑。
“曾将军你可别诳我们。”
“哈哈,这种话曾某岂能乱说。这样好了,届时就由二位来开这第一炮如何?”
二人闻言纷纷点头道:“如此甚好。”
转眼间三日便至,已经到了李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