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坚守洛阳,以尽臣节。
  我罗绣锦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
  ……
  ……
  “大帅,我们为何不直接去打洛阳啊!”
  行军路上,李成栋十分不解的问道。
  拿下开封后,高杰稍作休整后便领大军继续北进,攻打卫辉府。这让李成栋感到难以理解。
  洛阳比卫辉重要的多,打下洛阳的轰动性可以让南都的士人百姓们欢欣鼓舞好一阵子,捷报上也更容易添彩。
  不论是从哪方面考虑都是攻打洛阳更有甜头。
  可高杰却要去打北面的卫辉府,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瓜嘛。
  “洛阳即便打下,你觉得能守得住吗?”
  高杰冷哼一声道:“如今东虏大军都在潼关,若是知道本帅围攻洛阳,肯定会立刻回援。恐怕本帅打进洛阳屁股都没坐热,东虏的大军就杀回来了。”
  “可打下卫辉就守得住吗?”
  李成栋挠了挠头。
  “那不一样!”
  高杰夹了李成栋一眼道:“卫辉府距离潼关那么远,东虏即便想救也来不及。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他们来了,本帅早就率军杀到北直隶了。”
  他稍顿了顿道:“我们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根本就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让河南、北直隶的百姓、士绅看到朝廷的雄心。”
  高杰对于朱慈烺的心思还是作了一番忖度的。在他看来,朱慈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河南、北直隶的百姓能够自发的支持朝廷,反抗东虏的统治。
  若是放在几个月前显然不太可能,那时候清军呈势如破竹之势,仿佛定鼎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不但光复了山东,还光复了河南重镇开封。
  而且在这期间清廷颁布了十分严苛的剃发令、易服令、圈地令、以及逃人法。
  河南、北直隶的百姓苦不堪言,但多是敢怒不敢言。
  朝廷若在这个时候派出军队一路北伐,肯定能够收到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与支持。
  说白了朝廷北伐是为了争取民心。
  满清在这个时候犯了一连串的错误,朝廷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收取民心,那么便大事可成矣。
  高杰一番话直是让李成栋顿悟。
  他双手抱拳道:“大帅所言如醍醐灌顶,末将受教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皇明不偏安
  朱慈烺这几日听到的好消息着实不少。
  在文安之的努力下,第一版皇明早报的样稿已经送至宫内供朱慈烺御览。
  朱慈烺在看过样报之后很是满意。
  想不到文安之的领悟能力这么强,基本按照他的要求实现了报纸的用处。
  朱慈烺决定先在南直隶辖境内发行皇明早报,看看反响再说。
  毕竟大明的百姓此前从未接触过报纸,适应还有一个过程。
  若是反响不错,再在全国推行也不迟。
  对此文安之提出了一点担忧,那就是关于报纸刊印的问题。
  若是单纯由官府负责刊印,显然不可能印出足够南直隶百姓阅览的报纸。但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民间来协办,会不会有损朝廷的威信?
  朱慈烺考虑了一番后觉得文安之的担忧不无道理。朝廷即便要找民间来协办刊印,也不能没有任何准入条件。
  朱慈烺的意思是在每一府县挑选一两家长期负责协办刊印,也提前把原则与他们讲清楚,这样不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文安之对圣上交办的这件事还是十分上心负责的,从宫中回来后就立刻着手去办。因为提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文安之稍作调整后报纸便可以刊印发行。
  两日后,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上便多出许多兜售报纸的人。
  “吴大叔,这皇明早报是个什么东西?你看过吗?”
  近秦淮河的一处小巷子里,秀才秦礼贯探出半个身子问道。
  今天早上他总听到有人在兜售,心中十分好奇。
  “哎呀,秦相公,你都不知道的事情我老吴咋会知道呢。要不,你买一份看看?若是有趣,也给大伙儿读读。”
  秦礼贯点了点头道:“也好。既如此,我便去买一份回来。”
  思定之后,秦礼贯单手负在身后,踱步走到巷口,冲卖报的小厮问道:“你这皇明早报怎么卖?”
  “公子要买报?我们这是第一次发行,原本是三文钱一份,算便宜些,公子给两文钱好了。”
  秦礼贯心中暗道这价格倒也不算贵,便先买一份瞧瞧好了。
  他从钱袋里摸出两块铜板,拍到卖报的小厮手中。
  “我买一份。”
  那小厮立刻欢喜的抽出一份报纸递给了秦礼贯。
  秦礼贯接过报纸摸了摸,报纸的页数并不多,一共也就是十来页,用的纸张也是最普通的。
  他不禁蹙起眉来。
  “公子且放心,我们的价格都是童叟无欺的。同样的一份报纸你在南京城里绝对买不到比我家便宜的。”
  那小厮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保证:“若是你找到一家比我便宜的,我包退!”
  “罢了,我也就是随便瞧瞧。”
  秦礼贯面上一红,连忙转身朝巷子里走去。
  “秦相公,你买回来了?”
  卖包子的吴有福见秦礼贯手中多了一份报纸,美滋滋的凑了过来。
  “咋样,里面讲的个啥?”
  “唔,我还没有看。”
  秦礼贯清了清嗓子道:“要不要把大伙儿都叫来听听?”
  “那好,我去喊人!”
  吴有福一头窜进了院子里,扯着嗓子喊道:“大伙儿想不想听听那皇明早报里讲的个啥啊。秦相公亲自给我们讲哩。”
  不一会的工夫,十几个里邻就都跟着凑了过来。
  对此秦礼贯倒是觉得没有什么不可。
  他父母早亡,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
  要是没有这些热心肠的街坊邻居,他别说是考中秀才了,怕是早就饿死了。
  街坊邻里大多是靠些手艺活谋生的,基本不识字。
  他们将秦礼贯围在正中,殷切的期盼着秦礼贯读报给他们听。
  秦礼贯也不扭捏,展开报纸便读到:“徐州总兵高杰率军收取开封,城中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迎接王师。”
  开封大捷的消息传回南京还没多久。不少百姓还不知情,他们听秦礼贯念完直是目瞪口呆。
  过了好一会,才有人问道:“这是真的假的,朝廷大军真的光复开封了?”
  秦礼贯点了点头道:“这件事我是听说了的,高总戎确实已经收复了开封。”
  “好,好啊!想不到鞑子也有吃瘪的时候啊。”
  “嘿嘿,都说鞑子不可战胜,现在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嘛,都是吹出来的!”
  “开封一拿下,鞑子怕是坐立不安了吧?”
  “哼,要我说,就一股脑的打到京畿去,把鞑子赶出关去!”
  听街坊邻居你一嘴我一嘴的说着,秦礼贯只觉得没来由的欣喜。
  “大伙儿还想不想听其他的好消息?”
  “秦相公,哎呦,还有别的好消息呢?”
  “杜婶子,瞧您说的,当然有了!”
  “那你快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哎!”
  秦礼贯应了一声,继续念道:“神策军大胜刘良佐、刘泽清叛军于登州城外。靖南伯黄德功率部策应堵截,一应叛军全部伏诛!”
  这个消息秦礼贯此先也没听到过,读罢之后心中暗呼痛快。
  “这两个天杀的狗贼终于死了!”
  “是啊,朝廷和陛下待他们不薄,他们竟然忘恩负义发动叛乱,真是死有余辜。”
  “据说这两个狗贼是想率军去投鞑子,还好神策军与靖南伯勇武,把他们给收拾了。”
  “这神策军真这般厉害?”
  “你以为,那可是天子亲军,有龙运护体,战无不胜!”
  “怪不得,怪不得……”
  秦礼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街坊邻居们已经有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朝廷这次真是好样的。
  “这里还有一道圣谕。”
  秦礼贯发现两篇文章中间有一块专门开辟出的版块,其中有一句十分简短的话。他深吸了一口气朗声念道:“汉贼不两立,皇明不偏安!”
  与其说这是一道诏令,倒不如说是当今天子对大明何去何从的表态。
  是像南宋朝廷那样偏安苟活百年,还是坚决北伐,光复神州?
  皇帝陛下在皇明早报之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大明绝不会偏安于江南,迟早会打回神京,打回辽东!
  汉家天下,绝不会亡!大明国祚,必将绵延!


第一百六十三章 驻防登州
  皇帝陛下复设登莱镇,山东布政司的兵力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
  刘三水所在的玄武营被调去登州驻防。
  这让刘三水感到十分欣喜。
  他是力棒出身,以前常年在南京城的码头上做工,对于舟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登州、莱州毗邻大海,皇帝陛下又要再次复建水师,军中自然是水性好的,会驾船的容易得到机会出头。
  玄武营的士兵大多都是南京本地人,可水性好的却不多,会驾船的更是凤毛麟角。
  偏偏这两样刘三水都很擅长,在他看来玄武营这次被调去登州驻防,是他扶摇直上的一次绝好机会。
  唯一让刘三水感到有些舍不得的是文艺队。这些文艺兵要留在济南府演戏,不能跟着他们去登州。
  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刘三水再想看到那么精彩的表演是不可能了。
  不过刘三水却没啥可抱怨的,自打进入神策军,他吃的好喝的好,活的有滋有味的。
  若不是神策军,恐怕他现在还在南京码头上卸货呢。
  据说一同调往登州的还有驻扎在济宁州的勇武营。
  勇武营虽然不是神策军最先编制的四营,但却因为济宁州大胜刘泽清、刘良佐叛军而声名鹊起。不过刘三水关注的却不是这个,他关心的是终于可以和老大哥王富贵重聚了。
  王富贵是刘三水进入神策军后认识的第一个袍泽。也许是因为二人年龄相差较大,王富贵一直把刘三水当做亲弟弟看待,凡事都照顾几分。
  刘三水也很争气,通过刻苦的训练渐渐赢得了上官的赏识。
  可惜后来王富贵被借调去了勇武营训练新兵,一走就是几个月。
  刘三水一度以为再见王富贵得一两年之后了。
  这下好了,勇武营也被调去登州,即便王富贵一时不能返回玄武营,二人也可以相聚了。
  至于另一只风头正盛的天骑营,则被调去了莱州。据说刘良佐、刘泽清的几万大军被天骑营的三千精骑杀了个全军覆没,着实是可怕。
  不过天骑营是骑兵营,在刘三水看来其在登莱接下来的作用不会比玄武营大。
  玄武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行军速度。这倒不是因为粮秣不足,而是营总有意训练士兵的急行军能力。
  这样等到了实际需要急行军的时候,士兵们速度都能提的起来。
  刘三水虽然熟悉水性,但此前从未见过海,故而十分期待这次登莱之行。
  在大海里翻浪击水一定比在江河里爽快的多吧?他急于探个究竟。
  ……
  ……
  圣天子复设登莱镇的消息一传到登州,登州知府袁惟泰便跪倒在地冲着南面叩首三次。
  天子英明,天子英明啊!
  袁惟泰做梦都想看到朝廷复设登莱镇,想不到真的实现了。
  从邸报中袁惟泰得知即将上任的登莱巡抚是现任福建巡抚张肯堂。此刻圣旨估计已经到了福建,张巡抚恐怕已经在路上了。
  毫无疑问登莱巡抚将会驻节在登州城。
  对此,袁惟泰并不觉得有何别扭。虽说多了一个需要小心侍奉的上司,但也等于多了一个升迁的可能。
  这次袁惟泰带领乡勇坚守登州,抵抗叛军攻城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南京,圣天子对他大加赞赏。
  简在帝心,比任何的封赏都重要。因为这意味着袁惟泰已经在圣皇心中排上了号。
  虽然袁惟泰没有直接升任登莱巡抚,但只要将来这位张巡抚调往别处,袁惟泰候补上位基本没有悬念。
  熬吧,再熬了两三年,总该熬出头了。
  更让袁惟泰感到欣喜的是,朝廷最新造制的一批福船、广船已经由长江口驶往登州。
  驾驶这些海船的是朝廷特意雇佣的佛郎机、荷兰水手,以及一些南直隶沿海的渔民。
  登州如今是一穷二白,复建水师自然是要重头做起。
  有这些泰西水手充作教官,花费的时间会减少很多。
  袁惟泰估算了一下,这些海船最多还有六七日便会抵达登州。
  他命人立刻着手登州水城的清理工作,确保通往大海的水门可以顺利开启。
  几十艘船,那可是几十艘大型海船啊。
  一下子全部进驻登州水城,却是个不小的考验。
  至于张巡抚,由于袁惟泰不知道他老人家是走海路还是陆路,故而不好估算他的到达时间。
  如果是走海路,那也就是最多十天。要是陆路的话,恐怕路上要耽搁个把月。
  袁惟泰自然是按照张巡抚走海路来准备。
  他命人将已经破败闲置的巡抚衙门修葺一新,该添砖的添砖,该加瓦的加瓦,衙门前的影壁重新粉刷了一遍,庭院里的杂草也都一颗颗的拔了。
  这一切做完之后袁惟泰还不放心,亲自视察了一番工作。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袁惟泰发现衙门里有些桌椅已经开裂,完全无法继续使用。
  这帮工匠衙役只注重外表工作,里子都烂了却不知道,着实恼人。
  袁惟泰赶忙命人去购置上好的官帽椅、圈椅、太师椅、以及方形书案。
  这笔钱花费不菲,袁惟泰本来想从府库里拨,但想了想还是咬牙自掏腰包了。
  如今他的前程一片大好,可不敢在这种小事上疏忽,最终酿成大错。
  当今天子对于贪墨可是绝不宽恕的。看看南京城中那些被抄家的官员吧,哪个不是家破人亡。
  有这么多血淋淋的例子摆在前面,袁惟泰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
  好在他的家境很不错,即便不从府库中贪墨,这笔钱也是能够拿出来的。
  但无论如何,巡抚衙门是必须要全面整修的,桌椅等配套用具也必须更替。
  这笔钱照理来说不应该由袁惟泰来出,但若是袁惟泰没有在张巡抚到任前把巡抚衙门翻新整修,那张巡抚一定会找机会整治教训袁惟泰给他脸色看。
  这和个人品性没啥关系,而关乎官场面子。
  做官的可是把脸面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袁惟泰可不敢赌这位张巡抚是海瑞,但凡是个食人间烟火的,这份俗就不能免。


第一百六十四章 蝼蚁小民
  从潼关到西安,不到三百里。
  多铎统率的大军大多都是骑兵,只花了不到两天就进抵西安。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眼前的西安已经是一座空城。李自成显然已经率部撤离。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多铎还是命孔有德、耿仲明带着天佑军先进城。确保其中无诈后才率领八旗主力进城。
  事发突然,李自成带走了大军和家眷,却没法带走城中百姓。
  得知清军入城,这些百姓都藏在了家中不敢上街,整个西安城如同一座死城。
  多铎对此十分不满。这些刁民真是不识时务,难道他们不应该走上街头欢迎八旗大军的到来吗?
  清军帮他们赶走了李自成这个巨贼,他们竟然不知道心生感激,真是没心没肺!
  多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在他的命令下,八旗军和天佑军挨街挨坊,挨家挨户的搜查,将藏匿在家中的百姓全部揪了出来驱赶到原秦王府前。
  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大封诸子,凡被封王者皆能统兵数万。按照规制王府前会空出一片校场一样的空地,用来整训这几万亲王卫队。
  后来朱棣靖难,削减了亲王的卫队,但这王府前的空地却保留了下来。
  不过西安城中的百姓实在太多,一次性集中起来十分困难,多铎便下令分批集中训话。
  先期驱赶来的百姓全部挤在秦王府前的空地上。面对着如狼似虎的八旗军和天佑军,他们瑟瑟发抖连大气都不敢出。
  多铎骑在一匹枣红色蒙古马上,趾高气扬的抬了抬下巴道:“本王乃是大清豫亲王,镶白旗旗主。奉大清皇帝、摄政王之命西征讨贼。如今巨寇李自成已经逃窜,尔等大可放心。只要做我大清的顺民,本王便可保你们身家安宁。”
  说罢多铎朝不远处的孔有德瞥了一眼,孔有德连忙接道:“豫亲王殿下说的不错,既然尔等要做大清的顺民,自然要遵从大清的习俗。峨冠博带,乃前朝之陋规。金钱鼠尾,为新朝之雅政。从即日前,尔等需剃发易服,敢有不从者,当以谋逆论处!”
  秦王府前的百姓都低垂着头默不作声。
  多铎大怒,嘶吼道:“你们都是哑巴吗!”
  说罢直接弯弓搭箭朝一名抱着婴儿的妇人射去。
  见箭矢飞射而来,本来神情有些木讷的妇人猛然转过身去。
  羽箭噗的一声射进了她的后背,妇人闷哼了一声,沉沉倒了下去。
  她摔倒在地时仍然紧紧抱着怀中的孩子,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舍。
  “三日,本王给你们三日时间。三日后若有谁不遵照我大清习俗剃发易服,一律斩首!”
  多铎只觉得心烦意乱,只留下孔有德等人继续训话,自己则翻身下马进了秦王府。
  ……
  ……
  陈顺才从进入西安城的第一刻起,就觉得十分兴奋。
  比起潼关,西安可算得上绝对的大城了。就是比之太原也丝毫不予多让。
  据说当年明太祖还曾考虑过迁都西安,可惜派出考察的太子朱标突然病死,迁都之事便作罢。
  陈顺才隐隐觉得这次抢个女人做媳妇能成。
  他沿着街道闲逛,可昔日繁华的街道上空无一人显得十分冷清。
  陈顺才拐过街角,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娘子坐在水井旁,她的身旁有一具尸体,只用草席子裹着,连两只脚都露在外面。
  陈顺才心中咯噔一声,上前一步问道:“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如今西安城中的百姓畏清军如虎,看到清军士兵是有多远躲多远,而这个小娘子却似浑然不怕,孤身一人坐在这儿,不知是为何。
  那小娘抬头瞅了陈顺才一眼,哽咽道:“我爹爹死了,我要卖身葬父。”
  “那死去的人是你爹?”
  陈顺才又瞥了一眼那瘦骨嶙峋的尸体,咽了一口吐沫道。
  “我爹爹是被活活饿死的。”
  小娘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似乎随时都能溢出来。
  “呃,那李闯不是爱民如子吗?为何会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
  陈顺才有些感到难以置信,要知道李自成可是一直以闯王来了不纳粮为口号的。
  “爱民如子?不过是说说罢了。”
  小娘冷笑一声道:“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是闯军打进西安时常传唱的,大伙儿便真的信以为真,认为闯军进了城大伙儿便有救了。谁曾想闯军进了西安,李闯自己住进了秦王府,只知道给部下分钱分粮,却把我们这些穷苦百姓忘到脑后去了。我的爹爹便是活活饿死的,也不见李闯分一粒米来。”
  陈顺才只觉得喉咙像卡着一根骨头似的十分难受。
  过了良久他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二丫。”她猛然把头抬起,高声问道:“你若是出银子帮我把父亲下葬,我便把自己卖给你。”
  啊!
  陈顺才只觉得脑子一懵,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抢个女人回家做媳妇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可他却从未想过买一个女人……
  但不知怎地,一看到二丫那强作坚定的眼神,陈顺才便觉得心中一阵刺痛。
  “你不怕我吗?”
  憋了良久,陈顺才问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二丫表现的实在是太坚强了,陈顺才怎么也想不明白。
  “怕?为什么要怕?”
  二丫苦笑道:“我两个哥哥都被李闯抓壮丁战死在潼关了,我娘亲病死了,我爹爹饿死了,只剩下我孤身一人,我有什么好怕的?”
  稍顿了顿,二丫继续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是汉人,你也是汉人,虽然剃发留了辫子,也改变不了这点。我能嫁给一个汉人,总好过嫁给一个鞑子。”
  “不,我不是……”
  陈顺才连连摆手,他极不情愿记起他是一个汉人的事实。他明明已经抬旗了啊,为何还摆脱不了汉人的身份?


第一百六十五章 调兵回援
  “你和我一样都是汉人。即使你剃了发留了辫子,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二丫把胸脯一挺道:“所以我愿意嫁给你,服侍你,伺候你。只要你答应帮我葬了我爹。”
  陈顺才只觉得心里乱糟糟的,来回转着圈子,却闷着一句话也不说。
  “大哥,我看你像个好人,才跟你说这些。只要你替我葬了我爹,你叫我做啥我便做啥。”
  二丫生怕陈顺才拒绝,竟然冲陈顺才磕起头来。
  陈顺才见状连忙转过身来把二丫扶起来:“你快起来,你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