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文秀与张定国皆是百思不得其解。
便在这时突然从城下射来一箭。
张文秀命人将箭杆上绑着的书子解下拿给他看。
他只扫了一眼便笑出了声。
“哈哈,定国你看看,这真是天助我也。”
张定国接过书子来看,也是吃了一惊。
“什么,沙定洲夫妇竟然也在这支军队中。他们想要归降我们大西军?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张文秀啧啧称叹道:“看来沙定洲是战败了。只不过他的运气很不错,竟然逃了出来。他一路往西逃,逃到了南平关,将南平关的军队带走继续来到楚雄。他打听到楚雄如今是在我大西军控制中,遂索性决定率部归降,想要借助我大西军的实力击败明军,重新夺回昆明。我们的运气比设想的还要好啊!”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助我也
张定国也是精神大振。
沙定洲虽然只带来了几千人马,但却是一个信号,那就是通往昆明的路途畅通无阻了。
毕竟明军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管云南府内所有的关隘,大西军只要立即发兵很有可能打明军一个立足未稳措手不及。
唯一的问题是沙定洲会不会在说谎,或者说另有所图?
张定国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不过还是得亲自质询一番沙定洲心里才有底。
“文秀,不如让那沙定洲进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了,我们也好做决断。”
张文秀点了点头道:“也好。”
说罢便叫人打开城门。
以大西军的兵力优势沙定洲这点人根本掀不起大的风浪。这点自信张文秀还是有的。
按照张文秀的要求,沙定洲夫妇只能带一百亲兵入城,其余士兵必须在城外等候,不得有任何异动。
沙定洲显然不敢违拗张文秀的心意,真的只点了一百亲兵,和夫人万氏一道进入楚雄城。
看到两侧全身披甲,阵型森严的大西军士兵,沙定洲咽了咽吐沫。
这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师啊。
与之相比沙定洲的手下恐怕只能用乌合之众来形容。
看来投靠大西军的决定是正确的。
有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在杀回昆明赶走明军便不在话下了。
至于如此做是不是驱虎吞狼沙定洲根本就不在乎。
现在是死中求活,能够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沙定洲的兵马之后都沦为大西军的附庸也比被明军捉去砍了脑袋来的好吧?
很快沙定洲夫妇便被带到张文秀和张定国面前。
沙定洲十分谦卑的跪倒在地叩首道:“还望两位将军救救我。”
张文秀抬了抬手道:“起来说吧。”
沙定洲颤巍巍的站起身感激道:“多谢将军。”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明军设计夺取昆明的全过程与二人说了一遍。
当说到城墙塌陷的时候沙定洲脸上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如此细微的表情也被张定国捕捉到了。
他认为沙定洲不似在说谎,这一切应该都是真的。
“可好端端的城墙怎么会塌陷?挖掘地道挖塌城墙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啊。”
张文秀有些狐疑的问道。
“这个小人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小人闻到了火药的味道。很浓烈,十分刺鼻。”
沙定洲小心翼翼的说道:“会不会是因为这个?”
张文秀摇了摇头道:“不太可能。火药虽然会被点燃,但最多也就是炮仗那么大的威力。你见过用炮仗炸开一面墙的?”
张文秀稍顿了一顿继而道:“不过昆明城如今有数个豁口却是对我们攻打很有好处。短时间内他们是不可能完全修补好城墙的。”
张定国也点头道:“明军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倒要看看他们凭什么守城。”
攻城战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没有明显的突破口。
如果硬要找出一个来恐怕就是城门了。
但现在昆明城墙残破,甚至有数个豁口,大西军便有了进攻的方向。
便在这时沙定洲突然媚笑道:“小人知道一条密道可以通往昆明城内。”
张文秀和张定国皆是大喜,催促道:“还不快说!”
沙定洲遂将自己如何发现密道,并从中逃出升天添油加醋的给二人说了一遍。
张定国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想不到黔国公府里竟然有密道,怪不得沐天波能够逃出昆明。”
张文秀则是哈哈大笑道:“这真是天助我也啊。定国,看来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昆明了!”
……
……
“黔国公,好消息,好消息啊!”
杨畏知十分激动的冲了进来,挥舞着双臂道:“昆明光复了!”
愁眉不展的沐天波直是一愣,颤声道:“杨大人你刚才说的什么?再说一遍?”
杨畏知朗声道:“秦夫人带兵攻破了昆明,昆明光复了啊!”
啊!
沐天波差点喊出声来。
这是真的吗?怎么感觉就和做梦一样。
沐家世镇云南,祖祖辈辈都住在昆明。到他手里昆明却丢了,他俨然是沐家的罪人。
故而这些日子沐天波茶饭不思,人也跟着消瘦了不少。
现在听到云南光复的消息沐天波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他的心情还是有些复杂的。
毕竟昆明不是他亲手夺回来的,而是借助了朝廷大军。
这让沐天波觉得多多少少有些没面子。
但夺回昆明总比继续被叛军占据要好,这个消息还是让人振奋的。
“杨大人,我们现在怎么办?”
经历了这么多事沐天波有些恍惚。
“当然是马上前往昆明啊。昆明需要黔国公坐镇啊。”
杨畏知毫不犹豫的说道。
“嗯。”
沐天波有些不好意思的应道。
昆明毕竟是秦良玉拿下的,沐天波就这么赶回去有点抢夺胜利果实的意思。
杨畏知仿佛看出沐天波的担忧,安慰道:“秦夫人统率的都是客军,迟早是要离开云南的。昆明还是需要黔国公主持大局啊。”
不得不说杨畏知确实很会说话。
经由他这么一说,沐天波也不觉得自己赶回昆明有多丢人了。
罢了脸皮厚些就厚些吧,作为沐家人镇守昆明已经是一种责任。
他此刻已经是归心似箭,一刻要不想在滇北多待,便冲杨畏知说道:“杨大人我们快些点齐人马启程吧。”
滇北土司其实大部分还是支持沐天波的。但他总觉得待在这里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很不舒服。
杨畏知也是感同身受,点了点头道:“好,下官这就去办。”
由于沐天波是仓皇逃往滇北身边并没有太多人。满打满算他只带来了五百士兵。
故而要把这些人集结起来倒也是快。
各土司得知昆明已经被朝廷官军收复,也是纷纷前来向沐天波道喜。
他们在这次沙定洲叛乱中毫不犹豫的站在了沐天波这边,算是下对了注。
锦上添花可是远不如雪中送炭的。
他们在沐天波最艰难的时候收留了他,沐天波今后一定会对他们多加照顾。
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后有喜
朱慈烺这几日的心情不错。
土豆、玉米、红薯已经在南直隶、山东推广种植,虽然只是两省小范围的试点,但若是一切正常,收获时节也能够大有所成。
三种高产作物的产量是稻米、小麦所不能比的,最关键的是可以耐旱种植。
这在小冰河时期显得尤为珍贵。
朱慈烺甚至在想如果这三种作物能够早些种植,崇祯年间就不会爆发那么多的饥荒,就不会有那么多农民军起义。
大明的根基便不会动摇。
真是可惜了啊。
不过现在进行推广也不算晚,待西南平定之后那里的山地更适合种植这些粗粮。
当然让朱慈烺感到高兴的还不止这一件事。
他的皇后有喜了。
其实朱慈烺并不是沉迷女色之人,除了新婚之夜与皇后桐棠行了敦伦之礼,此外再无召皇后侍寝。
想不到这仅有一次的欢好竟然中了……
这个概率还真是叫人咋舌。
不管怎样,太医给出了明确的诊断,皇后确实已经怀有身孕。
这对朱慈烺甚至是整个大明朝来说都是一件绝对的大喜事。
对朱慈烺本人而言,算是获得了喘息之机。
要知道在此之前朝野上下对天子迟迟不册立皇后议论纷纷,甚至有人猜测皇帝陛下是不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隐疾。
直到朱慈烺册后之后这种说法才稍稍压下了去。
现在皇后已经有了身孕,这种荒谬的说法自然不攻自破。
天子可是宫中唯一的男人啊,难道还能被绿了不成?
唯一的悬念是皇后怀的这一胎到底是男是女。
寻常百姓家尚且十分看重此事,何况乎天家。
天家无私事,皇帝本人的子嗣问题也是臣子们最为关注的。
这关系到国本是否稳定,国祚能否绵延,绝对不可小觑。
尤其是皇后这头一胎,如果是个皇子那就太完美了。
嫡子加长子,按照大明皇室的宗法继承规则,那就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啊。
如果皇帝陛下敢不册封皇长子为太子,群臣势必会罢朝哭谏,力争国本。
在这点上他们可是很有经验的。
当初万历皇帝想要册封福王为太子,文官们据理力争死活也不松口。
最后争了十几年,福王从一个小孩子到成年,万历皇帝也没争赢,只得无奈的让福王前去河南就藩。
当然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太早了些,一切的前提是皇后产下的是个皇子。
如果是个公主就暂时没有这种烦恼了。不过群臣就会紧接着上奏,请求皇帝陛下继续努力造人,为皇明开枝散叶。
却说这日朱慈烺主动来到坤宁宫,一众宫人皆是大惊。平日里皇帝陛下可是从来不会主动到坤宁宫的啊,皇后娘娘丝毫没有准备。
朱慈烺挥手示意他们不要声张,自顾自的朝正殿走去。
轻轻的推门而入,朱慈烺缓步走了进去。
只见皇后桐棠正在绣着什么,朱慈烺走到近前咳嗽了一声道:“皇后,听说你最近有些厌食,可叫御医来诊治过?”
“啊!”
桐棠大吃一惊,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冲朱慈烺欠身行礼:“臣妾见过陛下。”
朱慈烺上前扶了她一把道:“皇后你有孕在身便不必多礼了。”
“臣妾谢过陛下。其实倒也没什么,就是吃不太下东西,多吃点醋能好一些。”
“哦?”
朱慈烺闻言为之一喜。
他听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酸儿辣女。
意思是孕妇如果喜欢吃酸口的,那么怀的多半是男孩。如果她喜欢吃辣口的,那么怀女孩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根据,大多是经验之谈,不过却是让朱慈烺很高兴。
他当然是希望看到皇后产下皇子的,眼下皇明急需要有一位储君来安抚人心。
“那叫御膳房多给你做些酸口的菜肴,你安心养胎便是。”
“臣妾谢过陛下。”
桐棠羞红了脸,将头垂了下去。
朱慈烺将皇后绣的布样取来看了一看,随口问道:“皇后这绣的是什么?”
“啊,是鸳鸯。”
桐棠抿了抿嘴道。
“哦?朕看着倒像是一对鸭子。”
朱慈烺半开玩笑的说道。
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开过玩笑了。
作为大明的皇帝,天下臣民的君父,在人前他必须表现的威严无比,就像天神一般。
在宫中他也没有什么亲人,更是无处排遣寂寞。
直到他有了皇后。
桐棠是一个标准的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朱慈烺便能暂时放下令人心烦的政务,像普通人那样唠唠家常。
看来以后还是应该多往皇后这边走动走动。
“噗!”
桐棠一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陛下的说法倒是有意思。臣妾的绣工这么不堪的吗?”
朱慈烺唔了一声道:“朕随口说的,你别往心里去。对了,你突然绣鸳鸯做什么。”
“臣妾只是觉得整日待在这深宫之中有些闲得无聊,便随便绣些纹样。觉得这鸳鸯吉利便绣了。”
朱慈烺笑道:“也好,不过皇后得注意身子,千万别累着了。朕还盼着皇儿出世呢。”
说着朱慈烺将耳朵贴在皇后肚子上听了半天。
“咦,怎么没有听到皇儿的心跳声。”
皇后面色一红道:“臣妾这才刚有身孕,哪有那么快的……”
“咳咳……”朱慈烺尴尬的笑了两声,摆了摆手道:“是朕太着急了。”
他看到皇后在绣东西突然想到他的母后周皇后在生前也会在宫中织布,而且是动员所有宫女一起,一时生出不少感慨。
“朕的母后当年在宫中带着宫女们织布,朕的父皇一件龙袍破了几处都舍不得扔,打了补子继续穿。他们如此节俭,想不到却是那种结局。”
皇后见朱慈烺突然说起了伤心事,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便安慰道:“陛下,您是明君,一定能够带领大明中兴的。”
朱慈烺叹了一声道:“能力越大责任便越大,这天下的重担都压在朕的肩上,有时真的觉得喘不过气来。不过皇后你说的对,朕一定会带领大明中兴的。为了你,为了尚未出世的皇儿,为了这天下的黎民百姓!”
第三百三十三章 种土豆,不纳粮!
青州府,昌乐县。
芫化村的村民何老汉总觉得今天过得晕晕乎乎的。
打一清早,村里的里长就把全村人叫到村口,说是官府将会推行新的赋税征收方式,要给大伙儿宣贯。
这倒也没啥,别管是谁当皇帝,这赋税肯定是少不了的。
谁要是敢逃缴皇粮,肯定被官府派人拿去衙门狠狠打一顿板子,打的皮开肉绽屁股开花。
李闯王当初倒是宣称不纳粮,只抢地主官绅的银子,可到头来也是一场空,连自己都丢掉了性命。
所以啊老百姓也不要想那些虚头巴脑不着边际的事情了。该纳粮就纳粮,该缴赋税就缴赋税。
但凡是有一口吃的,这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大明朝最早是收粮交税,万历一条鞭法之后改成交银子。唯一的区别就是要把粮食先卖掉换成银子再缴纳,就是有时候会被奸商加价贱卖粮食,吃了哑巴亏。
里长卖力的宣贯,何老汉和其他村民一样十分耐心的听着。
这改来改去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官府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呗。
谁曾想里长说了一大段之后语出惊人。
官府竟然允许芫化村免交赋税三年。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芫化村的村民必须种植一种叫做土豆的东西。
尽管里长给村民们展示了土豆的实物,可一众村民们还是窃窃私语,觉得这事情不太靠谱。
这土豆看起来脏兮兮的,就跟个石头似的真的能吃吗?
而且为什么从前从没有听说过?
麦子,小米,高粱,都是芫化村村民们经常种的,可这土豆便是村里最有见识的老人也没见过。
里长苦口婆心的说了一通见众人态度冷淡,遂咬了咬牙命人取来一口大锅,在村口架锅生火亲自做起菜来。
他把土豆切成了丝,又准备好了油、醋、蒜,一股脑儿倒进锅中,最后又把土豆丝倒了进去翻炒起来。
一众村民皆是瞪圆了眼睛,紧紧盯着里长的一举一动。
这玩意竟然能炒着吃?
里长翻炒了一通后将土豆丝出锅装盘,端着盘子从村民中挨个走过去。
每个人都得到机会夹了几根土豆丝尝了尝,结果几乎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这味道太特别了。
土豆和米面的口感都不一样,给人一种充实的感觉。
里长在所有人都尝过后又苦口婆心的说,官府同意在第一年的时候让芫化村保留部分土地继续种植麦子、高粱,如果他们对土豆种植结果满意,便可以从第二年起改为将所有土地都种植土豆。这样三年算下来,还都是免缴赋税的。
如果村民们对土豆不满意,也可以放弃种植土豆,继续种植麦子、高粱。只是这样一来第二年起就得正常缴纳赋税。
这个条件显然更吸引人,芫化村的村民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如果种植土豆比种植麦子、高粱合适,他们自然愿意多种植些甚至全部种植土豆。如果种植土豆很坑,他们自然会改回种植麦子,高粱。
只是官府为啥愿意吃这个亏?
当然,里长也没有让村民们立即做出决定。
毕竟这不是一个小事情,需要全村人一起做出决定。
里长给了全村人三天的时间。
三天后再次在村口集合,决定是否改种土豆。
何老汉回到家中叫来婆娘和儿子,一家人一起念叨起来。
“孩儿他娘,你说说看,这种土豆真的能比种麦子、高粱好吗?”
何老汉的妻子何刘氏小心翼翼的说道:“俺看倒是未必。那土豆丝俺也尝了几根,面的很。观音土吃多了也能吃饱,可是拉不出来啊。俺看啊这土豆多半和观音土一样。”
何老汉又转向儿子何大牛,抬了抬下巴:“你也说道说道。”
何大牛生的五大三粗身材十分魁梧,可是却不是个有主意的人。
他挠了挠头道:“爹,这土豆味道确实不错,可里长就让俺们一人吃几根,想必十分娇贵。如今动不动就是大旱,俺怕种不活它啊。”
何老汉陷入了沉默。
听自家婆娘和儿子的意思,是都不咋看好这个土豆。
可何老汉本人是想尝试一番的。
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他看好土豆,而是看上了第一年种植土豆免缴赋税的政策。
这里面其实是有不少的漏洞的。
官府说第一年允许芫化村的村民进行混种,只要种植了土豆就不用缴纳赋税。
从第二年起必须全部种植土豆才能继续免税。
但其中并没有说第一年混种中土豆种植的比重啊。
如果只用一成地来种植土豆,其余的都种高粱或者麦子,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要知道哪怕是这一成地种出来的土豆都不能吃,光是那九成地免缴的赋税都赚回来了。
何况万一那土豆真的像里长说的那么好呢?
那不就是大赚特赚了吗?
那可是连续三年免缴赋税啊。
省下的钱存起来都够给儿子讨个媳妇了。
何老汉思量了再三,还是觉得自己有远见卓识,不像自家婆娘和儿子只盯着眼前那点利益。
“俺决定了,头一年只拿出一成的地种植土豆,这样即便是亏也亏不了多少。但是却可以免缴一成的赋税。如果土豆不适合吃俺们大不了来年不种了就是。”
何老汉在家里一言九鼎,他一出口何刘氏跟何大牛都不支声了。
过了良久何刘氏才怯生生的说道:“孩子他爹,那别家怎么个说法你不去打听打听?”
何老汉嘴一撇道:“瞎咧咧个啥呢,别家怎么样和咱家有啥关系。再说了,里长说了三日后在村口集合商议,到时候就都知道了。”
何刘氏这下不敢再说了,却是捅了捅儿子。
这小动作自然被何老汉看在眼里。
他没好气的斥责道:“有啥说啥,你让孩子顶缸算啥。”
何刘氏叹声道:“孩子他爹,俺总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要不咱们别出头了,先看看再说?”
何老汉却是哼了一声道:“看?看什么看?这么好的机会,你一看看机会就从身边溜走了。这件事俺决定了,这土豆俺种定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幸不辱命
三日后,芫化村全村村民都在村口集合。
里长一番询问下来,发现愿意混种土豆的乡亲还是很多的,心里悬着的沉甸甸的石头才算是落地。
这算是完成了官府交办的一项大事啊。
从得到这个任务一开始,他就觉得不是很乐观。毕竟大伙儿种地种习惯了,叫他们突然改种土豆,是谁都得在心里直敲鼓。
可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的。肯定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发挥了作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此时此刻里长心里美滋滋的,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城给县尊大老爷复命。
可是乡亲们实在太过热情,总是拉着他问长问短,叫他一时抽不开身。
“里长啊,这土豆啥时候开始种?种子是官府提供的吧?”
何老汉挤过身子冲里长嘿嘿笑道:“有了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俺啊。”
“恩,官府会提供的,等有了消息我肯定不会忘了你老何。”
里长却是没有心情和何老汉唠嗑,一句话敷衍了过去。
他又躲过几名老乡亲的“围追堵截”,好不容易抽身而出,骑了驴子朝县城而去。
昌乐县是青州府的大县,县城自然也十分繁华。
他一路骑驴来到城门口,经由巡检兵检查一番遂进了城。
和大明的许多县城一样,昌乐县也是标准的十字街结构。城隍庙位于正中的位置,县衙稍稍偏北,是全县的中心。
里长早已下驴,牵着这畜生朝县衙而去。
等到了县衙附近,他将驴在一家临近的客栈前拴好,迈着方步朝前走去。
“鄙人芫化村里长韩平求见县尊大老爷。”
韩平半躬着腰向前迈了几步媚笑道。
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