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杀明(拉丁)-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大发吃了一惊,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这么多?你这个鬼地方,居然也能够一天打死一百多的鞑子?”

林有德骄傲的说道:“你要是不信,你上来瞧!”

张大发自然是要上来亲眼看看的。在宿嵬口等地,他可没有发现鞑子如此的疯狂。他跟在林有德后面,三步并两步的上来城墙,举起千里镜,往外面一看,顿时就相信了林有德的话。在他的千里镜视线里,好些鞑子的尸体,正乱七八糟的躺在那里呢。有些鞑子尸体上的鲜血还在不断的流淌,一看就知道是刚刚被打死的。

他有点纳闷的问道:“奇怪了啊,这些鞑子是来自杀的吗?明知道咱们的要塞是用水泥混凝土修的,连炸药都难以炸开,还这么积极的送来送死?我们的军队主力,都集中在镇远关那边。偏偏镇远关那边倒是没有什么动静,反而你这里打的热火朝天啊!”

林有德随口说道:“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傻瓜掉了呢?或许正如委员长说的那样,或许是鞑子的脑子进水了。”

张大发放下望远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估计是鞑子想给你这里施加一点压力,让你向后面求援。你要是顶不住的话,委员长肯定要从镇远关抽调部队前来增援你。其他的隘口也是如此。如果咱们将镇远关的部队抽空,莫日根就要大干一场了。这老小子,原来是要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啊。”

第523章 彻底的无法淡定了

林有德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估计鞑子的援军,就是莫日根派遣过来的。不过,他们的计划,估计是要落空了。以他们这么点兵力,想要拿下黄峡口要塞,根本不可能。我跟你说,我还没有动用过大炮呢。霰弹一轰,多少鞑子都不够死的。”

张大发摇摇头,笑着说道:“说起来,这些鞑子也真是可怜。在甘肃镇拿咱们没有办法,死伤了几千人,却什么都得不到。没办法,只好拼死拼活的穿过腾格里沙漠,试图打咱们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到了这里,还是拿咱们没有办法。我看,他们干脆买一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免得受折磨啊。他们的吃穿用度,估计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吧。再不撤退,就只有活活的冻死饿死了。”

林有德笑着说道:“大发,我琢磨着,这一仗打完,只怕鞑子以后都不敢南下了。估计林丹汗也应该老老实实的了。我说,也该轮到咱们主动的发起进攻了。黄峡口要塞的历史使命,估计也终结了。我这个深山野人,应该也可以走出去见见世面了。”

张大发深有同感的点点头,沉声说道:“嗯,我也这么觉得。”

他是通讯司的人,又是猎骑兵的军官,经常帮助徐兴夏传递命令,对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了解。这一次,鞑靼人、蒙古人都凑到了镇远关的附近,肯定是要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的。这一场大战,关系到鞑靼人、蒙古人、白衣军三方面未来的根本走向。

如果是鞑靼人、蒙古人战胜了,后果自然不用说。宁夏镇肯定要遭受到极大的破坏的。白衣军的力量,也要受到很大的削弱。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同样的,如果白衣军战胜的话,则意味着鞑靼人和蒙古人的战争主动权,将全部失去。从此以后,只有白衣军主动的进攻他们,而没有他们主动进攻的可能了。

林有德深沉的说道:“到明年,就应该是咱们主动的出击了。”

张大发豪爽的笑着说道:“哈哈,知道,少不了你的。你林有德在黄峡口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平时连鸟蛋都见不到几个,各位大人都是心里有数的。我敢保证,到时候,委员长一定给你先锋将的重任。就怕你们这群小子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

林有德顿时不干了,板着脸说道:“好小子,你敢这么说我们?你看看外面的那些鞑子的尸体再说。咱们雕骑军的人,不能承担重任,还有谁可以承担重任?你们猎骑兵?”

张大发打着哈哈说道:“说笑,说笑,你们可都是雕骑军的人,是精锐中的精锐,咱们可惹不起。不过,你说猎骑兵不如你们雕骑军,我肯定不服气啊。咱们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武器,谁不如谁了?到时候,咱们猎骑兵也上前线。是骡是马,拉出去溜溜就知道。”

两人争论着,那边食堂已经做好了饭菜,林有德就请张大发,还有猎骑兵的兄弟入座。吃饱喝足以后,又安排了他们的宿营,亲自生了两大盆的取暖火盆,这才放心的去了。黄峡口这个鸟地方,平时都没有人来,难得有兄弟部队过来,自然是要好好招呼的。这一夜,要塞的外面,依然是枪声不断,直到天亮。

天亮以后,林有德又热情的准备了早餐,招呼张大发一行。只可惜,张大发也是大忙人,耽误不得。他还有几个关隘要去一一的查看,就没有停留了。这是徐兴夏亲自交代的任务,他可不敢马虎。刚好黄峡口要塞的厨房,有蒸好的馒头,他和猎骑兵的战士,每个人都背了一大袋,放在马背上,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送走张大发以后,林有德上来城头,举起千里镜,观察四周的情况。结果,又有一队鞑靼骑兵,不要命的试图冲上来了。他情不自禁的感慨一声。这些可怜的鞑子啊,真的是太可怜了。明知道送死,还要不断的跑上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

“黄峡口受到猛烈攻击!”

“打磑口受到猛烈攻击!”

“卡龙山受到猛烈攻击!”

“胜金关受到猛烈攻击!”

……

一个接一个的信息,不断的汇总到作战室。

这个设置在镇远关后面的作战室,非常的宽敞,足足有后世的一个课室大小。房子的墙壁都是清一色的红砖墙,墙壁上还专门刷了石灰,洁白一片。屋顶也不是常见的瓦片,而是水泥预制板。这样的房屋,足足有三层。每层都使用水泥预制板分隔。最上层是徐兴夏的休息室,二楼则是会议室,一楼才是作战室。

作战室两边的墙壁,还罕见的装上了大扇的玻璃窗。明亮的光线,透过玻璃映射进来,却没有风。这样的感觉,让朱燮元感觉到十分的新奇。同时暗自谴责徐兴夏的奢侈。居然用大块的玻璃来做玻璃窗,真是太奢侈了,太贵重了。光是这六块大玻璃,至少价值数千两银子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浪费的。

此时此刻,徐兴夏就坐在作战室地图的前面,默默的思考作战方略。大幅的作战地图上,各种颜色的符号,密密麻麻的,十分的凌乱。在外人看来,就好像是天书一样。但是,在内行人看来,这些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朱燮元也坐在地图的前面,琢磨着地图上各种不同颜色符号的含义。他是第一次看到徐兴夏描绘的世界地图。要说没有满腔的疑问,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可是真正的世界地图啊。在当时的整个世界,都还没有人完全描绘出来的。

幸好,徐兴夏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直接让张天豪解释了整个世界地图的各个部分。对于朱燮元的各种疑惑,他也尽可能翔实的回答了。老实说,朱燮元当时就被震惊了。作为一个在官场打滚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官员,说实在的,能让他震惊的事情不多。可是,面对这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地图,朱燮元是真的震惊了。他甚至没有丝毫掩饰自己的惊讶。没有必要。他是真的很惊讶。

开始的时候,他以为徐兴夏是在吹牛,试图通过这样的虚拟地图来欺骗自己。他觉得,这幅所谓的世界地图,一定是徐兴夏无聊的时候,想象出来的。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这样子的。比如说,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是建立在一个圆球上呢?又比如说,明王朝控制的疆域,在世界地图上,怎么可能只是那么一小块呢?可是,后来,他逐渐的品味到了。徐兴夏根本没有吹牛的可能。

因为,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况,徐兴夏都相当的清楚。无论他朱燮元如何的旁敲侧击,又或者是反复诱导,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没有丝毫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之多的世界知识,而且是什么样的都有,不要说徐兴夏,就是他这个涉猎很广的人,都没有办法想象出来。他甚至连徐兴夏介绍的,都没有办法一下子记住。

更巧妙的是,徐兴夏在世界地图上,还将郑和下西洋的航线,都全部标识出来了。对于朱燮元来说,郑和下西洋,简直就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虽然后来闭关锁国,禁止海上贸易,给明王朝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一般的读书人,对于郑和的壮举,还是非常敬佩的。他们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超越郑和的。

然而,他的自信,遭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从徐兴夏那里,他很遗憾的得知,在两百年前,郑和的壮举,的确是无人能及的。但是,在两百年后,郑和的壮举,就有点落后了。因为,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西班牙、葡萄牙人,都先后完成了环球航行。他们对海洋的认识,已经完全超越了大明朝。而大明朝,由于自己的错误的禁海政策,已经被大海狠狠的抛弃了。

用什么来证明?证明就是南洋地区的那些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他们是从遥远的欧洲来到这里的。期间,他们需要穿越数万里的海洋。他们要从欧洲到达亚洲,可能需要航行整整半年的时间。那些出现在南洋地区的欧洲人,都可以在徐兴夏的世界地图上准确的找到。而在此之前,大明朝的人只知道他们来自遥远的西洋,却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方位。单单是这一点,朱燮元就不得不相信了。

朱燮元曾经读过吴承恩的《西游记》。他当时就感觉,里面将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描述得稀奇古怪,简直是乱弹琴。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那样的国家,那样的势力存在?可是,《西游记》里面描述的一切,和徐兴夏描绘的一切,比较而言,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啊。无论吴承恩的想象力如何的而丰富,他所描述的世界,也没有徐兴夏的世界地图这般光怪陆离啊。

居然还有全身黑色的人!在大洋的对面,居然还有陆地!在南洋的南面,居然也有陆地!海洋的面积,居然是陆地面积的三倍!大明朝西北地区的大沙漠,和非洲的大沙漠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一切,都让朱燮元难以消化,难以接受。

本来以为明朝在这个世界,已经是很大很大的了。朱燮元深深的为自己的国家的广袤丰饶而自豪,可是,从世界地图上看,大明朝也就是巴掌大的一点。别的国家,或许人口没有大明朝多,疆域却有可能超过大明朝。比如说,那个该死的什么奥斯曼帝国,看起来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国度,横跨了欧亚非三地。

不知不觉间,朱燮元居然觉得,明王朝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光是在陆地上,就至少可以容纳二三十个的明王朝啊。就算这个大明朝不存在了,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依然还有更多的“大明朝”存在。一个大明朝的兴亡更替,和整个世界的兴亡更替相比,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了。

儒家的读书人,从小就有胸怀天下的胸襟。所谓的“天下”,就是他们眼里看到的一切,又或者是自我认知的世界。以前的他们,看到的只有大明朝。现在的他,看到的却是整个世界。在强烈的知识冲击下,朱燮元的眼界,一下子扩展到了整个世界。他脑海里思考问题的角度,顿时就不同了。以前,是站在明王朝的角度看世界。现在,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看明王朝。

原来的他,最怕徐兴夏颠覆明王朝,霸占明朝的江山。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徐兴夏。现在,他觉得很惭愧。他感觉自己显然错了。世界如此之大,徐兴夏又何必死盯着明王朝这巴掌大的地方呢?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以徐兴夏的能力,以白衣军的战斗力,这个世界的哪个角落,是他不能掌控的?

徐兴夏感觉到什么,笑着说道:“朱大人,有话不妨直言。”

朱燮元努力控制着内心的激动,目光熠熠的盯着徐兴夏,缓缓的说道:“徐总兵,这个世界,真的有这么大吗?”

徐兴夏笑着说道:“你问我没有用,你最好是实地察看一下。”

朱燮元明知故问的说道:“我怎么实地察看?你描绘的世界,是如此的广袤,就算是穷我的一生,都无法察看所有的地方啊。从我们这里走到欧洲,即使是骑马,也要好几年的时间吧。”

徐兴夏笑着说道:“这还不简单?军队去到哪里,你跟到哪里就是了。我也没有说,要你一下子就看到整个世界。再说了,要看到整个世界,也不需要你一个人全部看完的。我们身边的人,同样可以帮我们看啊。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眼睛的。大家看到的一切,综合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了。”

朱燮元的心情,顿时急促的澎湃起来。他居然有机会,走到这么远的地方吗?当年的郑和,也仅仅是到达红海附近而已,距离遥远的欧洲等地,还有无比漫长的路程啊。但是,现在的他,却有可能走到比郑和更远。走的比郑和还远,这是什么概念?从这一刻开始,朱燮元,这位曾经对朝廷忠心耿耿的陕西按察使,彻底的无法淡定了。

第524章 京察,刀光剑影,你死我活

沉默良久以后,朱燮元才将思绪慢慢的拉回到现实中来。他深深的看了徐兴夏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不知道徐总兵什么时候邀请总督大人前来视察宁夏镇?总督大人对宁夏镇还是很关心的。”

徐兴夏微微一笑,心神领会的说道:“还请按察使大人代为安排。”

都说官场上的人,喜欢隐晦的说话。明知道是这样的意思,就是不能直言不讳的说出来,必须绕几个圈圈。朱燮元为官多年,自然也养成了这样的毛病。幸好,他这次说话,不算非常的隐晦。徐兴夏也能听得懂。朱燮元这么一说,徐兴夏就知道,他是希望黄克缵也能看到这个世界地图,接受一下教育,提升一下境界。

认真说起来,黄克缵和朱燮元,其实是一条线上的人。两人的执政理念,有些相似,又同时在陕西为官,相互间形成了很密切的联系。如果一方得到了什么消息,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另外一方的。这也算是一种共同进退的盟友关系。当然,这并不是党。

事实上,他们两个本身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派系。他们都属于游离于党争之外的一群人。在大明朝的政治权力当中,他们是属于靠边站的典型。陕西三边总督这个位置,听起来似乎很吓人,其实,承担的风险,比所获得的收益多得多。陕西三边总督辖下的四个军镇,只要有一个起来闹事,就足够三边总督头痛了。

这不,徐兴夏起来闹事,黄克缵的日子,就非常的不好过。他的三边总督职务,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被拿掉,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前来接手。徐兴夏和他的白衣军,表现得如此的生猛,谁知道前来接手的那个人,会不会成为徐兴夏的目标?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如果是急急忙忙的赶来送死,那就没有意思了。

所谓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这些都是蒙人的。就连这样说的那些人,自己都明白,只能是表面上说一说,世界上绝对是做不到的。为了拉拢自己人,为了打击敌人,有相同利益需要的人,肯定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走到一起。说到底,还是核心上的利益争夺。党争的核心,就是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分配问题。

其实,万历皇帝也是个精明到不能再精明的家伙。不要看他几十年不上朝,仿佛完全不理朝政。其实,他在深宫里面,是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朝廷的。谁谁谁是一伙的,谁谁谁是一党的,他在深宫里面,还是想对清楚的。但是,党争一旦形成,即使皇帝想要消弭,也没有办法的。他只能是默许这样的现象存在。

因为,皇帝是依靠拉拢一批人,打击一批人,来维持权力的平衡的。当满朝都是“党”的时候,他也只能依靠这个党,去攻击另外一个党,却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党”的现象存在了。既然没有办法彻底的消除,他也就只好承认事实的存在了。

因为没有明显的派系倾向,使得黄克缵和朱燮元两个,在某些特殊的时候,能得到万历皇帝的嘉许。比如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等,肯定有万历皇帝的意思在里面。这样的职位,如果没有万历皇帝的朱批,内阁是肯定无法决断下来的。陕西三边总督,下辖四个军镇,如果放在某个党的手里,估计万历皇帝是不会太放心的。

然而,由于没有明显的派系倾向,在很多时候,却又是坏事。因为,这会使得他们在朝政中,相对的孤立。在当时,没有党派,就意味着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没有人提拔你。就算有功绩,也不会有人给你大力的推荐,大力的宣扬。相反的,如果出了问题,肯定会被各个党派都惦记,遭受他们的联手攻击。

如果几个党派联合起来,一起出手的话,他们这些没有派系的人,绝对是灭顶之灾啊。几个党派联合起来的力量,即使是万历皇帝都是扛不住的。比如说立太子的问题,万历皇帝和群臣们斗了几十年,逼退了四个首辅,十几个部级大臣,可是最后,他还是输了。连太子的问题他都扛不住,更不要说扛两个自由派大臣了。

这次徐兴夏在陕西省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其他的党派害怕担责任,不敢对两人下手。黄克缵在有机会继续留任。但是随着局势的逐渐稳定,试图摘桃子的人就多了。取代黄克缵的位置,几乎是必然的。到时候,他们两个的结局,就算不是下狱待罪,至少也得罢职归乡。秋后算账这一套,正是各位大佬最擅长的。

事实上,眼看新一轮的京察很快又到了,这又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大战的开始。从以前的情况来看,每年的京察,对于党争的各个派系而言,都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掌握京察大权的派系,固然是要趁机排除异己,打击他人,提拔自己人,壮大自己的实力。而被京察的派系,则要想办法保存有生力量,首先避过京察的屠刀再说。

不要看黄克缵、朱燮元他们两个是地方官,级别还相当高,同样会受到京察的波及的。因为,如果某些人从京城调任陕西,就可以有效的避开京察,避开敌对派系的屠刀。等京察的风头过了以后,又可以重新回京了。京察的期限是六年一次。只要避开京察当年,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又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以黄克缵和朱燮元的精明,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们都不是圣人,没有那么纯洁的思想。他们当然不想成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可是,以他们的实力,想要完全避开京察的波及,又是不可能的。朝中各个派系的各位大佬,现在都在密切的留意陕西的动静。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两人肯定会被迅速拿下,然后果断的有新官上任。

想到每次京察带来的血雨腥风,朱燮元很是感慨。以前,他也觉得,能够成为正三品的文官,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存在。至少,距离大明朝的核心权力,又靠近了一些。但是,在得知世界居然是如此广袤以后,朱燮元的思想就变了。他心有感触的说道:“一群井底之蛙,偏偏要斗来斗去的,不搞到你死我活决不罢休,唉。”

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足见他内心的感慨,是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估计,对于大明朝的政治斗争,他是真的没有兴趣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更远大的理想,一种其他人从来不曾想象过的理想。只有将整个世界都放在自己的眼里,那才是真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巴掌大的地方内部斗来斗去,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可以肯定的说,朱燮元对于明王朝的忠心,是有些动摇了。以前,他觉得背叛朝廷,绝对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以读书人的风骨,以儒家的理念,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一定会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以前,朱燮元也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他还丢不起这个脸。好像李懋桧这样的卖国贼,简直是太另类了,辱没了祖宗十八代。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徐兴夏的目标,比明王朝更加的远大。别人的眼里,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徐兴夏的眼里,却是整个世界。这在朱燮元看来,辅助一个这么有志气的人,绝对比辅助明王朝还要有动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点动力不是?而且,辅助徐兴夏,也算不上是对明王朝的背叛。我们不过是想开拓更多的疆域罢了。开疆拓土,这也能算是背叛吗?

做官的,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的。好像黄克缵、朱燮元这些人,相对清廉,相对能干,他们还是想真心实意的做一点事情的。偏偏明王朝内部,是一塌糊涂。党派斗争,刀光剑影,互相倾轧,你死我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本无法真正的安心做事。无论你做什么,拖后腿的人都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与其这样,还不如跳出来,和徐兴夏去拼搏一块新天地呢。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有自己可以发挥的作用,朱燮元还是有信心的。他才五十岁出头,至少还能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如果认真做事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无论怎么样,他在白衣军这里,可以做的事情,绝对要比陕西按察使这个位置要多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