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庄(晨风)-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魏征还想说什么,被李元兴制止,李元兴说道:“成立单独的铁路部,兵部下属。以后的铁路全部是双轨制,路远的话自然应该有去有回,自己样考虑保养铁路,考虑调度等问题,先修那一条,后修那一条,天英阁议事。作出五年规划来。”
魏征捧着四本书:“臣下领命,臣下问殿下,这书可以抄录吗?”
“可以,如果有必要的话,翻印都可以。”
铁路有什么可保密的,大唐周边的这个小国,你们想修铁路,要能够拿出足够的精钢来。铁路的轨道可不是普通的铁条子,如果没有足够的弹性就会被折断,没有足够的耐磨,用不了多久铁路就废了。
“再给你一个任务,让工部成立路桥司,好好研究一下铁路用的桥。”
“臣下明白!”
“钢筋水泥巨桥,让李春用心去想吧,眼下先在长安周边的河上试一试,就依你所说,把那个铁路直接修到渭水码头。不过,现在的码头太小了。”
“臣下明白!”魏征心中感觉有一团火,他已经多少年没有这样的激情了。
这种感觉,就象是他刚刚参加反隋大业时的感觉一样。
“接下来,说本王的事情。”
魏征也坐下了,崔壹叶与元春换上了新纸准备记录,李元兴那碗面也吃完了,这会捧着茶碗慢吞吞的喝了一口茶,这是今年的新茶,上等的龙井呀。在纯天然无污染的大唐,绝对比后世现代的顶级龙井,只好不并。
茶碗用是盖碗式,李元兴喜欢这种,特别是用这种半透明的冰瓷,真正的太奢侈了。
“本王有几条政令,仅针对本王所管的几地,这并不是朝廷的政令。”
魏征的心提起来了,他突然有一种感觉,李元兴要有大动作。
秦王府,天策上将府在大唐有着非常巨大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政令需要实施,都可以在全大唐适用,能仅仅针对自己的地盘,那么就代表着这个政令绝对不会普通了。
“第一条,无论是士族、平民、奴隶。其个人财产不可侵犯!”
听到这一条,魏征开口说道:“殿下,其实这一条怕就是针对奴隶吧,因为唐律中已经有,盗窃、抢夺他人财物者,不足一贯者鞭刑,并罚劳作一月。超过一贯者流行二千里,恶盗,惯犯加倍!”
“魏征!”李元兴很正式的叫了魏征的全名,然后非常严肃的说道:“本王要给奴隶们一个希望,有了希望他们才会真正用心的作事。这政令怎么写,你去想,有什么不足需要补充的,或者本王说的不到的,你要提醒。”
魏征长身一礼:“为殿下分忧,是臣下的职责!”
“好,第二条,奴隶可花钱把自己买回来,这一点你要好好考虑,因为有些奴隶身价倍增之后,主人是不愿意让他们变成平民的,所以,这一点需要你帮本王考虑的周详一些,眼下在本王的封地好办,所以这个问题你可以晚一些再考虑!”
“臣下明白!”
“再一条,本王认为极为精彩了,记录!”李元兴起身走到书房正中。
这一条,李元兴可是想了很久了。
“凡我秦王府封下子民,无论身份高低,只要是为我秦王府作事。大婚之后,女子十六岁初怀孕者,可享受三次免费的常规检查,因为怀孕而无法作事者,给予百rì的养胎期,还同样给发七成工钱。”
元春的手轻轻的颤抖了一下,笔竟然掉在地上。
魏征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殿下仁厚!”
李元兴没理会魏征,而是问元春:“元春,你认为如何?尽管说,说错了也有奖励!”
“殿下,不如一百五十天如何,发五成。”
“你这个时间可是依医理而讲?”李元兴问完,没等元春回答就直接对魏征说道:“这个时间魏长史向御医院拿个建议,也请我皇嫂提一个建议出来。”
“殿下仁厚!”
李元兴继续说道:“怀第二胎,加一成,以后每怀一胎,只有顺利生产。就加一成,一直加到十成。”
“殿下是要鼓励生育?”魏征大吃一惊。
李元兴没有解释,继续说:“第二胎开始,可发其父亲一成收入,一对夫妻超过五个孩子的时候,妻如果需要专心照顾自家的孩子,那么他的男人直接涨五成工钱。”
崔壹叶只是记录,他还没有感觉到其中的特殊之处。
魏征却是激动的站了起来,他非常清楚这个政策一但实施,十几年之后,秦王封地的人口增长就是数倍,甚至十倍呀。
等这一批孩子长大**,那么人口增涨会以三十年翻十倍的基数在增加。
好恐怖的人口增涨率。
“一对夫妻,家中有三男两女,平安活至十岁者,家中务农者永免粮税!家中作工者,工薪税减半!”
李元兴眼睛之中闪着光,他相信不出二十年,人口问题不再是问题了。
魏征这时问道:“殿下,如果是四男一女呢?”
“光有男子,无女子,人口能增加吗?”李元兴笑着问道。
魏征却不认同李元兴的说法。
施礼后说道:“殿下,男子从军,男子劳役,这都是多死伤之数。眼下就依长安计算,女子人口是男子人口的两倍还多,这就是隋末战乱引起的麻烦,但大唐rì后不可能没有战争,所以男丁,才是国之根本!”
魏征的话有理,
因为大唐不同于现代,和平年代是不会轻易死人的。
不过李元兴依然还是说道:“魏征,不要有男尊女卑的思想。至少不要严重,本王以为,无论男女都是大唐子民,所以本王发的奖励,三男两女。”
魏征也不争了,他心中倒是认为,依三男两女这样说,男丁还是比女子重要一些。
李元兴心中的比例,就是这三比二的比例。
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部分,比如娶一妻一妾的,这种补偿应该如何。或者是,家中女人根本就没有出来作工的,仅靠男人作工养家的。
还有,那种小区域种田的承包者。牲畜的承包者。
再然后,就是外来的,经如室韦人,靺鞨人,这些不是奴隶,却也不是大唐的子民之类。
“殿下,请给臣下十天时间,殿下需要完善这个政令,有太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了。”
魏征的请求是合理的,一个政令不可能拍拍**就发布的。
魏征要考虑的有许多,这需要平衡的是各个不同阶层的利益,至少不能发生,比如耀州的奴隶们狂喜,而平民没有感觉到秦王殿下仁厚的事情。
而且除了平民之外,在秦王封地还有一些是士族。
“最后一条政令,仅限本王封地内,今天之前登记入籍的。再有外来者,除本王特别批准的大量人口迁入之外,要有一个入籍的规矩。”
“这是自然,殿下所言极是!”
魏征又问道:“殿下,这条政令要封锁消息吗?”
“不用!”
“那殿下是否要臣下留意一下长安各阶层的反应?”魏征又提了一个建议。
第455节人口问题【第一更】
人口不足,确实是一个让大唐上中下阶层,特别是长安周边的人都受到影响的问题。
皇族,朝廷自己不用说了。
自大唐立国以来,户,就是考核州县两级官员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大唐的州、县分级也是围绕户籍数量这个指标在走的。
一千户以下,就是下县、中县三千户,上县五千户。上州三万以上,中州两万户,一万至两万户则为下州,这就是最最实在的人口问题了。
李元兴的新政,魏征还没有细化的时候,可以说整个长安知道这新政的人,已经超过了长安人口的七成以上,上至皇帝,下至贩夫。
李二坐在桌前发呆,长孙皇后喊了几次,李二都没有回过神来。这可是把长孙皇后急坏了,立即争召长孙无忌,房玄齡,王及善,崔君肃,还有身在秦王府的魏征以及杜如晦进宫。
杜如晦原本只是跟着李元兴一起来长安,顺便与几个老朋友喝一杯。
对于杜如晦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放假的rì子。
可谁想,空酒杯还没有倒满,皇宫急召,只好立即进宫了。
“圣上,秦王殿下可能想的简单了,没有考虑圣上的心情,只是一昧的想要增加人口。如果有什么逾越之处,请圣上念在秦王殿下一心为大唐的份上,从轻处罚!”魏征一看李二的脸色,心说坏事,圣上生气了。
李二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朕也想给大唐子民免了粮税呀。”
啊,原来问题是在粮税上。
众臣都想起来了,曾经李元兴说过,大唐的子民不用再交粮税,当时李二就动心了。
李二的梦想是在有生之年让大唐再无粮税。
可现在呢,李元兴这边可以说已经在免粮税了。
“圣上,秦王殿下曾经说过,想真正免了粮税,必须保证两条路。一是商税足够,二是直属于国家经济体。比如,耀州!”杜如晦在旁边也跟着说了一句。
李二的眼睛眯了起来,耀州归了李元兴,现在耀州值多少钱呢?
想到这里,李二开口问道:“如果把耀州折成银钱,这个耀州有多少?”
这个问题,只有户部尚书崔君肃可以回答了。
“圣上,不好算。但如果真的要算一算的话,耀州顶十个洛阳!去年的洛阳!顶一百多个莱州吧,去年的莱州!”
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呀。
“众卿说说,五郎这个鼓励生育的政令如何?”李二换了一个问题。
“回圣上,是个好政令。但也只有秦王封地有可能这样搞了,换一个,大唐任何一个王爵都没有半点可能,因为他们免了粮税首先就把自己饿死了。秦王殿下不怕,因为秦王殿下不需要小钱。”
“不需要小钱,那就是需要大钱了?”李二半开玩笑的问了一句。
魏征说道:“是,臣计算过,殿下现在需要的银钱大约为十三亿贯,如果为圣上修建新皇宫,还有新长安城的银钱也同秦王府出的话,那么就接近十四亿贯钱了。皇宫所需要的银钱,在秦王殿下所需要的整个银钱上,百牛一毛!”
九牛一毛,已经是一种非常夸张的比喻了。
可魏征却说了一句,百牛一毛。
李二连笑都笑不出来了,李元兴要干什么,需要这么多银钱。
不过,李二不会问,也没有必要问。
李元兴没有正式报给自己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实施的,想来就是一个长远的伟大计划吧。或者说李元兴给秦王府的臣子们画了一个天大饼。
“朕决定了,华州收归国有。秦王李元兴代管。”李二说到这里,突然心中产生了一个**的念头:“华州毕竟是一个州,朕已经许给秦王了,现在收回就是朕失言了,所以再挑几个县作为秦王封地吧。”
王及善从进来就没有开过口,他选择静观。
这时听到李二说要再分几个县给李元兴作封地,侧头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仆射,不如挑几个最穷最苦最差的县。”
“为何?”长孙无忌心说,王及善你和李元兴没仇吧,这会你整人。
王及善和李元兴没仇,但是他却另有心思,听长孙无忌发问后,对长孙无忌说道:“秦王殿下的耀州,是他事先挑好的。华州也一样,都是他事先有过选择,那么随便一个州县,会不会有奇迹呢?”
“王尚书此言有理!”
“为私,大唐全境穷苦之地甚多,就我王家也有许多旁支穷的一天只有一餐饭,而且还没有办法天天吃干饭,秦王殿下如果能让一个穷县变成富县,其中高明之处必须是我等需要学习的。”王及善这理由,就算当着李元兴也可以直接说。
长孙无忌也点头认同。
两人说话,其余人都不出声了。
王及善又说道:“为公,也让大唐的州官县令学一学,如何治理一县。”
“那不如,连这几个县的县令也让给秦王算了!”长孙无忌这句话,当真只是一句随便开口的笑话。
“大善,看秦王殿下如何调教这些县令!”
“善!”李二听的高兴:“查,找最苦最穷的县!”
几位大臣都满脸的兴奋,魏征却是一脸黑,不过他本身就脸黑,所以想反驳连杜如晦都没有支持他,只好认下了。
“圣上,雩县!人口只有八百户,长安周边排名第二的穷县。真正的穷山恶水。没几块好地,八百户上守着不到五百亩水田,靠着打猎为生。穷到连县令都的年俸都发不出,家里吃一回肉,都不敢在白天吃!”
崔君肃说到这里的时候,都笑乐了。
“为什么吃肉不敢在白天吃?”李二却是非常的好奇。
“因为县里太穷,一点肉香就能够引来全县衙的人!他自然就吃不到了,可怜已经三十有七,却没钱娶妻。臣以为,他是整个大唐最穷的县官之一。”
还有一句话,崔君肃没有说。
因为这个雩县(后世的户县)就是京兆的属县,距离长安太近,近到这县令连收一斤肉的礼都不敢,所以他是最穷的县官。
礼部尚书王及善又说道:“雩县穷,真正的原因是,这里十年九灾,自武德元年开始,八年报大旱,到今年已经是六年连旱,武德七年的时候,全县颗粒无收。雩县的人口也从一千九百户,逃难到现在的不足八百户了!”
“周至、终南两县,亦是穷县。只是武德三年划归稷州。”
“从今天始,两县归京兆!”李二一句话就等于将两县划归李元兴名下:“再加一个,蓝田县也归他了。立即准备文书,趁五郎还在长安的时候,就要让他签押!”
大唐的公务圣旨,根本就没有什么皇帝诏之类的,倒很象后世的公文。上面有各部门签字,发文单位备案情况,以及宣旨的人是谁谁等等。单张的圣旨,其实就是皇帝的一份手书纸条罢了。
蓝田有多穷,穷的可怜。
如果说户县是年年旱,那么蓝田就是今年涝明年旱,可以说是天灾不断。
这两县不仅是天灾,因为都在秦岭山边,野兽之类的才是庄稼的另一个大害。特别是野猪入田,那是毁灭性的破坏。
圣旨到天策上将府的时候,李元兴正准备回秦王庄呢。
一看到圣旨,李元兴愣了。
“老魏、老杜,你们认为蓝田是穷县。本王听说,那和氏壁就是蓝田玉,蓝田出玉,而且都是上等好玉,穷吗?”李元兴一百个不理解。
杜如晦与魏征都笑了。
“成了,反正这圣旨本王先收下了。”看两人笑,必须是有原因。李元兴先是签收了这圣旨,然后说道:“陪本王同车,一起回秦王庄。”
“臣下不去了,天策上将府还有许多公务要处理。”魏征心说有杜如晦作说明,和自己没什么区别。李元兴听到魏征不去,靠近魏征小声说道:“本王交待秦琼将军那件事情,你有空了去聊一聊。”
魏征点了点头,作了一个杀头的手势。李元兴说道:“很好,此事不得有误!”
在回秦王庄的路上,杜如晦说道:“殿下,和氏壁出自葱岭,古昆仑山。也有传闻是出自楚山。名为蓝田玉,却不是京兆这蓝田县,只是一个巧合罢了。臣下以为,出自楚山更可信一些。”
“杜公继续!”
李元兴让杜如晦继续讲,藏区甚至往中亚去了,而楚山就是现在武当山东南,江西地界里。原本李元兴一直认为,和氏璧是蓝田玉,应该就出自蓝田。
“和氏壁是软玉,蓝田也有些许似玉的美石,但却还不是玉,只是石。是硬石。”
“只是名字有了巧合?”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正是,和氏壁也却有蓝田美玉之称。臣下家中有一汉代古玉,圣上也派人在蓝田去查证过,仅仅是名字上的一种巧合。所以蓝田无玉,仅有些奇石罢了!”杜如晦说的肯定,李元兴也相信杜如晦说的不是假话。
(注:玉石这段有史可查)
第456节把黑科技进行到底【第二更】
杜如晦的话李元兴听懂了,至少明白了一点,眼下蓝田县那里是一些被称为菜玉的小矿,但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值钱,无法被称为美玉。
更不用说,像是传说之中的和氏壁那样的华丽了。
“殿下,这几个县,一个比一个穷?殿下有何良策!”杜如晦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没等李元兴回答,杜如晦就继续说道:“王及善尚书说了几句话,与私,他王家旁支也有人穷到吃不上干饭,与公大唐天下各州县也学一学殿下的良策!”
“穷见鬼的县,本王有何良策?”李元兴笑着回应了一句。
杜如晦身体向前移了一些,也笑着问道:“殿下说这话,殿下自己信吗?”
“那好,老杜你说,本王应该怎么回答你?”
杜如晦清了清嗓子,学着李元兴的语气:“哼,区区几个穷县,本王有上百种办法让他们富起来,虽不敢说一夜暴富,但一年收入翻一上一翻,本王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哈哈哈!
李元兴与杜如晦同时大笑。
李元兴越笑越苦:“老杜,你不明白。耀州,现在有五十多万人。我长安县,现在多是军属,按户算,也有三万户。华州那里,本王束手无策,除非一个人可以照顾三百亩,最低也要一百亩田,否则本王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办法!”
杜如晦不是那些昏官,他是个非常的智慧的人。
听到李元兴这么一说,也跟着说道:“殿下所言甚是,一户劳力三人,有壮牛一头。能照看五十亩良田就是极限了,其余的田地可以说,种多少,收多少,看天意了。看来,这是一个难事!”
“容本王想一想,至少先让这几个县上的人吃饱吧!”
“殿下仁厚!”杜如晦拱了拱手。
回到庄子里,李元兴直接就去了议事厅,一边走一边吩咐着:“去把那些小家伙们都给本王叫来,一个也不许少。然后你去安排人,准备帮本王送一封信去耀州。信一定要亲手交在明月公主手上,任何意外发生,毁信!”
陆毛锋赶紧去安排了。
李元兴在议室厅后面的休息室中用钢笔以简体字快速的写了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其实就是一句话。
武曌,我要动力型机器,本王有田没人种!
陆毛锋看着李元兴上的火漆封印,然后又加上一个木盒,然后在木盒外套上火药包,然后再装进一个铁盒之中,加上封条:“殿下请安心,咱秦王府的东西这天下还没有人敢抢,某挑的一队,全是百战之士!”
“你就想一想,有多少人吃不上饭,就知道这信有多重要了。”
李元兴头一次是铁了心,要把黑科技发扬光大了。如果不是明晚就要回现代,估计这会他就想亲自去一次耀州了。
陆毛锋带着信出去之后,参谋院的小家伙们到了。
李元兴沉着脸走进了议事厅:“四个县,穷的连土块都能当饭吃的县。”
“周至、终南、户县、蓝田。”杜如晦在旁边帮李元兴解说着。这终南其实就是后世楼观台的地方,在周至与户县之间。
“殿下,这周至在何处?”有个小家伙开口问道。
李元兴侧目一看,这是卢家子弟,脸瞬间就沉下来了。站在为首的崔杰立即回头训斥:“连大唐州县都分不清,你的书白读了。回去抄写大唐州县志十遍,罚下月无假,打扫浴室五天!”
这个处罚李元兴是满意的。
想来,这小子回去还会被世家的长辈们收拾。
“四个县,李承乾、李恪、崔杰、长孙冲。你们各自作个选择吧,如果自己不挑,那就抽签。本王需要四位代县令,有奖励,也有处罚。奖励的依据是百姓人均收入,处罚也是这样,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本王告诉你们,怎么让县富起来。”
四个小家伙没有兴趣,只有紧张。
长安县,一年收成翻十倍,李元兴要是让他们按这个标准来,只有被整死一条路。
“各县,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有什么好的致富建议,你们可以提。现在,散了吧,明天午后本王要你们拿出方案来。你们一共分为四组,壹叶为总组长,但不参与你们的意见,仅作为监督!”
“是!”李承乾第一个开口,施了一礼之后退下了。
这时,李元兴突然说道:“四县,矿业收入不记入你们的成绩。本王要的是民生经济!”
四人更加的紧张了,施礼之后退了下去。
李元兴这才对杜如晦说道:“地下的东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了。要富起来,也不能靠这个。田里的产出,工坊的货物,这才是关键。绝对不能让这帮小家伙走错了路,本王以来,rì后他们在大唐的朝堂上,会有一席之地呀!”
“殿下英明,不如让臣下在秦王府谋一小吏?”
杜如晦要在秦王府作一个小吏,李元兴干不出这么无耻的事情,李二也不会愿意。就是魏征与崔敦礼都不敢把自己放在杜如晦之上。
“杜公愿意在帮本王,本王非常乐意。本王上书皇兄,为杜公安排一个小吏之职!”李元兴的称呼变了,由老杜改成了杜公,他可是知道杜如晦放在秦王府,远比崔敦礼与魏征用处大多了。
“拜见上官!”杜如晦行了一个非常正式的礼节。
李元兴也依礼回了一礼:“老杜,本王告诉你一个秘密。蓝田有玉!”
“有玉又如何!田、工,才是正道!”杜如晦又把李元兴刚才说过的话翻了出来。
当夜,杜如晦就正式的进入了工作姿态,他亲自去了参谋院,带着参谋院之中几十个小家伙却学习如何分析一个县的情况,从地势、地形、河道、田产、人口等各个角度去作了详细的分析。
而李元兴,则抱着梅见进屋了。
结果,前戏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