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晨风)-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有一错,老臣亦有错。耀州的官员,工匠们作的是极好的。只是殿下重工,却忘记了礼。以至于耀州六品官员竟然不懂大唐礼节,更不知道身份贵贱。此事老臣已经上表请罪,殿下怎么说?”

王及善一见面就是给李元兴找麻烦,这让金蔓青很是紧张。

却谁想,李元兴哈哈一笑:

“本王亲自下厨让王老品尝个新鲜。耀州之事你也别上表,本王也认个错。等这边的事情了结,耀州那边有关礼法之事全权交由礼部,还有谁不合格的,罚俸,降职都可以,这个不知不为过,初犯自然要给些机会的。”

“就依殿下所言!”王及善也不是那种死古板,自然顺坡下驴了。

第650节京观要怎么办?【三更求月票】

钱是什么?

李元兴从来没有对大唐任何人提到过。

现代经济学中的的理论,并不是古代人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只能慢慢的将他们接受。

钱只有花出来,才是钱。而存在这里的,是铜,是一种金属。

当然,这个理论并不针对百姓,李元兴也不是百姓。

用现代的话来说,一个企业的资金轮转的速度就代表着这个企业的活力,以及挣钱的能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是百姓们不断的花钱,不断的挣钱,那么代表着这个国家经济会非常强。

李元兴倒没有真的亲自下厨,只是给厨师吩咐了几句。

鲍鱼的美味,也要在高明的厨艺下才能将其展现。全鲍宴,这是何等奢华呀,李元兴真的很想拍上几张照片去炫耀一下。可现在却是在大唐,他当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秦王这个身份,已经华丽到了极致!

饭桌上,李元兴亲自为王及善倒了一杯酒:“我说老王,这东西美味吧。”

“五郎说笑了,老夫唯一能与五郎一比的,怕只有书法了!”王及善的话说的隐讳,很意思就是你李元兴无论是吃的,玩的,杀人的,那一样也不是我王及善能够比得上的,你问我这话,根本就是白问。

李元兴又叫人那了一份清烧海参,用的还是最小的那只,十五厘米长的。

“这东西,叫海参。海中的人参,大补都说的轻了,让孙老道吃上几天,他能给你写出一本医经来,怕是会将这东西入药也难说。就是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补了。”李元兴说着,突然一转身,对厨师说道:“别给那丫头上这道菜!”

厨师赶紧退到一旁,原本坐在角落的金蔓青也吓了一跳,赶紧离坐站在一旁。

李元兴笑呵呵的继续说道:“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常可,这脑袋也比普通人好用些,而且老的比不吃的人慢,象中风之类的病症可以减弱多倍,特别是杜公那肾上的问题,这东西也管。”

王及善读的书多,听到这里也已经懂了。

哈哈一笑转身:“金管工还没有许婆家,这东西倒是不能多吃。不过许多人家之后,多吃无害。”

金蔓青是医工,她听到那药理也懂了七分,这东西女子不是不能吃,而是象她却是不需要这样的大补,孙神仙的医书中也写过,过及必反,大补之物身体强壮之人吃多了,反受其害,这东西要是她吃了,可能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流鼻血,然后满脸长红疹。

“再说这鲍鱼。”李元兴也没有吃海参,这天然的野生海参他吃了肯定会上火。

“这东西说简单就是滋阴补阳,但好处就是补而不燥。更大的好处就是,这东西吃多了可以让人增加体质,小病小痛的绝对比不吃的人少。要写医理,至少能写上十几页,女子吃了都不会痛经!”

说到痛经,王及善老脸一红。

李元兴是现代人,倒是不介意这些。

看到两位客人都有些脸红,李元兴也就不再说这个话题了:“这东西新鲜着,运到长安。老王给开个价吧!”

“怕是吃不起!”王及善笑呵呵的应了一句。

李元兴也跟着哈哈大笑着。

陆毛锋这时进来,躬身一礼:“殿下,两条飞舟起飞了。想来明晨可以到耀州,所有的海珍都用桶装着海水活运,船大空了些地方,依殿下的吩咐,将那殿下命令为海带的干海草给装上了。”

“那东西,你们要多吃些。小孩子从小吃了,就不会有大脖子病。”

“是!”

“那份海参你吃了吧。这东西热,补的很。”李元兴笑着说道。

陆毛锋听到这话,笑的合不上嘴:“殿下,中午的时候有几个亲卫贪嘴,吃的多了些。倒是结了些露水姻缘。”

李元兴摆摆手,示意陆毛锋可以退下了。

这种事情李元兴不会作出评论,说不上是好事,也不能说是坏事。

高句丽并不太平,男人死的也不少。与前隋打仗,与新罗也有战事。男人少女人多。而且在许多偏僻的地方本身就有留种的风俗,这也是古代民间改善基因的一种方法,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往往有些村子几十年都难见一个外人。

就是嫁娶也在几十里之内。

自然就有了类似于近亲结婚的问题,所以许多交通不方便,或者女人多的村子。本身就有过客留种的风俗。

金蔓青已经把头几乎埋头衣服里去了,脸红的怕被人看到。

突然,李元兴话锋一转:“金管工,你如果吃好了就下去休息吧。明天本王特批一百名军士护送你回家,再赏赐钱十万。如果你不要钱,换成别的东西也行。”

金蔓青赶紧施一礼退了下去。

李元兴的表情变的严肃了许多:“国内城那京观,本王在想是拆还是不拆!”

“怎么讲?”王及善酒劲一下就醒了,李元兴能提到拆或者说不拆,必然是有足够的理由的,这怎么能让他不专注呢。

“那里很快就是我大唐的领土了。这与原先打了就撤退不同,现在那里要占下的。说实话那骨头不少呢。运回去之后怎么办,堆在大慈恩等吗?或者送回这些人的家乡去,可谁知道他们的家乡在那里!”

听李元兴这么一说,王及善也感觉到有些为难了。

这当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呀。

“这也是我把你们叫来的原因呀。我想着,就在原地埋了。然后立一个十丈高的巨碑什么的,然后再修一个园子。反正占下了的城我们能再还给高句丽吗?”

“肯定不能还!”

李元兴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在历史上,那怕是大唐帝国最辉煌的时候都没有占领过辽东,甚至是东北的地盘。这一次要占上,就一定要全面开发东北。甚至再往北去。

王及善想了想:“这个如果留下,怕是我等身份不够!”

“当真是后悔了,应该让萧公跟飞舟一起。让他走陆路,至少还要十多天才能到这里,就算是让飞舟去接他,怕也是找不到人在何处。”李元兴说的没有错,古代又没有电话,在空中找人不是那么容易的。

怕是找到人的,人也到了建安了。

“他也不行!”王及善又摇了摇头。

李元兴这会就不懂了:“那么,谁行?”

“如果立碑,不搬运骨头的话。依礼,殿下在这里却是足够。可此事长安百姓、整个大唐的百姓都关注着。所以不能轻视了,当真如果是选择立碑的话,至少要在长安挑选百名宿老,一百名士,然后还需要圣上亲自来祭祀。这是在给天下一个交待,要让天下人看到大唐对前隋死难将士的重视。”

王及善的意见倒是中肯。

“这样吧,本王下令围城不攻,等!”

“不用等,先城打下来,就算是要把骨头运回去,建个碑也是必要的。老朽需要回长安一次,此事须当面向圣上报告。正好飞舟已经离开,老朽今晚先与礼部众官与袁天师,佛门慈苦大师商议一番!”

王及善说完,起身就要告辞,在他看来这是大事,天大的事。

李元兴没有留王及善,在小村也没有什么值得留的。

王及善坐着马车回建安,金蔓青也跟着走了,她打算明天就从建安出发回家去,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回到家中去了。

当晚,建安城中一份电报发到了李靖处。

这是王及善亲自写的电文,他需要和李靖商量一下,毕竟那京观就是前隋的士兵,这也是兵部的事情,更何况兵部许多将军都是前隋的将军,他李靖也是。王及善需要李靖的意见,也需要众将军的意见。

李靖看到电报之后,也拿不定主意了。

“来人,给候君集、老程、阿史那杜尔……”李靖一口气念了十几个将军的名字,然后一一的布置的任务,最后竟然是候君集、程魔头、尉迟恭、阿史那杜尔。四员大将围城,给他们五天时间,连同路上也算在内,五天之后,国内城要给拿下了,那怕是把城平了也无所谓,李靖只要城,只要那京观。

士气如虹的大唐军队这一路就是碾压。

四支部队面对一座城,而且远不如安市那样的雄城。要知道安市城就是被牛进达一军打下来的,四支部队打一座城,这不是对将军们能力的怀疑,这是大唐兵部对国内城,对那京观的重视。

国内城再往北,高句丽人的控制区已经人迹罕至了。然后再北的靺鞨人部落极少。再北到了现在黑龙江一带才是真正的荒芜之地。

那里虽然有靺鞨人的部落,却是极稀少的散布在那广阔的土地上,这些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寒冷,已经不是大唐的敌人,只要那里有足够的利益。

大唐现在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距离,另一个是人口!

这对于李元兴,对于这个时空的大唐来说,是一场漫长的战役。

第651节长安城出大事了【诚意四更】

长安城,凌晨五点。

伟大的大唐皇帝李二正在长孙皇后房中吃着早餐,高公公却是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圣上,圣上!”

“懂什么?”李二的脸沉了下来,在他看来就算有天大的事情,自己身边的人只需要冷静,只需要非常详细的给自己报告,慌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圣上,飞舟回来了。”高公公大叫着。

“回来了?”李二心说,昨天早上刚刚离开,怎么这会就回来了。

高公公又说道:“老奴也不知道,只是听到禁军那边在报告,两架飞舟先在耀州停了一下,明月公主上了飞舟这就开到长安来了。”

是出了什么事情,还是有什么意外。

李二轻轻的摇了摇头,不会有意外。辽东的战事不会有意外,有任何的意外李元兴在那里,李靖也在那里。就算他们解决不了,也会给自己发电报,这个电报当真是神奇无比,千万传讯,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方便的。

李二一副不在乎的表情:“这等小事,也值得你慌乱,去准备朝服吧!”

高公公被训了几句,赶紧退着出去了。

长孙皇后笑道:“怕是有什么宝贝被五郎发现,这才连夜给运了回来。除此之外,绝无有其他事!”

“观音婢说的好,应是如此!”李二哈哈一笑,再一次拿起碗准备把那碗里的粥喝掉。

可谁想,这一次高公公又进来了,头撞到门上都咚的一声,却是丝毫也不觉得:“圣上,圣上!”

李二真的要发怒了,心说今天是怎么了,高延福你要不想干了。盯着你这个位置的人能排到明德门去了,要是这次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朕就狠狠的收拾你。

“圣上,秦王府医官、御医馆……”高公公还在绕嘴,李二用力一拍桌子:“直接说!”

“有喜了!”高公公这次倒是直接,可却说了一个不明不白的。长孙皇后笑着问道:“是谁有喜了,可曾确诊?”

“回皇后娘娘的话,是秦王妃清河崔氏莹王妃。御医馆已经连夜派人去天策上将府了,听闻清河崔氏族长,几位宿老也都在往天策上将府赶去。老奴要不要去看看?”高公公试探着问道。

李二没有说话,这种事情长孙皇后作主比他更合适。

长孙皇后想了想后说道:“让杨妃去看看,顺便带些补品!”

早朝停了,是李二要求停止了。理由就是秦王李元兴的王妃有喜了,这个理由足够充足。但理由内的真实原因,却不是因为秦王妃有喜,而是因为崔莹莹有喜了。长孙皇后在后宫安排着,并且招见了负责宗室的皇族。

而大唐皇帝李二,则是独自一人坐在花园当中,发呆……

没有错,就是发呆。

谁有喜有无所谓,但唯独不能是崔莹莹。因为她是清河崔氏的嫡女,如果李元兴的长子是清河崔氏的人,那么原本就是各世家之首的清河崔氏怕是会更进一步,这才是李二需要思考的真正的原因,所以说并不是因为秦王妃有喜,而是因为崔莹莹有喜了。

别说是李二需要思考如何在将来平衡皇族与世家,世家与世家,世家与勋贵之间的关系。

就是清河崔氏此时也感觉到有些微妙。

崔莹莹的亲娘自然是高兴的,她的女儿怀上秦王殿下的孩子,无论是男还是女,这第一个生下孩子本就是大功一件。

男人们却不这样想,清河崔氏老家主,现任家主崔君肃,崔莹莹的父亲,还有崔氏宿老们都聚焦在一起,他们思考的内容与李二完全相同,就是在将来如何平衡这其中复杂的关系,清河崔氏会不会被其余世家与皇族,再加上新兴勋贵联手打压呢。

怀上孩子是好事。

可真正怀上了,是好事,也是一件麻烦事情。

从在皇宫御花园之中发呆的李二,慢吞吞的从怀中拿出烟斗,他现在终于理解李元兴为什么总是咬着一只烟,怕就是在思考的时候成为了一种习惯。

却谁想,高公公又一次跌跌撞撞的冲到了李二的面前。

这一次,李二却没有发火,而是冷着脸盯着高公公,就象蛇盯着青蛙!

“圣上,大喜!大喜!”高公公兴奋的两个眼睛都挤成了一条缝。“秦王妃有喜了!”

李二听到真想一脚把高公公踢到水池之中去,这个消息已经报告过一次了,你高延福要是疯了,朕就把你直接扔到草原上去。

高公公因为是低着头,根本就没有看李二的表情,而是继续说着:“杨贵妃到了天策上将府,却是遇到了来迎接他的秦王妃李氏长英。贵妃说,看面像似乎长英王妃也是有喜了,当下就叫御医给诊了脉。结果真的是有了,怕是rì子比莹王妃还长些!”

李二笑了:“这等喜事,立即告之皇后。”

这真正是好事。

不仅大唐皇帝高兴,就是清河崔氏也高兴,自然是李氏也是非常高兴的。

停在城北的飞舟驾驶人员已经在休息了,工作人员指挥着搬货物。武曌原本还在寻找那只装有超级鲍鱼的大桶,听说秦王妃有人怀孕,也放下手上的事情,与孙老道一起进了长安城。

李元兴不在长安,七位秦王妃除了李丽苑与卢秋雨去了耀州检查工作之外,其余的都搬到了长安城中。

秦王府不是普通人家,秦王庄那里也不需要有人专门看家的。

住在长安,还可以有空了去乐民园转转,比起秦王庄有趣多了。

府内后院,御医有三人都参与了诊脉,这事情就怕是有假。

看到武曌与孙老道进来,众御医都退到一旁,客气的请孙老道复查。就是杨妃也请孙老道亲自诊脉。

孙老道笑着摆了摆手:“贫道长在药,短在诊脉。不用再多此一举了。”

“医道之说,大唐以孙神仙您老为首,我等微末之学!”御医们也跟着说道。

孙老道无奈,将手指搭在崔莹莹的脉门之上,这一诊就是一柱香时间。而后起身,冲着几位御医点了点头:“当是大大的喜事!”

“自然是大大的喜事了?”几位御医笑呵呵的回应着。

众女不懂,武曌却是大概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当下就问道:“这意思是,男?”

古医道神奇,用脉象分析男女,比起现代的在怀孕几个月之后用仪器都高明的多,而且在怀孕初就可以分清,只是元灭宋,断了中华文明。清更是让中华文明扔到了海里,让这最伟大的传承几乎消失不见。

(注:这段不是胡说,作者在出生前,母亲就让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中医诊过脉,爷爷告诉我当时就知道是男是女。可惜这样的传承真正的断了,太可惜了!)

喜钱不可少,而且这已经明言是男。

皇宫之中是不允许说出没有出生孩童的性别的,这是为了保护。

但秦王府却没有这个禁忌,更何况也不是御医说的,而是孙老道说的。

杨妃都亲自起身恭喜。

接下来为李长英诊脉,只是一搭脉,孙老道就心中有数了。因为李长英怀孕的时间高于崔莹莹。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人,会在怀孕之后在月经期还会有少许的排经,所以李长英并不知道自己怀孕。

同样是一柱香时间!

“大大喜,大大喜!”孙老道大笑着,秦王府既将有两位小王子降生,这可是天大之喜。

郑秀嫣这时候靠过来:“两们姐姐要生小孩子了吗?这个是要准备些礼物的。”说罢,叫她的侍女抬上两只大碗,每只碗里就装着一只炖鸡,光是补药就装了半碗。

孙老道笑的合不上嘴:“这个可不敢乱吃,当中有些不适合怀孕之人食用!”

“啊,那我自己吃了!”郑秀嫣一下就把满屋的人逗乐了。

可当郑秀嫣喝了一口汤之后,竟然哇的一下吐了,然后就是反胃的表现。这个反应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小,特别是杨妃立即就站了起来:“难道说,秀嫣王妃也有?”

郑秀嫣被按在椅子上,三位御医诊脉,可都摇了摇头。

“有没有?”武曌大声追问着。

“有是有,只是脉像古怪,分不出男女来。”

“怕是双生?”孙老道试探着问了一句,然后也坐在桌旁为郑秀嫣诊脉,这一次,又是一柱香时间。之后孙老道站了起来:“请三位再诊,贫道也说不好,似是双生,但偏女脉。

哇……

郑秀嫣哭了。

杨妃赶紧劝:“女孩也好,封个公主有什么不好的。秦王府多个公主也是大喜之事。”

众人也纷纷劝解。

却谁想,郑秀嫣大哭:“我的鸡汤喝不成了,娘亲说这要忌口。我会被饿死的!”三位御医打算再诊脉,却被郑秀嫣打到一旁:“管他是男是女,生出来就知道。我要喝鸡汤!”

“有比鸡汤好一千倍的,李元兴都只吃过普通的,这极品美味。好吃又大补,安心啦!”武曌的劝解最管用,郑秀嫣一下就乐了。

第652节海珍

鲍鱼这东西在大唐值多少钱。

武曌不知道,李元兴也不知道。武曌在打开木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人给建安发了一份电报,而且是机密类型的,要求交给陆毛锋。

秦王府摆宴,名目就是庆祝秦王妃有喜。

长安城所有的报纸紧急改版,加印。将原本各位作为头版头条的消息全部换成了秦王妃有喜的新闻,这是长安甚至是整个大唐最大的事情了。

秦王府摆宴,除了宴请长安士族之外,也在门外给百姓们准备了些喜饼之类。

鲍鱼、海参,头一次出现在了报纸上,有秦王殿下亲自书写的药理,以及孙神仙初观之后给出的一些意见,同时声明需要经过详细的验证,孙神仙会再出一份药理医案。

连秦王殿下都惊讶的食材,鲍鱼。海中的人参,海参。

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这些食材要花多个钱,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有口福的,那怕就象是以前穷的时候,到过年之时吃上一次肉那样,也是百姓们期待的。

大唐皇帝李二、大唐太上皇李渊亲自到了天策上将府,以兄长与父亲的身份,来作为主人迎接着客人,自然是没有人敢让这两位来迎接了,不过有这个意思,就是总管太监在门口迎接着,这也是皇家的礼。

“此事,暂时暂时不要告诉五郎。前方战事要紧,切不可让五郎分心。”李二当场就写了一道圣旨,要求整个长安城必须为此暂时保密。其实只要控制了电报局,还有给飞舟上的人交待好,李元兴要想知道,怕是也要一个月之后了。

李渊与李二都是一个心思。

而且两个人想的完全一样,就怕李元兴心说自己有儿子了,要作些善事,下手就轻了。现在是打仗,一定要够恨才行。

两位皇帝同时点了点头,笑了。

这会才开始注意那一只只的大桶,这一看又笑了。因为武曌正让人背着,一只又一只的让人把桶打开,似乎在找着什么。

李渊与李二走到一只打开的桶前,似乎除了海水之外,就是那被称为鲍鱼的海珍。

“有何区别?或者五郎藏了什么?”李渊问李二。

李二也摇了摇头,两位皇帝来到武曌面前,李二开口问道:“明月呀,你在找什么?”

“超级超品鲍!超级海王参!”武曌回答完,又示意继续打开下一个木桶。

李二与李渊一听,超级!能让武曌加一个超级在前面的,就足以代表着非凡。

打开的桶中又没有,武曌很失望的示意继续找。然后对李二解释着:“圣上有所不知,李元兴这个吃货,以前吃过最大的个头的不过了六品、五品鲍鱼罢了,那海参也不过只有两寸长,鲍鱼这东西有着一句话,那就是有钱难买二品鲍。”

武曌说完,又解释了这个鲍鱼订级的规则。

接着武曌又说道:“我更可怜,野生的鲍鱼连见都没有见过。只是吃过人工养殖的六品鲍鱼。这东西是人间美味,我一定要找到李元兴说的那个超级超品鲍。二斤多重呀,想起来就流口水!”

李二与李渊同时笑了。

武曌那一句人间美味倒是误导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