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上伐清-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纺车用水力作为动力,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力。此事甚至惊动了吴家的家主吴济坤,对木匠父子大加赏赐,并和他们签订了合同,买断了这个纺车的技术,吴济坤当即决定扩建厂子。
  谁知道木匠父子吃着锅里的看着盆里的,转头又把这个新式纺车卖给了江宁县中另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来头也不小,是江宁当地的士绅徐家,徐家累出高官阔绰的时候吴家还是个微末的商贾。
  吴济坤听后大为恼火,派人去寻木匠来对峙,木匠全家躲到徐家的府上,吴家的人上门讨要徐家也不肯放人。最后双方火气越来越大,在江宁发生械斗,打伤了七十余人。
  这件事甚至报到了侯玄演的案上,了解完前因后果之后,侯玄演亲自出面断案。
  今日的大堂内外,挤满了来自金陵附近的各色人士,他们都抻着脖子踮着脚尖想知道这个案子该怎么判。
  刑部大堂难得对外开放,侯玄演看着外面乌泱泱的人群,暗暗点头。旁边坐着的也都是朝中大佬,有张煌言、马士英等人。
  这件事他第一次听到,就知道是个契机,一个难逢的好机会。
  惊堂木一拍,侯玄演也过了一把断案的瘾,吴济坤和徐元朗还有木匠父子被押了上来。
  吴济坤就不说了,是金陵首富,而且和王爷是旧相识了。徐元朗是江宁徐家的家主,北伐也是出过大力的,而且徐家世代都是江宁望族,再加上这件事三方都觉得自己有理,所以到了公堂也冷眼瞧着对方,谁都不服谁。
  吴济坤认为自己花钱买了这项技术,而且立下了字据;徐元朗却认为,发明这东西并不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哪里有买断别人想法的事;木匠父子难得见到这么多钱财,想要让他们高风亮节显然是不可能的。
  侯玄演看着堂下四个人,两边的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看上去就是富贵人家,而且脸上怒气冲冲,显然是自恃身份不想对簿公堂。而夹在中间的木匠父子则心虚许多,眼神躲躲闪闪,看上去有些猥琐。
  “你们在江宁械斗,先不说原因,就此事而言已经是严重蔑视我朝法纪。”
  吴济坤和徐元朗脸色一急,刚想申辩,侯玄演接着说道:“吴济坤年近古稀,于国有功,不便在公堂受审。着吴守玉替父受审,给他搬个椅子,在旁听审。”
  徐元朗脸色更加难看,相反的吴家人反而长舒了一口气,王爷毕竟还是念旧。
  侯玄演接着和颜悦色地说道:“徐元朗也是资助过北伐的人,虽无功名在身,也不必伏地听审。”
  徐家人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唯有木匠父子更加害怕,这是什么意思,两边都是关系户,难道要拿我们父子开刀?
  侯玄演笑嘻嘻地站起来,对着木匠父子说道:“至于你们父子,虽有贪财之德亏,难掩巧技利之大功。纺车革新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将来贫者有衣穿,乃是造福百姓的功德。”侯玄演脸色红润,越说越激动,对着左右官员说道:“如此英才,当赏,重重赏。”
  堂下堂内一片哗然,大家带着瓜子板凳,携老扶幼全家出动看好戏来了。结果看了一出摄政王和稀泥?
  而和稀泥大师此刻仍然侃侃而谈,直把刑部大堂变成了茶楼所在,言语间不过是鼓励大家向木匠父子学习。
  徐元朗听的云山雾罩,搞了半天到底是吴家的错还是徐家的错?
  侯玄演终于停止了对木匠父子的夸赞,转而说道:“至于江宁械斗,吴、徐两家皆有不是,着各赔对方千两银子,用以抚恤受伤伙计家属。至于这个水力纺车,既然是木匠卖给了吴家,又卖给了徐家,这是朝廷的过错。”
  “王爷,这怎么是朝廷的过错了?”旁听的张煌言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打断了他问道。
  “此事归根结底,是朝廷的法度不健全,大明律中可有断此案的依据?”
  张煌言哑口无言,这主儿完全不把朝廷威严当回事,代表朝廷当庭认错那不是自降身份么?
  侯玄演却不以为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承认自己的错误非但不会丧失威严,反而会提升朝廷的公信力。
  侯玄演见张煌言不再说话,转过头来继续说道:“本王决定从即日起,着文渊阁、司礼监、刑部、工部抽调人手,完善法度,制定一套规范。凡是发明革新,创造未有之物,皆可申请‘专利’,凡是用此物获利者,要么买断‘专利’,要么须支付费用。朝廷将保护‘专利’十五年,十五年后此物人人皆可用。
  今日的案子,既然是因为朝廷的法制不健全,那么就由朝廷出钱,买下小木匠的水力纺车‘专利’,送与吴、徐两家所有。今后大明商人的工厂若用此车,或者相仿的车,皆需支付银两给两家。”
  专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大明,此时除了侯玄演,其他人的脑子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
  但是这个案子的影响之大,势必会通过这些吃瓜群众,传遍全国。
  侯玄演是整个大明最受关注的人物,所有关于他的轶事奇闻,都有着广阔的听众市场。
  ‘专利’这个词,也势必随着大家的传扬,早晚人尽皆知。
  吴济坤和徐元朗在侯玄演的调停下,重归于好。双方一起走出了衙门,脸上看似很平静,心中却涌起了滔天巨浪。商人对钱是最敏感的,‘专利’这个东西,分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水力纺车的作坊建成之后,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几十倍,这个东西岂能不推广开来。到时候全国的商人谁想用,就要给自己付钱,虽然不知道多少,但是积少成多还是非常惊人的。
  当然最振奋的,莫过于那些匠人,以往老老实实做工就是了,现在却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一旦跟小木匠一样,搞出一个‘专利’来,那不就意味着有了大把的钱财。
  不出侯玄演的预料,这件案子迅速被传播开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波发明热,各种样式的发明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各地的专利衙门开始以府为单位兴建,大明土地广阔,想要都到一处申请是不可能的。
  开始的时候,大家苦不堪言,人多了杂了,什么样的发明都出来了。有的根本就是毫无用处,甚至闹出很多笑话。
  终于,户部出了一个高招,申请专利需要先缴纳一定的费用。若是评判出来是甲等专利,可以返还所有费用。若是丙等专利,则不退还所缴费用。
  如此一来,才打住了这一波全民发明热潮。
  在明朝,这个传播的速度已经足够快了,但是侯玄演还是不满足。
  政令如何才能最快地速度影响全国,在没有电视、广播的时代,唯有报纸这一条路。好在他在全国的扫盲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说干就干,侯玄演马上派人叫来了礼部尚书顾炎武。
  顾炎武的在礼部这些年,刚开始出尽了风头,但是越到后面越没事干,只剩下四夷馆和鸿胪寺还有事干,其他的衙门基本上就是摆设。
  来到王府之后,亲兵带着他来到书房,顾炎武隐隐听到书房有女子嬉笑声音,便止住了脚步。
  秦禾上前敲门道:“王爷,顾尚书来了。”
  “快请进来。”侯玄演整了整衣襟,看着推门而入的顾炎武,笑道:“给顾大人上茶。”
  旁边的丫鬟潇潇福了一记,转身出去沏茶,顾炎武问道:“王爷召下官来,不知所谓何事?”
  侯玄演从桌上拿出一张纸来,顾炎武往前一瞧,王爷所用的纸张质地也是一般。看来外界风传王爷北伐之后,艰苦朴素,回京时候一声破旧衣裳,并非虚言啊。
  侯玄演却不知道简单的一张纸,在顾炎武心里已经脑补了一出清廉节俭的反腐大戏,兴冲冲地说道:“你看这个。”
  顾炎武接过纸张一看,排版十分清楚,几篇文章有的是说朝廷政令,有的是漠北捷报,用词十分简洁易懂。
  “这是邸报?”顾炎武一眼就看了出来。
  侯玄演拍手道:“不错,本朝的通政司自从甲申国难之后,一直就没有再重建。我打算重开通政司,而且这次面向百姓发行,以确保地方与朝廷齐心。”
  通政司就是大明朝廷中,专门负责邸报的出版和发行的衙门。
  顾炎武一听眼色一亮,礼部清闲这么久,所有的官员见了自己都忧心仲仲的生怕失业,没想到就落下这么个大活来。
  “王爷此举高明啊,这样一来政令通畅,朝廷的意志也可以快速地布施四海,正是一招妙棋。”要不是这声音中气十足,侯玄演都怀疑眼前的顾炎武是马士英假扮的了,这语气完全是马士英的口吻,不过也说明了顾炎武对此事是很赞成的。
  “呵呵,既然顾尚书也觉得可以,就回去着手准备吧。此事宜早不宜晚,尽快办好我们也好早日看看效果。”
  顾炎武兴奋劲一过去,马上问道:“就是不知道面向百姓,他们会不会掏钱购买,不然光是纸张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侯玄演笑道:“现在不是过去了,外番金银流入,民间藏银不少,多写点百姓感兴趣的内容,自然可以让他们养成购买邸报的习惯。”
  有钱就是好办事,礼部的批条刚刚拿到,户部的银子已经到位。
  顾炎武兴奋地带着礼部的闲散官员,精心准备了第一份金陵邸报,侯玄演一看大为光火,这玩意以前的秀才都不一定能看懂,这像是面对百姓么?
  礼部官员光顾着卖弄文采,诗词歌赋、骈俪散文,措辞优美,多含典故。这东西要是在士子间,倒是可以引起共鸣。
  但是既然有活干,礼部官员就干劲十足,修订版的很快就出来了。
  侯玄演一看,这次还不错,除了详尽地解释了专利的含义,以及各种规程之外,还有漠北大捷的一些英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为了吸引小民的目光,顾炎武找了当朝几个大佬,写了自己的一些童年趣事,刊登其上。
  侯玄演望着中间的空缺,说道:“这个地方也利用起来,可以连载一些传奇小说之类的,话本也可以。”
  顾炎武点了点头,问道:“哪几本适合?”
  侯玄演不耐烦地说道:“我大明人才济济,好的小说不计其数,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这种旷世奇作,都可以连载嘛。”


第445章 一个扫黄案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一期金陵邸报的发行,大大出乎了朝臣的预料,在金陵附近直接卖疯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捧着一张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很多人认识的字还不算多,勉强能读下来,也十分吃力。但是这其中又夹杂着学习的乐趣,让人乐在其中。
  通政司事先准备的人手根本不够,好在现在是活字印刷,通政司当即决定加大刊印的数量,顾炎武满脸喜色地前来王府邀功。
  侯玄演正在书房看着新制水力纺车,这东西确实比较实用,王爷的脸色写满了开心,这是机器代替手工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为引导的工业革命的苗头。
  顾炎武忘情之下推门而入,侯玄演也不计较,反而拉着他问道:“顾绛,你看这个水力纺车,正是巧妙,难得那个木匠能想出这个主意,是个人才。”
  顾炎武对此不置可否,在他看来这玩意虽然很好,但是还不如宣教文化的报纸来的重要。开民之智啊,这是何等的魄力和功绩,顾炎武已经醉心其中。
  “王爷,金陵邸报面向百姓之后,反响不是一般的热烈,再这样下去就要出现当日洛阳纸贵的局面了。”
  侯玄演倒不是很上心,报纸这东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不能一下子让全国都这样。这要配合扫盲班和各地的学堂,在他看来报纸想要真正流行起来,要等十年还差不多。
  顾炎武却不这么认为,他现在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笑道:“王爷,要想更进一步,下官倒有一个主意。”
  侯玄演一边摆弄纺车,一边说道:“说来听听。”
  “天下百姓人人敬仰王爷,若是王爷每期都写就一篇刊印,必能将此物推广至四海。”
  “什么?”侯玄演惊叫一声:“让我写?不行不行,我忙的很,哪有这些闲工夫。”
  侯玄演大摇其头,这玩意是个苦差事,他转念一想说道:“找两个枪手还行。”
  顾炎武一愣,说道:“军中火铳手大抵上过扫盲班,让他们读书认字尚嫌费力,岂能写就文章。”
  侯玄演一听哑然失笑,毕竟枪手是后世的职业,顾炎武是听不懂的。
  “找几个文采好的,以我的名义和口吻,多发几篇就是了。”
  “那不是弄虚作假?”顾炎武愕然道,他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这也太不要脸了。
  “文人的事,怎么能叫弄虚作假,这叫不得已而为之。本王操劳国事,把自己忙得形容枯槁,闲暇陪伴妻子女儿时间都没有,再来一个写稿,岂能忙得过来。”侯玄演义正辞严地说道。
  顾炎武看着眼前正在摆弄纺车的王爷,怎么也看不出此人哪里来的自信说自己形容枯槁,明明就是红光满面还很有闲情逸致。
  眼看王爷态度坚决,顾炎武知道强求也没有用,只好妥协道:“那这第一次,就由王爷着墨可好?”
  侯玄演苦笑一声,摸着额头说道:“好吧,真拿你们没有办法。”
  顾炎武兴冲冲地走到书案前,亲自给他研磨铺纸,侯玄演笑道:“能得顾绛研磨,不写出点好东西,还真对不起你。”
  “王爷,请!”顾炎武一摆手,神色颇为激动。
  王府外,顾炎武皱着眉头,捧着一张纸。
  上面是王爷亲笔写就的文章,马上要登在下一期的邸报上,但是内容实在是出乎顾炎武的预料。王爷用了近乎夸张的语调,将那对贪财的木匠父子一顿夸赞,并且说出了他赏赐下的金银。
  那是整整一千两黄金,就算是酷爱木匠的天启帝,也没有这么豪绰的手笔。
  侯玄演当然不是木匠爱好者,其实他看到这些东西还行,让他自己做是门都没有。
  他之所以如此抬高那两个私德有亏的木匠,一是为了鼓励民间的发明,众所周知曾经的四大发明都是我们汉人的,但是到了明清之际,欧洲疯狂涌现出各种发明家,汉人却熄了火,这说明不是我们没有发明创造的智慧只是没有适合的土壤和环境。就拿这个水力纺车来说,其实早在南宋我们就有了利用水转作为动力的大纺车,不过后来逐渐失传。这一次的水力纺车则更加先进,而且十分简单,甚至可以推广到锻造、打磨、搬运。从功用上讲,这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动力装置。
  二来这个水力纺车也值得这样赏赐,它将开启机器代替手工的时代,汉人的丝绸和布匹天下驰名,但是身穿锦缎的又有几人?有了这种可以昼夜不停的设备,才可能让富裕的汉人们,都穿上锦缎。不光是为了赚那些洋鬼子们的钱,就算为了天下百姓能够穿上好一些的衣服,这项发明也值得大赏特赏。
  说白了,这是一个抛门砖,将会引来一股发明热潮。
  虽然侯玄演拒绝了“投稿”,但是报纸带来的巨大声望,让朝中不少重臣都跃跃欲试。
  王夫之就偷偷找上了好友顾炎武,在第三期上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论点,他的文章中痛批禁欲主义,反对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并且对朱熹进行了挖苦讽刺,此举引来不少保守派的反对,张名振等人就刊文驳斥,认为他这是为了博人眼球。
  双方展开了连续几期的辩论,陈明遇、张煌言、马士英、姜建勋等朝中重臣全部忍不住参与其中。每个人在洋洋洒洒的文章中,都夹带私货,很快又有了不同的矛盾。
  普通百姓哪里见过这种神仙打架,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捧着张报纸,津津乐道。
  慢慢地这种争论传播到了民间,引发了民众思潮的空前活跃,对此侯玄演一概不管。
  别人怎么想是他们的自由,老子可管不到,只要不作乱造反就行。
  在大佬们争论的主要板块下面,有一块豆腐块大小的地方,其实才是普通市井百姓们的最爱。
  这里连载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或香艳、或悬疑、或热血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近期在民间流传一些淫秽书籍,大肆印刷贩卖。这些书籍内容太过不堪入目,尤其是对娱乐生活匮乏的大明百姓来说,简直跟春药一般。甚至一度导致青楼的生意变好,街头猥亵流氓增加。
  金陵府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在一间宅子内,抓到了这些书籍的作者。
  此人靠着卖书,已经过上了一妻一妾两个大宅子的富足生活,被抓之后犹自嚣张大叫:“老子无罪。”
  金陵知府本以为是个小案子,谁知道断案的时候,有不少军中武将前来求情。
  原来这个作者竟然是北伐军中的一个小官,当初在青龙山抗清的义士,厚土营小将陈日生。这下知府大人可犯了难,到后来徐元宝出马将他保了出来,并且拍着胸脯许诺不再让他写黄书。
  徐元宝是王爷身边的红人,心腹中的心腹,府衙不得不给他这个面子。谁知道陈日生还不悔改,在牢前叫嚣道:“不让我写,我拿什么养活家人,我上有老娘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这都不打紧,跟着我吃点苦也就算了。主要是我还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娇妻,我要是没了钱,肯定要跟野男人跑了。”
  徐元宝大怒,问道:“要不是念你我在金陵的交情把你救出来,难道你在牢里写也能赚钱?”
  “那我不管,救人就到底,你给我想办法。”陈日生把脑袋一扬,吃定了自己的小兄弟。他在北伐军中虽然因为作战不勇猛,一直没有升官,但是资历够老。当初押着多铎进城,剥光多铎衣服的就是他。所以才这么嚣张,有恃无恐。
  我上面有人!
  到最后徐元宝没有办法,正好打听到顾炎武的通政司内正在招募人手写稿,便用关系将他安插进去,那些报纸上俗套的小故事,就是出自他的笔下。


第446章 奇袭
  和报纸一样火热的,还有六月的炎炎夏日,日本国主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就在这时候来到了金陵。
  陪同他的还有卫国公朱大典,年近古稀的朱大典,虽然还狠健硕,但是侯玄演已经不忍心让他继续奔波了。
  这一次特意点名让他一起回来,准备另派他人前去日本,坐镇这个重要的岛国。
  德川家光为了这次朝贡大明,做了充足的准备,虽然朝鲜的战事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已经下了死命令,让酒井信光必须在他来大明的这段时间,打出一场胜仗。
  三艘日本最大的船只,带来了日本幕府四分之一的官员,还有许多实力强劲的大名藩。随行的仆从内侍更是多如牛毛,很多人甚至挤到了大明水师的船上。
  礼部尚书顾炎武到龙潭港迎接,将一群人接到了鸿胪寺,妥善安置之后这才离去。
  德川幕府的老中(幕府的最高官职)阿部忠秋笑道:“大明对我们真是热情,当初的使者来到大明,总是受到非难。这一次将军亲自到来,他们的态度也变得和善了。”
  “那当然了,我们是大明最好的朋友,是他们的皇帝亲口说的。”
  德川家光听着手下的话,心情也十分愉悦,说道:“你们这些天,要多观摩大明的政令和举措,我来时看到大街上路面宽阔整洁,客商如云,高楼林立,这是比江户还要繁华一千倍、一万倍,早晚有一天,我们也要变得如斯般富强。”
  屋内的所有倭人一起下跪称是,德川家光满意地观看四周,这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都。
  卫国公朱大典连家门都没进,直接去了王府,侯玄演早就设好了酒菜。
  王府内侯玄演站在内府门外等候,远远地朱大典的车架到来,赶车的是前去港口迎接他的朱家马夫。
  侯玄演上前握住朱大典的双手,爽朗地笑道:“哈哈,老朱,辛苦你了。”
  “王爷哪里话,为国操劳既是使命又是本分,王爷亲征蓟辽,打破山海关,拿下宁远城,活捉尚可喜这才是真的辛苦。”
  两个人互相恭维着走进庭院,此处绿柳成荫、红墙碧瓦、水榭楼台、荷叶满塘,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早就有下人将酒菜布好,青鸾给他们两人斟好酒,侯玄演暗地里轻轻捏了她一把,说道:“你退下吧。”
  青鸾红着脸告退,侯玄演这才拍掌问道:“老朱,你说这次德川家光这个王八蛋,来我们大明所为何事?”
  朱大典略感诧异,本来他以为侯玄演对德川家光不错,又是册封又是赏赐的,原来王爷竟然对此人很是厌恶么?
  朱大典顿了顿,低声道:“德川家光此人,看似温驯实则极端自大,他心中肯定是不甘心永远臣服在我们大明之下的。我看他此来,多半是想看一看大明强盛的原因,偷师一二。”
  侯玄演大为赞成,朱大典的想法和自己差不多,他皱着眉头说道:“没错,倭人虽然秉性凶残,但是向来不耻相师,他想学倒是无所谓,我们敞开国门任四夷来贺,谁能学到是谁的本事。”
  “哼,就算知道了我们的政令国策,他们也得有一个王爷这种雄才大略之主,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