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能臣-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连忙起身,将张氏父子二人以及梁尉章扶起来,朝在场的众臣宣布道:“封闭京城四门、搜捕不法之徒是朕亲自下达给张爱卿与梁爱卿的,绝非他们二人私自行动!给他们的圣旨上盖了玉玺而没有知会丞相府,朕知道于制不合;但整肃京城内外迫在眉睫,朕不得已只能如此行事。此事是朕授意,与二位爱卿无关,若是要罚,就罚朕吧!”
  众臣听言心中一惊,纷纷跪拜道:“臣等惶恐!岂敢怪罪陛下!”
  “既然如此,那诸位卿家也就不要怪罪光禄卿与执金吾了!”皇帝说道,转而又问廷尉卿张士信道,“廷尉卿今日与诸公一道来觐见,可是有什么紧急之事?”
  张士信上前奏道:“臣闻禁卫军大营之中扣押了千余名‘不法之徒’,臣入宫向陛下请求将甄别他们身份之事交予廷尉府主理、京兆府协办,尽快筛出身上背负案件之人,释放清白之人,以安京城百姓之心。”
  皇帝点点头,说道:“此事朕本就属意由廷尉府和京兆府协同办理,既然你入宫请命了,朕自然照准。执金吾、光禄卿,你二人与廷尉卿先下去商议具体操办的事宜吧!”
  “臣等告退!”张忌傲、张士信和梁尉章三人领命便退了出去,张师起也捧着朝冠退出了御书房。此时御书房里就只有“六公”与皇帝继续议事。
  “陛下,昨日之事实在不妥……”杨坡刚提起此事,皇帝脸色顿时一变,冷冷地瞪了他一眼;杨坡心中一凛,已经在嘴边的话生生咽了下去。
  “臣也觉得不妥!”杨坡不说话了,崔正却接下了话茬:“自前霄动乱时,京中富贵人家为求自保,多蓄养武士、门客和奴隶,多年来已成风气,想一时半刻纠正过来,恐怕会遭到他们的反扑!”
  皇帝冷哼一声,说道:“难办就不办了吗,还是有其他隐情?诸公老实跟朕说,你们府中、或者亲眷府中可是有什么人也被关在禁卫军大营?”
  这个问题一问,御书房内的气氛顿时僵住了。周沐、白德虞、丁式程在京城没有什么势力,与京城的权贵往来也不密切,他们三人自然没有什么;东郭棠和崔正家大业大,子弟中免不了有些违规违法之举,东郭氏和崔氏一族中被抓扣的门客、护院自然不少;杨坡在京中的门生故吏不少,“清流”中的官员私蓄武士、奴隶者也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麻烦。
  东郭棠首先拜道:“臣家族子弟中是有门客、护院被抓扣的,臣也不相信这些人都是身世清白之人;昨日陛下命禁卫军扣下这些人,臣心中虽然忐忑,但若能从中查出不法之徒,对于东郭氏一族、对于京城来说,都是好事!故,臣支持陛下的决定!”
  “臣等附议!”周沐、白德虞和丁式程三人说道。
  崔正和杨坡心知东郭棠这是主动“授人以柄”的行为,但当前的局势面前,他们也无可奈何,便也先后表达了“附议”。
  “如此甚好!”皇帝刘彦钊满意地看着六人,心里痛快万分,登基这些年来,他还是第一次“降服”了这些人,第一次主导了完成一件大事,而且让他们挑不出什么刺儿。
  “诸位爱卿为国操劳、甚是辛苦,如果没有其他什么事情了,就各自回去吧!”皇帝大手一挥,下了逐客令。
  六人面面相觑,纷纷告退。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皇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令小黄门李亦德叫回了周沐;而左丞相崔正心中憋闷无比,还没走出宫门便转入后宫去找太后了;东郭棠则径自朝尚书台走去,打算找闲养其中的崔宪、东郭旭和柳万乘聊聊天;其余杨坡、白德虞和丁式程三人则各自回府,思考着朝中局势的变化。
  御书房内,皇帝与上御史周沐君臣二人仍在议事。皇帝问:“上御史,你与朕讲真话,今日你与丁卿是否是在一唱一和?”
  周沐躬身拜道:“陛下锐眼,臣等不敢欺瞒——确实如此!”
  皇帝继续问道:“丁卿这个外太尉做得好好的,为何要请辞?”
  周沐微微一笑,回道:“陛下的恩宠对于丁大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负担!他本是武将,舞刀弄枪才是他的本职,舞文弄墨就一窍不通了;更何况太尉府一向由中太尉把持,陛下将丁大人安插在其中,只是让他徒生髀肉之叹!”
  刘彦钊点点头,说道:“也难怪,朕看他对于出任胡骑将军之事,似是乐意之至!但如此一来,外太尉一职不就空出来了么?”
  “陛下!”周沐低声说道,“有了空缺,才能有人补缺!陛下正好借此机会,将心中属意之人提上来!”
  皇帝看了他一眼,叹气道:“如果朕真能心想事成,那左丞相就不是左丞相、中太尉也就不是中太尉了!朕这一次有意立威于百官、震慑天下,也不知禁卫军大营里,能抓住他们多少把柄?”
  周沐站在一旁静静听着,不发一言。皇帝想了一会儿,意识到这个话题对臣子讲有些不妥,便又说道:“秦骧此子仍在御史监察院中羁押吗?朕倒想见见他!”
  终于一百回了!可喜可贺~~~撒花~~~更高兴的是今天没有断更~~~再撒花~~~
  (本章完)


第102章 皇帝纳谏1
  御史监察院,柔和的春光落在思过院中央的小庭院里,洒下一片金黄。
  此时秦骧的监舍里迎来一位不速之客——监御史梁波平。梁波平是淮西郡人士,也是中太尉杨坡的同郡乡亲,作为后生晚辈,自是对这位开国元老崇敬不已。正因如此,虽然“清流”一党没有主动招揽他这个只有八百石秩级的小官,但他内心里已将自己视为他们中的一员了。
  “秦公子别来无恙!”梁波平径自走入了秦骧的监舍中,手里捧着两个朴素的木盒,“看公子这几日都是自弈为乐,梁某特来与你对弈一番!”他手中的两个木盒中装的,居然是棋子。
  秦骧对于一向倨傲的梁波平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对方主动来找自己对弈,他也没有拒绝的道理:“这几日算是闷坏了,秦某正愁无人与我说话,梁御史前来,正好有个人聊聊天。”
  梁波平笑着落座后,将装满黑色棋子的木盒放在秦骧面前:“秦公子在‘供过纸’上了画下了棋盘,正好物尽其用,也省得梁某背着偌大的棋盘出入思过院了。”
  秦骧取出了一张早就画好棋盘的纸,放在桌案上,只见上面俨然已经“落”上了棋子,细细品鉴之下,居然也是一盘不错的棋局。
  “秦公子好功力,这样一副棋局,恐怕是能与当世的名家相媲美!”梁波平说道,对眼前这位“纨绔”子弟的印象改观了一些。
  秦骧说道:“不过是闲来无事的自娱自乐罢了,梁大人过誉了!大人若是不弃,你我就以此‘棋盘’对弈吧。”
  梁波平“呵呵”一笑,向秦骧做了一个“请”式:“阁下执黑、先请落子!”
  秦骧抓起一颗棋子就落在棋盘的正中央,此处的所绘的正是黑子。
  “第一子就落‘天元’,秦公子好魄力!”梁波平皱着眉头扫视了棋盘上原先的局势,也在边角上选了一颗“白子”的位置落下。
  “梁大人好眼力,秦某当时自弈,就是如此落子!”秦骧笑道,便在白子旁落下了第二颗黑子。
  梁波平眯着眼想了一会,又在他落的第一颗白子的对角落下了第二颗白子,这原先也是一颗“白子”。
  秦骧看到对方的举动,面露喜色:“看来梁大人已经推测出了秦某这副棋局的落子顺序!不过大人可敢与我复盘一弈?”
  梁波平皱眉道:“梁某固然能推测出一二,但这是阁下布的局,梁某又岂能尽数领会其中之意。你我且先对弈一番,说不定一会儿我就不会按你的路走了!”
  二人接连落子,对弈到二十几个回合的时候,梁波平发了一会儿呆,接着将手中的白子落在了原先“黑子”的位置上,显然已经不再拘泥于原先的路数了。
  “梁大人这一手倒是精妙!”秦骧笑着说道,“但你可知,秦某原先为何在这里落下黑子?”
  梁波平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问道:“为何?”
  “因为落在这里的白子,最终会被我的黑子取代!”秦骧讳莫如深地说道,令梁波平暗自发笑。
  “秦公子,梁某落子无悔,你若是真能够破解我的布局,对我来说也磨砺棋艺的好机会!”梁波平挑衅道。
  秦骧淡淡一笑,继续落子,二人又下了三十来个回合,棋盘上的局面已经与原先画在纸上的迥然相异。
  “吃!”梁波平率先在边角发难,占据了一些优势;而就在他取走秦骧三枚黑子之后不久,他的五枚白子也并对方收走。又过了十多个回合,此时再看局面,梁波平在边角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整个棋盘没能连成一片,显得有些支离破碎;而秦骧牢牢占据中间“天元”的优势,看上去被对手四面包围,但在边角上也有些不错的布局,如楔子一般牵制住了对手的扩张。
  “这一局,看来梁某是没能取胜了!”梁波平审视了一下眼前的局势,忽然将手中的白子仍在了棋盘上——投子认输。
  梁波平朝秦骧拱手说道:“秦公子棋艺精湛,梁某佩服!”语气中已没有了数日前的高傲之气。
  秦骧将手中的黑子放回了木盒中,对梁波平说道:“哪里是秦骧棋艺精湛,只不过是梁大人心境不平,未能十成发挥;这一局还未到生死之地,白子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
  梁波平摇摇头,说道:“看来此番梁某不请自来,还是让公子看出了一些端倪!秦公子,昨日京城发生了大事,你可曾听说?”
  秦骧双手一摊,道:“思过院是什么样的所在想必梁大人比我清楚。只要没有告诉秦某,外面便是天塌下来也我也不知道。”
  “也是,御史监察院位于郭城之内,动静本来就不大,你不知道也没什么奇怪!”梁波平压低了声音说道,“昨天陛下命令禁卫军搜查京城,据说是为搜查前日你所说的那些‘毒丸死士’!对于此事,你如何看待?”
  秦骧眉毛一挑,惊诧道:“竟有此事?秦某倒是不知……梁大人又是如何看待?”
  梁波平摇摇头,说道:“倘若秦公子当日在廷尉府公堂上说的是全是真话,那梁某估计这些‘毒丸死士’早就撤离了京城,断不会留在京中这么傻等着官府来抓。然而陛下全然不管公子的话是真是假而下令搜查京城,显然不是为了抓住这些‘毒丸死士’那么简单!”
  “依我看来,陛下此举,像是意有所指!”梁波平说道。
  秦骧眯着眼听完他的分析,点头道:“照梁大人的分析,皇帝是想借此机会、整肃京城吏治?”
  “只能这么想了!”梁波平回道。
  “那此事与秦某又有何关系?用得着梁大人特意跑一趟思过院来与秦某弈棋一局?”秦骧微笑着问道。
  梁波平“嗨”地叹了一口气,起身说道:“我隐隐然感觉陛下这次针对的,是杨太尉这些高祖时期的老臣!秦公子,令尊生前与杨太尉可谓是至交,梁某是在想不通杨太尉为何要利用此次萧鲎被杀一案、置你于死地?”
  秦骧收起来脸上的笑容,目露寒光:“所以……梁大人也是所谓‘清流’一党的爪牙咯?”
  梁波平苦笑了一声,道:“如今的朝局,‘清流’‘外戚’壁垒分明。梁某是杨太尉的同郡乡亲,天然就视‘清流’为人臣表率!然而担任监御史这么多年,也查到了萧老丞相不肖子萧鲎的不少不法之行,更令我心寒的是,杨太尉居然对此不闻不问,甚至有意替他掩盖!这样的杨太尉,还是当初那些为开国创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正直‘清流’吗?”
  说到激动处,梁波平捶胸顿足,很是为“清流”派的堕落而感到惋惜。
  秦骧看着他的表现,心里有种不真实之感:这个梁波平今日与初见时判若两人,结合之前他说的皇帝下令搜查京城的举措,是不是隐藏着什么其他的目的?
  “梁大人,今日你来找秦某到底所谓何事,还请直言便是了!”秦骧不想看他的“表演”,冷冷地说道。
  梁波平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道:“秦公子是爽快人,那就实不相瞒了!记得当日我从公子府中将你带走时,你曾说梁某看不清形势。今日特意来求教公子,你所谓的‘形势’,究竟是如何?”
  “原来是为了这事啊!”秦骧嘴角一扬,说道,“诚如梁大人所言,如今的朝局,‘清流’和‘外戚’壁垒分明、争权夺利,但是另有一支力量正在崛起,而且将在不远的将来彻底压制‘清流’和‘外戚’两派,称为朝堂之上最有实力的力量!”
  “哦?”梁波平瞪大了双眼,问道,“是哪一股力量?”
  秦骧还未回答,思过院门口忽然响起了一阵骚动,不一会儿,守卫在秦骧门口的两名卫尉府军士推门而入,将秦骧提了出去。
  梁波平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吓了一跳,心中诧异之际,急忙朝被带走的秦骧喊道:“到底是哪一股力量?”
  “连这都悟不透,梁大人尽早辞官去吧!”秦骧说着,留下了一串爽朗的笑声。
  梁波平地站在秦骧的监舍中,呆呆地看着桌案上的棋局,忽然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两名军士将秦骧押入上御史的官署之后,便将大门紧掩,把守在不远处,禁止任何人接近。而此时上御史官署中,站在秦骧面前的,正是当今皇帝刘彦钊。
  “罪人秦骧,叩见皇帝陛下!”秦骧略感意外,他本以为是周沐要见自己,岂料竟是皇帝陛下。
  “秦骧,朕命你暗查萧鲎的事,做得不错!”刘彦钊说道,“不过萧鲎之死激起了千层浪,那****在廷尉府的辩白,可是句句属实?”
  秦骧朝皇帝拜道:“罪人所言,句句属实。那日臣应邀参与了丁太尉的寿宴,午间喝了些酒,待酒醒之后便自行离去了。之后遇见有人乔装成萧鲎的模样引我出城,我在京郊遭遇埋伏这一点,肩膀上的箭伤便是最好的证明。之后我赶回了京城,回到萧府才发现萧鲎已经死了。陛下,若您换作是秦骧,会在所有人都盯着我和萧鲎的时候出手杀死他吗?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您说我会这么做吗?”
  刘彦钊心中当然也是如此认为,况且那日公堂上其实他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当面再问秦骧,只不过是想了解更多细节而已。
  “你与这些死士二度交手,一次差点被杀,一次你大获全胜,可有什么发现吗?”刘彦钊问道。
  秦骧沉默了,没有立刻回答,过了一会儿他反问道:“陛下昨日令禁卫军搜查全京城,可有什么收获?”
  刘彦钊摆手道:“这是两码事,你且先回答朕的问题。”
  皇帝这么说,秦骧对他心中所想已经有了几分猜测。只听他答道:“我能侥幸得到这些死士的踪迹,完全是因为他们之间利用‘信鸽’互相传递消息。事发前,罪人曾经派人留意进出京城的信鸽,城中用得着信鸽的,除了几家商行、官衙,就是隐藏在西城里的杀手窝点了。”
  “查到他们的落脚点后,罪人就将他们包围了起来,哪知这些人见无处逃脱,便咬破了毒丸,自杀身亡了。罪人便搜他们的落脚点,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实在算不得‘大获全胜’!”
  刘彦钊听完秦骧的陈述,蹙眉问道:“那……你可知当日他们的信鸽传递的什么消息?”
  “撤离京城,前往淳封!”秦骧如实汇报道。“离轲”这样的杀手组织对于皇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他相信此刻皇帝的心中也想尽快将他们铲除,他们二人目的一致,所以对此没有隐瞒的必要。
  “淳封吗?那他们可是自寻死路!”皇帝刘彦钊冷笑道,“我大盛五大精锐之一的车骑军大营就驻扎在淳封城外,想在那里落脚,无异于寻死!”
  “陛下,罪人不这么认为!”秦骧反驳道,“岂不知京城既有羽林卫又有禁卫军,俱是精锐中的精锐。可他们在京城暗杀、行刺还不是如入无人之境?要用军队对付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杀手,恐怕还是无法起到效果!”
  刘彦钊沉思了一会,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也罢,这些死士的存在,始终是个隐患。秦骧,朕今日来找你,第一件要安排你的事情,就是铲除这些‘毒丸死士’,你是长襄侯的幼弟,又是张忌傲推荐的人,朕自然信得过你!”
  秦骧俯身拜道:“秦骧明白,不过这些人神出鬼没,对付他们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你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刘彦钊说道。
  秦骧回道:“这些罪人还没有想好,不过我既然已经知道他们下一步落脚何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试探一下他们的实力,到时候我再向陛下讨要协助,也请陛下不要吝啬!”
  “哈哈哈哈!”刘彦钊笑着说道:“你尽管开口,朕自当鼎力相助!”
  秦骧道了声“谢”,问道:“陛下说这是第一件事,不知第二件又是何事?”
  皇帝咳了一声,低声说道:“朕将推行‘新政’,希望得到秦氏一族的支持。今日亲自揽你入尚书台,你可愿意?”
  思考了一下,决定有必要改变一下更新策略~~~现在每回4k字真的好累,遇到忙时就只能断更了~~~
  (本章完)


第103章 皇帝纳谏2
  尚书台的设置不过月余时间,现如今这个衙门里也就是尚书令崔宪、左仆射东郭旭和右仆射柳万乘三个老家伙顶着,另加几个叫不上名号的年轻士子跑腿,比起京兆府这样的地方府衙还要清闲。
  不过皇帝既然重新设立了尚书台,就不会真的让这个衙门成为养老机构,他要将它变成只属于自己的人才储备基地,丰满自己的羽翼,助他夺取朝政大权。刘彦钊将三个垂垂朽矣的老臣放在前头,赋予他们调阅“九卿”官衙库档之权,而那几个默默无闻的士子跟在后面,暗中学习、成长,养兵千日。
  放在十天以前,秦骧对于皇帝的招揽可以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但萧鲎死后,他已经查探到“离轲”蛛丝马迹怎么也不可能放任这些人继续为祸下去,如今秦骧最优先的考虑,就是将“离轲”一举铲除!
  为此,秦骧只能拒绝皇帝的好意,而且现实也容不得他继续留在京城。
  “陛下的好意罪人心领了!”秦骧叩首拜道,“秦氏一族支持的,从来就是‘天下大义’;陛下平定群臣纷争、总揽朝政、造福黎民,秦骧与族人自当拥护追随!然则秦骧今后能否继续留在京城,已非我能决定的了!”
  皇帝刘彦钊说道:“这点你放心,只要有朕在,你自然能在京城立足!”
  秦骧又叩首道:“陛下,今上有太后牵制,下有崔丞相和杨太尉之争,朝堂上正是纷扰之时,诚宜暗中积蓄力量、而不到与两派相争之时。陛下若是强留秦骧在京城,只恐会惹得杨太尉及萧老丞相的门生故吏不满,于陛下推行‘新政’不利!”
  皇帝想了一会儿,摇头叹道:“只可惜,朕的身边没有一个洞察时事之人!张忌傲、梁尉章者,武夫耳,不足与谋;郎绾、商允臣者,刀笔吏耳,不通谋略。纵观整个京城,出身、才识、文韬、武略,你都是佼佼者!朕身边有你,推行‘新政’,自当事半功倍!”
  听到皇帝对自己的评价,心中一阵感动,叩头道:“陛下过誉了!陛下若是信得过,秦骧为你举荐一人!此人无论名望、能力还是方略,都胜过秦骧远矣!”
  皇帝微微一笑,点头道:“你说的可是前大将军周绰?”
  “正是!”秦骧说道,“朝中若有空缺,陛下尽管将他调入京城,引为腹心!以周将军之能,牵制左丞相和中太尉,陛下才能在夹缝之中,培育忠实于自己的势力!”
  刘彦钊若有所思了一会儿,说道:“朕不是没想过调周绰入京,眼下丁式程辞去外太尉的官职,正是让他入京的好时机。然而……‘开朝大会’时,朕属意周绰任大将军一职,已经引起崔正和杨坡二人的强烈反对;若再提周绰入京,恐怕这二人还是不肯放过!”
  “陛下却是多虑了!”秦骧说道,“陛下昨日命令禁卫军搜查京城之举,已经令这两位大人震撼不已;常言道‘打铁趁热’,陛下需借着此事的余威办成这件事。否则久拖不决,崔丞相和杨太尉若再度联手阻击,事情也就不好办了!”
  “你说得有些道理!”皇帝点头道,“崔正和杨坡这二人在京城羽翼众多,不可能没一个都是奉公守法之人,此次大肆搜查京城一定也能抓住他们一些把柄!若不能好好利用此事,只怕枉费了张忌傲、梁尉章二人的忠心!”
  秦骧知道,只要皇帝下定了决心,周绰入京之事,就十拿九稳了。不过此时他仍然在担心一个人,一个令他和皇帝无法忽视的人。
  “陛下,若要玉成此事,还有一人是关键!”秦骧压低了声音说道:“那就是太后!”
  “母后?”皇帝心中一怔,摇头说道,“这点无需忧虑,朕已经得到了母后的谅解,她不会阻挠朕施行‘新政’的!”
  皇帝说的这点倒是出乎了秦骧的意外,不过他仍然说道:“陛下与太后之间纵然母子情深,却也要留意太后的娘家会否游说于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