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能臣-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氖种校朴ト钟也浚坏墙辈菰远墓愦蟛菰⑸搅衷虮挥ト值牧硪恢Р孔骞瘴虏靠刂疲窃谘嘀菘け狈降牟菰辖⑵鹆诵碌耐跬ィ朴ト肿蟛俊
左、右两部分裂以来,都有吞并对方的心思,然而实力相差不多,再加上对中原王朝的忌惮,两部之间数十年来倒也没发生什么大的冲突。然而鹰戎左部的权力架构不如右部稳固,其内部矛盾也远比右部来得复杂,就在这场雪灾发生之前,鹰戎左部的大单于之位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弘文六年的二月,鹰戎左部的王庭发生内乱,当时的汗度大单于的同胞弟弟莫仓杀死自己的兄长,自立为大单于;而他们的叔叔乌嵩在邻近部族的支持下率领狼骑杀回王庭,将弑兄自立的莫仓、以及汗度和莫仓的儿子们杀光后,自立为新的大单于。这也是正是叶南部族长依登认为褚东篱可能不会得偿所愿的原因,因为他手中的“鹰牌”是汗度大单于赠予燕王的,而不是如今王庭的主人、乌嵩大单于。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却改变了一切,鹰戎左部马上就会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身为统治者的乌嵩大单于以及他的哈勒温部若不能为其他依附部落带来解决问题之法,那鹰戎左部的再一次分裂也就在所难免,甚至哈勒温部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部族联合剿灭。
身为草原的主人,古勒廓部对于食物短缺的解决之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率领大军向南,劫掠中原王朝的边关城镇,那里有囤积着充足的粮草和财富,唯一的麻烦就是保卫这些粮草和财富的高墙、士兵而已。
“雪灾一过,草原上食物短缺,为谋生存,鹰戎左部或是投靠右部,或是集结大军南下劫掠。而要他们投靠宿敌是万不可能的,左部的统治者唯一的选择就是与大盛王朝开战,以此获得活下去的必要物资,这也就为吾王与他们的结盟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褚东篱心中便是如此盘算的。此时他已经在陌霜的带领下找到了已经迁移的叶南部,并在温暖的帐篷中享受着美酒和肉食,丝毫不理会外面呼号的寒风,以及漫天飞舞的白雪。
事情也正如褚东篱所料,此时鹰戎左部的王庭被突如其来的大雪侵袭,圈中的牲畜、特别是刚刚出生的幼崽们经受不住严寒,成群地冻到在地;而牧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的发生,能做的也就是跪在地上,向“长生天”祷告、叩拜,祈求神明平息怒火。
这场大雪下了两天两夜,鹰戎左部几乎全数受灾,一些部落甚至全体迁移到了受灾稍轻的右部地盘,以躲避接下来的******。而与左部相近的一些郡县,如燕州郡、云西郡、汾阳郡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受灾,牲畜冻死是其一,刚下的春苗又要重新栽种。
大雪一停,褚东篱再次踏上了前往左部王庭的道路,而这一次,他并没有中途折返,也没有吃闭门羹,相反他受到了新任大单于的热烈欢迎,乌嵩对于燕王结盟的建议喜出望外。
草原民族的迷信程度更甚于中原农耕民族,他们对于天灾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类似于中原儒家的“天人感应”只说,他们也认为神明的愤怒与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有着不能分割的联系。
乌嵩是因为平定了莫仓的政变而上台的,但是他屠杀汗度和莫仓儿子的行为却受到了人们的诟病。而雪灾一来,鹰戎左部里流传着乌嵩才是“莫仓之乱”始作俑者,并因此触怒了神明,所以才会在春季牛羊初生之时降下罕见的雪灾,以示“长生天”的愤怒。
这个说法以极快的速度在左部的地盘上传播,使得警觉的乌嵩起了极大的危机感,他担任新单于才一个月的时间,若是有人借机反对于他,那就真的大事不妙了。而褚东篱的到来让乌嵩看到了解决危机的希望,集结狼骑、南下劫掠都是他和哈勒温部展示实力、竖立威信的绝佳机会,若能好好把握此次良机,鹰戎左部也可以安然地渡过这次危机,更有甚者可以从中原王朝这头“肥羊”身上撕下一块可口的肉来。
褚东篱不负燕王的厚望,带着新任鹰戎左部大单于的许诺返回了燕国,而作为双方盟约成立的标志,燕国必须向鹰戎左部赠送粮食二十万石、金银各千斤、绸缎百匹。
褚东篱回到燕国之后不久,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宫御书房的桌案上,摆上了一封密报,上面所报告的,正是燕王勾结鹰戎左部阴谋造反的绝密消息。
此时同在御书房的还有左丞相崔正、外太尉周绰,以及大将军张师起,得到密报的第一时间皇帝就召集这三位重臣来到皇宫,一道商议对策。
左丞相崔正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封密报若是属实,堪称是我大盛开朝以来最为严重之事态!燕王身为皇族宗室,竟然与外族勾结图谋颠覆朝廷,实在是可耻、该杀!”
周绰新任外太尉,对于边事比朝中的大臣们清楚得多,他对皇帝说道:“数日前燕州、云西、汾阳三郡报告,说是鹰戎左部突发雪灾,这三郡之中也受到波及。而据边关守军报告,鹰戎左部有狼骑集结的迹象,臣判断他们很有可能因为遭受雪灾而粮食短缺,妄图劫掠边关城镇取得粮食,以弥补雪灾而蒙受的损失。”
“不错,历年来但凡鹰戎部族粮草短缺时便会集结兵力劫掠边关,掠夺粮食、财富和百姓!”大将军张师起赞同道。
周绰朝张师起点点头,继续说道:“此次雪灾发生在春季,新生的牛羊幼崽必然损失惨重,对鹰戎左部来说也是事关存亡的重大事件,因此他们集结兵力向我中原发动攻势也是势在必行。如若燕王与之结盟以为内应,那莫说燕州、云西和汾阳这三郡之地,便是淮西、沐阳、临齐等地也难保全!然而这仍然不是最糟糕的局面,臣所担心的,是燕王借助鹰戎狼骑的机动性,快速越过关隘、直捣京城恒阳!到时候宗庙受辱、神器易主,那我大盛就真的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了!”
皇帝刘彦钊眉头紧皱,他说道:“燕王怎么说也是高祖的嫡子,他心中有怨气朕可以容忍,他对朕不敬朕也可以容忍,但朕不能容忍的,是他无视祖宗法度,与外族勾结、意图谋夺大位!朕与周卿的意见相同,燕王引鹰戎为外援,就是要凭借鹰戎狼骑的快速突袭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兵临城下,胁迫朕让位于他。这也是当年骁骑将军崔文和劝谏太子皇兄造反的方略!”
皇帝说出“太子”两个字的时候,周绰的嘴角不经意间抽搐了一下,他垂下了双目,似乎不想回忆起这段难过的往事。
“陛下说得不错!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京城周边的布防,将‘四骑营’中的精锐调集起来,严防鹰戎狼骑的突袭!”左丞相崔正说道。
大将军张师起急忙反对:“陛下,臣不同意左丞相的建议!调集精兵入京之事非同小可,现在虽然有燕国的密报,但事情是否属实还不能确定,精兵都调入了京城,那边关该如何防守?鹰戎左部的异动固然要留意,但鹰戎右部也不是省油的灯,单单是骠骑营就绝对不能离开晋原城!”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将大军调集在京城周围,若是鹰戎狼骑没有来,那将极大地消耗京城的粮草库存,对于恒阳城的持久防卫来说,并不是好计谋!”周绰也反对崔正的建议,“鹰戎狼骑要集结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燕王与之结盟,双方之间不可能全无芥蒂。臣建议,先派细作潜入左部探查虚实,车骑营大部移师燕州郡坐镇,一来可以协助边关防守,二来也可防备燕国有所异动!”
皇帝刘彦钊沉思良久,过了一会儿说道:“周卿之言有理,京城有禁卫军和羽林军在,防守应该不是问题;重点在于如何防守东北防线,抵挡鹰戎左部狼骑的突袭!此外,如果燕王兄真的与外族勾连,那朕也不能干等着,必须要有所反制!”
“周卿,秦骧是否已经在前往燕国的路上?”皇帝问周绰道。
周绰点点头:“昨日已经出发,骑的是西域的快马,想要追上他却是不易!”
皇帝说道:“这个朕自然知道,然而如今看来,燕国乃是必死之地,他绝对不能去!周卿,想尽一切办法通知到秦骧,让他转往鹰戎左部,破坏他们与燕王之间的盟约!”
上一回,燕王派遣使者前往鹰戎左部,商议结盟。
(本章完)
第125章 晋原之行(二)
此时的秦骧正带领着铁昆仑、铁延祈三兄弟、庄池麟以及周蕙荃一共七人驰骋在通往晋原郡的官道上。在他们离开京城的前一日,秦骧的两位兄长代表恒阳秦氏,与代表晋原周氏的周绰、周沐完成了结亲的大礼,定下了秦骧与周氏姐妹的婚期,至此秦、周两家望族正式结成联姻。
由于担心秦骧的安全,周蕙荃执意要跟随他一起前往燕国,秦骧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允许她跟在身边;而秦府西苑和镖局则交给了周绰和周蕙茞父女打理——“花铁蛇”的核心人员都已经撤出了京城,秦骧将自己的身家交给他们,也是向周氏一族显示秦氏一族的诚心和诚意。
但此次秦骧一行应该是赶往恒阳城东北方向的燕州郡,却又为何转而奔向正北方的晋原郡?原来这是秦骧的思虑,此时已是三月底,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到了四月初八,他们转道晋原,就是要提前准备好,等待着回乡祭扫的车骑营前军将军陈冕的到来。
然而世事岂能尽如人所料,燕王勾结鹰戎左部的消息通过秘密途径传到了皇帝那里,但是秦骧他们还不知道。而如果朝廷根据这条线报展开军事部署,陈冕就极有可能被派往燕州郡,那他们就不可能在晋原郡等到这个人;相反,陈冕反而在秦骧的目的地等着他。
七人进入晋原城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初二的晌午,这里是周蕙茞和周蕙荃姐妹俩长大的地方,城中的一切留给了她们非常珍贵的记忆。
晋原城建立在晋北草原与中原之间的隘口上,居高临下俯瞰着莽莽草原,突兀的坚城阻挡了风一般驰骋的塞外狼骑,成为是中原王朝抵御草原游牧部族南下入侵的前线要塞。
正是由于其鲜明的军事特性,使得这座城的布局和风格迥异于其余“四都”,不修繁华、不饰文藻,城中建筑多是泥瓦砖砌,古朴却又坚固;民风尚武豪迈,街道上随身携带刀剑者比比皆是,大有“藏兵于民”的架势。
“中原腹地的文人以一手妙笔丹青为荣,纵然繁华盛景,也显得柔弱可欺!但看这晋原城里,人人却是勇武豪气,也难怪当年高祖皇帝仅仅凭借一城之力横扫天下!”走在晋原城的街道上,秦骧由衷感慨道。
周蕙荃一身男装,腰间挂着一柄三尺细剑,也是飒爽英姿、不让须眉。她听秦骧如此赞叹,也禁不住附和道:“此处乃是大盛的龙兴之地,除了高祖皇帝,还出了义父、张云远和李元疾三位当世名将,真真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秦骧嘿然一笑,说道:“张云远与李元疾号称‘双璧’,荃儿却将岳丈大人放在二人之前,当心有人会不服气!”秦骧与周氏姐妹的婚约定下之后,便称她们姐妹为“茞儿”和“荃儿”,以示亲密。
周蕙荃不愠不闹,笑着说道:“在我眼中,义父就是比他们强!而且当年高祖入京,为他守住这座近乎空城的大本营的,就是义父,张云远和李元疾当时见到义父还得给他行礼呢!”
“呵呵,这些应该都是在你出生之前的事情,你倒是记得清楚!”秦骧坏笑着打趣周蕙荃,惹来对方一个白眼。
“不是我记得清楚,这座城中但凡上了点岁数的都知道这些旧事!”周蕙荃说道,“话说这些事还都是城里的老人们告诉我的呢!”
秦骧笑笑,没有继续说话。此次来晋原城,第一当然是来找陈冕的晦气,第二他还要拜会一下城中的周、白两家望族,向他们传达三家结盟的诚意。这第一站当然是拜会周氏一族,秦骧与铁昆仑等人在周蕙荃的带领下,来到了晋原西城的一座外观古朴的院落——周氏祖宅。
周氏祖宅高大的门头上悬挂着镶着金边的匾额,上书“周济桑陌”四个大字,乃是周氏一族的祖先们留下的,几百年来一直门头上,供子弟们瞻仰、凭吊。周氏一族以“经学”传世,族中名儒辈出,特别是出了周绰这位开国重臣之后,晋原周氏的名号响彻了全国,称为世人景仰的望族。
然而实地到过晋原的人都知道,虽然背负着“望族”的名号,晋原周氏却是以耕读传家,不置产业,单论财力不及城中一些商贾之家。但正是由于这种严谨治学的门风,他们才能与其他几家望族并立,在天下士人之间有着他人难以匹敌的影响力。
周蕙荃领着秦骧进入了周氏祖宅,先是祭拜了祠堂内周氏的列祖列宗,其后来到了“尊贤阁”,拜见当今周氏一族的两位族老——周孝和周悌,他们是周绰和周沐的父辈。
“蕙荃,你个丫头居然舍得回来看我们两个、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家伙了!”周孝须发皆白,手里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背,眼神还算清晰,思维也都不乱。
“蕙荃给三爷爷和六爷爷磕头了!”周蕙荃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给两位老长辈磕头;秦骧见状,也跟着屈膝致敬。
周悌捋着三尺长的白须,端坐在太师椅上,看着周蕙荃和秦骧二人,笑道:“这位小公子就是蕙荃未来的夫婿吧?嗯,丰神俊秀、是副好模样!”
周蕙荃裂开嘴笑道:“六爷爷说笑了,秦骧哪里称得上‘丰神俊秀’四个字,只能算是‘不难看’罢了!”
周悌“哈哈”一笑,说道:“爷爷的眼神算不得好,但是面相还是看得清楚——你这位夫婿,将来必成人中龙凤,老夫说他‘丰神俊秀’,只怕还不及他将来的成就!”
“六爷爷就爱说笑!”周蕙荃灿烂地笑道,“这么多年您见谁都这么说,大家都已经不信了!”
周孝也开口笑道:“六弟近些年不读经书,却钻研起‘符谶’之道,连带‘占卜星象’之学也有涉猎!我周家老祖宗要是知道他如此不务正业,会不会早点收他走!”
“呸呸呸!三哥竟胡说八道!”周悌一脸不悦地说道,“无论‘符谶’还是‘占卜星象’,都是窥测天机的高深学问,哪里是苦修经学之人能够明白其中精妙的?这位小公子,你说是也不是?”
秦骧听着两个老头的互相抬杠,原本心里好笑,堂堂天下望族的族老,竟也如孩童一般。听到周悌征询自己的意见,他点头赞同道:
“不止是‘符谶’、‘占卜星象’,世间的道理纷繁冗杂,岂是一家一言能够阐明世间和宇宙真理的?只有博学多思,才能开拓眼界,明白这世上并不是只有‘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好好好,孺子可教!”周悌捋着长须笑道。
周孝却是连连摇头道:“怎么恒阳秦氏也出了这样的子弟,难道真的是世道将要大变吗?”
周悌点头道:“三哥,老弟我早就说过,不合时宜的规矩要改!老祖宗为我们立下了‘周济桑陌’的祖训,这一点我们周氏早就已经做到了!而今正是要‘周济黎民’和‘周济天下’的时候,继续埋首故纸堆只会贻笑大方!”
周孝正准备反驳周悌的时候,周蕙荃一把扶住周孝握着拐杖的手,娇声道:“两位爷爷就不要再吵了,今日我特意带着未来夫婿拜会你们,可不要在客人面前失仪!”
周悌“呵呵”一笑,说道:“周家和秦家的事情,周绰和周沐两个小儿辈已经来信告知我们了。如今族内的事务由他们做主,只要秦骧的小子入得你们姐妹俩的法眼,我们两个老家伙也没什么意见!”
周孝叹了口气,也说道:“我们二人不管族内事务十多年了,秦、周、白三家结盟的事情,就交给他们去做吧!只不过遴选族中女子入宫的事情,老朽是万不能答应。”
周悌摇摇头,对秦骧说道:“这一点我与三哥的意见一致。一入宫门深似海,皇宫里就是龙潭虎穴,我等怎忍心见得自己女儿、孙女入宫受罪!何况一旦成了皇亲国戚,趋炎附势者便如蝗集蚁聚,若想保住一世清名,却是难如登天!”
“送不送周氏女子入宫,这不是晚生考虑的事情!”秦骧说道,“二位的顾虑晚生也知道,但正如两位长辈说的,决定权在上御史和外太尉手中,秦骧却是无法置喙!”
“说的也是!”周孝和周悌点头,“我们也找过白家的族老谈及结盟之事,他们的意见与我们相同,结盟与否、送女子入宫与否,都由京城内的白德虞决定。但如此一来,晋原的白氏和周氏结成同盟,势必会得罪同出一郡的崔氏。未来三家之间……”
“未来三家之间仍可正常交往!”秦骧说道,“其实秦、周、白三家结盟并不是针对某个外戚家族、某支朝堂势力,而是要帮助皇帝陛下重塑朝堂,为大盛朝的长治久安奠定根基!无论崔氏、赵氏还是东郭氏其实都可以一道加入这个同盟,共同为陛下出力!”
周悌点头道:“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形成了你终于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牢不可破,其实家族之间、郡县之间乃至于国家之间也都是如此!周绰和周沐他们在盘算着什么,老朽也算是摸到了一丝梗概了!”
上一回,鹰戎左部突遇雪灾,燕王与之结盟成功!
(本章完)
第126章 登门不遇
秦骧与周蕙荃离开周氏祖宅之后,又特地拜会了聚居在晋原南城白氏家族,得到了与周家相同的回应——不论是三家结盟还是送女子入宫,都取决于白德虞,白氏家族将自身的命运都交托在了他的手中。
至此,秦、周、白三家的结盟算是全部得到了各自家族内部的支持,这样也就等于皇帝刘彦钊没有耗费一钱一粮的代价,就得到了六家“京晋望族”中一半家族的支持,“帝党”与“外戚”以及“清流”之间的实力对比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出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此时已是申时,天色渐渐昏暗下来,也快到了晋原城的宵禁时间,秦骧、周蕙荃和铁昆仑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以图尽快与已经安置在周氏家族里的庄池麟和铁延祈三兄弟他们会和。
晋原的主街道不如恒阳城的昌平街来得宽阔,只能并排容下三辆马车,因而街道两侧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三人的耳目;而他们进入主街道后不久,便察觉到有人紧跟在他们身后,而且不止一人。
三人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往西城方向走,当经过一个岔路口时,秦骧、周蕙荃和铁昆仑三人忽然分开、各自朝一个方向走;跟踪他们的人却没有随之分散,而是紧紧地跟在秦骧身后,显然他们的目标就是秦骧。
“诸位鬼鬼祟祟地一路跟踪在下,不知道是想从本公子身上得到些什么?”秦骧忽然停下脚步,身向后转,对着空无一人的街道说着。
“嗖嗖嗖”几道身影闪现,秦骧的面前、背身后忽然出现了六个黑衣人,这些人目光阴冷,身形略显削瘦,腰间都配着短刀,都是训练有素的高手。
“晋原城中有位故人想请秦公子上门做客!”一名黑衣人低沉着嗓子说道。
“哈哈哈哈!”秦骧负手而立、仰天大笑道,“既然是‘故人’,何必要偷偷摸摸呢?本公子就住在西城周氏的老宅中,他大可自行前往拜会!”
六名黑衣人互相对了一下眼神,刚刚说话的黑衣人又道:“公子的落脚点我等自然是知道的,但公子的故人并不仅仅是要与公子见面!”
说罢这六名黑衣人齐刷刷地拔出腰间的短刀,将秦骧团团包围。
“我等只是奉命行事,得罪了、秦公子!”说罢六名黑衣人挥舞着短刀向秦骧刺去。
秦骧眉头一皱,足尖一抬,正中面前黑衣人握刀的手腕,拿人吃痛之下将短刀掉落在地。与此同时秦骧左右两旁的黑衣人手上的短刀已经逼近面门,他双手一张,抓住两人的手腕用力一扯,二人撞倒在地,秦骧趁机摆脱面前的这三人,迈开双腿向前狂奔。
“以一敌六绝非上选,为今之计是避免与之缠斗!”秦骧便跑便盘算着,不一会儿便跑回了三人分开的那个岔路口。
“秦公子有些手段,我等算是看走了眼!”六名黑衣人紧追着秦骧,手中的短刀绽着点点寒芒。他们刚刚追到岔路口,道路的两侧忽然闪现两道人影,一高一矮、一壮一瘦、一男一女、一黑一白,正是铁昆仑和周蕙荃。
二人“唰唰”几下就将两名来不及防备的黑衣人放倒在地,其余四人见状,两人留下与他们交锋,另外二人则继续追赶秦骧。然而秦骧得到了铁昆仑和周蕙荃的支援,没有继续逃跑,他忽然一个“鹞子翻身”,竟然跳到了追击的二人的身后,与两名援兵合流在一起。
“嘭!”地一声,又有一名黑衣人被铁昆仑打飞、砸倒在地;而周蕙荃则捡起了黑衣人掉落在地的短刀,与拦路之人缠斗了起来。然而已经解决一名对手的铁昆仑怎么肯乖乖地看着他们缠斗,他突入其中,直接将周蕙荃的对手一掌拍飞,差点将黑衣人打在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