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辅(三问)-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德节度使郭崇,本来对赵匡胤夺取后周江山怀恨在心,而今见势不对,立即恭恭敬敬,准备前往汴梁拜谒皇帝。

保义军节度使袁彦在赵匡胤登基之后,立即招兵买马,修甲练兵,意欲谋反。而今李筠的失败为他敲响的警钟。赵匡胤趁机派出潘美前去监军,艺高人胆大的潘美单骑入城,气度不凡,袁彦大为震慑,乖乖投诚。

建雄节度使杨庭璋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小舅子,李筠也派人联络过他,虽然没有出兵,但被皇帝猜疑是必然的。而今见到这般情况,也乖乖准备车马,前往汴梁面圣。

蠢蠢欲动的节度使们都安分了,为皇帝赵匡胤的赫赫威势所折服。人们津津乐道皇帝英明,将军骁勇,将士效命的同时,一个叫赵铮的小和尚也浮出水面,出现在众人视野里,至少大宋高层的将领和官员们都了如指掌。

赵铮在潞州的作为是无法遮掩的,很多人很惊讶,这个小和尚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何之前没有丝毫印象呢?

不过没有人敢轻视他,赵匡胤能派他前去潞州救符彦卿的女儿,可见此人有本事。事实上,他完成的非常出色。

从李筠部下的口中,人们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如何巧言善变,忽悠李筠错失多少良机,最终一步步走向了万劫不复。毫无疑问,泽州之战轻松获胜,此子功不可没。

太平驿那场比武也逐渐传开了,赵铮竟然胜过了北汉皇帝刘钧的亲卫将军,据说那刘继业乃是麟州火山王杨衮之孙,杨家枪嫡传,武功高超。

最重要的,赵铮凭借一己之力,带着魏王府七郡主逃过了李筠和刘钧的重重包围,躲过了追杀,安全逃了出来。

这样艰难的任务,寻常人很难完成,他竟然完成的如此出色,当真是人才啊!

有人赞叹,自然也就有人愤恨!

汴梁城里,一座偌大的府邸之中,一个锦袍男子面墙而立,拳头紧握,关节咯咯作响,显然是极为愤怒。

“李筠就这么败了?”

“是的,很遗憾,兵败泽州,李筠自己也跳入火海自/焚而死了。”

“终究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是我错看他了。”

“他们耽误了太久,赵匡胤已经部署得当,而他又放弃了入太行,南下孟州,抢占洛阳的策略,必败无疑。”

“昔年太祖和世宗皇帝重用他,就是看他点勇武,除此之外,他李筠一无是处,就是草包一个。”

“是啊,竟然被一个小和尚骗的团团转,相信符彦卿会与他联合?真是无可救药。”

“符彦卿……天下人都以为他是两位太后之父,官家的外公,就一定会反了赵匡胤?”锦袍男子冷笑道:“符老儿精明着呢,不会轻易冒险,何况他还有个女儿嫁给了赵光义。”

“哼,到底是李筠太蠢。”

“对了,那个叫赵铮的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查清此人的底细否?和赵匡胤有无关系?”

“此人是霸州人,赵匡胤是涿州人,应该并无关联。这个赵铮原本是定力院的一个小和尚,法号戒色。”

“定力院?”锦袍男子突然笑了:“原来如此,当真是越发有意思了。”

……

“那小子是定力院的和尚?”汴梁城里,另外一座府邸,一位消瘦的老者同样如此疑问。

“没错,法号戒色,原来是个扫地的杂役和尚,痴痴傻傻……可那天晚上,却突然变得聪明厉害。韩通家的橐驼儿本来能得手的,就是被这个戒色小和尚拖住了,等楚昭辅到了,一切为时已晚。”

“突然聪明厉害?”老者冷哼一声道:“世间哪里会有如此突然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突然变聪明了,那是他本来就聪明,以前在装傻。赵匡胤啊,我终究是低估他了。”

“你(您)是说赵匡胤早有安排?那小和尚倒是姓赵,可他是三年前就在定力院出家了。三年前世宗皇帝身体康健,赵匡胤能料到有今日?”

“这个……是有些奇怪,不过低估了赵匡胤肯定没错。看来老夫当初真是选错人了,便宜他坐上皇位了。”

“你能让他上去,再把它拉下来不就行了。”

听到属下这句话,老者略微迟疑,旋即笑道:“虽然不容易,却并非办不到,这汴梁城里有多少人眼热皇宫里那张龙椅?赵匡胤以为他平定了李筠,就能坐稳江山?”

“那是,自唐亡以来,梁唐晋汉周五代十几个皇帝,有哪个是吃素的?可最终还不是丢了江山?凭什么他姓赵的就能坐稳?”

“话虽如此,却也要费些心思,原以为李筠身后与北汉支持,能成点事,可惜了……”老者轻拍桌角,大为遗憾。

“没了李筠,不是还有李重进吗?”

“他?”老者摇头道:“李重进不见得比李筠强多少,勇武善战不假,但是心思和手腕却不怎么样,别忘了他可是太祖皇帝的亲外甥,比世宗皇帝的血缘更接近帝系,若是资质上佳,太祖皇帝未尝不会考虑传位给他。”

“这么说倒也是,淮南这些年久经战乱,实力也不如以往。不过江对岸就是南唐,如果南唐愿意出兵协助,兴许李重进能有些作为。”

“南唐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啊……成大事不指望了,若能闹腾的厉害些就不错了。”老者似乎并不看好,转而问道:“对了,听说韩通家的橐驼儿没死?去了潞州?”

“是,他是代表李重进去的,听说泽州城破之后,并未抓到他,想来应该是逃走回扬州去了。”

“李重进指望不上,不过橐驼儿有些用处,想办法找到他,安排他回汴梁。北边和南边闹的很热闹,倒是汴梁太平静,让那小子来搅一搅,兴许能起点波澜!”

“是,属下马上去安排。”

“还有,那个叫赵铮的小子,再查查,如果有机会,最好是试探下深浅。”

“是!”

……

有人关心韩微也关心赵铮,不过赵铮却只念叨韩微。

韩令坤的拦截行动失败了,压根没有抓到韩驼背,泽州和潞州那边也没有踪迹,看来他是顺利溜回淮南了。

赵铮完全可以想象,橐驼儿那厮肯定恨死自己了。定力院的旧恨,潞州的新仇,尤其是在莫负祠和青天峡两次成功在即却又失败的经历。这些算在一起,只怕那厮恨自己已经超过了恨赵匡胤。

韩微狠辣阴鸷,而今是踪迹全无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咬上一口。让他溜走,很危险,也很遗憾。

“算了,能让他三番四次吃亏,你已经很厉害了!”符璃道:“韩微此人自视甚高,以前在汴梁城里,年轻人一辈里,有谁是他的对手?也只有你,才能让他连番落败。何况都是他占据主动和优势的情况下,这一点,足够骄傲了。”

“一个驼背而已,没什么骄傲的,只是担心他阴魂不散,很麻烦。”

“估计他也有些怕你了!”符璃道:“我相信你,总有一日肯定会抓住他!”

“嗯!”

“听说官家已经从泽州班师了,我们也该回汴梁了。”符璃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有些不舍,美好的时间总是这样飞快流逝。

在汴梁,她是魏王府高贵的七郡主,而他只是个小和尚,王府围墙内外,便是巨大的身份悬殊。

回到汴梁,还能轻松见到他吗?父王和母妃又是什么态度,小郡主忧心忡忡。

赵铮还是个小和尚没错,却已经是个闻达于庙堂的小和尚,未来甚至可能闻达于天下。

这不,皇帝赵匡胤的圣旨从泽州送来,让赵铮到洛阳等候面君,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只是如此一来,符璃有些伤感了。这是最后一段旅途了,比任何时候都安全,却也将最为无趣。从潞州到青天峡,那段路虽然凶险,却也格外难忘,回味无穷。

ps:1、宋朝称呼里没有“您”,都称你;

2、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周世宗柴荣是郭威妻子的侄子,从血缘上讲,李重进更亲密;但郭威还是立了柴荣为继承人,临死之前还让李重进给柴荣跪拜,确定尊卑关系。

第四十八章唱的哪一出?

洛阳,隋唐时期的东都,武周时期的神都,大宋朝的西京。

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唯独后唐的都城建在洛阳,其余都在汴梁。

这是有原因的,除了倚仗运河便利的运输之外,洛阳本身也十分残破了。

安史之乱是第一次冲击,后来的黄巢起义,唐末一系列的战争,生生将一座宏伟富足的洛阳城弄的残破不堪。

虽然残破,却依旧是中原,尤其是河洛地区的中心,战略意义非同小可。是以大宋王朝建立,赵匡胤定都东/京汴梁,洛阳则为西京陪都。

当然了,除了地理、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之外,这可能与赵匡胤的个人情感也有关系,他出生在洛阳夹马营。

虽然与洛阳有特殊感情,可从泽州回来,东南可直达汴梁,为何要专门拐道来一趟洛阳呢?让自己在洛阳等着有要做什么?

赵铮对此很疑惑,不过皇帝下了圣旨,那就只能乖乖服从了。无奈之下,赵铮只得送小郡主离开,少不得一番依依惜别。

符璃走了,正如她所担心的那样,回到汴梁,她是高贵的郡主。而自己地位依旧低下,这是一个讲究尊卑的年代,王府的院墙内外,便是悬殊的差距。

所以想要在大宋混出个模样,要么是混出个爵位来,要么在仕途上有所发展,成为高官名将。

没错,武将也是可以的,大宋立国之初,重文轻武的局面尚未形成,看看当世的将领,哪个不是牛气哄哄的?尤其是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节度使,俨然就是土皇帝,如果运气好,成为天下的皇帝也未尝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和一些点子,经商也能有所成就,甚至会成为富可敌国的巨贾。但在这个年代,士农工商是有排序的,商人地位低下,更不要说与王爵之尊的人相提并论了。

所以啊,想要在大宋混的风生水起,就得尽量立功,从而升官或获取爵位,这样才能混出点模样和地位。

陈桥兵变夜的救命之恩,这次在潞州,应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赵匡胤是否该给奖赏呢?不过论功行赏不是该在汴梁进行吗?跑到洛阳来是几个意思?

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严格来讲,赵铮现在还是个和尚,还俗的事情刻不容缓。潞州的事情已经了结,赵匡胤该不会再阻拦吧?

在洛阳等了几日,赵匡胤的御驾总算是回来了,当日赵普便来将自己宣入行宫。

几月不见,赵普升官迅速,从右谏议大夫升迁为枢密直学士,而今还兼任西京留守。可谓是圣眷正隆,格外信任。

“五郎伤势如何?可彻底恢复?”一见面赵普就分外热情,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多谢赵学士挂念,已经无碍了。”

赵普笑着点头道:“没事就好,官家也挂念的紧呢!”

赵铮却暗自腹诽,赵匡胤惦记?自己有这么重的分量吗?人家不过是句客气话,何必当真呢?”

“有劳官家惦记了,赵铮愧不敢当。”赵匡胤当面问候时,赵铮也是这般低调客气。

赵匡胤笑道:“这个你当得起,潞州的事情办的漂亮。”

“官家谬赞,我不过是侥幸完成任务而已,若非韩令坤将军及时到来,险些死在青天峡,还得连累符郡主。”做臣子的,在皇帝面前,谦虚是很要紧的。

“你在潞州的事情,朕都已经听说了,没看出来,你胆子不小,竟然拿着魏王和符二郎的名头出去骗人?还撒的是弥天大谎,你就不怕弄假成真,出了大乱子?”赵匡胤饶有兴趣地看着赵铮,目光很专注,多有好奇。

“被逼无奈,楚昭辅将军不明真相,若是按他当时的命令,我得杀了符郡主,这事……不合适。”赵铮道:“无奈只好撒谎了,贫僧相信符王爷一家对陛下的忠诚,也相信陛下精准的判断力,所以不担心出乱子。”

赵匡胤笑道:“好小子,等回到汴梁,魏王和符二郎怕是要找你算账。”

“不至于吧?”赵铮冤枉道:“我可是为了救他女儿,符王爷不至于这般小气吧?”

“这事符王爷自然不会见怪,可是你冒充符璃情/郎,有损其名节,魏王怕是要跟你过不去。”

“一时权宜之计嘛,相信符王爷不至于这么不近人情的。”赵铮讪讪一笑,符彦卿要是真这样蛮不讲理,那可就真冤枉了。

赵匡胤笑问道:“不过听说你与符璃关系不错?一路上拼死护着她,险些为她丢掉性命?”

“此乃陛下交代的事情,是我的职责,自当全力以赴。”

“你倒确实是尽力了,还险些丢了小命。”赵匡胤笑道:“不过符璃似乎也不错,五天五夜,衣不解带守在你病榻前,难能可贵啊!”

“啊?”赵铮知道符璃为照顾自己而憔悴,却不知五天五夜这事,一时间心里滋味怪怪的。

“怎么着,有想法?”赵匡胤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连一旁的赵普都忍不住笑了。

赵铮满头黑线,大宋皇帝和未来宰相怎么如此八卦?怎地为君不尊呢?

“别不好意思,要是真有想法,朕兴许能成全一二。”

成全?怎么成全?赵匡胤的话似似而非,让人不由自主想入非非,忍不住有些尴尬。

“当然了,是有前提的,需要拿本事和功劳来换。”赵匡胤话锋一转,神色肃穆不少,问道:“其他事情朕都知晓了,可唯独在巴公原,如果没错的话,有人堵截,你是怎么逃掉的?”

赵铮不得不佩服赵匡胤的能耐,竟然打听的如此清楚,这样隐秘的细节都知晓,在他面前,别人还有秘密可言吗?

有鉴于此,赵铮毫不掩饰,全都据实相告。

赵普忍不住赞叹:“当真是巧舌如簧,舌灿莲花啊,如此情况下竟然能侃侃而谈,说动刘继业,不简单啊!”

赵匡胤笑了笑:“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雄师,你小子……不错,只是你给刘继业许诺了那么大的愿望,你有能耐实现吗?他能答应,也当真看得起你!”

赵铮讪讪笑道:“我当时少不得信口开河了,不过活命之恩这事也不能出尔反尔,所以得跟陛下求个恩典,将来若遇到杨家的事情,稍微网开一面。”

“到时候再说吧,你许诺的事情,自己去兑现。”赵匡胤的态度出奇的和蔼,完全像是家常玩笑。

赵铮趁机道:“陛下,那这事算不算妥当了?算不算功劳?”

赵匡胤点头道:“算,算是大功一件,你的表现比朕想象的还要出色,很好!”

听到皇帝如此恳切的表扬,赵铮心里美滋滋的,小声问道:“那还俗的事情……”

赵匡胤转身与赵普对望一眼,哈哈笑道:“是喽,还有这么件要紧事……本来不想让你还俗的,可你连《往生咒》和《地藏菩萨本愿经》都念不好,可不敢再让你丢人现眼了,还俗去吧!”

“还俗得回定力院,不知小僧何时可以回汴梁呢?”

不想赵匡胤却摆手道:“回汴梁就算了,既然是个礼节,在洛阳找个寺院办了就是了。”

“白马寺就不错!”赵普笑道:“臣可以帮着安排!”

“好,则平,那你帮着安排吧!”赵匡胤转身道:“赶快去还俗,完了朕有事情交代你。办好了,魏王府那边,朕或可成全一二,你可要珍惜机会。”

呃……

赵铮一头雾水,皇帝和未来宰相,这又唱的是哪一出?

第四十九章鸿胪少卿赵文彦

“则平,你觉得怎么样?”

赵铮去了白马寺还俗,赵匡胤坐在御座上,轻声询问。

“挺好的!”

赵匡胤问的很莫名,赵普也回答的很笼统,但一问一答,彼此都心中了然。

“你说好在哪里了?”

“年少有为,心思敏捷,辩才无双,沉稳有度。”赵普给出了十六个字的回答。

“嗯!”赵匡胤点头道:“他能在巴公原上说服刘继业,朕就更放心了,没想到在寺中念经,口才还能如此了得。”

“他的哪一项本事都不是在寺庙里能练就的,当真神奇!”赵普也是满心疑惑,有些事情当真找不到个合理的解释。

赵匡胤沉声道:“罢了,既然现在弄不明白,那就不问了,肯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就像你说的,只要他忠诚,人尽其用就是了。”

“官家圣明!”

“别尽说好听的!”赵匡胤道:“则平啊,你老实说,这事让他去成吗?”

“官家其实已经有决断,何必问臣呢?”

赵匡胤轻轻微笑:“派个老成持重之人太死板,未必能圆滑处理,而且此事也不宜太过正式,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他去虽然冒险,但兴许能再给朕个惊喜。”

“嗯,陛下说的是,臣也对他颇有信心!至于其他,暗中观察就是了,陛下着重用的是他的本事。”

“说的不错!”赵匡胤心领神会,轻轻点头。沉吟片刻又问道:“则平啊,你觉着他和符璃……”

赵普点头道:“看样子像是患难见真情,眼下倒是身份有别,不过……陛下或者太后开口,符王爷应该不会反对。如此也算是天作之合,于他二人,对两家,于大宋皆大有好处。”

“且先看他好好表现吧,若有缘分,朕不介意当个月老!”赵匡胤眼神中满是期许,心情却有些复杂,想的很多,很远。

“关于那件事,陛下不打算告诉他?也不公之于众?”

赵匡胤很清楚赵普指的是什么事,点头道:“还是晚点吧,而今多说反而无益。”

……

还俗这件事,赵铮期盼了很久,可是真正到来时,却没什么兴奋可言,甚至觉得很突兀。

汴梁定力院的和尚,却跑来洛阳白马寺还俗,怎么着都觉得有些怪怪的。赵匡胤何以这么着急?不让自己回汴梁是什么意思?

搞不清楚这些,心里不免七上八下!

不过还俗总归是件好事,否则无论是做官和生活,都多有妨碍,很多事情名不正言不顺,和小娘子打情骂俏都是犯戒。

赵匡胤特意提到符璃,他言下之意是……赵铮有些把握不准。就自己目前的身份,与符璃相差很远,魏王府的门槛很高啊!

在古代,遇到门第这种事,总是很烦恼!不过皇帝发话说要帮忙,兴许会容易一些吧!

还俗也就是那么回事,简单的礼仪之后,戒色小和尚就不在是释家弟子,正式恢复俗家姓名赵铮。

实际上,在定力院做杂役的他根本没有戒点香疤,在潞州待了几个月,头发也长出来很多。只是较之古人的长发,还相差很远,不过稍加打理,却也显得帅气精神。

换上了一件长袍,便匆匆来行宫见赵匡胤,听听皇帝到底打算唱哪出戏?

“果然是一表人才,大不一样啊!”连赵普都忍不住夸赞,此刻的赵铮玉树临风,乃是一位器宇轩昂的翩翩公子。

赵匡胤也笑道:“不错,这样子出去,也不至于丢我大宋的脸面。”

“陛下,草民形象不堪,却也不至于丢了大宋的脸面吧?”赵铮有些奇怪,故而试探着玩笑,询问情况。

“一个草民肯定不会,但鸿胪寺少卿就会了。”

“鸿胪寺少卿?”赵铮心中一震,愕然道:“官家此话怎讲?”

赵匡胤淡淡一笑,看着赵铮,意味深长道:“鸿胪寺少卿,官职不小了,你以为如何?”

“给我的?”在得到了肯定答复后,赵铮欠身道:“多谢陛下美意,无功不受禄……不,即便是草民有功于国,这个职位也太高了,难以胜任啊!”

“以你在潞州的功绩,给你这个职位肯定太高了。不过正如你自己所说,无功不受禄!”赵匡胤笑道:“所以,你得去办件事!”

“请陛下明示!”

赵匡胤沉声道:“七月二十六是南唐国主李璟的寿辰,你代表朕前去祝寿。”

“出使南唐?”

“没错!”

赵铮愕然张着嘴,无言以对,刚从潞州回来,又让人马不停蹄去江南,疲于奔命啊!

“如今才六月,李璟的寿诞还有一个多月,不必这样着急吧?何况草民年少无知,更没有经验,怕是办不好。”

赵匡胤摇头道:“不必说了,就是你了,朕发现你越是推脱,事情办的越是漂亮。当初去潞州,你也推三阻四,事实上很成功,而且超乎想象。”

呃……只有一个例子,或许只是偶然,把这个当规律,似乎太武断了。

可任凭赵铮怎样推辞,赵匡胤就是不许,并且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此乃圣旨,你想抗旨吗?”

“好吧!”圣旨面前,赵铮无话可说,悻悻道:“陛下,去江南不只是为了祝寿这么简单吧?”

“嗯,虽然年少,但一点都不无知嘛!”赵匡胤赞许道:“好了,让则平给你说下。”

赵普道:“你在潞州想必也知道,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蠢蠢欲动。”

“嗯,橐驼儿就是奉他之命北上联络李筠的,不过而今李筠之乱已经结束……”

“李筠之乱迅速平定,李重进远在淮南,他们联络不畅,故而未能一起动兵。可他蠢蠢欲动之心依旧,没了李筠,他还会找援兵,你想想会找谁?赵普轻声询问。

“南唐?”这个问题很简单,淮南背靠大江,江南不就是南唐嘛,这也是最方便,似乎也是唯一的援兵。

“不错!

赵普道:“你可能不知道,淮南十四州,原本是南唐所有,几年陛下和周世宗几番征战,才从南唐手中抢来。南唐人一直怀恨在心,一心想要夺回,李重进若以此为饵,诱使南唐出兵,少不得是件麻烦事。

你此去金陵,一来是为祝寿,二来便是打探情况,这三来……若是能稳住南唐,暂时不动兵,那最好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