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竟然挽救了一个民族沉沦数百年的命运。从今天起,自己再也不用整天担惊受怕想着逃跑了。
可惜这些事情自己只能藏在心里无人分享,就是想大哭一场也不可能,他现在是大明皇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软弱。
“皇上,皇上。”见到皇帝呆立不语,无论是身边的侍卫还是前来报信的几名羽林卫心中都感到一线奇怪,皇上怎么好象没见怎么高兴,虽然战事尚没有结束,只是胜利是肯定的,难道这样的大胜皇上还会不满,对了,皇帝一定是想到北京还在鞑子手中才会如此,想到此,身边所有人都对皇帝更加敬仰起来。
王福回过神来“传朕旨意,今日毕其功于一役,不可放过一名鞑子。”
“是!”两名信使不顾身上冷湿一片,又重新向山下跑去。
雨滴滴答答的下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停了,天上的乌云重新散去,虽然太阳还躲着不肯出来,不过,视线已经变得良好起来,整个山下到处是倒伏的清军尸体,他们许多人都是背朝着天空,被明军向身后杀死,这对于一向武勇的清军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剌。
地面上湿润一片,泥水和血水掺在一起,形成一种怪异的颜色,战场上的喊杀声并没有停下来,无数明军将剩下的清军包围在清军大营内的一处高地,借着这处高地,剩余的清兵勉强抵住了明军,为防止清军困兽犹斗,明军暂时停止了进攻。
这让清军暂时松了一口气,不过,看到视野中无穷无尽的明军,所有人都心凉无比,加上打湿的衣服穿在身上更加难受,侥是满人习惯了寒冷,许多人的牙齿也打起颤来。
多铎眼睛从身边的人身上扫过,心中陡然涌起一股英雄末路的感觉,近六万大军,良将如云,如今谭泰、苏克萨哈、勒克德浑等人毫无踪影,是死是活无从知晓,兵力已经不足五千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若是平时,就是被数十万兵马重重围困,多铎也有信心冲出去,只是眼前的五千人眼神中看不到一丝希望。
呛啷一声,多铎从腰间拨出长剑,横在自己的脖子上,数名戈什哈大吃一惊,急忙拉住多铎的手,惶急的叫道:“王爷!”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三十三章 肮脏的政治(上)
他漫不经心的解释了一番,身旁的李东来自然看出了他脸上隐隐的一丝担忧,便劝解道:“先生可是为那京山形势担忧?”
马鞭连挥几下,令自己所骑的马与李汉同列之后,方才小声说道:“方才人多,未能与先生解释清楚。不过先生但请放心,属下已将手下最机灵的几人全数派往了京山,虽然半路出了些意外,不过属下敢保证那刘英已经死去,属下已经命他几人将尾巴清理干净,断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他话说的十分肯定也是当然的,作为李汉最早提拔出来跟在他身边的军官,即便随着李汉摊子铺的越来越大,现在的他已经离开了李汉身边前去负责越来越重要的情报司了,但是,知道李汉心中所图,与他前期大部分计划的唯有他一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京山起义的情报被送来之后,经过一天的反复研究之后,发现除非武昌下令、否则就如汉川一样,当时为了躲避风头而还未宣布成立的鄂中分军政府根本不可能通过和平手段拿下京山地区。
武昌那边对于李汉这位来历不明,有又手握兵权的军政府大将本就有些不安,哪里还会放任他做大,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同意京山并入鄂中分军政府之内。
但是京山地区又刚巧挡住了鄂中分军政府西进之路,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他当时并未惊动明显心中有些犹豫的李汉,私下派出了情报司的几员他正在重点培养的干将,却是已经做出了实用些上不了台面的低劣手段的想法了!
不过还好,最终还是没有用到情报司出手,倒是令他心中松了一口气。毕竟如果那位天下皆知的湖北革命军副都督意外死亡,到时候无论是满清鞑子还是武昌那边肯定都要彻查到底的,情报司毕竟才方建立,或许比起武昌那边并不差多少,但是北边坐拥远东这片富饶之地数百年的鞑子手上的情报机构还是有几分能力的,一旦给他们查出些什么,势必要对先生的大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个意外,居然给他派出去的几员干将发现了一个秘密,至少京山那边暂时知道的人不多,那就是刘英新组建的民军临时第二镇三协五标标统全云南竟然与那刘英有那杀兄之仇。
原来,这全云南原名‘全明汉’,乃是京山城防队的一员队官、寻常因为颇有些手段,因此手下城防队对他特别信服,这刘英乃是京山本地人士,自然知道此人名气,便在军政府成立之后将他收入麾下委以重任,后又许他第二镇三协五标标统之位,可见一般。
不过他却是走了一步烂棋,哪里晓得这全明汉平日里之所以手上闲钱不断用来拉拢城防队的弟兄,乃是因为他有一兄长名全明洪。在这四县地界上若提起此人想必无人不知,没错,这厮乃是一伙流窜与应城、天门、京山三地之间的土匪头目,寻常干的尽是些见不得人的买卖。这全云南便是他于京山安下的一部妙招,为的就是手上沾血的赃物出手的时候方便一些。
这事说来多少也与李汉跟鄂中军政府有些关系,李汉借鉴了后世抗战期间兴起的以战养战的练兵之法,为了尽快令手下的新征士兵形成战斗力,不惜下了血本连连征讨占领地区内的土匪、马贼之流,对于落到他手上的恶贯满盈之徒抓到便是一粒子弹,这般血腥手段不但保障了鄂中军政府管辖地区内的民生与商业,也极大的震慑了‘全明洪’等土匪,当鄂中军政府再次发威拿下天门之时,他立即便拿了主意,转移向与鄂中连连发生摩擦的京山,不想半路有逃掉的马仔走漏了消息,被正在巡逻的第二标标统刘铁抓到。见他贼头鼠目、面色慌张,刘铁心知此人必属歹人,便命人严刑拷打,结果得知了全明洪等人的消息之后立刻便带队埋伏在了一众潜行路径上,趁其不备将包括头目全明洪在内的大部分击杀当场,仅余少数逃窜离开,不想竟有人知道全家兄弟的事情,便逃到了京山投靠了全云南,埋下了祸根!
全家两兄弟早年双亲尽失、自幼一同长大,得知兄长死后那全云南当下便怒极誓要杀了刘家兄弟为他大哥报仇,不过那几日刘家兄弟因为鄂中已被占去,订下了西征之计划,第一步便是拿下临近的钟祥、沙洋等地,北可干扰襄阳清军南下,西可防荆门、荆州清军,因此那几日一直都领兵于外,给他留下了足够的准备时间。
全云南知道一旦杀了刘家兄弟,势必要彻底得罪了如今省内闹得正凶的革命军,不过家兄之仇不可不报,左右思考一番之后便命心腹携带书信星夜赶往当阳密会那清军协统刘温玉,打定了主意要投靠朝廷。
得到对方承诺之后,他便命人暗中准备了足够的炸药,昨日刘家兄弟征讨钟祥等县回来之后,他便命人鼓动了县内几位颇有威望的乡绅,以大伙的名义为两人凯旋庆功,私下却于宴会处埋下了大量的火药,到了宴中借尿遁离开之后便命人引燃了炸药,除了几个好运受了重伤的小厮之外,竟然将那京山军政府的一众高层几乎炸死了八九,仅有少数几位当夜受命巡防的第二镇军官侥幸绕脱了一难。
不过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追究那全云南了,原因无他,他与那刘温玉早有预谋,那刘温玉前夜便命手下数百人偷偷混进了县内,躲藏在县中几处全家产业之中,他们以爆炸声为号,一听到爆炸声响起之后便从各处涌出进攻正处于混乱中的民军。
这全云南也是一狠人,炸死了刘家兄弟之后心中仍不解气,为泄恨当然也是眼红刘家富庶便带队到了刘家故里烧杀掠夺一番之后才逃往了沙洋地区,留下了混乱到极点的京山县。
情报司也参与了其中,比如全云南所使用的火药,比如全云南派出的信使才出了县城就被他们抓到了,不过在拷打出了所有情报之后仅留了的领头的一人,其余全部就地解决,换成了情报司的人前去报信,趁机摸查了一番刘温玉麾下清军的实力。
李东来口中的尾巴就是领头前去送情报的那人,完成了任务之后就被他手下的几人解决了,应该没留下尾巴才是。
听他说得这么肯定,李汉才放下了心来,对于刘温玉的手下六营,情报司打探到的信息并不多,仅估摸人数在三千到五千之间,可能重武器并不多。不过碍于手上经过扩军之后的战力下滑,他不得不小心一些。点了点头督促第二标加快些速度,趁目前刘温玉的大军还被堵在沙洋之外,解决了已经拿下半个京山的数百清兵!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28章 投降
大局已定,在各人的劝说下,王福回到行辕,虽然穿上了蓑衣,王福的身上还是淋湿了不少,由此可知,那些参加战斗的明军身上会湿成怎样,事实上到了后来,那些燧发枪手也因为枪管进水,难予继续射击,不过,到了那时有无火枪助阵,问题已经不大。
王福一回到行辕,马上吩咐道:“传朕旨意,让各队军士轮流撤下来更换干衣,马上烧好姜汤让参战的将士饮用。”
这冬天的雨淋在身上可不是小事,若是军士没有及时换上干衣,驱使寒气,很有可能就会大病一场,眼下清军已经笼中之鸟,自然没有必要为了尽快剿灭他们而让官兵大面积生病。
一名侍卫连忙回道:“皇上放心,营中早已经准备好了姜汤,只要官兵们轮换下来,马上就可以喝到。”
侍卫刚一说完,田成已经端着一个大碗上来:“皇上,这正是营中所备姜汤,还请皇上饮用。”
姜汤一端上来,一股辛辣之气就直冲鼻吼,王福刚想拒绝,一个哈欠打了出来,王福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苦笑,捏着鼻子将姜汤全部灌下,腹中一股暧意伸起,刚才所冒的一点寒气顿时不翼而飞。
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一名侍卫匆匆走了进来:“禀皇上,靖国公黄得功、东平伯李成栋、西平柏李本深等人求见。”
“快请!”
“是。”
侍卫下去不见,黄得功、李成栋、李本深、何刚等人昂然入内,他们身上都还穿着甲胄,上面的血水泥土只是稍作擦试,头发衣袖都露出湿渍。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甲胄在身不能全礼,又救援来迟,还请皇上恕罪!”
“今日幸亏各位爱卿及时赶到,才有此次大胜,不然即使朕所领人马能够将其击溃,大部分鞑子也会乘乱逃走,各位爱卿都是有功之臣,又何罪之有?免礼,免礼。”王福大声笑着道。
黄得功依旧抱着拳:“其实臣等昨日已经赶到,只是臣昨日听到羽林卫枪声齐整,皇上并无险境,臣就没有马上发兵攻打鞑子后路,臣救援来迟,实是有意为之。”
王福听得一愣,原来黄得功等人昨天就到了,难怪今天来得如此及时,从情理上来讲,黄得功如此处理确实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昨天黄得功一到就向清军发起攻击,即使能胜,明军也要伤亡惨重,只是黄得功如此做法,多少有任由皇帝陷入险境之意,若是换了一个庸碌的皇帝,必定会对黄得功生出介隙。
黄得功胸怀坦荡,倒是李成栋、李本深等人暗暗为黄得功惋惜起来,不亏是黄闯子,简直是死脑筋,眼下大胜,只要你自己不说,皇上根本不会追查,自然也就无从知晓,又何必如此冒险。
“来人!”王福这句话赫的在场之人吓了一大跳,以为就要对黄得功处罚,听到后面一句才松了一口气:“端姜汤上来。”
皇帝话声刚落,早有准备的侍卫便给一人端上了一碗姜汤。
“各位爱卿刚刚淋过雨水,身体要紧,先喝碗姜汤,有什么事换过干衣再说。”
“是,多谢皇上。”
众人接过姜汤,都是一口喝下,正要告退,王福突然道:“再端两碗上来。”
“是。”尽管侍卫不解,还是很快又端上两碗姜汤。
“黄爱卿功高劳苦,又是国公,这两碗也一并喝了吧。”
黄得功的脸顿时一苦,这姜汤喝一碗是为了驱寒,喝二碗三碗纯粹是找罪受,只是皇帝的话却不能不听,只好捏着嘴将两碗姜汤灌了下去,刚刚喝下最后一碗,黄得功只感到自己肚子咕咚叫了起来,里面一肚子全是水。
王福脸上重新露出笑意:“好了,救援来迟之事不用再提,各位爱卿先下去换衣再说。”
“是,臣等告退。”黄得功才知道皇帝之意,竟然是以三碗姜汤对他作出惩罚,虽然他自认没有做错,只是对皇帝到底有不恭之意,此事可大可小,皇帝既然以此处罚,此事自然就算揭过。
一队队明军开始换防,现在雨停了,火绳枪重新可以射击,那些以前呆在营地里的火绳枪手将那些浑身湿透的官兵都换了下来,还有一部分刚喝过姜汤换过干净衣服的官兵也重新回来,将剩下的清军围得水泄不通。
五千清军挤成一团,那处高地本来是多铎帅帐所在,因为那里最高,可是这块地方实在不大,容下五千人加上战马后,几乎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没有干燥的衣服,没有食物,不能生火,甚至连清水都没有。
多铎到底没有自杀成,他手中的长剑被夺了下来,戈什哈勉强从几座为数不多的营帐中找到了干净的衣服给多铎换上,只是其他人却没有这么好运,许多人只能坐在泥地里,不时有激烈的咳嗽声传来。
“王爷,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冲出去,否则到了明天,奴才怕是能骑马的人都没有了。”叶臣满身泥巴,跪在多铎面前,脸上老泪纵横的道。
“冲,怎么冲,眼下外面都是一团烂泥,战马根本跑不起来,冲出去只会成为明军的靶子。”多铎反问道。
“王爷,要想等到路面干燥,至少要二天时间,二天之后,再也没有人拿得起刀箭了。”叶臣痛心疾首的道。
只是无论叶臣如何劝说,多铎都不为所动,叶臣只得从地上站了起来,狠狠的跺了跺脚:“王爷,此番大败,奴才罪不可恕,既然王爷还没有下决心,奴才就先行一步了。”
说完,叶臣大踏步的向外面走去,塔瞻手伸了一下,想拉住叶臣,最终却无力的将手收回,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所有人都逃不脱覆灭的命运,那么早死和晚死又有什么区别。
外面叶臣的声音传了过来:“满州的巴图鲁们,是男人的跟在本将后面,冲出去。”
陆续有人站起来的声音,接着马蹄声,喊杀声同时响了起来,明军的枪声也随之响起,不一会儿,随着明军枪声停歇,刚才的马蹄声和喊杀声全部消失无踪,一名戈什哈掀帐进来,语气沉重无比:“报王爷,刚才叶臣大人带着所部八十余人向明军阵式冲击,已经全部阵亡了。”
“本王知道了,你下去吧。”多铎的声音空洞之极。
“是!”
整整一天,多铎一直没有传来命令,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明军阵营内已经点燃了火把,将前面照得亮如白昼,一阵阵饭香从明军阵营内飘来,引得清军上下都是口水直咽,只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黑夜之后,不时有清军试图找到缺口逃走,只是随着一声声枪响,这些试图逃走的清军无一不被明军火枪击毙。
第二天,清军淋雨又没有喝姜汤换干衣的后遗症马上显现出来,三分之一的人开始发热,其余人也因为饥饿和寒冷,浑身无力,若是此时明军进攻,恐怕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将所有清军一举拿下。
只是明军依然毫无出击的意思,反而开始在四周挖起沟来,摆明就是要活活将这五千清军困死。
羽林卫的伤亡已经统计出来,虽然占据了种种有利地势,这些天来。羽林卫的伤亡合计依然高达六千多人,其中阵亡三千多,羽林卫伤亡达到了一成五,对于一支才组建半年左右的军队来说,已经有点伤筋动骨了。
从徐州赶过来的部队因为只经历了一战,伤亡少些,只有一千人左右,这些人虽然求战心切,王福同样不允许,这两支军队眼下就是整个大明的支拄,伤亡了哪一边王福都要心疼,反正清军已是煮熟的鸭子,不怕它飞走,王福舍不得官兵还要再接受伤亡。
当然即使是两军合起来的伤亡与清军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清军包括前些天的伤亡,光是尸体就达四万余人,除了围着的五千人,数千人成为了明军的俘虏外,六万大军最多只逃出了二三千人,这二三千人至少在要明军境内行走十几天,最终有多少人能真正逃出去,实在难说。
到了第三天,已经有清军陆续死去了,许多士兵早晨一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同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经过二天时间,路面已经干燥起来,除了有些低洼处还有水迹,路面已经可以承受战马的马蹄。
只是眼下清军无论人马都疲惫不堪,外围已经让明军挖了一道深深的壕沟,要想冲出去比登天还要难。
“大炮,大炮。”一名清军嚷了起来。
其他本来躺在地上不动弹的清军也一个个起身,看着明军阵营内突然推出来的数十门大炮,一个个都面如死灰,眼下他们如此密聚,一发炮弹下来,恐怕至少要死上十几人。
多铎在戈什哈的通禀下也走出大帐,看着明军数十门黑洞洞的炮口对着自己的营地,脸色变幻不定,最终艰难的从口中吐出一句:“传令,全军向明军投降!”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三十四章 肮脏的政治(中)
“他奶奶的,全云南呢?”
张之和眉飞色舞的立于城头之上,他乃是刘温玉—刘帅手下一营管带,不过前日有人前来与大帅报信的时候,这几日因为鄂中数地连连失于乱党之手导致自襄阳赶来的清军丧了胆气,前日那几位信使前去抵达当阳的时候差点就被当做间谍扭送出去,立刻砍了脑袋了。
不过看来对方带过来的信之后,大帅虽然还有些犹豫却也相信了几分,只是心中担忧中了那乱党奸计,便决定从手下诸位管带中选出一人按照密信中的协议分批潜入京山县内,谁知道一帮酒肉吃多了的浑浑们居然全都腌了下去,竟然没有一人敢应下这苦差事,嗯,包括他自己在内。
最后,还是大帅亲自点的将,让他带上了麾下一营精锐赶赴京山潜伏,以爆炸声为号攻破京山县城。
张之和没想到那全云南却是真的想要投靠朝廷了,提心吊胆的藏了一夜之后终于一举胜利,将那乱党首领炸了个七七八八之后,这城中明显缺弹少枪、才成军不久的民军便陷入了混乱之中,若不是还有几位民军军官昨夜分到了巡夜任务没有参加庆功宴,也不会他张之和也不会浪费了一夜的时间才把城中的民军悉数打散了去!
“都是全云南这王八羔子,要不是他,老子手下也不会折了那么多的弟兄!”
面上有些抽抽的,张之和乃是心痛呐,全云南那个混蛋倒好,昨晚抢了刘英老家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了,这县城内虽然多有富庶家族,不过稍微有点实力的那个家里不是圈养了百八十个的家丁,手上一准锃亮的快利枪,可比他们手上摸了几年的老套筒好多了,因此虽然眼馋,不过他也只是放松手下抢了些城中的平民百姓,对于清军来说,打仗他们不行,不过要说起抢劫来,便是国内最专业的马贼、强盗来到他们面前那也要说一声佩服!
“大人,那混蛋早溜了!”
旁边有手下哼哼,昨夜他们折损了四五十号的弟兄才把城中的民军击溃,少数几队人也不知道逃窜到哪里去了,碍于手上兵力不足,这张之和除了派出一个百人队在县城周围转悠之外,其余均留在了城中,等待大帅的到来。
沙洋那边民军的防守虽然强硬,不过一旦京山失守、城中革命军高层被一网打尽的消息传到那里之后,想必才方组建的民军就要军心散尽、无力抵挡大帅兵锋了!
想到这里张之和脸上得意,这破城之功他本该屈居那全云南之下,不过这混蛋倒是光棍,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之后就拍拍屁股跑人了,自然的,这破城首功就落到了他张之和身上,等到彻底平息了省内乱军之后,朝廷若是封赏下来,免不了他这三年多都没动过的位子要往上动一动,到时候兴许能登上标统的位子也不一定呢!
“该乐和弟兄们爷乐和的差不多了,叫大家小心警戒,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岔子了!”
发现手下的一帮傻兵们还在等着自己命令,张之和咳嗽两声,连忙下令手下加紧城中戒备,他记得大帅提起过,这京山旁边可就是乱党的鄂中分军政府,那里可不同于京山了,听说手下差不多要有万余人马。而且不同于京山,那里驻扎的乃是从武昌一路杀来的新军精锐,钢枪、火炮样样齐全,而且个个都是三头六臂、孙猴子般的存在,听说英明神武的张大帅就是折在了他们的手中,甚至连总督大人都被抓了去。
虽说大帅也说过这乃是因为乱党阴险,趁机于两位大人用餐之时生事,城中多有不备,才给他们作乱成功的!
这番言论明显有些遍地乱党、为自己辩解之意,张之和不呆不傻、因此跟大部分的清军一样,沾染上了乱党恐惧症,惟恐遭遇了这些传说中打不死又吃人不吐骨头的可怕存在,可惜大帅亲自点将点到了他。
“大人但请放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