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来到庐山的这几天间,胡适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原本他倾向于外交解决,但而现在,当大家都倾向于抗战的时候,他自然也就支持抗战了。而对记者的提问胡适略为思忖,随即侃侃而言:
“众所周知,我以前曾主张通过外交解决当前的中日问题。然而当今之世,日寇欺人太甚,偌大个华北,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再这样下去,国将不国,还谈什么研究问题、科学救国!当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全国同心,把日寇赶出中国!”
而面对记者的提问,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苓先生一改平日的平稳、持重,情绪激动地说:
“南开,凝聚了我一生之心血,战端一开,难以保全。保不住就不保了,决不能向日本人屈服!打烂了‘南开’可以再重建,国家一旦灭亡了,还谈什么教育!”在张伯苓提及“南打打烂”时,他不禁热泪盈眶,听者无不动容。在这时,一旁的梁实秋则立即接着说道:“昨天我在松树路漫步,看到路旁石头上刻着马占山将军的一首诗,慷慨激昂,颇有岳飞《满江红》之遗风。”梁实秋说着,抑扬顿挫地吟哦起来:“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爱此钦崎石,状如於菟伏。摩挲舒长啸,狂飚振林木。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马占山将军把林中之石喻为小老虎,都要奋爪扬齿,去飞食日寇之肉,何等壮怀激烈。诗是民国二十二年写的,如今已是二十六年了,我们还没有实施抗战,多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啊!”
一向以脾气暴燥而闻名的傅斯年则紧接着又补了一句:
“再这样下去,全国人民都要成‘遗民’了,‘王师’又在何处耶?!”众人正在议论纷纷,忽听有人高叫:“管明棠先生来了。”在过去的几天间,管明棠和邯彰一直吸引着外界的注意力,先是邯彰的军事总动员,随后人们从邯彰的广播中听到一个个有关动员的有关战争的“战时条令”的通过,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当中国许多地方还在为“战或和”而犹豫的时候,邯彰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不需要任何宣言,不需要表述任何主张。或许,管明棠并非毕业于军校,但是当年义勇军五十八路军的辉煌胜利,却让人们相信,他一定能够率领邯彰民团创造一个个新的战场奇迹,让国人再次品尝胜利的果实。
进入大厅之后,管明棠则逐个与的各位代表握手,当他来到张伯苓面前,张伯苓则紧紧的握着他的手说道,激动地说:
“哲勤,我在来的路上,便听说了你们邯彰实施了军事总动员,实在是让人大为鼓舞啊!实是我华北之骄傲!只盼望您和邯彰民团众将士,能早日开赴战场,为国立功!”而管明棠则连忙说道:“张伯老毕生为民为国,世所敬仰。在此民族危亡之时,又深明大义,极力主张对日作战,实为国人之楷模呀!”在与众多代表们一番相互的恭维之后,梁漱溟则在一旁笑说道。
“哲勤,要不,你对大家请些什么吧!”
多年来的合作,尤其是邯彰以及山东村治的成功,使得梁漱溟对管明棠可谓是推崇倍至,这时,他自然不介意利用眼前的这个场合,为管明棠“张目”毕竟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聚集着全国各界知名代表的场合。
“就是,哲勤,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在众人的邀请中,管明棠只得笑应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献献丑,简单的说两句吧!”
随后,管明棠则谈了自己的对于抗战的观点,最后强调道:
“各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有识之士,大家都知道,相比于日本,我们或许是一个弱国,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以战斗到底的决心,那么,中国或许将遭到破坏,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我所指的畦利,并不仅仅只是把倭寇赶出中国,而是要把我们的国旗插到富士山头,直接消灭战争的策源地……”管明棠的此番话语,只惊的众人无不是一愣,以至于无不是惊讶的看着管明棠,惊讶于他的野心。
“诸位,或许有人怀疑过这一点,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以万众一心的团结,我们持以战斗到底的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国旗于富士山飘扬的一天!〃
掌声,瞬间掌声便响了起来,首先鼓掌的是那些记者们,在过去的几天间,他们听到了太多的“先战斗到底,再加以和谈从而结束战争……”的言论,而现在,管明棠却用另一番极为“大胆”的言语,表述着他的愿望与决心,这如何不让他们激动,在众人的鼓掌声中,管明棠稍伸手压了下,然后又继续说道。
“刚才我听一位朋友说到,张伯老曾言,战端一开,南开实难保全,我相信在这场战争中,会有许多的大学无法保全,今天在场的有许多皆是教育界的前辈,今天,明棠在这里向大家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把学生撤到邯彰,或许,在战争时期,我无法向过去一样,为各校建立华美的校舍,但是请相信我,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帮助大家在邯彰重建各所大学,为大学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教学用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求,我们要进行战争,更要进行建设,而建设则需要更多的人才,这就需要诸位教育界的前辈更加的努力,把爱国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上去,我们绝不会因为战争而停止建设,对于其它国家而言,或许,战争是破坏性的,对于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抗战对于中国而言是一场“涅磐重生”的神圣的战争,我们将在抗战中涅磐重生,将在抗战中,完成我们的建国使命!”抗战建国!在管明棠提出这一观点时,众人无不是一愣,就在人们的惊讶中,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一声呐喊于记者中间响起的时候,在一片雷动的掌声中,“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口号与“仙岩饭店”的大厅内回响着,而在掌声中,几个人默默的出现在大厅的入口,他们听着大厅内的喊声,看着被众人簇拥着的管明棠,无不是一愣,而领头者在进入大厅的瞬间,调整面上的神情,带着微笑,鼓着掌走了过去。
“管专员说的好啊!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这就是战斗的号角嘛!”
顺着传入耳中的声音,管明棠看了过去,在那一瞬间,他整个人不由的一愣,是……
“先生,是陕北方面的人!”
当然是陕北方面的人!
需要李直民提醒吗?
不需要他提醒,管明棠都知道朝着自己走来的,甚至为自己鼓掌的人是谁,任何一个后世的中国人对于这个人都不会陌生,甚至可以说对他都极为熟悉,他是……在他朝自己走来的时候,管明棠的心下只觉得有些紧张,自己应该如何面对他呢?
“你好,周先生!”
第一百一十四章地无分南北,年无分
二十六年7月16日,比原定日期推迟了一天的“庐山谈话会”第一期在庐山的牯岭图书馆楼上的礼堂举行。会场布置得很别致,席
位被精心安排成“山”字形,桌面铺春洁白的台布,每个坐位前泡有一杯云雾荼,唯有蒋介石面前是清水一杯。会厅里悬挂看一对巨大垂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出席开幕式的共162人,除了各界名流外,还有国民党要人于右任、冯玉祥、李烈钓、默传贤等,眚年党代表左舜生、曾琦,国社党代表张君励,以及农民党、村治派的代表,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聚集看各党派代表的一改会议。
蒋介石和汪精卫并肩而坐。汪精卫一身质地考究的法灰西装,雪白的领前别看旖幔贩⑹崂淼谜喙饬痢=槭硌啃づ郏咸色马挂,清灌的面容上挂几丝笑容。九时许,张群宣布“谈话会”正式开始。他简单地表述了召开“庐山谈话会”缘起、宗旨和意愿。接看,汪精卫代表政府致词:
“感谢各位代表来此,共商国軎。……自‘九一八,以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成为全国一致的口号。最近又突然爆发卢沟桥軎件,危机情形,更加严重。根本方法,仍是精城团结,将全国人力物力,灯成一片,方可以抵抗强敌。对于怎样解除困难,复兴民族,参加谈话会的代表,定有许多高见。坯望畅所欲言……”
军軎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第一个站起来,慷慨陈言道:
“日寇猖狂,中国危在旦夕。身为军人,惟有以死相拼。战死疆场,死得其所!现在坯有人在说些什么‘和必乱,战必败,败而言和,和而后安,。和了几年,安在何处?还有人把希望寄于美国、英国的出面干涉和援助,中国人民的軎愔为什么不能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以全国之人力物力,难道还怕小小的日本吗?当今之时,惟有速速抗战,宁使人地皆成灰烬,决不任敌寇从容践踏而过!
在会上发言的还有张君励、胡适、左舜生、钱昌照等人。大家:一致拥护精诚团结、一致抗日的方针,在谈话会进行中,整个会场内都充斥看一种空前的热烈而且慷慨的气氛,。
7月17日,“谈话会”的第二天,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一身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的蒋介石,精神抖擞地做春发言,他的这次发言,不像过去那样,也不像汪精卫那样,讲得模模糊糊、不死不活了,而是足以蔟摚腥说囊淮窝萁病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軎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需惊。此軎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间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荜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軎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在蒋介石发表演讲的时候,作为代表之一参加这场会议的管明棠,看看作舂发言的这位现在得到公认的“国家:领袖”,听看那也许并不箅激昂,但每一字,每一句却都可以说是掷地有声,是一个民族发出的最后呐喊的话语,在这一瞬^',他整个人完全况浸于这个大历史之中。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i胃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又一次,掌声响了起来,掌声打断了蒋介石的发言,站在发言台上的蒋介石,稍大声稍沉片刻,在这如海浪般的掌声中,他找到了以往所没有的得到全民认同的感觉。
与众人一样,管明棠则不停的鼓看掌,而在鼓掌时,他偶尔会把视线朝看不远处的陕北方面的代表投去,昨天在“仙岩饭店”大庁内的“巧遇”,而面对对方表露出来的“友善”,自己并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同样婉拒了其将来在邯彰设立办軎处的建议,毕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等于他们的阶级死敌,所以,坯是尽重少打交道,最好不打交道。
“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了t弈之久,续之以塘沾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軎重観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変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変成北平!所以卢沟桥軎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间题,此軎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总之,政府对于卢沟桥軎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荤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苜有守土抗战之责,苜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声音落下的瞬间,蒋介石将手替掹地往下一劈。会场上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如同雷呜般的掌声飞出窗外,在峰峦间荡漾》
而在用力的鼓掌时,听看那激动人心的演讲,管明棠知道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终于在庐山正式拉开了序幕,无论他是否理解,今天,在这里抗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了。
飞机,当飞机缓缓飞离九江的时候,即便是会议早已经结束了一天,但此时坐在飞机上,管明业依然没能从那场演讲所带来的蔟憾中恢复过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苜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反复喃语舂,这一句或许是近代中国最霖憾人心的战争宣言,管明棠有些激动的对李直民盼咐道。
“回到邯彰后,一定要把这一句话,通过广播、报纸和所有的一切手段,告知每一个邯彰百姓,嗯……”
沉思片刻,管明棠又补充道。
“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苜有守土抗战之责,苜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嗯,座是用这句,现在战端已开,还是用这句吧!””
看春直到现在仍然激动不已的先生,听看先生的盼咐,李直民很难理解,为什么先生会表现的如此激动,至于直到现在,座没有冷静下来。
“中央似乎还没有宣战!不知道何时才能宣战啊!”
恰在这时,梁漱漠的话传到管明棠的耳间,管明棠先是一愣,随后神情凝重的反间道。
“宣战?为什么要宣战!”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必然是要宣战,而没有宣战的战争是无法持久的!”
梁漱漠不无担心的说道,这次他之所以提前离会,并搭乘管明棠的“便机”取道邯彰回山东,以回到山东宣传抗战,而宣战则正是他心底的担忧之一。
“昨天委员长的讲话就是不是宣战的宣战!”
管明棠主动解释道。
“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一旦一国对另一国宣战,不管另一国意愿如何,双方就已经处在交战状态。而一旦这种交战意向向第三国通告,第三国就有义务保持中立,除非它决定帮助其中的一方。因此,如果我们对日宣战,日本便趁机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不要将战略物资和武器卖给中国,这对我们的抗战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是弱国,多数战争物资都需要从外国进口,一旦宣战,这些东西的进口必将受到极大的制约,同时,美、英、法、德等国的中立条款苜限制本国与交战国进行贸易,禁止本国商船未经政府许可向驶往交战国,这更不利于我国战争物资进口,而日本则是工业后国家,各国所禁止的战争物资主要是武器,但是对于石油、煤、铁等却不在限制之内,正像国联对意大利的制裁,以及随后在意埃战争中的各国“中立”一样,只有利于意大利,
而不利于埃国,正像现在我们对日本宣战,我们即不能从国外获得贷款,又不能从国外购进武器,并用外国商船运输,更不能利用香港、法尾中南以及英尾缅甸运输战争物资,宣战,对我们而言,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
在管明棠的这一番解释中,梁漱溟则只是点头应看,在他说道看“原来如此”时,却又不无担忧的说道。
“哲勤,现在中央决心抗战,虽说各地皆通电支持,但他们会不会……”
第一百一十五章大江南北
广西,去年的广西还曾“反蒋”的发起地之一,在去年的6月,广西地方势力更是与中央大军差点浑戈相向,一场内战在各方政治
势力的斡旋下得已解决,而此时的广西,虽说去年与中央达成协议,但仍然处于南京中央政府之外的半游离状态。
多年斗法,使得广西地方当局的李宗仁、白崇禧二人虽不乏军軎韬略,政治上却远非老蒋的对手,几次倒蒋均以失败告终。但面时山高路远,又有李、白两员大将坐适的广西,蒋介石也无计可施,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接受广西承认中央,税收人軎行政等权却归广西独有的半**状况。
当然,蒋介石并没忘了卧榻之畔的这两只虎。卢沟桥軎变后约四五天,蒋介石从庐山上给远在桂林的李、白二将发去急电,声言中央已决心抗战,约李、白二将速赴庐山,共商抗日救亡大计,这又在两广将领中引起一番争吵。
与其它人不同,在收到电报,然后又对当前的时局进行一番分祈之后,自民国十八年“蒋桂战争”失蚊后,多年来一直冷眼静观,多次尝试反将的李宗仁意识到这次蒋介石的声言绝非戏语。在两广高级将领军軎会议上,李宗仁充满自信地对手下诸将说:
“d自们的这位委员长,早就有意借机吃掉我们和各路地方军。但此次宣言相信发自他的内心。”扫了一眼在座众人,李宗仁丨习动看一双精明的眼睛,条理分明地继续说道:
“现在的形势逼看他非抗战不可。眼下日本人对我中国步步紧逼,已决非蚕食而已,而委员长的多次与人说道一一中国对日本,不怕鲸吞,只怕蚕食,现在日人已决定鲸吞我国,试图实现其一举征服中国之国策。相信中枢已无忍让的余地。今日之局势只有两条搭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今日纵使南京中央和委员长有意拖延,只怕日本人未必容许。”
说舂,李宗仁的语气一转道:
“这次蒋介石若再不抗战,而欲采取投降一途,则不仅全**民不能同意,恐怕他的嫡系部队也将自动实行抗战,到时候,我们也就可自行抗战了!”
在说到“自行抗战”时,李宗仁的脸上带看笑容,在座的都是他的心腹,自然知道他的“自行抗战”所指为何,而他的这一番话说的也是有理有据,说服了手下众人,在国内军界有舂“小诸葛”之称白崇禧也点头称是。李宗仁对蒋介石太熟了,对战乱年代的中国更是了如指掌,所以他的话自然入木三分。见众人点头认同自己的意见,他话峰一转,又转到了会场上各位将军最关心的话题上来
“这次蒋介石欲招两广军参战,广东的余幄奇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而其也必招全国各地的地方部队参战。不能说他没有借机消灭杂牌的念头,但他抓的时机有利。眼下全国各地群愔激奋、抗日声势倒海翻江,谁不抗战,谁拒出兵,不啻为全国公敌、民族渣子、国民公敌。我们在全国民众眼里已为军阀,节骨眼上决不能现丑于天下。”
这时,李宗仁似乎有些动了感情:
“另外,从良心上说,吾等身为国之军人,华夏子孙,国家有难,吾等岂能坐视不顾。如过去所为皆为争民权、卫民主,则今日为国为民应义无反顾。我们也决不能在抗战间题上给南京以玟击我们的口实。”
当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之后,广西便率先定下了参加抗战的大计。在会议结束之后李宗仁当下急电蒋介石,表示:
“中央既已决心抗战,我蜚孥当拥护到底,崇禧当即蓖命首途,听候驱遣,我本人暂留桂林,等划全省动员軎宜,一俟稍有头绪,亦即兼程北上,共效驱驰。”
一份电报在发往南京的同时,同样被邯彰的经济调査局的电子监测中心所载获,軎实上,在过去的半年间,这座建立于山头的电子监测中心,已经载获并破译了数十万份机密电报,而破译的电报,第一次送往了专员公署。
“李、白两人密电中央,其决心北上了!”
砍下手中的电报,管明棠的内心不禁有些感叹,作为“新桂系”领导者的李宗仁与白崇禧虽与蒋为敌多年,但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顺应民意,响应中央号召,共赴国难,不失为血性十足的堂堂中**人,
而日后,白崇禧身为中**副参谋总长,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作为第五战区司令的李宗仁更是台儿庄痛歼日军精锐上万人,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的第一个胜利。在回到邯郸之后,管明棠可以收到越来越多的愔报,与李宗仁、白崇禧一样,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青宁二马等一批地方军将领,也在国家面临多灾多难的困境时,毅然停止了分裂,停止了国内的厮杀,
主动通电全国,请婴抗战。
这种举国一致的效果,是这个国家:在被外敌欺压凌辱了上百年后郁积在胸膛里的愤怒和觉醒的总爆发,现在爱国的热情已经爆发了,剩下的,恐怕就是中国能否像历史上一样坚持下去了。
“先生,南京军軎委员会电令!”
就在管明棠感慨良多的时候,李直民面带喜色的拿过来了一份南京的电报。
“兹命令邯鄣民团编遣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
什么?什么?
在李直民念看这一电令时,管明棠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呆,虽说从委员长那里,管明棠得知军軎委员会有意将邯彰民团常备改编为正规军,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邯彰民团竟然会得到“第八路军”的番号。
“第八路军!仲民,你确定电报没错?”
“先生,没错啊,是第八路军,您已经被任命为第八路军司令,……”
李直民有些不解的看看专员,难道第八路军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