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声稍顿,管明棠看着神情大都极不自然的众人说道。
“你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宿,论资历,你们远高于明棠,但是,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绝不是靠着资历就行,靠的是部队的战斗力,战斗力靠的是兵士的训练,靠的是军官的素质,若是战力不提升,那么,即便再战,我们也必将陷地于敌、必将让我同胞再遭受倭寇奴役!这是我军人之耻!”
之后,管明棠又接着说道:
“因此,从现在开始,公署已经决定,从明日起派出教导师对各部队进行整训,整训一月后,士兵单兵素质不能达标者一率遣退,由公署统一编遣,同时各师基层军官亦需要进入军官教育团重学战术知识,以适应新装备、新战术……”
遣退、编遣、新装备!
虽说邯造新装备固然‘诱’人,但是众人还是从管明棠的话里听出了风声来,这根本就是想要“编遣”他们的部队,与全国其它战区不同,北平绥靖区所属师团数量是全国第一,四十六个师,一但编遣,自然是拿他们这些非嫡系开刀。
“管长官,这编遣部队,我是赞同的,毕竟正如管长官所说,目前中日仍处战争状态,而且东北仍为日垩本占垩据,因为编遣部队,提升部队战力,实属自然……”
一直保持着沉默的于学忠,听到“编遣”两字后,经历了数次“编遣”的他,自然知道何谓“编遣”,无非就是趁机削弱他们这些非嫡系,在众人都把视线向他的时候,便起身表达了他的意见。
“各部官佐在过去一年间,虽说于国不像六战区兄弟部队那般劳苦功高,但没功劳也有苦劳,就这么编遣了,只怕,军心失稳,到时候恐出‘乱’子!”
明进言实威胁的话,让管明棠看着于学忠,只是点头说道。
“这自当然,对于遣退的兵士,政fu自然不会亏待他们,无论被编遣的兵士是十六集团军的还是三十二集团军的亦或是其它各师,政fu绝不会遣而了之!这一点,明棠以人格保证……”
第278章军心
在保定南郊,有一片连绵的红砖建筑,这便是保定大兵营,这是当年袁大帅练兵时修建的大兵营,连绵数百栋大型兵营建筑,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西式军营,平时可驻兵达两万人之多,其间更有数座大型练兵场。
虽说天空中秋雨纷纷,但在练兵场却是喧嚣不已,来自第十六集团军教导师的数百名兵士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间,日夜不停的对驻于此处51军以及181师兵士进行整训。
而此时51军司令部里,却是也闪雷鸣。所属ll3师、ll4师以及181师的高级将领一个个沉着脸屏着气,此时司令部内的气氛紧张得有个火星儿落地,就要轰一声把屋顶炸到天上去。
而石友三这位非51军的l81师师长的大嗓‘门’儿轰轰炸响
“他娘的,他姓管的就是想借着整训的名义,把咱们全吞了,他和蒋介石与吴佩孚,都他娘的是一路货‘色’,要是任他这么胡作非为下去!咱们的队伍早晚也要灭在他手里!这才开始一个星期,我的l81师,只剩下不至05000人,他娘的,一个师的编制是万四人,剩下的人马,估计他都准备好了补充过来了!”
‘激’动起来的石友三,一声比一声高,拍得桌子啪啪直响
想着那个嘴上绒‘毛’刚扎齐的小子一次次骑到脖子上拉屎,石友三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了!别说是他受不了这个气,就是于学忠的心里也堵得慌。
一个星期前,在公署的军队编遣会议上,姓管的给他们吃了一肚子黄连,拿着日本、拿着停战,拿着老百姓,‘逼’他们编遣,原本说好了,非万不得已,绝不裁撤各师,而且保证各师械弹军饷补给,一率与邯彰军看齐。一开始,可不是嘛!一‘色’全新邯造步枪、二六式机枪,各师甚至还派出炮手前往炮兵学校学习‘操’炮,一个师可是补充了二十四‘门’野战炮、一百多‘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原本的他们算盘珠子拨得脆响,临了却‘弄’个篮子打水,机枪手、迫击炮手先后被‘抽’至北平的机炮士官学校培训,一下子,各师的机枪手、迫击炮手就给‘抽’空了。
而这边的训练,更是天天淘汰人,早晨五点,两眼一睁,无论兵佐睁眼就是一个负重22公斤的五公里武装越野,然后从早晨到晚上,的日夜不停的高强度训练,紧接看到了晚上,还要学识字,一个月内不能认识所学三百个字之半的,即便是其它科目合格,亦一率强制退役。
高强度的训练没什么,他们这些人也到十六、三十二集团军,甚至正在裁撤的预备军参观过,那里的日常训练强绝不逊于他们,甚至更甚几分。但最让吃不住的就是,一边高强度的训练,另外一边还鼓动着大家伙的兵主动退役,退役者待遇从优,除去300元的退役金外,还可以得于一块至少13亩,最多25亩的三年免税荣田。
好嘛!
这下不当紧,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自然比当兵吃粮的日子更欢喜人,不消一个星期,各部队差不多三分之一,甚至小一半的兵都选择了退役,看着日益缩水的部队,各部队的长官自然头上冒烟。
在石友三看来,这管明棠可比蝎子还毒,不费一枪一弹,就把他的队伍瓦解个差不多了,下一步,估计就是他石友三了,可石友三也是不服输的主儿,要不然也不会今个投冯,明个投蒋了,后个投张了。
“可不是嘛,咱们东北军的弟兄,打从民十年撤到关里,弟兄们当了这么多年的兵,早就疲了,过去,弟兄们出了营,没了去处,可现在……”
周光烈这位l13师师长在旁边附和着,才一个星期,当年入关的ll3师的老弟兄,就走了一多半。
“再这么下去,估计等不到打回东北老家,这ll3师就走个差不多了。”
“于军长,我看管明棠那小子,心里就是包着祸心!”
在周光烈附和自己时,石友三立即扬着声音说道。
“再这么下去,不单我的181师没有了,就是51军,又还能剩下多少人,到时候,我181师编不成一个团,于军长的51军,怕也编不成一个师,更何况……”
声音微微一压,石友三盯着默不作声的于学忠说道。
“更何况,张副总司令当年可没被那小子坑,蒋介石是‘阴’在明处,可那小子,脸上带着笑,心里可全是一肚子坏水,若是张副总司令知道,他的队伍现在竟然在那小子旗下,那心不知能伤成什么样子。”
石友三提到张学良时,于学忠等人无不是脸‘色’一黯然,张家从来都是东北军的主心骨,打从民二十五年这主心骨没了,这东北军也就变成了浮萍,东摇西晃的,一直沉思着的于学忠,扫了大伙儿一眼说。
“既然他姓管的包藏祸心,那你们说怎么办?”
到场的几个师长对军长的问题,无不是觉得很是意外。这时候,应该军长定策才是啊!
“照我说,于军长,咱们杀了那帮子邯彰兵,然后反他娘的!”
列着架子站起来的石友三,大大咧咧的说道,对于倒戈惯了的他来说,这怕是他最熟悉的事情了。
“我估计石家庄那边的孙殿英他们估计这会也遭够了这罪,只要咱们一起兵,他姓孙的肯定第一个带着响应,到时候,咱们通也全国,华北局势一‘乱’,即便是他管明棠手握强兵,又能怎么样?难不成还真能剿灭了咱们,到时候,中央肯定会派人查处,到时候……”
而这时,原本一直沉默着的牟中珩却斜着眼睛盯了石友三问道。
“那么请问石师长,到时候管长官,若是一边通也全国,指定我等为叛‘乱’,一边派兵进剿,咱们能撑几天!”
石友三刚要开口,于学忠却接过话头说道。
“我知道,大家伙都觉得管长官,调整各部队,似乎有借机削弱咱们实力的打算,对此我也不否认,可……”苦苦一笑,于学忠又认真的说道。“可大家都知道,咱们一个师,在战场上为什么打不过小鬼子一个联队,邯彰军一个师却敢追着日军一个师团打?既便是占不着便宜,但也落不着下风!只是装备的问题吗?”
一声反问之后,于学忠不无感慨的说道。
“说到武器,当年咱们还有东北的时候,武器虽说不比邯彰军,但也不比日本人差吧!可就那样,在热河,咱们十几个旅,让日本人一个师团追着打,他管明棠带着不到一个师的部队,结果打成什么样?这是为什么?”
接连的反问之后,于学忠半闭着眼睛说道。
“从民二十年直到现在,咱们天天告诉弟兄们,打回东北老家去,打回东北老家去,可就凭着咱们的训练,能打回东北老家去吗?所以,现在这剔弱留强的整编,我是支持的,受不了训练之苦的,将来在战场上,能受得了枪炮之威吗?”
“可是……”
石友三还想说话,却被于学忠硬硬地堵了回去,他盯视着石友三说道。
“你觉得中央到时候会偏坦咱们吗?委员长既然把咱们‘交’给了管明棠,这编遣中央肯定是支持的,别说现在北平这边会编遣,以后其它地方肯定也会编遣,现在,咱们在这里是剔弱留强,到了其它地方,不定就整师,整团的裁,到时候,还有没有l81师,都保不齐!”
在经历了多次编遣之后,于学忠深知编遣的“奥妙”相比之下,反倒是管明棠的法子,更显公平许多,他看着周光烈、牟中珩,不无认真的说道。
“打人入关,咱们给编遣三次,第一次编遣,咱们的炮兵没有了,第二次,咱们的编制没了,第三次……可这一次,咱们……”边说于学忠边盯着部下说道。“即便是把p削f'5i军编成51师,可咱们反倒比原来更强了,你们说说,如果拉到战场上,就p削f'5i军,能追着日本鬼子一个师团打吗?咱们在青岛,在山东和日本人‘交’过手,别说是一个师团,就是一个旅团,咱们都顶不住!……”
提及旧事,想到邯彰军的战绩,于学忠只觉得老脸微热,幸好,自己还没失去理智。
“掺沙子,下钉子,他管明棠在武汉的时候,为了平息民愤,给国家争取喘息之机,硬是冲着心口给自己一枪的时候,又把军队都‘交’给了国家,在座的有谁能做到?”
于学忠的反问只让众人为之一哑,就连石友三一时都没了话,可不是嘛!那一枪可是前边进后边出,若不是老天爷保佑,没准,这会世上早就没了管明棠,人家连邯彰军都能不要,更何况是他们的这点破铜烂铁。
“于军长,我知道,也明白,可,我这不是担心您老,到时候,被他给撸了帽子,到时候,这51军姓管嘛!”
话里分明带着刺儿,石友三表面上说的是担心于学忠,可是骨子里还是担心自己。
“只要管长官,有朝一日能带着51军的弟兄们打回东北去!我姓于的,就是‘交’出部队,又有何妨!”
双目死死的盯着石友三,于学忠冷声说道。
“他管长官都能‘交’出部队,我怎么不行!”
第二百七十九章黄河口
“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走路沙沙响,年年不见粮”这民谣中说的就是黄河河口的盐碱地,而此时在海风的卷袭下,白茫茫的碱砂河口处弥漫着,丛生的杂草、低矮的树林,这就是黄河口。
一列车队在泛着盐碱的土路上行驶着,向着黄河口的位置驶去。虽说该是遍野绿色的季节,却看不到绿色。稀疏的村落,更显得河口的凋蔽和荒芜。车过利津县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
坐在汽车上,管明棠不时透过窗口,望着那满眼荒寂破败的景象,神情中不禁流露出些许异色。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黄河口只是河口,但对于管明棠而言,这里却安置数万退役军人之处。
“主任,自明初以来的六百多年间,黄河三角洲先后有两次大的移民迁入**。第一次是明洪武、永乐年间来自山西洪洞与河北枣强的移民,大都分布于黄河三角洲中西部地区;第二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自鲁西南的移民,大都分布于利津、沾化和垦利一带,”
置身于大孤岛上,何这位山东省省主席看着身边的主任说道。
“民十九年,韩复渠主政山东,也看上了黄河口这块地方,派部队来此跑马圈地并划分等级,分配给下属所谓功劳兵耕种,原来的垦荒户敢恕不敢言,忍气吞声地成了佃农,七七事变事变后军管人员撤走,土地也就归佃农所有,”
在提及河口的开发时,何思源的神情显得有些不甚自然,原本山东就地少人多,而现在绥靖公署却计划于河口开垦一百五十万亩耕地以安置多达五万荣军,而那些荣军却是公署统率部队中清退的杂牌军。
“仙槎,这些我知道,总之开垦遵守一个原则,绝不能强占民田,开垦可以由工程团负责,使用拖拉机进行机械化开垦,省政府那边,看看着手对现在的河口垦区的民田进行确权登记,知道吗?”
“是,主任!”
何思源应声时,弯腰抓一把地上的盐碱地,管明棠的心底还是忍不住长叹一声,这里的环境,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也难怪,好地方大都被老百姓占了。也正因如此,公署才决定将荣民初授地亩面积从15亩扩大至30亩。
对于整编的11个师的杂牌军,管明棠采用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对不合格人员强制退役的同时,除去给予两百元的安家费外,还给每人授田30亩,这一政策足让那些当兵吃粮的士兵心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各师长官对部队的掌控,而在另一方面,军事犯罪调查处,亦开始对诸如吃空饷等问题进行调查,如果有必要的话,待部队整训练完成后,即可追究其长官的刑事责任,到那时这11个师便会真正成为自己的部队。
“仙槎,现在山东游击队的退役安置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走到河口处湿滑松软的泥岸边,管明棠问道另一件事,河北、山东两省游击队总兵力超过两百万人,如何顺利的将其遣散,重归乡村是停战后山东以及河北省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公署甚至发行了多达三亿元的债券。
“回主任,遣散民军并没有多少问题,截止本月,全省一共遣散民军、游击队八十六万人,收回武器三十六万余支……”
原本遣散民军、游击队应是最大的问题,但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就没有任何问题,每人一百五十元的遣散费,其中一百元为十年偿付的债券,对于伤残者根据伤残等级加以抚恤,阵亡者亦有一笔不少于三百元的抚恤。
“在公署财力的支持下,民军、游击队的遣散可谓是极为顺利,预计至岁末,既可完成遣散。”
在何思源的话声中,管明棠只是默默的点点头,然后认真的叮嘱道。
“对于阵亡官兵的家属安置工作一定要作好,虽说他们并不是正规军,但在面对入侵的时候却志愿拿起武器,抵抗外国侵略者,政府绝不能让他们心凉,明白吗?”
“是!主任!”
连声应下,何思源又急忙说道。
“主任,鉴于山东全境遭战火损害极大,因此,省府希望今年能够免除秋季农赋,一来,这是考虑到战火的损害,二来,亦可安慰山东百姓于抗战所做贡献。”
免农赋……
何思源的建议让管明棠显得有些犹豫,但在稍作思索后,还是点头说道。
“省里可以先打个报告过去,嗯,虽说游击队员不是正规军,但是,对烈属家庭我认为,应该实施终身免除田赋,这个一并报来吧!”
对于政府而言,多几百万、少几百万的田赋农税,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对于的农民而言,却可以减轻一笔不小的负担。
“还有山东省的教育计划,这个要抓紧,公署已经决定派出三万名老师,协助山东省建立两万所国民小学,这些小学如何分布,如何建设,还需要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教育……”
回头看着何思源,管明棠语重心长的说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仙槎,你是教育家,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比我更解,或许,从今年开始,我们开始全面实施工业建设,但是若没有教育作为根基,即便是我们建立几千家,上万家甚至数十万家工厂,最终,我们仍注定将落后于西方。”
漫步在黄河入海口处,望着眼前泥黄色的海水,感受着略带海腥味的海水,管明棠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
“仙槎,你知道,我为什么没有询问齐鲁大学的扩建,以及县高中、乡初中的建设?”
和全国其它五大绥靖公署一样,绥靖公署不仅负责指挥区内的军事部队,同样也负责区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甚至在北平绥靖公署成立后,自己曾询问过公署的职权,而蒋介石则给自己发回一份密电,密电的电文的非常简单。
“统帅一切,贯彻一切,负责一切,承上启下。”
仅仅只是十六个字,便道尽了北平绥靖公署的权力,也正因如此,公署才会成立办公厅和诸如工商委员会、农业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等等相应的职能机构,全权统筹华北两省三市的一切工作事物。
而在公署成立后,首当其中的问题,一是军事、二是教育,而两省战后重建,甚至两省工业建设只不过排至第三,由此可见教育在中绥靖公署内的地位。
“按照教育委员会的计划,山东全省各县均兴建一所高等中学以及一所职业中学,各乡建立一所国民初级中学,但这不都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就是齐鲁大学等大学的扩建,亦不重要!”
如果教育委员会主任傅斯年听到自己的这番点评,恐怕又不知会引起什么样的争论,但是,对于争论或者他人的看法,从不会左右管明棠内心的想法。
“仙槎,我对教育的理解仅仅站在一个普通人的理解上,或者说,是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上。”
置身于淤积的河口中,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管明棠极为认真的说道。
“或许,有人说,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工厂、实施国家建设,当然,这也是我所呼吁的,同样也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是,我关心中国的今天,也同样关心中国的未来。所有正处于当下的中国人都知道,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大潮之中,而在这场大潮中,中国这艘大船将以什么方式向前航行呢?”
话声稍沉,管明棠接连反问道。
“是我们立即不惜代价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我们不惜代价的建立几十个攻击军?这些当然都有必要,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停战的目的,我们之所以停战,就是为了赢得未来几年的和平,以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同时重整军备,以待将来的真正的决战,所以,时间的紧迫要求我们,必须不惜代价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不惜代价的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这都是环境和现实所要求的!但,这是全部吗?”
视线依然投向的渤海,尽管从这里看不到东北,但是管明棠却知道,在海的对面就是东北,在那里,有三千六百万国民正在遭受着日本人的奴役。
“我曾说过——抗战建国,我们不仅在战,同样也要实现国家的建设,而国家的建设并不仅仅只是工业上的建设,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这条大船在未来的大潮中应以何种方式航行,都是与教育有关的。一个国家的教育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国家的文明就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或者说,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学、小学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这个国家就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在道出这一番道理的时候,管明棠的神情变得极为认真,甚至显得有些严肃,而作为一名教育学家的何思源,在心底念叨着管明棠的这番看法后,不无赞同的说道。
“主任说的极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大学教育,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小学教育!亦正因如此,可以说小学的水准,亦等于国家的水准!”
第二百八十章国之根本
“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大学教育,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小学教育!”
何思源的回答,让管明棠满意的点点头,这正是自己选择何思源作为山东省主席的原因,他是教育家出身,所以,相比之下,他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而拥有4000余万人口的山东,在未来将是北平绥靖公署或者说华北集团军群这一自己向军委会争取到的“突击军”番号的兵员大本营,不仅如此,这里还将是未来工业建设的劳力大本营。
山东即将北平绥靖公署的人力大后方,又是工业大后方,而这一切都要求山东必须建立起不逊于专区的教育体系,而在这个覆盖全民的教育体系之中,小学教育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相比于扫盲教育、中学教育甚至职业教育,小学教育将奠定山东以至于华北的未来。
“确实如此,对于后进国家而言,他们的强大,从来都不是没有理由的,而最根本的理由,甚至可以说最为共通的理由就是教育,就是他们极为重视教育!”
何思源不无感叹的说道。
“19世纪,普鲁士打败法国,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在小学老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同样的道理,用在日本身上也是极为恰当的”望着泥黄色的大海,何思源的视线投向东方,隔着大海的正是那位恶邻。
“多年前,我曾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在一所日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