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生连锁反应,过去,日本可以通过国际债券市场解决资金,但欧美的经济危机却使日本根本不可能通过国际债券市场获得资助。而同时战争的长期化迫使日本所需进口的原料的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战争的确使日本军队扩充了它的实力,但这是以削弱经济基础为代价的。从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持续5次追加临时军费,累计高达100亿日元。这是日本近代以来的4次对外战争费总和的2倍有余!受此影响,日本的出口产业则因原料不足而使产值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出口减少。这又进一步造成进口原料的大幅度减少。日本经济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去年年上半年,日本的进、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2。9%和l9。6%。为了弥补贸易萎缩造成的物资短缺,日本只好动用国内的黄金外汇储备,但是日本的黄金储备亦随之被消耗一空,”
日本长期积累下来的388吨黄金储备仅剩下25吨,管明棠在心里默默的念着这个数字,持续一年的战争,日本几乎耗尽了他的外汇。
“日本在中国得不偿失的冒险不仅使自己陷入困境,也恶化了它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更进一步恶化了他们通过国际债券市场解决资金问题的可能,军事上的受挫、经济上的重创、得不偿失的冒险,可以说,这三者正是日本最终选择停战的原因。”
此时的书房内,似乎只能听到李璜一个人的话声,而管明棠则是兴致盎然的听着他的分析。
“现在停战了,日本看似从中国这个耗尽日本财力的战争泥沼中抽身而出,从而令日本可以重新恢复其经济,进而增强其实力,但是一切真如想象的那么顺利吗?”
面上带着笑容,李璜迎着主任的目光,慢声说道。
“主任,您是否记得,去年在日本国内,“卢沟桥事变”刚爆发时人们到火车站欢送军队出征的热烈场面已经消失了,人们现在更加关心的是越来越糟糕的经济状况。军方感到现在需要一个替罪羊为自己当初的无知和狂妄辩解。最终,军方指责除了德国和意大利以外的所有西方列强再加上苏联,称它们要为他们在中国遭受的挫折负责,他们指责苏俄的对华军事援助,是其军事上失利的主要原因,指责英美用贸易勒卡迫使其被迫停战,总之,一句话,不是皇军无能,而是欧美列强太阴险,这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对欧美列强以及苏俄的敌意,当然这只是民众的心理,暂时尚左右不到的日本的军界,但是……”
话声稍顿,看着若有所思的主任,李璜的脸上的笑容变得越发的灿烂起来,最后甚至用一个悠然自得略带喜意的话声说道。
“日本看到了国际的契机尚不愿意放弃,但若是当机会真正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以其石原那种以机会主义为中心,实则投机心理结合冒险精神的“战略思想”又岂会错过这一“天赐良机”!”
在话声落下的时候,李璜的双眼却再次投向管明棠,此时他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了,取而带之的是凝重与严肃。
“所以,主任,我才说,这是天佑中华,这是日本的机会,但,就本质上而言,却是我们中国的机会!因为……”
话声稍顿,望着面前的主任,神情严肃李璜吐出一句话。
“中日现在停战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创造机会
“中日停战了!”
终于,在李璜的这句话中,一直处于对未来担忧中的管明棠,突然意识到,自己被什么给束缚了,自己是被历史所束缚。
在另一个时空中,之所以认为石原莞尔是唯一的战略家,是因为中国当时极为贫弱,根本不可能在那个世界浪潮中得到任何利益,一但石原的计划成功的话,损失最大的就是中国,即便是在对中国最有利的情况下,中国也极有可能失去东三省,甚至亡国。
但是,现在的局势却与历史上的局势截然不同,在另一个时空中,39年正是抗战的进入相峙阶段,正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而现在,中日早已停战,而且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国力的根本性变化,完全改变了一切,在中国国力激增的同时,石原莞尔的计划,甚至可能会变成对中国崛起的助力——一个全新的未来向中国敞开了,而开启这扇大门的,不是中国,而是石原莞尔。
“幼椿、幼椿!”
激动的站起身来,管明棠来回的走了两步,他走到墙边,盯视着墙上的地图,然后看着李璜说道。
“没错,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所以,主任,我才会说,天佑中华,让石原掌权了!”
见主任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李璜有些激动的说道。
“自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于日本政府以及民间而言,其长久以来的担心,即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必须受制于其资源供应国家。亦正因如此,才导致了日本的侵华,依靠武力占领中国,一举实现资源供应的自给自足。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触犯了几乎所有列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列强集体抵抗。但初期受因于我**事上的衰弱以及各列强的自顾不暇,因此,对于日本的抵抗只停留于口头上,而最终,我军在山东的反攻,却促成了列强的介入,而此时的日本地位不稳,尽管它占领了我国许多国土,但仍未能控制其自然资源,身陷中国的战争泥潭,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加之经济上的困顿,迫使日本只得接受各国调停,从而中日达成停战。但即使其能够从中国顺利抽身,也无助于解决资源问题。而且身后的苏联仍然是一个现实威胁。”
在李璜又一次提及日本的资源问题时,管明棠只是略点下头。
“而对此,认识最为清楚的就是石原莞尔,与其它燥动而不知战略为何的日本陆军高层相比,石原莞尔应是少有的具有战略思想的日军高级将领,所以,他能够看到苏俄两个五年计划后,其国力的日益增强,而亦正因如此,才使得石原意识到“日本与苏俄的远东军备对比中,日本与其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其主张从中国撤兵,进一步增加强关东军的力量并加快军备建设,同时全力实施所谓的“满洲经营”,以加强“北进”的实力,并进而奠定“最终决战”的战略基础,因此,这也就有了石原莞尔主持起草的一系列对苏备战计划和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但在此之前,石原的方针只是起指导作用,作为整个方针的起草与制定者,他既无法左右关东军的军备,又无法主掌伪满的工业建设,尽管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伪满的建设,但实际上影响并不大,而现在石原莞尔主持关东军的直接结果就是……”
“就是他能够主持伪满的全部工业经营,并按其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快伪满的工业建设,比如实现其计划中的在……嗯,应该是民国30年伪满的工业体制达到最小限度的战时生产能力,也就是钢铁1000万吨,汽车三万辆、特别是飞机和战国的年产量均达到3000架、3000辆的生产水平……”
在杨永泰复述着“伪满第二个五年产业计划”时,杨杰却皱眉说道。
“如果说这个建设计划成功的话,日本的肌肉自然也就结实了,这无疑会增强未来我军反攻的难度!”
作为军人,他必须从军事上考虑问题,如果石原莞尔的计划得已实现的话,未来华北集团军群将不得不与一与用战车、飞机武装起来的关东军进行作战。
“这是不利的一面,同样还有有利的一面!”
将视线投向主任,李璜没有继续说下去。“有利的一面方,应该是在石原看来,在对华战略上,日本应该力主“日华亲善”政策,尽可能的修复对华关系,而另一方在,在所有的工业建设计划完成之前,日本绝对不可能进行战争,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应该说……嗯,北线无战事吧!”
北线确实无战事,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可能有放弃对战争的准备,或者说,一场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实际上从停战那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邯彰军看似进行了裁军,但是部队的战斗力反而因重火力提升进一步增强了。
而这场军备竞赛绝不会仅仅止步于此,按照参谋部的计划,在未来的几年中,华北集团军群将会成为一支完全机械化的、实施大纵深作战的机械化兵团,而这正是为了应对日本的军备建设。
想到中国与日本的军备竞赛,管明棠的心底略叹口气,看似的良机,在走了一圈之后,又绕了回来。
“主任,在我们盯着日本人的时候,日本人也在盯着我们,我们进行军备建设的时候,日本也要进行军备建设,所以,我认为,既然石原出任了关东军参谋长,伪满的第二个五年产业建设,不可能像第一个那样,除去煤铁基本达标外,其它皆未达成计划,因此,伪满作为战争大本营的完成,是极有可能的,而随着备战计划的完成或者接近完成,这时,日本会把视线投向何处?我想这才是我们需要认真的考虑的问题……”
提及日本未来的视线,李璜的刻意朝管明棠看了一眼,不过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在他的心里一个压抑很长时间的计划,已经慢慢的形成了,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国家的名义”。
“北进、南进,在日本内部早就形成了两大集团,无论是北进也好、南进也罢,或者南北并进,中国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绕不开啊!
感叹之余,管明棠的神情已经不像初时那般激动了。
“无论是南是北,对于日本而言,中国都是心腹之患,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日本又岂会安心北进或南进?”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在未来的二战中,中国绝不可能仅只是参战国那么简单,中国很有可能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利益,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日本一脚踢开那扇大门!
“如果日本没有踢开或南或北的两扇大门,而是转向我们,我们又岂能……”“所以,我们才要千方百计的促成日本把目标从中国转向他处!”
“如何调整日本人的视线?”
李璜的建议,让杨杰的眉头微微一扬。
“必须不惜一切加强自身实力,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日本才不敢再次将入侵我国!”
“说了等于没说!”
哼一声,对李璜出尽了风头有些感冒的杨永泰说道。
“我们加强实力,就有可能导致日军对我们进一步警惕,从而专注于我国,而不敢北进或南进,如果不加强实力,我们又会再次成为其眼中的肥肉。”
“投机!”
吐出两个字,低头端着茶杯的管明棠略加思索后,才继续说道。
“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幼椿,你是想利用日本人骨子里的投机与冒险心理!更准确的来说,是赌徒心理!”
日本的赌徒心理,这是后世人们对日本战略方针的总结,日本的民族特性使得他们长于细节,而短于整体,即便是偶尔出现一两个战略“天才”,但其民族性中的赌徒心理,却又构成了战略的核心,而这恰恰又是各国战略政策中所需要避免。但日本的民族性,却使得赌性成为了战略的根本。
“没错!”
见自己的想法被主任猜到之后,李璜笑着说道。
“一但欧洲爆发大战,那么欧洲各国必将为欧战所吸引,而这时,整个南洋都将呈现力量真空,就等于把一盘肥肉摆到了日本面前,以日本的投机冒险之心,其岂会错过这一夺取南洋石油、橡胶、稀有矿产资源的天赐良机?”
“上一次大战,日本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
“实力!上一次大战时,日本自感实力过于弱小,且日本的资源压力并未像现在这么紧张的,亦正因如此,日本才不可能错过这一天赐良机,但是……”
放下手中的茶杯,在回答杨永泰的问题时,管明棠盯视着李璜,慢吞吞的说道。
“只要日本控制东北一天,中日就必然爆发战争,所以,在没有解决中国的问题前,日本就不可能南下!”
在另一个时空中,日本的南下正是因为深陷对华战争的泥潭,空前的资源压力、美国的禁运,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日本的南下,但在这个时空中呢?
这些压力却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还有可能南下吗?
“所以……”
迎着主任投来的视线,李璜的声音变得坚毅起来。
“我们才要给他们创造机会!”
第二百九十八章背负恶名
天气如昨日清晨一样,寒风凛冽,积雪覆盖在屋顶和光秃的树干上,晶莹透明。这更显得北平冬日的静谧,偌大的北平城被风雪覆盖,鸽哨声空空荡荡的回响。北平,这座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在清晨时分已经初显了它的繁华,在声声入耳的鸽哨声中,摊贩们的吆喝声响地卢来,而高大巍峨的城墙上,半年前再次升起的国旗迎着风飘荡着。
在顺承郡王府内。这一天凌晨6点,这座王府的主人,仍是没有一丝睡意,一夜未能入睡的管明棠,又一次披上了大衣走出了卧室,来到了院子里。
在7年前,这座王府的主人也是像现在这样,彻底不眠,彻夜的舞会通霄达旦的举行着,不论时局多么紧张、不论敌寇如何叩边,都不会影响到这里的舞会,那节奏欢乐的乐声总是在王府的上空回荡着,但是这一切,在六年前都结束了,而现在,这座王府的新主人,对于舞会全没有任何兴趣,对于他来说,每天,总有各种各样的事物牵绊着他,以至于,他根本就无暇享受生活的乐趣。
至多,只是欣赏着唱片机里播放的曲子,一边看书,一边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对于他管明棠而言,这已经是一种放松了,或者,偶尔的他对漂亮的女秘书打趣一二,但也仅限于此,更多的时候,他会和军队的将军或者公署的官员们一同,就一件件看似紧迫的事情进行商讨。
或许,对于管明棠来说,他不断的把专业的事情教给专业的人去办,以让自己更放松一点,但他依然需要掌握大至的方向,尤其是一些重大事物,仍然需要他做最终的决定,毕竟,他才是华北三省真正的最高权力拥有者。
来到院子里,那凌晨时分的寒风让管明棠的身体不禁打个寒噤。凌晨时分的院子里显得极为寂静,在这亭谢坊廊间漫步着。室外的新鲜空气使得管明棠精神一振,他的目光注视着凌晨时分的淡去的幕色,良久之后,才长叹一口气。
“那我们就给他们创造机会!”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其背后又是什么呢?
想到背后的需要做出的工作,管明棠的心底不禁有些紧张起来,如果自己真的那么做的话,又会成为什么呢?加入青年党……他的思绪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昨天晚上,李璜的一个个建议。
“加入青年党!”
“制造南北分裂的假相!”
“让局势紧张起来!”
“同日本缓和关系!”
“必要时甚至可以……”
想到这里,管明棠的脸上浮现出了苦笑,他的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了《布列斯特条约》,在签定《布列斯特条约》时,列宁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是犹豫不决,还是?
这一切都是未知的,但管明棠却知道,如果自己真的同意李璜的建议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至少在国民的眼中,自己会变成汉奸,一个正宗的汉奸。
“必要时甚至可以有条件接受满洲国作为让步,从而令日本放心北进或者南进!”
这正是李璜提出的建议,而他所有的建议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为日本创造北进或者南进创造机会i
“加入青年党,是为了引发南北矛盾,进而制造出南北决裂的假相,在决裂后,华北三省将会同中央形成对峙,而在与中央对峙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同日本缓和关系,在日本看来,届时的缓和,将是为使我军腾出手来,在必要时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
“自民国以来,日本最为恐惧者,正是我国的统一,因此,在“二次北伐”前,中央即预见日本的干涉,为此在“济南事变”后,我方才要求总司令按计划行事,北伐部队绕过济南,宁可牺牲济南,亦不可让日本达成战略上的胜利阻止我国的统一,事实证明,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作为决策者,必须首先考虑如何能够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而非感情用事!”
“就现在的国际局势来看,未来欧洲爆发大战的机率超过七成,如果能够促成日军北进或者南进,甚至南北并进,对我国而言无论如何,都是极为有利的。”
“若日军北进,我国可以整顿兵力,在苏日决战时,配合苏方,对东北实施反攻!”
“若日军南进,我国亦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在英美法各国的邀请下进入南洋,进而谋略南洋!”
从中午直至夜晚,几人在那里不断的争论着、讨论着,到最后,问题的核心不再是石原莞尔的建设,而是中国如何“火中取粟”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而“火中取粟”的中心,却是建立在日军的北进与南进之上,相比于他们的推测,深知历史的管明棠却知道,再过7个月,随着德国对波兰的入侵,二战即随之爆发,明年,作为欧洲强国的法国就会在德国的进攻下灭国,德国和它的盟友将会占领或者控制整个西欧,在欧洲大陆只有剩下一个苏俄,一年后,德国对苏俄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
在另一个时空中,日本并没有配合德国对苏联实施进攻,如果在这个时空中,日本能够配合德国的话,那结果会是怎么呢?
相比于另一个时空,也许,经过石原莞尔在东北实施的三年建设,日本的实力更强大,如果关东军完成了武器的换装并装备几千辆战车的话,也许他们真的会试上一试。
更重要的时,中日的停战,导致苏联对日本作出了很多让步,在历史上,苏联人在张鼓峰日军打了一仗,但在这个时空,苏联却在张鼓峰问题上作出了让步,如果今年的诺门坎再次让步的话……
可以想象的是,苏联的步步退让只会激起关东军中层军官的贪婪之心,他们会视退让为妥协。假如这种情况持续到41年,面对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关东军中渴望着战争的“石原们”会不会采取行动呢?
如果这一切都成为现实的话,望着这凌晨时发白的天空,管明棠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期待,到那时,陷入东西两线作战中的苏联还有可能击退德国的入侵吗?
那个占据着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百年来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国家,也许将因此成为历史的名词!
有可能吗?
面对日军的进攻,苏联就不可能再像另一个时空中抽出大量军力投入苏德战场,将安全的远东作为征兵地和新兵训练营,那时,安全的乌拉尔以东就不再安全,不可能做为苏联的大后方。就算日本不能像德军那样迅速击垮苏军,但也能大量拖住苏军的力量。苏联也不能集中力量投入对德作战,更不可源源不断的将远东部队调往欧洲,苏联就极有可能被德军闪也攻势击垮。
如果苏联在西线一旦溃败的话,那么大局……
“苏联将受到德军和日军的两面夹击后果很难预料………”
这是后世军事专家们的普遍观点,在另一个时空中这一切只是假设,但在这个时空中,却是一种可能,而唯一的前提就是,如何让日本安心的北进!
所以,这才有了李璜的建议!
“不惜代价的安抚日本,必要时甚至……甚至可以有条件接受满洲国作为让步,从而令日本放心北进或者南进!”
李璜的建议再一次于管明棠的耳边浮现着,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管明棠注意到他的声音在微微的颤抖着。有条件接受满洲国!有比这更卖国的条件吗?“但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有比《布列斯特条约》更卖国的条约吗?但,却又有比其更赋远见的“卖国条约”吗?”
李璜那有些激动的话声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是的,没有了!
蒋介石是如何说服大本营以及党内的人接受停战的?除去实力的差距,不同样也援引了《布列斯特条约》的成功吗?
自己为什么支持停战?
不也正是看到暂时的停战更符合中国的利益吗?不也是看到了,中国可以利用未来国际时局的变化,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吗?
想到这,管明棠不禁朝着自己的左胸前摸去,尽管隔着厚厚的冬衣根本摸不到伤痕,但他却知道,自己之所以冒着死的风险,精心设计了那一枪,不也正是为了……
为了未来,为了给中国创造一种可能,创造一种未来!
那时,自己所希望创造的,仅只是一个更有利的未来……而现在,一个前所未来的未来,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为什么自己会犹豫呢?
想到这里,管明棠默默的踱着步子,空中那悠扬的鸽哨声不时的传到耳间,却只让他更加的心烦意乱。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的话……那就再也没有了!如果抓住这个机会,不仅可以收复东北,甚至还可以外蒙、外兴安岭、西伯利亚、甚至……诸如此类的念头不断的在管明棠的脑海中翻腾着。
“但是……”
抬起头,望着在空中过飞的鸽群,管明棠忍不住长叹一声。
“你,真的能承受身为汉奸的压力吗?”
想到“汉奸”一词,管明棠的心情不禁再次沉重起来,视线忍不住投向了远处,而心中的那个问题却依然在翻腾着
你真的能吗?
第二百九十九章属于战车的时代
东京。
二月末的东京艳阳高照,地上积的雪薄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