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二十章朱可夫的任务

1939年6月初,苏联,白俄罗斯。

依如过去一样,在白俄罗斯军区明斯克城外的一处筑堡区域内,一场例行的司令部军事演习正在进行着。

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大将,正与几个助手在这片筑堡区域内进行明斯克地域实施首长一司令部演习。参加演习的有军区的骑兵兵团和几个坦克兵团的指挥员、参谋长和作战参谋人员。

此时这场例行的军事演习已经结束了结束,就在朱可夫准备前往位于明斯克的骑兵第3军司令部进行演习讲评时。突然,军区军事委员苏赛科夫打来了电话,通知朱可夫,刚才莫斯科电话通知,令他立即动身,明天向国防人民委员报到。

上级的命令高于一切,接到命令后,朱可夫立即通过此地的第一趟列车前往莫斯科,第二天清晨,朱可夫走进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的接待室。

在人民委员接待室,赫梅利尼茨基奉命接待了朱可夫,未等朱可夫坐下,赫梅利尼茨基便告诉朱夫,

“人民委员同志已在等我。”

赫梅利尼茨基又补充道。

“你进去吧,我马上去命令给你准备远行的行装。”

“什么远行?”

赫梅利尼茨基的话让朱可夫一愣,原本在来的时候,他还以为这只是一次例行的报告。

“进去吧,朱可夫同志,人民委员同志会告诉你一切的进门后,看到坐在宽大的办公室后的伏罗希洛夫同志,朱可夫轻击靴根以示敬礼。”

“人民委员同志,我已奉命到来,祝您健康。”

“你好,朱可夫同志!”

站起身,伏罗希洛夫向朱可夫问好后,径直对他说说:

“是这样,中国人突然侵犯我友邻蒙古的边界。根据l336年3月l2日的《苏蒙条约》,苏联政府有责任保卫蒙古不受任何外敌侵犯。这是入侵地区6月7日的局势图。”中国在进攻蒙古!人民委员的话让朱可夫一愣,为什么会是中国人呢?在疑惑间,朱可夫随着人民委员的脚步走近地图。

“在这一带,”

伏罗希洛夫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给朱可夫看,

“自中日停战后,中**队长时间的对蒙古边防人员进行小规模的挑衅性袭击,而在这一带,他们的达里冈爱地区的警卫部队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并袭击防卫苏赫巴托尔省以南的蒙古边防部队。”

“我认为,”

放下手中的指挥棒,伏罗希洛夫接着说道。

“苏赫巴托尔省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畜牧业最发达的省份,现在这里孕育着严重的军事冒险。无论如何,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你是否可以立即飞到那边去,而如果需要的话,把部队的指挥权接过来?”

“人民委员同志,我马上可以起飞。”

尽管心中存在着一些疑惑,但朱可夫还是立即作出的回答,

“非常好,”

伏罗希洛夫点点头说道,

“斯大林同志要求我们,必须迅速而有力的击败中国反动军阀部队,从而阻止其对蒙古,甚至对苏联的野心,通过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确保当我们同日本发生冲突时,中国人不敢发起新的进攻……”

“那么,我们的底线的是在什么地方呢?若是击败中**队的话,我们的底线是继续进攻,还是……”朱可夫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种有限的战争之中,需要有明确的“战役目标”,而这场战役的明确目标,显然并不汉仅只是击退中**队对蒙古的入侵略。

“我们的底线是……”

沉吟片刻,伏罗希洛夫元帅的话声微微一扬。

“像l929年,我们在中东铁路一样,通过军事上的行动,迫使中国的北方军阀认识到现实!如果需要进攻的话,可以进攻到这里……”手指上地图上的“张家口”,伏罗希洛夫看着朱可夫解怿道。

“当我们的军队打到这里的时候,是继续进攻,还是原地防御,这都需要莫斯科的直接命令,但在此之前,你拥有绝对的战场权力!”

“我明白了,人民委员同志!”

点点头,伏罗希洛夫从地图边走回到办公桌的后方,然晤他看着朱可夫说道。

“朱可夫同志,你乘坐的飞机l6点可准备好,在中央机场。你到斯莫罗基诺夫那儿去,在他那里你可以拿到必要的|才料,同时商量一下今后同总参谋部的联系问题。派给你几个专业军官,在飞机上等你。再见,祝你成功l”和国防人民委员分手后,朱可夫去到总参谋部,会见了代副总参谋长h?b?斯莫罗基诺夫,朱可夫以前在军事演习上曾见过他。在他的桌子上也摊着一张与国防人民委员那里同样的图。斯莫罗基诺夫看着进入办公室的的朱可夫说道。

“朱可夫同志,人民委员同志已经向你介绍了那里的情况,我这里也没有可补充的,因此我们只安排了一下今后的联系问题。”稍事安排之后,斯莫罗基诺夫又继续说道。“我请你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弄清当地的情况,然后,坦率地告诉我们你的意见,记住,尤其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当地的情况,他们的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侵略,要知道,中国和日本不一样,对于许多人蒙古人来说,日本人或许是入侵者,但蒙古人却早就习惯了中国人,尤其是许多农民,而且许多反革命分子,更是怀念过去的时代,你明白吗?你要弄清这一切!”

“是的,请您放心!”

说完以后,朱可夫便离开了总参谋部,而他也得到了他听需要的一切——总参谋部将支持他所需要的一切,这是来自于斯大林同志的直接命令。一个多小时后,朱可夫搭乘的仿带一3型客机的里2型飞机在中央机场起飞,向蒙古方向飞去,在飞机上,朱可夫不停的翻看着手中的资料,从资料上显示,入侵蒙古的是中国北方军阀部队。在离开国境以前,在国内停留的最后一站是赤塔。军区军事委员会邀请朱可夫一行去军区向他们介绍情况,驻蒙苏军直接受命于赤塔军区。在军区司令部朱可夫一行见到了军区司令员雅科夫列夫大将和加帕诺维奇中将。他们告诉了朱可夫最近的情况。

“现在最新的情况就是中**队的飞机已经开始深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追逐我们用于运输物资的汽车,从空中对它们进行扫射,或者使用火箭弹对发起攻击,现在他们的飞机活动范围包括从苏蒙边界直至苏赫巴托尔省,现在部队的物资运输很困难,我们不得不改为夜间运输物资,在白天将车队隐藏起来。”

这是一个极为恶劣的坏消息——中**队掌握了制空权1。

6月l5日晨,心情沉重的朱可夫到达苏赫巴托尔省的首府西乌尔特。在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他见到了军长费克连科、军政委尼基舍夫和参谋长库谢夫及其他人。

在汇报情况的时候,库谢夫急忙说明,对情况还没有进行充分地研究。从汇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军的领导并不了解真实情况。面对库谢夫的说明,朱可夫便直接问道。

“你是否认为可以从距战场l70公里以外的地方指挥部队。”库谢夫急忙回答道。“我们坐在这里,当然,是远了一点。可是,在发生冲突的地域我们在作战方面尚未做好准备。前面电话电报线路连一公里也没有敷设,也没有现成的指挥所和着陆场。”

“面对这种情况,准备怎么办呢?”

“我们准备派人去搞木料,然后着手构筑指挥所,在到处都是牧场的苏赫巴托尔省,想找到木料很不容易。”

很明显,军的领导人中,除了政委尼基舍夫以外,没有人到过发生冲突的地域。面对军指挥员对前线的不了解,朱可夫立即提出他的建议。

“我觉得军长立即到前边去,在那里仔细地研究一下情况。”

他的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库谢夫便说出了他的借口。

“朱可夫同志,现在你已到来了这里,莫斯科随时可能来电话找他,所以,我想也许应该让尼基舍夫同志和你一起去前线,您觉得的呢?”

一路上,政委详细地向朱可夫介绍了军里的情况、军的战斗力、司令部,以及一些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情况。尼基舍夫的干练给朱可夫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虽说他很年青,但却很称职,了解自己的部属,对他们的优缺点很清楚。

几个小时后,在到达前线之后,朱可夫通过对发生冲突地域内的地形的观察,与苏蒙军的指挥员、政工人员及参谋人员的谈话,使他对已发生的战事的性质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华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概念。另外,也发现了苏蒙军行动中的缺点,主要缺陷之一就是对华军缺之周密侦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华军的侦察机,每天都会出动数十架次,在对整个蒙古地区实施侦察。

“……所有的各种情况说明,这不是边境冲突,中国北方军阀并未放弃其侵略蒙古人民共和国疆土的企图,必须估计到,不久会发生大规模的行动。考虑了全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驻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第57特别军的兵力无力阻止日军的军事冒险,特别是如果敌人同时在其他地域和从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我军就更无能为力了。”

在做出这一结论之后,朱可夫返回指挥所,与军领导商讨之后,随后便发出了呈送国防人民委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简略地报告了苏蒙军队的行动计划。

“坚守苏赫巴托尔省地区,同时准备从纵深进行反突击……”

第三百二十一章变革

终于看清了这片边境草原美丽的处女地,这可能是中国少有的几片未经垦殖的草原了,尽管去年公署发布了草原禁垦令,从而赢得了蒙古牧民的支持,但许多草原依然被开垦了,那种垦殖的“疮疤”在空中看起来,是那般的刺目。

“蒙古大草原不同于其它地方,草地看似肥沃,可实际上,它的土层很薄,厚者不过六七寸、薄者不过三四寸,下面的都是沙子,一经开垦,那田实际上就是肥寡地贫的沙田,被草原上的风一吹,土吹走了,沙子就冒了出来,然后就出现了沙漠,而在这里有一种沙田,田里面都是石子,这些田非常肥沃,每年只要播种,根本就不要施肥拔草,同时也不要灌水,所以也不怕旱,差不多每年都可丰收。据说田里的石子是防备水份的迅速蒸发,同时更防止泥土被风吹散。不过那些石子,每六十年要加一次,因为经过六十年,石子逐渐的稀少了。所以那边有句俗话说:“父亲苦煞,儿子富煞,孙子穷煞”,……”

向战友说道着草原的故事,眼前这美丽的草原美得让李裕民几乎窒息,美得让他不忍再往前踏进一步,眼前是一大片人迹未至、方圆几十里的碧绿大盆地。盆地的东方是重重叠叠,一层一波的山浪。盆地的北西南三面,是浅碟状的宽广大缓坡,从三面的山梁缓缓而下。草坡像是被腾格里修剪过的草毯,整齐的草毯上还有一条条一片片蓝色、白色、黄色、粉色的山花图案,色条之间散点着其它各色野花,将大片色块色条,衔接过渡得浑然天成。

在盆地间,上百辆卡车正在展开,李裕民朝着空中的那艘庞大的飞艇看去,庞大的飞机与这漂亮的草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明与原始的对比是如此的鲜明。

飞艇,这艘艇身标注着“天眼”的大型飞艇,是北方航空通过技术交换,从德国获得的“兴登堡号”飞艇的技术图纸,借鉴“兴登堡号”飞艇建造的巨型飞艇,不过与“兴登堡号”那艘堪比毫华游艇的飞艇不同,这艘飞机却是一艘用途极为特殊的飞艇,表面上,它是属于航空队,但实际上其却又接受军事情报处的管理。

在飞艇的前后两个舱室,分别有着各自的用途,在尾舱下方的大型整流罩内,装有一部“雷达”,实际上,这正是它最初的用途“提供空中雷达预警”,根据雷达的使用经验,防空司令部进行认真分析之后,认为将雷达装上飞机布置于天空,其将最大限度的减少盲区的存在,装雷达装在飞机上?这对于北方公司而言无疑于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尽管通过多次试验,物理研究所成功的将雷达小型化,并布置于“y2”运输机上,但数十公里的有效预警距离,并不能满足战场上的需要。

更远的预警距离需要更大的雷达,而大型雷达则需要大型飞机,但装数十吨重的雷达装在飞机上,显然不太现实,最终北方航空选择了飞艇,相比于飞机,飞艇的体积更为庞大,而且滞空时间可以长达数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为了解决大型飞艇的技术问题,航空研究所选择了同德国进行合作,从而制造了这艘“………a型飞艇”。

在其成功试飞后,军事情报处亦看到了飞艇的潜力,面对加装雷达后剩余的十数吨“有效吨位”,军事情报外选择在驾驶舱后方的前舱设置“电子侦听站”,用于对战场电子信号进行侦测,不仅可对敌军指挥所位置进行侦测,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截获更多的战场上信息,对其进行破解,从而有效的掌握其动向,如有必要的话,亦可实施定向的电子强波干扰,以压制对方的通讯——这一技术,山东攻势时曾进行过试验。

这是“天眼”第一次飞离邯彰,表面上“天眼”不过只是一艘飞艇,但实际上,配置部队却高达近三千人,无论是它的指挥官,亦或是士兵,或许全感慨于这支部队即便是一个一等兵也是中学生,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站部队。

在浮空基地开始设立的同时,飞艇已经缓缓的升至千米高空,艇内的设备操作人员亦开始对各类电子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而在盆内地,一条简易的野战跑道上,四架“y一2”运输机及十二架战斗机停于跑道边,这些战斗机是飞艇的保护部队,至于那四架运输机则是电子干扰机,它们可以在战场上,针对敌军的电台波断实施强波断干扰。

“哒……”

几乎是在电台刚一调至对应的波断——前线电台部队测得的苏军通讯波断内,自动收报机便立即响了起来,指宽的电报条文随之吐出,这些电报条文都是经过加密的,在电报接收的同时,一名军官走到收报机前,他拿着电报条文,仔细看了一下,在确定是苏军一级军事密电的规则后,立即对旁机命令道。

“立即将电报进行双重加密,发往“黑室”。”

黑室是调查局与军事情报处共享的“无线电活动中心”的别称,那里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苏军的电报加以破译,再由参谋部针对这一情报作出相应的反应,在“夏季攻势”时,通过对日军密电的破译,六战区参谋部对日军情报的掌握,甚至不逊于北平的日军司令部。

在战争中,情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战役的胜负,而无论敌我双方参谋人员在制定计划时,无不是根据业已掌握的情报,有针对性的制定并修整着计划,当华北集群与苏蒙军的视线都盯上达里冈爱的时候,远在北平城内铁狮子胡同的作战地图室内,一个大型沙盘上,却清楚的标注着一面又一面红色或蓝色的旗帜。

“目前,集结于达里冈爱地区的苏军为第57特别军,即驻蒙苏军,其主力经数次增援后,为第57、第82以及第152步兵师,配属炮兵第185团……”

“受限于交通原因,苏蒙军动用超过3000辆卡车,日夜不停的向前线地区运输各种战争物资,尽管航空队攻击机部队已尽最大努力攻击其运输部队,但苏蒙军仍然采用昼伏夜出的方式,将超过一万吨军需物资运往前线,目前可以预见是,随着朱可夫抵达前线后,苏蒙军将编成一支具有**作战职能的多兵种混成集团,预计苏蒙军在未来四个月内兵力将达到十万人以上……”

在参谋官们提及朱可夫时,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跳,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偏差,在停战后,面对日本的挑衅,苏联主动在边界问题上作出了让步,而在达里冈爱问题上,他们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解决——战争。

但,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与另一个时空的诺门坎一样,那但大名鼎鼎的朱可夫依然成为了苏蒙军的指挥,现在的苏军经过数年的大清洗之后,优秀的职业军官几乎被清洗而空,正是战斗力最为低下的时期,这意味着,至少在中高层的战役指挥能力上,苏军与华北集群是半斤八两的水平,谁也不比谁强多少,至于朱可夫,嗯,自己还有……将视线投向杨杰,“耿光,你觉得呢?现在,我们是应该主动出击,还是……”

不待管明棠把话说完,杨杰的眉头一扬,吐出一句话。

“等下去!”

等下去!

等苏联进一步增兵!

这是杨杰制定的计划。

“根据我们破译的苏方电报,朱可夫在抵达前线当天,发往莫斯科的电报中,不仅指出了他的基本战术,同样也提出他的要求——增援更多的部队、飞机以及战车,在朱可夫看来辽阔的蒙古大草原,或许是最适合战车的天然战场,这一点,我们能看到,朱可夫自然也能看到……”

站在沙盘地图,杨杰指着沙盘上的ll面旗帜说道。

“目前,我们在前沿布置了4个师,包括一个装甲师,而后方预备队有3个步兵师、三个装甲旅,在兵力以及装甲力量上,我军占有绝对优势,且又拥有制空权,可以预见的一点是,出于谨慎,在增援兵力未到达到前,朱可夫绝不会冒险对我军纵深实施进攻,而现在若是我军主动进攻的话,那么根本无法对苏蒙形成致命性的打击,这无疑违背了我军的战役目标,再则,现在苏蒙军所有的军需物资都需要经由上千公里简易公路运往前线,三倍于我军补给线距离,如此远距离的公路后勤保障,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苏蒙军集结兵力越多,后勤压力欲大,因此,我认为,相比于仓促实施进攻,拉长我军后勤保障线,应该等待苏蒙军进一步加强兵力,最好……”

话声稍微一沉,杨杰的脸上挤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把战事拖至冬天,届时,天气将是苏蒙军最大的敌人,而我工程兵部队亦需要4至5个月的时间,用于修建战时铁路,所以,现在应将战斗控制在前线局势试探性冲突的范围内……”(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斯大林的忧虑

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都仰慕着莫斯科,千万人的眼睛都注视着莫斯科。莫斯科已建设成一座壮丽、雄伟市,它在世界所有的首都中是辉煌的榜样。苏联人民为了剑造更美满、幸福的生活,正以巨大的热情和剑造性的劳动,继续建设着这座“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首都”。

在莫斯科的每个角落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日夜不停的在进行着紧张的劳动,各种各样的机器在地上、地下施展着它们的威力。莫斯科在向天空、地下,向四面八方迅速伸展着。旧日弯曲狭窄的街道,已开辟成宽阔平坦的大道了;街道上成排前进的汽车,像一条流不完的河水;富丽堂皇的地下铁道,连接着首都中心和市郊的交通干线;修建的运河沟通了莫斯科河和伏尔加河,使莫斯科成为直通五个大海的港口。莫斯科的市区向四周扩展着,旧日空旷的郊区,出现了许多宽阔漂亮的街道,两旁矗立着高大美丽的楼房。设备完善的新住宅、学校、剧院、运动场、俱乐部……

总之,当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崩溃的时候,苏联正在崛起着,而作为苏联的首都,莫斯科的环境也在不断美化着,许多新修的林荫大道、沿街花园、公园、草地、树丛、喷泉、雕塑,使莫斯科变成一座绿化的、美丽的、有艺术风味的大城市。

初夏的莫斯科尽显着夏日的美丽,正像这个日益强大的、充满希望的国家一样,莫斯科的街道上的行人们的脸上带着开朗的笑容,至于《真理报》上报道的,发生在另一个红色“国家”蒙古的边界冲突,似乎并不怎么引人注意,很少会有人关心那些,对于这个“生机勃勃”的国家的首都的人们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恐怕还是面包的供应、皮鞋服装的供应等等这些相对实际的问题——当然,这一切都不为人知的。

这一天早晨,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苏联各民族的慈父——斯大林同志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每一天,他都需要批阅大量的文件,而他他又是一个事无巨细样样过问的人,从处决指示到某一栋象征“苏联伟大”的建筑,再到某一座大型工厂的建设,甚至就连农村的征粮问题,他都需要过去,所以每天总觉得时间紧迫。

墙上的挂钟敲了一下,斯大林把几份电文匆匆刨览一遍。开始仔细阅读来自第l集团军司令朱可夫的报告,此时他的心情并没有因为电报的那不显山露水的数字而好转,他的神情反倒是更凝重了起来。

“我们的飞机的性能,完全不能够与中国飞机相比,每天当飞机出动的时候,空军师长就已经在击落表上将所有派出的飞机于昨晚写好了——全部被击落了,昨天,巴音诺颜机场遭到中国远程轰炸机的轰炸,上百架/i0飞机被击毁了……”

这是朱可夫的电报内容,不过,在电报中,他并没有表露其它的言辞,只是要求更多的飞机、更多的坦克、更多的火炮,当然还有更多的兵力与物资,这一切,都是他可以给予他的,但是,但是从电报中的文字,斯大林可以猜到一点——轰炸将会影响到军队的士气。

“sb一2型快速轰炸对中国空军前进机场实施轰炸,据信炸毁了35架中国战斗机,并炸毁一座大型油库及弹药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