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助的主动让步,让菲利普?约翰森的眼前一亮,现在的定单对于波音公司而言,确实非常重要,但是有限的定单却又令公司无法扩大生产,从而影响到公司的产量,同时未来定单的不确定,使得公司亦不敢扩大生产,正是这一系列的限制因素影响到了公司的生产,延长交货期确实对公司更为有利。
“10%i。”
“7。5%i。”
简单的对话之后,菲利普?约翰森先是沉默片刻,然后看着王助用一种颇为无奈的口气说道。
“王,如果换做任何其它人,他们购买299至少需要30万美元,而且永远不可能获得299的图纸以及特许生产权,但是……”
脸上露出些笑容,站起来的菲利普?约翰森主动向王助伸出了右手。
“你和他们不同,你是真正的波音之父,我想,面对你的时候,波音是可以作出适当的让步的!如你所愿!我的朋友!我想,现在,我们可以签约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空军的未来
“去年的元旦,我在西雅图同菲利普?约翰森签订了引进波音299h的合同!”
在汽车朝着北方航空工业的厂区驶去的路上,王助看着身边的学生说道,现在,已经过去一年零6个月了,而他今天之所以来到这里,却是为了参加第一批国产化的波音299h的交付仪式。
国产化的波音299h的交付对于中国航空而言,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它的交付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了生产大型飞机的能力,在获得其经验一,未来完全可以研制出更先进,更大的远程轰炸机。
“到今天一共18个月,18个月,北方造出了第一批波音299!”
“老师,实际上10个月前,公司就利用美国进口部件制造了第一架波音299!”
“不,那只是组装罢了,和过去我们组装飞机差不多,现在交付的轰炸机,却是全是由中国制造的!所有的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的,从发动机,到飞机的机体,包括制造机体的材料。”
此时,王助整个人不禁显得有些激动,现在,对于中国飞机设计师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时代,与二十几年前,他回国后只能利用造船设备制造飞机不同,现在中国已经兴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飞机制造厂,在南方有规模相当庞大、拥有大量现代化设备的中央飞机制造厂,而在北方则有北方航空工业,他们不仅拥有多座现代化大型工厂,而且还制造出了世界上性能最为杰出的战斗机,以及航程最远的双引擎轰炸机。
而现在,他们又引进美国技术,制造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促成一种变革——中国正一步步的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航空工业强国,至少现在已经踏上了这个征程。
一走进跨度极大的平顶装配厂房,王助便闻到扑面而来的那股熟悉的暖哄哄的机油、松香、香蕉水混合的气味,听到车床的嗡嗡声、铣床的哗哗声和铆钉枪特有的“卟——啪”声,王助整个人不由的都兴奋起来,仿佛每一个毛孔都渗透出活力。在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型足球场大的厂房里,一溜儿放了二十架波音……不,它也不是“空中堡垒”,而是“h…3”型战略轰炸机的机体。由万吨的水压机压制的飞机大梁,龙门刨和龙门铣把它们加工成图纸上绘出的样子,然后经由铁路用平板车运至工厂。
在这间厂房之中,数以千计的工人们再用螺栓和铆钉在大梁上搭起框架,在框架中排满电线,钢索、机械传动系统和电力系统。然后,安装首炮塔、中央炮塔和下炮塔,在炸弹舱里装上挂架,在驾驶舱里装上无线电台和数不清的仪表。
最终大部分安装好的机体被拖到眼前的这座装配厂房里,工人们对接上水平尾翼和机冀,再安装发动机和三个起落架。板金工在桁架上把亮闪闪的铝蒙皮铆在机身上,安装钳工把一个个部件装配起来,检验员不停地检查着部件的安装质量。
他们如一勤奋的工蚁一般默默地干活,有时偶然商量一下,或者叫来工长和技正,象—群工蚁似的围绕着眼前这只硕大无朋的飞鸟,只不过不是为了啃食,而是为了用数以万计的零件将其构成这只飞鸟。
待飞机装配好之后,一辆拖车把它拖出装配厂房,拖至厂房外的停机场上,加油车、测试车和其他各种车辆围着h…3轰炸机。随后发动机开始试车,四台发动机的轰鸣着运转时,只震得地面发抖,发动机试车完毕后,拖车又把飞机拖上滑行道,装配车间外面就是试飞场。
到了这个时候,公司的试飞员也就过来了,他们自己先里里外外查看一遍新飞机,然后向公司的工程师们和技术主管们招招手,就钻入机身。新飞机在滑行道上开几个来回,试试仪器仪表和操纵系统,就滑上主跑道,试飞员一加油门,拉起襟翼,巨大的的远程轰炸机便腾空而起。
在大约三千米的高度上,这架轰炸机以三百公里的时速在空中飞一个椭圆,然后在人们的注视中作几个简单的规避机动,而在这个时候,地面上的人们无不是紧张非常。
“禹朋,这次“h3”的引进,之所以能这么顺利,这可是您的功劳啊!”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王士倬看着身边的王助,用颇为感慨的语气说道,尽管他们设计出了最好的战斗机、最好的双引擎轰炸机,但是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师,王士倬却清楚的知道,在此之前,北方航空工业根本就不具备设计远程重型轰炸机的能力,原因非常简单——四发重型轰炸机,并非只是简单的增加两台发动机、扩大机体那么简单,它的设计与制造对于北方航空工业而言,都是陌生的,有着太多的技术问题需要克服,同时亦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也正因如此,航研所才会制定通过技术引进,首先解决“有”的问题,然后再通过技术吸收,从而完成技术转化,并最终设计出符合中国需要的远程重型轰炸机。
“王所长,我有什么好谢的,不过只是露个脸罢了,至于其它……还是靠你们自己,才造出了它!”
望着空加的那架闪烁着银光的“h…3”,王助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憧憬之色,看着一旁的十几名来自美国的技术人员,他便开口询问道。
“h3是完全按照美方的标准制造的?”
“完全按照美方标准制造!”
不过随后王士倬又特意补充道。
“因为299h的油箱并不是自封闭油箱的关系,因此,我们重新设计了它的油箱……”
在民国29年,并不是所有的飞机都采用了自封闭油箱,无论是波音299亦或是b17,都没有自封闭油箱,但对于航空队而言,这却是不可接受的,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们就曾对美国制造的波音299h进行过相应的改造。
“按照下一步计划,除去对其武器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我国的军规之外,同时还将会对其材料进行改造,毕竟,美国的材料标准与我国不同的,不过,我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完成改造之后,它的载弹量应该会进一步增加,因为自重会减轻许多,到时,他会飞的更快、载弹更多,而且能飞更远,毕竟……”
虽说王士倬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王助还是听出了他的话外音,相比于“yh…1”远程轰炸机,h…3轰炸机或许有载弹量上的优势,但是却没有航程与速度优势,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直到现在航空队才会只下达30架轰炸机的定单,相比之下,反倒是……想到这,王助的视线不由的朝着一旁的空军司令周至柔看去,相比之下,南京方面更希望得到这种远程轰炸机。
“嘉扬,它的航程是多远?”
乘机从南京赶来参加“h…3”试飞的周至柔双眼盯着空中的轰炸机,目光中流露出的尽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贪婪”,以至于在和陈家騄这位航空队司令官说话时,语气中更满嫉妒之意。
虽说现在的中央空军已经远非昔日阿蒙,除去2100余架苏式战斗机、轰炸机之外,还拥有百余架“鹰战”,而且中央飞机制造厂,亦开始制造鹰战能及鹫式攻击机,在去年获知华北航空队从美国进口了波音299h之后,作为空军司令的他,便盯上了这种性能极为先进的远程轰炸机,
“回周长官,戴弹1814公斤时,最大航程为4000公里!”
在回答周至柔的问题时,陈家騄的神情显得很是自然,或许对于南京而言,h3可谓是吸引力十足,但是对于航空队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却是一种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的轰炸机,至于h…3,对航空队来说,只不过是过渡型号罢了。
“4000公里……”
载弹近两吨的情况下,能飞行四千公里!在这一瞬间,周至柔颇为心动的继续询问道。
“那么,它的出厂价是多少?公司今年可以制造多少架?”
一一回答着周至柔的问题时,飞机降落后,随后试飞员要填满厚达一尺的各种表格,虽为试飞不过只是刚刚开始,但所有人都知道,实际上,这场试飞已经标志着h…3轰炸机的制造已经完成了,晚上,公司的技工们紧张地在新飞机上进行各种调试,拆卸、安装,更换零件。
而在这个时候,在邯郸市内的国民饭店内,虽时近午夜,周至柔却依然兴致勃勃的同参谋长王叔铭在那里谈论“h…3”。
“太贵了,一架h…3要差不多80万,若是的采购100架,至少需要一万万元,实在是……太贵了!够买几百架战斗机的了!”
“但是,司令,咱们确实需要重型轰炸机!”
王叔铭郑重其事的看着司令说道。
现在,或入场中央空军拥有近四千架飞机,在数量上远远领先于华北空军,甚至超过日本空军,但是在质量上却无法与之相比,在抗战时期,中方曾向苏联提出希望获得100架重轰炸机,但亦未到位,最后只给了36架老式的tb3轰炸机,现在那36架tb3已经损毁了6架,剩余的飞机也只能作运输机使用,被用于训练空军突击总队,也就是空降兵。
“司令,没有重型轰炸机,咱们早晚非得被华北航空队甩在一旁,更何况,有了它,将来咱们就能直接从浙江起飞,轰炸日本本土,总之,司令,我觉得,咱们得想想办法!这轰炸机部队非得组建不可!”
对于组建重轰炸机部队的重要性,周至柔岂会不明白,但是钱……现在空军的经费并不宽裕啊!
“司令,要不,咱们看看回南京后,在委员长那边,看看能不能做点文章?”
第三百八十四章勃洛姆堡的军教团
1940年4月,一艘从荷兰驶出的万吨邮轮均速在南中国海航行着,在南中国海明媚的阳光中,一名穿着西装的老者在夫人的陪同下,享受着南海的阳光,在邮轮上的许多乘客的眼中,这对老夫少妻除去气质不同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值得注意的地方,但若是有一名英国情报机关的官员在此的话,或许会惊讶的张大嘴巴。
这位头发灰白的老者,就是有着“不爱权力爱美人”之称的维尔纳?冯?勃洛姆堡——曾经的德国国防部、武装部队总司令,这位因“娶了一个婊子”而被军官团抛的元帅,在享受着南海的阳光时,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激动。
“爱娃,我们快到了!”
快到了!
很快就要到中国了!
因为这场婚姻遭到军官团排斥的勃洛姆堡,没想到他的复出会与遥远的东方有关,他将成为新一任的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前往中国,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复出实际上是因两年前,中国击退日军之后,原本甚至准备牺牲中国以换取日本支持的希特勒,突然看到了中国的“战争潜力”,于是立即着手恢复、调整对华态度,而随着军事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将军的任期将致,而中国的价值日益突显,尤其是在中**队以劣势兵力击败了苏军之后,更是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军事价值”,使得希特勒不得不进一步考虑与中国的关系。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面对顾问团团长后继无人的现实——新任的团长级别够高、奖历要厚,这意味着需要派出一名元帅或者上将前往中国,但端来数去,最终希特勒只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曾多次请求他,希望复出的人身上,也就是德国陆军元帅中唯一的“闲人”勃洛姆堡,于是乎,很自然的,在柏林的一番长谈之后,勃洛姆堡成为了新任的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而随行的亦是一批优秀的青年校官。
“我将在这里缔造一支现代国家的现代军队!”
此时的勃洛姆堡像是被囚禁于牢笼中的刚刚被释放出来的狮子一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从德国启程假道意大利,直到过去的旅途之中,他曾根据现有的资料对中**队进行了研究,这使得他意识到,他或许按照自己的设想,对中**队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改编。
作为国防军总司令,在主持国防军的建设与扩军期间,随着扩军的深入进行,勃洛姆堡开始着手进行对德国武装部队高层指挥系统的改造,在他看来现代战争指导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过去只由陆上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因此国防军需要有一个三军统合的领导体系,实际上就是要成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部,而不是三军各自为政,仅能进行表面上的松散合作。
但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触及类似空军总司令戈林这样的纳粹新贵的利益。在戈林看来,空军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筹码,削弱军种总司令的权威从而加强国防军高层的中央集权对他而言是无法容忍的。陆军方面的高层也对这样的改革有强烈的抵触,陆总和总参的老派将领们大多是“陆战制胜论”的坚定拥护者,他们表示如果爆发战争仅需陆军就可独自解决,勃洛姆堡的改革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多余的。
最终这些努力使得勃洛姆堡的改革因为重重阻挠而未能实施,而后来的婚姻丑闻更倒致了他的下台,由此他的改革亦随之中止,但是,现在,在中国他却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实现这一军事理念的机会,而且他相信,他的这一理念在中国不会受到任何阻力,因为,在中国无论是海军亦或是空军,都是陆军的附庸,而且那位委员长,亦肯定会支持他的这一决定,毕竟那位委员长是一个依靠军队的独裁者,他自然不会反对通过三军总司令部,如臂膀般的指挥全国的军队。
庐山海会寺宽敞的、斜斜的广地上,此时立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将校军官,在过去的两年间,庐山军官训练团并没有结束,反而进一步加强了,数月一期的对全国各地的军官进行轮训,而此时这些将校军官立正于骄阳之下,神情严肃的看着司令台。
从司令台上望下去,阳光下将校们的勋章、星粒、皮带、长靴、马刺在闪烁着金光,在过去的两年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商讨、妥协、强压,数量庞大的中**队,经过多次裁撤,已经从200多个师旅,改编成为106个师,相比于过去,裁撤后的中**队战斗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增强了,正一点点的完成着向国家军队的变革。
“这是我的宝贝、我的本钱呵!”
站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的受训军官,看似平静的蒋介石,内心却显得有些激荡不已,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这个国家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军队正在趋于统一,除去四大军阀所掌握的36个师之外,在过去的两年间,其它的部队已经完成了“中央化”,桂政、川政、滇政、晋政亦已经完全中央化,而桂、滇、晋部队,亦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中央化,除去形势特殊的华北之外,中国基本实现了军政上的统一,先总理的遗愿正在他蒋某人的手中一点点的变成现实,而且,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为他国所轻视的“举足轻重之国”。
若不然,德国又岂会派出他们有前任国防军总司令作为军事顾问团团长来到中国,协助中国进行军事建设,而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合作,将很有可能有彻底改变中**队的面貌,从而奠定中国成为军事强国的基础。
想到这里,蒋介石侧身面向身边的穿着德国国防军元帅服,手持元帅杖的勃洛姆堡,向台下的将校军官们介绍道。
“诸位,这位都是德**事顾问团的团长——前德意志第三帝国国防部长、国防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元帅!也将是本期军官训练团教育长,大家鼓掌欢迎……”
“这……”
在身边震耳欲聋的掌声中,韩小武几乎猛的一下睁大眼睛,被抽调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原本就在他的意料之外,而现在一名德军元帅成为他们的教育长,更是远远超出他的意料。
在掌声中,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只是轻轻的举起元帅杖,依如在德军中一样向台下黑压压的受训员军官轻轻还礼,虽说免不了致词一番,但是他的内心却显得有些激动,他知道,这将是他推动中国建立三军一体化的第一步,这些来将校军官,无不是来自中国各个部队的骨干军官,他的理念将会在这里影响到这些军官,进而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军事建设。
“……在现代战争之中,军种的概念日益模糊,现代战争指导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不仅要能运用陆军实施陆上作战,而且还需考虑空中和海上作战,战争不再是单方面的,而是立体的,从陆军延伸至空中,由空中扩大至海洋,在这种全方位的、立体的战争之中,应该如何进行作战,这恰恰是你们需要学习并且掌握的……”
在维尔纳?冯?勃洛姆堡致辞的时候,从翻译那里获知他的演讲内容时,蒋介石则示意记录员作好笔记,尽管在南京的时候,他就曾与勃洛姆堡进行过深谈,对于他的那个三军司令部的概念更是欣赏至极点,除去因为设立三军司令部符合战争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三军总司令的权力。
“……因此,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能够相互交流!”
面对中国的军事将领们,勃洛姆堡的神情显得极为自信,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在南京他接触过众多的军事将领,没有任何人反对他的观点,而之所以没有人反对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曾吃够了日本空军、海军的苦头,自然深知空军、海军与陆军配合作战的威力,远非陆军单打独斗所能相比,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前国防军总司令那赫赫的名头,更是让令众人根本就不敢加以反驳。
换句话来说,他相信自己的观点和理念,会在这个急欲成为军事强国的国家得到验证,对于勃洛姆堡而言,这将会是他在未来说服德国的同行们的一个依据,只有在这里证实了他的观点,才有可能让那些排斥他的军官团成员们,在未来采纳他的建议。
“全方位的、立体的,三军共同的……”
在勃洛姆堡的话语中,韩小武只觉得一个声音在他的脑海中回荡着,因为他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勃洛姆堡的理念与保定军事学院的理念是相同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看着台是侃侃而谈的勃洛姆堡,韩小武的心底到是对这次军官训练不再像最初那般抵触了,至少,这一次,这里不仅仅只是政治学习。
“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吧!”
第三百八十五章答案
在庐山传习学舍斜对面的大礼堂里,正在举行着一次参谋会议。而这场参谋会议的核心,正是刚刚结束的法国战役,对法国战役进行重新推演,这恰好是本期军官训练团与过去的不同之外,过去的军官训练团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与政治的“再回炉”,而这一期却更侧重于军事理论。
跨过那道树立着“军人魂“三个大字的小桥,拄着拐杖的蒋介石,已经先到达大礼堂。几乎是在他刚刚进入大礼堂的时候,他便听到充当参谋会议室的大礼堂内传来的一阵激烈的争执声。
听着争执声中交杂着有些愤怒的德语,原本满面春风的蒋介石突地敛起笑容,但身上的旧伤,却让他无法走快,只是拄着拐杖慢慢的走进大礼堂,在大礼堂内,受训的上百名将校军官,这会则泾渭分明的分成两批人马,他们正在那里争执着。
“愚蠢!愚蠢至极点!”
在一个声音传到蒋介石的耳边时,蒋介石看到其中一方的领头者,竟然只是一名小小的中校,那个中校面对着的却是一名将军,甚至还有几名德**事顾问团的顾问。
“他是华北集团军群**第九师二参韩小武!”
身边的随员见委员长盯着那个青年军官,连忙介绍道。
“……担心装甲师团消耗过大,就这样,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盟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英法盟军就是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按照报纸上的介绍,他们用十天的时间就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
此时,他们争执的仍然是整个法国战役期间,最饱受争议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显然韩小武的毫不客气,激起了众人的反对,甚至激起了顾问团中一些德国顾问的不满,他们显然不能接受韩小武,一个小小的中国中校的“轻视”。
“可以肯定的说一句,从那一刻起,德国就已经不可能再击败英国!”
在韩小武做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不单刚进门的蒋介石惊呆了,勃洛姆堡这位顾问团团长同样也惊呆了,而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