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伯惶恐的说道时叮惠明更是被这个消息惊的睁大眼睛。
“爷爷,这……”
下意识的叮惠明大声说道。
“这南京咋能派兵呢?这不是,这分明就是想逼管长官啊!”
几乎是下意识中叮惠明便选择站在北平的一边,之所以会这般选择,却是因为他的父亲曾是邯彰军的军官,自然的,对北平也就亲近许多。
“家里没什么事吧?”
相比于儿孙们的激动叮渭之反倒显得很是平静,他看着惶恐不安的长子问道。
“老家没什么事吧!”
“事,暂时还没有,只是,爹,您是知道的,庄子里的后生们有些不太服气,他们觉得的这南京,也太欺负人了。”
丁裕乡如实的说道,现在乡下老家可是闹翻了天。
“所以,我寻思着,先到城里和您老报个信,我看今看,咱家还是在城里过年吧,吧,免得在老家遭了兵灾……”
“知道了,和你娘讲一声,让王姐把宅子给你收拾一下!”
说着叮渭之摸了下丁惠明的脑袋,冲孙子说了声。
“惠明,你去写作业吧!”
“是,爷爷!”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但是丁惠明的脑子里却是嗡嗡作响,只想着一件事。
“要打仗了i要打仗了……可,为什么要和南京打……”
第四百三十八章学者之忧
在混饨、骚乱的梦境中,被一片耀眼的光芒惊醒睁开眼,满屋子白得透亮。太阳穴处跳动着,头疼欲裂。披衣趿鞋,推开窗户,啊,外面白茫茫一片,下了一夜雪。雪花还在无声无息地往屋檐上、树枝上、石头上堆积,愈来愈厚;原有的生硬的轮廓失去了,一切都显得柔和、静穆。
推开门,离开家的时候,傅斯年只感觉到一阵冬天的幽冷、清冽,他朝着离开他的家不远胡适的住处走去,今天之所以走过去,是因为清晨时分,在收音机中听到的新闻。不过是刚一进拿,胡适拿出他定的报纸,是一份《国民时报》,没有去看头版的广告,傅斯年直接翻到第二版,果然在其中看到了那个新闻,他读了一遍,问道。
“南京派兵了?;
胡适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嗯,派兵了,五个攻击军,十六个师云集在黄河、陇海一线,其中一些部队,更是进抵北平当局的辖境。;
正说话间,闻一多来了。苍白、消瘦,厚厚的近视眼镜片后面的双眼,似乎凹陷得更深了,两个肩膀耸得高高的,一件旧薄呢西装像挂在衣架子上,他人还没坐下来,便大声说道。
“你们听新闻……咳、咳……;
这时茶送上来了,友三把杯子端在手里,一阵剧烈的咳嗽使杯中的水都洒泼出来了。;听说……;
他掏出手帕擦去裤管上的茶水,
“华北集群,也准备把部队南调了?;
“虽说,还没有消息,但,嗯……;
胡适点点头,
“我想大体上,华北集群肯定会把南调的。;
“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现在国家才见着那么点希望,这边就要大打出手了,一定要去劝劝管长官,劝劝他…”,
又咳嗽了,又是一阵剧烈的打断了闻一多的话。
“友三,你,身体似乎不大好?去看过医生了吗?我认识一位医生,德国人,很有学问的……;
看到好友咳嗽的如此剧烈,傅斯年连忙关心地问道。
闻一多一边咳嗽一边点头,脸都涨红了。
“看……过了。看过了。医生说,肺病是毫无疑问的…”,
“啊,肺病?;
傅斯年一听便从椅子上直跳起来,
“那,你不能再这样拚命译书写文章了!这样下去会送命的!肺病,一定要静歇、补养,才能慢慢好起来。友三,这样,;
傅斯年走到他的面前,关切的说道。
“过一阵,正好学校让我去海南休假,那里空气好,而且天气不像北平这么凉,对肺病最是有益了……;
因为北方公司雇佣着大量外国人的关系,因此度假对于北方公司的职员而言早已成为习惯,而北方航运更是购进一艘邮轮,并开辟了天津至三亚的航线,并在三亚修建了热带度假村,不仅北方公司的职员从中受益,华北各高等学校的教授亦也能从中受益,每个月,华北的各所高等学校总会获得一定的名额,而傅斯年恰好这个月便获得了其中的名额,前往海南休假。现在见闻一多的身体如此,立即主动把名额让了出来,毕竟,在海南还有多座疗养院,正适合闻一多的这种情况。
“不,谢谢你,孟真,;
闻一多固执的摇摇头,看着好友说道。
“这个时候,我可不能去。我……你也知道的,若是不能阻止北平和南京,咱们中国可就完了。;
“友三,你别这么固执,这里不还有我们吗?;
“友三,孟真的提议,值得接受,;
胡适也在一旁说道,像是为了提醒好友似的,他又特意说道。
“有这么多朋友关心此事,你暂时先安心养病,再说了,现在汪先生已经代理行政院长,汪先生肯定会出面协调的。
”。
做为战前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之一,胡适始终如一的支持汪精卫,在他看来在中国没有比汪精卫更称职的政治家了,其它的政客大都是军人政客,而不像汪精卫般,几乎是一个政坛道德完人,既不贪财也不好色亦不恋权更不畏死。
这次汪精卫在关键时刻代理行政院长,在胡适看来,或许正是中央在困窘莫名的情况下,需要汪先生出面,以协调诸多事宜,从而和平解决北平与南京的分歧。作为汪精卫的支持者,胡适自然对汪精卫充满了信心。
“不,不,谢谢你们的好意……;
闻一多摇头说道。
“我目前还不能离开北平,以后视情况再说吧!现在华北局势紧张,北平一需于口外阻遏苏俄之入侵,又需于长城威慑日本之野心,现在与南京……;
一声长叹,闻一多的脸上流露的尽是莫名的悲愤之色,在他看来,国家好不容易有了中兴的希望,但这希望却破坏的如此之快,不过只是短短数日,竟然曾充满希望的国家竟然风云骤变,显出了当前的危机。
“唉!;
胡孟真朝胡适看了一眼,说不出话来了。
“你们说,管长官,真的,真的会选择与中央大打出手吗?。;
闻一多看着两位好友,不无期盼的问道,对于管明棠他和许多教授一样,可谓是对其情感极为复杂,一方面,他们固然因;特别时期临时条款;以及戒严令对新闻舆论的管制而心怀不满,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不得不承认,管明棠作为抗战的中流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属理华北时展现的治政能力,尤其是这两年华北所取得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的,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管明棠的人格魅力,也极让人佩服,尤其是他那种公而无私的魅力,更是让人不得不信服。
“这……;
傅斯年听到好友提起管明棠,马上开口说道。
“现在在谁也说不好……;
与闻一多只是佩服并信服管明棠的人格魅力不同,傅斯年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管明棠的支持者,在他看来,若是中**人政客能有其十分之一忠国之中,中国的局势亦可大为改观。
不过虽是如此,但傅斯年却是个率直的人,他缺乏世故的复杂头脑。一方面他固然支持管明棠,支持他的华北的施政措施,但在另一方面,他自己定意义;诤友”,以至于在报纸上曾发表多篇批评华北当局的文章,指责其;特别时期临时条款;以及;三清教育;过于严苛,有借;特别时期;之名行以打压舆论的用意,后来因为华北的新闻管制,他又把文章投寄给上海、南京以及武汉的一些报纸,面对来自一些方面的批评,他同样坦诚地表示自己毫无寻衅的用意,反复解释对;华北当局;的批评完全是个人的见解,真诚地希望华北当局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而在此次事物之后,他立即意识到管明棠的处境不佳,瞬间他便坐不住了,以至于当北平各大学教授联名要求北平绥靖公署保持克制,遵重并维持中央权威时,他同样在会议上要求教授联名至电南京,要求南京保持克制,尊重地方的建议,聆听地方的声音。
“我觉得,现在管长官表现的应该说极为冷静,;
作为华北当局某种程度上的支持者,胡适便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说道。
“至少现在,华北还没有动员部队,如果他们动员后备部队的话,恐怕……;
但凡对华北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华北拥有中国最健全的军事动员体系,源自邯彰的动员体制,为华北三省提供了健全的军事动员系统,而实施两年之久的民团训练,更是为三省提供了充足的兵员,按照官方的说法,在战争需要下,华北当局能够在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动员五百万军队,而胡适却从一些外国友人那里,尤其是大学中的德国教授那里获知,按照他们的猜测,华北可以动员千万军队,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完成战争准备,仅依靠华北即可在未来三至四年内收复东北地区。
没有动员军队,意味着代表着华北当局的管明棠,至少还不愿意打这一仗,一但动员军队,才意味着危机的真正开始。
“是啊!现在向黄河北岸和山东一带调动军队,似乎是……”,
原本想说符合常理的傅斯年话未出口便打住了,显然,在一个正常国家,是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军队都应该服从中央的调动,绝不可能因为与中央的外交政策分歧,地方与中央便互相调动军队,试图在军事上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妥协。
这一切无不在表明一点,中国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即便是那位一直以来,以其人格魅力而令众人信服的管明棠,亦恐怕很难摆脱军阀之嫌,至多他只是一个爱国的军阀。
许是想通了这一点,一时间三人无不是沉默着,似乎是在为中国的命运而感觉一丝悲哀,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担心,他们担心内战的硝烟再一次于中国上空燃起,到那时,百姓再一次流离失所,而国家刚刚恢复的元气,亦在战火中弥散,到那时,野心勃勃的邻居们又将再一次入侵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哎……;
渭然一声长叹,傅斯年半闭上眼睛,神情悲痛的说道。
“中国百姓何罪,竟又要遭此大劫!;
说罢,他睁开眼睛说道。
“友三,适之,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下午,我们发动北平所有的教授学者,向绥靖公署请愿,同时致电上海、南京以及国内学界的好友,向北平、向南京直接请愿,请其保持克制,且不可因一时政争,而陷国家民族于不顾……;
第四百三十九章局内人
这是一条狭小的胡同,房屋交杂间混,门牌号码也零落不全,这显然是北平市规划建设中的死角,事实上,尽管在过去两年间,北平的市政建设成就斐然,但是像这样的死角,在北平城内却不是一处两处,实际上,在北平城内几乎是普遍的存在,因为交杂间混的房屋,使得这里一直是低收入者的聚居地。
在胡同里兜了几圈,问了两个人,李裕民同方克杰才摸到胡同处挂着蓝色l23号的门前,破旧的木门,似乎提醒着两人,这里的主人日子过的并不充裕。
李裕民伸手敲门,过了好一会,门开了。郭富达赤脚穿一双拖鞋,手抱一个襁褓小儿,有些破旧的棉袄衣襟敞着,头发乱蓬蓬的。看到两位来客,他先是一怔,但随即朗然而笑。
“喔,贵客到!请进吧。唉,家里寒酸得不成体统,让两位不要见笑了……”
“哪里的话!”
方克杰连忙笑着说道。
“际里抱的是公子还是小姐?”
说着话的功夫,三人便走进了室内,只见室内乱作一团,小小的一个房间,大概卧室和客室均在其中了。一张大床占去了三分之一地盘,被子没有叠齐,洗净晾干的和未洗过的脏衣服散乱地扔满一床;一根绳子斜张子半空,晾满了尿布。一架竹书架旁边是一张小小的粗木写字台,台上书本、纸张、茶杯、烟缸、药瓶、奶罐、玩具,狼藉不堪。房间当中有一只竹摇篮,摇篮周围有几把各式各样的椅子,有的已经坏了。
屋内已坐着几个客人。孟真等进门,已经没有插足的地方了。见有新客进门,先到的客人站了起来。
“你们坐吧,我们告辞了。”
“坐下一起谈谈吧。”
方克杰连忙热情的说道,从那几个客人手中拿的书,他能看出郭富达是在工作之中。
“不啦,不啦,我们已经坐了好一会儿了。”
其中一个长脸男子向大家点点头,将书塞进包中便出去了。
“他们是……”
李裕民指着那几人的背影问道。
“都是我在扫盲学校的学生。”
郭富达笑着说道,然后指着其中一个人的背影说道,
“那个是砖瓦厂里的工人,可是一个积极分子,上次飞行游行的时候,他用棍子打倒几个军警,救下了好几个参加游行的学生。”
“噢,那可真的不错!”
用手拍着后脑,李裕民无不懊恼地说道。
“真是失之交臂了,刚才真应该和他见上一面,好好的谈谈……”
“以后有的是机会!”
方克杰在一旁打趣地说。
“你还怕以后没有机会嘛!”
郭富达笑着招呼大家坐下,又拖着小儿去找茶杯。李裕民连忙挡住他。
“别倒茶了,我们就是坐了一会,来看看你,你也坐下。
;o。
把手里的孩子放在摇篮里,郭富达立即坐了下来,可刚坐下来,摇篮里的娃儿又哭了。郭富达又转身把他抱起来。
“嫂夫人呢?”
李裕民开口问道,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他们都需要伪装,而最好的伪装恐怕就是家人。
“她在厨房里忙呢。一家子,买菜、烧饭、洗涮都靠她……”
郭富达摇摇头苦笑着说道,他的工作太忙,白天要去上班,晚上还要去夜校,幸好妻子能理解他。
听到厨房里”劈劈啪啪”的木辰声,料想一定就是嫂夫人了。哄了好一会,郭富达把儿子哄好之后,看着造访的两人笑了笑。
“唉,富达,你的生活环境太不如意了。在这样的环境里,要维持工作,真难为了你。”
“有什么办法?”
耸耸肩膀,郭富达笑着说道。
“工作性质如此呀,总不能让我住到高级公寓里,给他们上课吧。”
“孩子又都这么小……”孟真也说。
李裕民和方克杰两人互相望了望,却都没有作声,确实,这是工作的需要,不过他的话,还是让他们两人感觉到颇为尴尬,毕竟他们是住在公寓之中。
这时从门外走来一个妇人,走到门口看了看,妇人只是施了个礼,问了个安,然后便把孩子抱了出来,什么也没有问,也没有说,显然是已经习惯了。
“好了,现在终于清静了,有什么指示吗?”
看着两位好友,郭富达认真的问道,而李裕民则在一旁朝他一点头。
“克杰,还是你先说吧。”
方克杰迟疑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
“是这样的话,家里的来了新的指示……”
在方克杰的轻声中,郭富达的眉头紧锁,沉默了好一会,才会取下眼镜,然后用毛巾擦了擦眼镜,最后不无为难的说道。
“这,这样的话,恐怕……”
恐怕会死很多人,而且……
“怎么了?”
“这个……”
沉吟着,郭富达朝着好友瞟了一眼,然后用力的点点头,说道。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保证完成任务。”
郭富达的话,让方克杰点点头笑说道。
“好了,不说了,就这样吧,下午我们还要前往公署联名请愿。”
客人们要离开了,郭富达也没有挽留,在客人离开之后,站在门边,看着铅色的天空,他却是渭然一声长叹。
“哎……”
此时,谷正之的心情可谓是颇为沉重,从去年出任驻北平总领事,目睹着华北的剧变,他曾感慨着华北当局如此艰困的境况下苦苦奋斗,却取得如此成就,真是极为不易。尽管在另一方面,他却又感叹着中国的变化对日本形成的压力。
正是这种复杂的心态,使得在面对中国发生这场剧变,以至于内战的阴云再一次于中国上空聚集的时候,不知为何,尽管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但是他却压根高兴不起来。
“真是的!”
一声音抱怨,谷正之却自言自语道。
“支那真是无可救药了!”
这一声音感叹却是发自肺腑的,在他看来,如果日本能取得如此辉煌的建设成就,那么一切分歧都应该抛开,然后中央与地方达成和解进而全心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与建设,最终,日本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但是现在中国呢?肌肉刚刚充实,却因为政治上的分歧,他们的领导者又一次选择了内战,这个民族实在是无可救药至极,他们的政治领导人,简直是自私至极点。
“确实是无可救了,这个民族,否则的话,任何正常的民族,又岂会在外部威胁存在的时候,因政争而引发内战?”
一旁的冈本三郎中佐,那位军部特高科的嘱托则高兴地说道。
“不过,阁下,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冈本三郎中佐看着谷正之,面上带着浓浓的笑容。
“只要这场危机演变成内战,那么,中国对日本、对满洲的威胁也就不复存在了。无论是北平亦或是南京,都不可能再抽兵北上,甚至于,他们还会因为内战,而与日本妥协。
大笑着,冈本三郎兴高彩列的说道。
“何以见得?”
“这很简单,对于南京而言,他们自然不可能愿意看到北平与日本妥协,时,北平即可无后顾之忧的南下,所以,他们会在北平与日本妥协之前,选择与日本妥协,我想,到时候,也许我们有可能迫使支那政府承认满洲国。”
“是以支持北平作为筹码吗?”
回头看着兴高采烈的的冈本三郎,谷正之很难相信,这个冈本竟然如此的没有眼光,难道他来中国这几年,还没有看到中国的现实吗?
“是的,阁下,无论我们支持那一方面,他们都有机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从而成为中国的胜利者。”
“冈本中佐,那只是一种表面的印象罢了。”
回头看着冈本,谷正之无不失望的说道。
“你没有看清楚一点,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和满洲是两个禁忌,无论是那一方面,同日本达成妥协,都意味着他们将沦为汉奸,从而失去民众以及舆论的支持,失去了这些支持,那么战败只是早晚的事情,如果我们真的那么干了,那才是真正的愚蠢。”
“你……”
总领事的讽刺,只让冈本的脸色一怒,就在他欲辩解的时候,却听到谷正之继续说道。”上一次战争,为什么我们最终会撤回满洲国,甚至失去在支那全部权益,就是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真正研究好支那和支那人,支那是一盘散沙,就像现在,但是他们面临外敌入侵时,这盘散沙就会凝聚在一起,无论是北平亦或是南京,实际上都是一群民族主义者主政,即便是迫于现实,他们妥协了,将来仍然会以日本为敌,更何况他们都非常清楚,谁对日本妥协,谁就将输掉这场战争,因此……”话声稍顿,谷正之继续说道。“你的眼光太偏狭了。现在对于日本而言,不仅不应该谋求支持某一方面,从而换取中国的妥协,甚至,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让北平放下心,将他们的部队南调,与南京方面大打出手,你以为这场内战会持续多长时间?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在说出这声猜测的时候,谷正之的眉头蹙着,然后默默的看着窗外说道。
“希望,希望东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吧!”
第四百四十章石原的春天
北国的冬天是晴朗干燥的。站在半山向四周望去,常青的乔木仍以它们固有的苍翠点缀着不免荒凉的山景。有几丛寒梅似已绽蕾了,远远的,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蕴蓄流动在枯枝里面。山泉依然喧嚣,以永不敛歇的欢快昭示着春之将临;雀儿高噪着,给静景增添了无限的生趣和活力。
“砰!;
一声枪响,打破了山林的静寂,在一声枪响之后,山林中立即响起了一片叫好声,在众人的叫好声中,骑在马上的石原莞尔脸上带着浓浓的笑容。
“今天晚上,我请大家吃虎肉!;
原本石原莞尔是来丰满水电站的工地上督看水电站的施工进度,而从南方传来的消息,却让他兴致高涨起来,于是使带着几名随员和丰满水电站的主管们,进入附近的山森打猎,原本,他更想猎熊,只可惜并没有看到熊。
“冬天,并不是猎熊的时候,等到了春天的时候,熊才会从冬眠中醒来……;
看似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实际上却将此时的石原莞尔的心思透露无疑,南方的消息,让他终于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放下了,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如此这般兴致勃勃的猎熊。
“不过,有老虎也是不错的!;
鲇川义介在一旁边轻轻的拍了个马屁,作为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的总裁,自石原出任关东军参谋总长以来,在石原的支持下,通过引进美国资本以及技术,满业在钢铁、轻金属、煤炭、其他重工业和军工生产方面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在去年,鞍山制钢所更是第一次克服了燃料与矿石供应的制约,达到了设计产能,这亦得益于引进自美国的采煤以采矿设备。而引进自美国的底特律式汽车生产流水线,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