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飞机制造厂都在重建。

“斯大林同志,现在我们的工厂正在重建,而且……”

接下来就听到沙胡林在那里强调着种种困难,而最大的困难恐怕就是飞机的设计,现在苏联并没有合适的能够与德国飞机对抗的型号,飞机制造厂的重建同样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面对沙胡林的回答,斯大林并没有表现出愤怒或者不满,他只是默默的拿着烟斗吸了两口烟,然后吐出烟雾说道。

“现在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机器设备不足,我们可以重新组织生产,可以向国外定购,可以……”

可以得到美国的援助,现在驻美大使馆正在竭尽全力的争取美国的援助,也许过去,斯大林可以不把美国人以及英国人援助放在眼中,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苏联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的需要英国以及美国的援助。

幸好,现在美国和日本人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了,美国人为了自身的安全也罢、为了全世界的未来也行,他们需要苏联牵制更多的日本军队,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向苏联提供更多的帮助。

“斯大林同志,如果没有足够的铝,那么我们甚至无法生产足够的发动机,更不要提飞机了,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委员会希望能够从中国进口1万吨至2万吨铝,以用于满足生产的需要……”

向中国采购,在听到这句话时,斯大林的眉头微微一皱,现在苏联竟然需要中国的帮助,不仅军事工业依赖中国出口的工业原料,甚至就连同红军,亦需要依靠中国出口的面粉、罐头来维持温饱,但是与过去苏联援助中国提供贷款不同,苏联那怕进口中国一件军装,都需要支付黄金或者白银,在战争爆发的几个月以来,除去中国偿还部分贷款外,苏联已经向中国支付了上百吨黄金,而且随着战争的继续,苏联向中国采购的物资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恐怕中国的资本家们连忙做梦都会笑出声来,不仅苏联在买中国的工业品,英国同样也在购买,甚至就连日本亦需要中国的工业品。

“该死的中国资本家!总有一天要把这些吸血鬼彻底消灭掉!”

第一百章0利无害

民30年12月23日,当全世界都因为“珍珠港事件”以及日本海陆军在东南亚向菲律宾、马来亚、婆罗洲展开的进攻而忧虑的无法入睡或长松一口气似的安然入睡的时候,在亚洲,在北平,整整一夜,管明棠都处于一种极度的兴奋之中。

“……根据美国檀香山广播电台的新闻,目前可以确定日本海军的攻击造成美国太平洋舰队多艘军舰受损……”

何止是多艘!

广播中传来的声音让管明棠自言自语着。

整个太平洋舰队几乎都被打残了,甚至说全歼亦不过分,尽管现在因美军的封锁,驻夏威夷情报站未能传回太平洋舰队的损失,但通过驻夏威夷情报站发出的最后一份情报来看,与另外一个时空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都不在珍珠港不同,在这个时空中之中,除去“萨拉托加”号停在圣迭戈检修,“企业”号在珍珠港东部海面进行训练之外,“列克星敦”以及其它十余艘军舰,都在珍珠港,这意味着,日本的偷袭战果只会更大,至少在美国的工业力量完全显现之前,在太平洋,美国只剩下了两艘航母,而不是三艘,甚至用于保护航母,构成战斗群核心的重巡洋舰亦损失惨重。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先生,现在太平洋舰队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只恐接下来,这太平洋都是日本人的天下了!”

在亮着灯的书房中,李直民的神情中带着一丝忧郁之色,曾在美国留学的他,对美国总有些异样的亲近之感,甚至于这种情绪在华北政府内部亦是普遍存在——近半数官员都有留美经历。的

“现在日军又在进攻南洋,现在南洋仅只有英国的“z”舰队在维持局面,但“z”舰队又岂能阻挡日本海军,恐怕再也没有人能阻止日军进攻南洋了!”

这很重要吗?

重要!同样也不重要,在另一个时空中,至少到42年,都没有人能阻止日本人。

“这并不重要!”

吐出这句话来,管明棠若无其事的喝着茶,然后慢吞吞的说道。

“重要的是,日本人把美国人、把英国人打的越惨,他们就越能认识到中国的价值!”

认识到中国的价值!

在另一个时空中,当日本军在东南亚横行直撞,势不可挡的时候,十数万美菲联军、十数万英联邦军队像是赶鸭子似的被击的时候,那时,美英等国才认识到中国的价值,尽管他们有求于中国,却不改对中国的轻视之心以及白人的优越感。

“英美或者说整个白人世界,自19世纪以来,凭借着科技对有色人种,我们,同样也包括日本人,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即便是现在,他们在内心里同样轻视日本人,现在,不过只是他们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的时候,而在这个代价的过程中,我们的作用会一天天的加重……”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棠看着杨杰询问道。

“耿光,以你之见,如果有可能话,斯大林会有可能在西伯利亚展开反攻吗?”

“不!”

摇着头,杨杰极为肯定的说道。

“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西线斯大林坚持的是决不撤退的原则,而在东线,他甚至不惜放弃整个远东,一直撤到贝加尔湖一带,借助贝加尔湖以及极北的原始森林阻挡日军的迂回,从而把战线压缩在不到200公里遍布万年原始森林的山地地区,这种地形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或者进攻,同样亦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对于防御一方而言,只需要20万至多40万军队,就足以坚守不失,相比于欧洲,远东,甚至西伯利亚都是暂时可以撤退的!”

杨杰的话让管明棠不禁有些感叹,在另一个时空中,当一些人感叹着日军没有北进的时候,却完全无视了一点——远东只有一千多万人口,除去海参崴和共青城几乎没有任何重工业,甚至连一颗纽扣亦需要从欧洲运输,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在必要的时候全部都是可以放弃的,而斯大林正是这么做的,尽管是迫于形势。

“假如日本没有入侵,那么对于苏联而言,他们必须要在远东防御日军的入侵,漫长的边境线反而牵制了更多的军队,而现在,通过战略性的撤退收缩,却让远东苏军得已抽身,从而支持西方战线,而在另一方面,因为苏军的主动撤退,把东西伯利亚以及中西伯利亚数百万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完全丢给了日军,表面上看起来,日本看似取得的优势,但实际上,却让日本背上了包袱,仅只是防守这些地区,就需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深入西伯利亚腹地的许多小市镇,如果日军不去占领,不去进驻,仅只是沿铁路线部署,那么就会变成苏军游击队的据点,苏军游击队依靠小市镇可以得到苏军的武器支援,从而不断的破坏铁路交通线,这恰又是日军无法接受的,如果其派兵去占领,去进驻,又需要大量的军队!”

“他们不是把伪满军调过去了吗?听说现在伪满军都打到北极圈了!”

李璜在一旁随口插了句,这句伪满军的打到了北极圈,倒也不是虚言,而是缘自于满洲国的报纸,其在报纸大肆宣扬“铁石部队”的战果——其克服千难险阻一路“打”到了勒拿河河口。

“不过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如果……”

朝着管明棠看一眼,如果不是司令下令的话,恐怕现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早都趁机实施反攻了。

“对于斯大林来说,西伯利亚足够大,大到足够依靠面积吞噬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日军,他唯一需要的就是千方百计的在西线抵挡德国人的进攻,因此……”

“因此,日本可以把更多的军队投入到南方战线!”

接过杨杰的话,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在历史上,日军在中国大陆被牵制了一百五十余万军队,而现在,尽管其实施了北进,其仍然以至少多投入五十万军队在南方战线,甚至苏联人还为日军的武装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日军在苏联的仓库中缴获上近百万支步机以及数千门火炮,现在,日军正用这些武器武装“伪满军”,按照石原莞尔的计划,其准备在人口只有3700万的东北征召150万至200万军队。

无论这支“伪军”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相比于历史上,日军能够把更多的部队投入到南方战场,再考虑到太平洋舰队的损失,估计太平洋战争会比另一个时空中更为惨烈。

不过,这样的话,对中国似乎百利而无一害!

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因为最终——日本总是会战败的!

“好了,暂时不用去考虑日本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日本的特使已经抵达了南京,至于日本在南洋如何行动,该担心的是英美,而不是咱们,毕竟,咱们现在还是中立国!”

嘴上这么说着,可是管明棠的心里却没有什么底气,毕竟在南洋还有一千多万华侨,而且还有“南洋攻略”的实施,以及最终的宣战,这些都需要考虑,但是现在,他却考虑不了那么多。

“话题转到俄国的定货上吧!“

提及俄国定货,在某种程度上,管明棠倒是需要“感谢”俄国人,如果没有俄国提供贷款修建“中苏国际铁路”,又岂会有现在的俄国定货,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俄国已经向中国采购了超过一亿美元的物资。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的工业得益于战争特需,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快速发展,不仅华北如此,南方甚至依靠英国定货,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苏俄定货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的工业发展。

“先生,现在俄国在我国采购的机械设备,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建设,因此……”

“那就停止出口机械设备,对俄出口要以工业品为主!”

在作出这一决定后,管明棠看着身边的身说道。

“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之所以接受俄国定货,是因为战争特需能够刺激我们的工业发展,同时俄国还有上千吨黄金储备,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靠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但是从此刻起,随着美国的参战,其对苏联租借法案援助的力度亦会随之加大,这或许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是……“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堂将视线投向杨杰,然后用一种极为认真的语气说道。

“但是很快我们就会进入战时状态,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应该加大对苏俄的出口,这样将有助于我们自己尽快进入战时状态!”

迎着司令的目光,杨杰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他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无不担忧的说道。

“司令,我现在,最担心的,其实……”

一声感叹,杨杰的语气变得稍显沉重。

“还是南京啊,我担心南京那边能不能……”

第一百零一章外交风云

民国30年12月24日,这一天是圣诞节中的平安夜,不过对于侨居中国的英美等国公民来说,这绝不是个平安夜。

从昨天的黎明时分,以日本海军机动舰队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实施偷袭为标志,使得整个太平洋都燃烧起来。自夏威夷往西至威克岛、关岛、香港、菲律宾、马来亚和暹罗,旭日渐次升起,日本人周密计划的进攻也将象鞭炮一样在六千英里宽的大洋上渐次爆发。

挤在上百艘运输舰的热得使人直流汗的底层舱里的,日本陆军士兵拿着“只要读这本小册子——战争就可打赢”,在菲律宾、在宋卡、在北婆罗洲实施了登陆。

日本陆海军的行动,无不是预示着盎格鲁撒克逊列强的失败和羞辱,在这一天,上百万日本陆海军军人自以为参加了一场伟大的解放运动,去解放“被三十万白人残暴统治的一亿亚洲人”,他们将光复亚洲人的荣誉、重铸亚洲的辉煌。

当然,这不过只是日本官方的言语,作为亚洲第一大国——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相信日本人的言语,正如同他们所谓的构建“大东亚共荣圈”一般,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既无法忘记“抗战军兴”期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同样更无法忘记一点——日本仍然占领着中国的东北。

不过,尽管中国人不会忘记,但并不意味着日本不会因此而进行一些活动,比如从民28年开始,日本政界以及民间便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府以及民间的行为去修复中日关系,两年来的“苦心经营”,固然没能消除中国人对日本的敌意,但至少缓和了两国的关系,尤其是在今天年初,为“加深日中两国的友谊”,日本海军向中国海军提供高雄级重巡洋舰的图纸以及提供技术帮助下,没有人会怀疑南京与东京的关系正趋于缓和。

“千百年来,中国作为亚洲的领袖国家领导并影响着整个东亚文明,日本亦深处中国之影响……近代以降,自东亚国门为西洋列强洞开,西洋列强轻蔑我等亚洲黄种民族为劣等民族,无论中国人亦或是日本人,百年间无不是倍受西洋列强之歧视与轻蔑……现在,中国在蒋委员长与南京诸公的率领下,不仅实现国家统一且亦实现国家之富强,所取得成就举世罕见,日本各界无不为此欢呼……”

在南京的日本驻华大使馆内的宴会厅,一场盛大的招待宴会正在举行着,在宴会厅上处处悬挂着日本以及中国的国旗,两国国旗于宴会厅间如彩旗一般悬挂着,而在乐队的演奏台上,广田弘毅这位作为天皇特使访问南京的外交官,则在那里用着热情洋溢的言语去描述着千百间中日两国的友谊,在他的言语中,中日两国间的战争,则变成了“不愉快”,似乎大有一笑抿恩仇的意思。

而在他说话的时候,站在台下的汪精卫则只是面含微笑的看着这位天皇特使,而其它南京各部要员以及德、意、保、罗等国大使亦是面带微笑的端着酒杯。

这场招待宴会是日本人提出的,如此高调的宴会在这个敏感时期,自然引起了各国大使的注意,至少在今天下午,英、美、苏等国大使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询问消息,他们所询问的无非是中国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呢?

“……日本与中国虽有分歧,但相同却多过分歧,日中两国本是同文同宗,而在此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展开之际,日本帝国愿意同中国展开更为广泛的合作,以期消除中日两国间的误会,并希望有一天,日本帝国与中华民国共同携手,为了亚洲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努力!我提议让我们为中日两国间的友谊!”

话声稍稍一顿,作为一名外交官,广田弘毅在这个时候立即耍起了他的小聪明。

“同样也为亚洲的**与解放干杯!”

果然,在广田弘毅提出这两个建议时,一些亲英美的中国官员虽说有些心不甘,但却也只得举起手中的酒杯,为所谓的亚洲**与解放而干杯。

策略!

没有人知道,作为天皇特使的广田弘毅在抵达南京前,东京方面就已经达成了共识——争取在某种程度上同中国达成共识,至少暂时避免中国倒向英美,甚至东京方面亦准备在一些问题上作出让步,当然,更为重要的使命却是离间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关系。

而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其才会大张旗鼓的在南京举行这场招待宴会。

“这个……”

在中央军校内的官邸中,一直关注着日本大使馆宴会的蒋介石在得知广田弘毅的“小聪明”后,却只是哼了一声。

“且不说东北尚为日战,单就是日本人之狼子野心,实难为友,现在他这艘大张旗鼓于南京举行宴会,其旨在离间我国与美英之关系,总裁,这事需小心应对啊!”

站在委员长的身后,陈布雷用谨慎而小心的言语提醒道,作为蒋介石的身边人,他自然知道这位委员长的心思,同样是因为知道他的心思,这会说话才会这般的小心,谁知道现在委员长的心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小心……”

冷冷一笑,蒋介石的语气中却流露出几许自得。

“在过去或许需要小心,但是现在,美英等却是有求于我国,美国之太平洋舰队遭此奇袭后,损失极为惨重,至少在未来一年内,美国海军亦无力阻止日军之进攻,日本对英美施加压力之下,英美等国必将尽全力促成我国对日宣战,昨天,美国大使……”

昨天美国大使在第一时间求见了他,在甚至还转达了罗斯福的一些希望,其自然是希望中国能够在这场“世界局势大变动之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至于美国呢?“美国将是中国最亲密并且最值得信任的伙伴”,当然,自然的也免不了提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冲突,而冲突的关键则是“东北”。

现在美国人焦急、英国人欢喜,至于日本人,亦是狂热中带着些紧张,因为即便是最没有战略眼光的日本人也能看得出,现在真正影响太平洋战争进程的或者说影响日本在南洋进攻的,只有中国了,在亚洲只有中国能够阻止日本的进攻。

这种为他人所需带来的自信与骄傲,同时都在蒋介石的身上体现着,只不过,他既没有答应,同样也没有一口拒绝,反倒是给予了对方许多希望,那些希望足以让美国相信中国是站在他们一方的,其实,对于这一点美国人并不会怀疑,蒋介石同样也明白,现在美国最关心的问题恐怕还是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才会对日本宣战。

“这次广田弘毅之所来南京,就是为了安抚我们,安抚我们为他们自己争取时间,所以……”

回头看着陈布雷,蒋介石沉思片刻后,对他说道。

“看看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谈一谈中日两国间合作的可能,当然,还要提东北,我们不提东北,日本人也知道,现在他们和中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东北,嗯,还有南洋的华侨,这些问题都和日本人去谈,这是回避不了的!”

“卑职明白,总裁!”

其实不单陈布雷明白,就是南京的许多官员亦非常清楚,对于日本而言他们之所以对中国持以所谓的“友好”,所思所图无非只是为了争取时间,一但其完成对南洋的入侵,对中国形成了全方面的包围,加之苏俄战败,到时形势即会对中国不利,除非中国能够与德国保持紧密关系,获得德国的支持,否则,待日本对中国形成包围,且中国又为德国所抛弃时,即是中国再战之日。

“委员长,近日在南京亦有一些声音,他们认为随着莫斯科的沦陷,苏俄战败已不可避免,呼吁我国应趁此机会,果断对俄宣战,从而……”

陈布雷一边说,一边看着委员长,自莫斯科沦陷之后,南京各界便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一些人认为行政院当初阻拦通过“四国条约”将陷中国于大不利,而现在日本在太平洋的大胜,似乎无不意味着属于英美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的一种“不要错过这班车”以及“突破日德封锁”的思绪,便开始在南京的军政界中弥漫着。

“嗯……”

沉吟片刻蒋介石并没有说话,对管明棠或许他有些许不满,但在另一方面,却又极佩服管明棠的“国际眼光”,当初他推测的一切都已经应验了,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有所顾虑,毕竟,管明棠一再强调“美国最终获胜”,这一点,虽说于国防委员会诸人倾向于同德国结盟,但却不否认“无论战局如何发展美国至少能得平手”的结果。

而在另一方面……蒋介石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现在越来越受到德**事顾问团影响的参谋部以及国防委员会,他们相信德国会获得最终胜利,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布隆伯格元帅还曾提出过他的忧虑,但在莫斯科战役后,便再也不见忧虑之意,于他看来,德国已经赢得了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如何决择呢?

第一百零二章风云际会

南京,当北中国一片冰天雪地的时候,这座中国的首都,一场大雪却匆匆的消融了,虽说今年的北方比往年更为寒冷,但南京依如往年一样,不见北地的酷寒。基督徒的圣诞节刚过,一场冬雨,倒是使这座涅果重生的城市陷入冬季的阴冷之中。

早在民年,国府定都南京的第二年,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飘然来到南京,受委托主持制定南京的城建规划,随后一个以南京城西北的颐和路为中心的上层住宅区升始建设,几年后,颐和路一带便成为南京有名的¨使馆区”,即便是在战后的重建中,这里依然是南京的使馆区。

而分布在这里的一座座使馆,使得颐和路成为中外关系的集中映射地,这里的各国大使馆的一举一动,在某种程度上,亦能反应出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间,时常有中国政府要员出入的大使馆,第一当数德国大使馆,那是因为中国与德国越发紧密的经济、军事以及工业上的合作,而排于第二的则是美国大使,原因非常简单,在中国的战后重建中,美国资本所占比重极大,在民年,美国已经是第一大华投资。

如果说与德国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合作,那么中国与美国的合作无疑是更为全方面的,正是来自美国的资本使得南中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一手促成中美合作的,并不是其它人,而是中国建设银公司总裁宋子文,在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