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正,这一切,都说明,他是一个商人,他这次去华北,是去寻找一些商机!毕竟,那里有北方公司,还有上万家小企业!”
“廖,你以后的愿望是什么?”
“当然是进入北方公司!”
廖江涛的语气中透着浓浓的期待。
“从五年前,我就立下意愿,有一天,我一定会考进北方公司,这也是我之所以考进商学院的目的……”
接着他又在那里谈起了作为一个小商人的儿子,他是如何如何争取到县商会主席的推荐,然后如何参加考试,甚至还提到了在军训中遭受的种种磨难,以及在学校中遭受的磨难。
“……虽说现在商学院的军事功能减弱,毕竟还有保定陆军学院,而且公司也需要管理人员,所以现在商学院的学生只是预官,可尽管如此,学里的传统还是高年级带领低年级生的风格,底年级生对高年级生要绝对服从……”
听着廖谈及在那所因培养出上万名军官以及上万名商业精英而闻名中国的“商学院”时,总会提及他所遭受的“欺负”,可是在廖的目光中,他看到的却是骄傲。
“……那里锤炼了我们意志,告诉我们团队的精神……”
在廖江涛说道着的时候,列车已经进了车站,在三等车厢中的一些乘客下车了,但车上很快便挤上了更多的乘客,就在这时,他看到两名军官的身影,他们的身上穿着黑色的军装,这是典型的华北式军装色,据说究其原因源自于公司时期的公司安保人员的服装色,这是迈克儿在抵达中国之色,第一次碰到华北军官。
在他好奇的打量着他们的时候,他看到那两名军官出现在车厢的时候,原本拥挤在车厢过道中的乘客,无不是主动给他们让路,更有许多人主动的鞠躬,这一幕,对于迈克儿来说,是新奇的,这些平民为什么会对他们如此尊重。在南中国,他在列车上同样也见过军官,但他们却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很正常,在华北,军人不仅是国民的保卫者,同样也有解放者的称号,他们的地位非常……”
正当廖江涛向迈克儿解释着,在那两名军官走近的时候,突然迈克儿只看到廖江涛像的崩紧的弹簧突然伸直似的猛的站起身来。
“向学长致敬!”
身体几乎崩成一根树桩的廖江涛先是敬礼,然后又恭敬的用手扫抚着干净的座位。
“学长请座!”
而原本坐廖江涛旁边的一个中年人,同样主动的站起身,拿起行李。
“长官请座、长官请座……”
所有一切完全颠覆了迈克尔的认知,廖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年青人,而他对那名陌生军官的尊敬却是发自肺腑的,完全不见一丝做作。
“你是……”
落坐后,崔国民打量着站在一旁的青年,他有胸前和自己一样,都佩戴着“北方商学院”的校徽。
“回学长,我是民29年入学!”
“哦,我是民26年入学!”
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让廖江涛的内心里一阵激动,民26年入学的那批学长,被称为“牺牲的一界”,在他们入学的时候,战争就已经爆发,不到一年后,他们就以见xi军官的身份投入战场,其伤亡率甚至远超过士兵数倍,他们的勇气的弥补了学知以及经验上的不足。
“廖,他们是?”
迈克儿在一旁问道,他希望廖能够介绍他们认识一下,面前的这名军官是一位是少校,一位是中尉。这次来华北,了解中国的边防军同样是他的主要目的之一。
“你好,我是崔国民,边防军少校,他是我的同志,徐文竹中尉,廖是我的学弟!”
不待廖江涛介绍,崔国民便主动介绍到自己,一口流利的甚至带着弗吉尼亚口音的英语,只让迈克儿倍觉亲近,他也是弗吉尼亚人。
“少校先生,您的英语很流利!”
“谢谢!”
崔国民礼貌的道了个谢,不过他的心里却泛着苦水,若不是英语好,又怎么会被抽走,被抽去当翻译,没有比这更让人烦恼的工作了,他可是野战部队的部队主官,而不是那些侍候人的翻译。
既然双方都能说英语,接下来的交谈自然顺利许多,而让站一旁的廖江涛则不时的用他稍显生硬的英语和学长以及迈克儿交谈着。
“……其实,日本人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
“不,不,日本军人很勇敢,他们在战场上从来不怕死,我在印度的时候,曾接触过一些英**官,他们觉得日本军人是这一个……”
迈克儿伸出大拇指,然后不无认真的说道。
“他们觉得,在战场上,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日本人的进攻,因……”
不待迈克儿说完,一旁的徐文竹倒是不乐意了。
“谁说没有人能抵挡他们的进攻?我们的防线日本人从来就没有突破过!从来没有!”
徐文竹的强调,让迈克儿的神情尴尬起来,对方说的是实话,在华北,日军从没有突破华北军的防线,即便是在江南,中**队依然凭借着落后的武器,英勇且顽强的抵抗着日军的进攻。
“我们不说华北如何,毕竟,我们有火力上的优势,在南方战场,中央军的装备当时很差,几百万军队,只有几百门山炮,一个师只有两三千条步枪,机枪也很少,而且士兵训练也很差,可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没有讨得便宜,我们在上海和几十万拥有陆海优势的精锐日军,血战了三个多月,但是英国人呢?十几万装备精良的英军,被几万日军像赶鸭子似的,一路打到印缅边界,”
“中**人很英勇,全世界都知道,但是日军的战力确实很强大!”
“日军确实很优秀,尤其是他们的士兵,但是,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是中国士兵!不是日军不可战胜,而是他的对手太弱!”
徐文竹的一句话,让迈克儿的脸色瞬间一变,毕竟被日本军击败的并不仅仅只有英国人,还有美国人,在菲律宾,占尽优势的麦克阿瑟将军同样也被日本人击败了。
“好了!”
打断徐文竹的话,崔国民笑着说道。
“争持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会去否认日军是无棘手的敌人,其实说白了,英**队之所以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根本原因是,”
微微一笑,崔国民看着迈克儿说道。
“勇气,传统的东方式的战争,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陌生的,日军的一个联队,可以战斗到最后一人,英国人,以及西方人作不到,在东方的战争思绪中,战争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胜利凯旋,一种是战死沙场,心怀必死之心而入沙场,这种东方军人的自觉,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所以,与其说,日军的攻势是无法阻挡的,倒不如说,英国人是被必死的意志击败的。”
“那么……”
东方式的战争思绪,在心中思考着这个问题,突然,迈克儿抬起头,他看着崔国民问道。
“你们呢?你们又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意志投入战场呢?”
我们……
迈克儿的问题,让崔国民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夏季攻势”时,一个个阵亡的兄弟的音容,沉浸于回忆中的他,视线甚至变得有些模糊,在沉默良久之后,他才看着迈克儿说道。
“我们,我们相信,个人的牺牲,可以换取民族的生存与复兴……”
第129章时代大门的敞开(求月票!)
八宝山忠烈祠那片起伏的墓地之中,白色大理石构成的墓碑绵延起伏,有如整齐的卫兵,即便是逝去了,他们依然守候在这里,守卫着这个国家。
如茵的墓地上,一小群数百名年岁各异的儿童,背着书包,神情肃穆在走在墓地间的道路上,尽管儿童的脸上依还带着童真,但此时,他们却是神情肃然,无一例外的他们的手中都拿着几朵鲜花。
他们在老师的率领下,进入墓地,然后每个人都站在一块墓碑前,他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在相邻的两块墓碑前,分别插着一束鲜花,绿叶衬着几朵红玫瑰和一丛丛不知名的小白花,而在墓碑的旁边还插着一面小小的国旗。停脚仔细看,墓碑上记载着死者的姓名、出生地、军职、服役期段以及生卒日期。
“老师,为什么这块墓碑没有名字!”
一个孩子看着光洁的墓碑上没有名字,他有些疑惑的问道经过身边的老师。
“因为埋这里的是一名无名烈士!”
无名烈士,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太多的辛酸。而老师的话让儿童那双充满童真的目光变得有些复杂,或者说伤心。
“那他的妈妈一定会很想他!”
孩子在嘴边这么轻声说着,随后他便和同学们一样,认真的用捡拾着绿茵间些许枯枝、枯草,尽管每隔数天,草地都会修剪一次,而墓碑周围的更是用手工修剪,但依然难免会有些草叶散落其中。
很快,当这些儿童把捡起的枯枝叶装满了一个小纸袋后,他们又精心的用毛巾擦去白色大理石上的浮灰,随后便站在那里,手中拿着花,随着老师的要求为闭上眼睛,为埋葬于这里的烈士们祈福。
在他们把花插进墓碑旁的花瓮时,他们更是跪在那里,再一次为烈士们祈祷着,整个扫墓的过程庄严而肃穆。
“通过一代人的努力与牺牲,可以换来未来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复兴!”
远远的,站在墓地中的管明棠看着那一幕,在颇为欣慰之余又在唇边轻语着。
“但不能被遗忘!”
先生的话让李直民发出了一声感叹。
“先生,现在没有人会忘记他们的,我们已经学会铭记。”
郑重其事地瞧了先生一眼,李直民又接着说。
“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第一课,就是春天来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去踏青,我们来到了忠烈祠,忠烈祠的英灵……”
在课本中写入忠烈祠,并不仅仅只在一年级,在二年级、在三年级、直至高中,每一个学期的国语课中,都会有某一篇文章与忠烈祠有关,几年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早已经使得忠烈祠为孩童所熟知,平津等地的学校春游秋游时,都会来此为烈士扫墓,接受一次爱国教育。
“我知道,学会铭记……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事物,否则……”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棠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此时,他的心中想好很多,不过他终归是没有说出来,什么烈士墓地被推倒,什么烈士陵园被铲平,这一切绝不可能在这里发生,至少……在心里嘀咕着可,来他还是露出了一丝微笑。
“仲民,最迟岁末,我们就有可能卷入战争。”
沿着墓碑间的绿茵,管明棠一边走着,一边同李直民说着,偶尔的,他会弯腰捡拾着其中的些许枯叶以及杂草,在很多描述这座忠烈祠的文章中都会提到虽然这里是公墓,但它像公园那样美丽和宁静,而这却得益于军人的以及每年十万人次义工的维护。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用这些白色的墓碑上从来都是一尘不染,绿茵上异不见杂草丛生。
“我知道!”
其实中国卷进战争的时间点,与德日两国的军事进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但德国占领高加索,进攻伊郎,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而言意义极为重大,这场战争将是中国真正崛起的第一步!”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管明棠的神情显得很是严肃,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在北方公司已经吸收了大量来自后世的技术,现在公司的机械技术水平相当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早中期水平,领先于世界近十年,而电子技术更领先于世界十五年,在绝大多数科技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或与欧美相当水平。
来自后世的技术就像是营养液一般滋润着的刚刚起步的中国工业,但是这只是科技上与工业上的进步,在未来的几年间,公司仍然将遵循坚实基础、局部超越的理念吸引利用后世的技术,并通过引进欧美技术以及智力资源,将这座“科学堡垒”的基础筑实,科学技术没有坚实的基础,最终一切都将会是空中的楼阁,短暂的超越最终仍然被他国超越,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间,公司不断加大对基础领域的研究投资,其目的正是为了扎实科技基础。
但科技总归是技术,科技确实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而在另一方面,现在管明棠并不能仅仅只从科技领域去看待问题,他必须要去思考其他问题,比如在印度洋上的布局。
“通过适当的谋略,我们在印度洋上获得了两块租借地,这两块租借地,其中之一位于印度洋中央,另一位则控制着印度洋与大西洋间的航线,且面积相当于两个台湾岛,可以进行充分的开发,从而作为海外利益的核心,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于印度洋上已经建立了一条利益线,基本上,在战后的格局之中,我们将会是印度洋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战后的地位……”
稍作沉思,管明棠凝视着山上的忠烈祠。
“战后的国家地位,并不仅仅只是通过这些布局来实现的,他更需要国家在战争中作出的贡献,或者说军人们的牺牲来实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先生,我记得您曾说过,大国地位不是别人承认的,而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或许是因为华北的官员们大都有留学经历的原因,使得华北更容易接受“丛林法则”,更准确的来说,是他们更容易接受世界上的通行规则,而不局限于“传统”。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一声感叹之后,管明棠弯下腰身,看着面前的墓碑。
“顾同祥,陆军第二十九军第132师……”
盯视着碑文上的“民国八年至民国二十六年”,管明棠似乎可以看到一张青年而又英俊的脸庞,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付出是为了什么呢?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也许,那时他们从军的梦想只是为了吃饱饭,甚至于,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但是,最终,他们却成为一群被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战士,在战场上为民族的生存而战。
那么现在自己呢?
不仅仅只是为了民族的生存,而是为了民族的未来!
“现在,之所以,美英,甚至德日对我国百般让步,看似是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实际上是国际特殊的战略局势所导致的,假如,我国不能在战争中展示自己,那么,在战后的世界中,等待我们的只有两种命运!”
两种命运!
先生的话,让李直民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一种是我国因无所作为,而沦为他国的政治附庸,而另一种,则是因我国无所作为,而沦为他国的鱼肉!”
尽管明知道最后一种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尤其是随着一项秘密工程的顺利进行,即便是中国被德日两国围困,中国亦能处于不败之地,但是前一种可能却是存在的。
“人类历史一再的证明,世界格局的树立以及国家地位的决定,都是由战争决定的,从欧洲历史上来看,世界霸权可以分为,罗马治下的和平→西班牙治下的和平→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这几个时间,而英国通过对拿破仑的胜利,最终确定了他的欧洲霸权,而美国呢?”
先生的反问让李直民稍作思索后,然后开口说道。
“上次世界大战,尽管美国有所牺牲,且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力量,但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不!”
摇了摇头,管明棠回答道。
“上次大战,各国看到的仅仅只是美国无尽的战争潜力,认识到美国的力量,而这恰恰是美国所收获的。”
“从击败无敌舰队,到确立世界霸权,不列颠用了一百多年,在短短二十年间,英国的霸权就遭到了两次有力的挑战,而这两次挑战,不仅动摇而且毁灭了英国的霸权,现在是美利坚治下和平的起步之时,而这意味着什么?”
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管明棠用极尽期待的口吻问道。
“这意味着机会,是吗?先生!是我们的机会!”
“机会!”
点点头,管明棠的声音微扬。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在美国称王称霸之前,首先确定自身的影响力,让各国正视我们的力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这个国家奠定未来的基础——成为世界的一极,而不是一极中的附庸!而现在……”
话声稍顿,管明棠朝着东北方看去,双眼眯着,似乎是在看透那片大海似的。
“就是我们的机会!时代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了,剩下的,只看我们能不能抓住了!”——
第130章美国的希望
“英国路透社报道说,美军三架轰炸机轰炸了东京。这种消息可笑之至。他们明知敌机要飞到离东京五百英里以内是绝对不可能的。日本国民对这种愚蠢的宣传毫不在意,正沐浴在和熙的阳光和樱花的芬芳中享受春光。”
东京joak广播电台
确实,对于日本人而言,他们似乎没有什么担心的地方,不过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用舰载机袭击了珍珠港,这就给敌人树立了可能效法的榜样。同时,通过他自己的亲身观察,他很了解美国人的勇敢好斗性格。他推测,美国会用特混舰队尽早寻机对日本本土回敬一手。
为了防止敌航空母舰窜到可以对日本本土实施空袭的攻击距离以内,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时候,山本海军大将就设立了一条舰艇瞭望线。这条瞭望线离本土东岸六百到七百海里,南北约一千海里,每天还辅以海军飞机远程巡逻。
但是对于普通日本国民来说,他们却并不知道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欢呼胜利。5月里,正是日本列岛樱花怒放,春意盎然的季节。从北海道到九州、从富士山下到皇宫深宅,到处蝶舞蜂喧、生机勃勃。又一次胜利,又一次的提灯祝捷,对于日本人而言,这一切几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5月10日,这一天,当日本人依然沉浸于昨夜的祝捷游行中的亢奋与胜利的快感中的时候,在两千四百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南端位于太平洋边缘的阿瓦查湾海岸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灯火通明的机场上,却响起一阵阵轰鸣声。
跑道上一架又一架b17远程轰炸机的发动机正在进行最后的试车,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大的b17轰炸机群了——278架!
在轰炸机群进行试车的时候,在机场旁的一位穿着美国陆军航空兵飞行服的上校,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却轻声喃语道。
“没有比这更壮观的景象了!”
是的,没有比这更壮观的了,不仅他被这壮观的景象征服了,那些俄国人同样也被征服了,对于那些飞惯了木头飞机的俄国飞行员来说,他们从未想到会目睹如此先进且庞大的轰炸机群。
此时杜立特尔只感觉自己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他将率领着美国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轰炸机群,对东京进行轰炸,他能够得到这一史诗性的任务,无疑是极为幸运的,实际上,在整个陆军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在几经选择之后,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这位陆军航空队第一流的飞行员、当年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保持者。
“我们将驾驶着这些轰炸机去轰炸东京!”
杜利特尔用激动的口吻对身边的俄国海军的尼古拉夫上校说道。
“从俄国的机场起飞!”
相比于杜利特尔的兴奋,尼古拉夫上校的神情却显得有些凝重,甚至眉宇间略带着一丝愁意,或许,对于普通的俄**人来说,美国轰炸机去轰炸东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对于他——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最高军事长官来说,他却清楚的知道,这次轰炸之后,却意味着日军的大规模的报复,也许届时这座仅只有不到5000名士兵的港口会被日本人占领。
尽管内心并不愿意接受这一命令,可是他却只能服从古比雪夫的命令,那是斯大林同志的直接命令,俄国需要美国的援助,而美国人则要求使用俄国的机场,对东京进行轰炸,对此,斯大林自然不会拒绝。
“当然!感谢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修成了这座机场!”
杜利特尔又恭维着身边的俄国人。
“除了俄国人,谁也做不到!”
是的,除了俄国人,谁还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建成这样的四座大型机场呢?尽管美国人提供了中国生产的用于修建野战跑道的穿孔钢板,但是在严冬中平整土地、修建机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为此,尼古拉夫甚至动员了堪察加半岛上几乎每一个男人,才在规定的时间内,建成了这四座可供大型轰炸机起降的机场。
而在机场修建的同时,从美国运抵的数千吨燃料以及数千吨炸弹,都由商船运进了这座俄国最为偏远的不冰港。
几乎是在机场修建好的第一时间,278架b17轰炸机便从阿拉斯加飞抵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除了美国人,谁也无法拿出这样的方案!”
尼古拉夫礼貌的回敬道,无疑,美国人对日本的报复性轰炸是充满冒险精神的轰炸方案,他们的飞机将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起飞,对东京进行轰炸,随后将在中国广播电台的引导下,迫降在中国机场。
没错,是迫降,因为中国并不是参战国,这意味着,他们甚至可能将遭受中国空军的攻击。而且,根据他们的作战计划,这样的轰炸,将会持续下去。
“第一次是冒险,第二次……”
杜立特尔笑着说道。
“第二次,中国人会认为我们是给他们送飞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