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戚-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囟ㄓ氤峭饽浅〈蠡鹩辛担徊樘角宄裁磺迮丫庥挝�
当然,生性宽厚,待麾下文武以诚,关心兵卒的陆康,还是嘱咐了一句,毕竟现在城外情况不明,很可能遇到叛军,必须要小心谨慎才行。
很快城楼上放下一个用绳子吊着的大篮子,到城脚的一处黑暗之处后,便见一个换了一身破烂百姓衣服的汉军斥候,就着夜色,悄悄的离去。接着,又有几名假扮百姓的斥候,如法炮制,被派遣出城外打探消息。
这城角的黑暗之处,却是对面叛军大营的一处盲点,是舒县兵卒废了好多精力和人命的代价,才找到的,对于城内的汉军斥候来说,出入十分安全。否则,没有这处盲点,舒县在叛军的重重包围下,如果直接打开城门让斥候出入,无疑是给叛军强攻的机会。
可以这么说,这处城墙的黑暗角落,是舒县城内汉军和外面联系的纽带,没有他,恐怕连陆康那封求援伏泉的信件都没有希望送出去。
望着那些相当于敢死之士的斥候在黑夜中渐渐消失的身影,城楼上的陆康心中一阵感慨,大汉有此忠心壮士,何愁社稷不定,贼患不平。只是不知这大火到底是如何,对面的叛军经此一事会不会有变,加大攻势吗?到了那时,自己城内这不足万余的郡兵能否抵挡?也不知那位巴郡太守接到自己信书后,会不会前来救援……
种种想法在心中辗转,注定了陆康被叫醒后,看到城外大火引起的异常而失眠,当然,今夜失眠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在黄穰紧急因为营地外屯粮处的大火调兵遣将,而陆康因为大火判断异常时,与此同时,在叛军的屯粮处,伏泉麾下的汉军却是一边在拼死阻击那些试图突破汉军前往救援的叛军兵卒,另一边则在继续四处放火。
也正是因为汉军不懈的纵火,这才能让火势越少越大,似乎要点亮整个夜空,最终把远处叛军营地里的叛军惊动,不然仅仅是一点点的小火苗,想让远方的叛军望到显然有些勉强,更何况是让叛军惊呆的遮天大火。
山包两侧,每一侧都匆匆集结到了四、五千的叛军兵卒,此番无论是山里明面上在山寨驻扎的叛军兵卒,还是在山里躲藏的暗兵,都被这大火吸引前来支援了。
不过,虽然他们支援的算是十分及时,可是在这显得狭长的山间小路,是十分不利于大部队进攻的,所以即使他们人多,也只能分成小队,一波一波的前进。
这样的话,也就注定了他们的进攻效果不是太好,只能靠着人数,用人命去填汉军的弓弩,再和躲藏于后的汉军肉搏。
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携长刀为君死
天边的火光越来越大,山包像是一座被炙热的火炉,被雄雄燃烧的大火烧得温度极高,大有一股就此烧化了山包的势头。
叛军之中,无数还敞开衣服,因军情紧急没能穿戴好衣衫的兵卒,此刻早已是热得大汗连连,估计如果此刻他们能脱下衣服,将衣服拧起来的话,一定可以拧出一地的汗水来。
战场形势愈发凛冽起来,毕竟对于叛军来说,山包里面越来越大的火势和这逐渐提高的温度,是他们的催命符,每个人都知道粮食若是被全部焚毁,那对他们未来的下场绝对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进攻越发拼命起来,到后来简直是在拿人命在填汉军的弓弩。
这一刻汉军装备精良的优势再次体现出来,关羽、黄忠所带领的前后阻击叛军的兵马,人数虽少,都只有几百人,但胜在几乎人人都手持强弓劲弩,加之山道狭窄,叛军多数兵卒又没有足够的盔甲防具,自然能够拖延的够长。
然而,终归汉军的人数太少,叛军在被打退数次近身进攻后,终于还是和关、黄所在的汉军兵卒彻底在山道里面对面厮杀了。
在这狭窄崎岖的山包之中,缠斗在一处的双方,都已无阵列可言,只有叮当作响的刀剑砍击声,以及长矛刺入血肉发出的沉闷噗噗声,夹杂着一些断断续续的冷箭之声,人濒死时发出的惨吼声,马匹倒地的悲怆嘶鸣,杂乱地混和在一起,让这座已变成血肉磨坊的无名山包,这一夜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
两军交战已不少时候,不止是叛军伏尸遍地,就连汉军被派来阻击的部队也是损伤近半。由于山包的地势缘故,现在根本就不适合两军摆开军阵相斗,只有原始的肉搏拼杀,用血勇之气作为精神支柱才是最大的取胜希望。而所谓的血勇之气再多,也要靠着肉搏的技术作为厮杀基础,很显然在关羽这等猛将面前,叛军每次只能派几个人围攻他,根本起不了太多作用。更何况关羽后面还有几个随时助阵的汉军兵卒持刀在时刻准备支援,而在关羽后方更远之处,还有汉军的弓弩兵张弓开弩的向叛军倾泻箭矢,给叛军后方造成不少的打击。
此刻叛军弓弩兵人数稀少的问题再次被暴露出来了,没有足够的远程兵种,他们箭矢给汉军制造的伤害,明显没有汉军给他们制造的伤害大。至于叛军军队里,人数众多的长矛兵,这时候也很难在山包里发挥大的效果,一方面进攻因为所使用的长矛兵器较长的缘故难以施展,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有汉军弓弩的压制,往往在他们举矛冲锋片刻后,便要被汉军的箭矢取走一半人数的性命,可谓是对这些叛军来说,他们进攻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艰难之极。
每进一步,叛军都是要付出血的代价,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不得不进攻……
看着面前自家军队被汉军如此砍杀,在后方指挥的黄奇大怒,大声喝骂不已,在他看来对面的汉军不就是几百人而已,自己这里早就把山包前方明里暗里的兵卒全部集结,四千多人都攻不下那几百人,这不是笑话吗?
眼见山包间火势越来越大,急迫之间,黄奇和赶来的其他渠帅决定亲自上阵,他们每个人都知道今天如果不突破这汉军去救粮食,恐怕等到黄穰回来,在场所有人都得被黄穰军法处置,即使黄奇是黄穰的族侄也无法幸免,毕竟十二万余大军的粮食被汉军偷袭付之一炬,他们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山包一侧,关羽身先士卒,出刀如电,左劈右砍,锐不可当,叛军如波开浪裂,整个就如一个杀神在世一般,那杀红眼的气势,令得他身边的叛军兵卒却是不敢近其身子半分。不过,在后方突然赶来的各部渠帅的怒斥下,叛军兵卒还是嚎叫着继续进攻起来,因为他们知道,此刻只要他们敢推,他们身后的渠帅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派人砍了后退之人。
“杀!扔矛!杀了那红脸汉子。”
刚刚赶到,黄奇便见到前方浑身是血,令人生出一股惧意的关羽,见其身旁陈尸无数,知道这家伙是个硬茬子,不把他杀了,自己麾下大军根本没可能继续进攻。灵机一动,黄奇便率先夺来自己身边一兵卒的长矛,直接将那长矛当箭用力向关羽掷去,同时对着身边兵卒大吼道,很快他身边的兵卒也是有模有样的学着。
顷刻间,便有五支长矛几乎不分先后的向着关羽飞去,当然此刻叛军也就能掷出这五支而已,因为山道狭窄,一次也就只能容纳几人并行而已,也只有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掷长矛。而叛军后方,虽然有大批兵卒,但是毕竟他们前面都有同伴,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误伤他们,再加上战事激烈,厮杀声不断,黄奇声音很难盖过那些声音,叛军后方很多兵卒根本没听到黄奇的命令,所以他们并未理会。
只是,这些对于此刻紧盯关羽的黄奇来说已经够了,他可不信前面那红脸长须大汉再能打,能在这么狭窄的山道里躲过这么多长矛的攻击。事实上的确如此,关羽再强也不是神,不是铜墙铁壁,更何况在现在这么狭窄的山道里,很难躲避几乎无死角般向他扔来的长矛,在躲过前两支飞速而来的长矛后,终究没躲过第三支。只见一支带着颤音的长矛直接射中关羽右臂,引得他大吼一声,武人的本能告诉他必须要躲过不能停留,否则后面两支长矛会要了他的性命,连忙咬牙往地上一趴,险之又险的避开了两支从他左右方射来的长矛。
不过,关羽能避开,在他面护卫的兵卒却没避开,但幸好,长矛本身对准的是关羽,而没有对准他们,一人被刺中左臂,一人被刺中腹部下方,顿时连同关羽在内,几人都是鲜血淋漓。
所幸的是,因为山道的拥挤,使得对面的叛军掷出长矛时,顾及到后方都是自家同伴兵卒,因此能给他们助跑发力的空间始终有限,所以这些长矛被掷出后,劲道也算有限。虽然射中并且射伤了关羽三人,但却因为没有后续的力道不能贯通关羽三人的身体,因此没有造成射中之后的贯通伤。关羽三人被射中之后,只是咬着牙将长矛从伤口取下,由着赶来的兵卒随便撕开身上的衣服,简单包扎后,又可以一战,唯一行动显得十分不便的却是那名腹部中伤的兵卒,却是需要到后方去休息了。
在关羽被射中,由着赶来的兵卒包扎伤口时,对面的叛军可不会就此看戏,他们见到汉军那杀神将领受伤,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大声嚎叫着挥舞兵器前来,与汉军后方上来支援兵卒对战起来。
等到关羽包扎好后,活动了几下手臂,发觉对自己影响不大,未伤到骨头后,索性也不管身边兵卒劝阻,拿起地上的长刀便继续冲入敌人阵中,和叛军厮杀起来。在他心里,此刻只有伏泉给他的阻击任务,不能将面前的叛军击退,他们就要冲破自己的防线前去攻击伏泉,这是关羽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即使现在身上有伤,他也要凭着血气杀入叛军阵中,他要用手中长刀报答伏泉的信任。
两军又一次厮杀中,几名叛军兵卒见关羽又上来,相视一眼,连忙大叫着挥刀杀来,顷刻间,便有四把刀向着关羽身前看来。关羽咬牙奋起余勇,尽数荡开,手腕一抖,刀锋横切,只见刀光闪耀,两颗头颅带着一蓬血冲天而起。接着重重一跃前方,挺身而进,再斩两人。关羽刀法甚精,杀人快、狠、准,手下此刻已无一合之敌、
当然,杀人是杀的痛快而犀利,可是没有人铜墙铁壁之身,即使关羽此刻身上穿的是汉军的精良甲胄,但是叛军毕竟人数众多,此刻对关羽麾下兵卒已有围攻之势,随着无数刀痕加身,与此同时他身上的伤口也在呈增长之势,和刚才他被长矛刺中的右臂伤口已然因为再次的猛烈厮杀而崩开,鲜血直流,关羽的眉头也是愈发皱了起来,照这样发展下去,如果没有奇迹,不等冲出去关羽就会血干而亡。
前方叛军阵营里的黄奇在身边兵卒一起掷矛射中关羽后,就一直观察关羽情势,本来见他包扎伤口,以为自家兵卒再也不用被那个杀神阻挡,从此一鼓作气杀入山包中,剿灭偷袭的汉军了。
可是,还没有等多久,黄奇就见到关羽竟然又加入了战团,这让他顿时大惊,暗道这红脸长须的汉子莫非是神人乎?竟然如此厉害,直到他发觉这汉子身上也是血迹斑斑,他本人就在咬牙支撑以后,心中才大定,原来这汉子也是人,却不是神,不过如此而已。
看着身上血迹斑斑的关羽,这时候一丝想法冒出在黄奇脑海中,想到此番大军粮草被烧,自己等人肯定无法逃脱罪责,活命都是困难,而现在倘若他有这汉军杀神的首级,说不得以自己黄穰族侄的身份可以免于一死。
心中越想此事,黄奇就感觉这么做成功希望就越大,他可不想死,因此连忙就寻来刚刚投矛时他扔在地上的大刀,仔细看着前方关羽带着麾下兵卒和叛军厮杀的战场,然后嚎叫着的向着战场跑去。
叛军这边其他人见到此幕纷纷傻眼,毕竟这可不是他们心中那个窝囊废,要知道黄奇作为黄穰族侄混到今天这部田地,他的窝囊废之名早就传遍军中,各部将领不是碍于黄穰情面,说不得早就剥夺了黄奇手下几百兵卒了。现在,当这些叛军看到黄奇竟然如此勇猛的上战场,虽然这上战场的用处可能不大,毕竟现在明眼人都知道对面阻击的这支汉军肯定要百,但像黄奇这么有勇气的上战场,可是一点也不想他们认识的黄奇,当然让他们惊讶了,甚至于黄奇自己的心腹亲兵,见到自家渠帅闯入战阵里,也是吃惊不已,连护卫黄奇左右都是忘了。
却说黄奇加入战场,并未立即冲向关羽,而是仔细等待,并且移动身体,但到了他在关羽身后之时,这才屏住呼吸,快步而去。
未几,便见一柄长刀从黑幕中探出,如一抹黑色闪电劈中腰肋,关羽大叫一声,忍着疼痛,用力挥刀斩向那人,没想到那人似早有准备,往后一退,精准躲过关羽这一击。
借着火光,这人身披皮甲,披散这头发,目光仿佛一只野狼,充满野性,似乎把他看成一只将死的猎物一般,只能机会一到,便要将他吞没。不过,他注定会想差了,关羽毕竟是关羽,不是其他无名之辈,这点伤势就想拿下他,显然有些太过异想天开了。
看到这人,关羽感觉有几分眼熟,似乎在哪见过,不过现在战场之上,不容得有时间让他考虑半分,只听得关羽暴喝一声,挥刀就像那人跑去。
见关羽袭来,黄奇也是大惊,他没想到挨过自己直奔他腰上的一击后,这红脸汉子还能挺过来,连忙顾不得其他,返身就跑。可惜,黄奇平日武艺就不好,再加上把守山寨以后,身体早就用在酒色上面了,论反应、敏捷、速度,他根本不可能如久经善战的关羽,只见得
关羽几步便杀将到黄奇背后,挥刀便砍,连续几下都因为两人之间的距离而没砍中。
听到身后破空之声,黄奇一边跑,一边扭着僵硬的脖子回看,见到关羽已到自己面前,顿时双目惊恐,连忙加快速度。不过,一切皆是惘然,只见光宇双目精光四射,暴喝如雷,猛地向前一跃,同时力劈华山一样,从空中向着黄奇脑袋砍去,黄奇耳中“嗡”的一声,凭着反应,就准备举刀避开,可是他刀刚举到一半,脑袋便离开颈项,斜飞向半空……
第三百六十章 士为知己者用
战场之事,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从黄奇偷袭关羽,到关羽反身追逐击杀他,并没有过多久,在众人的眼里也显得很快。
待得叛军见到黄奇那高高飞起的头颅时,这才惊觉黄奇已被关羽毫不留情的一刀击杀,一下子就让后方叛军兵卒安静了下来……
“渠帅!”
“贼子找死!”
“杀了此獠!”
……
刚刚赶来的黄奇心腹兵卒见自家渠帅就这么被杀,不由悲从心来,几人呼喝着向关羽杀来,毕竟黄奇对他们极好,不然也由不得他们明知黄奇有些窝囊废,还一直死心塌地的忠心相随。
关羽冷眉一竖,颏下那撇长须随风舞动,见到那些兵卒叫喊,并向自己扑来,此刻他才想起适才自己所杀乃是何人。那人是他们潜入山寨里把守第一个山寨的渠帅,似乎叫黄奇,听秦先生说是贼首黄穰的族人,没想到还是条大鱼。
当然,黄奇是条大鱼却是关羽自己猜测的,毕竟秦川当时潜入寨中时也只是简单和伏泉介绍而已,关羽在其身边听到的自然十分简略。而关羽如此猜测,也只是从黄奇是黄穰族人的消息里猜测的,若是关羽此刻知道黄奇乃是窝囊废被打发到这里,估计也就不会有他接下来的举动了。
对面那几个要来拼命的兵卒,关羽当然不惧,当下招呼左右一起迎战,此刻他可不会托大在这人挤人的山道里单挑他们。倒不是说他打不过,而是那几个兵卒后面的无数叛军让他戒备,谁也不能保证那些叛军会不会继续加入围攻他。
只见德关羽大刀接连挥出,那五名奔来的兵卒仿佛纸糊的一般,根本招架不住关羽的袭击,被连砍倒两人在地,其他三名兵卒更是被打的连连后退,顷刻间他面前就被扫荡一空。趁这空隙,关羽火速跑到黄奇头颅掉落之地,直接狠狠一刀插入黄奇掉落的脑中,随后举起,对着远处虽然还在震惊,但是依旧向自己这里靠近的叛军兵卒喝道:“贼首黄奇首级在此,如今大汉二十万天兵已至,尔等此时不投诚,更待何时?”
汉军二十万兵马已至……
说出这话,关羽自己心里都是一阵不信,暗道自家主帅当时选择散布的谣言也太能吹了,不过说真的这气势却是很足,起码关羽说出之后,还是让对面停顿下来。
其实伏泉当时定下散播汉军兵力人数谣言的计划,就是在吹牛而已,就刚才而言,最重要的是拖延叛军来援的时间,为汉军烧粮食赢取足够的时间。而故意夸大兵力,甚至夸大到自己也不信的地步,其实也就是未来愚弄叛军而已,毕竟军队人数夸大的越厉害,对于叛军而言就越不容易立即营救,起码得等到确认消息真假才会立即出兵而已。
这一点上总的说来还算不错,起码前来营救的叛军渠帅,在第一次听到之后,虽然明显不信汉军来攻的真有二十万,但还是认为汉军起码有数万兵卒的。毕竟,在当时不知道汉军假扮叛军潜入时,叛军在见到粮草被烧,想到自家把守严密的山寨重地竟然被攻破,都是认为汉军肯定有数万人接应,寨里寨外都有,所以尽管派兵前来营救山里粮草,但还是留下一定的兵卒把守山寨,生怕汉军里应外合,直接把山寨攻破。
当然,此刻叛军随着战斗情势的演变,早已猜到火烧粮草的汉军兵卒也就数千人,特别是前面放伏泉这支兵马入山的叛军兵卒更是明白这支汉军就是假冒取粮的叛军而潜入的,所以对于关羽的这次震慑,他们在稍稍诧异后,根本不予理会还是依旧前进前来厮杀,显然黄奇的死亡对他们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眼见面前的叛军兵卒竟然不理会自己,关羽心中诧异,不过他也无暇细想,黄奇身为黄穰族人震慑不了叛军兵卒的话,那他只能带领麾下剩余的百余兵卒继续死守,伏泉未下其他命令,他就必须死守在这,即使战死,也不能退。
只是,就在关羽准备继续拖延叛军进军速度之时,其身后弓弩兵皆是喊道:“将军,箭矢皆无。”
声音像是一场晴天霹雳一般传入关羽耳中,让他面色异常冰冷,而对于他前方的叛军来说,这声音却是如天籁一般,只见得叛军的气势陡然一变,他们的眼中露出更多嗜血的气息,脚步更加匆匆的向着关羽等人搬来。
的确,关羽之所以能如此“轻松”的阻击叛军,除了靠得是山道地形狭窄的缘故,也有汉军密集弓弩的原因。相对于叛军那些较为零星的箭矢,汉军密集的箭雨矢雨,夺取了不知多少前来和汉军搏命的叛军兵卒的生命,剩下的能冲进汉军阵中,和关羽等人拼命的人数也是寥寥,自然对于有着关羽这等猛将坐镇的汉军来说,叛军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多伤害。
可是现在,箭矢皆无,也就意味着汉军没有让叛军胆寒的远程武器作为依仗了,他们要阻击叛军,只能是和叛军肉搏。而一旦肉搏的话,显然是人数更为占据优势的叛军胜算极大,他们可以不断的和汉军拼命,一步一步,直到耗死关羽手下的兵卒为止。
“嗟呼!天欲亡吾乎?也罢,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太守于吾有大恩,以国士待吾,今日便是吾以国士相报之时。”关羽心中料想今日难以善了,想起往日伏泉对其种种,不由悲从心来大呼道。
然后眼神凛冽,就算面前之叛军今日要灭杀了他,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他关羽总是要死,也要死得其所,纵然不能成定天下之名,也要为主君平定忧心之事才行。
现在,面前的这些汹涌而来的叛军,便是他的主君心忧之事,是他关羽必须要解决的,即使他解决不了,也要死于解决的路上。
当年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忠心的豫让逃到山里说:“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以此来表明他誓死也要为自己的主君智氏报仇的信念,甚至他后来终生都是在为这个誓言而努力,从未改变初衷。
豫让在表明心志后,便决定矢志杀赵襄子,然而赵襄子毕竟已实为一国之君,刺杀其人,何其难也。之后,豫让思来想去只能“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未遂被释,后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这般自残,以至于到了“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的地步,之后又“吞炭为哑,变其音”,从此实实在在变成了另一个人,而他所做这一切,也只是为了能够刺杀主君智伯仇人赵襄子,为主君报仇而已。
虽然最终豫让几番刺杀皆未成功,没能为其主君复仇,最后甚至也只能剑刺赵襄子王袍,从而用刺王袍来代替刺杀赵襄子,留下“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的千古佳话。但无疑这份情感令人敬佩,以至于即使豫让刺杀的是赵国之君的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