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戚-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绝对用心不少,而以伏泉以往的战绩,此战,赢面很大,自然让他们十分欣喜,毕竟,大胜仗就意味着军功和爵位,仕途更上一层楼不是?
在落门聚西面外,有一条渭水支流途径此聚,伏泉在欣赏完落门聚这个最早的聚的风景后,便率大军直奔那条渭水支流的上游处了,这里也是此次行军路上一直想着地方。
此刻,这条支流上游处,早已被汉军兵卒封锁,靠近之人皆被汉军缉拿,可谓是戒备森严。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这条支流上游的地方,早被汉军兵卒和他们征调来的民夫,用装满沙土的沙包,将上游给阻断了。
如同筑堤蓄水,汉军已然用人为制造的堤坝,在这里蓄满了不少的水,只等来客品尝这西北凉水的滋味了。
“维栋,此番若胜,汝功不可没。”望着面前堆的足有三人高的沙包,伏泉大笑着对王峭赞道,这就是他提前让王峭带着自己密令,来到獂道县的原因,就是让他来这里搞基础水利建设的,当然这水利工程只是为了好好阴一把叛军而已。
“分内之事,一切多劳平西妙算尔!”王峭谦虚回道,不过,他脸上的兴奋劲,却是掩盖不了的。
毕竟,自从王峭献女,加入伏泉麾下以来,虽然也有不少功劳,但在伏泉军中,在文武方面比他厉害的谋士武将太多了,搞得他一直只能捞一些小功劳而已。现在,伏泉给了他这么一个不费事,却有大功的差事,能不让他兴奋吗?
“数日之内,水位可会再涨?”伏泉笑问道,对于王峭的兴奋,他自然知道为何,不过并未打破,而是转移话题,毕竟王峭这样,不也是他故意如此照顾吗?
王峭行礼道:“回禀平西,下官已询问当地官吏百姓,此时早春,若不出意外,当有数场小雨,水位应有增长。”
闻得此言,伏泉立即道:“既如此,速速再备沙包,叛军未至此地,不可令上游一滴河水,流入下游!”
“诺!下官已有准备,只待叛军至矣!”
“善!”
随着王峭一应回答,伏泉这才放下心来,这渭水支流的上游水位,可是自己此战胜利的关键,绝不可有失,甚至比他隐瞒骑兵行踪,故意埋伏在这里,更加重要。
根据贾诩的计策,凉州汉军如今兵力上,处于劣势,毕竟虽然凉州上游数万兵马,但汉军需要分兵扼守诸地,能给伏泉所调动的兵马当然有限。而叛军不同,如今号称有十万人的他们,可是人人皆是骑兵,无论是机动力还是人数,汉军都不占优势,所以贾诩才会献计,在这落门聚以西的渭水支流上,用水攻之法,击破叛军。
至于伏泉先前在平襄县城里演了那场瞒天过海的戏,自然就是为了让叛军以为他已经率领主力,死守距离叛军所在的勇士县城最近的平襄县城,令叛军明白平襄县城是个硬骨头,从而让他们怯退,放弃攻打平襄县城,转而换取另外的目标。
叛军都是骑兵,此番目的也是以抢劫为主,转道行军自然正常,而以叛军只想快速攻入三辅,实现战略目标的意图来看,他们西进攻取獂道县城,就有很大概率的可能了。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叛军不攻平襄县城的话,他们只能绕道,而他们绕道的路径,无非是往西边和往东边这两条路而已。
对比往东边进发,要经过阿阳、成纪、略阳、显亲等数县,无疑直接西进往獂道方向走最合适,毕竟,县城多的话,也意味着汉军布置的防守兵力也会多。东边毗邻的数县那里是汉阳郡的精华所在,任何一个地方长官都会最大限度的尽力死守的,终究这里若被叛军攻占毁坏的话,整个汉阳郡肯定要废了。
而且,西进獂道,对于叛军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他们纵然无法攻破獂道县城,也可以完全放弃,因为獂道县城的东南方向,就是冀县县城。这里,不仅是汉阳郡的郡治,而且也是凉州刺史部的治所,一旦攻占这里,汉阳郡震动,凉州震动,到时长驱直下,攻入三辅,也绝对不是难事。
前番叛军入侵,也都是这种套路,面对难拔之县,全部都是围困之后退去,转道攻击其他县城。只是,在金城郡被叛军攻破,韩遂、边章等汉人名士加入叛军后,他们的战术又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绕道之后,直接围攻汉阳郡郡治冀县,而后围点打援,扩大战果。
如果凉州其他郡兵前来营救,所遇汉军较小,便利用骑兵优势,和汉军野战,如果遇到汉军较多,则率兵远遁,令得骑兵不多的汉军只能望而却步,担心追击之后,反而中了叛军埋伏。
这也是前番左昌任凉州刺史时,被叛军围困冀县县城的原因,若非身处前线的盖勋,威胁汉阳郡从事辛曾、孔常出兵,恐怕那时候左昌就要身死在叛军围攻冀县战火之下了,也就等不到伏泉斩首其首级了。
贾诩的计谋就是如此,叛军既然已经有过绕道汉军身后,奇袭围困冀县的例子,那么如果再有机会,肯定也不会放过,特别是知道汉军主将伏泉把麾下的一万五千名马步精锐,囤积在战事最前线的平襄县城时,更加会让叛军产生孤注一掷的冒险冲动。
终究,叛军即使不打獂道县城,只需要过了獂道县城旁的那条渭水支流,途径落门聚,便可以直接攻打冀县县城了。到时候,就算伏泉得到消息,可是已经迟了,再加上汉军主力都在伏泉手上在,这样的话,叛军在时间上和兵力上的优势,都极其有可能的拿下冀县的。
不过,叛军要拿下冀县的话,那就必须要过这条渭水支流,而这支流有几处河水较浅,可以供骑兵直接过河,这也是前番叛军能够快速围困冀县县城的原因。
现在,伏泉在这渭水支流的上游建造起人工堤坝,等到水位高涨到一定程度后,只待叛军过河,便决堤放水。到时,数万叛军骑兵过河,必将被高涨的河流拦腰阻断,而后早就埋伏好的汉军步骑,从叛军前后杀出,那时候,刚刚被“从天而降”的滔天洪水冲刷懵了的叛军,如何会是叛军的对手,汉军必然会取胜,当然,至于能够杀死多少敌军,那也就只有天知道而已。
当然,这一切也都是几率问题,如果叛军不上伏泉的当,那自然也没辙。因此,伏泉才会保守的留下吴懿,带着五千板楯蛮兵死守战事第一线平襄县城。另外,也通知汉阳郡诸县和凉州诸郡,整备兵马,以防开春之后,叛军继续进攻。
所以,此番伏泉能投入的兵力,除了他瞒天过海带来的一万骑以外,和獂道和冀县二县的兵马,至于其他的,也就是在汉阳郡附近各县以及陇西郡抽调来的骑兵三千余人。
这些抽调来的骑兵,是陇西郡和汉阳郡各县内原本的骑兵,以及当地招募的有马的游侠、恶少年,至于在汉阳郡各县抽调他们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现在叛军骑兵多,汉军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地方骑兵补给的话,也就只能固守各城池。至于出城和对方野战的话,一来叛军见到汉军兵阵,基本不和以前羌人一样死命进攻,汉军步卒的兵阵没了用处,反而要担心在行军途中会不会遭受叛军骑兵利用速度优势袭击;二来的话,如果汉军用人数明显不如叛军的兵马和叛军在野外浪战的话,那明显是送军功给叛军的,叛军用人数就能完全碾压那些汉军骑兵。
因此,既然那些零散的汉军骑兵放在各郡县浪费,伏泉自然把他们征召过来,给自己这次设伏,增加战胜几率。当然,为了隐藏消息,伏泉也只是在靠近落门聚的汉阳郡和陇西郡暗中抽调的,并且就是抽调兵马,也是以平西将军的名义,抽调到冀县,名义上是身为州治、郡治的冀县空虚,抽调骑兵防守而已。
整个调兵过程,一点儿没有说明有这场埋伏的事情,而那些抽调而来的兵将,也是到了落门聚这里,才知道他们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场完全做到保密的行动了,能不能成就看叛军会不会入瓮了。
不过,说来唯一可惜的,那就是伏泉虽然快马给陇西郡调兵的命令,但因为时间上不够,调来的骑兵也就只有陇西郡靠近落门聚的一千余骑而已,否则,指不定还能再多出数千骑了。
脸颊之上,一丝丝春雨缓缓滴落,伏泉仰望似乎即将有落下大雨的上天,大笑道:“天助吾也!”
的确,雨都下了,那沙包堆积的人工堤坝,自然也会蓄满更多的水了,如果叛军还不来的话,老天爷无疑太浪费了自己的雨了吧?
第六百零二章 韩遂疑窦变兵事
灵武谷,位于凉州北地郡最北边的廉县境内,本来是大汉靠近边塞的一座景色不错的山谷,而现在,却已经为叛军所有。
自从凉州叛军起事以来,凉州北面廉县、灵州县二县,皆为羌胡所破,唯有北地郡郡治富平县,因为北地百姓毗邻羌人,深知城破后他们所面对的险境,誓死和富平县的郡兵守城,方才守住,否则,恐怕这富平县这北地郡郡治都要为叛贼所有。
当然,叛军围富平县城的时候,也没忘了多占一些便宜,他们派了数支羌胡骑兵,趁军围困富平县城,将北地郡大部兵力牵制之机,出兵绕道富平县城之后,劫掠了不少地方方才罢休。因此,如今提起叛军,北地受到迫害的军民,无不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带着麾下数千骑的韩遂,就是在此局势下,来到了灵武谷里,按照计划,他们将继续北上,道灵武谷以外的绝壁塞外处,而后绕过北地郡内部。
到时候,无论是从后奇袭北地郡郡治富平县,还是深入敌后,劫掠其他北地郡南方数县,甚至进入三辅,都不是难事。当然,这一切也都得建立在北地郡的汉军,实力不是太强,否则仅仅凭着麾下这数千汉羌杂骑,韩遂可也没把握能够突入北地郡。
不过,根据最新消息,那个汉朝名将伏泉,率领他带来的汉军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的主力,已经进入汉阳郡地界,想来这北地郡里,汉军应该不会有什么精锐的援军部队了。
只是,韩遂感觉,一切似乎都发生的太过寻常了,隐隐中透着一股不对劲,至于为何如此,他却是说不太清楚。
简单来说,韩遂就是有一种直觉而已,毕竟,现在他们的对手,可不是前任凉州刺史左昌那个贪财的酒囊饭袋,而是汉朝的少年名将伏泉,他可不信这位年纪不大,却早已是久经沙场的汉朝平西将军,排兵布阵会这么普通,要知道他能有今天,可是和其他靠着关系成长的外戚,伏泉今天的地位,可是他一步一步在战场上打出来的,这不由不让韩遂怀疑汉军背后有什么恐怖的深意。
“将军,时候不早,当出塞也。”韩遂的身后麹胜,见韩遂还在灵武谷内沉思,不由提醒道,因为按照计划,再不出塞的话,恐怕就配合不了汉阳郡那里的叛军主力的行动了,虽然麹胜对于北宫伯玉、李文侯他们不满,但并不代表他会在这种情况下故意撂摊子。
闻言,韩遂却是摇头道:“不急!待斥候归军再言,此番战事,吾心中极为不安。”
“可汉军戒备严密,吾军数路斥候,皆未返回,这一路斥候亦当难返也!”
“约定时候未到,岂知其下落?”韩遂冷冷回道,他明白麹胜的意思,事先大军便已经派出数波斥候,潜伏进北地郡郡治富平县城内,查探军情,可是却是无一路按时返回,这就促使麹胜对着最后一路派出的斥候也不抱希望,即使现在离约定时间还没有到,但他却是已经等不了了。
那些斥候都是军中各将领所挑选的心腹,而且又都是叛军,显然不会半路去做逃兵,那是嫌自己命长了。毕竟,这些逃兵显然不可能逃回叛军的掌控地,只能去汉军治下,可是他们若是被人认出来,无异于灭顶之灾,汉人可不会管他们是不是悔过自新,想隐姓埋名做顺民了,肯定是直接当做奸细抓了,好换取赏赐。而之所以那些斥候回来不了,能存在的原因对韩遂而言,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富平县城内,汉军防备极为森严,他麾下这些行踪可疑之人,全部都被人找出马脚了。
“这……”被韩遂一番反驳,麹胜苦笑道,却不知如何回答,毕竟,韩遂说得有理,他根本无法反驳。
而韩遂说完后,眼看尚有不少时间,便又往灵武谷谷中走去,只留下麹胜一脸尴尬的留在原地,而后待韩遂走远,这才紧紧跟上,他既然忠心于韩遂,自然不敢强求韩遂行动。
走在这春天到来后,小草逐渐宽茂的山谷里,韩遂望着尚能看见的无数残桓断壁,心中凄凉,他知道面前这些被破坏的军事设施,都是当年段太尉在灵武谷里追击羌人,大破其军所留,如今虽历经十余年,然而当初战争所留下的痕迹气息依旧未变,现在尚能闻到无数血腥之气,如临其境。
所谓段太尉,自然便是已死去的段颎,建宁元年,逢义之战时,段颎带兵万余人,携带十五日的粮草,从彭阳直往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大破其贼。而后,连续日夜追击溃羌数百里,不将羌人杀的灭种亡胆不罢休,其中在这灵武谷里,便有这一番追击战。
当是时,羌人逃至灵武谷,紧急搭建守卫设施,段颎见此,并未退却,分别派骑司马田晏率五千人出其东面,假司马夏育带二千人绕其西面,羌兵分六七千人围攻田晏等,田晏等与其战斗,羌人溃散逃走。
这一战后,羌人彻底亡胆,除少数负隅顽抗者,在凉州群山峻岭之间苟延残喘以外,其他羌人不是战死,就是丢盔弃甲投降,自此先零诸羌逐渐平定,直到后面段颎最终决战的射虎谷一战,汉军阵亡四百余人,斩首一万九千人,彻底平定羌乱。
韩遂毕竟是凉州人,自然对“凉州三明”敬重不已,他们都是凉州的骄傲,可惜三人军功都大,对外战争皆有扬名异域之能。可惜,在政治上,三人却明显不行,明明都手握重兵,却不肯清君侧,扫灭宦官,甚至后来连段颎这名将都阿附宦官,这是韩遂极其鄙视之举。
却不知,这今日的残桓断壁的破败场景,会不会是明日,他自己的下场?
望着这大战之后的废墟,韩遂心中想着,段公,尔英明一世,最终却失晚节,阿附宦官,谋取富贵,此非吾韩遂所为。有朝一日,吾必要扫除阉宦,还大汉一个太平之世!
身后“踢踏、踢踏”的马蹄声传来,韩遂循声望去,却见一名穿着普通汉人百姓衣服的青年,策马而来,随行的叛军将士却是并未拦截此人,因为那青年却是早先军中派出的斥候。
那斥候到的韩遂身前处,便立即下马,行礼道:“见过将军。”
不过,韩遂却不废话,直接问道:“北地郡内可有异常?”
“回禀将军,小人潜伏至富平,探得数日以前,富平县内,汉将皇甫坚寿,率领关羽,并五百板楯蛮兵,入驻富平。”
“五百板楯蛮兵?”韩遂疑惑问道,直觉告诉他,汉军这次投入在北地郡的兵力实在太少了,这和他们在北地郡内执行如此严格的戒备措施,显然不太符合。若是汉军真的认为北地郡不重要,那为什么要让皇甫坚寿和关羽二人为将前来?
二人之中,前者出自安定将门皇甫氏,其叔祖皇甫规,父亲皇甫嵩都是名将之姿,更何况皇甫嵩还曾经担任过北地太守,让皇甫坚寿来北地,足可见汉军对于北地的重视。至于后者,不需多言,伏泉历次大战的主将,立得大功无数,猛将万人敌也,这两人入驻北地郡,却只带五百兵卒,难道伏泉是疯了,真以为叛军实力不行,只需要这点援军就够了?
“正是!”
青年斥候的回答令得韩遂疑虑更深,随即问道:“二人入北地,有何异动?”
“自皇甫坚寿、关羽二人入北地,其下令征募兵卒,又令北地豪族,备其家兵,聚兵待战,郡内每日皆有汉骑巡视,端得是戒备森严。小人回程之时,便为汉骑追捕,幸而杀散数人得脱。”说完,那青年斥候故意将身子移动了下,将他战袍上胸前和腹下的累累血迹,露给韩遂看,希望韩遂记住自己。
“善!速归列也!”韩遂赞许道,随后挥退青年,他并没有去问询这青年是否受伤,毕竟战场之上,受伤难免,而且以这青年现在还能给他耍心眼难看,明显他的伤势不大。
“诺!”
听到韩遂命令,青年脸色一暗,便欲行礼离去,剧情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现在不该是他就此得到韩遂赏识,从此飞黄腾达吗?
刚走几步,突然那青年听到韩遂道:“慢着,汝姓甚名谁?”
这话令得青年顿时雀跃,连忙转身行礼道:“回禀将军,小人成公英也!”
“善!归列!”韩遂听到名字,一愣之后,随后面色回转,继续下令道。
“诺!”
看着成公英和刚才完全不一样的神情,韩遂面露笑容,这些人想上位的心思是好的,但是自己就算想扶持,也得好好打磨才是,不然如何挺高自己的威信呢?
“将军,此子倒是不错,可加栽培!”麹胜一直观察成公英,对于成公英的动作,他自然也清楚,而且成公英也是金城人,麹胜自然知道其才名,所以自然为他说好话。
“不错,此子便归汝麾下!”
“诺!”
内心之中,韩遂也很明白麹胜之意,他在金城郡自然也听过成公英之名,对方既然是自己同乡,又如此示好,不加以磨炼,引为心腹,那还干什么?
至于成公英的耍心眼举动,韩遂也不在乎,而且韩遂自然也知道他的想法,无非是想在自己面前显露他的功绩,从而引起韩遂的注意而已。当然,韩遂对此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也说明对方是忠于自己的,现在的他可是想要极力培养自己的心腹,参加叛军这些时日后,他越发对于一盘散沙,只想劫掠却无大志的叛军失望,有朝一日,他必定要整合叛军,而想要完成这一切,都建立在他有自己的实力。
然而,成公英的话,也是令韩遂心中疑窦渐生,观皇甫坚寿和关羽此举,完全就像是知道北地郡有战事,从而征募兵卒守城的,莫非是他们的行动已经被泄露给汉军了吗?
不对,应该没有泄露,如果汉军知道他们进攻的地方是北地郡的话,就应该大力增援,而不该只是带五百兵卒而已,这点人马,面对叛军主力,就算汉军再精锐,也都不够叛军塞牙缝的。
除非,汉军早就知道叛军只会来一支偏师,所以根本无所畏惧,这个想法出现之后,就快速扎根在韩遂心中。当然,他也有理由这样猜想,毕竟伏泉麾下的主力如今多数都聚集在汉阳郡,而这次叛军的主攻方向,也是汉阳郡无疑,两相对比,如果伏泉已经猜出叛军行动的话,那么这场貌似实力悬殊的战斗,可就悬了。
韩遂相信现下没人会泄露叛军情报给汉朝,但也并不怀疑叛军的军事行动能被汉军猜出,毕竟汉朝能人辈出,猜出叛军进攻意图并不难,就是他自己,平日对阵,也能猜到不少汉军兵将的作战意图。
正在韩遂深思之间,远处又传来一阵“踢踏、踢踏”的马蹄声,打断了韩遂的思考,循声望去,却见一队羌骑而来,韩遂顿时面色一变,这不是他的军队,乃是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的麾下,莫非大军在汉阳郡出了什么变故了吗?
随着那队羌骑有些桀骜的行礼,并说明来意,是前来送边章给韩遂的信时,韩遂立即放下心来,至于羌骑对他的无礼,他却是视而不见,如今形势不利于他,一切只能等待。
接过书信,韩遂立即拆开,边章在信里言道叛军因为平襄城内伏泉囤积大军,叛军不想肉搏,随即改变战略,打算复制曾经对付左昌的绕道奇袭冀县的战略,希望韩遂准备好和叛军主力会合。
因为信中谈的都是叛军机密,所以边章特地安排了一队羌骑护送,足可见边章在信里,将这场战事的经过写得如何精细。
只是,韩遂看了信,脸色却并未和边章那样乐观,直觉告诉他,伏泉在平襄县城内,做的完全不是一个沙场宿将该会做的事情。
毕竟,任谁也不会明知叛军有过绕道偷袭的事情,还把军队收缩在城内固守的,甚至于连那一万骑兵,都放到城里当步兵用,难道伏泉打算把这些精锐骑兵当步兵用吗?
正常的守军将领,起码会让骑兵在城外,帮助守城军队,伺机守城,若是寻得机会,奇袭攻城军队的首脑之地,那还说不得有一场大胜了。
因此,综上种种,韩遂心中慌乱,他预感汉阳郡必有大事发生,而且这北地郡也显然不安全。当下,韩遂便喊道:“全军听令,进兵汉阳!”
周围将领,听得此言,略显错愕,然而在看到韩遂神情后,便知他看出什么,只能听命行事,未几,便见数千叛军转道往汉阳郡进军。
第六百零三章 孙坚将计欲袭贼
獂道县,乃陇西郡与汉阳郡之要害,自古便为凉州要道,其名由来,顾名思义,乃戎狄聚集之地也。
据古书记载,獂是一种凶猛的豪猪类动物,虎狼不能近身,而生活在这一代的子民之所以命名獂道,作为本民族的象征,是有威严强盛,不可侵犯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