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戚-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壑钪郑哑淙ㄓ拢涨己=裾咚ダВ吃稻冢资衾肱眩嗍け茫还伲油銎艽埽兑婪⑶肌3加抟晕思按耸保ǜ次骱?は兀婀潭埽闵柰吞铮羧己还刂罚艟窠瓶从种彻雀槐撸∥渲郏铱梢晕尬鞣街恰!�
其意十分简单,就是要利用当时西海烧当诸羌被大汉压制的情况下,建城治理其众,以屯田之法,养兵制服。
和帝当即委任曹风为金城郡西部都尉,治所龙耆城,令其率将士出守,后来金城郡长史上官鸿奏准在开置归义,建威两城,屯田二十七部。
这便是归义、建威二城的由来,所谓归义,便为招来诸羌归义者之意,而建威者,自然是建汉之威了。
如今,汉家故土,已为当初汉家为了压制的敌人所占据,姚吾之所以反驳不了黄忠,自然是因为他们得到归义、建威二城,本来就不仁义,又怎么能要求汉军对他们仁义吗?
“斩!”
眼见姚吾无话可说,黄忠也不在和这个没有被汉家文化,彻底洗化的羌人废话,下令将他们斩杀。
鲜血溅落,同时传来不少羌人的求饶声,都随着那一刀刀暗光,彻底将这些降而复叛的异族斩首。
归义城下,满地血红,城内烧当诸羌守军,望着城外血色,均是无言,他们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汉军会如此野蛮的对他们屠杀。
以往,汉军屠戮他们,莫不是两军交战的时候,可一旦他们投降,仁义的汉人都会选择收降他们,这也是他们敢于反叛的原因,毕竟一旦反叛不成功,只要他们投降,就能为部族留下延续的希望。
现在,这些完全不可能了,对于羌人而言,他们似乎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恶梦,甚至,这恶梦还比几十年前的更可怕。
当时,段颎在第三次羌乱中,举起屠刀,令得羌人血流凉州,今日,伏泉麾下的汉军,仅仅黄忠一部偏师,便有着要烧当羌灭种的意思,那更何况伏泉那已经决战凉州的汉军呢?
这一幕,不止在归义城下,远处的建威城下,另一支黄忠部下,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威胁劝降。当然,和归义城一样,建威城内也是不敢出城,即使明知外面的汉军就千余人,也不敢出城野战,实在是汉军前番野战,对于烧当诸羌而言,战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当黄忠得到建威城的消息后,虽然对威胁劝降这一策略早有准备,但真正得到结果时,还是皱眉不已。烧当诸羌都躲在城中,以弱兵攻城,殊为不智,更何况还是骑兵,但是如果让他就这样杀了几千羌人兵卒百姓离开,明显功劳太小,有些吃亏。
沉思一番,黄忠目视着北方,他知道,在那里应该有不少羌人援军过来,当下便有了目标……
正文 六百二十三章 张玄被劫 黄忠再战
远在三辅右扶风境内,一支从凉州而来的数十人的押解车队,刚刚进入右扶风不久,正毫不戒备的过了陈仓道,进入陈仓城关中。
陈仓道,又称故道,乃是夹于群山之中的险要之地,有经验者,不勘察地形,查看有无敌人,绝不会轻易进兵。而那陈仓城建于两山之间,其地势险峻,城高数丈,长数十丈,也是坚固异常,纵有十倍之兵攻之,亦难克也。
前汉开国太祖高皇帝刘邦,于楚汉争霸之际,在鸿门宴后,迅速翻越秦岭来到汉中,并用张良的计策,烧毁身后的栈道,以向西楚霸王项羽表明自己永留汉中封地,不回关中的决心。后来,刘邦在汉中养精蓄锐之后,便要杀回关中,他任用韩信为大将军,采用韩信计策,假装重修烧毁的栈道,与此同时,军队主力则绕道陈仓道的远路来到宝鸡,然后东进长安。
就这样,汉军运用声东击西之计,留下了那个流传至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这其中,陈仓就是陈仓道。当然,那时候,项羽所留楚军,除了因为被刘邦大肆修建损坏的栈道迷惑以外,也是因为陈仓地势险要,忽视大意之下,这才让汉军从这陈仓道内钻了空子。后来蜀汉的诸葛亮,二伐祁山,出散关围陈仓,粮尽而退还汉中,其中也是因为陈仓险要,才让当时占据优势的诸葛亮不得不含恨而归。
综上种种,可见陈仓城之坚固险要,而在本朝,于关中留有虎牙营、雍营两大野战部队,前者守护西京长安,后者驻扎雍县,距此不远,一旦陈仓遇到危险,两者都可在几个时辰内赶来救援,阻敌于三辅之外。
坚塞,强兵,陈仓不愧是号称关中西面最后一道屏障,也足可说明,汉代对于三辅之地的看重。这也是真实历史上,韩遂、边章带兵,攻入三辅,天下震动,甚至满朝公卿,大部分人都为此吓的建议放弃凉州,大汉全面收缩兵力守住三辅的原因,实在是连陈仓这样的险要之地都被叛军攻破,不仅可以看出叛军的战力,更能预见到险要不及陈仓的三辅之地,也挡不住叛军兵锋。
那支凉州来的押解车队也是如此,他们在陈仓城内稍作休整,补充粮食清水后,便不敢耽搁的继续上路。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凉州刺史伏泉有令,必须要迅速将车队押解之人,送入雒阳廷尉受审,这押解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主动去伏泉那里,向伏泉进言清君侧的张玄。
进言一事出了后,伏泉深知此事处理不当,对他的政治危机是致命的,连忙绑缚张玄,派人将其绑缚廷尉,并上奏告知皇帝刘宏前因后果,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把这事情说清楚,否则,一旦流言四起,以他这个现在掌握重兵的外戚身份,明显不会有好后果的。
一路之上,张玄倒也没因为伏泉抓他而闹腾,反而一直非常老实,时不时的还和押送兵卒谈天说地,打发路上寂寞。这一定程度上,也更加让那一队汉军大意无比,直接让得他们过了陈仓城,眼见越来越近的京师雒阳,放下了更多的戒备,殊不知这将会是他们的丧钟序曲。
车队走到一处僻静的山道内时,山道之内,却是有着不一样的寂静,甚至连鸟声都没有,可是一路谈天说地的汉军兵卒却是丝毫不已为意。三辅之地的盗贼一向少有,毕竟,有着拱卫京师雒阳的众任,地方官吏当然不能搪塞应付,而且就是有盗贼,那些盗贼的人数也不会太多。
对于他们这些凉州精兵而言,真有人想要劫持他们的话,也得掂量下自己的实力才行。否则,最终的结果还不知道谁胜谁负了。
只是,转瞬之间,当他们面临四处飞舞来的箭矢时,立马便让这一队汉兵惊呆,他们不知道是那一帮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弓弩呢?
一个照面功夫,便有十几人因为被射中要害倒地不起,其他的人也没多好,面对密集不断的箭矢攻击,他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一点儿小伤。同时,直觉告诉能战斗的汉军兵卒,埋伏在四周的人,绝对不简单,战力一定不是一般抢劫的小毛贼可以比拟的。
当然,汉军因为突发情况,并没有观察周围情况,如果他们看到纵然是箭矢齐飞,但是被关在槛车中的张玄,竟然在这乱局之中,毫发无损的话,一定就会明白,这伙不知来历的贼人,此番定然是为张玄而来。
箭矢过后,便从数十穿着游侠衣服的男人,手持短弩和刀剑,冲锋而来,汉军兵卒顾不得其他,当即与其接战。
近战之下,汉军兵士也是吃亏不已,虽然他们人人着甲,但是手中所持多为长兵器,十分不利于近战突击。即使汉军一开始给那支“游侠”军,造成了十数人的死伤,可是随着游侠军拉上,并且又有短弩加成,这一队汉军兵卒,很快便一一亡命。
眼见再无阻碍,那支“游侠”军,连忙打开押解张玄的槛车,放出张玄。
“此地不宜久留,速速离去!”
“诺!”
张玄似乎对此早有预料,他虽然不认识面前这些游侠,但自然知道他们为他而来,在被救出后,连忙命令这些人早作离开。若是消息传开,惊动关中汉军诸军,那可就坏了。
那些游侠得令之后,又将那些汉军死尸一一检查一遍,全部再补一刀,确认没留下活口,现场也没有留下能找到他们的线索痕迹后,这才跟着张玄离开。
当有行人路过此地,将此事告知右扶风官署后,闻讯而来右扶风鲍鸿在确认这是凉州刺史伏泉麾下的兵卒后,当即大惊不已。一队大汉边军被杀于境内,朝廷要犯被劫,官府竟然事先毫无察觉,这足可以算得上是右扶风至今的大案了。
鲍鸿震惊于贼人的胆大和组织严密,直觉告诉他,贼人能够在陈仓行凶,显然早有预谋,并且能赶在官署察觉钱,快速解决汉军一队人马,实在不可小觑。而且,这次伏击,贼人竟然连一点儿查询他们身份的痕迹都没留下,着实厉害,唯一能让鲍鸿感觉可以值得查询的线索,也就是贼人所用的箭矢而已。
只是,在鲍鸿想来,行事严密的贼人,能用留下这些东西,必然说明他们根本不怕汉朝官府追查,也就是说这些箭矢的来源恐怕早就查不到了,即使查得到,恐怕中途也不知道转了多少手了。
不止是鲍鸿震惊,就是右扶风一众文武,也震惊于这场伏击的规模,那伙贼人竟然动用了相当数量的弓弩,其中还有不少大汉管控极其严格的强弩,这也说明了贼人的不凡。
若是弓箭倒罢了,但是贼人竟然连强弩都有这么多,直觉告诉鲍鸿,这事情不简单。再加上他也从陈仓城守军处得知,这支凉州车队运送的是那个伏泉告发的张玄后,联想到张玄的劝军一事,当下不敢再想,说不得这里面有更深的政变事情。
当下,鲍鸿不敢怠慢,连忙一边上报雒阳,告知陈仓袭击事件的前后,一面又书信告知凉州刺史部,将这事情通知伏泉。
既然不知道这里面的阴谋,鲍鸿能做的,就是尽量各处不得罪,将他的本分任务完成便可,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他若是能查出案件原委,那就去查,查不到的话,便只能慢慢和稀泥,再随后混完他的任期外调,脱离这个火坑了。
三辅的事情还未传至凉州,引起凉州州郡震动,归义城北五十里外,一场注定日后要令羌人胆寒的对战,即将开始。
汉军偏师主将黄忠,率领麾下三千余骑,在此坐等凉州援军,苍茫大地上,汉军三千余骑,毫不因敌军人众而怯敌,他们的心里,只有用战绩,来向天下证明,他们这支装备马镫马蹄铁的伏泉麾下亲信骑兵,会有如何恐怖的战力。
“杀!”
“杀!”
“杀!”
……
“轰隆隆……轰隆隆……”
随着黄忠一声令下,三千余汉军骑兵,大吼着冲锋向前,夹带着马蹄铁的万只马蹄,如同炸雷一般,带出一阵地动山摇,令得对面的羌人骑军,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卒,皆是面面相觑。
羌人自小牧马,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千军万马,天翻地覆,实在是马蹄声太响了。就是他们这些自小养马,有的见过数十万马匹的羌人,都没听过这样的声音,真的是太夸张了。
当然,此刻局势,对于一直自大,无视黄忠麾下骑兵的无戈太剑而言,就算是汉军把天震破了,他也不会因此惧怕。羌人自小控马,战力怎么会是这些班门弄斧的汉人可比的?比起骑兵,汉人实在是差远了。
“杀!”
“杀!”
“杀!”
……
无戈太剑一声令下,三千骑湟中羌、七千余骑烧当羌嘶吼着羌胡之语,向着汉军冲锋而来,你要战,那就战!
不过这一次,羌人明显要和前番王国、宋建见到黄忠麾下骑兵一样,因为他们在人数上的优势,而出现的自大而后悔。
两军约至百步远时,黄忠便已率先取出短弓,弯弓搭箭,后面汉军骑兵见此,也纷纷弯起弓来。
这一幕,令得对面的羌人纷纷惊讶,汉军这是要干什么,百步就敢射箭?真当自己无所不能吗?
只是,片刻之间,他们就要对此接受了,只见漫天的羽箭,攒射而来,然后飞速落在了羌人骑兵的阵型里。
“骑射?百步之远?”无戈太剑将面前的羽箭打落后,听着耳边不断中箭倒地的族人骑兵的喊叫声,震恐道:“汉军皆神射乎?骑射百步?”
实在是太恐怖了,对无戈太剑而言,如果汉军一直可以百步之远射箭,那样的话,他们还怎么和汉军对战?
其实,汉军并非都可以百步射箭,只是黄忠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骑兵将领,自然知道百步射箭,随着两军的相对冲锋,完全至于要有七、八十步的射程,就能将羽箭在有效的射程里,送入对方的阵营。
一轮箭雨之后,又是一轮,无戈太监欲哭无泪,两军如今尚有六十多步远,他们本族的骑兵,只有少数最好的射手,能够将羽箭还击对方,其他人只能干瞪眼,忍受着汉军的羽箭。
好在,只要再过一会,待到汉军进入本部射程,以及之后短兵接刃,他们肯定可以用人数优势将这支汉军全部消灭,任凭汉军战力再强,也无法改变两军的人数差距。
然而,待两军近五十步,无戈太剑都下令麾下骑兵持弓反击时,对面的汉军,再一次的举动,彻底将他的下巴惊调了。
却见,汉军并没有近身接战的意思,而是转移方向,从羌人骑兵侧翼笔直飞冲,然后就在羌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站在马上,而后持弓对着他们射箭。又一次,在羌人不能反击的情况下,将一支支锋利的羽箭,全部射入对面羌军阵中。
战势,自此变成一边倒,汉军从一开始,就得到黄忠的命令,决不和羌人近战,就靠着他们弓箭的射程优势,一点一点的耗死羌人。
事实正是如此,没有马镫和马蹄铁这骑兵利器的羌人,根本无力对抗汉军这般无奈的战法,任凭羌人如何叫唤汉人无耻,但他们始终都被汉军紧紧压制。
反观汉军,对于这一战,黄忠早有所料,准备了足够数量的羽箭,彻底将这场对决,变成了一场马上步兵的射箭大赛,只是,汉军永远是那进攻的一方,而羌人,只能承受。
终于,随着羌人伤亡过半,无数羌兵再也承受不了这般压力,不顾无戈太剑等人的命令,率先离去,一个接着一个,最终就连无戈太剑,也被亲信裹挟逃走,这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根本没有羌人有反抗的想法。
至于汉军,也没有追击的想法,黄忠见好就收,在将一些因为非战斗减员的汉军收敛,取走马镫马蹄铁后,打扫完战场,就此东返陇西郡。
是役,汉军自损四十余人,有八人不幸被流失击中而亡,其余轻伤,而万余羌骑,死伤六千余。
此战可谓大胜,再有前番黄忠收复陇西,击杀王国、宋建之战,伏泉麾下这支精骑,可谓是震惊天下!
————————————————————————————
注:历史上诸葛亮七次北伐,其实就只在祁山出兵两次,所谓“六出祁山”其实不过是罗贯中虚构的,毕竟第二次北伐那么有优势,又花了那么多时间,都没拿下陈仓,对于实力最弱的蜀汉来说,在陈仓死磕,是非常不智的
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验
黄忠偏师又创大捷的消息,快马传到允吾县后,伏泉当即大喜,就欲执笔向朝廷表功,毕竟前番大败韩遂的捷报才刚送走,现在就又有一件大功出现,实在是对他而言太好了。
伏泉麾下的一应文武,知道这消息后,一边大赞黄忠的名将之风,另一边也就是拍伏泉这个上官的马屁,重复着伏泉是什么“本朝霍耿”的名将说辞而已。
说实话,这些话伏泉来到此世,听得够多了,但心里面也在嘀咕他们不会换个说辞的同时,也还是对于这些恭维忍不住的喜欢。
只是,高兴还没有多久,当右扶风的来信传来允吾县时,彻底将伏泉的好心情,给打碎了。
“啪!”
允吾县县署大堂里,伏泉重重拍案怒道:“三辅之地,竟有贼人劫掠朝廷要犯,真胆大妄为!胆大妄为……”
堂下一应凉州文武,眼见伏泉发怒,皆低头不语,不敢出声。张玄对伏泉的劝兵之语,不少人都有所耳闻,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内中肯定别有阴谋的他们,自是明白伏泉动怒的原因,毕竟这事情一旦经过有心人传播,那可就说不清楚了。
想想看,若是京师雒阳的皇帝和百官公卿知道,原本劝诫伏泉带兵清君侧的张玄,竟然在押运途中,被人劫持而走,那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且不说百官公卿和皇帝,对于手握重兵的伏泉传出清君侧谣言时,就已经有所警惕了。毕竟,在这件事情之前,朝廷里也传出伏泉和韩遂私下之间联系密切,伏泉在凉州刺史的任上,有明确的养贼自重的嫌疑,在加上现在传言说他要清君侧,这消息也是可信度极高。
若是张玄没死,安然送回廷尉受审,这事情就不需要怀疑了,现在就是连伏泉准备要靠着张玄自保,向朝廷证明自己清白的人证,都被劫持,这无疑就让他们对于伏泉更加怀疑了。
本来,在他们眼里,一旦张玄送入廷尉,以大汉廷尉的手段,他就是想说谎,也不会给他机会,到时候一经查证,自然就知道这事情是张玄故意为之,还是伏泉早有预谋。
这样的话,关于伏泉是忠是奸的问题,也是一眼可明,现在,连张玄这个事件源头都没了,原本就深处流言旋涡的伏泉,自然就更加危险了。
就算是皇帝以前再信任伏泉,现在经过连番变故,也不敢说他会毫无保留的信任伏泉了,更不会像是现在这样放任伏泉掌握凉州重兵戍边,虽然现在凉州叛乱未定,临阵换将满朝诸公不会犯此大忌,但起码要加以限制才是。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远在京师的百官公卿,知道张玄被劫后,皆是对伏泉狐疑不已,若非此刻凉州战事已到关键时候,汉军正在金城郡和叛军对持,否则,恐怕早有无数人会提议朝廷,将伏泉从凉州调出,分开他和麾下兵马的联系了。
朝中群臣如此,宫内的皇帝刘宏,也同样得到消息后,不得安宁。第一时间,刘宏就想要将伏泉调离,毕竟这是一个有力污点的臣子。谁也不知道伏泉要谋反的消息,是真是假,但对于皇帝而言,谋反这事情是宁可杀错三千,也绝对不会放走一个的,若非是凉州现在的局势需要伏泉,恐怕伏泉的凉州刺史位置还没坐热乎,也就要离开了。
“让父,张处虚劝兵伏流川一事,该当如何?”西邸之内,面色阴冷的刘宏,对身边的亲信张让问道,伏泉手握西州重兵,处置稍加不慎,便有可能出现大祸,所以他一时之间也是难以决断。
“回禀陛下,伏凉州国朝忠臣,当不至有此逆心。”张让早有准备道,深知皇帝性格的他,知道刘宏对此时定然处理不决,因此早就打好了存稿。
果然,这话一出,刘宏摇头道:“话虽如此,然此事委实令朕难安。前番朝中便有伏流川与韩逆密谋之言,今日又有张处虚劝兵入京一事,两番流言,不可不察。所谓‘枳句来巢,空穴来风’,伏流川手握西州雄兵,非长久之事也!”
张让闻得此言,随即悄声道:“陛下,若如此,不如选取良机,调其入京为官,其若无兵,当无大患!”
刘宏点头认同道:“此言有理,临阵换将,并非良策。如此,待其平定凉州叛贼,便调其入京,凉州诸军,另选良将统之。”
这话说出,却是令张让错愕,他可是想现在就把伏泉调走,好令派亲信代替伏泉,毕竟,现在谁都看得出来,叛军形势不如从前,只要选一个不是饭桶的人代替伏泉,肯定也能平乱。对于现在的何进和张让来说,他们现在的第一目的,就是让伏泉失去兵权,这样才能剪除其一翼,同时再利用谋逆流言,使得皇帝对伏泉彻底失去信任,如此徐徐图之,以何进如今再有党人士人的加持,何愁“史侯”刘辩不能争得皇太子之位?
所以,张让连忙回道:“陛下,伏流川掌兵日久,兼有其与韩贼谋逆之嫌,若其养寇自重,长此以往,日后何以制之?”
“不知让父有何策?”闻得此言,刘宏也是一慌,他适才只顾着西州战事,却是忘了若是任由伏泉控制凉州,还真有可能让他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见此,张让心中冷笑,便欲说话,只是,还未开口,便见赵忠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大喊道:“陛下,北疆生事,北疆生事……”
“啪!”
“何故如此!成何体统!”
本来刘宏心情不好,现在又见到赵忠如此,当即拍案大怒道,一下子就把气喘吁吁跑来的赵忠吓了一跳,当即跪地求饶道:“奴婢知罪!奴婢知罪!望陛下息怒!望陛下息怒……”
这边张让见此,也顾不得说出心里话,连忙为了保住同党赵忠道:“陛下,赵常侍如此急来,冲撞圣颜,必有要事,望陛下息怒,且听其所言,再行处置。”
数刻之后,刘宏面色稍安,想起赵忠也是宫中老人,不会这么不知礼数,这才忍住怒气道:“尔有何事?”
赵忠闻言,如蒙大赦道:“回禀陛下,北疆急报,故中山相渔阳张纯,与同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