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戚-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西,后又向东传入高丽鲜半岛及日本。
  《白头吟》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


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
  众人除甲胄外,需披纱縠单衣,戴鹖冠。所谓鹖冠,又称武冠,俗称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简单来说就是武冠插上两根鹖尾。
  鹖者,鹖鸟也。似鸡,乃鸷鸟中之异劲者,每所攫取,应爪摧碎,性凶悍,斗死为止。前为赵武灵王表彰勇士之用,秦施用之,汉承秦制,流传至今。
  一行人等人人皆更衣竖冠,焕然一新,令得官署众人眼前皆是一亮,毕竟他们皆是边地出身,身上一股彪悍之气令人注目不已,即使像赵苞、伏泉、苏不韦这类偏文士的人,也有股边地的英武凶悍之气,颇受瞩目。
  “善!善!善!国朝有如此猛士,余心安矣,何愁边患不平哉!”袁滂点头大赞道,不过其脸上笑容不太自然,怎么看都有些敷衍的成分在。当然,谁都知道这是在敷衍,毕竟你说苏不韦那种文吏体格能是壮士吗?
  看着面前这位年过五旬,一脸淡漠的长者,从面相上看这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伏泉不禁暗道这位光禄勋果然如外界所传清心寡欲,不理会朝中争斗,始终中立于朝堂之外,不牵扯朝中一派一系,谁都不得罪,端的是有已故官场不倒翁胡广的风范。
  胡广,字伯始,一生恪守中庸之道,极其擅长政务。早在当小吏时,法正的父亲法真便曾称他“有公卿之量”,洛阳民谣也赞许他说:“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其为官三十余载,历事安、顺、冲、质、桓,及当今皇帝刘宏,总计六帝,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三公尽矣,又为上公太傅,前后共经历过大小政变十余次,毕生六起五落,在野时间从未超过一年,始终保持谁都不得罪,谁上台都支持,谁执政都起用的策略,完全可以与五代时期的冯道媲美,观其一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老狐狸。
  随后袁滂身为上官,与他们例行公事般的好好叮嘱一番,便打发众人离去。伏泉走时望了眼他,见其似乎并无不善之色,暗道袁滂若真欲学习胡广,自己在其手下想来不会受到什么特殊对待。
  伏泉不知道是他们走后,袁滂看着众人身影幽幽一叹,想到袁逢、袁赦所言,思虑再三,还是咬牙不予理会。
  袁家有他们控制朝局就行了,自己还是安心做个中立者吧,汝南袁氏看似荣宠倍至,但其实已深陷其中,自己若扯进这场利益之争,岂不是连陈国袁氏也受牵连?他们难道不知“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道理吗?
  出了光禄勋官署,众人策马回府行去,接了家眷前往官舍安置,其实也就是将昨日的行李放于伏府家仆早就准备好的马车而已,一来一回用不了多少时候。
  直到夕阳西下,众人回返,集合后策马向车骑将军府而去,昨日回府,宋酆已派人送来名刺,言道今晚宴请众人过府一叙。若是单独前去,无疑有些失礼,还是一齐前去较好。
  马蹄阵阵,一行人抵达车骑将军府门,门前一名眼尖的苍头头领见到伏泉,立即麻利地上前拜道:“见过诸位,车骑将军等诸位久矣,请……”说完,眼神示意其他家仆开门。
  车骑将军府两扇大门被苍头们缓缓推开,赵苞、伏泉等人被接引入内。一入府中,宋酆府邸便吸引了除了赵苞、伏泉、苏不韦之外的众人目光,这府邸自从宋酆为车骑将军以来,便扩建多次了,比之不其侯府不知辉煌了多少,昨日其他人入不其侯府便是惊呼连连,直叹雒阳公卿贵族生活奢靡,今日见了车骑将军府更是刷新了眼球。
  徐晃更是失声谓左右曰:“余此生若为车骑,必置此宅以奉寡母。”
  众人尽皆默然点头,就连赵苞、苏不韦亦是如此,或许其中有对徐晃尽孝寡母的认同,但更多的是对前程的憧憬与野心,男儿一生为何?不就是封侯拜相,侍父奉母,荫妻蒙子吗?
  “有志者事竟成也!”伏泉笑着用光武帝刘秀的名言激励道。
  不过徐晃却只当伏泉戏言,甚至在场其他九个羽林郎皆是如此,此时大汉依旧四夷臣服,国威强盛,他们若想当上车骑将军一类品级的官职,无疑需要庞大的军功的。可是,论起军功,现在谁有鼎鼎大名的“凉州三明”军功大呢?但“凉州三明”也只有段颎一人,因投靠阉人才入得三公之位,就凭他们现在只为羽林郎,真是困难之极。
  伏泉见了众人脸色,便知其意,但并未言语。的确,此时谁能想到数年后会有一场差点颠覆大汉江山的黄巾之乱,而十几年后更有了汉末乱世的英雄辈出。不由得,伏泉苦笑,或许人生际遇就是这么戏剧性,除了他,谁又知道未来呢?
  到了府内大堂,伏泉才发现此番不止他们一行人,只见宋酆正于堂内车骑将军府幕府内一众佐吏宾客闲聊,其伏泉见过的人中,能让他记得的便只有孙坚、程普两人。
  宋酆此时也注意到了大堂来人,向众人赔礼,便慢步走来了。
  “见过大父!”
  “见过车骑将军!”
  一行人连忙与宋酆见礼,宋酆坦然接受,随后笑道:“诸君皆乃国朝勇士,勿需如此见礼。流川,还不为吾介绍大汉良才?”
  伏泉随后为宋酆一一引介,除了赵苞、苏不韦,其嘱托几句后便不言语。其他每提到一人,宋酆总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其人籍贯、辽西一战的功劳功劳,并温声勉励,令边地出来,没见过世面的多数人感动不已,认为车骑将军重视自己。伏泉心里诧异,自己这外祖父何时也学会这等收敛人心之法?
  ——————————————————————————————————————————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鹖冠,纱縠单衣。……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摘选自《后汉书·舆服志下》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摘选自《三国志·袁涣传》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刘歆


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东虎战武圣
  夜晚的车骑将军府内丝竹之声不断,大堂内数十名妙龄舞伎翩翩起舞,堂内宾客觥筹交错,相谈尽欢,笙歌不绝。
  因关羽等人出身军旅,宋酆便令孙坚安排众人一侧招呼,府内以军功比,也唯有他能震得住关羽等人了。
  堂首宋酆坐于主席,赵苞、伏泉坐于次席,一旁由车骑将军府长史宋果作陪。其乃扶风名士,字仲乙,一番介绍伏泉才知其与宋酆同族,若论辈分,刚好宋果与伏泉同辈,伏泉侥幸,幸好如此,不然让他凭白无故多出一个远亲舅父也是颇为让人郁闷。
  伏泉外放幽州时并未见过其人,一番询问才知宋果年少时性格轻佻剽悍,喜欢替别人报仇,一直未郡县上下所憎恨,后来被“八顾”之一的郭林宗用做人的正道训导他,以前人的败亡警告他。宋果听后感悟后悔,叩头认错,于是改过自新,并以坚贞气节闻名郡内,月前被宋酆征辟入府,并授以长史高职,可见宋酆对其信任。
  “威豪大破鲜卑之功,实乃三边百姓之福,本应封侯,可惜却为阉宦余党所止,实属不美。来,孤敬威豪!”宋酆颇有诚意道,话语里交好之意明显。
  “谢车骑妙赞!”赵苞一脸冷漠,对于宋酆言语不为所动,只是举杯饮酒,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
  伏泉见之又是一愣,似笑非笑的望着宋酆,暗道数月不见自己这祖父真是大变模样,前番拉拢自己麾下羽林郎不提,这次竟然又折节与赵苞敬酒,什么时候他有了这么高的政治觉悟与收敛人心的手段。
  赵苞此次从秩两千石辽西太守迁为秩比两千石五官中郎将,看似降职,实则不然,因为这是即将大用的征兆。宋酆这刻意拉拢是在为宋氏铺路还是别有深意?有那么一刻,伏泉在想,或许今日宴请众人都是一个幌子,宋酆只是为了和这入了皇帝眼中的赵苞拉近关系,使得其以后在朝中成为宋氏助力。
  无暇多想,堂内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接着便见十数人无端离去,其中便有伏泉麾下几人。未几,便听堂外似乎传来一阵兵器交接声,令得几人相互观望,不解发生何事。
  唤来家中奴婢,宋酆问其发生何事,很快便从奴婢嘴中得知孙坚与关羽饮酒时,发生口角争执,便相约于院内打斗,此时已经交上手了。伏泉一愣,暗道这两人今日刚见面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了?
  宋酆闻言未怒,反而对左右笑道:“尝闻关云长斩胡酋首级如何骁勇,今日文台在此,正好可一观二人武艺,以助酒兴。走!”
  赵苞、伏泉颔首,落后宋酆半步,身后宋果率车骑将军府不少佐吏跟随,众人走入堂外旁处一院。此时院内已站满不少人,围着关羽与孙坚,此刻两人皆持刀对峙,阵阵火花随着刀刃撞击溅出,激烈异常。
  关羽神色凝重,暗道这孙文台并非浪费虚名之辈,宴会上自己见孙坚不过小胜鲜卑一场,却抱上车骑将军宋酆的大腿,直接被任命为“破虏中郎将”,这如何能让他服气?
  想想看,武圣可是大破鲜卑三万人,又斩了胡酋檀石槐首级,此时竟只得了羽林郎一职,与孙坚相比,能不受刺激吗?
  “杀……”
  丈许距离对关羽来说仿佛咫尺,踏步,抡刀,瞬息间,刀身带着寒光,发出厉啸,对着孙坚兜头斩下。
  “铛!”
  孙坚双手持刀硬挡住关羽这雷霆一击,缩后一步巧妙卸下大力,在关羽发动第二轮攻势前抢先出手,刀出如电光,闪烁间,强如关羽也不得不暂避其锋,同时眸中划过一抹异色,这厮果然非是易于之辈,看来得用尽全力了。
  两人再次陷入静立,孙坚目光微微下斜,见佩刀被砍出米粒大小的缺口,微微蹙起剑眉,暗道这关云长能斩檀石槐首级亦并非虚名之辈,今日想要战而胜之恐怕不已。脸色沉默,继而振奋,他多久没有遇到过这样旗鼓相当的对手了?想胜败作甚?先打个痛快再说。
  “杀……”
  两人同时暴喝一声,疾走,对刀,火星四溅,“锵锵”不绝于耳。
  “唰……”
  关羽险险避过敌刀,双目如炬,挥刀横扫。孙坚以刀截击,肩上衣袍被划出一道口子,继而再度抢攻,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只是有心之人皆会发现,孙坚身上衣袍已破损多处,然而关羽身上衣袍却依旧如初,谁强谁弱,其实已然明了。
  “铛!”
  一声激荡后,关羽仰头长啸,刀势如奔腾之大河,排山倒海卷往对面。
  孙坚额头微微浸着汗,眼神凌厉口中暴喝道:“来得好!”挺刀相迎。
  双方翻转腾挪,游走厮杀,诸人眼中尽为幻影,看之不清。
  “杀……”
  只听关羽忽然暴喝一声,手中大刀猛然劈出,孙坚又一次持刀相阻,不想“喀嚓”一声,刀断两截,接着一阵寒光射其面旁,武冠被削,长发四散,一把幽寒大刀已近在头上,只是此时又出状况,关羽手中之刀亦是“喀嚓”一声,断成两截……
  “住手!”
  “住手!”
  宋酆、伏泉几乎不分先后同时喊停,虽然未出大事,但此时情况已然不能再任由此事发展了。
  战场之中,关羽孙坚此刻互相怒视,气喘吁吁,半晌之后,均大笑出声,连称痛快。
  “关兄武艺高深,坚不及也,佩服!佩服!”孙坚扔了手中刀柄,抱拳赞道。
  “彼此!彼此!文台乃江东雄虎,羽只略胜一筹耳!”关羽还礼道,之后又是捋了他那稍长的胡须,一脸淡漠,似乎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伏泉见他如此模样,差点有种上去开骂的冲动,若论装逼,他感觉自己来于此世所认识人中,关羽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见场中两人握手言和,众人这才散场,走时皆议论纷纷。伏泉想来今夜这一战必会传遍雒阳,毕竟孙坚武功如何,雒阳军将皆知,不然也不会被宋酆倚为心腹,今日落败,怎能无人议论?
  ——————————————————————————————————————————
  宋果字仲乙,扶风人也。性轻悍,憙与人殷仇,为郡县所疾。林宗乃训之义方,惧以祸败。果感悔,叩头谢负,遂改节自敕。后以烈气闻,辟公府,侍御史、并州刺史,所在能化。
  摘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八》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次日正赶上朝会,伏泉与赵苞并列,身后率领十名羽林郎进宫,他对皇宫早已熟得不能再熟了,没觉得什么,犹如平常,但身后一群边疆乡下人面对鳞次栉比的宫殿群,心生畏惧。
  崇德殿里,殿中人头涌动,数百人林立,只等上朝,伏泉进来时无数道目光直刺过来。他坦然面对,随后赵苞亦是如此,而身后众人则多有些惊慌失措,毕竟在殿之中,多为位高权重之人,整个大汉可以说因他们而转动,升斗小民皆怕,他们能不怕吗?
  “流川,来……”宋酆向他招手道,伏完在其身侧。
  “见过大父、大人。”
  伏泉上前分别见礼,宋酆指着身旁一位的中年人,刚欲开口,其身后刚刚发现这边情况的公孙瓒连忙上前拜道:“弟子见过先生,朝堂重地,百官齐聚,恕弟子于此不能行大礼。”
  公孙瓒老师?
  是他!!!
  大儒卢植!!!
  “非也,汝破鲜卑,已是大礼,为师甚喜之,来,随吾见过诸位尊长。”卢植将四周好友介绍与公孙瓒,观其脸色,十分喜悦,想想也是,毕竟此番破鲜卑大军中有自己弟子,其能不喜?
  卢植,字子干,与刘备同乡,涿郡涿县人。其身长约八尺二寸,是伏泉所认识的人中惟有寥寥几人身高与之相近,与他高大身高相对的,便是他那大嗓门,说话时语音奇大,声如洪钟。不过,他五官并不精致,稍显粗犷,看向他的人一般都会自动忽略其相貌,而将目光放在颌下尺余长须上。这把长须让伏泉莫名想起了以后的关二爷,心里暗暗赞道:“惟有如此之人,方敢申斥权倾天下的大将军。”
  “方才伯珪之言,想必中郎已知仆之身份,仆便不多言,未想仆此番返朝,竟能遇中郎,亦是甚喜。”公孙瓒退去,卢植这才与伏泉相谈,他因一年前平定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便拜其为庐江太守。直到伏泉离京外放幽州后,才被朝廷召入朝中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不过皇帝刘宏显然极其看重卢植,言道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伏泉随即拜道:“见过卢尚书,尚书之名,闻之久矣,不想今日才得相见。”
  “中郎谬言,非是不想,应是不敢也!”卢植语带玩味,眼露莫名笑意在伏泉与伏完身上扫视,伏泉还未如何,倒是自己那儒弱伯父脸色颇为不自然,脸上愠红之色愈加显露。
  “尚书说笑耳!”伏泉避而不答,言语一句,便不再说,因为这话他没法接。
  卢植意思是指他因经学道统之别,一直不敢见自己,所以才会与自己谈论时还扫视伏完。卢植性格刚毅,早年求学刻苦,师从数人,现任司空陈球、大儒马融等皆有所学,其能通古今学问,“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而恰恰不巧,马融乃是伏氏家传今文学所敌对的古文学大家,是以伏泉能去见卢植才奇怪了,即使他亦深谙今文学又如何?
  东汉学术之间成见斗争以深,旁人或许私下结交无所谓,但是如伏氏这类今文学根深蒂固者,如非难以避免,定不会与古文学者多加接触。见了又如何?私下为学术问题再争吵吗?
  当然,卢植如此,马融三大高徒中,另外两位郑玄、马日磾,后者伏泉也只于五年前蔡邕邀请私会中所见,其他的唯有前番朝会里见过数次,至于前者,现已遭到党锢,伏泉只闻其名,并未见过,或许不出意外以后他也很难见到。
  这是马日磾、蔡邕施施走来,望二人所来方向却是伏泉麾下羽林郎所在,伏泉与两人见礼后,便听两人与卢植相谈,所言多是对公孙瓒赞美之词,言其以后不凡云云。很显然,刚才两人闻得公孙瓒是好友卢植弟子,便去考校一番,这才知其有异于常人之处。
  卢植捋着长须开怀笑道:“翁叔、伯喈所言太过,伯珪纵有些才华,得今日之功亦是机缘而已,以后之事,尚难料也。”其心情很好,脸上喜悦之色明显,毕竟是自家弟子,而且话语里一片谦虚,观其脸色不似作假,伏泉暗叹果然有大儒之风。
  思及一事,伏泉上前问道:“泉有一惑,敢问尚书,尚书诸弟子中,可有比公孙伯珪者?”
  “公孙伯珪乃吾爱徒,诸弟子能与其比者寥寥……”卢植一愣,不知伏泉何以言此,然而让他真正联想自己爱徒,却也是一时之间真想不到。
  倒不是说卢植本人所收徒弟少,而是他弟子很多,东汉受社会风气影响,不止官学大兴,各地私学也是颇为兴盛,但卢植与避世隐居,不欲出仕,一心治学,教授弟子的郑玄不同,他心中从政想法更加热烈,是以用心不算太过上心。
  而且卢植受求学马融影响,当时马融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可见其求学坚毅,是以他认为学习应凭自身,教授弟子并不需强求,全凭弟子自律为主。这样一来,学习无老师督促,全凭自己,卢植弟子学习质量可见一般,估计后来这些人里以知识才干闻名者甚少也有此故,相比而言,郑玄一心治学,诸弟子成名者不知繁多,著名的就有河内赵商、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东莱王基、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等,可谓是“著书满家,从学数万”,两者同出一门,治学却是天与地的差距,可见一般。
  “尚书可记得涿郡刘玄德乎?”
  “刘玄德?”卢植听着熟悉名字有些印象,这才记起,好奇问道:“中郎何以提及仆之劣徒?”记忆里是个顽劣不堪的少年,应是汉室宗亲出身,不喜读书,当时自己对其也未强求,似乎他与公孙瓒交好。
  伏泉回道:“前番路过涿郡,才知其人,见其不凡,知其乃尚书高徒,故有此言。余以为其不下公孙伯珪之下,当为尚书诸弟子冠冕也!”
  卢植淡淡笑道:“中郎戏言耳,小徒顽劣不堪,岂有中郎所言高明?”
  这时马日磾听得两人言论,以为伏泉再反讥刚才卢植那句“非是不想,应是不敢也”的调笑话语,出声道:“中郎非相面之士,怎可见得一面便知刘玄德不下于公孙伯珪?”马日磾刚刚才考校过公孙瓒,其经学虽然不算精通,但却是有异于常人之处,此时听伏泉说起卢植这个老师都不在意的弟子刘备,当然以为伏泉称赞太高了?
  “大夫未见玄德,怎知其无过人之处?殊不知‘小儿曹乃有大意哉’?”伏泉引用光武帝刘秀当时称赞开国名将耿弇的话反驳道,别人不知刘备成就,他能不知?纵观汉末,刘备的政治手段、御下能力、个人毅力真不知比公孙瓒高了多少,而且两人结果亦看得明白,一个三分天下据其一,另一个最终于易京自焚以求解脱,谁强谁弱一看便知!
  “这……亦有理也,倒是余孟浪了,昔年余改名时,亦未有人知余年少之志也,何论刘玄德乎?且等数年,若其成名,便可知其有无‘大意哉’?”说完,马日磾潇洒一笑,一点也不为伏泉折其面子面露怒色,看得伏泉有些自行惭愧,古代的这些名士,论起胸怀来,真是令人折服。
  伏泉笑笑不语,马日磾话语中言其改名,也是有故事的。说实话,马日磾起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东汉流行单名,早在《春秋》就有“讥二名”、《公羊传》所谓“二名非礼也”等,但影响最大的还要属王莽。
  时莽辅政,便实施二名之禁。莽传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语,则二名之禁已见于诏令。王莽又谓他的长孙王宗,因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铜印三颗,与其舅合谋,有承继祖父大统的企图。事发,宗自杀,仍遭罪遣。有“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并贬官爵,改封号。这又表示去二名,显示朝廷的宠遇;恢复二名,则以示贬辱。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