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朗忽然想到河曲之战,契丹那个小皇帝被元昊打得凄惨模样,不由失笑。

“行知,你笑什么?”

“没什么,我们一道离开吧。”

将六万军队交给狄青,王信要回去,范仲淹要带一半兵力回去,韩琦也要带三四千人马回去,几乎倾巢而出,全部兵力留在这里,韩琦也不放心秦凤路的安全。

张岊还要带一部分人马,前去九羊谷筑二寨一堡。

战争结束,但这次大战迅速传到了契丹,于是几个月后,发生一幕让宋朝君臣哭笑皆非的好玩事情。

……

天气越来越冷,天上黄云翻腾,寒风凛冽,渐渐有了冬天那种万物萧瑟的味道。

许多将士在陆续出发,很多人,不仅有将士,还有抓来的战俘与百姓,要往后方押送,这一回安置得有些远,主动投奔宋朝的部族除外,其余的一些安排到三白渠,甚至一部分迁移到两淮与京西路。不然在后方屯集太多的不稳定分子,长远来看,未必是好事。只要离西夏遥远,他们才能真正安份守己。

以及马。

从败军中俘获的战马,进入西夏境内缴来的马匹,两万匹送给范仲淹与韩琦,五千匹送给庞籍,以及其他的一些战利品也分了一批给三路将士,毕竟这三路将士也有人牺牲。

一万五千匹给了受害的老百姓,至于将士的赏赐,不是马,而是牲畜与布帛。其余的一起运向后方,给百姓耕地或者拉东西用的。这也看到郑朗的实用精神。

不能象宋朝这样养马,浪费钱的,还养不出好马,能养好马,只有在边境一些地方,例如府州,环庆与泾原路,养的马数量有限,还要挤出耕地种粮食,或者牧养牛羊,缘边四路以及秦凤路顶多能养十万匹战马,这就是宋朝养马的极限。其他地方养出的马能派上用场么?正宗来自青海湖畔的青海璁放在河南河北去养,三年下来也跑不动了。

干嘛去,耕地去!

全国严重缺少耕地的牛、马,还有拉货的马、骡子、驴、骆驼。

这条举措不仅推翻后来王安石的保马法,也推翻了现在宋朝的养马政策。

不但马,还有兵,真正宋朝能有精锐的十万骑士,数量很可观的。甚至可以向西夏人一战,还不能与北方契丹人进行战争。想与与契丹人开战,最少得二十万以上的骑兵。一想到这里,郑朗总是喜欢看着一个地方,河湟!无论河湟,还是西夏,得到那一处,也可以完全满足宋朝的马匹需要。

还有许多牲畜,大多数作出抚恤交给百姓,中间有立功或者牺牲的蕃兵,弓箭手,义兵,以及受害的当地百姓家属。还有内地来的将士,恐怕另外想办法了。

折继闵走了过来,翻身下马,对郑朗说道:“郑相公,我代我们折家谢过相公美言。”

府麟路战役过后,折继闵才陆续得到外界的消息,知道郑朗替他们折家说了多少公道话。

郑朗意味深长地说:“折知州,想要朝廷不将你们折家看成蕃族,你要记住我这句话,你们折家的国是宋朝,你们折家的家不是你们折家,而是宋朝的大家。”

“我们折家对朝廷忠心耿耿。”

“折将军,再想想我这句话。”郑朗微微一笑,对折家他很有好感的,所以才提醒一句。折家做得还不错,可一些细节没有注意,实际在赵祯心中,只将府麟路看成朝廷一半的地盘。付出这种巨大的牺牲,何苦坚持某些某些不必要的东西……

“也要谢过折将军这次出手相助。”郑朗说完,一拍马,向南驰去。

折继闵为难了,郑朗倒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愣在哪里发呆,还是王信催他,才拍马上路。

到了镇戎寨,郑朗让瞎毡拦住。

向郑朗解释的,嵬名环要逃跑,张岊通知瞎毡醒合拦截,可这小子玩了一个小心眼,放跑了嵬名环,导致他的伤亡率还不及元昊的伤亡率,居然带回去七千多人。张岊大怒,派人狠狠斥责瞎毡。

瞎毡开始还在观望,接着北方的战报纷纷抵达,瞎毡吓坏了,急忙赶来赔罪。又跪下来,用可怜的语气说:“郑相公,不是我们不拦阻,敌人逃得太快,我们只拦到他们后面部队,前面来不及拦。”

“瞎毡,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容易受骗上当的人?”

“郑相公乃是天上奎星下凡,谁敢欺骗郑相公。”

“那你为何要骗我。”

“我不敢哪。”

“你起来说话。”

“郑相公不原谅我,我就不起来。”

“成何体统!”郑朗忽然怒道。

瞎毡一下子吓得站起来。

韩琦好笑的看着这个乖宝宝,他也产生了郑朗想法,何苦呢,本来是唃厮啰的儿子,这个身份不好好地去做,非要做宋朝或者西夏人的哈巴狗。果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郑朗没有笑,说道:“那封命令是张将军下的,我就没有想过你会派兵配合,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不知道。”

“我根本就不相信你对宋朝有多忠心!”

“没有,臣对宋朝忠心耿耿。”

“不要对我说假话,为什么要这么说,我理解你,若是此次元昊出动那么多军队,攻打你们的龛谷,你怎么防守?你产生这种首鼠两端的想法,我理解,我也明白。可你想过一件事没有?投之以桃,才能报之以李。你一直首鼠两端,直到西夏人出动十几万兵力攻打你们之时,我朝会不会乐意牺牲几万将士,花费几千万钱帛,出兵相救?”

“……”

“我说得并不是假设。元昊数次攻打我朝,先后失利,士气低下,诸族离心,百姓怨恨。他还需要一场大捷来立威,会不会选择我们宋朝,会不会选择契丹。那么还有谁会是他下手对象,无非一是西方的回鹘人,得之太远,获利不大。还有一处,是谁?”

“郑相公,我错了。”瞎毡忽然毛骨悚然,又跪倒地上。

“阿干城一战,张将军与王将军亲自率军,浴血奋战,这还不够,我又于龛谷举行誓盟大会,赐你金箭,又让朝廷赐你观察使之职,给你总掌兰会的大义与权利。你报我朝太薄啊。”

“我,我……”

瞎毡之所以畏惧,主要这次大捷。若没有这次大捷,想笼络他,反过来要倒贴他许多好处。所以说弱国无外交,适当的时候国家要适度地雄起那么几次,那些蕃子夷子蛮子才不敢怠慢你。

这些都不是重点。郑朗又说道:“既然你来了,我与你说说市易的事。”

“市易,朝廷要关闭市易吗?”瞎毡茫然若失。

“本人我想关闭的,我现在改变主意了,不关,继续,但有些物价会做一次调整,这份清单给你看一看。”郑朗扔给他一份清单。

“不妥啊。”瞎毡草草将清单看了一眼,急得要哭。

第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

这便是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许多后人认为海运更发达,宋朝占的便宜越大,其实错矣。若是商贸放得越开,宋朝越吃亏,无他,他国无钱也。但在物资上,宋朝占着绝对的上风,无论吐蕃,或者西夏,回鹘,宋朝对他们的货物并不是很渴望。可是他们呢,却离不开宋朝的货物,常年荤腥,要不要以茶叶洗涮油腻?桑麻很少,难道终年穿着兽皮,要不要宋朝的布帛?西夏与契丹也有瓷器,瓷器质量很低下,平民百姓罢了,贵族们要不要宋朝精美的瓷器宴客?还有书籍,特别是佛经。

等等,都是西夏与吐蕃的必须品。

然而他们没有钱,只能以物易物交换。

于是郑朗做了手脚,将一些西夏与吐蕃的必须品大幅度提价。

原来价格偏高,毕竟市易就是为了谋利的,效果也不错,一年多下来,为泾原路谋利三百多万贯,交易的地区不仅覆盖瞎毡的领地,还有河西走廊,以及西夏国内许多地区,它成了西夏向宋朝交易的唯一渠道。用掉一百余万贯,还有两百余万贯全部在渭州城中,让尹洙花掉多少,郑朗现在还不能知道。

这小子一直未说,估计用得不少,这才心虚不说的。不仅有这些钱帛,还有朝廷赐下来的一笔军费,全部在渭州城中,郑朗正在为此事担心。

提价的结果,会使泾原路更加谋利。

可是百姓承受的心理有限,这边在提价,瞎毡那边只能减少利润。还不如听从郑朗原先的建议,索性将市易中止,让河西数州民不聊生,反而会有大部分百姓前来投靠自己。

韩琦说话了:“瞎毡,郑相公这样待你,已算是很客气,人要知足,种的是粟,收的不会是麦。种的是黄连,收上来绝对不会是甘蔗。”

为了瞎毡,郑朗与张方平草草商议一下,韩琦一路南下,就在边上旁听。是泾原路的事务,他不便插足,但听到郑朗的想法。

瞎毡此举,在郑朗预料中,但不在张岊预料中,所以张岊未及时分出部分兵力南撤,不然在瓦亭川就会给这部西夏军队更大的创伤。指望瞎毡呢。放回去就放回去了。

可是给了郑朗一个警示。

瞎毡终不是折家,他归顺朝廷,只是迫于无奈,独立之心一直存在,若是关闭市易,进行一些操作,那么瞎毡能将势力进一步向着兰州与会州蔓延,德顺军与渭州、秦州境内还有一部分百姓至今忠于瞎毡与吐蕃,瞎毡这种心态,终于让郑朗产生担心,会不会尾大不掉?

虽削弱了元昊势力,但会不会又产生一头猛虎?

还有一条,郑朗没有说,元昊这次因为分兵南下,损伤比他想的还要重,契丹不久也要想过来捡便宜,再给元昊一个生机,市易变相等于商榷,只要商榷不断,西夏所需的宋朝物货,依然能进入西夏。元昊就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但不杜绝百姓来投靠。若是百姓来投靠,泾原路继续招纳,这一条无论如何不能禁止,是长久之策,能让西夏凝聚力渐渐下降。这也是一种对郑朗所谓的法度,度的掌控。

郑朗低沉着声音说道:“瞎毡,去吧,听其言,观其行。某还给你一次机会。现在做小小的处罚,权当是我在为战后善抚在敛财。”

说白了,我现在要钱,这是敛财的,你就不能再想你能得到多少好处了。瞎毡还能说什么,沮丧的离开。

再次南下。

两天后,到达渭州城。

一家人迎了出来。

崔娴的胳膊肘儿还吊着一条绷带,郑朗几大步走过去,说道:“娴儿,这段时间委屈了你们。”

心中十分心痛,不顾失态,怜惜的用手抚摸着崔娴精致的脸蛋。

“官人,这是妾身应当为你做的。”

“唉……”郑朗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怎么说,看了看一些迎出来的百姓与官员,又说道:“你们先回去,我与尹通判还有一些事商议。”

说着走过去。

韩琦正在与尹洙说话,大约意思是夸张他做得很好,让韩琦十分欣慰。

尹洙做得也不错,但绝对没有韩琦所说的那么好,守住渭州城他有首功,但不能低估崔娴的作用,若不是崔娴带着杏儿环儿走向城头,绝对没有那么多百姓参战。后果难测了。

郑朗也不想争这个功,干嘛呢,难道西北这场大捷,功劳只是自己夫妇二人的?

低声问道:“仓库里还有多少钱帛?”

“还有许多,我仅用掉一半。”

郑朗直咧牙,自己积攒的财富,还有朝廷的钱帛,仓库里最少有三百五十万贯钱帛,用掉一半,得多少啊?就算城中有一万户百姓,一户百姓分去多少钱帛?

还有自己战后陆续进行的一些赏赐。

但不能收回来。

未进城,从信中看到一些城中的情况,几乎家家戴孝,死伤的百姓数量太多。

可这件事是什么性质?

元昊入侵,不讲保卫祖国,命题太大,这是保卫自己,保卫家人。不反抗,嵬名环一旦入城,损失惨重之下,还要想办法将物资运回去,那么这些百姓十有八九会怕成为累赘,而进行再一次的屠城。这是为自己而战的。

赏赐可以,但不能让百姓胃口养刁钻。下次又上哪里有这么多钱帛动援民心?

还有呢,用钱的地方太多。

十几个大寨同时建造,需要多少建设材料,驻扎数万大军,一天得要多少消耗?运输成本会有几何?牺牲将士要对家人抚恤,立功将士需要赏赐。数万士兵还要过冬的粮饷、衣服、马料与军饷。

这得需要多少钱?

没有办法,只好等会儿进城,自己粗略的计算一下,向朝廷讨要。

进了城,郑朗很担心的,省怕象韩琦那样,在秦州城外,许多百姓将他拦住,我的孩子跟你出军作战,你平安回来,我的孩子哪里去了?

没有,但百姓也没有多高兴。

怨恨不至于,郑朗一直站在第一线,并且打了一个胜仗,渭州保卫战中,他家那个娇媚的妻子带着小妾,也在城头上亲自参战,刀箭无眼,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战斗时战后,抚恤也厚,责怪不了。

可是家中亲人死了,也不会高兴的出城夹道欢迎。

郑朗松了一口气,先进州衙议事。

这要开始下一步计划。

十七寨堡筑起,泾原路防线再次一变。第一线将是羊牧隆城北方的得胜寨开始,到怀远寨、镇羌堡、九羊寨、石门堡、荡羌寨、通远寨、胜羌寨、萧关。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也不可能打通一条直路,沿途多山峦,以现在的条件无法凿通一条直通,相互联防。不过防线会压缩,防务的压力会严重减轻,而且多险恶之地,易于防守。

这便是筑起新寨堡的便利之处。以前朝中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大臣想过这些,但畏于西夏之压,还有百姓首鼠两端,一直无法执行。直到今天,这个想法才成为一个现实。

原来许多第一线的堡寨变成了第二线,羊牧隆城、张义堡、三川寨、定川寨、赵福堡、高平寨、崇宁寨、灵平寨、通峡寨、平夏城。而笼竿城、瓦亭寨、镇戎寨、东山寨、天圣寨等则被远远的甩在第三线。因此泾原路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便是联防计划。

将一条条小道悉数毁去,一些宽大的地方,若葫芦川,可以象范仲淹那样放石头阵,再用黄泥做粘合剂,砌成一道简易宽厚的石墙。不求阻挠敌人进行,但求拖延。

容易拆,可横拆横拆,最少得花上一天半天时间,还要害怕宋军从后方再次将这道石墙重新修补,断去后路。那么元昊对泾原路只能望洋兴叹。想法虽好,又得花许多钱与劳力。

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成功,泾原路将会成为西北数路防御能力最强的地区。

为了定川寨一战,郑朗一直未实施这项计划,今天到了实施之时。

因为这两个新情况,郑朗又想出下面一条措施,因为防线北上,葫芦川许多地区,包括没烟前峡、三营川这些水草丰美之所,全部腾出来,这些地区可耕可牧。择一些区域种植庄稼,长久之计,西北必须满足自己粮食供应,否则对国家负担太重。以后泾原路养近五万军队,军饷衣料费用不高,三百万贯足矣,然而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甚至会超出前者。

再往前便是第一线与第二线中间区域,可以用来放牧,并且泾原路如今有不少战马,也要一片牧场。这些不能仅靠士兵来解决,还要择一批百姓前去开耕放牧。

地广利会厚,再加上那种古怪的联防,会有一些贫因部族乐意前去迁移的。这就要择别,不能再选那些对宋朝首鼠两端的部族,又能被元昊利用了。这两件事必须从现在处理,郑朗隐隐预感到,一旦所有寨堡修好,便是他调回京城之时。害怕下任官员不作为,那么牺牲无数将士的生命,打下来的大好局面会化为一旦。

什么样情况都有可能,史上他的学生司马光都会将宋朝攻占的城市一一交还给西夏人,目的就是为了全盘否定王安石的作为。象史上司马光这样的大臣,在朝廷不在少处。

尹洙听了不语。

郑朗问道:“师鲁,为何不答?”

“行知,我担心民心,新近许多百姓丧其家人,痛不欲生,不一定会主动参加劳动,那怕是朝廷给其钱帛。要么从后方调来民工支援,然那样的话,费用太过高昂。”

“我今天正是要处理这件事,百姓死了人,对朝廷虽不能说不满,但难说感谢。我一路进城,也看到百姓的表情。不过我们可以找一只替罪羊出来。”

“替罪羊?元昊。”

“想捉住元昊,那可能啦,耗牛河畔元昊全军覆没,吐蕃人都没有捉住元昊,况且此役。”

“那是谁?”

“也是昊,吴昊!”

第四百二十九章 召

大捷消息传到朝堂,但少了最重要的一个人。

西北用兵三年多,特别是宋朝的冗,用兵费用更高昂,朝中诸位大佬确实很苦。中间吕夷简功不可没,换别人来,国家非得出乱子不可。所以后来章栥大捷,宋朝没有乘胜追击,财政无法维持下去。打不起来了!

这是一个让郑朗可怜又可恨的人。

真的很有才干,仅论才干,朝廷无一人做他想,郑朗自己也不行,利用历史知识可以使一些小聪明,可以提一些良好的建议,但象吕夷简这样事无巨细,一手把持全国大小事务,没有出大漏子,郑朗也做不到。看看吕夷简倒台后,全国的烽火吧,马上就热闹了。

可惜无几人能看到。

人老了,又是劳累过度,并且还分出精力,使一些权谋之术,身体垮得便快。一天早朝,在想着事情,加上年岁又高,别人三拜,他拜了两次就站直腰板,没有动弹。

一下子炸了营。

两种情况,象八大王可以佩剑入朝,僭名不拜,有职有位但无权。吕夷简有职位,但无这个位,还是老老实实的三拜九叩。于是许多愤愤不平的君子党们上书弹劾吕夷简。

只有进京准备赶考的一个考生张纮说了一句话:“是天将夺其魄,不久将要死了。”

精力熬干了,就象油灯油即将枯竭,灯还能继续明亮吗?不然这个权操天下第一的人,怎么可能会失态。不久后,吕夷简感到风眩,不能入朝。赵祯亲自看望,将自己胡子剪下来说:“古人说胡子可以治病,今朕自剪之赐卿,望卿早日康复。”

吕夷简有多重要,马上立显。

无论晏殊,或者章得象,也有一些吏治之能,并不是仅会写字做词的,但国家正是多事之秋,四路大会战,这是何等的大事,而且西北战役拖得越久,对后方压力越重,事务便越多。吕夷简仅倒下几天时间,政务立即出现积压。

这一对比,赵祯怎能不看重吕夷简?

但许多人想不通,认为吕夷简这家伙都快要死了,还在继续迷惑赵祯,于是一波更大的进攻即将发动。这次不是上一次,各个君子们皆立下赫赫战功,资历也跟了上去,深得人望……

其实从渭州围解,朝中已看出来,大捷迟早要到来,但没想到居然能获得这样的大捷,差一点将灵州城都拿下来,一个个喜出望外。还有人略略不满,王拱辰说道:“为什么不借机将灵州夺下,说不定西北之危,毕于一役。”

不是他一个人抱有这个想法,真不懂啊,后来宋朝跑到灵州城下,五军大军讨伐,居然都不带什么象样的攻城器械,于是面对高大坚固的灵州城,攻啊攻,攻了几月攻不下来,西夏调兵遣将,设计谋策,迅速溃败。灵州城当真那么好攻打的,就是此时能攻下长安,都未必能攻下灵州!

“足矣,足矣。”赵祯眉开眼笑说道。

朕很满足了。

高兴,可惜国库空虚,不然能下诏,来一个免去陕西赋税的什么。

又说道:“该当如何嘉奖?”

王拱辰又说道:“臣以为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缘边四路发动此战,计动用禁兵、蕃兵、义军与弓箭手、乡兵计达接十八万之众。如此规模战役,开国以来,也罕有过。除了庞籍外,其他三位缘边大臣全部没有上书禀报朝廷。虽捷,但开了一个恶例。”

说得似乎颇有道理。但里面暗藏着一个玄机,此战功劳最大的便是他所说的缘边三臣,庞籍很悲催,再次成了一个喝汤的。也没有十八万人,在王拱辰想来,决战之时,定川寨有十三万多人参战,弹筝峡有近两万将士参战,还有各地的守军,那么就是十八万人。其实各地守军抽之一空,就算将这些守军计算在内,也不过十六万几千将士。让他生生变出一万多人。还好,没有将参与守城百姓计算在内,否则会变成二十万人。

十八万军队击败元昊十二万军队与十六万军队击败元昊十二万军人,比较一下,依然有一些差距的。

富弼叹息一声,说道:“前方战事混乱,谁能在数月前就料敌机先?不能料敌机先,又如何向朝廷禀报。若按王拱辰之言,前线大捷,将臣无功反有了罪。若是以后国家有事,谁还能替国家浴血奋战,守卫疆域?”

双方立即争吵起来。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可惜无人察觉……

赵祯吵得头痛,有气无力地说:“诸卿,莫争,早在杨守素进京时,郑朗就上书禀报这场战役的发生,只是害怕消息泄露,影响战事,朕一直未说。”

之所以争执,正是因为这个战功!

以王拱辰为首的大臣不想郑朗、范仲淹、韩琦、尹洙与张方平得到这份战功,而以赵祯富弼为首的君臣,却肯定了这份战功。

全没有说到点子上。

不仅是害怕泄露,还有一条,对将从中御的讥讽,禀报朝廷,朝廷就会商议,同意罢,不同意诏书一下,遵从还是不遵从?不但从庙堂上嘲讽了将从中御,到了泾原路本身,郑朗在定川寨,还将军权放给狄青,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