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4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从哪里弄来耕地的牲畜?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前来开发的商人。

移民规模接近年关时,开始下降,过了年,多半该来的就来了,不来的也不会来。要么看秋后。水利使三十万顷耕地受益,但产生的新耕田勉强是二十万顷。还有开发的余地,最少还可以开发二十几万顷。后者未动,开发了没有人耕种,就没有人维修水利。水利建设好了之后,要时常维修的。除了交给移民十余万顷耕地外,一部分奖励当地百姓,分给蛮人,余下的全部交给商人。

不能卖钱,一卖钱商人会全部吓跑。

即便得到这些耕地,依然是一片荒地,自己家乡不是没有。何必跑到岭南来?郑朗也不看重这些卖地的钱,看重的是开发结果。商人用来耕种的少,多是种植业,茶树、果树、甘蔗、桑麻,还有一些作坊,店铺,车马行。不能卖地,可能征收商税。

然而官府替他们铺好道路,建设好水利,不是代表着马上能种植,开荒,伐山,翻耘耕地,再到种植载培苛护管理。也需要牲畜,这个由他们自己解决。

但还有一个问题,人。

两广变出这么多地,既来到两广,何必去做佃户。有的人将佃户带来,看到广南东路这个样子,一起开溜了。这些商人不是蛮户,不敢强行控制佃户的人身自由,怎么办?

有人就想出一个办法,从海外捕奴。

一家肯定没有这个力量,然而来了许多商人,以他们力量可以轻松地成立几十支捕奴队伍。不过两广严禁奴隶贩卖,于是找到田瑜与元绦央求。田瑜与元绦不敢答应,郑朗订的规矩不能破坏,平安监在海外胡来,大臣不管,若带回大陆,言臣必然弹劾。

还有许多事务不能解决,一股脑派人将它们一起送到高峰寨,交给郑朗裁决。

郑朗先将余下的事务一一做了判决,然后盯着这两个问题。耕牛确实没有办法解决了,有才能变出来,例如这若大的耕地,本来就是有的,只是因为没有开发,成了荒地、滩涂、丘陵、沼泽,变出来,就是耕地。但没有怎么变?

只好下了一条命令,将牛价提高到六到九缗钱收购,五万头耕牛是弄不到了,但还得弄来三四万头耕牛,耕地的牲畜才能缓解。这样的牛价会给江南带来什么样的骚动,也不管了。

然后看着第二条。

三路挤出来十几万户,问题还不大严重,但到了下半年,再向广南西路开发,还得移民,许多地方大地主会流失一半以上的佃农,到时候才叫热闹呢。

他们没有人佃农租种耕地,必然吵翻了天。

这也有办法对付,关健是商人这一块,多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现在的效率低下,需要的劳力更多。沉思半天之后,终于下了一道让后人争议不止的命令。

允许他们捕奴,在海外不管,但到了广州后必须要管。一只能针对海外,到时候会派精通土著语的兵士前去广州,一一问询,若是在两广捕奴冒充海外部曲者,严惩不贷。

其次是五年制,五年内这些海外奴隶身份是部曲,但必须保障他们基本的衣食住,每年最少给两缗钱当作奖励,供其自由置办生活用具,对懒散者惩罚仅能用棘条笞,数量也不准超过五十下。超过这个刑罚官府必对其惩罚,重惩打死部曲者,不得有初夜权之类的残忍活动。这条也用兵士对部曲宣读,让部曲知道这条命令。

期满五年后,必须取消他们的部曲身份,转换为佃农。

同意了,就准他们去海外抓捕奴隶,正好现在东南风未起,几天工夫便能南下到南洋各岛。捕好了奴隶,正好东南风起来,很快就能返回广州。同意了,就准许。不同意,自己想办法去。已经免费给你们修了道路与水利,还要怎么样?

然后又下了两条命令,一是让广南西路官吏一起返回,磨练数月之久,应当有了一些底子,返回后,配合自己对广南西路的水利、道路进行进一步仔细勘探。其次准备从江南带来大量的畜禽,交给百姓进行领养。增加百姓收入,改善百姓伙食,还有肥料。

将这些命令一一发出。

郑朗自己却在摇头,许多命令都会产生无数争议。现在国家投资大笔钱帛下去,官员不会罗嗦。但做过了,官员也看到听到了,未到算账时,到了算账时,自己做的这些,会全部翻出来,老账新账一下子算的。

继续向宜州出发。

月儿也赶到宜州,一道过元旦节。就接到庞籍的信。

郑朗看完信,大怒,狄青回到朝堂要受苦受难,自己有了心理准备。但不能将庞籍弄下去,虽然庞籍私心比较重,可是懂大体,若是没有庞籍,自己去年在两广就未必有那么顺利。

强大的后方,才是开发两广的本钱。

梁适,梁适能做好么?

正准备写奏折给赵祯,突然将笔放下来。

看山似山,赵祯感到宋朝的软弱,想提拨狄青,改变宋朝软弱的局面,这才提拨狄青为西府首相。

看山不似山,梁适的推动,才是狄青为首相的原因。

最终山还是山,回到看山似山的格局。

难道赵祯不想改变宋朝羸弱的局面,那么为何死后陪葬品仅是一匹玉马?

但让他怎么办呢?破例设了缘边四路,给了边臣最大的指挥权,不让中央对边境将臣形成掣肘。然而文臣表现不得力,一战败,二战还是败。于是用武将,葛怀敏。不能怪赵祯没眼力,若不开金手指,能看到是否是人才的,千百年来仅是裴行俭少数几人,大多数人那来的这样眼力?只能问宰相,吕夷简晏殊又有什么眼力,只好想平时接触的人,葛家身世好,葛怀敏夸夸其谈,于是一致推荐葛怀敏。范仲淹说不行,但范仲淹表现也不是很出色,除了修堡砦外,什么都不会做了。能否相信?只好用葛怀敏。但葛怀敏败得更惨。文臣不行,武将更不行,打了数年,花了一亿多缗钱,国内百姓民不聊生,到处起义,让赵祯如何选择?

狄青的出现,让赵祯仿佛从黑夜里看到一丝黎明的曙光。

赵祯确实想重用狄青,这才是根本!

这是最强的赵祯。

马上张妹妹一死,女儿疯了,遭此打击,赵祯渐渐走下坡路,甚至自己在朝堂上也说起疯话。

文臣开始攻击狄青,赵祯没有心思了,一次保护反遭到更疯狂的围攻,一次次保护后,赵祯不想与文臣斗智斗法,只好将狄青贬放。

而且以巅峰赵祯的智慧,当真看不出狄青身为西府首相,庞籍会有多尴尬?

为何?

以前自己执掌两府,是因为西北那边有一着好棋,随后庞籍执掌两府,是侬智高之乱。如今西北那步棋到了尾声,南方平定。赵祯不想再有某人同是执掌两府。毕竟这个例子,会形成权相,甚至会形成李林甫之流。

但庞籍又没有什么大错,于是看着梁适与庞籍斗智斗法。自己若掺合进去,叫不识大体。护住庞籍地位,是等于替自己未来继续护住执掌两府的资格。

想到这里,郑朗冷汗涔涔。

梁适未必能看到这一点,自己若不知道那匹陪葬的玉马,同样看不到这一点。

但梁适暗中合了赵祯的帝王之道,无论自己怎么阻止,梁适这个伟大的魔术必然变化成功!

第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圣人

郑朗又继续想。

不推出各人的心思,就不能做出最好的判断。这也是他成功执掌两府四年多时间的法宝。当然,一部分是国家多灾多难,自己变灾为弊,国家收支不仅不出现亏空,逐年出现积余,换其他人来做,做不到。于是一起隐忍,直到皇祐四年,国家情况良好,王举正开始找自己麻烦了。幸好侬智高发作,自己主动请命南下,否则也会落得高若讷、文彦博那样的下场。

仔细地回想着史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从那一段发生的事情中就能推敲着各人的心思。

又想到一件事,赵祯对狄青的保护,庞籍下去后,王举正弹劾狄青,甚至威胁赵祯,若狄青在西府,自己这个御史中丞就不做了。赵祯说你不做就不做吧,王举正下去了。还不能阻止文臣的攻击,前扑后继,再度将王德用提拨为枢密使,两个枢密使,分担狄青的被攻击。而且两人皆是武将出身,王德用能做枢密使,为什么狄青不能做枢密使。西府两首相,又各自分了权,勉强再度将攻击声音压下去。

还有一个用意,让狄青学习王德用的进退有道,不知道进退之术,也无法胜任西府首相。王德用虽不及狄青功劳大,但人家是宋朝开国功勋家族,还是太宗开国功臣家族(宋朝开国功臣若分,分为两系,第一是赵匡胤系,如石守信、王全斌、慕容延钊,包括一些文臣,例皇袍加身之时识时务的太原王家的王溥,第二乃是赵匡义系,潘美算半个,曹彬、高琼、王超,以及杨家等,所以杨业惨死,潘美贬官,王侁处死,杨业严格说也是赵匡义系的武将。前者功更大,但没有后者忠诚,于是后者家族更贵。多是武将,记载很少,也能看到他们尊贵之处的蛛丝马迹,包括潘高曹等家族多女为皇后、太后,或者多娶公主,例如王溥的孙子王贻永不但娶公主,担任了十几年宰相,在西府稳如泰山,或者相互联亲,如王德用的妹妹嫁给葛怀敏。或者许多大将皆来自这些家族,他们不可小视的,算是宋朝的顶尖豪门。王安石变法急于求成,赵顼年青毛燥,两人不顾后果,得罪少数豪强无所谓,改革必然的结果,但两人却不顾后果,得罪了这些顶尖豪门,于是曹太后,高滔滔强烈反对。不仅是这两个女人反对,她们身后的力量非同小可,也是王安石变法失败重要原因之一)。

两人相处,让狄青亲自看,亲自学习。

这是张贵妃未死之前发生的事,张贵妃一死,赵祯悲伤之心,心情低落,智慧下降,再也没有看到用什么睿智的手段保护狄青了,只是粗暴地拒绝文臣。这些文臣天不怕地不怕,用粗暴手段不行的,越拒绝反击越厉害,狄青悲催开始。

理清楚后,郑朗回了一封信,一句未提狄青。

自己开导狄青,那可是喷干了唾沫,若狄青遇到文臣攻击后,还想不开,那是无药可医了。

问庞籍如今国家需不需要再有人继续执掌两府?

高若讷推荐大臣不当问题不严重,手下开道将百姓打死,也交给开封府严加查办,当然高若讷多少有管教无方的职责。但郑朗却问庞籍能保证自己不犯下错误,可能保证家人不犯错误,能保证家人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所有亲戚不犯错误,能保证所有家戚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所有手下与门客不犯错误,能保证所有门客手下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族人不犯错误?

最后隐晦地说要相信皇上的智慧。

不要与梁适争,也许梁适眼下会得逞,可时间不会长久,陛下必然会意过来,只要一两个言臣怦击,马上就能倒台,再无东山再起之时。这句话信上未说,庞籍的智慧,也不需去说。

信很快到了庞籍手中。

庞籍看到后,很快冷汗就流了下来,他也想到一件事。

齐州学究皇甫渊抓了几名盗贼,按法当得赏钱,皇甫渊却上书说我不要赏钱,用此功换取一官。庞籍有一外甥道士赵清贶,与堂吏共受渊之贿赂,写信给庞籍替皇甫渊说好话。庞籍没有当作一回事,现在国家已经官兵泛滥成灾,怎么滥赏官员呢。于是皇甫渊从齐州跑到京城,混进待漏院私下找到庞籍论理。庞籍气愤地说,谁受你的贿赂,你去找谁去,将他打发回到齐州。但皇甫渊不服,到处张扬,一个胆大的小吏便上奏,揭发赵清哕受贿一案。庞籍无奈了,将赵清贶与那名齐州堂吏一起抓到开封府审问。招供确有此事,按法将赵清贶与堂吏以坐赃罪刺配岭外。谏官韩绛言庞籍暗中授使开封府杖杀赵清贶灭口,又因为亲戚关系当付枢密院处执,而非是中书自行。这件事也惊动了赵祯,询问开封府,开封府官员的答覆很简单,原来是赵清贶仗着庞籍是自己的舅舅,在公堂上口出不逊,大放狂言,不得不杖责。这是不畏权贵的表现,打了后赵清贶才老实的。估计他与堂吏二人受到杖责,又刺面,再流配,一伤一惊之下,死于半路。况且这点小案子,何须要杀人灭口。

此事就揭了过去。

但真揭过去?高若讷牵连的案子也过去很久,也揭过去,但翻过来,高若讷寻刻罢相了。

坐在中书省,手中把柄着相印,苦笑良久。

让自己怎么做,郑朗什么也未说,但什么都说了,想到这里叹息一声,找到赵祯,说道:“陛下,韩琦调回京城,西北无重臣坐镇,契丹平灭北阻卜之乱,西北局势会产生一些变化。允臣前去西北,以便灵机应变。”

“你是首相……”

“为国者,何谈首相?尽忠职守,报效陛下,才是一个大臣应做的事。”

“这……真如此,朕就准了,让你以同平章事的身份前去知延州,主持陕西事务。”

“谢陛下。”庞籍背上冒出一身冷汗,果如郑朗所料啊,不然皇上不会这么快答应的,幸好幸好,这样到地方,不但实职爵位无损,还捞得一身清名。不然可能折腾下去,是一身臭名到地方去了。

此事传出去,许多大臣讶然。

梁适大半天未反应过来,他已经准备好了,蓄势待发,却没有想到自己一招还未用,庞籍自己主动退了下去。

成功得偿心愿,按资是枢密使更替首相,不过狄青是武将,那是不可能的。接下来就到梁适了,诏书随后下达,以判大名府陈执中为吏部尚书、平章事,给事中、参知政事梁适为吏部侍郎、平章事。

仅成功一半,是做了首相,不过是两个首相,陈执中再度调回京城为首相,依然班于梁适之上,早朝时,西边狄青站在第一位,东边陈执中是第一位,梁适还是第二位!

富弼与王尧臣等人看着梁适站位,一起默契地一笑。

至于梁适……

梁适的感受无人去管,管的人多在心中嘲笑之。

接着京城又发生一件大事,张贵妃薨。

对于这个美妹,许多大臣心中痛恨万分,包括包拯在内,都恨不能将她也拖出皇宫,象尚杨二位美人那样,强行让其出家为女道士。

于是史书对张氏评价是:妃宠爱日盛,出入车御华楚,颇侵后饰。尝议用红伞,增兵卫数;有司以一品青盖奏,兵卫准常仪。帝守法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延议,凡宫禁干请,虽已赐可,或辄中却;妃嬖幸少比,然终不得紊政。

还好,说了一句讲良心的话,未曾乱政。

实际不是这样的,这些年北宋内忧外患,灾害连连。作为一个平庸的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作为一个明君,看到这种种现象,压力会有多大。

并且朝中大臣多不得力,让他们勾心斗角可以,让他们耍嘴皮子动笔杆子,那一朝一代都不及赵祯朝,但让他们怎样使宋朝更富强,却很少有得力的人。一个得力的大臣,吕夷简让士大夫们弄得名声扫地,半个得力的大臣,庞籍,在首相位不久,便弄下台。

赵祯本人三子先后早亡,先后屈辱于契丹、西夏,开心的时光并不多。张氏不仅美丽,而且善解人意,正是张氏的出现,给了赵祯难得的一段快乐时光,也是赵祯巅峰时刻,使国家连连大灾,侬智高反叛这些不好的事接连出现,宋朝却安然渡过。这是张氏给了赵祯动力的源泉。

许多大臣在心中说张贵妃死得好,死得妙,赵祯却悲痛万分,对左右说了一句话:“昔日殿庐徼卫卒夜入宫,妃闻讯自别宫前来,挺身卫朕。朕尝祷雨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词。而这些,中外皆不得闻……”

都说张贵妃不好,可她做的这些,外面大臣知道吗?

说完抽泣。

从这时起,赵祯渐渐走下坡路了。赵念奴得失心疯后,赵祉完全走了下坡路,执政不是微调,而是得过且过,听任士大夫们来回折腾,外表看起来宋朝还是十分光鲜,但在士大夫们折腾下,最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了后人。

宋朝第一圣人开始迷失。

入内押班石全彬猜测帝意,请用皇仪于皇仪殿治丧,能让赵祯喜爱,物以类聚,实际张贵妃平时也不恶,对待内宫的太监与宫婢们平易近人,闻听石全彬议,诸太监一起想到张贵妃平时的好处,有的落泪,有的举臂赞成,纷纷请命。入内都知张惟吉还是很清醒的,说我们这些太监说的不算,必须问宰相。

石全彬找到诸位大臣,将赵祯的痛惜说了,王拱辰与王洙等人大臣一想,反正人死了,何必吝啬一个谥号,皆附石全彬议。陈执中心中不同意,可是孤掌难鸣,只好点头,此议得以通过。遂诏近臣、宗室皆入奠于皇仪殿,移班慰上于殿东楹。特辍视朝七日,命参知政事刘沆为监护使,全彬及句当御药院刘保信为监护都监。礼仪皆是石全彬与刘沆合谋处置,王洙奏行。先有司请依荆王(八贤王)薨礼缀朝五日,又有人说更增日,请上裁,乃增置七日。侍御史吕景初说,贵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示天下。

不报。

赵祯赐谥号为恭德,孙沔进奏说:“太守四后皆谥德,从庙谥也,今恭德之谥,其法何从?(指不能与祖辈一样谥德,否则就乱了辈份)且张郭二后不闻有谥,此虽礼官之罪,实贻讥于陛下,不可不改。”

捈笆逃肺銣洝⒌钪惺逃酚嵯C系冉郧蟛雇猓邮鹿晡氤じ妫砸匝圆挥霉省S谑歉内趾盼鲁伞

诏孙沔读哀册,孙沔奏道:“章穆皇后丧,比葬,行事皆是两制官员,今温成乃是追谥(一个非正式的皇后),反诏二府大臣行事,不可。”

执哀册立赵祯前讲以前规矩礼仪,又说:“若以臣读册可以,但让臣以枢密副使身份读册不可。”

老孙突然强硬,赵祯只好翻白眼,无奈让陈执中读册。

孙沔恼了,我一个枢密副使都不能读册,违礼也,你一个堂堂的首相怎能读一个追谥皇后的哀册,气愤地说:“此乃佞臣赞兹过举。”

略有些夸张,不过陈执中变了。

在宦海里浮浮沉沉,都在变。郑朗在变,可以说郑朗变得思考周密,也可以说是郑朗变得怕麻烦。

富弼在变,变得沉默寡言,少了锐气,但不象以前那样想当然,这两者变化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

庞籍变得最好,老辣弥姜,越老越火辣,越有作为。

但许多大臣变得怕事,略有些谄媚,包括陈执中,欧阳修,文彦博,韩琦,越老德性越差。

孙沔也不是好官,仍然看不惯陈执中、王拱辰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特别读册的举动,于是让陈执中等人痛恨。孙沔一看不妙,俺们也学习庞籍吧,省得你们来搞我,我主动下去,还能带一身清名而走,力求解职。授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郑朗在杭州排佛,是为了打压寺院占地。

但还有一项弊端没有处理,那就是浙俗贵僧,许多妇女喜欢与僧侣交合,孙沔性暴,来到杭州听闻后,派人密查,只要抓住了,将这些淫和尚与妇女当场捉奸,拿到公堂上狠揍一顿,妇人游街,僧人流配。带着怒气去的,许多僧人倒在他的枪口下,一时间杭州的大和尚们一起老实了,身体难受啊,只好对着菩萨打飞机,自己儿解决生理需要。

两个大佬自己请求下台,赵祯以三司使田况为枢密副使,又看到王举正率言臣弹劾狄青,以王德用为枢密使,替狄青护驾,不过此时赵祯兴趣怏怏,想问题不喜欢深想了。

想了想,又看到广南东路水利工程快要结束,调杨察回京担任三司使。

郑朗不能挡杨察的升迁之路,向赵祯提出一个请求,调燕度来南方,此人德操不是很好,不过无论吏治或者水利,都颇有一手。郑朗又接到范仲淹的一封信。

自入春以来,范仲淹病得很厉害,完全不能处理政务,这封信小儿子范纯粹,也就是范仲淹与那位如夫人生下的儿子,执笔代写的。才八九岁,但字写得十分可观,至少比郑朗初来到宋朝那个字写得好上十倍。

在范仲淹四子当中,此子最差,为政还可,清静无为,但做了一件错事,知庆州时,将宋朝占领的西夏诸堡寨一些丢弃不要,说这些深在夏境,难守易攻,不可不弃。似乎说得有道理,实际这些堡寨是扎进西夏的一个个钉子,一旦反击,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丢弃后,西夏没有这些钉子,进可攻,退可守,少了一大后顾之忧。不过相比于其他官员,算是一个很好的好官了。

信上说了一件事。

赵祯朝有两个圣人,一是赵祯,一个皇帝做到这种地步,委实不容易了。第二个便是范仲淹,一生一尘不染,有始有终。这两人都有欠缺,赵祯短于军事,范仲淹过于迂阔,但在德操上无可挑剔的。

范仲淹很早就迷失了。

庆历新政失败后,与吕夷简一番交谈,让他感悟良深,但越想越不明白,也不完全认可吕夷简,自己做的肯定也不对,那么该如何治理国家?不是郑朗那条道路,原来也认为似乎郑朗走的又是一条出路,细细观察思考,不是,郑朗虽说了四句真言,包容调剂,与时俱进,直而温之,简而无傲。然而不是治国的标准。

随后郑朗执政时他又要认真注意,郑朗着重的是一个调字。

与标准更无关系,而且这个调字很难,非有大才者不能掌控,普通官员根本无法做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