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衍道:“不错,我有这个想法,杀戮并不能让咱们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赵鼎道:“大都督仁慈,燕云之地的百姓有福了……然,同夷狄打交道,必须先立威,这样才能镇服他们,才能确保以后无患,切不可将腹心全都暴露给他们,大都督要对他们怀柔自然是可以的,但必须得先将他们打服。”
  李衍心中一警,道:“那元镇认为我该如何处理寰州城中之事?”
  赵鼎道:“徐云等汉人,尤其是徐云,当赏,且要大赏,否则必将寒了燕云义士的心。”
  李衍看了看其他人,见无人反对,便道:“徐云的做法虽有些过激,但不如此,恐难促成献城一事,无错有功,乃燕云义士的表率,回头你们商量个合理的赏赐。”
  这是赵鼎等文臣最喜欢李衍的地方——李衍从善于流,而且肯放权给他们这些臣子,明君典范。
  赵鼎又道:“大都督应教导各族百姓向善止杀,强调中华民族的包容性,而非排他性。”
  乐和听罢,想了想,心道:“这是彻底解决燕云之地多民族混居、民族之间不和睦的良策,依此策施政,很可能将燕云之地彻底变成我们梁山泊之地。”
  许贯忠看了看赵鼎那张圆乎乎的胖脸,心道:“此人好生厉害,好大的志向,他这是要助大都督统一众族,成为众族之王啊。”
  许贯忠和乐和沉默了一会,然后同时向李衍点了点头。
  李衍见状,道:“中华民族乃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小败
  ……
  燕云地区的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里是生活着汉、契丹、奚、渤海等很多民族。
  好的一面是,这里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汉化成度非常高,对汉族有非常高的认同,这为李衍彻底收服这些民众的人奠定了基础。
  不好的一面是,在契丹、奚、渤海等民族汉化的同,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也在胡化。
  这一带的汉人,由于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开始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其后又在辽朝统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他们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都已经发生了很深的“胡化”,即少数民族化现象,从而和中原汉族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因此,宋朝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
  而辽朝用科举、任官和婚姻来使燕云汉人忠于自己,但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
  即便是到了金人统治燕云地区的时候,也是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和契丹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
  辽、宋、金三个王朝都对燕云汉人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
  可以说,燕云汉人是姥姥不疼舅舅也不爱。
  这就导致了,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传统中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先协助辽朝抵抗北宋,眼见辽朝大厦将倾就意图附宋自保,继而又出于对北宋政权的失望,投奔金朝,并由此导致了金宋间的战争,然后冲当先锋打南宋。
  所以,不能以为燕云地区的民族问题,只是契丹、奚、渤海等民族的问题,这里的汉人同样有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之法,自然不是拉拢排斥,而是民族大融合,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可行之法。
  所以,赵鼎给李衍出了“民族大融合”之策,许贯忠和乐和等人又不反对,李衍便将此事交给赵鼎全权处理,并任命赵鼎为云中路安抚使。
  赵鼎得了云中路安抚使之职后,立即在大军的护送下走马上任来到了寰州城。
  与赵鼎一块走马上任的还有二百多名李衍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官干吏。
  这些人也在大军的护送下分别前往朔、寰、应三州。
  一到寰州城,赵鼎就替李衍颁布了五条政令:
  一、赐新收复州县曲赦。
  所谓曲赦,就是单独赦免一地或数地之罪犯——除了违抗李衍的命令和谋反者以外,其余罪犯,无论罪之大小一律赦免,立即释放。
  另外,各州县要对他们量才而用,使之各有所归。
  二、蠲除科率,即免除新收复州县的各种苛捐杂税,对贫乏饥饿之民,以官粟赈济(就是分粮),勿使百姓流离失所。
  三、甄擢贤才,对于新收复各州县,那些怀才抱艺,湮没在民间的各类人才,或者素被乡里所推荐而没有试用者,还有那些因忠直而得罪权贵或者被权贵排斥者,以及因失误而获罪的官员,不分汉人、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都要加以甄别擢用。
  四、徐云仗义献城,擢升寰州通判,授予神头男爵,其余献城者,均有丰厚封赏。
  五、中华民族乃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
  就在赵鼎等水泊梁山的官吏着手朔、寰、应三州的经营和建设的同时,韩世忠终于带着大军来到了辽西京城下。
  尔后,韩世忠就傻了眼——岳飞已经到了两日,并且已经跟守军交过一次手了。
  换而言之,按照李衍下的命令,韩世忠等人都得受岳飞节制。
  其实,岳飞的参谋长孙革曾劝过岳飞先打两座县城等一等韩世忠,也就是,将这个都统制之职让给韩世忠。
  可岳飞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岳飞道:“非是岳飞贪恋这统统制一职,而是辽西京关系到大都督能否在这云地站住脚,岂可用此来做人情?”
  于是,岳飞一意孤行,在第一时间来到了辽西京城下,并很快就与混进辽西京中的时迁取得了联系。
  时迁通过弓箭传出来消息说:“之前西京城中的辽国官员,有赞成降金的,有赞成降宋的,还有主张死守等待天祚帝派大军来救援的,争吵不休,不过西京留守萧察剌,于四日前突然一改之前的含糊其辞,立场鲜明的站在死守等待天祚帝派大军来救援一方,并亲手杀死了主张降金和降宋的领军人物,然后将城中的战马强行收集到一起,又招募了一万契丹族义勇,组建了皮室军,目前城中有步军五千、骑兵一万,兵甲齐全,粮草足够全城人吃三年……”
  根据时迁传出来的消息,岳飞与手下的一众将领和参谋商量过后,决定先攻一次试试看。
  结果,岳飞这边刚攻了一半,皮室军就在四个相貌非常相似的人的带领下果断冲出了城,然后向岳飞军掩杀过来。
  岳飞早有防备,见皮室军杀出城来,立即下命调转床弩和飞雷炮,准备跟皮室军一决雌雄。
  可就在皮室军要冲过来的当口,城墙上红旗舞动,皮室军又停了下来,然后自然分开,之后以弓箭骚扰岳飞军。
  与此同时,城上也向下射来密密麻麻的羽箭。
  前后受敌的岳飞军根本不可能继续攻城,只能退离了城墙。
  史文恭恼恨皮室军太猖狂,带着拐子右军冲上去,与之厮杀。
  结果,在城上红旗的指挥下,皮室军炸败,诱拐子右军深入,然后将拐子右军包围其中绞杀。
  后来,岳飞以重步兵和床弩推进,逼得辽军鸣金收兵,救出来了拐子右军。
  可拐子右军虽然被岳飞救了出来,却在厮杀之中折损了七八百人马。
  对于缺少马军的梁山军而言,这算得上是一场小败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捉辽主
  ……
  岳飞没让代都统制一职,韩世忠也没要。
  岳飞不让这个代都统制主要是因为这是李衍的命令——梁山军三大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尤其是李衍的命令,那是一点都不许打折扣必须坚决执行的,所以岳飞不能将这个代都统制给韩世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
  岳飞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心理素质——自信。
  嗯……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无畏——岳飞没有私心,没有杂念,他的眼里只有目标和如何完成目标。
  所以,岳飞相信他自己能带这几万大军,也相信他自己能带着这几万大军打下辽西京!
  而韩世忠没要这个代都统制的原因:
  一、也是因为这是李衍的命令,他也不敢违抗李衍的命令。
  二、则是因为他没脸跟岳飞要这个代都统制——他韩世忠轻装上阵,沿路一座城池不用打,一支军队没交过手,直接就来辽西京了,这种情况下,都没跑过岳飞,让他有什么好说的,难道将责任推诿给吴玠,可吴玠也只不过才耽误了他不到两天时间,就算加上这两天,他还是比岳飞慢,所以,没甚么可说的,不是他太慢,而是岳飞太快了,尤其当他听说岳飞还歼灭了八千马军、打下了应州城之后就更没甚么可说的了,也没脸跟岳飞要这个代都统制。
  岳飞将众将聚集到了一起,研究怎么一战而攻下辽西京。
  很快,岳飞等人就商量出来了打下辽西京的战策。
  这没甚么难的。
  岳飞之前之所以没能攻下辽西京,包括吴玠之所以被困在朔州城下半个多月寸步前,都是因为受到了辽国骑兵的骚扰,让他们无法安心攻城,不是因为梁山军的攻坚能力不行。
  如今,第一军的马军全都在这里,共一万四五千,仅从数量上,就比皮室军多,更何况他们这边还有第一营和铁浮屠。
  所以,此战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不过就在岳飞将要下令准备攻城的时候,一个小校带来了一个精瘦汉子。
  精瘦汉子一进来就自爆身份道:“小将是走报机密特种军鹞子营的副指挥梁丘,奉我家时统制之命出城跟各位将军当面汇报城中的形势。”
  听说此人是时迁派出来的,岳飞等人赶紧将他请到大帐正中间。
  梁丘很自觉的拿出来了证明他自己身份的令牌,并对了暗号,然后说明他是如何缒城而下的。
  核实完梁丘的身份,岳飞问:“如今城中的形势如何?”
  梁丘道:“如今城中又恢复到了萧察剌斩杀陶安和窦康之前的形势,有赞成投降的,有赞成固守向金军求援的,还有主张死守等待天祚帝派大军来救援的,争吵不休。”
  岳飞皱眉道:“金军?金军远隔千里之外,如何能来救援?”
  梁丘道:“金军去年十一月出兵,今年正月到中京,随后派辽国降将耶律余睹攻城,守城辽军获悉是耶律余睹率军攻城,便停止抵抗开城投降,金军将中京周围的辽军扫荡一番,金主便命斜也率兵来捉天祚帝,不过盘踞在北安州(后世的河北隆化)的奚王霞末,不断出兵骚扰金军,使得金军不敢南下,才让辽主可以在鸳鸯泺观望。”顿了顿,梁丘接道道:“可就在前不久,女直悍将宗翰击杀了奚王霞末,然后率大军直奔鸳鸯泺而来,此时宗翰的大军可能已经渡过滦河了,不需十日,先头军队便能到鸳鸯泺。”
  岳飞听罢,道:“萧察剌就是因为得了这个消息,才坚决抵抗的?”
  梁丘道:“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耶律余睹的确给萧察剌写了一封私信,不过萧察剌坚决抵抗却不是因为耶律余睹要来。”
  岳飞不解,问:“那是因为甚么?”
  梁丘道:“辽主给萧察剌送来消息说,他已经跟夏主借到了三万大军,西夏大军不日就会东进来助他平叛。”
  韩世忠皱眉道:“西夏军也要来?这消息准确么?”
  韩世忠跟西夏军打了十来年,知道西夏军的战力非常强悍,而且西夏这次派来的很可是三万骑兵,在这雁北平原之上,那三万骑兵不说所向无敌,也绝对是十分难缠的,至少缺少骑兵的梁山军对付这三万西夏骑兵很不容易。
  所以,麻烦了。
  梁丘道:“消息绝对准确,我们的人已经混到了辽主身边,可以参与所有机密要事。”
  金军和西夏军都要来,局势变得复杂了。
  岳飞道:“恁地,就应该赶紧将西京打下,然后布防,咱们以步军为主,与金军和西夏军野战,难保稳胜,只有依托城池固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韩世忠道:“可一旦强攻,萧察刺很可能会烧了粮草辎重,如果没有粮草辎重,咱们进城固守,反而会被困在城中绝了生路。”
  岳飞也听说了柴谊在城破之前烧毁了朔州城中的粮草辎重一事,知道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梁山军这次来攻打辽西京,虽然带来了不少粮草辎重、武器物资,可那毕竟是有数的,将来宋国将雁门关一关,他们可就再无法得到供给了。
  而且,梁山军还得给穷苦人分粮,接济数州大几十万百姓,这样一来,需求就更大了。
  这也是出征之前李衍为甚么跟他们反复强调一定要尽可能多的缴获粮草的原因。
  这时,梁丘插话道:“我们的人还传回来消息说,辽主身边虽然有两万多军队,但人心散乱,毫无斗志,士气极度低下,人人茫然不思战,一战必溃,他们强烈建议大都督发兵鸳鸯泺擒辽主。”
  岳飞、韩世忠等人心中一动,“如果能擒住辽主,燕云十六州的很多州城不攻自破,这无疑会让李衍快些占领云地,就算是将来去攻占燕地,辽主也是一张很大的王牌。”
  韩世忠立即去看地图,然后边看、边说:“咱们离鸳鸯泺最近,骑马不需两天就能到那里,恁地时,金军指定到不了奉圣州,西夏军可能都还没出西夏。”
  孙革道:“咱们要是捉住了辽主,西夏军可能就没有了出兵的理由,大都督有可能会因此而少了一个大敌。”
  梁丘道:“诸位将军要去捉辽主,得抓紧点时间,我们的人传回来消息说,辽主即将动身,很可能已经动身,去与西夏军汇合了。”
  韩世忠又研究一会地图,然后抬起头看着岳飞,道:“我想去捉辽主。”
  ……


第四百二十六章 辽妃
  ……
  鸳鸯泺。
  躲在鸳鸯泺捺钵大帐里休息了几日,天祚帝因听信萧奉先的话杀了晋王耶律熬卢翰而仓皇不安的心情才逐渐得到平抚。
  耶律熬卢翰文武双全,从小就在母亲文妃萧瑟瑟的精心培养下,立志报效大辽国。
  接到天祚帝的圣旨之后,耶律熬卢翰含泪拔出佩刀,自刎而死,年仅二十岁。
  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辽将耶律撒八与人密谋废除天祚帝,拥立耶律熬卢翰,可耶律熬卢翰没同意,然后此事败露,耶律撒八带人跑了。
  可见,耶律熬卢翰的确是一个忠孝的好儿子,也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
  听闻耶律熬卢翰已遵旨自刎,天祚帝身边的百官将士都为耶律熬卢翰的大义凌然从容赴死而痛哭流涕。
  自此,辽国朝臣和诸军将士对天祚帝彻底失望,不愿再为其卖命,对萧奉先更是痛恨至极。
  天祚帝真没想到,他儿子竟然这么得民心,那段时间,很多将士恨不得杀了他,逃跑的更是不计其数。
  “为甚么?朕才是辽主,大辽帝国的皇帝,熬卢翰只不过是一个王子罢了,死也就死了,朕还有好几个儿子,还愁将来没有人继承朕的皇位,不差熬卢翰这一个,而且朕今年才四十六岁,年轻力壮,骑得烈马,挽得强弓,根本不需要继承人,只要朕在,辽国就在,你们为甚么表现得像亡了国一样?”
  文武百官的表现,让天祚帝的心很堵,连一向喜爱的打猎,都已经数日未碰了。
  这天,天祚帝走出大帐,来到湖边,望着蓝幽幽的湖水,望着湖中一群群嬉戏游玩的白天鹅,回想起自己以往在这里打猎的种种乐趣,不由得感慨万千。
  就在这时,文武百官,包括天祚帝的元妃和几位皇子,全都急匆匆的过来。
  天祚帝大惊,下意识的就想往他那两千匹时刻待命能日跑三五百里的宝马那里跑!
  还好,就在这时,有人喊道:“陛下,不好了,金人要来鸳鸯泺了!”
  天祚帝故作镇定道:“慌甚么,女真人有甚么可怕的,朕有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宝马若干,金人就算来十万大军,也休想追得上咱们。”
  刚说了两句硬气话,天祚帝就忍不住问道:“完颜阿骨打把谁派来了?”
  太常衮耶律谛里姑道:“是宗翰。”
  一听来人是宗翰,天祚帝的腿肚子都直转筋!
  完颜宗翰是女真宗室第一名将,极为善战,辽军曾无数次败在其手上。
  因此,一听耶律谛里姑说来捉他的人是宗翰,天祚帝连忙道:“怎么会是宗翰,霞末哪去了,他不是在北安州阻挡金军吗?”
  耶律谛里姑道:“斜也令宗翰率军进攻霞末,霞末不敌,死在乱军之中,之后宗翰与希尹、娄室等分进合击,很快便占领了北安城,如今宗翰的大军已经过了滦河,最多五六日,便会到鸳鸯泺,另外,斜也也来了。”
  如果说,宗翰是金国(宗室)第一名将,那么斜也就是金国第一名帅,金国的绝大多数大战均是斜也挂帅(后来灭宋,包括把赵构撵到海里,也是斜也挂的帅),甚至可以说斜也是这个时期的第一名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第一名帅。
  得知斜也也来了,天祚帝更是连想都不想,就道:“鸳鸯泺不能再待了,必须得离开。”
  萧奉先建议道:“微臣愚见,陛下可去夹山密林中避难。”
  夹山是一片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地处沙漠之北,山上沟壑纵横,峰峦耸云,山下方圆六十里内有泥潦沼泽,外人若无向导,无法进入,若贸然前往,必深陷其中性命不保。
  这的确是一个藏身避难的好地方。
  可有谁说的,都没有萧奉先说的。
  一路逃亡的辛苦,早已经使大家对萧奉先的怨恨达到了极点,所有人都认为,没有萧奉先这个奸臣,大辽国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他们这些本该高高在上的人也不至于流离失所,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天祚帝的元妃萧贵哥,是萧奉先的侄女(也有一说是萧奉先的妹妹)。
  自从天祚帝的皇后萧夺里懒于前不久病死,萧贵哥就算是天祚帝的皇后了,只不过,现在颠沛流离,萧贵哥还没有得到册封。
  虽然没得到册封,但萧贵哥也基本上妥妥的是皇后了。
  对于女色,天祚帝看得不重,一共就一个皇后,德妃、文妃、元妃等不多的十多个嫔妃,他喜欢的是打猎,不是女人,女人于他而言,全都是浮云。
  德妃萧师姑早死,皇后萧夺里懒前不久病死,文妃萧瑟瑟一年前被天祚帝赐死,这样一来,天祚帝的主要嫔妃就元妃萧贵哥一个了——倒不是说,天祚帝就没有其她嫔妃了,只不过因为天祚帝已经多年不近女色,她们全都没有子嗣,形同虚设。
  加上萧贵哥虽然才三十四,但已为天祚帝生了三女两子。
  更重要的是,萧贵哥所生的秦王耶律定最适合当继承人。
  所以,尽管萧贵哥无意当这个名存实亡的皇后,别人也都将她当成了皇后。
  萧贵哥性沉静,凡事不争,贤惠至极,人也是极美,自从她进宫了之后,天祚帝就不再宠别人了,让她六年生了三女两子。
  也正是因为萧贵哥极为得天祚帝宠爱,天祚帝才对将萧贵哥献给他的萧奉先百般宠信。
  不过,就连一向好性格的萧贵哥,都恨极了萧奉天,忍不住道:“就因为用你治理国政,陛下落到了如今的这般田地,你还有脸活着?”
  听萧贵哥这么说,天祚帝也怒了,道:“使朕至此,皆怨你,给朕滚,朕再也不想看到你了!”
  萧奉先带着两个儿子萧昂和萧昱悲伤地痛哭,哭罢,拜别了天祚帝自求生路去了。
  将萧奉先父子撵走了之后,天祚帝君臣又开始商议逃去哪里?
  有人提议:“去西京吧,萧察剌对陛下忠心耿耿,他那里又粮草充足,物资丰富,足可招募十万大军,届时汇合西夏的三万大军,就可以平了女直之乱。”
  此人话音一落,立即就有人反对,道:“宋人已经过了雁门关进入云地,西京不再安全,还是去夹山暂避女直和宋人的锋芒,待他们退去,咱们再来收复故土……”
  “……”
  众人对逃去哪里,争吵不休。
  萧贵哥听得心烦意乱,默默的退出了帐篷……
  ……


第四百二十七章 被遗弃了的女人们
  ……
  退出了帐篷之后,萧贵哥无比茫然!
  她是一个没甚么权力欲望的女人,她喜静寡言宽厚,有一次,她白天午睡,近侍入盗貂裘,她发觉了,也不出声。
  按说,她这样的女人应该有福才对,怎么会颠沛流离?怎么有国难投有家难归?
  鸳鸯泺宛如天堂一般,可对萧贵哥的心情却没有任何帮助。
  七拐八绕之后,萧贵哥来到了一顶大帐篷前。
  收拾了一下心情,萧贵哥才进入帐中。
  此时,帐中坐满了大几十个女人。
  左边的,全都将头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