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宋金对峙时期,火器发展的其实很快,出现了不少厉害火器,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元朝,火器发展的就更快了。
  所以,我觉得火枪出现,也并不为奇。
  当然,机关枪要过一点,所以我给它多设置点障碍(让它非常难制造),进而别让它显得太过夸张。
  最后,小小的剧透一点,我现在让白瓦尔罕和奔雷车蹬上舞台,是有重要目的的。
  好了,就说这些吧。


第四百六十四章 巡边三策
  ……
  宋军中,最早抵达雄州前线的是西军统帅部的后勤人员。
  随后,也就是三月初,作为西军的选锋,由杨可世率领的一万五千名泾原军也到了雄州。
  几天后,种师中率领的秦凤军主力也按期到了雄州。
  刘延庆率领的环庆军和鄜延军比秦凤军稍晚两天也勉强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了雄州。
  在这以后,到雄州来的客人越来越多。
  童贯和童贯的幕僚团首脑(述古殿直学士刘鞈和龙图阁直学士赵良嗣)虽然还继续逗留在京师,但由李宗振、李子奇、于景等“立里客”组成的宣抚司却抢先种师道一步在雄州城里正式挂上“宣抚司”的招牌开张了——他们把雄州城里最好的房舍也就是以前接待辽使的行馆抢在手里,作为宣抚司办公和他们寄宿之处。
  (赵佶登基之后,由其是近年,童贯和梁师成权倾一时,朝廷贵臣多出自其二门。“梁”字的下半部是“木”,故时以“木脚客”代指趋奉梁师成的朝臣。而“童”字,上“立”下“里”,故时以“立里客”代指趋奉童贯的朝臣。多年以来,童贯着实是招揽了不少立里客,这其中其实也不乏名臣、名将,像詹度、王禀等等,当然更多的还是仗势欺人的庸才。)
  紧接着,河北都转运使詹度、河北转运判官吕颐浩、李邺等人也接踵而至。
  至于本该跟选锋军一块到的前军,也就是胜捷军,则是晚了半个多月才到。
  胜捷军之所以这么晚才到,是有原因的。
  当初,种师道命刘光世拿着他的手令去命胜捷军出征。
  刘光世如期到了淮宁府,宣读了种师道也就是统帅部的命令。
  可紧接着宣抚司也派文字机宜王麟和贾评来调胜捷军出征。
  就刘光世和王麟、贾评接到的任务而言,其实是一致的,就是调胜捷军“克日北上,至雄州待命”。
  可王麟和贾评得知统帅部竟然先他们宣抚司一步给捷胜军下令,当即就将刘光世叫来痛批了一顿,并责令刘光世收回命令,由他们代表宣抚司再下一次命令。
  有人可能不解,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其实不然,这里面涉及到了胜捷军的所属权——赵佶和童贯好不容易才将胜捷军从西军中分离出来,怎么可能让西军的人再染指胜捷军?
  这也涉及到了统帅部和抚宣司的权力之争。
  正常来说,统帅部是统领军队打仗的部门,但没有调兵权,而宣抚司是节制统帅部的部门,没有统兵权。
  就胜捷军为例。
  就是宣抚司管统帅部,统帅部管胜捷军。
  拿调胜捷军一事来说。
  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宣抚司给统帅部下令,统帅部再给胜捷军下令。
  如果再将赵佶加上。
  就应该是,赵佶给宣抚司下令,宣抚司给统帅部下令,统帅部再给胜捷军下令。
  结果,赵佶直接给种师道下令命种师道为都统制成立统帅部,而宣抚司不想种师道,嗯……应该说不想西军的人(不论西军的谁来当这个统帅结果都是一样的)再染指胜捷军,又怕种师道不听命处处防范种师道,所以才有这脱裤子放屁一事。
  说白了就是,皇帝不相信统兵大将,调兵部门也不相信统兵部门,统兵大将其实也不相信小动作不断的皇帝和调兵部门,他们之间相互提防。
  另外,调兵部门又和统兵部门争兵权。
  总之,宋军的上层是矛盾重重。
  不只上层,宋军的下层也有问题,尤其是被赵佶和童贯寄以厚望的胜捷军。
  连续征剿了田虎、王庆、方腊,尤其是在富庶的江南走了一遭之后,胜捷军从上到下都大发了一笔。
  加之,赵佶和童贯为了笼络胜捷军,给了胜捷军将士极其丰厚的赏赐。
  以至于,胜捷军将士全都富得流油。
  好死不死的,赵佶和童贯还让胜捷军在繁华的淮宁府驻扎。
  进而就导致,胜捷军的将士,要么开始在淮宁府做起了买卖,要么就是在淮宁府成了家,要么就是整天花天酒地流连于淮宁府的酒楼、妓院、赌坊挥霍他们那大把大把的财富。
  总而言之,胜捷军的将士不愿意离开繁华的淮宁府北上打仗。
  而军令又朝令夕改(在王麟和贾评的逼迫之下,刘光世最后当众收回了统帅部的命令,改由王麟和贾评代表宣抚司从新下达了这个相同的命令)。
  加上,想要彰显宣抚司的王麟和贾评,瞎许诺又无法兑现。
  再加上,后来见胜捷军上下全都不愿意奉命出征,王麟和贾评大怒,进而找上刘光国、辛永宗让他们“斫去几颗驴头”杀一儆百——他们要刘、辛二将立刻将几个刺头军官拿来当场斩首,号令辕门,以警玩愒,要借那些刺头的头来行宣抚司之威。
  结果,导致胜捷军哗变,差点杀了王麟和贾评,烧了行馆——其实,胜捷军的刺头们也就是吓唬吓唬拿着鸡毛当令剑的王麟和贾评,最终目的还是不想离开淮宁府北上打仗。
  后来,刘光世见事不好,单人独骑去找种师中借来了马政和一支骑兵才镇压下了哗变,然后押着胜捷军北上雄州参战。
  随胜捷军之后到达雄州的是姚平仲率领的熙河军,他们只比胜捷军晚了几天,先于应当比熙河军早到的统帅部和泾原军余部。
  种师道并无愆误,而是万事好胜的姚平仲,故意急行军,超过了种师道。
  到了三月二十九日的黄昏,也就是朝廷规定西军必须抵达雄州前线的最后期限,种师道带着统帅部和泾原军赶到了雄州。
  至此,西军全部到达雄州前线。
  另外,宋江统带的二龙军也如期到达了雄州前线。
  宣和四年四月初,童贯动身北上。
  临行前,赵佶将童贯叫到身边面授巡边三策:如燕人悦而取之,因复旧疆土;耶律淳纳款称藩,次也;燕人未复,按兵巡边,下也。
  从赵佶给童贯的这巡边三策不难看出,赵佶并不想用战争的手段来收复燕京,他想通过政治、外交等途径和平收复燕京,要是事真不可为,就按兵不动,换而言之,赵佶不想打仗,只要捞便宜。
  随后,赵佶又任命蔡攸为副使,与童贯共领大军——实际上,赵佶是派蔡攸充当监军的角色。
  蔡攸很快便也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京城,往北进发。
  蔡攸一行人刚走到陈桥驿,就发生了一件令蔡攸很不愉快的事。
  那天黄昏时分,突然跑了两个执旗兵。
  写着“少师、节度使”和“宣抚副使”的两面大旗,竟然也被这两个执旗兵拐跑了。
  官兵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说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


第四百六十五章 摆设
  ……
  就在蔡攸在陈桥驿下令追捕那两个让他心堵的逃兵之时,童贯正在河间府听取高阳关路安抚使兼河间府知府侯益的汇报。
  听完侯益的汇报之后,童贯又亲自去查看了一下军粮仓库和军械库。
  结果,情况之差令童贯十分震惊!
  童贯连夜提笔给赵佶写信:
  臣仰遵睿训,付以北事,寅夕竭虑,深恐不逮,上辜委寄之重。臣奉诏来北,星夜倍道,於四月二十三日到高阳关,整促行军之备。即见,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军粮粗不堪食,须旋舂簸,却仅得其半,又多在远处,运来费时费力。军器甚阙,虽於太原、大名、开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适用,至於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盖因河朔二百年未尝讲兵,一旦仓卒,责备颇难……
  从童贯写给赵佶的信可见,童贯见到的是:由于长期处于和平时期,河北禁军兵将骄惰,不加训练,堪用者,百中无一,军需物资粮食甚么的,更是要甚么没甚么。
  总之,童贯认为,依靠河北禁军以及河北的军需物资粮防御工事打仗,恐怕要误事。
  这时,童贯的自信心其实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禁有些后悔主张收复燕京——童贯毕竟带了二十多年兵,这点见识还是有的,进而从此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但童贯转念一想,这次率军北上,并非是真要与辽国开战,只是显试一下军威,震慑一下耶律淳,期望能不战而收复燕京罢了。
  赵佶给童贯的命令其实就是这样的,赵佶御赐的巡边三策就是铁证。
  这样一想,童贯感到肩上的压力稍微减轻了一些。
  童贯继续北进,也来到了北疆重镇雄州,他打算坐镇此地,动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统筹指挥,希望能一举收复燕京。
  一到雄州,童贯就在宣抚司召集各军将领们开会。
  雄州知州和诜闻讯匆匆来到宣抚司提醒童贯说:“蔡副宣抚还在路上,咱们是否等一等,等他来了再开会?”
  童贯一听,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各路兵马都已到齐,岂能坐等?亏你还是武将出身,这点事情尚不明了,如何带兵行军打仗?”
  其实,早就摸透了蔡攸性格的童贯,先是恐吓,然后又让人给蔡攸找了一大群美女,结果蔡攸就在大名府不再向前一步了。
  换而言之,蔡攸“还在路上”,是童贯有意为之的,目的就是不让蔡攸来碍他的事。
  被童贯当庭训斥,和诜感觉很丢面子,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他本想借请示之名讨好童贯,谁知一不小心,将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和诜不知道的是,童贯与蔡攸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童贯很瞧不起蔡攸,在童贯眼里,蔡攸就是一个花花公子,吃喝嫖玩吹,样样很拿手,可论办事能力,比他爹蔡京就差得远了。
  而蔡攸也很反感童贯,觉得童贯倚老卖老,盛气凌人,所以他经常在赵佶面前说童贯的坏话。
  和诜常年在地方为官,对童贯与蔡攸他们这些朝廷大员之见的龌龊哪里清楚?
  和诜觉得很委屈,觉得童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他大小也是这雄州的一把手,河北禁军的代表。
  其实,童贯这是在拿和诜撒气。
  一来,童贯气和诜等人将河北弄成这样,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二来,童贯一听说蔡攸担任副宣抚使就很生气,这不是明摆着是官家安排蔡攸来监视他嘛。
  让童贯更闹心的还在后面。
  会议一开始,种师道就表明自己对伐辽之战的态度,“今举军巡边,招纳燕京,恐怕不会轻而易得。现今辽国遭到女真人重创,这就好比邻居家遭到匪劫,咱们大宋不仅不去搭救,反而上前分抢其屋内之物,此非仁义之举。况且军队师出无名,恐有所失。”顿了顿,种师道又道:“朝廷贸然用兵,强畀师道以都统制之职。师道唯有鞠躬尽瘁,以勤王事。倘获寸进,此乃社稷之灵,官家之福,师道不敢居以为功。如若事机不顺,稍有磋砣,责有攸归,师道亦不任其咎。今日开宗明义,师道当着诸将之面,把这话讲清楚了,免得将来再有后言。”
  种师道的意思是:“我不同意打这仗,不愿意当这个都统制,但你们非要让我领兵打,那我就尽力打,赢了,我不要功,输了,我也不担多余的责任,不给你们背黑锅,咱们谁的责任谁负。”
  童贯,包括赵佶,其实早知道种师道不赞成这场战争。
  但童贯没想到,种师道丝毫不给他、给朝廷留余地。
  童贯看了种师道一眼,冷冷地说:“今日之军事,官家既有成算,让你种师道出任都统,是希望用你的威名震慑辽军,仅此而已!事之成败,自有我与朝廷负责。”
  种师道冲其他将领道:“辽事成败,自有太师和朝廷负责,诸位可都听见了?”,然后看向童贯,又道:“师道正要修本上奏,太师说的这句话,师道要写在奏章里,请太师勿怪。”
  童贯道:“休要恁地麻烦,我来之前,官家让我们务必按照他所授御敌三策行事,你且拿去看罢。”
  说罢,童贯一挥手,自有人将赵佶御书的巡边三策拿给种师道看。
  种师道看罢,气势立即一弱,“原来官家根本就没想过打仗,要我当都统制,只是教我当个摆设罢了。”
  种师道已七十有二,比童贯还大三岁。
  虽然他固执的认为不该打这一战,但他还是准备尽全力打好这一战。
  不曾想,原来他想多了,这一战根本就不用打。
  种师道沉默了一会,道:“师道微名怎比得了太师,还请太师总领全军,让师道回西北。”
  童贯何尝不想总领全军,可童贯清楚的知道,赵佶是绝不会允许他亲自统兵的。
  所以,童贯道:“官家亲令,你种师道也敢推辞?”
  种师道沉默不语。
  童贯的政治手段是极为老辣的,很懂得趁机扩大战果。
  趁着对手种师道一蹶不振,童贯当即更改种师道之前的部署,宣布:
  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是东路军,即雄州驻军,目标是开进白沟河一带,由种师道负责,王禀将前军,杨惟中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王坪将后军,赵明、杨志将选锋军。
  另一路是西路军,即广信军驻军,目标是开进范村一带,由辛兴宗负责,杨可世、王渊将前军,姚平仲、焦安节将左军,刘光国、冀景将右军,曲奇、王育将后军,吴子厚、刘光世、宋江将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从童贯的部署来看,都统制种师道已经降到了跟刘延庆甚至是跟辛兴宗相同的地位,另外童贯将西军完全打乱,让西军不能再成为完整的一块,无法抱成一团。
  总之,童贯借着赵佶的巡边三策一下子就拿到了全部的军权。
  而明白了自己真正身份的种师道,则完全失去了之前的争劲,进而也就随童贯的便了,“既然不打仗,既然我只是一个摆设,还争个甚么,我还是识趣一点吧。”
  ……


第四百六十六章 招降
  ……
  种师道哑火了之后,并不是说西军之中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
  见种师道颓然无声,杨可世站起来,道:“太师,这次出兵,整体战略部署怎么安排?辽军那边是什么情况?这些都还不清楚,属下认为应该仔细研究一下,拿出详实的方案之后再行动,不要仓促出动。”
  杨可世素以胆大闻名,他还是童贯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所以敢在童贯面前说话。
  没等童贯答复,和诜就嘲笑道:“杨将军,你平日里自夸胆略超群,能敌万人,现在怎么如此胆怯?你所言是何用意?欲坏官家大事?”
  童贯随后道:“和知州所言不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要振奋精神,要争做勇士,要弘扬我大宋的军威,要让辽军闻风而丧胆……目前辽国在女真人打击之下已经奄奄一息,辽帝已经逃往夹山,燕王耶律淳篡位称帝,燕京各地官民都翘首以盼王师,所以,诸位要谨记官家御敌三策,力争不战而收复燕京!”
  听了童贯的表扬,和诜感到很高兴,觉得他丢失的面子终于找回来了。
  和诜站起来,道:“燕地之民,现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倘若金鼓一鸣,必定会比肩系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说到这,和诜看向童贯,朗声又道:“下官建议,以宣抚司的名义张黄榜示众,告知燕京官民,若能前来献出州县,定给于高官厚禄!”
  童贯很赞同和诜的建议,当即便令行军参谋官刘韐,也就是李衍手下重要谋士刘子羽的父亲,起草招降榜文。
  刘韐的招降榜文是这样写的: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陷没契丹接近二百年,比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未灭,新君篡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我宣抚使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泥于军兵百姓,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童贯下令从雄州当地招募勇士,让他们携带榜文穿越边境,深入到辽国境内,四处张贴散发。
  同时,童贯又严令各军不得过界挑衅,以避免发生军事冲突。
  ……
  以宣抚司的名义颁布的招降黄榜陆陆续续地散发到了辽国易州、涿州、燕京等地,童贯等人则在雄州耐心等待着好消息。
  可是!
  一连过了数日,也不见一个前来献出州县的辽国官员,更不见燕地汉民蜂拥而至。
  童贯心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和诜提供的情报有问题?”
  赵良嗣建议:“不能再这样干等下去了,应该马上派人去燕京去找耶律淳,向他言明利害,劝他献出燕京。”
  童贯觉得赵良嗣的这个建议不错,于是他亲自起草了一封给耶律淳的信——童贯与耶律淳曾有过一面之交,那年他出使辽国路过燕京时,曾专门去拜访过耶律淳,两人交谈甚欢。
  信的内容如下:
  “太师、领枢密院事、充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楚国公童贯谨致书秦晋国王阁下:
  盖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人心者,可以立国,失人心者,罔克守邦……国王温恭和裕,通达古今,存亡之机,洞然深悉。善为计者,因败以图成,转祸以为福,如能开门以迎降,归朝纳土,使国王世世不失王爵之封,燕人亦无蹈斧钺之患,如其不然,当议进兵。国王势蹙事穷,天厌人离,欲北走则无所归,欲南归则安可得,当此之际,虽悔何追?况大辽五路所管州城,四京已为草莽,区区之燕,必不能守。国王平日以仁爱之心,若能知昔人存亡之机,全燕蓟一方之命,其余阴德与世无穷。贯与国王幸有一面之契,不敢不以诚相告,惟审思而熟计,勿为庸人所误。”
  信写好了之后,童贯有些犹豫派谁去送信?
  赵良嗣说:“我去,我对燕京很熟,也认识耶律淳,能和他说上话。”
  童贯摇头,道:“你不合适,还是让归朝官张宪和赵忠去吧。”
  所谓归朝官,是指原来在辽国燕云地区当官的汉人,他们后来回归宋朝,继续在宋朝当官,就被宋人叫归朝官。
  其实,赵良嗣也算是一个归朝官。
  另外,宋朝还有所谓“归朝人”、“归明人”、“归正人”之说。
  所谓归朝人是指燕云地区的汉民,也就是汉儿。
  所谓归明人是指原来不是汉人,后来归属于宋朝的少数民族,如西南的蕃、蛮所代表的少数民族,以及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
  所谓归正人则是指原来是宋朝人,后来困陷蕃国,再后来又复归宋朝的人,也就是叛徒再反正。
  在张宪和赵忠离开雄州后的第三天,和诜忽然跑到宣抚司向童贯报告说:“刚刚接到燕京传来的密信,张宪和赵忠被耶律淳斩首了!”
  童贯闻讯大吃一惊!
  在他的印象里,耶律淳是个温文尔雅、仁厚慈善之人,怎么一登基为帝,就变得如此毒辣暴虐了呢?
  刘韐接过密信看了看,说:“耶律淳下手如此之狠,说明他对咱们大宋是相当怨恨的,要想招降他,看来希望不太大。从目前形势来看,燕京官民并不像和知州所说的那样,什么箪食壶浆、比肩引颈、犹如沸羹,这纯粹是和知州的臆想吧?”
  和诜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也很郁闷,他觉得自己对燕京局势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
  可眼前的事实又让他无法解释。
  和诜建议:“不如派赵诩回易州招降试试,易州是赵栩的老家,他在那里应该有不少熟人,或许能有所收获。”
  赵诩就是前几年在辽国率众起义的董庞儿,后来他归降宋朝,赵佶接见他时为他赐名赵诩。
  这次,赵诩也跟童贯来到了雄州前线。
  童贯并没有表态。
  童贯的首席幕僚李宗振见状,说:“不妨试一试,或许能有所收获。”
  童贯这才派人去将赵诩叫来。
  童贯对赵诩其实没有甚么好印象,觉得此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不堪重用。
  果然!
  一听让他回易州招降,已经听说张宪和赵忠被耶律淳斩首了的赵诩,立即推脱道:“我亲自回易州,目标太大,效果反而不好。易州那里我有个好朋友,名叫史成,他是易州赫赫有名的人物,家产万贯,又喜欢广交江湖豪杰。我给他写封信,太师可派人持信到易州去与他联系,让他起兵献出易州城。”
  赵诩写好信之后,大家又斟酌了半天,不知让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