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清照一听,就是会心一笑,心道:“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喜欢《一剪梅》倒也正常。”
后来之人张口就背诵了《一剪梅》,让李清照的心完全放了下来,道:“还没请教妹妹芳名?”
后来之人一拍自己的额头,道:“忘记跟姐姐介绍我自己了,我姓‘折’,名‘月秀’。”
……
第七百一十一章 与众不同
……
“忘记跟姐姐介绍我自己了,我姓‘折’,名‘月秀’。”
李清照一怔,道:“姓‘折’?你是府州折家的人?”
折月秀道:“姐姐知道我家?”
李清照道:“为中原守了几百年门户的第一将门折家,我又怎能不知道?”
迟疑了一下,李清照又道:“妹妹怎么会在这里?”
折月秀道:“我折氏现已归顺朝廷,我被派来给一个大人物当侍卫。”
李清照听罢,不禁暗道:“就连府州折氏都投了大中,难道,大宋真的要亡了,难道这天下真的要姓‘李’么?”
见自己说完“我折氏现已归顺朝廷”,李清照就不说话了,折月秀赶紧解释道:“我府州不久前被夏国和金国团团包围在其中,不得援军,势必灭族,而赵宋又放弃了长江以北,自顾尚且不暇,又怎么能救我府州,再者,陛下的威名和贤名皆远播,又致力驱逐胡人,收复中原全境,我折氏断无不尊从之理。”
李清照一听,就听出来了,这丫头很崇拜那位新皇帝。
李清照默默的想道:“也不怪这丫头崇拜那位新皇帝,收复燕云,灭辽,灭高丽,灭日本,据说还灭了中南半岛上的安南、占婆、高棉等国和西天的朱罗国,他做到了连汉武唐宗都没做到的事,入主中原之后,又将入侵的金军剿灭,连两个罪魁祸首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都诛杀了,单以武功论,他兴许能成为千古第一帝也不一定……只是有些穷兵黩武的嫌疑,好的皇帝应该是致力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打下多大的疆土……”
对于府州折家也投了大中,脑中多多少少有些儒家思想的李清照,多少有些腻味,可她又不好当众说出来,毕竟,这里前后左右有数万中军。
所以,李清照转移话题道:“你们在这里做甚么,开荒吗?”
此事并不是秘密,而且宣传部还要大力宣传此事,所以,折月秀照实答道:“嗯,开垦试验田。”
“试验田?”
李清照有些差异道:“甚么是实验田?”
折月秀解释道:“陛下不久前跨海南征,最远打到了西天的遮娄其王朝,一路之上,陛下都在派人寻找高产农作物,后来马六甲海峡的关卡守卫从一只西方船队上找到了两种神奇的食物,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玉米’,另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红薯’,听说(其实折月秀是听李衍说的)玉米和红薯原本是生长在遥远的美洲的,那些西方人是从一艘不知在海上漂了多久的鬼船上得到的那些玉米和红薯,然后把它们当成食物带在船上,陛下得知此事之后,派亲军去将那些玉米和红薯全都取回来,然后亲自参与培育,陛下说如果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中国人将不会再挨饿。”
李衍这话其实有些夸张了。
玉米虽然是全世界最高产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红薯也是一种高产而且适应性很强的粮食作物。
但想单单凭这两种还没有改良过的农作物就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是不可能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那么以这两种农作物的超强产量和超强适应性,中国人挨饿的情况必定能大大改善,然后李衍再鼓励农业研究发展,让中国人不再挨饿,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李清照道:“玉米和红薯有这么神奇?还有美州在哪?”
折月秀其实也说不太清楚,只能按照李衍所说的,道:“听说,只要玉米和红薯能成功移植,保守估计,粮食的总产量,在五年内,最少能达到从前的三五倍,至于美州在哪,我也不知道,听说是在大洋彼岸,需要航海很久很久很久才能到达。”
对于折月秀所说的,李清照有些怀疑,“大洋彼岸真有一个叫‘美洲’的地方?还有,这玉米和红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虽然心中有所怀疑,可李清照并没有说出来,而是道:“这么大一片土地都种玉米和红薯吗?”
折月秀笑道:“哪有这么多种子和秧苗。”然后折月秀一指远处一块看着就很肥沃的土地道:“只有那里和另外两块地种玉米和红薯,其余地方全都种棉花。”
棉花,饱读诗书的李清照,倒是知道一点。
据李清照所知,棉花的原产地是天竺国和大食国,早在南北朝或者更久便已经传入中国了,只不过,棉花多在边疆种植,并没有传入内地。
不过——
李清照虽然知道棉花,却不太清楚棉花的作用,所以问道:“种棉花做甚么,充填枕褥?”
折月秀道:“姐姐说的是木棉,不是棉花,棉花不仅可以充填枕褥,还可以织布,大量种植棉花可以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
李清照奇道:“棉花还能织布?”
折月秀指着她自己身上的棉甲,道:“我这棉甲外面的布就是用棉花织的,姐姐摸摸看,它虽然不如丝绸华美,但穿着很舒服。”
李清照听言,伸手摸了摸折月秀的棉甲,发现这布果然跟折月秀所说的差不多,进而大奇!
折月秀又道:“棉花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都可以,这些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我大中的棉织工艺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只是一直没有在中原推广,陛下这次让人在中原种一些棉花以作范例,稍后再从其它地区运一些棉织品来中原售卖,再辅以经济的手段推广一下,不需几年,中原百姓就会主动种植棉花,进而大大改善中原百姓的穿衣情况。”
听折月秀这么说,李清照发现,她可能错了,那位新皇帝好像不仅仅懂打仗,还很懂治国和发展民生。
另外,李清照发现,折月秀好像知道很多有关于那位新皇帝的事。
出于女人的好奇心,李清照开始跟折月秀攀谈起来。
这一谈,李清照才知道,那位新皇帝到底有多了不起,进而对那位新皇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动了见一见那位新皇帝看他是否长着三头六臂的念头。
折月秀很健谈,而李清照又很愿意听有关那位新皇帝的事。
两人一说一听,不知不觉间,就快夕阳西下了。
这时,一个女兵跑过来找到折月秀,道:“小姐,官……老爷要回去了。”
折月秀听言,扭头一看,才发现一大群人已经从地里走出来了。
折月秀一折自己的脑门,道:“耽误大事了。”然后赶紧跟李清照告辞道:“姐姐,我还有要事,咱们下次再聊!”,再然后就急匆匆的牵马向那群人跑去。
李清照刚想跟折月秀要个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再见,可没等她张开口,折月秀就已经牵马跑远了。
李清照顺着折月秀跑去的方向看去,一眼就看见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李清照也看不清他的相貌,但李清照还是觉得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好巧不巧的是,那个年轻人也正好向李清照看来。
两人的目光就那么寸的撞到了一起……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同行
……
李清照自问并不是一个脸小的女人,之前在驿馆当中,数十人看着她,她都能从容吃喝。
可是,目光与那个年轻人的目光撞到一起不久,李清照的脸就红了,并忍不住低头躲避,关键是她的心还“砰砰砰”的乱跳个不停!
低着头品了好一会,李清照才品出了点味来——她有些想明白了,自己刚刚为甚么会羞涩、为甚么会忍不住躲避、为甚么会紧张,实是那个年轻人的目光太有侵略性了,让她感觉自己好像被那个年轻人扒光了一般。
李清照暗道:“好霸道的人啊,仅凭一个目光,就能让我有这么多感受,这样的人真是我生平仅见!”
等李清照再抬起头,那个年轻人已经收回了他的目光,折月秀也到了那个年轻人的面前。
让李清照有些差异的是,那个年轻人竟然伸出手摸了摸折月秀的头!
李清照见此,不禁有些皱眉,心道:“这人好生孟浪,月秀明显是还未出阁的姑娘,他怎能对月秀动手动脚,岂不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折月秀此刻是甚么神情,李清照没有看到。
但在李清照想来,折月秀的脸上此刻必定是挂满了屈辱。
李清照心道:“月秀该不会因此而想不开吧?我当找机会劝她一劝。”
李清照又心道:“这人是甚么背景,怎敢对府州折家之女动手动脚?月秀说,她是来给一个大人物当亲卫的。难道那个大人物是这人的父亲?他该不会是闻焕章之子吧?如果是,那他还真不是府州折家敢得罪的……”
就在李清照胡思乱想的时候,另一边,折月秀正在跟那个年轻人也就是李衍认错,“求官家恕罪,月秀见到一个好朋友,多说了几句,耽误了官家宝贵的时间。”
李衍揉揉折月秀的头发,道:“没事,朕再忙,也不差这一会。”
后宫中的女人,几乎全都可以算是李衍的女人,至少,李衍想临幸谁,就可以临幸谁,像折月秀这样的女侍卫也不例外。
也正是因为如此,进宫当女侍卫的,都是未出阁的黄花大姑娘,她们进宫之前也都有被李衍临幸的心里准备,这也是她们进宫前所必须接受的培训内容之一。
另外,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这些女侍卫的忠诚。
而像折月秀她们这些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后宫担任女侍卫的,在离家之前,家里人都会特意嘱咐她们这件事,免得她们不懂规矩,惹怒了李衍这个皇帝,进而牵连家人,很多甚至鼓励她们想办法勾引李衍这个皇帝,进而帮其家飞黄腾达。
总而言之,李衍碰折月秀是合理合法的。
折月秀见之,虽然有些紧张、羞涩和手足无措,但却没有反抗。
李衍收回手,然后看向李清照,又道:“再说,你远离西北来到这里,难得有一个朋友,想多跟她聊一会,也是人之常情。”
说到这里,李衍发现李清照身上有一股他很少见特殊气质,进而多看了几眼,并很随意说道:“你这朋友也是府州人?”
折月秀道:“不是,她是济南人,从未去过府州。”
李衍差异道:“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折月秀道:“我们就是在这里认识的,她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
“诗人?”李衍更加差异。
可紧接着李衍就想起了一人,随即脱口而出道:“她该不会是李清照吧?”
也不怪李衍一下子就想到了李清照身上,实是因为李清照的名气太大,千古第一才女,再者,李衍也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第二个女诗人。
折月秀惊喜道:“官家也知道她?”
李衍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衍本是随便吟了半首李清照的诗,结果却惹得折月秀误会,道:“官家跟李家姐姐是旧识?”
折月秀又品了品李衍吟得这半首诗,暗道:“陛下以前该不会是暗恋过李家姐姐吧?”
李衍哪知道折月秀的小脑袋瓜里想得是甚么,顺嘴胡诌道:“我很佩服李大家的文学素养……月秀,你看这天也快黑了,李大家一人赶路,也不安全,再者,已经这个时辰了,她恐怕也进不去城,这样吧,你去问问她,愿不愿意跟咱们一道回城?”
此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哪有像李衍这样主动约一女子同行的?
所以,听了李衍此言,折月秀又脑补了一下一段尘封了多年的凄美暗恋,同时向李清照走去。
这时,李清照已经往回走了,并在想:“如果城门关了,就在城外找个安全的地方对付一夜好了。”
可就在这时,李清照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折月秀的声音,“姐姐等等!”
李清照定身回头,然后就看见折月秀正朝她急步走来。
等折月秀来到李清照面前,李清照笑道:“妹妹怎么又回来了?是不是忘了跟姐姐要地址?”
折月秀一拍自己脑门,道:“你看我,怎么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了,要不是复又回来,都没法给姐姐写信了。”
听了折月秀此言,李清照就知道,折月秀返回来并不是为了跟她要地址的,进而有些好奇折月秀找她做甚么?
折月秀没让李清照纳闷太久,就道:“我家老爷说,天色已晚,姐姐一人不太安全,问姐姐愿不愿意跟我们同行?”
李清照听言,看了李衍一眼,然后暗自摇头,心道:“小小年纪,就自称老爷,也不怕折了寿,须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只有到了不惑之年,才能称老爷,你才二十出头,岂敢如此装大?”
李清照对毛手毛脚的李衍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再者,程朱理学虽然还没有大行其道,但也已经抬头了,并在小范围内愈演愈烈,因此,男女大防在这时已经是主流思想了。
所以,李清照想都没想,就道:“我并非一人,前面有我的车队和下人,请妹妹替我跟你家老爷道声谢,就说我不去打扰了。”
折月秀顺着李清照所指的方向一看,那里确实有十五辆马车和不少下人。
可折月秀不想这么快跟偶像分别,而且她还有点想促成李衍和李清照这对“老相识”再见一面的心思,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将李衍交给她的差事办砸了。
因此,折月秀道:“天色已晚,姐姐应该进不了城了,城外苦寒不说,还不安全,不如与我们同行,必可进城休息。”
李清照再一次确定李衍的身份不简单,否则,绝不可能在宵禁的时候还能进城,要知道,汴梁城可是都城,而且还是在如此特殊时期。
不过虽然如此,可李清照还是拒绝道:“谢谢妹妹好意,这一路之上,我已数次在野外过夜,不差这一晚。”
见李清照还是不同意跟自己一道,折月秀不禁有些着急!
突然!
折月秀急中生智,然后摇头晃脑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第七百一十三章 郎有情来妾有意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听罢,眼睛就是一亮,赞道:“好诗!”
细品了品,李清照道:“作出此诗之人,必是一个有故事之人……只可惜,此诗没有下阕。”
见李清照对李衍“作”的这半首诗感兴趣,折月秀与有荣焉道:“这是我家老爷作的诗,他跟姐姐你可能是旧识。”
一见折月秀的样子,李清照就知道之前是她想差了,“那人与月秀妹妹应该是郎有情来妾有意。”
不过——
李清照不记得她曾见过李衍,她心道:“此人的气质那么特殊,我若见过他,不可能忘记。”
李清照又心道:“可这半首诗……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想着想着,李清照想起了自家的事。
跟赵明诚成亲之初,李清照也曾快乐过一段时间。
那时真是鸾凤和鸣。
可没过多久,李清照与赵明诚就变得“疏远”了起来。
李清照总结一下,原因应该有六:
一、两人成亲不久,宋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就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的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进而被勒令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有十七人,而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后来,李清照也被卷入其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那时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足之地,最张李清照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李清照与赵明诚劳燕分飞。
二、等李清照和赵明诚再聚,没过多久,赵家又被卷入党争之中,赵明诚因此失了官,两人之后在后屏居乡里,那时,赵明诚迷恋上了文物古董,经常要出门寻访文物古董,游山玩水,一年有大半时间不在家。
三,同样是那时,赵明诚就算不外出,也整天和李清照在一起校对古书,以至于家里的桌椅、座席上都是书本,这就导致他们夫妇俩成了学术研究的同事,而李清照的才学又太高了,慢慢的,赵明诚不仅很敬佩服李清照的才学,甚至开始尊敬起李清照来,结果,李清照不禁成了赵明诚的“哥儿们”,还成了赵明诚成的“老师”,赵明诚对李清照越来越没有非分之想,两人从那时起实际上就变成了有敬无性的一对柏拉图,用“相敬如宾”来形容也可以。
四,再后来,赵明诚一党复又得势,赵明诚出门做州县官,不过,也不知道为甚么,赵明诚并没有把李清照接到身边。
五、赵明诚另有新欢——赵明诚在李清照这里不敢动男女之爱的念头,可他并非无爱,所以,赵明诚先后纳了好几房妾,对此,李清照其实很嫉妒,只是她自持身份,不好表现出来,再者说,赵明诚虽然不碰她,但也没有抛弃她,对她,赵明诚比对自己老娘都尊敬。
(这并不是在黑赵明诚,而是真有其事,赵明诚生前友人洪迈就是这样说的:“东武赵明诚……妻易安居士,平生与之同志。”而李清照也不只一次做诗暗示赵明诚因新欢而冷落她了。)
六、赵明诚不行,无法生育——也不知怎么的,赵明诚那方面很不行,不仅仅是李清照,他的一众小妾,也无一人为他生下一男半女。
(这也不是黑赵明诚,赵明诚的确无法生育——赵明诚一生妻妾不少,可无一人为他生下一儿半女,这可能也是赵明诚跟李清照成为同志冷落李清照的原因之一。)
无爱,没有子嗣,是李清照此生最大的两个遗憾。
不过——
虽然赵明诚跟李清照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也没能帮李清照达成生下一儿半女的心愿,可赵明诚毕竟没有抛弃李清照,而且还很尊敬李清照,再者,这个时代讲究出嫁从夫。
所以,感觉到赵明诚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之后,李清照还是义无反顾的千里寻夫去找赵明诚。
如今,听了李衍“作”的这半首《声声慢》,李清照的伤心往事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沉默了一会,李清照道:“还请妹妹为我引荐你家老爷。”——到底是李清照,就是比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女人要洒脱。
折月秀听言,赶紧带李清照去见李衍。
李衍和李清照一见面,都是一怔!
李衍是诧异李清照的年轻——李衍虽然不知道李清照的具体年纪,但李清照应该比李衍大上那么二三岁,甚至是四五岁,可让李衍没想到的是,这李清照看着竟然比他还要年轻一点,俨然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美少妇。
而李清照差异的是李衍的俊朗——身躯凛凛,相貌堂堂,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真真是风流倜傥,而最让李清照注目的就是李衍的双眸,明亮,深邃,仿佛拥有无尽的智慧。
李清照暗道:“难怪会将月秀这丫头迷得神魂颠倒,连礼义廉耻都不顾!”
不待李衍说话,李清照就张口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然后又道:“这位相公请了,不知民女对得下阕可还算工整?”
其实——
这就是一个大乌龙。
刚刚李衍之所以吟诵那半阕《声声慢》,就是想证明他知道李清照这个人,并没有想过这首诗其实是李清照几年后所做,结果,阴差阳错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不过——
这也证明了,眼前的女人的确是李清照。
现如今,已经没有甚么能让脸皮早已经练出来了的李衍尴尬的事了,哪怕是假李鬼碰到了真李逵。
李衍很自然的拍拍手,同时赞道:“真不愧是李大家,这么短时间就能将我这首残诗对得如此工整,如此富有深意!”
言毕,李衍微微施了一礼,道:“正式认识一下,我姓李,与李大家是本家,李大家如果愿意,可以叫我‘老李’。”
……
第七百一十四章 把李清照电得晕乎乎的
……
“老李”这个称呼,不远,不近,既不正式,又不随意,还显得有些亲切,关键是还不用暴漏李衍是谁,更不用说谎,很适合李清照称呼李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