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叫朱砂开智。
  接下来再换普通笔墨纸砚,由三位皇子每人写下一个字。不管这个字写得多难看,都象征着从此步入学业,以后就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了。
  “三位殿下和本官还未曾正式见过面,老师收了你们的拜师礼,却没有准备回礼。这里有三本书,都是老师所著,一本算经、一本钱经、一本炼经。你们从小到大,由佖儿先挑。来吧,选一本你喜欢的。”
  学生给老师束脩,老师需不需要回礼裴英没说,此时他已经退到了大帐门口,眼观鼻鼻观嘴就和睡着了一般。
  洪涛觉得礼尚往来比较合适,送书也比较有意义。当然了,不指望他们能看懂,只是想看看三位皇子的天性。


第451章 敌友不明
  “学生要学先生的敛财术,长大后为爹爹把内帑填满!”赵佖别看长得和豆芽菜一般,胆子倒是最大,还不太认生,一把抓起钱经就像抓到了一沓子支票。
  “哦,姑丈善敛财的名号你是如何得知?”童言无忌,赵佖这么一说,洪涛觉得自己的名号确实比较响亮了,连住在深宫里的孩子都知道。
  “三姑说的,全大宋就姑丈最会赚钱,佖儿想学,姑丈教我。”尽管被赵佣在下面踢了一脚,赵佖依旧把实话说了出来。
  “嘿嘿嘿,姑丈答应了。不过姑丈有个条件,不管学什么首先要把身体练好。以前姑丈也是细胳膊细腿,肚子两边都是排骨。现在看看,怎么样?这叫马甲线、这是小耗子。”
  赵佖所说的三姑就是长公主的胞妹卫国长公主,她在宝绘堂里有股份,每月啥也不用干就白拿几百贯。
  自己每次给长公主捎带东西都是皇帝一份、皇太后一份儿、皇后一份儿、卫国长公主一份儿。要是这样还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就太不是东西了。
  既然自己名声在外,那就得好好利用。这三个孩子身体都不咋地,赵佣的嘴唇还有点紫,搞不好有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这是血液含氧量不足造成的。
  怎么治洪涛不知道,但怎么能缓解他懂。人身体上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免疫力抵御一下,免疫力是跟着身体素质一起升高降低的,适当的锻炼、饮食和生活规律就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门。
  至于说食补,吃一些滋补品什么的,洪涛不懂,也不打算去懂。人这个玩意吧,天性就懒,假如只有一个办法他们就能吃苦忍住。
  你要是告诉他们还有第二种办法,很少有人会两种办法一起用,而是挑一样最省力的做,另一个直接扔了。
  为了让孩子们有直观的认知,洪涛还把上衣脱了,先憋着气绷起仅有的那么点腹肌,勉强挤出两条横线,松口气就没了。弘二头肌倒是不错,这和他跟着特种部队练习攀登有关。
  “……姑丈,做学问和这些也有关系?”赵佣没的选,最后就剩下一本炼经,算经被赵倜拿走了。
  兄弟三人中就输他年纪最大,身体也最弱,要是不说的话,真看不出他比两个弟弟大了两三岁。模样都差不多,全是豆芽菜。
  “不仅有关还是息息相关。古人云身体是本钱,做买卖需要本钱,做学问当然也需要本钱,谁本钱足谁才有可能学得好。在姑丈这里没有经史典籍,有什么日后就会知道。王大!”
  哪怕当着裴英的面,洪涛也照样把皇子们忽悠得晕头转向。不光忽悠,还有实际行动。这三个孩子让自己带肯定没戏,目前他们需要的也不是学知识,而是懂规矩,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和思路。
  这个工作由同龄人具体操办最合适,不光三位皇子来了,湟州的儿童团第三、四期学生也来了,连带着许东来也得跟着。他也是皇帝指定的皇子老师,专门教授传统的经史。
  “大人……”王大应声而入,她对这三个明显出身贵胄的小孩很好奇,估计已经猜到了八分实情。能让裴英亲自护送、还有亲从官跟随的孩子估计全大宋也没几个。
  “王千、王万、王亿,这就是你们以后的代号。在这里大家谁都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不许遗忘,也不许自行表露身份。谁破了规矩,本官就把谁送回开封,告诉你们爹爹此子不可教也。带他们下去交与许东来,你安排三个小童贴身教授他们规矩,可以惩戒不许伤害,明白了吗?”
  刚才还是和蔼可亲、谈笑风生的姑父,一转眼就翻脸不认人了。也不管皇子们乐意不乐意,直接给编进了第四批儿童团,本名都给抹了,还恶狠狠的威胁着。
  “姑丈……佖儿害怕……”年纪最小的赵佖立马就怂了,缩在赵佣怀里怯生生的看着满身冷冰冰盔甲、一脸横肉的王大。
  “……”洪涛绷着脸摆了摆手,王大就一手一个,提着赵佖和赵倜的脖领子,像提小鸡仔一样提了出去。稍大一点的赵佣看了看姑丈,又看了看裴英,啥信息也没看到,只能也跟在后面出了大帐。
  “裴大人,本官已经应允了,为何还要如此苦苦相逼?”孩子们一走,洪涛立马就从书案后站了起来,满脸的不高兴。
  “湟州无处可容身,难道驸马希望听到皇子不测的消息?”裴英也不装了,身上再有功夫也逃不过时光的磨砺。一把老骨头坐了好几天车,驸马车再好也累,一边回答一边坐下来锤着腿。
  “……裴大人以为这种事会发生?”裴英的回答听在洪涛耳中有些唐突,难道还有人敢向皇子下毒手?
  “臣不密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驸马肩负官家重托,诸事皆要小心谨慎。”
  裴英实在是忍不住了,这种话本来不该由他嘴里说出来,可是驸马的政治头脑连个县官都不如。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情,都得提醒提醒。
  裴英的意思洪涛完全理解了,然后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假如皇子真在自己辖区内出了大问题,确实百口难辩。在政治斗争中也是讲成本和收益的,假如真能用一两位皇子的命换取极大的收益,政客们真不会手软。
  除掉自己就是极大的收益,现在北宋朝廷里的好几个大矛盾都聚焦在自己身上了。新政改革自己成了关键砝码、军制改革是自己的首创、币制改革已经触动了很多大势力的利益,现在又插手了储君的问题。
  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凡是嘬死比较快捷的事儿好像自己都干了,还是主力。想弄死自己的、盼着自己完蛋的在朝廷里一抓一大把。
  他们都能勾结敌国暗杀自己,还有什么事儿是干不出来的呢。在政治斗争里很容易没底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裴英这么急吼吼的带着皇子来肃州找自己,就是怕有人没底线。湟州城屁大点的地方,没有深宫高墙和宫禁体系,且人员流动非常大,又是各民族混居,皇城司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根本无法确保皇子的安全。
  和湟州比起来前线反倒是个安全地带,湟州新军是洪涛的亲信,内部构成比较单纯,属于自己说一不二的范畴,想在这里搞事情难度太大。
  身处前线虽然听起来有点危险,但要是仔细看看数据就会发现,湟州新军经历了几场大战,死伤比率非常非常低。
  即便是被几万西夏精锐围困时也只不过阵亡了二三百人,皇子跟在自己身边不光可以学习,还相对安全的多。
  老太监不是在故意给自己添乱,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暗中帮自己的忙。而且他身上也担着很大责任呢,如果皇子是在湟州出事儿,好歹还有驸马失职的罪名顶着。可是他把皇子带到了前线,再要出事儿就是首当其冲的罪人。
  对于这个老太监洪涛是真看不懂,他以前就暗中帮过自己一次,当时的借口是报答长公主之恩。这次又出手相帮,还是担着巨大的责任出手,再用原来的理由好像就有点不够了。
  可他平时并不是个完全支持自己所作所为的人,甚至在有些方面可以算得上保守派。这就让人不好琢磨了,到底是出于公义还是私情伸手想帮,亦或两者兼备?


第452章 皇子的课表
  “诜受教……还望老大人能时时提醒,以免铸下大错。”
  不管老太监是什么初衷,事实上他都帮了自己,该有的态度必须有。而且也让洪涛有了个大致的判断,不是敌人!是不是朋友可以慢慢接触、慢慢看,不急。
  “下官只是谨记陛下之托,别无所求。”洪涛在琢磨裴英,裴英同样也在琢磨洪涛。对于这位驸马他也看不清,两个人基本没有接触,光凭所作所为来了解一个人不全面。
  其实洪涛想的有点多,也想歪了,裴英的举动要是放在古人眼里会很好理解。他和驸马府的那位王嬷嬷本质上一模一样,根本就没有利益之争和派别之分,完完全全都是出于一种类似家人的忠诚。
  王嬷嬷把长公主视为儿女,裴英虽然不敢把神宗皇帝当成儿子,但潜意识里没区别。只要是对皇帝有利的事儿他都自然而然的支持,反之则拼命抵御。
  可惜洪涛披着一张古人的皮,骨子却还无法全部融入古人的思维状态。以后世人的想法去琢磨古人的心思,驴唇不对马嘴。
  “诜不太会说话,但心是好的。我会补上一纸军令发往湟州,皇子是本官下令送往军中的,老大人也是听命而已。”
  其实洪涛在政治上也不完全是个新手,只是有时候和古人想的不太一样,让人看起来像个棒槌。真要讲算计他的心思还是挺细腻的,不细腻也不成,来回来去折腾好几辈子了,再傻也能学会。
  “……不知驸马打算如何做好少保。”裴英没有去接这个茬儿,既然都已经来了就不怕担责任,倒是对三位皇子的未来有些拿不准。
  “呵呵呵,裴大人多虑了,本官并不打算教授皇子们太多东西,他们以后可能会成为九五之尊,统管一个国家,脑子里被灌输太多东西没什么好处。至于说如何尽到少保之责,不辜负陛下的托付,我倒是有些主张,正好请老大人指正一二。”
  说了这么半天,这个问题才是正事儿。光保证三位皇子的安全没用,要论安全何必千里迢迢的送到边关来历练,待在皇宫里多好。皇帝必然是想达到某种目的,洪涛也猜不出来,只能向裴英打听。
  “驸马请讲,下官洗耳恭听……”对于这个问题裴英也不再闪避,没法躲,驸马真要是和训练儿童团那样训练皇子,他怀里的中旨恐怕就得拿出来了。
  “本官以为,如要成为一国之君,先得有个好身体,才能应对日后的辛劳。皇子们岁数还小,也学不了什么,不如就先从身体入手,老大人以为如何?”
  “此事驸马最为拿手,想来陛下也是这个意思。”看来洪涛的第一项建议获得了认同,神宗皇帝应该也意识到了身体的重要性。
  “然后就是多看、多想,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想法,见识更多的底层民众生活。这对将来管理国家至关重要,好歹不会被下面的人三言两语轻易哄骗。有时候臣子们说的话和事实会有很大出入,背道而驰也不稀奇。”
  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皇帝是个大课题,洪涛即便真的当过皇帝也无法说得通透。但他知道该做什么可以尽量避免当个不合格的皇帝。除了性格之外,多听多看是基本,不光要了解朝堂中的想法,最好也能通晓民间该有的反应。
  “仅这两点就可以了?”这次裴英好像不太满意,追问了起来。
  “老大人,如何成为一位有成就的帝王并不是本官所擅长,但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臣子本官倒是很有心得。”这就是洪涛不愿意和官员接触的原因,他们说话总喜欢挖坑,同行是冤家嘛。
  “孺子可教也……”可能是在皇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裴英的情绪也不错,居然开起了玩笑。别说,这个老头发自内心的笑起来还是挺慈祥的,只可惜一年也笑不了一次。
  “老大人来的匆忙,本官没有什么安排,不如先在账内歇息,改日再仔细欣赏塞外景色。这里的冬日苦寒,夏日还是挺美的。”
  换成别人洪涛绝不会把自己的帅帐让出来,但从这个老头身上看不到半点加害之意,也就相应的随意了很多。
  “恭敬不如从命,都道驸马所用之物件件神奇,下官也见识一番才好。”裴英可能确实累了,没有推辞,还拿起羊毛睡袋仔细打量。
  “此地夜晚冷意逼人,此物打开之后可以盖、扣上之后保温更好,配上防水布可以露天野营,在军伍之中使用比较方便。”
  聊起这些话题洪涛就不烦了,当下把睡袋、防水布、折叠床的优缺点亲自展示了一番,还得手把手的教裴英如何使用。老头确实累了,心里一放松,靠在折叠床上很快就睡了过去,后半截的讲解等于白费口舌。
  “不知道等本官老了,王大他们会不会也如此忠诚。”看着满脸沟壑的老宦官,洪涛有点嫉妒大舅哥。他身边有这么多忠臣,自己的将来呢?
  “孩儿自然不会比他差半分!”结果脑袋刚钻出帐篷,就差点和另一颗脑袋撞上。
  “嘶,我说你这个偷听大人说话的毛病何时能改!”洪涛照着那颗脑袋就是一巴掌,可惜没打到。
  “不听听怎么知道官人在背后说孩儿坏话!”王大又把脑袋凑了过来,打算让养父打一巴掌出出气,反正也不疼。
  “三位皇子安排好了?”洪涛很想在她脑袋上打个爆栗,比划了两下,念在是个女孩子的份上算了。这要是秃小子,必须起个包!
  “领了儿童团的衣服鞋帽用具之后新奇劲儿还没过去,突然间有了这么多伙伴早就不哭了。他们真是皇子?那我岂不是皇子的师姐了,嘿嘿嘿……”王大还在假装不知道皇子的身份,装得还特别像。
  “皇子的身份不宜外传,平日没事儿的时候你多去关照关照。儿童团的规矩略微让他们知晓即可,不要强求,更不许随意惩罚。先让他们集合去搬运补给,待你蒋二叔回来后就去瓜州。”
  洪涛才不信王大的屁话,她要是没把三位皇子的身份问出来保证吃不香睡不着,那三个小家伙指不定被她怎么折磨呢。
  但这事儿没必要明说,三位皇子要想在这里待下去就必须适应这里的规矩。可以对他们要求松一些,不用那些太折磨人的惩罚手段,但无法搞特殊化。那样的话不光这批儿童团等于废了,对他们三人也没有任何好处。
  “孩儿晓得,他们中的一人可能就是未来的皇帝,断不会为官人惹祸的。”王大的耿直只是相对其他孩子而言,若是和同龄人相比她就要狡猾很多了。
  洪涛也暗自庆幸没带王二或者王十来,要是她们俩在场指不定要在皇子身上打什么坏主意呢,搞个色诱都说不定。
  王冠并不太知晓皇子的事儿,裴英在这方面还是挺有经验的,同行了一路居然瞒得死死的,让人一直以为这些禁军是在护送圣旨。
  蒋二郎带着特种兵向西沿途打探瓜州的消息还没回来,次仁贡多带着青塘骑兵在方圆百里之内抓捕牧人的行动也还没完成,俘虏数量不足以装满王冠的箱车队。
  洪涛干脆就忙里偷闲当了一次导游,带着裴英、三位皇子和儿童团去附近的景点转转。这么大老远的不能白来,先饱览一下大好河山,有了切身经历之后才知道珍惜。


第453章 寓教也没乐
  肃州有什么好景点吗?必须有,别忘了洪涛在后世里搞过旅游,不能算太专业也得是业余九段水平,而且国内国外通吃。
  肃州基本就是后世的酒泉市附近,由于时间的差异,古建筑什么的肯定和后世不一样,事实上国内残存的宋代建筑基本等于零,大多古迹都是明清时代的。比如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它是明朝建的,现在还没出现呢。
  但有些人文景观是后世见不到或者看不全的,比如建于西汉的酒泉,据说是当年霍去病倒酒的泉水所在,酒泉的名字也是从此而来。
  这时的酒泉不仅仅是个泉,也是一大片湿地边上的园林建筑,历经了几百年保存的还不错。西夏人占据之后可能还修缮过,亭台楼阁一样不少。
  这时许东来就找到他所擅长的工作,引经据典的从西汉说到了隋唐,每朝每代都能找到名人典故,听得孩子们一脸神往。裴英也频频颌首,相对于驸马的教育理念,他更赞同传统教育方式。
  在肃州北面接近大漠的地方还有一个人文建筑比较突出,它就是长城。但不是后世常见的明长城,而是汉代的长城。
  这些长城没有建在高山峻岭上的明长城雄伟,看着也不那么高大,黄乎乎的就是用夯土堆垒而成。
  但在汉代,北方游牧民族还没那么强大,更缺少攻城的手段,这么一段土墙再加上守卫的军队,就能给他们南侵造成很大障碍。
  “再好的城墙也挡不住敌人,被动防守只能拖延,不可能彻底解决威胁,还会平白耗光国努,得不偿失,大家可知道应该用什么办法应对这种麻烦吗?”
  可惜的是不管汉长城还是明长城都只能当止疼药用,无法根治病患,成本还非常高。借着参观长城的机会,洪涛又开始推销他的理念。
  “王万,你来回答。”儿童团里很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连刚来没几天的赵佣也举了起来,洪涛打算听听他的见解。
  “靠仁智和教化!”化名王万的赵佣这几天过得比前几年都充实,和那些很烦人的规矩相比,满眼的新鲜事儿、新鲜话题、新鲜伙伴更令人兴奋。
  “恩,再回答我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惩戒和苦难,你可会按照规矩举手等待发言?”照例,洪涛没说对不对,又反问了回去。
  “……”这问题问的太让赵佣没面子了,堂堂皇子,还是最有可能立为太子的皇子,刚到儿童团的两三天时间里居然成了受罚次数最多的那个,比两个弟弟还多。
  这事儿是他心中永远的痛,睡觉的时候经常会暗自发誓,等将来当了皇帝必须把这些欺负过自己的家伙统统砍头才解恨。
  至于说幕后黑手姑丈嘛,赵佣觉得不能枉杀忠臣。他不是百战百胜嘛,干脆就去攻打北朝,而且还不给军费。谁让他那么能赚钱的,自己掏钱打,不打赢不许回来!
  “你不说本官也知道,他们没少惩戒你。别怪他们,这是姑丈定下的规矩。但规矩也好、教化也罢,没有强力手段是无法推行的,更无法让人相信。所以你只说对了一半,还是后一半。本官现在做的就是前一半,先用强力手段使人乐意听规矩和教化,以后你们要做的就是去如何教化。看看朝廷的新军,再看看这些城墙。新军可以东可以西、可以近可以远、进可攻退可守。但城墙只能在这里站着,随着岁月的流逝,它还会风化、倒塌,利用率太低。”
  人什么时候接受思想最合适呢?这个事儿洪涛比较有发言权,七八岁时最好。先不要干巴巴的讲道理,要用事例去引诱他们关注,再稍加解释。不能完全理解没事儿,不断的用事例去让他们思考,用不了几年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十多岁之后就是孩子建立世界观、人身观、道德观的关键期,之前的引导能使孩子的三观建立更顺利,更坚固。
  比如说到了王大的年纪,就算让她离开自己身边去陌生地方生活几十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思维方式依旧不会完全泯灭,说不定还能深化,没有特别激烈的影响很难改变。
  洪涛表面上说不会去强行引导三位皇子的思维模式,那只是为了让裴英和皇帝放心。事实上他也不用强行灌输,那样做的效果没有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慢慢引导好。
  其实自己的引导还只是个引子,最可怕的就是同龄人的带领作用。三位皇子和儿童团待的时间肯定更长,朝夕相处的孩子之间最容易产生信任和盲从。
  大家的偶像是谁,三位皇子的偶像也会是谁。等发现明显变化之后想制止就已经来不及了,总会有一些东西深深种在孩子脑袋里,保不齐哪天就发芽了。
  转完了肃州附近的景点,洪涛又带着大家向东跑了三天,来到了位于甘州和肃州之间的一片特殊地区。后世人管它叫丹霞地漠,洪涛觉得叫外星地貌更合适。那是一种渗人的美,每次去看都感觉到了火星表面。
  裴英和孩子们也是看得目瞪口呆,然后就做了一件让洪涛目瞪口呆的事儿。裴英居然拿出了纸笔,就用孩子们画画用的油彩现场挥毫,挑了五处最有特色的地貌画了五张。
  看完这五张画,洪涛才知道原本的驸马王诜在绘画造诣上有多高。按照裴英的说法,他的画技顶多算驸马的徒孙,但在洪涛眼中简直美的都没治了。
  怪不得王诜能和苏轼、章惇、李公麟等等一大堆名声显赫的文化人成为朋友,人家真不是凭吃吃喝喝蹭文艺热度,是真有才。
  洪涛不甘人后也做了一幅画,同样让裴英和孩子们目瞪口呆,然后除了儿童团的孩子就再也没人提画画的事儿了。因为他画的是等高线地图,既没有美感也谈不上意境,太煞风景。
  归来的途中正好遇到青塘骑兵找到了一个部落聚居点,百十人都被绳子拴住脖子拉在马后,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不管男女老幼一路上每天只给一顿饭和少量水,看起来很是悲惨。
  然后赵倜就又受罚了,他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